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体系的建构_杨燮蛟

合集下载

网络舆情中的网络诈骗与安全问题

网络舆情中的网络诈骗与安全问题

网络舆情中的网络诈骗与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然而,伴随着网络舆情的兴起,网络诈骗和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

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舆情中的网络诈骗与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网络诈骗的现状与危害在网络舆情中,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网络诈骗指利用网络渠道进行欺骗、诱骗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些行为种类繁多,例如网络虚假销售、网络虚假招聘、网络假冒他人身份等。

网络诈骗的危害也非常显著,不仅导致个人财产损失,还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甚至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网络诈骗的主要手段分析网络诈骗嚣张的背后,离不开各种手段的运用。

主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虚假宣传、社交工程、恶意软件等。

虚假宣传是诈骗分子利用夸大、虚假的广告、悬赏等手段吸引受害者上钩,使其为了所谓的利益而不加怀疑地付款。

社交工程则是利用人们的社交心理,通过冒充熟人或专业人士等方式诱导受害者泄露个人信息或转账付款。

而恶意软件是指一些可在用户计算机中安装并执行拦截、窃取信息的恶意程序,通过诱导用户点击并下载,实现诈骗目的。

三、网络安全问题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随着网络舆情的蓬勃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网络攻击等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关键。

用户应该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审慎对待来自陌生人的信息,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同时定期更新电脑和手机操作系统,安装可信的杀毒软件。

其次,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根本上遏制网络诈骗行为的蔓延。

此外,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也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

大型互联网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并分享相关信息,形成共同抵御网络安全威胁的合力。

应对网络诈骗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应对网络诈骗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应对网络诈骗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策略网络诈骗问题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犯罪行为,给广大网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带来了严重威胁。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来有效应对,并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本文将从加强安全意识、加强技术手段、加强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网络诈骗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一、加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意识是预防网络诈骗问题的首要步骤。

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诈骗手法的了解,学习如何辨别真伪信息、如何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等。

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加强网络安全宣传,通过系列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警示大家在网络交流中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并避免上当受骗。

二、加强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解决网络诈骗问题的重要途径。

各大网络平台需要加强技术设施的完善与更新,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针对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如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等,加强对恶意链接、恶意程序的过滤和拦截,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同时,对于用户个人而言,应加强对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工具的使用,确保自己的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安全。

三、加强法律保障加强法律保障是解决网络诈骗问题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制定更严厉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犯罪的界定和处罚措施。

同时,鼓励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合作,形成网络诈骗打击的合力。

此外,应提高司法部门对网络诈骗案件的办理效率,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四、加强合作共治加强与企业、学术界等各方的合作共治,也是有效解决网络诈骗问题的重要策略。

政府、企业、学者等各界应建立起稳定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共同研究网络诈骗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同时,各大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和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用户的网络安全。

五、加强教育培训加强网络诈骗相关的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加强网络诈骗相关知识的传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安全技能和知识水平。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诈骗也日渐猖獗。

尤其在疫情期间,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网络购物、支付以及求职等,网络诈骗案件数量更是激增。

因此,加强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以及了解相关对策变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诈骗的现状网络诈骗泛指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各种骗局、欺诈行为。

最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有仿冒网站诈骗、银行卡盗刷、假客服诈骗、套路贷款诈骗等。

(一)仿冒网站诈骗仿冒网站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制造与正版网站相似的虚假网站,以盗窃网民的账号、密码、财物等为目的的一种网络诈骗类型。

其手段主要是通过网站外观、内容、链接等几个方面,使得正版网站与其相似度较高,然后引导受害人在相似度高的虚假网站上操作,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二)银行卡盗刷银行卡盗刷是指犯罪分子通过获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通过ATM机或其他刷卡机等设备盗刷受害人的银行卡资金的违法行为。

其手段多样,包括各类小黑盒、钓鱼网站等方式,往往由小额到大额进行,而受害者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被盗了。

(三)假客服诈骗假客服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对公司客服电话不太熟悉的心理,伪装成公司客服,以更新系统、验证业务等为由,诱导受害人输入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从而进而实施诈骗。

(四)套路贷款诈骗套路贷款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小额贷款方式,以高息利润为诱饵,向受害人网上推销贷款业务,企图利用高息利润诱骗受害人进行贷款或透支操作,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二、网络诈骗对策研究(一)加强教育宣传,增强诈骗防范意识提高人们的网络诈骗预防意识必须从教育入手。

对于广大网络用户来说,要时刻保持戒备心态,合理进行自我防范,不轻信虚假信息。

(二)科技手段防范要加强密码管理,避免使用简单、过于常见的密码,并且密码不要设得太容易被猜得到。

对于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等账户,建议开启双重验证、短信验证码等安全机制。

(三)杜绝“一键式”服务针对仿冒网站等网络欺诈形式,消费者合理识别、审查网站,不要轻信不明来历的链接,以免给自己带来意外损失。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态势分析与体系化应对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态势分析与体系化应对

3、心理因素:一些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是出于贪图小利、不劳而获 的心理,他们往往利用受害人的信任和贪婪心理进行诈骗。
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手段多样化: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诈骗,例如假冒政府机构、银 行、快递公司等的诈骗,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情感诈骗等。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短信、互联网等电信网络手段实施诈骗的一种新型 犯罪形式。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涉及的案件数量 和涉案金额不断攀升。据相关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经成为我国刑事犯 罪的主要类型之一,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多的作案空间和机会;另一方面,一些人缺 乏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容易被利益所诱惑,从而参与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去。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首先需要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其次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 为的惩处力度;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接触和使用电信网络,这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社会上存在的 各种不良风气和价值观也助长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滋生。
2、法律因素: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这 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体系化 应对策略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因为网络诈骗而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

于是,预防研究网络诈骗犯罪也变得格外重要。

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现状严峻,各种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诈骗案例:1. QQ、微信诈骗案。

诈骗者通过假冒银行、快递、警方等虚假机构,以各种借口向被害人索要钱或者抢夺其账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

2. 股票诈骗案。

诈骗者通过“吹嘘股票发行利润高”、“资深股市投资人”等手段,引诱受害人购买虚假的股票,涉案金额巨大。

3. 网络购物诈骗案。

诈骗者在网上发布虚假广告,引诱受害者购物,却拒绝发货或者发货假冒伪劣品,对受害人造成困扰和经济损失。

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研究针对目前我国的网络诈骗犯罪现状,研究如何预防网络诈骗犯罪是非常必要的。

1.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网络诈骗犯罪高度隐匿,需要公众提高防范意识,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或者向专门的机构求助。

2. 加强相关法律的力量。

网络诈骗犯罪手法千变万化,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款,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3. 用科技手段避免诈骗。

技术手段如短信验证、支付密码、人脸识别等,可以加强网民的隐私和交易安全。

结论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而我国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国家。

为了遏制网络诈骗犯罪呈上升趋势的现象,公众科技、法律、安全意识的全面提高、相关立法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都是预防犯罪的必要条件。

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网络诈骗犯罪将逐步被遏制,并为公众带来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外,公众自身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陌生人、虚假信息和高额回报诱惑,不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如果不慎成为了诈骗受害者,就要及时报警,尽可能保留证据,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处理工作。

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更完善的小额电子支付监管机制和模型拦截系统,加强国际合作、信息共享,共同推进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和打击。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体系的建构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体系的建构

了 网 络 诈 骗 的 隐 蔽 性 强 、 透 性 强 、 据 容 易 被 破 坏 等 渗 证
特 点 。 外 , 络 技 术 的 不 断 发 展 也 导 致 了 网 络 诈 骗 的 另 网
待 犯 罪 化 的 网 络 犯 罪 ( 重 侵 犯 法 律 保 护 的 利 益 . 尚 严 但
未 由 刑 法 规 定 为 犯 罪 的 违 法 行 为 ) … 。
络 诈 骗 看 作 是 传 统 的 诈 骗 犯 罪 的 一 种 新 形 式 .另 一 种
是 把 网络 诈 骗 看 作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犯 罪 形 式 。 者 认 为 . 笔
社 会 预 防 、 境 预 防 。 法 预 防 和 社 会 预 防 是 比较 传 统 情 司 的理 论 . 情 境 预 防是 一 种 新 发 展 的 理 论 . 如 何 构 建 而 对
目 前 基 本 上 形 成 了 两 种 不 同 的 观 点 . 一 种 是 把 网
形 式 越 来 越 多 . 来 越 复 杂 。 此 . 有 必 要 对 网 络 诈 越 因 很
骗进行分 析总 结 . 便更 好地 预防 网络诈 骗 。 以 目前 , 罪 预 防 有 三 大 理 论 , 司 法 ( 罚 ) 防 、 犯 即 刑 预
研 究 角还 是 从 刑 法 学 的 角 度 来 探 讨 网 络 犯 罪 的 概 念 :3 l l刑 法 学 研 究 的 网
此 . 想 让 网 络 健 康 发 展 . 挥 其 有 利 的 作 用 , 要 对 要 发 就
诸 如 网 络 诈 骗 一 类 的 网 络 犯 罪 进 行 预 防 和 制 止 网 络 有 其 自身 的 特 性 . 如 网 络 开 放 的 平 等 性 、 比 管 理方 式 的非 中心性 、 息传 输 的即 时性 和不 确定 性 、 信 时

2024年网络诈骗日趋猖獗

2024年网络诈骗日趋猖獗

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利用高科 技手段实施诈骗成为新趋势。
网络诈骗呈现跨国化、集团化 、专业化等特点,打击难度加 大。
受害人群特征及分布情况
01
受害人群年龄分布广泛,但以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主 。
02
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 者。
03
地域分布上,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受害情 况更为严重。
协调法律和政策
加强跨国法律和政策协调,确保在打击跨国网络 诈骗方面形成统一战线。
THANK YOU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该法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护义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要求,为打击网络 诈骗提供了法律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
刑法中明确规定了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与网络诈骗相关的罪名及刑罚,为司法 机关打击网络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他相关法规
击网络诈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识别和预警网络诈骗中的应用
1 2 3
智能识别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 法,对海量的网络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准 确判断诈骗行为。
个性化防护
基于用户画像和行为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 每个用户量身定制防诈骗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安 全防护。
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
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 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认知 和防范能力。
金融机构应加强账户管理和资金监控 ,及时发现和阻止可疑交易,保障客 户资金安全。
各方应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政府、企 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防 范和打击网络诈骗的工作格局。
05
技术手段在防范网络 诈骗中的应用及挑战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对策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对策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对策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欺诈行为,从被害人获取私人信息、财产等非法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的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日益猖獗。

为了有效预防网络诈骗,我们需要了解其现状,并采取一系列预防对策。

首先,网络诈骗的现状非常严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诈骗手法不断创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包括虚假网购、网络兼职、非法金融理财、假冒公检法等。

此外,通过伪造网站、病毒木马、恶意链接等途径进行网络诈骗的行为也层出不穷。

网络诈骗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为了预防网络诈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网络诈骗的宣传和教育,让大众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性,提高警惕性。

政府可以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活动,学校可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企业可以在员工培训中加入网络安全的内容,从而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加强网络诈骗的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犯罪行为。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打击网络诈骗的效果,给予重罚,形成威慑。

另外,加强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技术是预防网络诈骗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大互联网企业应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同时,个人用户也应该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并及时更新补丁,确保个人电脑的安全性。

此外,建立和完善网络诈骗举报机制。

相关机构应当完善网络诈骗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举报网络诈骗行为。

同时,应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对提供有关网络诈骗案件的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往往跨越国界,在执法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国际合作是解决网络诈骗问题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共享情报,联合打击网络犯罪团伙,形成合力。

总之,网络诈骗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打击。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体系的建构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体系的建构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体系的建构作者:杨燮蛟魏彬赵雪来源:《行政与法》2011年第08期摘要:网络诈骗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是一种有别与普通诈骗的高科技犯罪,其隐蔽性强、渗透性强、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也决定了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范围也日益加大,而我国对此的立法和执法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立法完善、执法改善、技术加强、社会各方协调等方面来构建网络诈骗的预防体系,以便更好地预防网络诈骗,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网络诈骗;网络文化;预防体系中图分类号:D6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8-0055-06收稿日期:2011-03-25作者简介:杨燮蛟(1958—),男,浙江台州人,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监狱学会回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特邀理论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魏彬,男,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赵雪,女,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网络犯罪是网络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产物,而网络诈骗是网络犯罪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犯罪。

因此,要想让网络健康发展,发挥其有利的作用,就要对诸如网络诈骗一类的网络犯罪进行预防和制止。

网络有其自身的特性,比如网络开放的平等性、管理方式的非中心性、信息传输的即时性和不确定性、时空的压缩性等。

[1](p168-169)正是由于网络的这些特性导致了网络诈骗的隐蔽性强、渗透性强、证据容易被破坏等特点。

另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导致了网络诈骗的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因此,很有必要对网络诈骗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预防网络诈骗。

目前,犯罪预防有三大理论,即司法(刑罚)预防、社会预防、情境预防。

浅谈网络诈骗的现状与侦防对策

浅谈网络诈骗的现状与侦防对策

浅谈网络诈骗的现状与侦防对策作者:朱莹莹张翔王蒙蒙唐浩然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3期【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国际互联网、通讯网络等平台为人类构建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

然而网络在给人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在全国呈加速泛滥之势。

网络诈骗犯罪涉案覆盖面广,发案数急剧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当前形势十分严峻。

结合扬州市邗上派出所的实习实情对网络诈骗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了侦防对策,公安机关应当强化源头防控,全方位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强化主动进攻,全警全力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强化协作配合,探索实战性联动打防措施;完善基础系统设施。

【关键词】网络诈骗;诈骗;侦防对策;基层公安机关网络诈骗犯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通讯网网络平台,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一种对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进行盗用、滥用的行为,具有隐蔽性、远距离、非接触、涉案金额大等基本特征。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借助着网络本身所具有的隐匿性、跨地域性、实时性等特点[1],利用各种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高发,严重侵犯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严重干扰正常的网络秩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实属一大社会公害。

公安机关在办理网络诈骗犯罪案件是存在着诸多方面困难,扬州市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受害群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现以扬州市发案情况为例,就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研究。

一、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及发案规律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取远程、非接触的方式,通过虚构事实骗取公私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2]。

网络诈骗的客观方面必须包括加害人与被害人的意思交流,但是与传统意义上面对面交流相比,现在网络诈骗一般采取“人-机”对话方式,更具有隐蔽性。

甘肃:“技防+人防”全力构建反诈新格局 今年以来共止付冻结被骗资金31.78亿元

甘肃:“技防+人防”全力构建反诈新格局 今年以来共止付冻结被骗资金31.78亿元

甘肃:“技防+人防”全力构建反诈新格局今年以来共止付冻结被骗资金31.78亿元作者: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21年第09期共建共治织密反诈防范网“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隐蔽性越来越强、花样越来越多,给公安机关防范和侦破带来很大挑战。

”甘肃省公安厅刑事警察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公安机关充分运用“技防+人防”手段全力构建反电诈格局,织密防范网,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我每天都会通过入户走访提醒、微信群提醒等方式,向辖区群众宣传反电诈知识。

”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广武门派出所民警彭裔涵说,根据兰州市公安局反电诈预警机制,辖区派出所要主动和街道、社区等多部门联动,实现高风险警情当面预警劝阻。

为营造良好的全民反诈氛围,今年4月,甘肃省、市、县、乡四级同步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民防电诈、全社会反电诈”宣传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动形成全省群防群治、全民反诈的新格局。

靖远县公安局组织民警走访社区村居,通过悬挂横幅、发放防诈骗提示等宣传材料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防范方法等,有效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

金塔县公安局利用乡镇赶集日等,组织民警宣传反诈防范常识,让群众掌握防范电诈本领。

联防联控斩断电诈产业链甘肃公安机关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与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加强联动,深入推进“断卡”行动,斩断涉案电话卡、银行卡“两卡”开办贩卖产业链。

永昌县公安局坚持把推广“金钟罩”反诈小程序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组织民辅警立足辖区实际,持续深入辖区开展推广活动,向辖区居民讲解使用方法,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诈骗案件发生,避免群众财产损失。

金塔县公安局以社区村组为单位,全面推广安装“金钟罩”反诈小程序,特别是引导易受害群体率先注册安装应用,有效防止了群眾财产受损。

据甘肃省公安厅反电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甘肃公安机关联合通讯管理部门积极推动与银行系统协作联动,推动涉案资金紧急止付冻结、快速查明权属、依法追讨返还,有效维护了群众财产安全。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防范措施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防范措施

网络诈骗的现状和防范措施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诈骗也愈发猖獗,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那么,网络诈骗的现状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网络诈骗呢?网络诈骗的现状网络诈骗是一种利用网络渠道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偷取个人隐私信息、虚假投资、虚假销售等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诈骗分子也日益猖狂,网络诈骗事件也屡见不鲜。

具体来说,网络诈骗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1. 褥羊毛诈骗这种类型的网络诈骗是指以每个账号获得少量利润的方式,拉人头参加某些活动,然后再获取推荐人头上级获得的利润。

褥羊毛一般以一些网站或APP的推荐分享链接为方式,聚集众多人加入,发展下线,用这些人工不费力的赚取钱财。

2. 恶意软件诈骗恶意软件主要是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上的漏洞,安装恶意程序,从而控制用户的设备、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常见的恶意软件形式有病毒、蠕虫、木马等。

3. 虚假活动诈骗虚假活动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冒充知名品牌或者信誉良好的网站发布虚假优惠信息,吸引用户点击链接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或者提供付费道具。

有些虚假活动诈骗甚至会让人不自知地上当受骗。

4. 网络评论诈骗网络评论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针对电商平台、应用市场、游戏平台等发布虚假好评,以此吸引用户购买或者下载,并由此获得经济利益。

这种方式会欺骗大量用户,经常造成大量的财务损失。

防范措施网络诈骗已经直接威胁着我们的生活财产安全,为此要我们必须要有相关的防范意识。

以下是我们能够采取的一些措施:1. 开启安全软件安全软件是最基本的防范方式,可以保证我们的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安全性,并提供我们保障个人隐私的保障。

因此,选择一款安全性比较高的软件并及时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2. 提高警惕我们在网络世界中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尤其是对于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网站和人要保持警惕,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并提高诈骗意识,真正做到方寸不乱,保持理性思考。

网络诈骗的现状与预防策略

网络诈骗的现状与预防策略

网络诈骗的现状与预防策略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或其它通信设备进行虚假欺诈,骗取他人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诈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獗。

网络诈骗呈现出以下几种形式。

1. 涉森林植物束带,重口味销售如今,互联网上崛起了大量涉森林植物束带,重口味的网站、论坛与APP,这些网站、论坛与APP,不时地会发布大量涉森林植物束带,重口味的商品,以吸引大量年轻人上钩,实现其欺骗手段。

2. 假冒名誉,虚假宣传假冒名誉是利用名人、品牌等知名度较高的词语或人物,制造虚假的威信和形象,为自己争取更多好处。

而虚假宣传则是指网络上一些欺诈性广告,通过夸大其产品/服务的效果或是乱承诺等方式来获取用户信任,最终实现诈骗目的。

3. 营销骗局网络营销过程中,一些商家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理,会对消费者进行各种欺诈行为,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或向消费者发送垃圾短信等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

4. 短信诈骗短信诈骗是在以短信为媒介对受害人进行的一种骗局。

如近年来的“假冒公检法诈骗”、“网络兼职诈骗”、“假借身体不适求助诈骗”等等。

网络诈骗的预防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诈骗日益趋势化、多样化、智能化。

面对这些,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

1. 增强信息素养要求每个人在使用网络媒介时增强信息素养意识,包括教育信息安全意识、积极学习信息安全知识,了解网络诈骗的方式、手段和动机等等,具备识别和辨别诈骗行为的能力。

2. 警惕不明来电在网购、预订客房或者钓鱼网站上给出自己的电话号码,往往会受到各种不明来电的骚扰。

当接到不明来电时应该立即停止对方的谈话,并记录下来对方的电话号码和内容,反诈骗中心可以提供相关引导帮助。

3. 警惕轻信微信好友信息在微信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一遇到“朋友”之间的求助信息,容易导致轻信。

因此,在接到求助信息和收到转账信息的时候,要多个验证确认,防止被钓鱼。

4. 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在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之前,每次都要检查电脑是否安装有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拦截恶意软件和木马程序。

网络诈骗的现状与对策

网络诈骗的现状与对策

网络诈骗的现状与对策网络诈骗是近年来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网络诈骗以其高效、隐蔽,使得其对用户的影响愈加深远。

然而,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网络诈骗的现状。

网络诈骗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无所不在。

例如,电子支付,以其便利性成为了网络诈骗的主要方式。

无论是在电商平台上购物、支付,还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理财,都有可能被骗取钱财。

此外,有些网络诈骗从外形上就与实体商家无异,对消费者造成误判。

而一些人在网络上冒充某些高收益的机构或名人吸引投资,最终造成消费者的资金损失。

针对网络诈骗袭来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的一种对策是提高警惕。

无论是在支付时,还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理财时,我们都应该多加留心。

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支付时,应该检查商品信的度、商家的资质,以及平台的安全性。

此外,消费者在利用互联网金融投资时,应该了解合法金融机构的信息及其正当性,以免被一些不法机构骗取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增加技术保障手段。

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诈骗的方式也得以不断优化,有些骗子甚至可以仿造出一整套恰当的商户环境,令人难以警惕。

我们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保障自己的账户和信息。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安全地使用互联网,并远离那些网络骗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审慎科学的态度去从容应对各种问题。

我们不应追求"快",而是要讲求"慢慢来";不应诉诸导致投资损失的过多风险,而应采用一种稳健的投资策略,提高自己的投资技能。

总之,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然而,通过了解网络诈骗的现状与对策,我们可以从容应对,更好地保障我们的资金安全。

信息时代的网络诈骗治理

信息时代的网络诈骗治理

信息时代的网络诈骗治理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网络诈骗也成为了一种犯罪方式。

网络诈骗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假冒网站诈骗、虚假投资诈骗、网络购物欺诈等等。

这些网络诈骗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压力。

因此,网络诈骗治理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信息时代有效地进行网络诈骗治理。

一、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是打击网络诈骗的基础。

可以通过在学校、企业中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引导公众远离网络诈骗。

可以发放安全知识手册、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班会、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大众安全意识。

二、完善网络诈骗法律体系完善网络诈骗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网络诈骗惩治机制,是打击网络诈骗的重要手段。

可以加大网络诈骗的处罚力度,加快网络诈骗案件的公诉进度,加大法律制裁力度,增强法律威慑力度,打击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三、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是打击网络诈骗的重要手段。

可以加强对网络诈骗监测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效的安全防护软件,实现对网络攻击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反应,确保网络安全。

四、建立健全网络诈骗举报机制建立健全网络诈骗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阻断网络诈骗事情的发生,是打击网络诈骗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网络诈骗举报机制,实现对网上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保密审核、快速处理和情况通报,让公众能够第一时间举报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加强对网络诈骗违法行为的打击。

五、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共同防范网络诈骗的国际合作机制,是打击网络诈骗的重要手段。

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开展跨国合作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共同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联合打击网络诈骗的能力。

能够与世界各地的法律机构、安全公司及研究团队开展合作,共同解决网络诈骗问题。

总之,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

青少年手机网络被害问题透视

青少年手机网络被害问题透视

作者: 杨燮蛟
作者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出版物刊名: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页码: 56-6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青少年 手机 网络色情 治理
摘要:目前,我国手机网络色情犯罪形势严峻,手机网民往往是年龄普遍偏小、收入较低、受教育水平不高的青少年。

青少年好奇心强,防范意识薄弱,更容易受到色情信息的影响。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未知的技术难题,打击网络色情工作面l临利益链条相互牵连、相关法律不完善、定罪量刑难等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分析手机网络色情信息泛滥的原因,内外因相结合全面剖析;其次,结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技术更新,增强企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犯罪预防新途径--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

网络犯罪预防新途径--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

作者: 杨燮蛟;张怡静
作者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出版物刊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73-7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网络犯罪心理;网络犯罪;预防;多元角色;系统工程
摘要:网络犯罪心理具有普通犯罪心理的共性,又具有网络犯罪所具有的特性,包括自我实现、猎奇、贪图财利、报复泄愤、政治目的和侥幸等六大心理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文化环境、网络环境等都是此种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

构建网络犯罪心理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元角色的共同参与:第一,国家首先要构建其良好的网络犯罪预防的环境基础;第二,社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和文明环境的形成;第三,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第四,个人要加强对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网络犯罪预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全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相信终会迎来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中国网络诈骗发展概况及网络诈骗治理措施分析

中国网络诈骗发展概况及网络诈骗治理措施分析

中国网络诈骗发展概况及网络诈骗治理措施分析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

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网民规模及普及率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98899亿人,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854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2020年疫情期间通信服务使用量明显增长,2020年1-1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较2019年流量增加436亿GB,同比增长35.74%。

2020年我国网民遭遇各类网络安全问题比例均有所下降,其中61.7%的网民表示过去半年在上网过程中未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遭遇网络诈骗的网民比例较2020年3月下降4.6个百分点。

从诈骗类型来看,2020年交易诈骗占比41%,较2019年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其余交友、低价利诱、免费送、杀猪盘诈骗的举报量比重均有所下降,而返利、兼职、仿冒、疫情类诈骗涨幅均增长。

我国网络诈骗举报者整体呈年轻化。

举报者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11%,举报者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比重达44%,举报者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比重占23%,举报者年龄在40-49岁之间的比重占16%,举报者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6%。

不同诈骗类型的年龄结构有明显差异,其中20岁以下的用户在兼职方面容易被骗,占比46%;20-29岁的用户在交易、返利、交友方面容易被骗,分别占比59%、57%、56%;30-39岁之间的用户在色情方面容易被骗,占比47%;40岁以上的用户在金融信用方面容易被骗。

抵制网络诈骗犯罪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

为了提升人们对网站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必须要从个人信息防护、社会舆论引导、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侦查技术等方面做起,增进网络诈骗犯罪的发展成效。

预防网络犯罪全球协作的途径

预防网络犯罪全球协作的途径

预防网络犯罪全球协作的途径
于丽萍
【期刊名称】《经济与法》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在国际互联网消除了社会界限与国境线的同时,计算机犯罪也摆脱了国境线,因此,全球司法协助便成为必要。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于丽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97.9
【相关文献】
1.网络犯罪预防新途径--以犯罪心理为切入点 [J], 杨燮蛟;张怡静
2.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以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为例 [J], 宋玉萍
3.从课堂上的协作学习到跨时区的全球协作学习 [J], 吴秉健;李毓娟
4.经济全球化下的ABB协作之道——访ABB全球副总裁、全球石化客户负责人陈夕 [J], 郭宁
5.共议华语广播协作未来打造全球华语广播盛典——2008全球华语广播协作网会议综述 [J], 吕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诈骗现状与预防体系的建构□杨燮蛟,魏彬,赵雪(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4)摘要:网络诈骗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是一种有别与普通诈骗的高科技犯罪,其隐蔽性强、渗透性强、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也决定了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范围也日益加大,而我国对此的立法和执法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立法完善、执法改善、技术加强、社会各方协调等方面来构建网络诈骗的预防体系,以便更好地预防网络诈骗,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网络诈骗;网络文化;预防体系中图分类号:D6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8-0055-06收稿日期:2011-03-25作者简介:杨燮蛟(1958—),男,浙江台州人,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监狱学会回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特邀理论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魏彬,男,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赵雪,女,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网络犯罪是网络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产物,而网络诈骗是网络犯罪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犯罪。

因此,要想让网络健康发展,发挥其有利的作用,就要对诸如网络诈骗一类的网络犯罪进行预防和制止。

网络有其自身的特性,比如网络开放的平等性、管理方式的非中心性、信息传输的即时性和不确定性、时空的压缩性等。

[1](p168-169)正是由于网络的这些特性导致了网络诈骗的隐蔽性强、渗透性强、证据容易被破坏等特点。

另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导致了网络诈骗的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因此,很有必要对网络诈骗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预防网络诈骗。

目前,犯罪预防有三大理论,即司法(刑罚)预防、社会预防、情境预防。

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是比较传统的理论,而情境预防是一种新发展的理论,对如何构建三足鼎立的预防体系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将这三大理论应用到网络诈骗的预防中去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诈骗的定义由于网络诈骗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犯罪方式,因而对其的研究也处于初步阶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的类型在不断增加,对网络诈骗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的见解,所以对网络诈骗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如有学者认为:网络诈骗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学意义上的对一类犯罪行为的统称;[2]有学者认为:界定网络犯罪的概念首先应明确研究角度的定位问题,即从犯罪学的角度还是从刑法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犯罪的概念;[3]刑法学研究的网络犯罪,或者说刑法学意义上的网络犯罪是法定犯罪,指符合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构成且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而犯罪学研究的网络犯罪不仅包括刑法意义上的网络犯罪,还包括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的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通过网络实施的违法行为,其中包括网络环境中的准犯罪(违法但不具备刑罚处罚性的行为)和待犯罪化的网络犯罪(严重侵犯法律保护的利益,但尚未由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违法行为)。

[4]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把网络诈骗看作是传统的诈骗犯罪的一种新形式,另一种是把网络诈骗看作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

笔者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的形式会更加复杂,无论是从其自身特点来看,还是从其危害对象、犯罪主体来看,都将成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

另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许多国家都单独规定了网络诈骗的罪名和量刑标准。

虽然学者们对网络诈骗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但也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概念,即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作为重要的犯罪工具,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我国网络诈骗概况及执法现状社会管理(一)我国网络诈骗案的概况有关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公安部门侦破网络诈骗案件共1350起,2006年一季度已侦破网络诈骗、盗窃案件543起,关闭六合彩等欺诈性网站1361个。

2006年,中国的网络钓鱼网站占全球钓鱼网站的13%,名列全球第二位。

2006年全年,在中国因为网络欺诈而损失钱财的网民占中国总网民的10%,平均损失钱财达到600元以上。

[5]2007年,公安部门查获多起冒充“奥组委”的网络诈骗案,令人震惊的是,作案者中竟有年龄才十多岁的中小学生。

另外,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交易论坛、二手交易信息平台上都充斥着诈骗信息,各大知名网站也不例外。

如果在搜索引擎Google上搜索关键字“网络诈骗”、“网络骗子”、“网上诈骗”、“网上骗子”就会得到超过1000万条搜索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反商业欺诈网是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商务部建立的反商业欺诈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他们经常接到网民的投诉,反映网络购物纠纷问题,其中网络购物诈骗占大多数。

(二)执法现状⒈案件受理困难。

按照我国公安机关案件管辖分工,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简称“网监”)只负责管辖《刑法》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第285条)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第286条)。

故网络诈骗案件只能由公安派出所或刑警队受理,而派出所或刑警队对涉及网络(计算机)的案件又不熟悉,大多数侦察员对网络犯罪的侦破知识和技能都十分匮乏,相对办案能力较弱,因而形成了网络诈骗案件网监部门不受理,派出所或刑警队不愿受理,即使勉强受理了,也不积极去办的局面。

而网络诈骗案件具有高度的技术性、作案的瞬时性、犯罪范围跨区域性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很难再收集证据并找到犯罪嫌疑人。

这是导致网络诈骗破案率低的原因之一。

⒉案件管辖问题。

首先,管辖地不易确定。

由于网络的无国界性,使得犯罪分子可以以一地为据点,也可以多处转移,骗取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钱财。

因此,无论是由犯罪行为地管辖还是由犯罪结果发生地管辖都不是很适合。

其次,指定管辖导致的后续性矛盾。

由于网络诈骗类犯罪的危害面广、社会影响大,在通常情况下,上级侦查机关会指定某一地侦查机关进行侦查。

侦查终结后,如果构成犯罪,向同级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但由于侦查机关是指定管辖得到的管辖权,移送到检察机关后,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并没有相应的管辖权。

这种人为造成的后续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程序的及时有效进行。

再次,移送管辖标准不统一。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类犯罪是以金额为定罪标准,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

[6]而司法解释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及4000元的为数额较大;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以5万元至10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

[7]对于网络诈骗类犯罪,究竟何种金额该归基层法院管辖,何种金额该移送中级法院管辖,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也给案件的办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⒊证据收集困难。

网络犯罪所涉及的主要证据是电子证据,也被称之为计算机证据。

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

与传统证据相比,计算机证据有以下特点:⑴内在实质的无形性。

计算机信息都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以0、1的比特形式存在,这些比特流我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具有无形性;⑵外在形式的复合性。

与普通的物证、书证的单一性相比,电子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可以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或它们的组合,还可以是交互式的、可编译的,因此计算机证据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生动、完整地反映特征事实及其形成的过程;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如果不考虑人为篡改、差错和故障影响等因素,计算机证据是所有证据种类中最具证明力的一种,它存储方便,表现丰富,可长期无损保存及随时反复重现,它不像物证一样会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某种属性,不会像书证一样容易损坏和出现笔误,也不会像证人证言一样容易被误导、误传、误记或带有主观性,计算机证据一经形成便始终保持最初、最原始的状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⑷易破坏性。

与计算机证据的客观真实性相对应,在有人为或技术、设备等因素介入的情况下,计算机证据极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甚至毁灭。

[8]从以上的计算机证据特点可以看出,计算机证据内在的无形和外在的多边组合,一方面使其有与其他证据形式不同的证明力,另一方面也使其很容易被人为地破坏。

而在目前计算机技术并不能快速保存电子证据的前提下,对网络诈骗一类的网络犯罪的证据收集就变得非常困难。

三、国内外立法现状(一)国内立法现状在行政法立法方面,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其中第17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行使下列监督职权: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查处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履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其他监督职责。

这样概括而模糊的规定,在具体适用时相当困难。

不管是对网络诈骗的预防还是责任的追社会管理究,都难以适用现有的法律。

在刑事立法方面,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287条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的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盗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该条文只规定了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的情形。

网络诈骗与传统的诈骗不同,其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和计算机网络秩序。

其传播迅速,不定性强,危害性也大于传统诈骗。

所以不能适用传统的法律条款对其进行定罪量刑。

[9]这就使得网络诈骗在犯罪事实的认定和适用法律方面比较困难,不利于网络诈骗案件的审理,也难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

对于刑事犯罪,《刑法》第285条、第286条、第287条三个条文很难囊括目前针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实施的违法、犯罪和侵害行为,也很难包括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进行的其他种类的犯罪行为。

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我国第一次对网络犯罪和与网络有关的犯罪作出的较为系统的规定。

但这个决定还显得太过宽泛,司法实践中还不能很好地解决网络犯罪涉及的各种问题。

在程序法方面,《刑事诉讼法》对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的特殊侦察手段和证据规则方面也没有相关规定,这很不利于对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的追诉。

另外,在对网络诈骗的追诉中,在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认定和网络诈骗的数额认定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关规定,这也造成了对网络诈骗追诉的困难。

(二)国外立法现状对于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国外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或独立立法,或在刑法中规定单独的篇章。

比如:美国制定的《反计算机诈骗和滥用法案》;法国1993年的《刑法》就有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其中第323-1至第323-4条专门针对以欺骗手段获得对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的访问权、阻碍或破坏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或对自动化数据处理通信欺骗性输入数据等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