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重难点必备

合集下载

初二级物理下册学习重点和难点

初二级物理下册学习重点和难点

初二级物理下册学习重点和难点2023年,初二级物理下册学习重点和难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论和实践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2023年初二级物理下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一、课程设置初二物理下册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力学、能量与功以及电学。

学生将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法则和实践应用技能。

以下将针对每个部分的关键内容进行介绍。

二、力学初二级物理学习重点之一是力学。

在学习力学时,学生需要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惯性、重力和弹性等主要内容。

以下是学习力学时需要掌握的难点: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包括: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相等的,相反的,作用力是相互独立。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应用这三种定律以解决不同的物理问题。

2. 弹性弹性是物质变形后能够恢复原始形态的性质。

学生需要理解弹性的概念和特点,并学会如何由某些特定因素影响弹性。

三、能量与功在物理学的学习中,能量与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能量的类型和转换规律,以及在物理学中如何计算功。

以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难点:1.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能量转换的重要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它们的区别,并具备计算它们的方法。

2.功和能量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功和能量,并了解在物理学中如何计算势能、内能、机械能等。

四、电学电学是初二级物理学习的最后一个部分。

在学习电学时,学生需要掌握电荷、电场和电路等相关概念。

以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难点:1. 电荷和电场学生需要学习电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并理解它们如何影响电场的产生和变化。

2. 电路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计算电路的特征量,例如电势差、电流、电阻和电功率等。

总之,初二级物理下册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非常多样的,需要学生通过掌握基本理论和学习实践技能等多种方式来掌握这些重要内容。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下册物理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

初二下册物理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

初二下册物理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2023年,初二下册物理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物理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的基本原理。

在初二下学期的物理学教学中,学生将学习更加深入和具体的知识,其中重点和难点较多。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对初二下册物理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解析。

一、机械能和能机转换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机械能是描述物体机械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的能量,它包括了动能和势能。

学生需要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物理概念,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数值及其单位。

同时,学生需要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学会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求解有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转换机械能和非机械能,如电能、光能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机械能和能机转换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难点:1.概念理解难度:学生需要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物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和数值计算方法。

2.能量守恒数据的应用:学生需要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计算机械能的转换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计算单位的转换,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

3.非机械能转换和利用:学生需要了解非机械能的转换和利用,如电能、光能等,并学会应用此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二、电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的学科。

初二下册电学部分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基本电学知识,包括简单电路的搭建和电流的运动规律。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电路中电阻、电容等电学元件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影响,如磁场、磁感线等相关知识。

在学习电学基础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难点:1.电路搭建:学生需要掌握电路的搭建方法,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合理安排电路图并按要求正确连接电线。

2.电流运动规律:学生需要理清电流在电路中的运动规律,包括电流在不同电阻下的变化、电流的大小与时间、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3.电学元件特性:学生需要了解电学元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如电容、电阻器的的使用方法,难点在于掌握其特殊性质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第七章力1. 力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描述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 弹力力的测量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 重力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 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 摩擦力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1. 力的合成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 力的平衡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初二物理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初二物理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初二物理重点难点复习资料初二物理重点难点复习资料1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难点解读(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难点解读(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难点解读(人教版)1.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②找出力的作用点;③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④在箭头的旁边标上力的名称和大小。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5.重力是一种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6.竖直向下是指向地球中心的方向,它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但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垂直向下”是指与某个支持面垂直而向下;当支持面是水平的,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方向才相同。

7.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因此,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的状态就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只能去推理,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个单纯的实验结论,而是一个实验加推理的结论。

8.解读牛顿第一定律:①“一切物体”是说牛顿第一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

②“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理想状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体所受各力的总效果为零。

③牛顿第一定律中“总”是指总是这样,没有例外;“或”是指两种情况必居其一,但不可能同时存在。

9.在解释惯性现象的有关问题时,可以分以下四步:①确定以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为研究对象;②分析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③分析受外力时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其他物体(或其他部分)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④确定由于惯性,研究对象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其他部分)的运动情况。

10.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等无关。

11.判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的方法:①若这两个力满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②若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1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①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②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下册重难点必备

(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下册重难点必备

初二复习提纲一《力》复习提纲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三、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大全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光的传播方向相同。

-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镜子和光学仪器:-光的反射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球面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焦距、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黑暗环的成因:黑暗环是由于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部分光线被遮挡,从而形成的暗部。

3.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和表示: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电源、导体、负载、开关等。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个负载之间并排连接,电流分流;串联电路中,各个负载依次连接,电流不分流。

4.磁场与电磁:-磁铁和磁性材料:磁铁的种类,磁性材料的特性。

-电流和磁场的关系: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电流越大磁场越强。

-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5.热能与机械能转换:-温度和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之一,温度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度量。

-热传导和热辐射:热能在物体内部传递和释放的方式。

-机械能与热能转换: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总结起来,初二物理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和光学仪器、电流与电路、磁场与电磁、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等。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八年级下册物理各个章节的重难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各个章节的重难点
2、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的定义
2、机械能的转化、守恒条件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章:




第一节:杠杆
1、杠杆的定义及五要素
2、杠杆的种类及应用
3、杠杆力与力臂的作图
杠杆的作图
第二节:滑轮
1、滑轮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
2、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3、滑轮组的特点
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及省力特点
第三节:机械效率
1、三种功的定义
2、机械效率的计算
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种个物理量的相互转换求法
2、液体压强的计算
对影响液体压强因素中深度的理解
第三节: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测量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特点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应用


章:


第一节:浮力
1、浮力的产生原因及方向
2、示数法测量浮力大小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2、阿基米德公式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


重点
难点


章: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节:弹力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
自制弹簧测力计(课外)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的概念、大小及方向
2、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第八章: Nhomakorabea运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

八年级下物理经典复习资料重点难点归纳

八年级下物理经典复习资料重点难点归纳

八年级下物理经典复习资料重点难点归纳第七章节力第1节力1、力的作用定律: 1.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第2节弹力定律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会损坏弹簧。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或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第3节重力定律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g=9.8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应用:重垂线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节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第七章力1.力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1.力的合成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初二下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

初二下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

初二下物理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哎呀,初二下的物理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呀!先来说说力吧,这可是个“大主角”。

力是什么?不就是能让物体动起来或者停下来的“神秘力量”嘛!就像我推桌子,桌子就会动,这就是我给桌子施加了力。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可太重要啦!要是力的大小不一样,那产生的效果能一样吗?就好比我轻轻地推你和用力地推你,你移动的距离肯定不同呀!方向也关键得很,我朝左边用力推和朝右边用力推,物体运动的方向能一样吗?作用点也很奇妙,我推桌子的中间和推桌子的边缘,桌子动的样子也不一样哟!再讲讲压强。

压强就像是给物体的“压力强度”。

比如说,尖尖的钉子能很容易扎进木头里,而宽宽的木板就很难扎进去,这就是因为钉子的尖尖那头压强特别大。

这难道不像我们跑步,脚尖着地跑和整个脚掌着地跑,感觉能一样吗?压强的公式P=F/S,F 是压力,S 是受力面积,这不就像做蛋糕,面粉放得多(压力大),模具小(受力面积小),做出来的蛋糕就特别厚实;面粉少(压力小),模具大(受力面积大),蛋糕就薄得很。

浮力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趣的家伙。

把东西扔到水里,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这就是浮力在“捣乱”。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就好像一艘大船能在大海里稳稳地航行,不就是因为它排开了大量的水,受到了足够大的浮力吗?那浮力公式F 浮=ρ 液gV 排,ρ 液是液体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V 排是排开液体的体积,这就好比搭积木,积木的大小(V 排)、积木的材质(ρ 液)还有重力这个“小调皮”(g)一起决定了能搭多高多稳的积木塔。

做功和功率也不能落下。

做功就是力让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

我搬起一块石头,我对石头就做了功。

功率呢,就是做功的快慢。

好比两个人跑步,同样的路程,一个人跑得快(功率大),一个人跑得慢(功率小),到达终点的时间就不一样啦!机械效率也很重要哦!总功、有用功、额外功,这三个家伙老是让人分不清。

就像我们做值日,打扫整个教室是总功,把地扫干净是有用功,擦黑板这些额外的工作就是额外功。

初二物理学科上下册 单元知识重难点必知 .doc

初二物理学科上下册 单元知识重难点必知 .doc
通过对摄氏温标的确定引入摄氏温度的概念及定义,让学生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和使用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区分各种温度计;通过大量实验使学生了解固液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第四章
光现象
重点:光的传播。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及平面镜成像。
实验引入光的概念,传播特点及条件。掌握光速的相应计算;通过实验得出光的反射、折射及平面镜成像规律使规律更直观易懂。
模块专题
具体课题
课次
内容提要
机械运动
专题
长度、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
1
长度、时间和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并能正确应用刻度尺、秒表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2
理解速度这一物理量,并掌握相应计算。会用平均速度计算公式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声现象
专题
声音的长生与传播
声的利用
1
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速的影响因素及声速的相关运算,实例讲解声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声音的特性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
能正确区分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噪声及其控制。
物态变化
专题
温度
1
理解摄氏温标内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温度及原理和不同温度计的区别。
熔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2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内容就定律内容,会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题。强调二力平衡条件及实验内容,渗透受力分析思想。
压强和浮力
专题
压强
液体压强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3

初二物理学习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学习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学习重点难点初二物理学习重点难点1、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2、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5篇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5篇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5篇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1[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 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老师直接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后面的力,告诉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

以增强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这比直接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知识,老师可以提前简单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诉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恢复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叙述: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第二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实际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第七章力1.力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1.力的合成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全归纳一、电学基础电荷与电流: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电路:熟悉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掌握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电磁学磁场: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

理解磁感线的概念,知道磁感线的分布可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电磁感应:了解电磁感应的现象,即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

电动机与发电机:了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知道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来工作的,而发电机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产生电能的。

三、光学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知道入射光、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关系。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理解三棱镜对光的色散作用,知道不同颜色的光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率不同。

透镜与成像:了解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放大、缩小和等大的实像以及放大的虚像。

四、现代物理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理解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原子核: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包括质量数、电荷数和中子数等。

知道放射性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以上是初二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外,还应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做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7篇初二物理下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初二常考物理难点

初二常考物理难点

初二常考物理难点1.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每位学生需要记清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注意以下两点:(1)换算过程中究竟数值乘以10的正次方还是负次方:口诀:大变小便小变大,小变大便大变小。

即一个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例由m换算成nm,数值应该由小变大,即乘以10的正次方,反之亦然。

(2)科学计数法的写法:应写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其中1≤丨a丨<10。

2.刻度尺的正常使用:(1)刻度尺的读数:主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估读值必须存在;②看物体左端是否对准零刻线,如果对准的不是零刻线而是某一整刻度线,结果要减去那条刻度线的数值。

(2)分度值的反推:分度值的反推有两种方法:①数值中倒数第二位数所对应的单位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②将数据换算成标准形式(即小数点后有且仅有一位的形式),此时的单位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3.刻度尺的非正常使用:(1)当刻度尺膨胀时,分度值偏大,测量值偏小;当刻度尺收缩时,分度值偏小,测量值偏大。

(2)当涉及多个物体同时热胀冷缩时,两个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可以利用极限法,认为热胀冷缩程度小的物体不进行热胀冷缩从而简化题目。

例如用铜尺测量玻璃,已知玻璃热胀冷缩的程度小于铜,我们可以认为只有铜进行热胀冷缩。

4.误差: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产生的,不可避免,只能减小。

对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

但要注意三个问题:(1)要去除错误;(2)所得结果要与测量结果精确度相同,否则要进行四舍五入。

(3)只有针对同一事件才可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例如测打雷的位置时,每次打雷的位置都不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没有意义。

5.特殊测量:只要记住常见的特殊测量方法并灵活应用即可。

6.运动和静止:要描述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个物体,选取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

绝对运动或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七章力1.力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1.力的合成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

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册重难点必备一《力》复习提纲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四、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摩擦力 静摩擦动摩擦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B (A 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五、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如果是力的延长线画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方法:哪边轻就往哪边调.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4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四、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说明: (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 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六、滑轮1、 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 (或速度v F ) = 重物移动 的距离SG (或速度v G ) 2、 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21G 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2(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 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n 1G 物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则拉力F= n 1(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F F 11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二《力和运动》复习提纲一、合力和分力: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注意:合力是指一个力!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合力方向与二力方向同向.F合=F大+F小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合力方向与较大力方向同向.F合=F大-F小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初速度相同.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静者恒静,动者恒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三、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物、同线、同大、反向”.简称“三同一反”.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三《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F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2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P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 A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g :N/kg ;h :mC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D 、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6F 液和容器内所装液体的重力G 液的关系F=G F<G F>G7、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三、大气压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 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片静止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向下压强.(3)结论:大气压p 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A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管内混入空气,则测量结果偏小.B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36 mC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D .E 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2标准大气压=2.02×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78应用:高压锅、(利用锅内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 除糖汁中水分(降低锅内糖汁上方气压,使糖汁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以免糖熬糊)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四.《浮力》复习提纲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G F 浮 =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4,则V 排=(3/4)V 物 则物体密度为(3/4)ρ液分析:F 浮 = G 物 则:ρ液V 排g =ρ物V 物gρ物=( V 排/V 物)·ρ液=(3/4)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 浮 = G 物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气中重力为G 物,浸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示数为F 示则物体密度为:示物物液物FG G -=ρρ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1)、轮船:河深海浅,浮力不变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排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液排ρm ;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排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排 g 轮船和货物共重m 船+m 货=m 排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①称量法:F 浮= G -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②压力差法:F 浮= F 向上 - F 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 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④F 浮=G 排 或F 浮=ρ液V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④ 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五 . 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 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 ,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固体分子:樟脑变小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气体分子:闻到香味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证据: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气很大很小无体积,无形状知识点二探索更小的微粒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者:卢瑟福观点: 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高速运动;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三、原子核的结构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四、带电性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知识点四宇宙探秘一、两种学说1、地心说-托勒玫2、日心说-哥白尼二、星空世界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所以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三、天文度长度量单位-光年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经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编辑整理:xrs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