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电大专科《政治经济学》试卷答案
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D)D.全球经济一体化,5.战后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A)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6.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微观经济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是(D)D.反垄断政策+科技1.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ABCDE),A.资本规模扩大B.跨国公司发展及并购增加C.经济全3.相对人口过剩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4.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5.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城市和工业中心临时失业的工人。
(×)6.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业过剩人口。
(×)7.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8.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从而出现相对过剩人口。
(√)*9.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口规律是不同的,不存在一般的人口规律。
(×)*10.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规律。
(×)11.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不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12.利润率不断下降规律并不排斥总资本所吸收的剩余劳动绝对增加。
(√)13.利润率的下降意味着剩余价值量的绝对减少。
(×)14.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
(×)15.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相对人口过剩与相对资本过剩的矛盾。
(×)1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17.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量的绝对减少。
(√)18.不变资本各要素变的便宜会延缓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19.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会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0.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是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
(√)21.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是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2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只是一种可能。
资本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发展的历史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本主义的崛起:资本主义在17世纪开始兴起,其核心特征是资本与劳动力的分离,资本的积累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 资本的集中和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垄断和寡头行业,资本也开始通过企业并购和跨国投资等手段进行扩张。
3. 市场的全球化:随着交通、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市场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资本进一步扩张到全球范围。
4. 资本的金融化和投机化:资本逐渐变得越来越流动和虚拟,金融资本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资本开始不断进行各种投机交易。
5. 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对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也引发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反思。
总的来说,资本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不断向着规模化、全球化和金融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限制。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 杠杆。
(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三种:第一,流动的过剩人口;第 二,潜在的失业人口;第三,停滞的过剩人口。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1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
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 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而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则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和对抗。资本 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相互补充,从总体上揭示了资本 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2、无产阶级的贫困。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一方面,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无产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有出 卖劳动力为生;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特别是 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停滞时期,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会发生绝对 恶化。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在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所占 的份额同资产阶级的剥削收入相比是逐渐下降的。
l 由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就是资本的积累过程。 也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 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作为追 加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 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 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 生产的重要源泉。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追加 资本一开始就是由工人创造剩余价值形成的。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五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特征?答:(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必须将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力,工人在为资本家劳动一定时间以后得到工资。
(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3)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答: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就是不断地再生产着这种分离:一方面,不断再生产出资本家,他们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继续保持其资本家的地位,掌握进行剥削的条件;另一方面,不断地再生产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继续向资本家提供进行剥削的劳动力。
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不断再生产出来。
3.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答: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无限的。
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资本的数量,以扩大剥削的规模。
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其次,这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
在竞争中,大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信贷方面比小企业具有优越的条件。
资本家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才能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破产的命运。
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以下四个。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一般地说,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越高,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资本积累越快。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积累的数量增大。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问:答:答: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
(1)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资本积累的过程,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矛盾加深的过程。
资本家是靠掠夺起家的。
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把分散的、孤立的、规模狭小的个体生产变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
随着资本集中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而且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由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以便对社会生产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分配劳动产品。
但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把劳动者共同创造的成果的大部分据为己有。
因此,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到少数私人资本家手中,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
这个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从而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资本积累过程,不仅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而且也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大生产,锻炼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阶级团结不断加强,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成为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社会力量。
(4)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积累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从而为它自身的灭亡准备了基本条件。
尽管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采取某些措施,可以暂时缓和这一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
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日益尖锐化。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的不断积累使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大规模的生产本身必然会冲破私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资本的不断积累必然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这在客观上势必导致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使资本的社会化占有成为可能;资本的不断积累是对生产过程的管理社会化了,相应地派生出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管理机构,而这些都弱化甚至排斥私人资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释放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危机至少证明了这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一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也就是说,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一切矛盾尖锐化,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动摇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工人受到失业、贫困和饥饿的折磨。
山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资本论作业题
《资本论》作业题第一专题:《资本论》导论及劳动价值理论1、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是怎样阐述《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目的的?1、“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
对此,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第一,《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不是一切生产方式,而是其中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二,《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研究它的一切方面,而是研究从它产生出来的(或者说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第三,《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第四,研究对象的表述中没有提出分配关系,是因为分配的形式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不过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
2、《资本论》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体现在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以下必然性上:第一,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第二,资本的生产经营追求价值增殖即利润必然展开竞争。
第三,资本竞争必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现代社会向更高的历史阶段过渡。
2、怎样理解《资本论》中“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1、含义:一是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二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由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它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
2、实践意义:这观点指导我们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人类社会从原始开始,一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发展。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3)资本集中有机构成的提高。 这些因素都会使总资本中的可变资本相对减少而 形成相 对过剩人口
2021/4/6
20
❖ (二)劳动力供给对相对过剩人口的影响
❖ 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造成机器排挤人状况的同时,劳动力 的供给却在增加,原因有三:
❖ (1).工人工资被压低在劳动力价值以下,为了维持生活, 工人家庭中的妇女甚至儿童也被迫出卖劳动力。 (2).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等不断涌进劳动力市场。 (3).一部分破产的中小资本家,也加入了雇佣劳动者的队 伍。
(2)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资本
家可以借此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从
而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2021/4/6
23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种类 ❖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 第一种,流动的过剩人口:指在城市时而被解雇、时
2021/4/6
11
❖ (4)预付资本的多少。
❖ 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取决 于工人人数,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不变,预付资本总量越大,被剥削的工人人 数就越多。
2021/4/6
12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 ❖ 为了考察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首先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本章重点
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2.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3. 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4. 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 5.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6.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7.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五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首先,相对过剩人口可起到劳
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以适
然产物,而且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
应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发展
的需要
式存在和发展必
要条件之一
其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有利于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绝不可能消灭 失业,资本家也不愿意消灭失业
相对过剩人口形式
流动 过剩 人口
潜在 过剩 人口 停滞 过剩 人口
相对人口过剩是由资本积累造成的,而资本积累本 来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结果,资本 有机构成的提高亦以工人创造出日益先进的技术装 备为条件的,与此同时也使自己变成相对过剩人口 形成 原因 资本 积累 源 泉 剩余 价值
机器排 挤工人
改进 设备
提高 技术
获 取 工 资
工人 创造
①工人
②资本家
相对过剩人口不 仅是资本积累必
第 一 轮
第 二 轮
第 n 轮
第n 轮后
V
M
V
M=V
m
资本家 垫 付
工人创造
第二, 全部资 本的价 值都是 由工人 创造的 剩余价 值转化 来的
第 一 轮
第 二 轮
第 n 轮
第n 轮后
CV
CV
M
CV
M=CV
m
资本家 垫 付
工人创造
第三,从资本 主义简单再生 产过程还可以 看出,工人的 个人消费是资 本主义再生产 的一个条件, 是为资本家再 生产出可供剥 削的劳动力
绝对量可 能会增加
C=c+v
资 本 对 劳 动 力 相 对 人 口 过 剩
所占比重 却会下降
c θ=--v
需 求 下 降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是指以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现代工业革命以来的两个世纪。
在这个时期里,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演变并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
在工业革命之前,农业是经济的主要部门,但随着机器技术和科学发展的进步,工业开始崛起。
这导致了工厂制造业的兴起和城市的扩张。
资本家投资和创新的意愿也大大增加,推动了经济的产出和效率的提高。
其次,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改进,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导致了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
同时,全球市场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使得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润。
第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市场竞争是驱动力和调节机制。
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出。
这使得经济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
创新和科技进步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投资者的利润动机推动了创新,并促使人们不断提高生产力。
这些技术创新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政府开始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这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积极的,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不平等现象加剧、环境问题和社会不稳定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管理资本主义经济,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来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平,并提供公共服务。
总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工业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深化、市场竞争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等方面的演变。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选择题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途径:a.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b.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a.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b.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工业资本家。
3.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途径: a.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殖民掠夺);b.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英国圈地运动)。
4.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a.社会分工的出现;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5.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7.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8.生产劳动的二重性:a.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9.生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a.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两个方面;b.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1.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12.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
1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4.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二重性:a.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b.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a.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这种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两极分化,即一极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
(加剧社会两极分化)
2、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形成深刻的矛盾。
4、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5)
第六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本章将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资本积累及其实质、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状况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学习本章的重点在于,把握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认识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以及决定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明白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了解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教学要点]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分类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上一次生产过程的更新和重复,这一连续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的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简单再生产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指规模不断扩大。
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前者是指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质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后者是指依靠生产技术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某些重要特点,这些特点是以前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作孤立的过程来考察时所不能发现的。
第一,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第二.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国家与私人企业共有的垄断资本:购买私人企业股 票、吸收私人垄断资本投资、联合投资兴办新企业
国家与私人垄断组织在企业外部的联合:向私人垄 断企业订货、提供贷款、通过经济计划化等措施调 节社会经济运行
手段
经济手段 计划手段
法律手段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
• 积极作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
•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最高统治, 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使资本主义实现了 历史性进步。
• 社会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 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结构到社会生活,从内部关系 到国际关系,社会化的程度都越来越高,范围都越来越广 ,层次都越来越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在逐步增长
本主义生产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
24
2、资本主义如何走向社会主义
(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转向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
萌芽”。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
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
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
和私人垄断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 人垄断资本的狭隘境界;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能力逐渐增强, 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 ,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 消极作用: • 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的积累和发展,必然使经济危 机更为严重和频繁;必然导致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引发财政和信用 危机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净月一班马克思14组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壮大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作用。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十四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还很弱小。
真正的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综合分析资本主义各阶段,我们总结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历史地位如下: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间在14、15世纪。
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加上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文艺复兴则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很弱小,但是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已经开始撬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统治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资本主义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迅猛发展,大大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热泪立时的面貌,创造了巨大价值。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的变换。
随着在工场中工作的人口的增加、工场主资本的积累,资本主义相比前一时期有了极大的壮大。
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了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马哲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它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6、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7、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8、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消耗。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1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2、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只能转移。
13、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能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
14、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1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也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7、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8、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19、资本的技术构成就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公共政治课《资本论》选读读书笔记
标题: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我们小组要谈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分析,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认真研读,我从一开始的不懂变得理解,下面我就该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理解不到位或理解错误的地方还请王老师见谅并指正。
“资本主义积累”从字面来看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资本在一开始只是很少,很分散的,而随着资本主义轨迹的不断发展,资本逐渐聚集,最后出现了大资本家和垄断。
那么这一过程是怎样演变的呢?通过对《资本论》第24章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学习,我大致掌握了其演变过程,也更加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卑鄙与贪婪。
第一阶段“私有制的最初状态”在《资本论》第830页有这样一段话“劳动者对它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时小生产的基础,而小生产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在私有制的最初状态时,自由的劳动者是占有一定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如农民占有土地,生产粮食后卖出;养蚕者占有蚕和桑树,产出丝绸后卖出等等,正是因为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才使劳动者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小生产、小循环”。
这种不被人干扰,不受外界制约的生产——售出循环保证了“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如农民生产粮食,他有自己的土地,那么他就可以自己决定哪块土地种什么粮食,而不是受制于人,我想这就是“自由个性”发挥的一个小方面。
这部分属于私有制的最初状态,也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第一个阶段与资本积累的基础。
小感想:老师在这段文章之后写的一段话对我产生了启发,也联想到了我国的一些现象。
马克思在文中说“它在得到充分发展才显示出它的全部力量,才获得适当的典型形式”马克思在这里肯定了自由私有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适当的运用私有制也同样会促进经济发展。
比如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曾经一度实行大锅饭的制度,消灭私有制,我以前的一位政治老师的长辈是天津鸵鸟钢笔水的经营者,当时受“消灭私有制”这一洪流的影响,钢笔水厂也由于种种原因被纳入国营经济的范围,这就极大破坏了工人的劳动热情与竞争意识,时至今日,鸵鸟钢笔水也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了。
第二阶段“资本的集聚”社会和人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当这种小生产模式的生产资料分散、与他人的小生产间缺乏协作、分工极少、大部分依赖自然、社会生产力低下等诸多弊端暴露出来时,社会的发展与它显得极不协调,于是社会内部便爆发出一种打破僵局的力量。
那么改变这种僵局的方法是什么呢?在原文中马克思这样写道“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
这种剥夺包含一系列的暴力方法,其中我们只考虑了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课中英国的圈地运动即羊吃人运动。
一部分人利用种种被逼的手段使广大的劳动者市区土地和生活资料、劳动工具而成为无产者,达到了一部分人的贪婪欲望即“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累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
”当这种大财产与大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就会排挤劳动者的小生产,使小生产最终走向灭亡。
比如说丝绸制造这一行业,当少部分人通过强行掠夺或是花钱购买等手段将许多分散的丝绸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收购后,那些小生产者就失去生产资料和工具,为了生存就必须依附于“少部分人”工作,成为其工作环节中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生产规模扩大了,劳动力增加了,生产环节上的合作与分工变得更加明确,也就使产
量扩大了,集团实力也越加雄厚,这样一来势单力薄的劳动者小生产必然会受到排挤,被历史的洪流吞没。
小感想: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充满了卑鄙的掠夺,但是在客观层面上,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大生产的过程中也会由此产生许多创新与发展,以上面的例子来看,也许之前的小生产资金有限,所以无法研发更加美观的丝绸,而大生产资金雄厚,人员众多,分工精细,就可以专门雇佣一些花色设计者,来美化丝绸。
总之,这一阶段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与经济的进步。
第三阶段“资本的高度集聚”在第二阶段无数资本家纷纷诞生,并不断采取隐性或显性手段剥削工人,如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假期等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招数总有穷尽的时候,而且来自同一领域的资本家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于是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这一状况“一旦劳动者转化为无产者,他们的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从而对私有者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
现在要剥削的已经不再是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
”这一阶段使资本家的剥削利爪伸向了资本家,正是因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一切生产资料都必须节约使用,部分资本家通过一系列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资料利用率,结果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大资本家通过优胜劣汰人数逐渐减少,而生产规模仍不断在扩大,就造成了世界市场网,垄断就这样形成了。
这种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是有利的吗?马克思给我们答案,在第831页“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从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现状来看,马克思的预言实现了,垄断逐一解体,市场又恢复了良性竞争模式,由此我想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这三个过程,资本太分散与资本过于集中都是极端,只有当资本集中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才会使资本主义经济正常发展,也许这正是资本主义体制弊端带来的。
综合以上我对三个阶段的划分,我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次对马克思原著的解读不仅让我体会到马克思的睿智也从知识上理清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逻辑过程与种种细节知识,收获很多,也感谢王老师给了我们亲身阅读、理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