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百花齐放 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改革百花齐放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作者:樊荣
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09期
摘要:“学导相融,练评结合”的新课堂模式,它让“学与导”、“练与评”、“分层教学”走进了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讨,用爱心和责任心审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大胆改进教法,真正体现了课堂改革。

关键词:学与导练与评分层教学自主合作高效课堂
“学导相融,练评结合”的新课堂模式在我校实施以来,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更多的锐意进取、热衷改革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

它让我们走进了每一位教师的课堂,领略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采,挖掘了身边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

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积极参与研讨,用爱心和责任心审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大胆改进教法,真正体现课堂改革。

现从以下三方面总结如下:
一、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恰当处理“学与导”的关系,引领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数学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就会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生命活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主动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我们在研讨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疑问是学生探索的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没有疑问就不会有学习和探索。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产生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主动学习的意识,激活探索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老师先问学生: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棒拿出来,三个一组,自由组合,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验,学生得到多种答案,于是产生疑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应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带着疑问去主动探索。

2、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是不愿意自主学习,而是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策略,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我们主要从“明确目标”、“质疑问难”、“观察比较”、“解决问题”四个方面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我校大部分学生寄宿、晚自习集中学习的现状,我们给学生分发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辨别重
难点及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重难点,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遇到疑难问题先自己独立思考,实在无法解决再在学习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或上课时集体解决。

《GPS导航》是帮助学生理解巩固上课所学知识的课外读本,我们改变了以往撕掉答案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做完了以后,或自己对照答案批阅,或组内同学互批,然后自主解决错题;刚开始,很多老师担心这样做学生会不会抄袭作业,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学生改变了对待作业的态度,由以往的敷衍了事、做完以后不管不问,转变成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减轻了老师上课的压力,大大提高了作业效果。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教育方式的改变,而且要尽可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教研组经过几次集体研讨,最终确定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1)、给学生多留一些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

规定课堂三个“三分之一”,即教师讲解时间不能超过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探索时间和巩固应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并把这一规定作为课堂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从而有效改变了满堂灌的现象。

(2)、给学生多留一些创造的空间。

这里说的“创造”和数学家的发明创造不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次发现创新的过程。

例如,讲角的概念的推广时,老师让学生计算在7时和8时之间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刻应该是7点多少分,得出的结果是7点38分,老师又问晚上此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同学们说是“焦点访谈”,老师又问把这档节目放在这一时间播放的寓意是什么呢?同学们都很活跃,有人说用时针和分针的重合来比喻生活中的焦点,真是太妙了,让人深思。

这样做给本来很枯燥的角度概念课吹进了一股清风,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练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走进新课改后的课堂,经常有一种感受,不论是否存有合作的时机,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就喜欢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一节课甚至进行多次合作学习。

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与交流的技能,多数问题讨论得不深不透。

痛定思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专门把这一现象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讨,最后,一致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教师层面:要给学生提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即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方法多样时、新旧知识比较时。

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并不是放手不管。

学生层面: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教给学生“五会”,即: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要能做出评价。

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

三是学会表达,有序组织语言,表达过程有条理,理由充分。

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
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做总结性发言。

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整节课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锻炼了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分层教学,“培优提中补差”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针对我校生源复杂、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不断探讨、反思,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逐步形成了“学生个体分析、学习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四步分层教学法,从而树立了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拓宽了优生的学习领域,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达成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测量”的探究课中,九年级数学组要求学困生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并在课前专门介绍了可以供他们选择的几种测量方法;对于中等生,要求能够探索出至少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课前不给予测量方法的提示;对于优生,要求尽量找出多种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多法选优,课前教师也不给予提示。

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班级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八年级数学组经过研讨,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默写勾股定理3遍;
②、求已知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已知任意两边,求第三边长);
③、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角度数为30度,其对边长为4,求另外两边长;若这个角的度数是45度呢?
④、矩形的周长为34cm,长为12cm,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⑤、如图(图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2,0)、B(0,4 )两点在坐标轴上,求△ABC的面积。

要求学困生做①、②题;中等生做①—④题;优生做①—⑤题,虽然中等生和优生的题量较大,但由于他们领悟了勾股定理,所以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

③、④题可以作为学困生选做的题;⑤题也可以作为中等生选做的题;优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一些辅导性的练习题(采用自学的形式)。

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并激发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中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甚至超越了组内的优生。

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变“纵向评价”为“横向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三类评价各占终结性评价的20%、30%、50%,最终评价结果分别以优秀A、良
好B、合格C、不合格D的形式呈现,以激励学生健康、主动、全面发展为目标,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分层教学是手段,促进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事实证明,实施分层教学,各班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学导相融,练评结合”课堂模式的研讨道路上,我们一路奔波,也一路经历着;一路欣赏,也一路感受着;明知任何一种博大与辉煌的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但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综合素质教育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及数学课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