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自己制作地)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简介本考试是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和研究心理学的关系- 影响研究与教育的因素2. 研究与教学的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和认知研究理论- 研究动机与动机理论- 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3. 学生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的心理机制- 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研究困难的原因和诊断- 研究困难的预防与干预措施4. 评价与测量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评价结果的解读与使用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学生人格与身心健康的发展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与领导中的应用三、考试形式1. 试卷类型:闭卷2. 试题形式:选择题和简答题3. 考试时间:120分钟四、考试要求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理解研究与教学的心理过程,掌握相应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的心理机制,并能够预防和干预。

4. 熟悉评价与测量在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5. 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

6. 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中。

五、考试准备1. 课堂研究:认真听讲,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2. 课外阅读:参考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和相关学术著作,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练题库:完成相关的练题,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解题能力。

4. 组织复:按照大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六、注意事项1. 考试前请保证良好的休息,充分准备。

2. 考试过程中,请认真审题,正确答题,注意时间分配。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 **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1.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方式。 2.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 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谢谢!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 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
自我监控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生理自我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 儿童一周岁末,开 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生理自我 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 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威特金 场独立性:知觉方面,依据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
和干扰; 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 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性:知觉方面,依据外部参照; 认知方面,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深思熟虑; 很快检验假设,报出答案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美国的吉尔福特 辐合型认知方式: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 正确的答案。
(二) 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主要内容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里学》(中学)模拟试题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里学》(中学)模拟试题三

2014 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题三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要点解答】: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2、青少年期一般指【B】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要点解答】:青少年期包括少年期(11、12岁~l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岁~l7、18岁)。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B】。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

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

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2017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导语:本文介绍的心理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有需要了解学习的教师吗?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第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第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四,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第六,小组辅导。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但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综合多数学者意见,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简言之,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一)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实践证明,从小抓起,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防患于未然的方法是有效的。

(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相信学生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力,对学生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必大惊小怪。

(三)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2023教师资格中学 心理学 教材

2023教师资格中学 心理学 教材

2023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教材为了满足2023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教材编写要求,本教材以简体中文撰写,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智和行为的科学,它关注人类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等方面。

心理学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个体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二、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有很多分支,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不同分支关注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但都以人类心理为中心进行研究。

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但真正成为独立学科则是在19世纪。

心理学在20世纪经历了很多重要的发展,包括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革命等,这些进展为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四、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这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心理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五、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育心理学研究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过程,并根据这些特征和过程制定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以提高教育效果。

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应对压力、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教材涵盖了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与教育的关系,能够帮助教师借助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教育活动,进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

因此,2023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教材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优秀9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优秀9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优秀9篇)初中心理健康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会处理青春期对异性的美好感情,使男女学生交往朝着健康、友好、互助共进的方向发展。

2、让学生学会以人为镜,欣赏他人,审视自己,完善自我。

活动准备:1、进行抽样小调查《中学生问卷调查表》。

2、下载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FLASH动画。

3、制作PPT课件、易事帖若干张。

适应年级:初二、初三年级活动过程:一、心理在线发《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并收上调查表,以便统计数据,调查该年龄段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倾向。

同学们,如果你肯定的答案超过或达到半数,那么老师恭喜你们!你们已经跨进了青春的门槛,进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我们跨进青春的门槛如何握住青春风筝线的话题。

二、心理QQ进入青春期之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开始在乎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

那么什么样的男生受女生欢迎?什么样的女生被男生欣赏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男生版: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最欣赏这样的女生女生版: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我最欣赏这样的男生与此相反,什么样的男生让女生讨厌,什么样的女生让男生讨厌呢?男生版: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最讨厌这样的女生女生版: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我最讨厌这样的男生权威发布心理学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调查结论如下:最让男孩欣赏的女孩:(1)总是面带微笑,温柔大方(2)活泼稳重而不呆板(3)清秀美丽(4)心直口快,善良随和(5)聪颖,善解人意(6)纯真而不做作,有性格(7)有主见,有头脑最让女孩欣赏的男孩:(1)大胆勇敢但不蛮干(2)思维敏捷(3)团结同学,重友情(4)幽默诙谐(5)有主见,有上进心(6)高大魁伟,善于照顾他人(7)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成熟最让男孩讨厌的女孩是:(1)长舌头对小道消息津津乐道(2)自以为是,骄傲自大(3)小心眼,爱大惊小怪(4)疯疯癫癫,不懂得自尊自爱(5)悲观,动不动就流眼泪(6)总喜欢找茬吵架(7)做事总是慢慢吞吞最让女孩讨厌的男孩:(1)满口污言秽语(2)吹牛皮,逞能(3)小气,心胸狭隘(4)小小成功就沾沾自喜(5)过于随便,得过且过(6)遇事莽撞冲动,动不动就打架(7)喜欢乱花钱,摆阔三、心理互助展示“苦恼中学生”来信,请同学们进行支招比赛获得异性的欣赏与赞美。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学教师,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认知发展和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如何充实其心智结构,并通过不断调整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认知任务。

中学教师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此外,了解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等,对于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二、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智力类型和认知差异。

中学教师应该了解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他们的个人优势。

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还应该熟悉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要,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三、情绪和动机的管理情绪和动机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学阶段的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情绪问题和动机困扰。

了解情绪管理和动机理论,如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良好学习动机。

此外,中学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和激励技巧,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的情绪和提高学习动力。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学评价是中学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和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了解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继续进步的欲望。

五、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学教师应该了解关系教育理论和相应的实践策略,如保持学生的参与感、建立信任和尊重等,以建立积极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有效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学习和教育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教育过程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主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心理学领域。

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认知发展的理论主要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一个由具体运算到抽象推理的过程。

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探讨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取、组织和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认为学习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来建立起来的。

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地建构和重构知识结构来实现的。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学方法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需要教师注意。

其中,个别差异原则强调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调整教学策略。

激励原则强调激励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合作学习原则则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对于促进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四、评价与测量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关键话题,它涉及到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评价与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以及现代的项目作业评价和综合评价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评价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和准确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旨在揭示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机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原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学习的过程、机制和规律。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重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和思维过程。

二、记忆与遗忘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而遗忘是记忆的敌人。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记忆的强度和持久性受到信息的重复、编码深度和意义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育者应该设计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动机与情感
动机和情感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情感则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情感需求,设计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和环境。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涉及广泛,包括学习理论、记忆与遗忘、动机与情感、教学方法与评价等方面。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希望本文介绍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讲义 (I)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讲义 (I)
因变量的影响。
调查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试对某一问题的看 法、态度和行为表现的研究方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调查法通常用于了解被试对某一主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等方面的信息。调查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问卷 调查、访谈和集体讨论等。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深入探究特定个体或群体心理和行为 的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重视人际关系和师生互动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通过互 动和交流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
总结词
提倡自由学习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详细描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鼓励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 方法,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意义学习和内在动机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追求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和价值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建构性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 建构的和动态的,学习者通过自己的 经验和活动来建构知识体系,强调学 习的主动性和社会性。
在成熟期,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领域不断扩大,开始涉及中学 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 展等方面。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 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繁荣期 四个阶段。
在繁荣期,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教育教学提 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 依据。
02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教学的心理过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人类学习的过程、规律和机制。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是比较重要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认知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思维、认知结构和信息加工过程,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文化、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人类在认知上的发展经历了适应、认知平衡和失衡等阶段。

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估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在教育心理学中,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等心理特征的评估。

4.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和使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5. 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情感因素在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复习讲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复习讲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里学》(中学)复习讲义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 指导地位,关键作用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同学以及教学信息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主要体现为:(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精点汇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精点汇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精点汇萃第一章教育学心理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五要素: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3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4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5.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心理学之父6.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c帮助教师预测并敢于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二章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八个阶段:乳婴幼童少青成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学习准备,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教育心理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中学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

自我意识
定义:它是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 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 认识。 结构:形式上: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内容 上: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特点: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独特性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㈠、初中生:成人感增强;自我评价能力提高;重视对自 制力等自我意志品质的培养 ㈡、高中生: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闭锁 性;社会性
• 定义: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
• •
• •
思维
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 对输入的刺激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它揭示事物之 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并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特点:概括性、间接性 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经验 思维、理论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品质:广阔性和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 独创性 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 经验向理论过渡;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 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 的飞跃;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第一章、 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心里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教育学和 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 门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 学。 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方法 2、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心理学思想 3、促成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近代西方教育 思想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4、1903年桑代克(美)的《教育心理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 明学习的概念,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教 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1、定义:指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桑代克(美国)在1903年写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什么是教学?指在教育目的的规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基本任务: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教育实现“三个方面”服务。

2、双重任务:实践服务和理论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

第三节学习中学心理学的重要性1、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2、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节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新课改的主要容:①转变课程功能;②改变课程结构;③改革课程容;④改善学生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概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机制;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①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②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③转换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④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机构。

(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新”问题、知得“深”、知得“广”)(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2、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3、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4、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5、什么是教学风格?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6、什么是教育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及教育第一节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观察力(1)什么是观察?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是感知觉的核心和感知觉发展的高级形态。

)(2)什么是观察力(又称“思维的知觉”)?指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的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3)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最主要的);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培养高中生的观察力应如何做?①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②教给观察方法;③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④重视多种分析器的协同参与;⑤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同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指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1、按容可分为:①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情的形象为容的记忆。

又称“表象记忆”。

②情景记忆: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地方的事件(情景)为容的记忆。

③语义记忆:又称“逻辑记忆”,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容的记忆,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特点。

它在人类记忆知识中占主导作用,并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形式。

④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容的记忆。

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情绪记忆。

⑤运动记忆:以个人操作过的动作作为容的记忆。

2、根据记忆容的保持时间长短来分类:①瞬时记忆: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又叫“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记忆容量有限):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为2秒——5秒。

如:边听课边做笔记就属于短时记忆。

③长时记忆(记忆容量无限度):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3、外显记忆(有意识的控制)和隐记忆(无意识的控制)。

二、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5、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第三节中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思维(一)定义:即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点1、概括性;2、间接性。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①直观动作思维(以三岁以前的儿童为主):指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在动作中展开。

②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③逻辑思维:指人运用抽象思维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其中,词语是工具,逻辑是方法。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①经验思维:指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如,学前儿童都会凭借他们的经验认为:“果实都是可以吃的植物”“鸟是会飞的动物”等。

②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一问题。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①直觉思维:指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②分析思维:指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则,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结论的过程。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①辐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规则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思维。

如学生在考试时对试题的思考和回答常用的思维。

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①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

②创造思维:指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成果。

(四)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批判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3、思维的灵活性;4、思维的敏捷性;5、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形式)。

二、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三)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越;在提问方面,中学生比小学生①提问趋于探究性;②提问具有开拓性;③提问具有批判性。

(四)思维品质的矛盾性(初中阶段更突出)1、思维的深刻性和表面性共存;2、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第四节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想象(一)表象:即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形象。

(二)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三)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一种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作用下不自觉的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的想象,又叫随意想象。

具有预见性、方向性。

※二、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P53页)第三章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及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情感发展一、什么是情感1、定义:指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行为反应与认识的自我体验。

❈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绪指感情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二、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2、情感两极性明显;3、情感不断深刻;4、情感逐步稳定;①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②逐步带有文饰性、隐性、曲折性的性质;③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

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第二节中学会的早恋问题1、何为早恋?就是过早的谈恋爱,在不适宜谈恋爱的时候来谈恋爱。

所谓过早,就是指远远低于法定结婚年龄。

一、中学生早恋的原因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转播;3、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的个人原因。

二、中学生的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三、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

※第四章中学生意志发展及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意志发展一、什么是意志1、定义: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

※二、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2、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3、喜欢模仿、善于模仿;4、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自觉性提高;②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③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④在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加强。

※第二节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1、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理想教育结合,逐步培养学生主导的学习动机;2、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3、要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帮助学生克服利己主义动机,把学习动机引向立志为祖国建设的高度。

(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五章中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什么是个性(一)个性的定义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特点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的复杂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4、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5、个性的完整性;6、个性的积极性。

(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

❈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