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原理(3-2)

合集下载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原理3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原理3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原理功率场效应管(Power MOSFET)也叫电力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单极型的电压控制器件,不但有自关断能力,而且有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高、无二次击穿、安全工作区宽等特点。

由于其易于驱动和开关频率可高达500kHz,特别适于高频化电力电子装置,如应用于DC/DC变换、开关电源、便携式电子设备、航空航天以及汽车等电子电器设备中。

但因为其电流、热容量小,耐压低,一般只适用于小功率电力电子装置。

一、电力场效应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种类和结构有许多种,按导电沟道可分为P沟道和N沟道,同时又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之分。

在电力电子装置中,主要应用N沟道增强型。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导电机理与小功率绝缘栅MOS管相同,但结构有很大区别。

小功率绝缘栅MOS管是一次扩散形成的器件,导电沟道平行于芯片表面,横向导电。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大多采用垂直导电结构,提高了器件的耐电压和耐电流的能力。

按垂直导电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2种:V形槽VV MOSFET和双扩散VD MOSFET。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采用多单元集成结构,一个器件由成千上万个小的MOSFET组成。

N沟道增强型双扩散电力场效应晶体管一个单元的部面图,如图1(a)所示。

电气符号,如图1(b)所示。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有3个端子:漏极D、源极S和栅极G。

当漏极接电源正,源极接电源负时,栅极和源极之间电压为0,沟道不导电,管子处于截止。

如果在栅极和源极之间加一正向电压U GS,并且使U GS大于或等于管子的开启电压U T,则管子开通,在漏、源极间流过电流I D。

U GS超过U T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漏极电流越大。

二、电力场效应管的静态特性和主要参数Power MOSFET静态特性主要指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与静态特性对应的主要参数有漏极击穿电压、漏极额定电压、漏极额定电流和栅极开启电压等。

{{分页}}1、静态特性(1)输出特性输出特性即是漏极的伏安特性。

三极管 讲解

三极管 讲解

三极管讲解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简称BJT),是一种半导体器件,用于放大和开关电信号。

它由三个半导体层组成,其中包括两个异种半导体材料(通常是N型和P型硅)和一个绝缘的基底。

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分别是发射极(Emitter,E)、基极(Base,B)和集电极(Collector,C)。

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1.PN结:三极管中的N型和P型半导体层形成两个PN结。

PN结是两种半导体之间的界面,具有整流性质。

2.工作状态:•当NPN三极管中的发射结极(N型)接通正电压,基极(P型)接通负电压时,发射极-基极形成正向偏置,而集电极-基极形成反向偏置。

•当PNP三极管中的发射极(P型)接通负电压,基极(N 型)接通正电压时,发射极-基极形成正向偏置,而集电极-基极形成反向偏置。

3.放大作用:当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加上一个小信号电压时,这个信号电压会影响PN结的电流,从而控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

这种调控作用使得三极管可以作为放大器。

4.工作区域:•放大区域:在适当的工作偏置下,三极管可以进入放大工作区域,通过控制小信号电压来放大输入信号。

•截止区域:当三极管的基极电压太低时,三极管截至,电流无法通过,处于关闭状态。

•饱和区域:当三极管的基极电压适当时,电流可以通过,但达到最大值,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三极管的类型:1.NPN型:N型发射极,P型基极,N型集电极。

2.PNP型:P型发射极,N型基极,P型集电极。

三极管的应用:1.放大器:用于放大小信号,如音频信号。

2.开关:用作数字和模拟电路中的开关元件。

3.振荡器:用于产生振荡信号。

4.放大电路:在无线通信和射频电路中使用。

三极管在电子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是许多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基础元件之一。

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

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

ICn
电子电流 电子流
上式等号右边第一项称为
发射效率,是入射空穴电
流与总发射极电流的比,
即:
I E•
I Ep IE
I Ep I Ep+I En
第二项称为基区输运系数,
是到达集电极的空穴电流量
与由发射极入射的空穴电流
量的比,即
T
I Cp I Ep
所以 0=T
发射区 (P )
}I EP
I En
基区 (n) I BB
(d)n-p-n双级型集体管的电路符号
图 4.2
+
VEC
-
E+
发射区 基区 集电区
P
n
P
+C
VEB
-B-
VCB
(a)理想一维p-n-p双级型集体管
IE E
+
+ VEC - IC - C
VEB
VBC
- + IB
B
(b)p-n-p双级型集体管的电路符号
-
VCE
+
E
发射区 基区 集电区
P
n
P
C
VBE
++ B
I En I BB
I B I E IC I En (I EpICp ) ICn
晶体管中有一项重要的参数
,称为共基电流增益,定义

0
I Cp IE
IB
空穴电流 和空穴流
图4.5
因此,得到

0
I
I Cp Ep+I
En

I Ep I Ep+I En
I Cp I Ep
}
集电区(P)

3-2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3-2 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信号源
输出电阻的定义
A
放大电路
RL
负载

Uo
U Ro o I o
0 U S RL
短路,但保留信号源内阻 此时,应将信号源源电压 U s Rs RL U 同时将负载 开路。在输出端加假想电源 ,求出 o Ro Io 即可计算出 。
, ,
方法二
通过实验的方法求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先测试负载开路 。 ,再测试负载电阻为RL时的输出电压U 时的输出电压U O O
6. 通频带 放大电路的增益A( f ) 是频率的函数。在低频段和高频段 放大倍数都要下降。当A( f )下降到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0 的 1/ 2 时所对应的频率,即
A
A0 A( f L ) A( f H ) 0.7 A0 2
A0 0.7 A0
O
fL
fH
f
低频段
中频段
高频段
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幅频特性
us

Rs
信号源
ui
A
放大电路
uo
RL
负载
直流电源
放大电路结构框图
可将放大电路看成是一个含有受控源的双端口网络。 它由信号源、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组成,放大电路一般都 包括负载,但负载不是放大电路的必须组成部分。
3.3.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标准。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放大倍数(增益)、
负载
信号源
放大电路结构示意图
(1)电压增益定义为
(4)互阻增益定义为
U = o A uu U i
= Io A ii I i
U = o A ui I i

三阶系统.doc

三阶系统.doc

实验三 二、三阶系统暂稳态分析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性能。

2)了解参数对系统瞬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二 实验任务与要求观测不同参数下二、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并测出性能指标:超调量pM ,峰值时间p t ,调节时间s t 。

并观察不同参数下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波形,理解系统的稳定性。

三 实验原理1、 应用模拟电路来模拟典型二阶系统。

图3-1是典型二阶系统原理方块图,其中10=T 秒;1.01=T 秒;1K 分别为10;5;2.5;1。

开环传递函数为:)1()1()(1101+=+=S T S KS T S T K S G (3-1)其中,==01T K K开环增益。

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2212121)(n n n S S S T S T K S S T K S W ωξωωξ++=++=++= (3-2)其中,01111T T K T K T n===ω (3-3) 11021T K T =ξ (3-4)(1)当0<ξ<1时,即欠阻尼情况时,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如图3-2 中曲线①所示。

)sin(11)(2θωξξω+--=-i e t C d t n )0(≥t (3-5)式中21ξωω-=n dξξθ211-=-tg峰值时间可由式(3-5)对时间求导数,并令它等于零得到:图2-1 二阶系统图 3-1=p t 21ξωπωπ-=n d (3-6)由)()()(∞∞-=t C t C t C M p p求得超调量pM:21ξξπ--=e M p (3-7)调节时间s t ,采用2%允许误差范围内,近似的等于系统时间常数nξω1的四倍,即ns t ξω4=(3-8)(2)当1=ξ,即临界阻尼情况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单调的指数曲线,如图3-2中曲线②所示。

输出响应)(t C 为)1(1)(t et C n tn ωω+-=- )0(≥t (2-9)这时,调节时间s t 可由下式求得)1(1)(s n t s t e t C s n ωω+-=-=0.98 (3-10)(3)当1>ξ,即过阻尼情况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单调的指数曲线:)(121)(21221s e s e t C ts t s n----+=ξω ()0≥t (3-11)式中n s ωξξ)1(21-+=,n s ωξξ)1(22--=当ξ远大于1时,可忽略1s -的影响,则tn et C ωξξ)1(21)(----=()0≥t (3-12)C图2-2 二阶系统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图 3-2这时,调节时间s t 近似为: ns t ωξξ)1(42--=(3-13)图3-3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K K K K R100,40,20,10=图3-3是图3-1的模拟电路图。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讲解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讲解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讲解三极管,也称为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简称BJT),是一种基本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组成的,其中一个结称为基-发射结,另一个结称为基-集电结,正向极性从发射区域进入,称为NPN型三极管;反向极性从发射区域进入,称为PNP型三极管。

以下以NPN型三极管为例进行说明。

NPN型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即N型发射区域、P型基区域和N型集电区域。

发射区域连接到电源负极,集电区域连接到电源正极,基区域则是控制电流的区域。

在放大模式下,三极管的工作可以分为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三个状态。

1.截止区:当基极电流为零时,三极管进入截止区。

此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没有电流流动,相当于一个开路。

三极管在截止区状态下具有很高的电阻,可以将输入信号完全隔离。

2.放大区:当基极电流增大时,三极管进入放大区。

此时,基极电流会从基区流过,导致发射区中间的P-N结区域变为低阻状态。

这样,发射区的电流就可以通过集电区流出。

由于集电极有较低的电阻,三极管可以放大输入信号,并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3.饱和区:当基极电流达到一定的值时,三极管进入饱和区。

此时,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区域处于低阻状态,电流大量地从发射极流出到集电极。

三极管在饱和区状态下相当于一个导电的开关,可以将信号输出为高电平。

在开关模式下,三极管通常处于饱和区和截止区之间的状态。

在饱和区,基极电流足够大,导致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区域处于低阻状态,电流从发射极到集电极流动,相当于一个导通的开关。

在截止区,基极电流为零,三极管处于断开状态,相当于一个断开的开关。

通过控制基极电流的大小,可以控制三极管的放大或开关功能。

因此,三极管在电子电路中被广泛应用于放大信号和控制电流的功能。

例如,它可以被用作放大器、开关、振荡器和逻辑电路等。

总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特性,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通过控制基极电流大小,实现放大信号或控制电流的目的。

微电子器件(3-2)

微电子器件(3-2)

均匀基区pnp晶体管能带图 放大状态:EFn − EFp = qV饱和状态:截止状态:倒向放大状态: 平衡态均匀基区pnp晶体管的各边界上少子浓度⎛ qVEB ⎞ nE = nE0 exp ⎜ ⎟ kT ⎝ ⎠E Emitter P⎛ qVEB ⎞ pB = pB0 exp ⎜ ⎟ ⎝ kT ⎠Base N Collector P CnE = nE0BnC = nC0⎛ qVCB ⎞ pB = pB0 exp ⎜ ⎟ ⎝ kT ⎠⎛ qVCB ⎞ nC = nC0 exp ⎜ ⎟ ⎝ kT ⎠均匀基区pnp晶体管的少子分布图: 放大状态:饱和状态:截止状态:倒向放大状态:忽略势垒区产生复合电流, 处于放大状态的晶体管内部的 各电流成分如下图所示:I pEI pCI prI nEI nrI ncI E = I pE + I nE , I B = I nE + I nr − I nc ≈ I nE + I nr , I C = I pc + I nc ≈ I pC = I pE − I pr = I E − I nE − I nrI pEI pCI prI nEI nr从 IE 到 IC ,发生了两部分亏损(PNP): InE 与 In r 。

要减小 InE ,就应使NE >> NB ; 要减小In r ,就应使WB << LB 。

§ 3-2 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放大系数均匀基区晶体管:基区掺杂为均匀分布。

少子在基区中主 要作扩散运动,又称为 扩散晶体管。

(本节以pnp为例)均匀基区晶体管(理想晶体管)• 发射区、基区、集电区均匀非简并掺杂,发射结与集 电结为突变结; • 晶体管在一维稳态条件下工作; • 中性区满足小注入水平; • 发射结与集电结的耗尽区内复合-产生可以忽略不 计; • 发射区与集电区的中性区宽度远大于少子扩散长度, 而基区的中性区宽度则远小于少子扩散长度。

三极管结构工作原理

三极管结构工作原理

三极管结构工作原理
三极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在电路中起着放大、开关、振荡等作用。

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
三极管由三个半导体组成,包括两个N型和一个P型半导体,中间是P型
半导体,两侧是两个N型半导体。

这个结构形成了两个PN结,即集电极-
基极结和发射极-基极结。

三极管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当加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电压超过开启电压时,PN结将产生空穴和电子,这些电子和空穴将在空间电荷区中聚集,形成基
极电流。

由于集电极-基极结正向偏置,大量的电子将从基极注入到集电极,形成集电极电流。

同时,部分电子与集电极中的空穴复合,形成集电极-发
射极电流。

这就是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实现电流的放大作用。

在放大电路中,三极管起到了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较强的信号的作用。

同时,三极管还可以用来实现信号的开关、振荡等操作。

总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实现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的控制,从而实现电流的放大作用。

2-3()晶体管原理课件 电子科大版

2-3()晶体管原理课件 电子科大版

图2-12 各种偏压条件下隧道结的能带图
图2-12 各种偏压条件下隧道结的能带图
简化的隧道穿透几率是
3 8π 2qme χ B 2 − Ti = exp 3hε
(2-62) (2-63)
E=
χB
W
把式( 把式(2-63)代入(2-62)得到 )代入( )
8πW (2qme χ B )1 2 Ti = exp − 3h
I
(c )
I
qχ B
I
(e )
(b ) (d ) (a ) V
V
x=0
x =W
图2-13 对应于图2-12正偏 压隧道结的势垒
(a)江崎二极管 电流-电压特性 图2-14
(b)反向二极管 电流-电压特性
隧道二极管的特点和应用上的局限性 (1)隧道二极管是利用多子的隧道效应工作的。由于单位时 )隧道二极管是利用多子的隧道效应工作的。 间内通过结的多数载流子的数目起伏较小, 间内通过结的多数载流子的数目起伏较小,因此隧道二极 管具有较低的噪声。 管具有较低的噪声。 (2)隧道结是用重掺杂的简并半导体制成,由于温度对多子 )隧道结是用重掺杂的简并半导体制成, 的影响小, 级管的工作温度范围大。 的影响小,使隧道二 级管的工作温度范围大。 (3)由于隧道效应的本质是量子跃迁过程,电子穿越势垒极 )由于隧道效应的本质是量子跃迁过程, 其迅速,不受电子渡越时间的限制, 其迅速 , 不受电子渡越时间的限制 , 因此可以在极高频率 下工作。这种优越的性能, 下工作。这种优越的性能,使隧道 二级管能够应用于振荡器, 二级管能够应用于振荡器 , 双稳态触发器和单稳多谐振 荡器, 路以及低噪音微波放大器。 荡器,高速逻辑电 路以及低噪音微波放大器。 由于应用两端有源器件的困难以及难以把它们制成集成 电路的形式, 电路的形式,隧道二 极管的利用受到限制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3.2 双极型晶体管
3.2.4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2.输出特性曲线—— iC=f(uCE) IB=const
以IB为参变量的一族特性曲线
(1)当UCE=0V时,因集电极无收集
作用,IC=0;
(2)随着uCE 的增大,集电区收集电
子的能力逐渐增强,iC 随着uCE 增加而
增加;
(3)当uCE 增加到使集电结反偏电压
电压,集电结应加反向偏置电压。
3.2 双极型晶体管
3.2.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 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
如何保证注入的载流
子尽可能地到达集电区?
P
N
IE=IEN + IEP
IEN >> IEP
IC= ICN +ICBO
ICN= IEN – IBN
IEN>> IBN
ICN>>IBN
N
IEP
IE
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1)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通常把被集电区收集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ICN 与发射极电流
IE之比称为共基电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 CN

IE
由于IE=IEP+IEN=IEP+ICN+IBN,且ICN>> IBN,ICN>>IEP。通常ത
的值小于1,但≈1,一般

为0.9-0.99。

3.2 双极型晶体管
3.2.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3.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2) 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 C I CN I CBO I E I CBO ( I C I B ) I CBO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

它是由三个掺杂不同种类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主要包括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和P-N结。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控制电流的传递和放大作用,并可以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变化来实现电子开关和放大电路。

1. P-N 结晶体管内部的P-N结起到关键的作用。

P-N结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材料的结合而形成的。

N型半导体中掺杂有额外的电子,被称为自由电子;P型半导体中掺杂有额外的空穴,被称为正空穴。

在P-N结的界面,自由电子和空穴会发生复合,形成一个细小而薄弱的耗尽区。

2. 基本结构晶体管主要由三个层状的半导体材料组成,分别是发射区(Emitter)、基区(Base)和集电区(Collector)。

发射区是N型半导体,集电区是N型半导体,而基区是P型半导体。

集电区与发射区之间的P-N结被称为发射结,发射结与基区之间的P-N结被称为集电结。

3. 工作原理晶体管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放大和开关两种模式。

(1)放大模式: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模式时,可将输入信号的弱电流放大为输出信号的强电流。

当输入信号通过发射结进入基区时,如果发射区的电压高于基区,发射结就会被打开,大量的电子就会进入基区。

这些电子会被吸引到集电区,形成一个电子流,由发射区到集电区,从而实现电流的放大。

(2)开关模式:当晶体管工作在开关模式时,可根据输入电流的变化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当输入信号通过发射结进入基区时,如果发射结的电压低于基区,发射结就会被关闭,此时基区没有电流通过,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

如果发射结的电压高于基区,发射结就会被打开,电流可以通过晶体管的集电区和发射区,使其处于导通状态。

4. 工作参数晶体管的工作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截止频率和饱和电流。

放大倍数指的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电流比值;截止频率指的是晶体管能够放大信号的最高频率;饱和电流是指晶体管在饱和状态下通过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电流。

3极管三个极的作用

3极管三个极的作用

3极管三个极的作用
3极管,又被称为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电子器件,其最基本的结构由三个区域组成:P型、N型、P型(PNP),或N型、P型、N型(NPN)。

每个区域称为极,因此得名3极管。

3极管的三个极分别是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其作用各不相同,下文将介绍3极管三个极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1. 发射极
发射极是3极管的基极与P区接触的那个区域。

当一个极为0.7伏的电压施加在基极上,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就会形成电子流,也就是电子从发射极拌了基极到达集电极,这个过程叫做放大。

发射极的主要作用是供应电子,控制电流。

2. 基极
基极是3极管的控制极,当一个较小的电流(例如来自微处理器的信号)施加在基极上,就能控制发射极、基极之间电子流的大小。

也就是说,基极的信号可以控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运输。

基极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流。

3. 集电极
集电极是3极管的输出极(或耗散)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将电子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因此,集电极提供了电
子上的载体或流通的电路路径。

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存在一定的电流放大倍数,这就是3极管的主要作用。

综上,3极管的3个极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合理地控制和运用这些极,可以实现对电流信号的放大、切换、开关等一系列操作。

在现代电子科技中,3极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通讯、军工、航天等领域,成为当今世界必不可缺的重要元件之一。

第3章 场效晶体管及场效晶体管放大电路

第3章 场效晶体管及场效晶体管放大电路

3.3 场效晶体管的比较
场效晶体 管的分类
FET 场效晶体管
J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 结型
MOSFET (IGFET) 绝缘栅型
N沟道 P沟道 增强型
(耗尽型)
N沟道 P沟道
耗尽型
N沟道 P沟道
3.3 各种场效晶体管的比较
N


绝增
缘 栅
强 型
场P
效沟
应道 管增


N 沟 道 耗
绝尽 缘型

场P 效沟 应道 管耗
UDS
UGS
iD
++++ + +++
电沟M道O,SF在EUT是DS的利作用用栅下源形电成压i的D.
----
大 电小荷当,的UG来 多S>改少U变,GS(半从th)导而时体控, 沟表制道面漏加感极厚生电, 沟流道的电大阻小减。少,在相同UDS的作 用下,iD将进一步增加。
反型层
开始时无导电沟道,当在UGSUGS(th)时才形成沟 道,这种类型的管子称为增强型MOS管
iD(mA)
漏极饱和电流,用IDSS表示。
当UGS>0时,将使iD进一步增加。
当UGS<0时,随着UGS的减小漏
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iD=0,对应
iD=0的UGS称为夹断电压,用符号
UP表示。
UP
UGS(V)
N沟道耗尽型MOS管可工作在UGS0或UGS>0
N沟道增强型MOS管只能工作在UGS>0
3. N沟道耗尽型MOS场效应管特性曲线
)2
(
UGS(off)
uGS
0)

三级管的导通原理

三级管的导通原理

三级管的导通原理一、材料特性:三级管由半导体材料组成,常见的材料有硅(Si)和锗(Ge)。

硅材料的能带宽度较大,电子流动性能更好,而锗材料的能带宽度较小,电子流动性能较差。

在三级管基底中掺入杂质,可以形成p-n结,即半导体材料的p区和n区。

p区中掺入的杂质称为施主,可以供电子,形成p+区;n区中掺入的杂质称为受主,可以接受电子,形成n+区。

而在p+区和n+区之间产生的p-n结称为发射结,是三级管工作的关键部分。

二、结构特点:三级管的常见结构形式有NPN型和PNP型,这里以NPN型为例进行介绍。

NPN型三级管由两个N型外层电性与一个P型内层势形成的结构组成。

其中的两个外层结与内层结就形成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材质区域: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为发射结,基区和集电区之间为集电结。

集电极与基极之间被一个金属连接,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有一定的夹角。

三、工作原理:当三级管处于截止状态时,即基极电压小于临界电压(通常为0.5V),发射结为反向偏置,集电结为正向偏置。

此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非常小,可以近似看作是断路状态。

当基极电压高于临界电压时,发射结变为正向偏置,导致发射区的电子被引入基区,同时由于发射电极具有一定的夹角,部分电子会进一步穿过发射区,进入集电区。

此时,发射区的电子与基区的空穴复合,释放出能量。

同时,由于集电区的电压低于发射区,电子会逐渐被集电区吸收,形成电流。

综上所述,三级管的导通原理可以归纳为基极电压高于临界电压时,发射区的电子被注入到基区,同时部分电子进一步穿过发射区进入集电区,形成电流流动。

这种通过控制基极电压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特性,使得三级管成为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放大和开关控制等功能。

实验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实验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实验三 晶闸管触发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示波器测量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个点电压波形;一、实验仪器设备:1、 ZEC-410型实验台2、 EM-11实验挂箱3、 双踪示波器一台4、 万用表一块、一字型螺丝刀一把(调节RP1用)三、实验原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是利用单结晶体管(双基极二极管)的负阻特性和RC 的充放电特性,构成频率可调的自激振荡电路,如图3-1所示0%R1R2R3R4R5R6D1D2VST1VST2C1V1V2C2T123456T2K GV3RP1图3-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由同步变压器T1副边输出的交流同步电压,经D1半波整流,再由稳压管VST1,VST2进行削波,而得到梯形波电压,其过零点与晶闸管阳极电压的过零点一致,梯形波通过R5,V2向电容C2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时,单结晶体管V3导通,从而通过脉冲变压器T2输出脉冲。

同时C2经V3和T2原边放电,由于时间常数很小,U c2很快下降至单结晶体管的谷点电压,V3重新关断,C2再次充电。

每个梯形波周期,V3可能导通,关断多次,但只有第一个输出脉冲起作用。

电容C2的充电时间常数由R7和V2的等效电阻等决定,调节RP1的滑动触点可改变V1的基极电压,使V1,V2都工作在放大区,即等效电阻可由RP1来调节,也就是说一个梯形波周期内的第一个脉冲出现时候(控制角)可由RP1来调节,控制第一个尖脉冲的出现时刻,实现脉冲的移相控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将控制台左上角的交流数字电压表(如图3-2所示)切换到300V档,用专用连接线将图3-2 数字交流电压表(左)及数字交流电流表(右)数字交流电压表接到单、三相可调交流电源输出的“U”孔和“N”孔中,如图3-3所示图3-3 单、三相可调交流电源调节“交流电源输出调节”旋钮,使电压表读数为200V;2、将连接交流电压表的两根连线改接到EM-11挂箱的“同步交流电压输入”端,并打开EM-11挂箱右下角的电源开关,T1原边同步交流电压信号已在内部接好。

第3章双极晶体管

第3章双极晶体管
实际上,主要是通过减小Wb 和 e来提高 0或 0
的。
23
3. 缓变基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1)缓变基区晶体管的自建电场
基区存在着杂质浓度梯度,这将导致空穴向 浓度低的方向扩散,空穴一旦离开,基区中的电 中性将被破坏。为了维持基区的电中性,必然会 在基区中产生一个电场,使空穴做反方向的漂移 运动来抵消空穴的扩散运动。这个为了维持基区 的电中性,而产生的电场称为缓变基区的自建电 场。
对于NPN晶体管,发射效率是注入基区的电子电 流与发射极电流的比值,即有
0

In (X 2 ) IE
对于NPN晶体管,基区输运系数是指到达集电结 的电子电流与注入基区的电子电流的比值,即有

0

In(X3) In(X2)
IC In(X2)
20
因此,可得 0

0

0
的关系为
0

IC IE
In(X2) IE
In(X3) In(X2)


0

0
所以,可按下面的步骤求解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第一步 求发射效率;
第二步 求基区输运系数;
第三步 求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第四步 求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21
(1)发射效率
0

1
1 eWb
b Lpe
(2) 基区输运系数
晶体管的直流伏安特性曲线是指晶体管输入 和输出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晶体管的三个端, 共有四个参数:输入电流、输入电压、输出电流 和输出电压。可以把任何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用 曲线表示出来(以其余两个参数中的一个作为参 变数)得到一族曲线,最常用的是输入特性曲线 和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三个电流的关系

晶体管三个电流的关系

晶体管三个电流的关系晶体管是现代电子技术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手机、电视机等等。

晶体管的三个电流分别是漏电流、基极电流和集电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将详细介绍晶体管三个电流的关系。

一、晶体管的基本原理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元件,由三个区域组成:基区、发射区、集电区。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PN结的导电性质,当正向偏置时,电子会从N型半导体流入P型半导体,空穴从P型半导体流入N型半导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子-空穴对。

当反向偏置时,PN结处的电子和空穴会被阻挡,这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二、晶体管的三个电流晶体管的三个电流分别是漏电流、基极电流和集电流。

1. 漏电流漏电流是指在截止状态下,由于PN结的存在,电子和空穴会在晶体管中产生少量的漏电流。

漏电流的大小与PN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漏电流较小,不会影响晶体管的正常工作。

2. 基极电流基极电流是指在正向偏置时,由于电子从N型半导体流入P型半导体,空穴从P型半导体流入N型半导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和空穴会在PN结处复合,产生少量的基极电流。

基极电流的大小与PN结的面积、电压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基极电流较小,不会影响晶体管的正常工作。

3. 集电流集电流是指在正向偏置时,由于电子从N型半导体流入P型半导体,空穴从P型半导体流入N型半导体,这些电子和空穴会在PN结处复合,产生少量的集电流。

集电流的大小与PN结的面积、电压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集电流较大,是晶体管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晶体管三个电流的关系晶体管的三个电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集电流和基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集电流是通过晶体管的电流,它的大小决定了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而基极电流是控制晶体管的电流,它的大小决定了晶体管的开关状态。

当基极电流增大时,晶体管的集电流也会相应地增大,这是晶体管的放大状态。

当基极电流减小时,晶体管的集电流也会相应地减小,这是晶体管的截止状态。

单结晶体管工作原理

单结晶体管工作原理

单结晶体管工作原理
单结晶体管是一种双极型半导体器件,由三层输运结构组成,包括一层P型半导体(P区)、一层N型半导体(N区)和一层P型半导体(P区)。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静态工作方式:当单结晶体管处于静止状态时,没有电流流过其结构。

P区与N区之间形成了一个PN结,这个结上有一个电势差。

当外加一个管子(基极)电压时,通过控制PN结的电势差,可以控制PN结的导电特性。

2. 动态工作方式:当单结晶体管处于动态工作状态时,有电流流过其结构。

当管子电压(基极电压)增加时,PN结中的电势差减小,导致PN结内的电流增加。

这个电流可以通过收集电极(集电极)流出。

当管子电压减小,PN结中的电势差增大,导致PN结内的电流减小。

这个电流可以通过发射电极(发射极)流入。

3. 开关特性:单结晶体管可以被用作开关,通过控制管子的电压来控制PN结内的电流。

当管子电压为低电平时,PN结内的电流较小,相当于开关是关闭的。

当管子电压为高电平时,PN结内的电流较大,相当于开关是打开的。

总之,单结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控制PN结内的电势差,通过改变电流流过结构来实现信号放大和开关控制的功能。

mos管ds并联二极管

mos管ds并联二极管

mos管ds并联二极管摘要:1.引言2.MOS管的基本原理3.MOS管的分类4.MOS管的并联5.MOS管并联二极管的特性6.MOS管并联二极管的应用7.总结正文:1.引言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具有高输入电阻、低噪声和低功耗等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MOS管常常需要与其他元件进行并联,以实现更佳的工作效果。

其中,MOS 管与二极管的并联是一种常见的组合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MOS管与二极管并联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2.MOS管的基本原理MOS管主要由源极(Source)、漏极(Drain)和栅极(Gate)组成。

当栅极施加正向电压时,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绝缘层上会形成一个正向电场,使得源极处的电子被吸引到栅极附近。

如果源极电压大于漏极电压,源极处的电子将通过绝缘层向漏极方向运动,形成电流。

3.MOS管的分类根据沟道长度和材料的不同,MOS管可分为两种类型:NMOS(氮化硅-氧化物-硅)和PMOS(磷化铟-氧化物-硅)。

NMOS具有较低的阈值电压和较高的电流驱动能力,适用于低电压、低功耗应用;而PMOS具有较高的阈值电压和较低的电流驱动能力,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应用。

4.MOS管的并联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将多个MOS管进行并联。

MOS管并联时,源极和漏极之间需要连接在一起,而栅极则分别连接到控制电路的不同输入端。

通过控制各个MOS管的栅极电压,可以实现对并联MOS管电流的调节。

5.MOS管并联二极管的特性当MOS管与二极管并联时,二极管起到了限幅和保护的作用。

当MOS 管的漏极电压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时,二极管将导通,使得并联电路的电流不再增加。

这样可以防止MOS管因过流而损坏。

同时,二极管的导通压降降低了并联电路的电压降,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6.MOS管并联二极管的应用MOS管与二极管并联的组合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电源管理、充电器、LED驱动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用 pB 代表基区非平衡少子浓度 pn 。 由于 WB << LB ,根据 2.2.6 节关于薄基区二极管的近似结 果 ,可得:
x pB x pB 0 1 WB J pE qDB J pC qDB dpB dx dpB dx
近似式,忽略基区复合 精确式,考虑基区复合
0
J pE qDB J pC qDB dpB dx dpB dx
x WB x 0
WB
x
qDB pB 0 cosh WB LB LB sinh WB LB qDB pB 0 LB 1 sinh WB LB
B
WB
代入前面得到的 公式
WB E 1 WE B
中,可将 表示为最简单的形式,
1
R口 E R口 B 1
的典型值:R口E = 10Ω,R口B1 = 1000Ω,γ = 0.9900。
3.2.4 电流放大系数
J pC J pE

IC IE

JC JE


J J pC
q pB (0) WB 2 B
J pC J pE

J pEWB
2
2 DB B
J pE WB 2 LB
2
2 1 WB 1 2 LB

1 WB 式中, 2 LB
J pr J pE J pC QB
JpC B WB C
B

q pB (0) WB 2 B
另一方面,由薄基区二极管的 近似公式 ,
J pE qDB pB 0 WB
从上式可解出 pB 0
J pEWB qDB
,代入 Jpr 中,得:
pB 0
J pEWB qDB
b B
时间,
1
B
代表少子在单位时间内的复合几率,因而
b 1 B
就代表
少子在基区停留期间被复合的几率,而
则代表未复合
掉的比例,也即到达集电结的少子电流与注入基区的少子电流 之比。
3.2.3 发射结注入效率
定义:从发射区注入基区的少子形成的电流 与 总的发射极
电流之比,称为 注入效率(发射效率),记为 。对于 PNP 管,
3.2 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要使晶体管区别于两个反向串联的二极管而具有放大作用,
晶体管在结构上必须满足下面两个基本条件:
(1)基区必须很薄,即 WB << LB 。可利用 基区输运系数
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2)发射区杂质总量远大于基区杂质总量,当 WE 与 WB
接近时,即要求 NE >> NB 。可利用 发射结注入效率 对其进行
D EW B N B 1 D BW E N E
将 NE
1 qE E
, NB
1 qB B
代入 中,得:
DEWBE E 1 DBWE B B
再利用爱因斯坦关系
DE
B

DB
E

kT q
,得:
WB E 1 WE B
注意:DB 、DE 代表 少子 扩散系数,B 、E 代表 多子 迁移率。
2

J pC J pE
1 WB 1 2 LB
2
即代表了少子在基区中的复合引起的电流
亏损所占的比例。要减少亏损,应使 WB↓,LB↑。
上面只考虑了少子在基区体内的复合损失,但实际上少子 在 基区表面 也会发生复合,使基区输运系数减小。生产中必须
严格控制表面处理工艺,以减小表面复合。
根据基区输运系数的定义,得:
J pC J pE WB sec h LB WB cosh LB 1
1 2
2


再利用近似公式 sec h x 1
x ( x 很小时),得:
2


1 WB 1 2 LB
下面再利用电荷控制法来求 。 JpE E 0 静态下的空穴电荷控制方程为


I pE IE J pE JE J pE J pE J nE 1 1 J nE J pE
当 WB << LB 及 WE << LE 时,
J pE J nE qDB WB qDE WE pB 0 nE (0) qDB WB qVEB pB0 exp kT 1
的典型值: WB 1 μm,LB 10 μm, 0.9950。

3.2.2 基区渡越时间
定义:少子在基区内从发射结渡越到集电结所需要的平均
时间,称为少子的 基区渡越时间,记为 b 。 可以设想,在 b 期间,基区内的少子全部更新一遍,因此
b
将 QB 1 2 qpB (0)WB 、J pE
利用 方块电阻 的概念, 可有更简单的表达式。方块电阻 代表一个正方形薄层材料的电阻,记为 R口 。
对于均匀材料,
R口 L LW

W

1 qNW
对于厚度方向( x 方向 )上不均匀的材料,
R口 1 q
W
N ( x)dx
0
对于均匀掺杂的发射区与基区, E
R E 口 WE R B1 口

J pE J E
2 2 R口 E R口 E WB WB 1 1 1 2 2 2 LB R口 B 1 2 LB R口 B 1
1
2
式中,
WB
2 LB
2

R口E R口B1
,称为 亏损因子。


1
的关系,可得:

qDE WE
qVEB nE0 exp kT
1
代入 中得:

1
1 J nE J pE

1 DEWB nE0 1 DBWE pB0

1 DEWB N B 1 DBWE N E
为提高 ,应使 NE >> NB ,即(NB /NE)<< 1 ,则上式 可近似写为

x WB x 0

qDB pB 0 WB qDB pB 0 WB


J pC J pE
1
这里必须采用薄基区二极管的 精确结果 ,即:
pB x pB 0 sinh WB x LB sinh WB LB
pB(x) pB(0)
1


1
WB R口 E 2 R口 B 1 2 LB
2
1
定量分析。
本节的讨论以 PNP 管为例。
3.2.1 基区输运系数
定义:基区中到达集电结的少子电流 与 从发射区注入基区
的少子形成的电流之比, 称为 基区输运系数,记为 。对于
PNP 管,为


I pC I pE

J pC J pE
由于少子空穴在基区的复合,使 JpC < JpE , 1。
QB J pE
qDB pB (0) WB
2
代入,得:
b
因此 又可表为

WB
2 DB
1

WB
2
2 LB
2
1
WB
2
2 DB B
1
b B
注意 b 与 B 的区别
b
QB J pE QB J pC
B


QB J pr
1
b B
的物理意义:b 代表少子在基区停留的平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