春节手抄报:春节手抄报资料.
春节手抄报内容100字左右简单
春节手抄报内容简介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或者东方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农历的正月初一,也象征着辞旧迎新,喜庆和团聚。
以下是关于春节的简单内容介绍。
一、春节起源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年俗,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传,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夏朝,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最初,春节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获得丰收而举行的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家庭团聚、互访亲友、欢度佳节的重要节日。
二、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有许多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
以下是一些春节传统习俗的简要介绍:1.年夜饭: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十二个月来的成果,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
2.红包:长辈给予晚辈红包,带来好运和祝福。
3.爆竹和烟花:用爆竹和烟花来驱赶邪灵,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4.守岁:家人团聚,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寓意团圆和祈福。
5.贴春联:用红色的纸张写上吉祥的话,贴在门上,以祈求好运。
6.舞龙舞狮:舞动神龙和狮子表演,象征着吉祥和力量。
三、春节的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意义。
它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并强调了家庭和团圆。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向往和平、幸福和健康,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
四、春节习俗的演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一些春节传统习俗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现代春节红包变得更加多样化,电子红包越来越流行。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出行旅游,以迎接新的一年。
五、春节全球传播春节不仅仅在中国境内庆祝,还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传播和庆祝。
例如,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都举行盛大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参与者。
六、结尾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通过家人的团聚、传统习俗的举行以及祈祷和庆祝的活动,人们迎接新的一年,追求幸福和好运。
无论身在何处,春节都带给人们团圆和希望的力量。
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文字内容
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文字内容2023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文字内容春节期间,合家举杯庆祝,男女老少绽笑颜。
春节到了,愿大家快乐无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文字内容,欢迎大家阅读转发!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春节的习俗:守岁:这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孝居最前面,在除夕之夜是要守岁的,不论男女老少就是要守到第二天大年初一,俗名“熬年”,一方面: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北方的春节更为隆重,讲究也很多,贴对联、供宗谱、放鞭炮、挂红灯笼,过年饺子必吃,而且初一、初二肯定是要吃的,因为正月是传说女娲娘娘造万物时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的,造万物是这样的: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犬,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初八为谷。
因为这些动物除人其它跟农事关系密切,所以这八天正常都要包饺子吃。
饺子也取吉祥之意,团团圆圆,又因为包得像元宝,形状上也讨吉利,里面包满肉菜,又取财满之吉祥之意。
实际北方的正宗饺子是如下图的,另外一张图那实际北方很少用那个形状包的.。
我母亲和嫂子包地馅就很满,我包饺子就不行,馅不能同她们比,不过也能包出来。
而且饺子皮要求薄,而且发得面要软,这样的饺子就好吃。
除了饺子,年夜饭和供祖先的供品也有讲究,供品要有糕点、水果,要有肉,要有鸡,取吉之意,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
年夜饭自然也少为了鸡、鱼这些讨吉利之意的食物。
挂宗谱并摆供品是春节传统之一南方春节也有自己的传统,大部分是煮汤圆,也是取圆圆满满之意。
年夜饭自然也很丰盛,鸡、鱼这类也是要有的,这一点南北方都是一脉相承,毕竟长江流域文明、珠江流域文明实际受北方文化影响很深,毕竟黄河流域的文化是中原文化,而且从西晋末年北方大动乱,导致皇室、大臣、士族、文人、富贵家族、平民大量南迁以躲避五胡的作乱。
后北宋末年,又发生大规模南迁,这些迁移过去的大量人自然会影响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当地文化也会融合这些人带去的先进文化传统。
六年级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六年级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六年级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春节习俗之祭灶——中国传统习俗。
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
“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腊月二十四[扫尘土]迎新首先要除旧。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
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洗浴]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来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腊月二十八[蒸馒头]这一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
“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上供请祖]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祭祖]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
春节手抄报
春节手抄报春节手抄报内容1:春节的历史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据说尧舜时期,我国就存有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存有关于春节的记述,存有欢庆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就是依靠“观象授时”,与否精确,尚难确认。
至公元前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缔造“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多年。
直至新中国设立,转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成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春节的故事。
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
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
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春节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
人们由此摸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春节手抄报内容2:春节除夕习俗的由来拜年的来历一传说远古时代存有一种怪兽,头顶短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做它搞”年“。
适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爬出山林,猎食噬人。
人们只好对备些肉食放到门外,然后把大门第一关上,躲藏在家里,直至初一早晨,”年“开怀后扬长而去,人们才进门相逢,叩头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吞下。
于是除夕之风便流传开来。
遥远的年代,我国有个突厥统治下的鞑靼族部落。
突厥衰亡后,鞑靼逐渐强大,吞并邻近部落,在漠北建立王朝。
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1.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春节的简介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2.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春节的传统民俗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
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春节手抄报内容短文
春节手抄报内容短文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篇1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篇21、《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新年有感》钱来苏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3、《除夜》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4、《拜年》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篇3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
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
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
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
它看到老婆婆家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
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朝院子里冲进去。
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砰砰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
年兽抖得厉害了。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
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打开了。
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里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
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
白胡子爷爷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
春节手抄报内容简短50字(1)
春节手抄报导语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最大规模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是中国家庭团聚、亲友相聚的时刻,也是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的时刻。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传统文化。
一、春节的起源春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时期。
按照中国的农历,每年的农历正月一日为春节。
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春节起源于中国的祭祀文化,人们在这一天祭拜祖先、神灵,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二、春节的习俗1.包饺子:春节期间,人们会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团聚。
2.贴春联:人们会在大门上贴春联,写上吉祥的寓意,希望来年平安顺利。
3.爆竹鞭炮:传统的庆祝方式之一,象征驱除霉运、迎接新年的到来。
4.红包:长辈会给小辈发红包,寓意送去新年的祝福和财富。
5.舞龙舞狮:表演龙狮舞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活动,既可以娱乐观众,也可以辟邪驱恶。
三、传统文化1.春联:春联是一种表达吉祥和美好寓意的对联,通常由七个字组成,用来粘贴在门上。
2.剪纸:春节期间,人们会用剪纸来装饰窗户,以增添节日氛围。
3.灯笼:人们会在春节期间挂灯笼,寓意照亮前途,驱走黑暗。
4.腊八粥:腊八粥是春节前一天所吃的特色食物,寓意祈求平安和健康。
5.年画: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用来祈求福祉和吉祥。
四、春节的意义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春节期间,人们向往团圆、和谐、吉祥,同时也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
结语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度欢乐时光。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传统习俗,人们向往幸福、吉祥和好彩头的新一年的到来。
希望大家能够在春节期间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度过一个愉快、快乐的春节!。
春节风俗手抄报内容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 一、春节的来历: 传说,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至,出来食人,使人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这种凶恶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燃起熊熊大火,"年"听到爆竹的响声,便逃走了。
以后,人们开始以"挂红灯、放爆竹、吃年饭"来庆祝新年。
二、春节前的准备(腊月初八以后,各种年事活动便逐渐展开) 1.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
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
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
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准备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
三、民俗活动--静态民俗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
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
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吃。
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
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
(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 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春联。
此后春联成了春节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也有人家喜欢贴"福"字,而且倒着贴。
因为"倒"谐音"到",所以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画:(1)门神画的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说源于神荼、郁垒的神话传说,古人把二神像挂在门口驱鬼。
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尉迟恭看门驱鬼,并把二将画在宫门上。
一源于唐玄宗梦见钟馗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画工把钟馗画在门上。
2023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50字
2023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50字2023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根据传统农历,2023年的春节将于公历2月8日到2月14日之间庆祝。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中国新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俗。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写对联,以及制作和点放烟花爆竹来庆祝。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等民间舞蹈活动,以及吃年夜饭、赏花灯、包饺子等传统俗。
在春节期间,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庆,并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好运和繁荣。
同时,春节也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回家与亲人共度佳节。
春节是中国人民热爱的节日,在全球华人社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庆祝。
它不仅展示了华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也是展示中国特色的重要窗口之一。
2023年春节将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希望每个人度过一个快乐、安康、繁荣的新年!(字数:151字)2023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春节,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2023年的春节将于公历2月8日到2月14日之间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俗,比如贴春联、写对联,制作和点放烟花爆竹等。
此外,民间舞蹈活动如舞龙和舞狮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表演。
除了庆祝活动,人们还会在春节期间进行一系列传统俗,如吃年夜饭、赏花灯、包饺子等。
这些俗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喜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好运和繁荣。
春节还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许多人会回家与亲人共度佳节。
实际上,春节也是全球华人社区广泛庆祝的节日,不仅展示了华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也是展示中国特色的重要窗口之一。
让我们共同期待2023年春节的到来,希望每个人都能度过一个快乐、安康、繁荣的新年!(字数:186字)。
一二三年级手抄报春节内容
一二三年级手抄报春节内容一、春节简介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民欢庆的日子。
日期根据农历变化,通常在每年的1月1日至15日之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欢度时光的时刻。
二、春节的由来春节起源于古代祭祀天神和祖先的活动。
相传上古时代,有一只名叫“年”的怪兽,它每年都要在农村肆虐祸害人民。
后来,人们发现“年”怪兽畏惧红色、声音、火光和爆炸,于是在除夕的时候,人们张灯结彩,放鞭炮驱赶“年”怪兽。
三、春节习俗1.大扫除春节前,人们会彻底清理家中,扫去旧年的尘埃,象征着摒除过去的不好运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2.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春联,春联上通常写有吉祥的寓意,如“福”字、喜庆的对联,希望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安康。
3.守岁除夕晚上,人们会守夜到凌晨,这被称为“守岁”。
守岁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祈福,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4.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民间独特的庆祝方式,也是驱邪避灾的方式之一。
在除夕夜,人们点燃鞭炮,吓跑“年”怪兽,迎接新年的到来。
5.舞狮龙舞狮龙表演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人们穿上狮子或龙的服饰,以舞动的方式表演,寓意着驱邪、祈福,带来好运和财富。
6.赏灯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灯光表演和灯会,人们赏灯、玩猜灯谜等,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四、春节的美食1.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传统,家人们会团聚一堂,共进美食。
年夜饭的菜品种类丰富多样,寓意着希望来年吉祥、幸福。
2.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它的形状象征着包容和团圆。
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夜一家人一起包饺子,一起品尝美味。
3.元宵元宵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的灯节。
人们会一起吃元宵,品尝甜蜜,寓意着新年希望美好、甜蜜。
五、春节的意义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春节代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是人们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某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大家都知道,春节是我们中国汉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画一画春节,了解春节的更多知识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欢迎品鉴!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1. 春节喝杯酒,愿你好运天天有;春节访访友,愿你开心无烦忧;春节探亲人,愿你心间胜暖春;春节信息传,愿你轻松长悠闲。
2. 烦恼是暂时的,快乐却是永远的!一个微笑,将瞬间改变一切!新年即将到来,朋友,请看着前方,美好正在呼唤你!新年快乐哟!3. 祝你春节开开心心,圆圆满满,春节快乐。
4. 每个人都有天真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童年!小时候想长大,长大后想变成孩子!祝所有的小孩子大孩子老顽童新年快乐!5. #。
把这八个吉祥佛送给八个好朋友,你今年将会财源不断,不然你今年只有佛光普照,没有财神光照,发吧,别人祝愿我的,我也祝愿你!新年快乐!6. 凛冽的北风,吹落洁白的雪花;过年的鞭炮,在浩渺的夜空噼啪;零落的记忆,忆起远方的家;新年的祈愿,你是我的牵挂。
喜庆过春节,新春不眠夜,牛年万事如意,愿你幸福洋溢!7. 聚珠穆朗玛之阳光,拢比尔盖茨之财气,一并作为礼物送给你,请把这最诚挚的祝福带在身边,让幸福永远伴随你,祝明年事事顺心,春节快乐!8. 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
祝新年快乐,时时好心情!9. 迎来新的一年,工作忙里有闲;好运团团围转,打牌多多赢钱;幸福健康快乐,精神抖擞饱满;一条*发出,祝福落在眼前。
愿你喜悦查收,一切尽在不言。
10. 春节七天,把一年的忙碌,转化成人生的历练;把七天的休息,转化成力量的积攒;把七天的调整,转化成工作的能源上班第一天,愿你工作顺,赚大钱!11.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春节来到,新春伊始,祝愿朋友:燃希望之火,保一腔热情;树远大目标,增一股动力;立坚定信念,创一番事业;持平和心态,守一生幸福!?12. 变撒哈拉之沙为财、太平洋之水为福、喜马拉雅之颠为寿,送作新年礼物,祝你新的一年财广、福多、身体健康!13. 新年祝福你,好事追着你,主管重视你,病魔躲着你,气车让着你,飞机避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14. 春姣好,银鸡抱,花开富贵新年到;见面喜,红包俏,礼尚往来人欢笑;话语软,情相交,高朋满座最热闹;福临门,祥瑞绕,吉祥如意在今朝。
春节手抄报素材内容
春节手抄报素材内容春节是一个全国欢庆的节日,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春节的大红春联、漂亮的福字、还有响亮的鞭炮,都是人们对于这个节日重视的表现。
下面是关于春节素材的内容,欢送阅读!1、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
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
——塞宾的左手《非绝体·新年》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土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3、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刘长卿《新年作》4、午夜忽闻爆竹响,三声过后静如初。
心宽燃者迎新举,意会惊人旧岁除。
——老鹰满天飞《新年夜》5、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6、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孔尚任《甲午元旦》7、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征明《拜年》8、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9、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高适《除夜》10、大雪南飞雁,一字冲天,龙年好景福禄传。
万水千山难相见,祝愿无边!秦宋过千年,汉武执鞭,神州处处留遗篇。
辞岁迎新更万象,春满人间。
——《浪淘沙·贺新年》11、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
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
——江南流萤《新年》12、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黄景仁《凤城新年词》13、新年到,老幼尽开颜。
我们的节日春节手抄报内容(通用5篇)
我们的节日春节手抄报内容我们的节日春节手抄报内容(通用5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在我国非常的盛大和隆重,俗称“过年”。
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我们的节日春节手抄报内容(通用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们的节日春节手抄报内容篇1我们的节日又到了,那就是——春节。
在我们汉族,春节俗称“过年。
”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随着鞭炮声来到爷爷奶奶家,给老太、爷爷、奶奶、大伯和大娘拜年。
在给老太、爷爷和奶奶磕头。
到了中午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饭,喝酒。
吃完了午饭再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再说一声:“新年快乐!”拜完年,大家一起回家吃晚饭。
祝第二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每一天!这就是我们汉族的春节!也是我们最快乐的节日!我爱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们的节日春节手抄报内容篇2在这个崭新的日子里,快乐的心情在呐喊着。
不经意间,猛地抬头发现世界变了。
从昨天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天的绚丽热闹。
不知何时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风中调皮的摇动着发福的身躯;还有那一泻千里着金灿的闪光的对联,在各自比拼这看谁更有才……哦!在不经意间,春节已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
街上的灯笼早已绽开了红红的笑脸,对联用它那优美的文字表达它的喜悦,年画上的孩子也笑得那样灿烂,冬青树用那耀眼的翠绿为春节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就连空气中也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窗外“噼里啪啦”,那是春节的警钟,向所有的人们宣告“过年了!”,当然了,过年时烟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是天空的装饰品。
点燃烟花筒,只听“轰隆”的一声巨响,信号发出,只见无数明亮而又璀璨的明星飞过天际,一朵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也有的像一串串的珍珠,一条条瀑布,让我不禁想起青莲居士的名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然人感到目不暇接。
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
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
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手抄报吧,借助手抄报可以有效培养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你知道什么样的手抄报才具有教育意义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传说:贴春联和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资料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资料一转眼又到春节了,小朋友们想到用怎样的手抄报来迎接春节呢?下面是为您带来的“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资料”,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资料1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图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春节习俗手抄报内容资料2 春节舞龙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
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年,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热闹的盛会。
以下是关于春节的资料内容:1. 春节由来:- 源于古代对年兽的传说,人们用红色布条和爆竹来驱赶年兽。
- 长久以来,春节被视为辞旧迎新的象征,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来好运和兴旺。
2. 春节期间的活动:- 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共进丰盛的晚餐,象征团圆和幸福。
- 放爆竹:人们点燃鞭炮和爆竹,以此来驱除邪恶的力量。
- 拜年: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祝福对方健康、平安和吉祥。
-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表演,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好运。
- 红包:长辈向晚辈或小孩子发放红包,象征着祝福和吉祥。
3. 春节的传统习俗:- 贴春联:人们在门上贴春联,用以祈求吉祥和福运。
- 贴门神:在门口贴上门神,以保护家庭免受邪灵的侵扰。
- 打扫房子:在春节前,人们打扫房子,以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希望。
- 除夕守岁:在除夕夜,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守候新年的到来,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4. 春节的食品和特色:- 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之意。
- 饺子:象征团圆和家庭的完整。
- 年货:年糕、腊肉、瓜子等被视为传统年货,人们在春节期间购买和分享。
5. 春节在中国各地的庆祝方式:- 北方:冰灯、雪雕等活动,人们在户外欣赏美丽的冰雪景观。
- 南方:龙舟比赛、花灯展览等活动,人们在城市街头互相祝福和庆祝。
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民族团结、文化传承和家庭团聚的象征。
无论身处何地,中国人都热衷于庆祝春节,以期迎接新年的好运和幸福。
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
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1.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春节习俗1、腊月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风俗。
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愿望和辞旧迎新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晦气,准备迎接来年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除夕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意思,是农历全年最终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风俗。
最初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旁边,之后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6、正月初一:拜年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春节各地风俗老北京春节庙会春节,俗称过年。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主要习俗。
除人们所熟悉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特色。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精选20篇)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精选20篇)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20篇一、春节由来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精选20篇)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精选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1名称变革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新正等。
【春节】喜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
喜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本文概要】在制作关于春节的手抄报时,应该先想好需要哪些内容,然后填充进去,这样做起来方便很多。
本文整理“喜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篇一】喜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春节由来春节和年概念,最初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夏历,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那天为朔,正月朔日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开始,也叫年,年名称是从周朝开始,至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公历纪元,把公历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
【篇二】喜迎春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春联的贴法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副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现在的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
春联的正确贴法: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
也有例外,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手抄报:春节手抄报资料
2017-07-08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
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
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
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
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
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
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
《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
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
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
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
《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
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
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
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
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
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
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
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
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
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中华过年习俗还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国家,他们与我们以相似的方式庆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