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走进高校思政课 “仿真”重走长征路
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实践理路
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实践理路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实践理路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VR)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日益普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融入VR技术的思政课教学,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积极性的实践理路。
本文将分析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具体的实践路径。
一、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1. 时代需求: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融入VR技术的思政课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了解并把握科技进步的方向和趋势,胜任未来工作中所需的科技技能。
2. 兴趣引导:传统的思政教学往往以讲述知识、灌输思想为主,并存在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
融入VR技术的思政课教学可以利用图像、声音、互动等多媒体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思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综合素质培养:思政课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融入VR技术的思政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现代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
二、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1. 技术支持:VR技术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已经可以满足要求。
高校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有能力推动VR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 教学资源丰富:VR技术可以模拟各种真实场景,教学资源的获取可以通过采集真实场景、拍摄教育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实现。
同时,在VR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和创新出更多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
3. 学生接受度:当代大学生是数字原生代,他们对新技术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
利用VR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能够与学生所熟悉的互联网技术结合,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虚拟现实(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就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
这一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新途径,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引导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服务功能,是探索思政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理论有益尝试。
一、虚拟现实(VR)技术融入实践教学的意义我国VR技术研究起步较晩,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已经引起了有关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清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都将VR引入教育平台。
虚拟现实(VR)技术融入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益探索思政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理论。
2014年底,教育部会同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了《构建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法》,教育信息化战略是新时代教学改革大背景,信息化手段是增加教学感染力、增强学生获得感的有效手段,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探索融合信息化提供了时代机遇;相反,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探索与研究也丰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成果。
(二)有效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困境。
随着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时代迫切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把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实现,可有效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组织保障受限、经费投入不足覆盖面小、校外实践教学存在安全隐患、考核难等问题,实现移动学习,更好地与学生生活无缝衔接。
(三)有利于思政课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应用的智慧、互动学习的智慧,精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的智慧,给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巨大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给教与学带来一场全新革命。
思政VR教学系统赋能高校智慧红色教育
思政VR教学系统赋能高校智慧红色教育思政VR教学系统赋能高校智慧红色教育。
为了贯彻思政课创新化、主动化、科技化精神,将高科技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项目需提上日程,VR体验实操式思政教学形式将进一步走入各大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红色教学课程中。
近日,南京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把思政VR教育实训系统引入到教学课程中,其中技术机网络技术专业94名同学一同进入实训科室体验,正式开展思政VR教学实训室投入使用后的教学实践授课,让红色教育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化。
相比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只可以通过干巴巴的理论知识,难免会让体验者有一些枯燥和乏味;而思政VR教学系统在创新教育形式,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升思政课成效前提下,将思政教育与现代化传播方式相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红色文化馆,4K修复历史影像、VR体验虚拟场馆、云广播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思政教育、红色文化与现代化传播方式相结合,带来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让青年学生更加沉浸其中,入脑入心。
在思政实训室中,学生们戴上VR头盔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到VR井冈山会师、VR黄洋界保卫战、VR 重走长征路等项目,VR技术交互性能让体验者通过手柄于所处场景中的历史人物以及事物进行互动,沉浸式的体验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以及掌握程度,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充分利用人的感知功能,深刻体验当时的历史过程,带来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实现“现实与虚拟的互补”,推动思政课同信息技术融合。
思政VR教学特点:拒绝文物式教育、拒绝景点式体验,将时空搬到身边、让实践深入普及:1、实现全沉浸式体验身临其境式体验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亲身体验我党和国家成立的伟大历程。
2、打破传统学习局限沉浸式、体验式学习,让学习变得容易、高效解决以往存在的展板、书本知识过于单调抽象、多媒体只能看不能实践体验等问题。
3、颠覆党建思政教育模式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交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颠覆性的实现由”观摩为中心“向”交互为中心“转变。
VR技术走进高校思政课 “仿真”重走长征路
VR技术走进高校思政课“仿真”重走长征路“孩子,往前走吧,”老班长跟小战士缓缓说到。
漫天飞雪,悬崖峭壁,北京理工大学研一的高杨正在体验一堂不一样的思政课,她化身“小战士”跟随红军战士的脚步,重走红军长征艰难路程。
“与过去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同,通过VR体验,可以和老班长有交流,甚至可以看到其他战士已经破洞的衣衫,感觉自己穿越时空,真的到了长征路上”,高杨说自己是一个通感较强的学生,进入情景,感觉自己的一部分都被抽离,“设身处地地深入那个年代,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更独特的理解”。
高杨所说的独特体验,原来是北京理工大学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一大创新。
为了让思政教学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信息技术融合,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制了基于VR技术的软件《重走长征路》,通过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实现场景再现、交互体验,让学生沉浸其中经历红军遭遇围追堵截,生离死别,过雪山爬草地的艰辛,理解长征精神。
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人的一切感知功能,深刻体验当时的历史过程,带来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互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终生难忘。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林英告诉记者,“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学手段更科学化、更高效益、更丰富多彩,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
虚拟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让学生观察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观察到的事物,实现‘线上与线下互联’”。
李林英介绍说,从2009年起,北理工就开始探索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重走长征路》只是他们的“三部曲”之一,研发团队还开发过《情商加油站》、《职场演兵》等辅助教学软件应用于思政教学,体验过的师生也都惊奇地发现“思政课原来可以这样教!”。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 VR)作为一项前沿的科技手段,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使用户能够沉浸其中,并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
它通常由头戴式显示器、手柄等设备组成,能够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包括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力,能够让用户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增强了用户对虚拟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难以让学生真正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思政课的内涵。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场地和展品的限制,学生的体验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入。
其次,思政课的内容相对抽象,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政课失去兴趣。
此外,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同一实践活动的感受和收获也不尽相同。
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也是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1、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社会场景之中。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穿越”回红军长征的年代,亲身感受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也可以“走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亲眼目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课的内容。
思政专题vr虚拟体验实践报告
思政专题vr虚拟体验实践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新的交互体验方式。
而在思政教育中,如何利用VR技术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次思政专题VR虚拟体验实践,并探讨其中的体验效果和教学价值。
一、实践背景本次实践是由某高校思政课团队组织的一次VR虚拟体验活动,旨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参观虚拟博物馆,第二个部分是参加虚拟演讲比赛。
二、实践过程1.参观虚拟博物馆在参观虚拟博物馆的环节中,我们使用了VR头盔和手柄等设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真实的博物馆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自由参观、欣赏各种文物和艺术品。
通过VR技术,学生们可以近距离观察文物,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虚拟博物馆还提供了互动功能,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柄与虚拟空间中的文物进行互动,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特点和价值。
2.参加虚拟演讲比赛在虚拟演讲比赛中,学生们需要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演讲,通过VR技术来模拟真实的演讲场景,增强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在演讲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面对虚拟观众,通过自己的表现来赢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演讲主题涉及到了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等。
通过虚拟演讲比赛,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实践效果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VR虚拟体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增强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虚拟博物馆和虚拟演讲比赛都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表现来参与到活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2.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VR虚拟体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作用
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作用作者:李勇来源:《江西教育C》2018年第03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这是习总书记站在历史新时期新高度,对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与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随着VR技术日趋成熟,VR已被运用于高校思政课中,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一场变革和创新,使得教学内容极大丰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和改善,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
通过对部分高校调研发现,VR技术在思政课中的运用主要是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历史故事及当地人文典故为素材进行开发和创作,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
本文结合调研情况,对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有利于更好地表现内容场景VR技术最核心的特征就是“无中生有”,它可以把书本上描绘的人物、故事和当时的环境进行构建,教师把需要重点讲授的内容和场景融入到VR课件中,学生只要戴上专业的设备就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进入虚拟现实的环境,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直观,解决了难以将课本的抽象内容和场景表现和描述的瓶颈。
二、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互动教学借助VR技术,教师也可以虚拟主人公的角色与学生进行语言和行为的交流互动。
这不仅改变了以往师生之间只能靠问答互动的单一局面,而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内涵更丰富、氛围更活跃,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传统的思政课堂,学生们的第一感受是说教、呆板、枯橾,教师总是讲理论、说道理、提要求,产生了教师卖力教、学生应付学的尴尬局面。
而运用VR技术后,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他们在设置好的现实场景中,去体验一个个过程,去克服一重重困难,去完成一个个任务。
这整个过程符合学生对新事物的猎奇心态,符合学生对实践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 : 虚拟 现 实 ( R ) 术 高校 ; 想政 治 理论 课 ; v 技 思 实践 教 学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 安 徽 省 党 建 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项 目 “ 于 V 的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虚 拟 实 践 教 学 研 究 基 R (0 9k 3 )以 及 安 徽 省 教 研 项 目“ 于 V 20 s5 7 ” 基 R的 高 校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虚拟 实 践 教 学 研究 (0 8ym 8 ) 的成 果 。 2 0 j 27 ” x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4.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7 ( 115 0 o —0 10 - 942 1o— l 6 3 0
第3 2卷第 5期
2 1 年 5月 01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0F T ONGHU NORMAL UN VER I A I S TY
Vo .2 № 5 1 3
Ma 01 y2 1
V 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中的应用模 式
混 合教 学模 式是指 通 过虚 拟现 实技 术与 计算 机 网络 技术 结合 , 建 虚拟实 践 教学课 堂 , 构 并将 其 与传 统课 堂教 学整合 的教 学模 式 ,其 内涵 是各 种教 学方
法、 教学 手段 、 教学 内容 以及 学生 支持 服务 系统 和学
・
网材料、 电子 邮件 、 聊天工具 、A 微博等 ; F Q、 在混合 多 种载体 的 同时 , 混合学 习强调 混合各 种资 源 , 以实
董金 权 , 甘
( 徽 工 程 大学 安 人文学院 , 徽 安
琴
芜湖 2 10 ) 4 0 0
通过VR“重走长征路”
通过VR“重走长征路”作者:董川峰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44期戴上VR头盔,轻触按钮,就可以看到一座典型的云南走马转角楼建筑。
点击“院子介绍”,一段文字立刻出现在屏幕上:“这个院子就是当年中央红军总部住宿和办公的地方……”6月28日,在华东理工大学机关工作党委举办的“四史”学习教育暨“两优一先”表彰会现场,与会的党员师生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远程“参观”了位于云南省寻甸县的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
用VR再现红军长征的想法,最初源自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大三学生郝自强与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马馆长之间的一段对话。
“纪念馆有些陈旧,很多地方都已经年久失修,没法向游客开放了;而且革命纪念馆陈列方式单一,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主动走进来。
”马馆长的话,让郝自强决心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一份力量:“我想要为这些纪念馆做一些事,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技術缓解革命纪念馆目前确确实实面临着的困境。
”于是,在去年暑假,华东理工大学“薪传七十载,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团队组建了起来。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团队,立志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助力红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把长征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团队历时5个月,跨越于都、瑞金、遵义、赤水、寻甸、延安等9个长征节点地区,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景照片,生动还原了长征沿线的革命纪念馆场景。
“体验者既可以在线上游览各大红色场馆,学习红色知识,也可以通过VR设备实现线上‘重走长征路’,体会当年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苦。
”郝自强说。
如今,这个红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项目还在延续。
据华理虚拟现实教学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蔡方介绍,目前,学生团队已制作了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全景图,可供在线参观。
今年受疫情影响,团队聚焦于上海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例如,在顾正红纪念馆拍摄了全景照片和展品照片,也已制作成全景图,供在线参观;同时团队还制作了该纪念馆的三维模型,正在用这些素材开发可以自由漫游的“交互式VR版”顾正红纪念馆。
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程实验探索
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程实验探索作者:杨辉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0年第07期摘要:随着VR技术的日趋成熟,VR已被运用于高校思政课中,VR技术既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此,如何利用VR这个工具,实施VR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
本文介绍了VR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硬件设备平台、软件内容开发平台、双师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对VR+红色教育平台开发流程进行了探索,反思了VR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关键词:VR技术; 教学; 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70-00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课程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层面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要求,思政课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将VR技术与思政课改革相结合,运用VR技术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1.VR技术概述VR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传感器、计算机仿真、显示技术为辅助构建一个虚拟世界,可以全方位地观看三维空间的技术。
VR技术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技术初创期,80-90年代的技术积累期和21世纪的技术爆发期。
2018年,中国各大企业纷纷涉足VR领域,提出了VR+旅游、VR+电竞技及VR+教育。
随着VR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软硬件方案更加成熟,VR技术将更加广泛的运用于各行业。
2.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程实验探索是一项技术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VR技术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
VR能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引入VR 技术能够让教学的形式和结构都产生巨大的变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层次的创新点。
江西是红色资源大省,江西理工大学所处的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红色历史灿烂,资源丰富。
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韩玉霞(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2)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然后阐述了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提出了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协作教学。
关键词:VR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9)09-0026-0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高校重要的工作内容。
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
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所取得效果有限,并且时间久了以后大部分学生也逐渐对实践教学失去了兴趣,而VR技术的出现为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新时期,如何将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合理应用,成为高校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第一,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部分高校却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上,但是却没有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证明,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忘记那些理论知识而且对一些理论甚至会表现出怀疑的态度。
第二,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的资金不足。
有时候,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就想安排学生去周边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但是由于高校提供的资金有限,所以很多时候这种想法会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而被扼杀。
全国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红色资源,如果实践教学资金不足,那么教师就只能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看,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但是起到的作用远不如让他们到现场亲身体验。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就算完成教学工作,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实践环节的应用思考
VR技术引入高校思政课实践环节的应用思考作者:魏景荣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08期摘要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求出发,通过对VR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的优势研究,得出了VR技术对于强化思政课实践环节在与时俱进、突破路径、活化内容方面都具有独特作用。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将符合新时代、新潮流的VR技术应用于实践环节,升级实践方式,做好相关的事项和准备,是对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VR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21.03.052Application of VR Technology i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Course in UniversitiesWEI Jingrong(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Abstract it is alway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of VR technology embedd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t is concluded that VR technology plays a unique role in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breaking through the path and activating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society, it i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to innovat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apply VR technology in practice, upgrade the practice mode,and make relevant matters and preparations.Keywords VR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applied research1 VR技术的发展与特点VR是指英文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意思,简称VR。
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研究一、引言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本文将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思政课创新研究。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1. 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出逼真的三维场景,让学生感觉自己置身其中。
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历史事件、重要场景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增强学习效果和兴趣。
例如,学生可以穿越到历史上的关键时刻,亲眼目睹重大事件的发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2. 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通过虚拟实境游戏,学生可以扮演一个特定角色,通过解决问题和决策来推动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传统教学很难满足个性化需求。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个人发展能力。
三、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创新研究的路径1. 教师培训与资源建设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需要专业的教师团队和技术支持。
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高校还应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平台和相关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师的教学创新研究。
2.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思政课作为跨学科的课程,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与交流,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创新研究能力。
高校应鼓励思政教师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共同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实现学科融合和教学创新。
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摘要:高校的思政课是必不可少的,在目前的思政课堂中,教师不仅是需要将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传输外,还要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知识架构的建立能力进行不断提升,通过对当代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估分析,提出不断更新优化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专注力和兴趣,使学生在学校以及以后的人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提高学生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1.引言1.1宏观层面上2020年1月16日,教育部公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应当深化教学改革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未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急需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倡导“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联动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开展,注重向课堂要实效、向教学要新意、向时代要新人,时刻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致力于打造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有意义、有实效的高校思政课建设。
随着社会各领域的日益发展,PC、VR和移动VR设备更是层出不穷,便携式VR头盔、头戴式VR头盔构造更趋人性化、舒适化、科技化,辅助配套技术日渐成熟。
众所周知,自2018年以来,来势凶猛的5G技术、物联网、无人驾驶、VR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正在催生出强大的5G需求。
5G时代的到来,为实现VR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撑。
1.2微观层面上从目前相关的VR技术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现状来看,无论是在相关理论的研究,还是在相关实践教学的研究,都不难发下VR+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成本问题、实效问题、教师问题、关系问题、制度问题等等。
本项目立足于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VR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创新性的研究与探索,拥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并且具备极大的研究价值。
vr技术课程思政
vr技术课程思政是一种将虚拟现实(VR)技术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教师可以利用VR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素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VR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1.情境模拟:利用VR技术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
中亲身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历史重现:通过VR技术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历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职业体验:通过VR技术让学生体验各种职业,了解职业特点
和职业道德,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4.环保教育:利用VR技术模拟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
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5.虚拟仿真实验:利用VR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安
全的环境中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通过VR技术课程思政,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相长。
VR红色文化教育可视化带你重走历史长河
VR红色文化教育可视化带你重走历史长河用VR体验红色文化已经成为目前思政教育的一大亮点,也将会成为一个常态。
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想让参与者能过通过过去的历史来了解国家,了解我们的民族英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所以如何才能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生动,让历史贴近我们、走入我们的生活这个话题显得越发重要。
VR+红色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突破,VR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能够把历史事件虚拟出来,把书本上和电影里的文字、图片、语音用过VR技术还原到一个宏观的环境中,参与者只需要戴上VR头盔就能进入到特定的场景中体验,这样使得学习者得到一定的解放,他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只需要根据相关的UI提示便能设身处地的感受我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感受民族英雄的魄力,和平的不易。
VR红色教育系统中包含三大板块的内容,分别为:VR长征精神、VR党建教育、VR井冈山精神。
在VR长征精神板块中,整个场景内容参考长征出发地的真实场景和历史故事进行构建,基于专业的unity3d引擎开发,实时渲染场景,专业3D等比例建模技术复原红色之都,设计包含红军送粮食、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等故事场景,以及射击训练、打桩搭桥、划船过河等多个互动情节。
该项目融合多类趣味互动和多种感官角度辅助,刷新了体验者的视觉体验,同时深化了红色教育意义,大幅提升党员实践教育,进一步拓宽学习红色文化的路径。
VR党建教育中虚拟出各大会议、军建、廉政教育等故事场景,以及与各大领导人握手、划红船、倒茶、拿枪射击、举手宣誓、浇灌树木等多个互动情节,多互动实操体验,颠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让体验者沉浸其中学习,提高教学成效。
VR井冈山精神板块包含井冈山精神科普、井冈山会师、井冈山文化等小场景。
通过VR技术以及井冈山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让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可续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
VR红色教育让历史折放出新的时代光芒,VR技术和不同时期的人文历史相互融合,重塑出中国革命精神传承的新载体,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育教学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紧跟,教育与科技携手前行,让时代看到希望。
VR带你重走革命先烈长征路
VR带你重走革命先烈长征路长征一直以来都是党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过去只能通过影视作品、历史书本等较为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党建工作的展开;但是现今,依托先进的互联网VR(虚拟现实)技术,搭配相关VR设备,就可以穿越到战场,通过虚拟体验式互动,亲身体验战场上的血与泪,感受英雄伟人们的永垂不朽。
VR遵义会议通过利用3D建模VR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逼真”还原情景再现遵义会议开会现场,可以让体验者(党员们)“亲临”现场直观感受当年的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模拟体验。
VR巧渡金沙江模拟体验这里首先介绍红军是如何与敌军斗智斗勇,从4组人物模型突显红军4取“巧”战术。
(如:巧用“调虎离山计”、巧借“龙云献图”、乔装打扮巧取三城和说服船工巧过皎平渡)VR飞夺泸定桥模拟体验体验者为红军一员,与红军们摸黑冒雨前进赶在清晨达到泸定桥,模拟作战:拿起冲锋枪还击敌军、和红军一起爬铁索桥;直观体验过程中的艰辛,夺下泸定桥,模拟摇摆胜利的旗帜VR过雪山草地模拟体验体验者跟随红军的步伐,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下走在雪山岩壁边缘艰苦前进的体验,亲历身边的战友不慎坠崖的情景,直观展示了红军们长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
用VR体验教学的方式,开展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是创新思政教育、党建教育的一次有效探索。
阮同学体验“VR重走长征路”后激动地说:“虽然只是短短十多分钟,但VR技术构造出的三维空间让思政课上原本固留在书本图片中的历史场景再现,真实的体验感让我对“血战湘江”、“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一下子对整个长征的路线脉络有了清晰的认知,比起传统的课本讲解,记忆也更为深刻了”。
不难看出,VR技术将抽象化知识具体化的技术,通过将文字、图片等信息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难度,更加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学习思政知识。
同时,将VR教育资源嵌入到沉浸式、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与具象化的精神人物进行接触,深刻体验当时的历史过程,带来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互补”,让思政教育、党建教育终生难忘。
VR红色教育标杆性的红色思政教育新模式
VR红色教育标杆性的红色思政教育新模式VR红色教育为未来思政教育培训创新了学习模式。
VR红色教育系统运用现代虚拟现实技术,通过VR眼镜和沉浸式体验一体机,让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红色历史,学习历史。
在VR展厅中,体验者带上眼镜,即可进入虚拟的720°的全景教学场景中,历史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通过VR,转化为VR影像之后更加生动和具体。
不仅是基础科普教育可以使用VR设备,红色教育也可以与VR技术相结合。
不少体验者被邀请体验VR黄洋界战役、VR血战湘江战役、VR重走长征路、VR廉政教育等项目,纷纷表示,“相比于普通的VR射击游戏,VR红色教育可以让他们全程与红军们一起共同作战,同甘共苦,更能明白了先烈们的不易,给体验中的内心来一场巨大冲击,内心升起一股强烈的对先烈的敬意。
”这便是VR红色教育感染力吧。
VR红色教育系统结合新型虚拟现实技术,利用VR实景还原馆内场景,将长征精神、长征故事、历史各场著名战役再叙述,并假以新的数字化话语言进行再现。
除此以外,VR一体机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纪念馆场地有限,不足以承载高峰时期的游客量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馆内建筑年代久远,难以承载游客继续参观、使用,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和设备,就可以很好地实景模拟现实。
“VR一体机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学校的老实反馈说,“我们想要打破往常对红色教育略有枯燥的刻板印象,让六七岁的孩子也可以从红色教育中体会到趣味性。
”以新科技助力红色教育,创造更多的交互体验机会,激发年轻人对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的兴趣,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的新载体,最终达到沉浸式体验的效果和反响。
VR红色教育项目契合“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的指导思想,将全面运用VR科技,使用者可以通过佩戴VR虚拟现实眼睛,获取相应的VR故事场景,全面了解思政思想文化,自主参观获取信息。
将VR虚拟现实服务运用在红色主题教育展陈中,让红色指导方针信息传达无差异生动有趣。
通过VR技术走进旧址,重温工人运动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工会工作开创新局面。
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梁燕
VR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梁燕发布时间:2023-05-29T04:18:37.48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6期作者:梁燕[导读] 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呈现方式,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讨论VR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新思路。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摘要: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呈现方式,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讨论VR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VR技术,思政教育一、VR技术简介VR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视觉和声音技术,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场景,从而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该技术主要包括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器、手柄、定位传感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同时也需要软件支持,比如游戏引擎、虚拟现实应用程序等。
V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游戏、旅游、教育、医疗、设计等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沉浸式的体验。
同时,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VR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教学:通过VR技术,可以将学生带入虚拟现实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堂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能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来了解课程内容,这种方式缺乏互动性和感官体验,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下降。
而通过VR技术,可以将学生带入虚拟现实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课堂内容,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例如,在地理课堂中,通过VR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各种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各种自然现象。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VR技术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背景和意义。
vr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vr在思政课中的应用VR在思政课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VR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并说明其优势和意义。
一、VR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方式1. 虚拟现实场景演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学生带入各种不同的场景,如历史事件现场、党史红色基地等。
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党的奋斗历程,增强对思政知识的感受和理解。
2. 虚拟角色扮演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建各种角色和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探究科学原理。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VR在思政课中的优势1. 提升教学效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更加真实、丰富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历史事件的现场、党的奋斗历程等,从而加深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拓宽学习渠道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限于教室和教材。
他们可以通过虚拟角色扮演、虚拟实验室等方式进行学习,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虚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面对各种情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交流与合作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学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VR在思政课中的意义1. 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各种情境和角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与那些具有正确思想和价值观的角色进行互动,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R技术走进高校思政课“仿真”重走长征路
“孩子,往前走吧,”老班长跟小战士缓缓说到。
漫天飞雪,悬崖峭壁,北京理工
大学研一的高杨正在体验一堂不一样的思政课,她化身“小战士”跟随红军战士的脚步,重走红军长征艰难路程。
“与过去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同,通过VR体验,可以和老班长有交流,甚至可
以看到其他战士已经破洞的衣衫,感觉自己穿越时空,真的到了长征路上”,高杨说自
己是一个通感较强的学生,进入情景,感觉自己的一部分都被抽离,“设身处地地深入
那个年代,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更独特的理解”。
高杨所说的独特体验,原来是北京理工大学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一大创新。
为
了让思政教学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同信息技术融合,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制了基于VR技术的软件《重走长征路》,通过红军
长征过程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实现场景再现、交互体验,让学生沉浸其中经
历红军遭遇围追堵截,生离死别,过雪山爬草地的艰辛,理解长征精神。
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人的一切感知功能,深刻体验当时的历史过程,带来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互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终生
难忘。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林英告诉记者,“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
使得教学手段更科学化、更高效益、更丰富多彩,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
激的视听觉材料。
虚拟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让学生观察到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观察到的事物,实现‘线上与线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