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拟石首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_罗鸣

我国石斑鱼养殖疾病的研究进展_罗鸣
2 病 毒 性 疾 病
病毒病具 有 潜 伏 期 长 短 不 一、症 状 复 杂 多 变、 传染性强、高死亡率 的 特 点,且 病 原 个 体 微 小,侵 染 动物后在宿主细胞 内 复 制,抗 菌 素 对 病 毒 的 作 用 小 或无;而 化 学 药 物 在 杀 灭 病 毒 前,就 可 能 使 宿 主 细 胞受损或 致 死。 鱼 类 病 毒 病 的 种 类 多、流 行 广、症 状复 杂,一 种 鱼 可 能 成 为 多 种 病 毒 感 染 的 宿 主,因 此病毒是危 害 非 常 严 重 的 一 类 病 原 。 [16] 由 于 病 毒 寄生在寄主的细胞 内,病 毒 病 也 是 鱼 类 疾 病 中 最 难 以治 疗 的 一 类 疾 病,至 今 尚 无 理 想 的 治 疗 方 法,主 要是以预防 为 主 。 [17] 在 国 内 已 经 报 道 的 能 引 起 养 殖石斑鱼患病的病毒主要是诺达病毒科和虹彩病 毒科两类病毒,已报 道 的 石 斑 鱼 养 殖 中 病 毒 性 病 原 见 表 2。
[24]
石 斑 鱼 (Epinephelus sp)
[25]
斜带石斑鱼
[26]
石斑鱼
[27]
2001年 广 东 省 大 亚 湾 出 现 石 斑 鱼 苗 大 量 死亡 台湾南部石斑鱼苗出现大量死亡
台湾
2003年福建 省 南 部 网 箱 养 殖 石 斑 鱼 幼 鱼 死 亡率 60% ~80% 和 1 龄 以 上 成 鱼 死 亡 率 40% ~50% 台湾
研 究 员 ,研 究 方 向 :水 产 养 殖 .E-mail:hn.lxm@163.com.
550
水 产 科 学
第 32 卷
鱼类海水养殖中的细菌病多由弧菌引起。吴 定虎[3]在调 查 赤 点 石 斑 鱼 的 烂 尾 病 时 初 步 推 测 病 原可能是产 气 单 胞 杆 菌。 刘 秀 珍 等 自 [10] 网 箱 养 殖 的患病石斑鱼中分 离 到 创 伤 弧 菌(又 称 海 洋 弧 菌), 该菌在机体出现伤 口 时 感 染 毒 力 较 强,感 染 后 的 石 斑鱼行动迟缓,食欲 减 退,尾 鳍、腹 鳍 等 充 血 发 炎 直 至溃烂,最 终 死 亡,感 染 死 亡 率 80% 以 上。 朱 传 华 等 对 [9] 溶藻 弧 菌 引 起 网 箱 养 殖 石 斑 鱼 爆 发 性 溃 疡 病的研究 表 明,该 菌 是 1996—1998 年 海 南 地 区 网 箱养殖石斑鱼溃疡病的病 原,病 程 通 常 7d,死 亡 高 峰在发病4~7d后,死亡率约 90%,只 有 少 数 感 染 鱼能自愈。鄢 庆 枇 等 报 [11] 道 了 厦 门 同 安 网 箱 养 殖 的患病青石斑 鱼 的 病 原 为 河 流 弧 菌,5 月 中 旬 至 6 月期间发病初期仅 有 少 量 死 亡,然 后 每 网 箱 死 鱼 增 加到20~30 尾。 覃 映 雪 等[8]报 道,哈 维 氏 弧 菌 是 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溃疡病的病原引起病鱼肌肉溃 疡坏死、眼 球 脱 落、鱼 骨 外 露 等 症 状。 国 内 一 些 学 者认 为,弧 菌 是 石 斑 鱼 体 表 溃 疡 病 的 主 要 病 原,通 常 在 养 殖 水 温 高 时 发 病,死 亡 率 较 高[2,4]。Sun 等 对 [13] 生长速度 不 同 的 石 斑 鱼 幼 鱼 的 肠 道 菌 群 分 析,发现在生长快速 的 石 斑 幼 鱼 肠 道 中 的 弧 菌 比 例 要比生长慢的低,生 长 快 速 的 肠 道 中 有 大 量 的 芽 孢 杆菌(Bacillus sp),因 此 保 证 石 斑 鱼 养 殖 过 程 中 健 康的菌群平衡可以防病治病。对于弧菌病既可以

眼斑拟石首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眼斑拟石首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基 因对骨 骼肌 的发 育 和 生 长具 有 负 调 控 作 用 , 基 该
因 敲 除 的小 鼠 , 骨 骼 肌 重 量 明 显 增 加 , 正 常 野 生 其 是
型小 鼠 的 2 3倍 左 右u , 时 还 会 减 少 脂 肪 形 ~ ]同
成 【 。 此 后 还 发 现 MS 3 ] TN 基 因 的 突 变 可 导 致 动 物
因 [ 3 1。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NA 干 扰 技 术 抑 制 斑 马 鱼 胚 胎 MS N 基 因 的 活 T
性 , 马鱼胚 胎 发育 明显 加 快 , 节 肌 纤 维增 大 , 斑 体 产
生 了 “ 型 ” 马 鱼 【 。 由 于 M S N 具 有 抑 制 肌 肉 巨 斑 7 ] T
生长 的作 用 , 它在 养 殖 动 物遗 传 育 种 上 的潜 在应 用
r s ) 条 纹 石 箱 ( rn a ai s 、 oa 、 Moo e x tl ) 白鲈 ( r n s i Mo o e a rc n ) 虹鳟 ( cr y c u ks) 斑 点 叉 mei a 、 a Onoh n h s my i 和 s 尾鲴 ( cau u u c ts 等 【 Itl r s n t u ) 2 p a ’
薛 良义 , 李婷 杨 巧 一 肖章 奎 , ,
( .宁 波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 江 宁 波 3 5 1 ;2 1 浙 12 1 .宁 波 大 学 应 用 海 洋 生 物 技 术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浙江 宁波 351) 1 2 1
摘要 :肌 肉生 长抑 制 素 ( TN) 因对 肌 肉生 长起 负调 控 作用 , 动物 育种 上 具 有潜 在 的应 用 前 MS 基 在 景 。报道 了眼斑拟 石首 鱼 ( ca n p cl t s 的 MS S ieo s el u ) o a TN 基 因的序 列结 构特 征 及 其组 织特 异 性表 达 。MS N 基 因具 有 3个 外 显子和 2个 内含 子 , 码 3 6个 氨 基 酸 。在 内含 子 I和 3~ UT 区 T 编 7 R 内, 别发 现 了( C C( )C T ( 分 T )C TC T( C)和 AC)微 卫 星序 列 。推 断 的 眼斑拟 石 首 鱼 的 MS TN 氨 基酸 序 列具很 强 的保 守性 , 与石 鼓 鱼 、 鲷 、 纹 石储 、 金 条 白鲈 、 眼石错 之 间 的相 似 性 在 9 以上 。 金 0 在结 构上 , 眼斑 拟 石首 鱼 的 MS TN 包含 N 端 信 号序 列( ~2 1 2氨 基酸 残 基) T —G前 肽 域 ( 1 , GF 4 ~ 2 6氨基 酸 残基) R XR蛋 白水 解位 点( 6  ̄2 7位 的 RAR 和 T 5 ,X 24 6 R) GF—G区域( 8  ̄3 6氨 基酸 22 7 残基 ) 。在 检测 的 l 0种 组织 中, TN 只在 眼斑拟 石首 鱼 的肌 肉、 MS 脑和 眼组 织 中表达 , 中在肌 肉 其

关于β—野田村鱼类病毒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于β—野田村鱼类病毒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于β—野田村鱼类病毒的相关研究进展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生物科学专业(周园园20120513135 张梦斐20120513158 陈亚琳20120513164) 摘要:病毒性传染病是当前渔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海水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necrosis,VNN)或称视网膜病、空泡性脑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海水鱼育苗生产发生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该病毒分布广泛,目前除非洲外,其他各洲都有报道。

鳗鲡目、鲈形目、鲽形目、形目、鳕形目中的十几个科的海水鱼类易受该病毒感染,已报道的受害鱼达40余种。

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idae)包括α野田村病毒属(Alphanodavirus)和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两个属。

α野田村病毒是引起昆虫致病的病原体,引起海水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毒是β野田村病毒[1]。

文章主要介绍了鱼类β-野田村病毒的病原学、流行、传播以及防控等相关情况。

关键词:鱼病病毒;野田村病毒;β-野田村病毒;1.病毒简介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adae分为2个属,分别为主要感染昆虫的α野田村病毒属(Alphanodavirus)和主要感染鱼类的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

野田村病毒是非包涵体的球状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9nm−32nm,呈T=3正二十面体对称,野田村病毒的基因组由两条单链正义RNA分子(RNA1和RNA2)所组成,这两条RNAs分子都包装在同一个病毒粒子中,并且这两条RNAs分子对病毒的感染活性都是必需的。

其中, RNA1 编码蛋白A,即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催化基;RNA2编码衣壳前体蛋白α,此前体蛋白α先组装成原病毒粒子, 再经历一次自我催化的成熟切割成2个病毒的衣壳蛋白β和γ,就成了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这种成熟切割对病毒的感染活性是必需的,且能增强病毒的稳定性。

这两条RNAs分子的5′末端都有帽子结构,3′末端无Poly(A)尾,并且3′末端被某种不平常的二级结构或未知的共价修饰所封闭。

鱼类抗脂肪肝因子研究进展

鱼类抗脂肪肝因子研究进展

酸 ( 8 n 6 的饲 料 , 鱼 肝 脏 和 肌 肉中脂 质 含 1: 一 ) 2 草
量 均大 幅度降 低 。 wbl等 (00 研 究 了饲 料 中 T iel 20 )
亚 油 酸对 杂交 条纹 鲈 肝脏 和 肌 肉脂肪 的影 响 . 指 出给杂交 条纹 鲈分别 投 喂含 合 成亚 油酸 0 05 、 .%、 07 %和 1 %的饲 料 . 然 肝 体 比 ( S ) .5 . 0 虽 H I 随着 亚 油 酸 含 量 的 增加 显 著 上 升 但 鱼 类 总 脂含 量 显 著
脂 含量 , 是较 理想 的抗脂 肪肝 因子
21 高度不饱 和脂 肪 酸 .
高度 不饱 和脂 肪 酸 ( F 是 鱼类 生 物膜 的 HU A)
重要 组分 。也是 肝脏 中脂肪 酸 和甘油三 酯 ( A T G) 合成 的强效 抑制 剂 。它能抑 制与 葡萄糖 代谢 和脂 肪 酸生 物合 成 有关 的酶 活 力 . 而 降低 了肝脏 脂 从 肪 的合 成 。脂肪 酸是脂 蛋 白的主要 组分 , 其种 类 、
显著 变化 . 杂交 罗非鱼 摄食 肉碱含 量 10 /g 5 mg 或 k 3 0 /g的饲 料 也 未 引 起 其 组 织 中脂 肪 含 量 的 0 mg k
显著 变 化 。R n l (0 0 用 肉碱含 量 为 4 .、 oad等 2 0 ) 1 0
强效 抑 制剂 时 .添 加 2 0和 4 0 /g 0 0 mg 胆碱 时 , k 肝
0.% 。 3
体比、 血浆 和肝脏 的脂种类 并没 有显 著影 响 . 而眼 斑 拟 石 首 鱼 (can p cl ts摄 食 含 4 S ieo soel u ) a %的 卵 磷脂 的饲料后 反而 提高 了肝脂含 量 。 因此 , 磷脂抗

大黄鱼瓣体虫病及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大黄鱼瓣体虫病及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向纤毛线 ,有裸露 区。对其进行 生物学测 定:虫体体
长范围4 5 . 5 2  ̄8 1 . 1 6 微 米 ,平 均 ( 6 1 . 2 O ±1 O . 3 2 ) 微
剪取大黄鱼 的病灶部位 ( 鳃部) 镜检 ,选择 带有活 跃 寄生虫的鳃 ,浸浴 于海水 中为对 照组,浸浴 于灭虫 精1 号、灭虫精 2 号、福尔 马林 、吡喹 酮和淡水 中为
中 ,病 原 体 为 石 斑 瓣 体 虫 ( P e t a 1 o s o m a e P i n e p h e — l i s ) ,该病 主要 寄 生在鱼 苗 的鳃部 。大 黄鱼 发病 高 峰期 为 6 —9 月 ,此 期间应对 瓣体 虫感染 , 以预 防为 主 。据上 述驱 杀 寄生虫 、药物 敏感 试验 ,采 用 以下
T C B S 培 养 基 中 ,置 恒温 培 养 箱 中温 度控 制 在 ( 3 6 ±
实践,进行了大黄鱼瓣体虫病及 其继发感染细菌性疾
病 的防 治技术研 究 ,并 已取得 初步 效果 ,现 报 养 2 4 小 时 ,分 离 出的菌株 生长情 况和 菌 落特 征 与副溶 血性弧 菌琼 脂培养 基和 T C B S 培养基 提
4 6 . 6 0 ,N 2 6 。3 6 5 4 . 2 1 ”) 水样 和正 常区域 水样
进行海水水质分析 。样品采集、贮存 、运输 、前处理 和分析均按 《 G B 1 7 3 7 8 — 2 0 0 7海洋监测规范》 中的方
法进行 ,并根据海水水质 标准判 定。
2 . 病 鱼 取 样
试验组 ,药物用量均根据大黄鱼鱼苗所 能承受 的最佳
用量使用 ,5 分钟、1 0 分钟镜检 ,镜检完放回海水 5 分
钟后观察结果 。

中国沿海石首鱼科鱼类的鉴定、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沿海石首鱼科鱼类的鉴定、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沿海石首鱼科鱼类的鉴定、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石首鱼科(Sciaenidae)是鲈形目(Perciformes)中较大的类群,种类繁多,全球有70属,270余种。

石首鱼类偏暖水性,多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沙泥底质的大陆架或河口等浅层水域中,少数种类生活在珊瑚礁、深海或淡水环境中。

石首鱼类的游泳能力不强,因此在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

石首鱼类的经济价值较高,部分种类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捕捞鱼类和养殖鱼类。

石首鱼分类研究的历史悠久,国内相关研究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达到鼎盛期,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缺乏系统性整理,至今石首鱼科在鉴定、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上仍然存在着争议。

由于西太平洋——亚洲地区石首鱼类化石标本的缺乏,在石首鱼科的起源、进化及扩散途径等问题上也一直没有定论。

本研究于2014年至2017年对中国沿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石首鱼科鱼类开展了广泛的采集,进行了种类鉴定,描述和比较了每个物种的形态特征,测定了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了物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估计了物种分歧时间。

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渔获码头和农贸市场采样,结合底拖网资源调查,对中国沿海的石首鱼类进行了采集,根据形态特征,共鉴定了石首鱼类26种,属于13个属,加上未采集到的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确定中国沿海至少有石首鱼类27种,隶属14属。

针对中国沿海的27种石首鱼类再编了分属检索表以及属内分种检索表。

27种石首鱼类中,叫姑鱼属(Johinus)的种类最多,有8种,包括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2新种(灰鳍叫姑鱼Johnius grypotus,屈氏叫姑鱼Johnius trewavasae)和新近发现的1新种(台湾叫姑鱼Johnius sp.)。

(2)采集了 26种石首鱼外部形态、颏部、第一鳃弓、鳔和耳石等特征的图像资料。

根据颏部特征,可将中国沿海的石首鱼类划分为5种类型(六孔型、五孔型、似五孔型、四孔型和二孔型);根据鳔的特征,可将中国沿海的石首鱼类划分为10种类型(拟石首鱼型、白姑鱼型、黄唇鱼型、黄鱼型、黑姑鱼型、牙(?)型、毛鲿鱼型、银姑鱼型、黄姑鱼型和叫姑鱼型);根据耳石的特征,可将可将中国沿海的石首鱼类划分为7种类型(叫姑鱼型、枝鳔石首鱼型、白姑鱼型、黑姑鱼型、银姑鱼型、鮸鱼型和黄鱼型)。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感染致病的细胞分子基础及免疫防控对策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感染致病的细胞分子基础及免疫防控对策

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感染致病的细胞分子基础及免疫防控对策秦启伟;黄晓红【摘要】虹彩病毒(Iridovirus)是目前海水和淡水养殖鱼类最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之一,已从100多种鱼类中分离鉴定出该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是从新加坡养殖的患病石斑鱼中分离鉴定的高致病性虹彩病毒,是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Iridovirus 1种新的病毒.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SGIV的研究进行综述:SGIV的形态、超微结构及其在石斑鱼细胞中的复制和装配过程;SGIV病毒基因组、转录组、囊膜蛋白质组及miRNAs的解析;SGIV感染宿主靶标组织的鉴定;病毒侵染的入侵方式、运动轨迹和胞内运输的实时追踪;SGIV 感染宿主引起类凋亡的死亡机制及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揭示;多种宿主免疫抗病基因对病毒感染的调节作用;多种SGIV的检测技术,包括基于抗体的流式细胞技术、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核酸适配体检测方法等;SGIV的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的研制等.以期为深入阐明SGIV感染致病机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发展抗病毒对策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0)005【总页数】13页(P78-90)【关键词】石斑鱼虹彩病毒;病原分子特征;病原-宿主互作;检测技术;免疫防控【作者】秦启伟;黄晓红【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育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培育)/广东省水产免疫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育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培育)/广东省水产免疫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4;S965.334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多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传染性疾病不断暴发和流行,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眼斑拟石首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眼斑拟石首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doi: 10.7541/2018.114眼斑拟石首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席云清1, 2, 3戚瑞荣2, 3田佳鑫1张会军2, 3雷燕2, 3唐绍林1, 2, 3王桂芹1(1.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 2. 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515;3. 广州金水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广东 510515)摘要: 对广东省珠海市每年6—10月池塘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 socellatus)暴发不明原因疾病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症状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解剖病鱼可见鳃丝贫血、脾脏和肾脏肿大、出血,通过镜检未检测到大量的寄生虫;从发病鱼的肝、脾、肾脏和肠中未分离到致病菌;在病鱼肝、脾和肾组织病理切片中观察到有大量肿大细胞;通过使用OIE 推荐的虹彩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出57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MCP基因序列比对显示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SI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2%。

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导致眼斑拟石首鱼发病死亡的原因是感染了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而引起的虹彩病毒病。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虹彩病毒病; 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 诊断中图分类号: S9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8)05-0929-06虹彩病毒科(Iridovirus)病毒是双链DNA病毒,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

该病毒科包括5个病毒属,其中3个属: 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Megalocytivirus)、蛙病毒属(Ranavirus)、淋巴囊肿病毒属(Lympho-cystivirus)主要感染鱼类、两栖类等低等脊椎动物[1]。

细胞肿大病毒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的家庭成员, 目前已被分离鉴定的种类繁多, 其中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 ISKNV)已被我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OIE将同病毒属的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 RSIV)列为必须申报的疾病。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治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治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治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包括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及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混合感染引起。

该病是近几年危害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也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水面(水库、湖泊、河流)以及鲢鳙鱼不易患病的种类也难逃灾厄。

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花白鲢最易犯病。

每年4月份~10月份均有发病,7月份~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水温15℃~23℃时零星死鱼;24℃~26℃时大批死鱼;27℃~30℃则随时发生暴发性死鱼,30℃以上最易流行发病,有时从发病到死鱼仅有2天~3天,水温突变死鱼最多。

主要危害鲢、鳙、鲤、鲫、鳊、鳝、甲鱼及鲑等,从鱼种到成鱼(主要是成鱼)均能发病,一般不传染同池其他鱼类,多传染同类鱼。

防治此病必须采用综合措施,即在流行季节前,使用杀虫药杀灭鱼体外寄生虫,然后在流行季节定期用消毒药消毒,并内服各种抗菌药物或药饵。

该病的最大特点是集赤皮、烂鳃、肠炎、出血等病为一体,主要症状是出(充)血,且该病最具流行传深性,因此,病鱼严重的和死尸一定不能移放它池或投喂肉食性鱼类,以免扩大染病。

该病必须内服和外用治疗方能有效。

一、主要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发暗,食欲下降或停食,有阵发性争游乱窜现象,然后发生死亡。

1.被检鱼头部尤其是脑部充血,口腔、鳃盖、眼下眶、鳍基部尤其是尾鳍基部、鱼体两侧轻度充血。

严重时体表充血发红、眼球突出、肛门红肿、体表粘液增多、鳃丝淤血或白鳃、鳍条溃烂。

剖腹检查,肠道发红或发紫,有腹水现象或含黄色粘液和血水,肝、脾等内脏也充血肿大,肠道内无食或少食。

鲤、鲫、鲢、鳙、鳊等鱼发病症状基本相似。

2.黄鳝感染此病则表现为在水中上下窜动或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绕圈翻动,久之则无力横卧于水草之上,呈假死状。

眼斑拟石首鱼-最新国标

眼斑拟石首鱼-最新国标

眼斑拟石首鱼1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 (Linnaeus, 1766)]的术语和定义、学名与分类,规定了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细胞学特征、分子遗传特征,描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给出了判定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眼斑拟石首鱼的种质鉴定和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GB/T 18654.4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GB/T 18654.6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GB/T 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8654.3和GB/T 22213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学名与分类4.1学名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Linnaeus, 1766)。

4.2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拟石首鱼属(Sciaenops)。

5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5.1外部形态5.1.1外形眼斑拟石首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背部微隆,以背鳍起点处最高,头中等。

口端位,口裂较大,齿细小较尖锐,排列紧密。

鼻孔两对,后一对呈椭圆形略大。

眼上侧位,后缘和口裂末端平齐,中等大小,分布于头两侧。

正形尾,在其生长过程中,尾部形态发生改变,仔稚鱼为圆形尾,幼鱼为截形,成鱼为新月形尾。

尾柄基部侧线上方有一个或多个黑斑。

氟甲喹在眼斑拟石首鱼和鲈鱼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氟甲喹在眼斑拟石首鱼和鲈鱼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氟甲喹在眼斑拟石首鱼和鲈鱼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开题
报告
研究背景:
近年来,鱼类作为一个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其养殖量与质量都得到了不断提高。

然而,鱼类养殖中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疾病问题,如眼斑等。

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则存
在着安全性、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氟甲喹作为一种宽谱抗菌药物,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但是,关于其在鱼体内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却相对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氟甲喹在眼斑拟石首鱼和鲈鱼体内药
代动力学,为其临床使用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内容:
1.建立眼斑拟石首鱼和鲈鱼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氟甲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等。

2.通过分析氟甲喹在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确定其在鱼体内的药物合理使用范围,提供临床应用参考。

3.比较不同剂量、给药方式和给药时间对氟甲喹在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最佳使用方法。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系统探究氟甲喹在眼斑拟石首鱼和鲈鱼体内药代动力学,并进行相关参数分析,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同时,也将为开发其他鱼类药物以及促
进鱼类养殖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一种危害眼斑拟石首鱼的寄生涡虫及其防治

一种危害眼斑拟石首鱼的寄生涡虫及其防治

一种危害眼斑拟石首鱼的寄生涡虫及其防治汪彦愔;郭果为;高如承;林能峰;杨金先;陈秀春【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02(026)004【摘要】@@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又称红鼓鱼,是福建水产养殖业中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它们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适应性强,饵料转化率高,一年即可养成1kg重的成品鱼,出口韩国,价格好.较之养殖大黄鱼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资金周转快,成活率高等优点.福建省罗源湾的水质适于养殖美国红鱼,因此,近年大量投苗养殖,但在养殖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我们在诊治美国红鱼幼鱼(100g左右)大量死亡的病例中,发现鱼鳃上寄生了一种罕见的涡虫,它们没有钩和吸盘,寄生方式特殊,由鱼鳃分泌的大量粘液和增生的组织将其包裹.涡虫的寄生造成幼鱼鳃丝间塞满了泥土样脏物及鳃丝严重缺损,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总页数】3页(P379-381)【作者】汪彦愔;郭果为;高如承;林能峰;杨金先;陈秀春【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农业科学院鱼病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3;福建农业科学院鱼病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3;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5.151;S917.4【相关文献】1.眼斑拟石首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J], 席云清;戚瑞荣;田佳鑫;张会军;雷燕;唐绍林;王桂芹2.眼斑拟石首鱼重复DNA序列的染色体定位 [J], 朱齐春;郑娇;张静;刘贤德;王志勇;蔡明夷3.寄生海水养殖鱼类的拟格拉夫涡虫的流行、危害与防治 [J], 汪彦愔;郭果为;高如承;陈文列;姚丽君;钟秀容;张国明4.鱼油添加量对眼斑拟石首鱼生长、脂肪代谢与血液生理的影响 [J], 徐良; 闻海波; 孙光兴; 马学艳;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徐跑5.鱼油添加量对眼斑拟石首鱼生长、脂肪代谢与血液生理的影响 [J], 徐良; 闻海波; 孙光兴; 马学艳;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徐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红鱼病害防治实用技术

美国红鱼病害防治实用技术

美国红鱼病害防治实用技术
王波;张进兴;毛兴华
【期刊名称】《渔业现代化》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 美国红鱼(Red drum)即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又称红拟石首鱼、黑斑石首鱼、红鼓鱼、黑斑红鲈、斑尾鲈等.原产于美国东南沿海,是美国近几年重要商业养殖鱼类,也是我国引进养殖的新品种.据报道,美国红鱼病害有二三十种,本文将已发现的主要病害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王波;张进兴;毛兴华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
【相关文献】
1.美国红鱼的生物学特性、人工育苗及病害防治技术 [J], 陆彤霞
2.美国红鱼池塘养殖实用技术 [J], 杨铭
3.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实用新技术专题讲座——第十篇安全有效使用杀虫剂的实用技术 [J], 魏丽英;李远国
4.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实用新技术专题讲座第十八篇桂花鱼疾病防治实用技
术要点(上) [J], 艾桃山;李远国
5.淡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实用技术 [J], 王新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砜霉素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甲砜霉素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甲砜霉素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黄郁葱;汤菊芬;秦青英;简纪常;黄月雄;廖建萌【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1【摘要】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hiamphenicol were investigated in Sciaenops ocellatus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and oral administrationwith a single dose of 10 mg/kg body weight at the water temperature of (20±2)℃. 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nd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by HPLC-MS/MS method. The pharmaco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DAS3.0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time data in plasma following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and oral adminstration were best described by a two-compartment open model with first-order absorption.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of florfenicol, the Cmaxinplasma,kidney, liverand muscle were5.50μg/mL, 10.96μg/g,6.61μg/g,3.50μg/g,and thetpwere 1.2,1.5, 2.0,6.0 h, andthet1/2βwere44.82,17.27, 29.39,26.99 h, respectively.Afteroral administration of florfenicol, the theCmaxofinplasma,kidney, liverand muscle were4.62 μg/mL,7.11μg/g,4.99μg/g,3.58μg/g, and thetpwere2.4, 4.0, 4.0, 4.0 h, and thet1/2βwere14.67,27.34,37.68 and32.65 h.The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amphenicol was absorbed more quickly, eliminated faster in kidney, liver and muscle but eliminated slower in plasma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than oral administration.%在水温(20±2)℃条件下,以10 mg/kg的剂量对健康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腹注和口灌甲砜霉素,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甲砜霉素在该鱼种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眼斑拟石首鱼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腹注给药后血浆、肾脏、肝脏和肌肉的药物峰值(Cmax)分别为5.50μg/mL、10.96μg/g、6.61μg/g和3.50μg/g,达峰时间(tp)分别为1.2、1.5、2.0和6.0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4.82、17.27、29.39和26.99 h;口灌给药后血浆、肾脏、肝脏和肌肉的Cmax分别为4.62μg/mL、7.11μg/g、4.99μg/g和3.58μg/g,tp分别为2.4、4.0、4.0和4.0 h,t1/2β分别为14.67、27.34、37.68和32.65 h.腹注给药方式下甲砜霉素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在肾脏、肝脏和和肌肉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在血浆中的消除则慢于口灌给药.【总页数】6页(P52-57)【作者】黄郁葱;汤菊芬;秦青英;简纪常;黄月雄;廖建萌【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广东省湛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湛江 524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2.2【相关文献】1.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J], 汤菊芬;黄瑜;蔡佳;廖建萌;秦青英;简纪常2.盐酸氯苯胍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J], 汤菊芬;黄瑜;蔡佳;廖建萌;黄月雄;简纪常3.眼斑拟石首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初步研究 [J], 李凯彬;石存斌;李新辉;黄志斌;余德光4.眼斑拟石首鱼人工繁殖与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 [J], 苏碰皮5.恩诺沙星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J], 简纪常;吴灶和;陈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

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

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周立斌;陈卉睿;张海发;王安利【期刊名称】《海洋湖沼通报》【年(卷),期】2008()1【摘要】本研究用敌百虫、甲醛、硫酸铜、高锰酸钾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

结果表明敌百虫的24h半致死浓度(TL_m)为1.34 mg·L^(-1),48hTL_m为0.41 mg·L^(-1),安全浓度为0.04mg·L^(-1);甲醛的24hTL_m为209.35 mg·L^(-1),48hTL_m为150.37 mg·L^(-1),安全浓度为15.04 mg·L^(-1);硫酸铜的24hTL_m为32.73,48hTL_m为16.51 mg·L^(-1),安全浓度为1.65 mg·L^(-1);高锰酸钾的24hTL_m为0.98·L^(-1)mg,48hTL_m为0.6mg·L^(-1),安全浓度为0.06mg·L^(-1)。

根据实验结果,敌百虫、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在治疗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疾病时应要慎用,甲醛对于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实际用途。

【总页数】5页(P129-133)【关键词】眼斑拟石首鱼;毒性实验;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作者】周立斌;陈卉睿;张海发;王安利【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631;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惠州516007;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惠州5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8【相关文献】1.4种常用渔药对鲢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J], 牟洪民;唐黎;王吉桥;姚俊杰;安苗;陈玉珍2.4种常用渔药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J], 田田;王茂元;薛凌展;黄洪贵;赖铭勇3.六种常用渔药对黑尾近红鲌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J], 徐先栋;曹义虎;邓勇辉;朱恩华;曾庆祥;张建铭;周秋白;陈云香;肖鸣鹤4.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J], 汤江山;王湘华;李绍明5.5种常用渔药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J], 张耀武;陈万光;郑建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斑拟石首鱼的生化组成及预测模式

眼斑拟石首鱼的生化组成及预测模式

眼斑拟石首鱼的生化组成及预测模式王波;刘世禄;左言明;张朝晖;张锡烈【期刊名称】《海洋科学进展》【年(卷),期】2002(020)004【摘要】测定了养殖眼斑拟石首鱼肌肉及鱼体中的蛋白质、脂类、灰分和水分等生化组成.分析了肌肉蛋白质中17种常见氨基酸的含量.建立了以鱼体体重、体长、含水量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灰份、比能值的回归关系的预测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的鱼体组分与鱼体重、含水量间呈显著线性相关,而与全长则呈乘幂函数,基本呈立方关系,比能值与体重无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蛋白质>水份>灰分>脂肪>比能值.【总页数】6页(P56-61)【作者】王波;刘世禄;左言明;张朝晖;张锡烈【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山东省青岛市黄岛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500;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4;Q141【相关文献】1.甲砜霉素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J], 黄郁葱;汤菊芬;秦青英;简纪常;黄月雄;廖建萌2.眼斑拟石首鱼烂尾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J], 姚欢;黄郁葱;蔡双虎;鲁义善;蔡小辉;简纪常3.眼斑拟石首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J], 席云清;戚瑞荣;田佳鑫;张会军;雷燕;唐绍林;王桂芹4.眼斑拟石首鱼重复DNA序列的染色体定位 [J], 朱齐春;郑娇;张静;刘贤德;王志勇;蔡明夷5.盐酸氯苯胍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J], 汤菊芬;黄瑜;蔡佳;廖建萌;黄月雄;简纪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杀虫剂处理均无效 。为查 明病因 . 取病鱼镜检, 未发现 寄生虫, 也分离 不到细菌 。 电镜观 察. 见病鱼 的脾脏细 可 胞内有截面为六边形、 直径约 1 n 5 1 的病毒颗粒. 03 x 且脾、 肾都 有一定 程度的病 变 ; 2 日 所报道 的虹彩病 肝、 用 对 本 毒特异引物 进行 P R扩增 , C 在病鱼的脾脏 样品中扩增 出 2条大小与所报道 的虹 彩病 毒扩增 产物 吻合的特 征带 . 故
害, 如鲑鳟鱼类 IN P V的感染, 造成鱼苗、 鱼种很高 的死亡率。据 研究,P V 能感 染 3 IN 7种硬 骨鱼类 ( 包括海水鱼和淡水鱼) 3种虾类… , 及 1 引起近乎世
而蔓延至整个养殖海 区的美 国红鱼, 有明显的传 具 染 睦; 发病 网箱初期只是几尾发病, 接着死亡数量逐 渐增多, 到后期, 的网箱 内鱼几乎全部死亡, 有 危害
的病毒粒子_ 。因而, 7 】 病毒病对海水 网箱养殖的影 响是不容忽视的。
程度极为严重。发病期 间, 养殖海 区水质无大的变 化. 其他养殖鱼类也未发现不 正常死亡 。美国红 鱼
发病后, 经抗菌药和( 杀虫药处理均 无效。为弄 或)
清发病原因, 除常规寄生虫检查和病原菌分离外, 还 进行电镜观察和 P R检测 。 C
5 7
15 C . P R检测
mn C i。P R产物在 08 . %的琼脂糖中电泳检定。
2 结果 2 1 寄生虫检查和细菌分离 .
15 1 引物设计 在电镜观察的基础上, .. 参照 K — u ra 法[ 合 成 2对 引 物 : - ’ A A C T i 方 。 t 1 5T C AA . F
初步认定虹 彩病 毒是 眼斑拟石首鱼暴发性 传染病的主要致 病原。
关麓词 : 眼斑拟石首鱼 ; 暴发性传染病 ; 虹彩病 毒;c 检测 pR 中圈分 类号 :91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5 83 ( 0 )1 0 6 4 10 — 772 20 —05 0 0
鱼类病 毒病的流行给鱼类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
界范围的流行, 给鱼病的防治带来困难 。在海水网 箱养殖中. 由于单位体积 密度高且水流动性 较大, 1 种病毒危害多种鱼类的现象更是明显 : 田村病毒 野 ( oai s在太平洋、 N dv u) r 印度洋 、 中海 等地 区感染 地 石斑、 鲽鱼 、 鲈鱼、 虎纯等 1 9种以上鱼类 _ ; 巴囊 2淋 肿病毒 ( y po s vrs 危害鲽 、 L m hc t i ) yi u 鲷等 鱼类, 使其 商品价值下降 ; 虹彩病毒 (r v u ) I/ / s 感染石斑、 &r r 石 鲷、 真鲷、 条纹骖、 蛳鱼、 鲈鱼、 虎鲍等不 同科的多种 鱼类, 在 日本、 国、 尼、 湾 等 地 都 有 流 且 韩 印 台 行[ 6 在内地真鲷幼鱼中也发现与虹彩病毒相似 3 】 -,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鱼来源和症状 . 发病鱼取 自广东省阳江 闸坡鱼排 , 长约 1 n 0c] ,
体重约 2 。病鱼漂浮于 水面, 0g 反应迟缓, 体色变
深, 鳃丝苍白; 肝脏颜色变白, 呈失血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寄生虫检查 .
眼斑拟石首鱼, 俗称美 国红鱼(c eo ea Si npo l — a cl t )是近年引进 的养殖 品种, u , 5 商品价值 较高, 在福
维普资讯
第 9卷第 1 期
20 02年 3月
中 国 水 产 科 学
Junl f i eySi c o ia o rao s r c n ̄ f n Fh e Ch
v0 . . 1 No 1 9 Ma . 帅 2 r ,2
眼斑拟石首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初步研究
李凯彬,石存斌,李新辉,黄志斌, 余德光
( 国水 产科学研 究院 珠 江水 产研 究所, 中 广东 广州 5 08 ) 13 0
摘 要 :99 8 1 月广东沿海 网箱 养殖的 眼斑拟石首鱼( 删 19 年 - 0 & olt ) cl u 流行一种 暴发性 传染病 . ea s 经抗 菌药
’ ,
1R 5’ - - CCGTT AAAGTAGT.
GA GGGCA3 ; . ’2F5 GT3 . - 5’ r ’ 2R A AGOGCA CCA TGTC C ’ 。
鳃、 腹腔、 肠及体表经常规显微镜检查, 未见寄
生虫 。
15 2 C .. P R过程 取病鱼脾脏 , 冰浴 匀浆,000 1 0 g 离心, 去除细胞核、 线粒体等细胞器和残渣, 上清 液用 R a 和 D ae Ns e N s 处理后,0 0 离心获得沉 100 g 0
建、 广东沿海多有养殖。通常美国红鱼病害较少, 但 19 年 8 0月, 99 ~1 广东省沿海发生了网箱养殖的美
常规显微镜检查病鱼体内外寄生虫。 13 细菌分离培养 . 将濒死的病 鱼用水冲洗干净, 消毒后用营养琼
脂、16: 2 1[海水等培养基对鱼血液、 脾、 肝、 腹腔等部 位进行细菌分离、 培养。
切片机切片, 酸双 氧铀 一柠檬酸铅双重染 色, 醋 于 J MI0 C I E O 一 Xl透射电镜下观察_ 。 8 】
作者简开: 李凯彬 (昕3 , 助理研究员, 1 一)男. 从事鱼病研究
~一 —■ 歪 蚕 麓 蕊 霆
维普资讯
第 1期
李凯 彬等 : 眼斑拟石首 鱼暴发性传 染病病原初步研 究
国红鱼暴发性死亡。先是 在个别冈箱开始发病, 继
收蔷 日期:01 0 — I 20 — 3 0 . 基叠项 目: 国家海洋 83资助项 目(01 P600 )广东省 自然科 6 20 t 225; A
学基金 资助项 目( 1 7 ) 00 5 . 6
14 电镜观察 . 取病鱼肝 、 肾, 脾、 切成约 1Ⅻn 块, 25 3 用 . %戊 二醛和 1O 锇 酸双重固定,p l .% sU T包埋, K L B超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