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桃花源记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知识梳理人教版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其中的名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
著有《陶渊明集》。
2.选自《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本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3、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主题写作目的):作者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对立的美好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三、行文思路: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渔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拜访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组织起来。
四、理解性默写:1、描绘桃林美景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风尚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最能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美满、恬淡自足的语句是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五、简答题:10、第一自然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9 桃花源记
美丽、幸福、神秘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桃花源美丽、幸福、神秘 的语句。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 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 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 桃花源的人了。
翻译时要注意:
⑴重点字必须解释出来,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⑵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省略的内容。
默读课文,快速找出其记叙要素以及表示 渔人行踪的词语。复述故事。
课文: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 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 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 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 桃花源的路了。
时间:晋太元中 地点:武陵源 桃花源 人物:渔人 源中人 渔人行踪:缘溪行→ 复前行→ 从口入→
停数日,辞去→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遂迷。
复述故事:
东晋太元年间,一个武陵渔人无 意间发现了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受 到桃源人的热情款待(或在桃源的 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 寻桃花源却未果。
复述: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的叙述。
课文: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知识讲解
《桃花源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颗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东晋著名诗人。
长于诗文词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2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
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曾经写了《桃花源诗<并序>》。
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
这就是《桃花源记》。
【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27】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2.缤纷:繁多的样子。
3.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规:计划。
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7.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8.属:类。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0.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1.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2.具言:详细地说出。
13.叹惋:感叹、惋惜。
1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15.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指武陵郡。
16.诣.(yì):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7.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重点虚词1.悉:全,都。
(悉.如外人)【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8】2.乃: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3.咸:副词,全、都。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4.焉:兼词,这里相当于“于之”,即“从这里”。
(不复出焉.)5.既:已经。
(既.出,得其船)【高清课堂:寻找“桃花源”ppt12】通假字1. 要:通“邀”,邀请。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分句释义及译文翻译
《桃花源记》一句一释义一句一翻译一、字句解释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关键字:为:作为。
句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关键字:缘:沿着。
行:走,这里指划船。
句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关键字:杂:别的,其他的。
鲜:鲜艳。
英:花。
句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4.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关键字:渔:动词,捕鱼。
异:以……为异,即对……感到惊异。
之,指见到的景象。
复:又,继续。
前:往前。
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句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关键字:尽:完,没有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句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6.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关键字:舍:舍弃。
通:通过。
行:走。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形容由窄小幽暗变而为开阔明亮。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句译: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关键字:平:平坦。
旷:空阔,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句译:只见那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关键字: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闻:听见。
句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关键字:往来:来来往往。
种:耕种。
人教版八上语文21课《桃花源记》2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阡陌交通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各人复延至其家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屋舍俨然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缘
鲜美
古义:沿,沿着。 今义: 缘故、缘分。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鲜美。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 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出自本文的成语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 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
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
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 语言加以描绘。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部,详尽。
词类活用:
复前行, 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重点词语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①乃:竟然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②无论: 不要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更)不必说 [译文]他们又问现在是什么 详细地说出 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 ③具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
8.豁然开朗 (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 )
9.处处志之 (古:做标记; 今:志气,志向 )
10.悉如外人 (古:都; 今:熟悉) 11.咸来问讯 (古:全; 今:一种味道)
12.寻向所志 (古:随即,不久;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
做标记。
沿,沿着。 原先
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
指武陵郡城。
指发现桃花源的事。
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译文:(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 着原先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标记。渔 人到了武陵郡城,便去拜见太守,把发现桃花 源的事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了路,再也找不 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桃花源的位置 桃花源中的环境
桃花源中的人的生活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勤劳、朴实 和平、安宁
丰衣足食
幸福、和谐
作者写桃花源的见闻,有何意义?
实际社会
人剥削人, 人压迫人
人们生活困苦, 谋生艰难
桃花源
人人劳动, 没有剥削压迫
怡然自乐, 生活快乐幸福
战祸四起, 民不聊生
一派优美、宁静、 安宁的景象
不会 真实感
主旨归纳
本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一个 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陶渊明对现实黑暗社会 的不满,渴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 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随堂练习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PPT课件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
z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
晋大诗人,生于东晋末,出
身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少
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
性不羁,曾自号“五柳先
生”;当时社会动乱不安,
他有志不得展;他曾做过小
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
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
“靖节先生”。
返回
他特别爱菊,开创了 田园诗体,是我国文 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 人。其诗自然质朴,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
耕种、劳作 穿着打扮、穿戴
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以外的人
都 小孩
愉快、高兴的 样子
全、都
老人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作劳动,男女的穿戴 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重点句六: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竟然
很、十分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妻子和儿女
•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隔绝
与世隔绝的地 方
相当于“于之”, “于此”,从这
里。
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 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舍弃、丢弃。
起初、刚开始。
• 数十步,豁然开朗。
只,仅
仅容一个人 通过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
朗,开阔明亮。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导语: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的背景知识,明确作品的解读离不开作者,环境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初中语文桃花源记原文,欢迎借鉴!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位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一条溪流划船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内,里面没有别的杂树。
地上芳草鲜嫩茂美,满地落花。
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
于是又向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处没有了,只见那里有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似乎有光线(透出来)。
(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口很窄,只能勉强通过一个人,再走几十步,就突然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锗畅通,鸡鸣狗叫声彼此都能听到。
这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
(无论)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
•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 它出自于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 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 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 这一切, 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 去寻找答案吧!
• 二、指导阅读“阅读提示”,简介作者作品。 强调以下内容: ①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 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 长。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 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 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 成篇。
• 六、布置作业。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 问津 2.背诵课文。
• 五、诵读训练。(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 ‘“骥”读记”,不读 • 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 “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问世,② 乃不知有汉. (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 缓.②③句读得有起 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 读出感读课文。 1.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老师的断句、节奏,标记生 词。 落实下列字词的读音: 俨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 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②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 四、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呵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 教学环节。 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 础上归类整 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①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为具言所闻 向,对 2) 乃不知有汉:竟 :乃大惊:竟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具答之:详细地 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9桃花源记.pdf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9 桃花源记(1)根据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ꎮ①xián(㊀㊀)来问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②便yāo(㊀㊀)还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③yuán(㊀㊀)溪行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④xún(㊀㊀)病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⑤欣然ɡuī(㊀㊀)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⑥后suì(㊀㊀)无问津者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用 ㊀㊀ 画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ꎬ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ꎮ①阡陌交通古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今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②率妻子邑人古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今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③来此绝境古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今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④诣太守ꎬ说如此古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今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⑤无论魏晋古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今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⑥芳草鲜美古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今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填空ꎮ①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㊀㊀㊀㊀ꎬ名㊀㊀㊀㊀ꎬ字㊀㊀㊀㊀ꎬ生活在战事频繁的㊀㊀㊀㊀(朝代)ꎮ文章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ꎬ描绘了一幅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的生活图景ꎬ反映了广大人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的愿望ꎮ②«桃花源记»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为线索ꎬ按照㊀㊀㊀㊀桃源㊁㊀㊀㊀㊀桃源㊁㊀㊀㊀㊀桃源的顺序来叙述渔人的所见所闻ꎬ层次清晰ꎮ(4)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ꎮ①问所从来ꎮ㊀②后遂无问津者ꎮ㊀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ꎬ皆叹惋ꎮ(1)本文作者是㊀㊀㊀㊀㊀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㊀㊀㊀㊀㊀(填人名)ꎮ(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ꎮ缘∙溪行㊀㊀㊀㊀㊀忽逢∙桃花林㊀㊀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1(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ꎮ缤纷:㊀㊀开朗:㊀㊀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子:邑人:绝境:外人:间隔:无论:不足:㊀㊀未果:㊀㊀问津:垂髫:(4)文章第一自然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ꎬ展现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ꎬ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 皆叹惋 ?(7)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ꎬ皆出酒食 中的 咸 各 皆 有什么作用?(8)由«桃花源记»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ꎬ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基础知识(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㊀㊀㊀㊀ꎬ㊀㊀㊀㊀(朝代)著名诗人ꎬ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㊀㊀㊀㊀ꎮ(2)文中描写桃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ꎻ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ꎮ(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ꎮ①渔人甚异∙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②具∙答之㊀㊀㊀㊀㊀㊀③欲穷∙其林㊀㊀㊀㊀㊀㊀④欣然规∙往㊀㊀㊀㊀㊀㊀⑤诣∙太守㊀㊀㊀㊀㊀㊀⑥寻∙病终㊀㊀㊀㊀㊀㊀⑦落英缤纷∙∙㊀㊀㊀㊀㊀㊀⑧才∙通人㊀㊀㊀㊀㊀㊀⑨屋舍俨然∙∙㊀㊀㊀㊀㊀㊀ 阡陌交通∙∙㊀㊀㊀㊀㊀㊀皆叹惋∙∙㊀㊀㊀㊀㊀㊀ 便扶∙向路㊀㊀㊀㊀㊀㊀寻向∙所志㊀㊀㊀㊀㊀㊀(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ꎮ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㊀㊀古义:㊀㊀今义:古义:今义:②阡陌交通∙∙ꎬ鸡犬相闻古义:今义:③乃不知有汉ꎬ无论∙∙魏晋古义:今义:拓展提升阅读«桃花源记»节选ꎬ完成文后各题ꎮ晋太元中ꎬ武陵人捕鱼为业ꎮ缘溪行ꎬ忘路之远近ꎮ忽逢桃花林ꎬ夹岸数百步ꎬ中无杂树ꎬ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ꎬ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ꎮ渔人甚异之ꎬ复前行ꎬ欲穷其林ꎮ林尽水源ꎬ便得一山ꎬ山有小口ꎬ仿佛若有光ꎮ便舍船ꎬ从口入ꎮ初极狭ꎬ才通人ꎮ复行数十步ꎬ豁然开朗ꎮ土地平旷ꎬ屋舍俨然ꎬ有良田㊁美池㊁桑竹之属ꎮ阡陌交通ꎬ鸡犬相闻ꎮ其中往来种作ꎬ男女衣着ꎬ悉如外人ꎮ黄发垂髫ꎬ并怡然自乐ꎮ见渔人ꎬ乃大惊ꎬ问所从来ꎮ具答之ꎮ便要还家ꎬ设酒杀鸡作食ꎮ村中闻有此人ꎬ咸来问讯ꎮ自云先世避秦时乱ꎬ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ꎬ不复出焉ꎬ遂与外人间隔ꎮ问今是何世ꎬ乃不知有汉ꎬ无论魏晋ꎮ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ꎬ皆叹惋ꎮ余人各复延至其家ꎬ皆出酒食ꎮ停数日ꎬ辞去ꎮ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ꎮ (5)在选段中的横线上补全原文ꎮ(6)解释加点的词语ꎮ2①缘∙溪行㊀㊀㊀㊀㊀㊀㊀②屋舍俨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③见渔人ꎬ乃∙大惊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④便要∙还家㊀㊀㊀㊀㊀㊀⑤有良田㊁美池㊁桑竹之属∙㊀㊀㊀㊀㊀㊀㊀⑥咸∙来问讯㊀㊀㊀㊀㊀㊀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㊀㊀㊀㊀㊀㊀㊀(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ꎮ①渔人甚异之ꎮ㊀②林尽水源ꎮ㊀③有良田㊁美池㊁桑竹之属ꎮ㊀④问今是何世ꎬ乃不知有汉ꎬ无论魏晋ꎮ㊀(8) 黄发垂髫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㊀㊀)ꎮA.比喻㊀㊀㊀㊀B.夸张㊀㊀㊀㊀C.借代㊀㊀㊀㊀D.对比(9)后两个自然段有四个字的意思相同ꎬ它们分别是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ꎮ(10)第二自然段中ꎬ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1)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ꎮ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什么样的心理?发散思维阅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ꎬ完成文后各题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ꎬ亦不详其姓字ꎮ宅边有五柳树ꎬ因以为号焉ꎮ闲静少言ꎬ不慕荣利ꎮ好读书ꎬ不求甚解ꎻ每有会意ꎬ便欣然忘食ꎮ性嗜酒ꎬ家贫不能常得ꎮ亲旧知其如此ꎬ或置酒而招之ꎮ造饮辄尽ꎬ期在必醉ꎮ既醉而退ꎬ曾不吝情去留ꎮ环堵萧然ꎬ不蔽风日ꎻ短褐穿结ꎬ箪瓢屡空ꎬ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ꎬ颇示己志ꎮ忘怀得失ꎬ以此自终ꎮ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ꎬ不汲汲于富贵ꎮ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ꎬ以乐其志ꎬ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ꎮ①亦不详∙其姓字ꎮ㊀详:㊀㊀㊀㊀㊀㊀②既∙醉而退ꎮ㊀既:㊀㊀㊀㊀㊀㊀(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㊀㊀)ꎮA 亦不详其∙姓字㊀其∙言兹若人之俦乎B 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C 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D 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14)文中的 ㊀㊀㊀㊀㊀㊀ꎬ㊀㊀㊀㊀㊀㊀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ꎻ ㊀㊀㊀㊀㊀㊀ ㊀㊀㊀㊀㊀㊀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爱好ꎻ ㊀㊀㊀㊀㊀㊀ꎬ㊀㊀㊀㊀㊀㊀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ꎮ(15)翻译 好读书ꎬ不求甚解 ꎮ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
2024版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contents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桃花源意象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艺术手法鉴赏与比较研究•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目录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社会动荡陶渊明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他对现实感到失望,对理想社会充满向往。
晚年归隐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晚年更名潜,别元元亮,晚年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
文学创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在文学上的创新之作,通过描写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创作背景03文学风格陶渊明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
01陶渊明(365-427)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
02代表作品除了《桃花源记》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陶渊明对现实深感失望,开始追求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文学地位《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代表中国田园文学的最高成就。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社会寓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影响陶渊明的作品及思想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人都受到了他的启迪。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精巧的叙事结构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以及再寻桃花源四个部分,巧妙地组织起整个故事。
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桃花源内的自然景色,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文章语言简练明快,不拖泥带水,同时又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01这句话描绘了桃花源内美丽的自然景色,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也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桃花源记
9桃花源记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景,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4.欣赏文本写法特色,感受本文的简洁笔法和丰富内涵。
5.探究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及其现实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桃花源记》视频前半段。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叫《桃花源记》,讲的是一位打鱼人不经意间发现了一片桃林,桃林尽头、溪水的源头有一个可容一人通过的石缝,石缝后面有什么呢?想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1.了解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父亲都做过官。
他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但时值东晋和南朝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使之壮志难酬。
陶渊明29岁开始做官,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
陶渊明35岁时,在江陵为桓玄僚佐。
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第二年,义熙元年八月,因叔父推荐,得为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役告诉他要束带鞠躬迎接,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即自离职去,在官仅八十多天。
离任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
因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再没有出仕,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2.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时年57岁。
他目睹当时黑暗的社会: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
如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恭帝。
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和剥削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
他面对现实,深有感触,于是,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新人教版课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 齐,有肥沃的田地、
美 池 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 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 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 相 闻。其中 往 来 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 外 人。黄发
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 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垂髫(tia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 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 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先生传》等。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 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 业。(一天)沿着溪流划船前行, 忘 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突然遇到一片桃花 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 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 穷其林。 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散乱繁多。捕鱼人 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走到这片桃林的尽头。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 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文学家、诗人。 生 于东晋末年,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 施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 回乡,从此过着隐居生活,谥号靖节先生。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 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 仕 途坎坷,又不耐烦“为 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陶 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 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 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 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 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 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 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 》《桃花源记》 《五柳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有关成语
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有关成语《桃花源记》原文和译文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注释译文赏析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2、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4、为:作为。
5、缘:沿着,顺着。
6、行:前行,走。
7、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8、忽逢:忽然遇到。
9、逢:遇到,碰见。
10、夹岸:溪流两岸。
11、杂:别的,其他的。
12、芳草鲜美:花草鲜嫩美丽。
13、芳:花;14、鲜美:鲜艳美丽。
15、落英:落花。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精品课件
3.处处志之
( 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省主语) ②便舍船,从口入 (句前省主语“渔人”)
③初极狭,才通人 (句前省主语“山洞”)
④问所从来 (应为“问之所从来”,省宾语)
⑤便要还家 (应为“便要之还家”,省宾语)
•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
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
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
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
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
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
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
问讯 今义:询问
8、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古义: 隔断,隔开。 今义: 距离
9、各人复延至其家
延
古义:邀请。 今义:延长,延伸。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志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寻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 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 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 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 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 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 以描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 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 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 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 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 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 志有这样的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 源里可耕田。” 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 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 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 源而努力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课前预习单一、文学常识:选自《》。
作者:(约365-427),又名,字,东晋诗人,散文家,别号,谥(shì)号。
二、常见实词:㈠重点词语解释:⑴[落英] ⑵[缤纷]⑶[林尽水源] ⑷[仿佛]⑸[才通人] ⑹[豁然开朗]⑺[俨然⑻[属]⑼[纤陌交通] 阡陌:⑽[相闻] ⑾[外人] 。
⑿[黄发垂髫] 黄发垂髫⒀[具言⒁[叹惋] 。
⒂[便扶向路] 扶向从⒃[及郡下] 及⒄[诣] ⒅[寻向所志] 向⒆[规] ⒇[未果(21[问津] 津㈡通假字1、便要还家2、具答之㈢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今义,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今义,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今义,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今义,三、理解性默写:⑴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⑵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⑶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⑷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⑸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⑹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⑺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⑻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⑼“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⑽“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四、课文内容理解:⑴线索:为线索。
()——()——离开——(),贯穿起来。
⑵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 ;(2) ;(3)____(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5)虚构目的(6)作品意义:(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过关卷一文段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1、为业:2、缘:3、之远近:4、逢:5、杂树:6、鲜美:7、落英:8、缤纷:9、甚:10、异:11、甚异之:12、穷:二、翻译句子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三、根据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3、第一段为什么要花不少笔墨写桃花林?文段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1、林尽水源:2、仿佛:3、舍船:4、才通人:5、豁然:6、平旷:7、俨然:8、良田:9、属:10、阡陌:11、相闻:12、悉:13、外人:14、黄发:15、垂髫:16、怡然:17、交通:二、翻译句子1、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三、根据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山有小口”、“才通人”说明了什么?2、文中描写桃源人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3、这一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桃花源?4、文中描写桃源人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情景是:5、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文段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1、乃大惊:2、具答之:3、便要还家:4、设酒:5、咸:6、问讯:7、妻子:8、绝境:9、间隔:10、乃不知:11、无论:12、具言:13、叹惋:14、延:15、停数日:16、辞去:17、人语云:18、不足:二、翻译句子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根据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说明了什么?2、桃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3、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桃源人“皆叹惋”,他们叹惋些什么?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文段四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1、既出:2、便扶:3、向路:4、志之:5、及郡下:6、诣太守:7、如此:8、遣人:9、所志:10、遂迷:11、闻之:12、规往:13、寻病终:14、后遂:15、问津:二、翻译句子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文中有两处点明桃花源是虚构的,这两处是什么?2、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在本文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对这种理想社会,你是怎样评价的?3、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找出四出自本文的成语。
自学评估`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俨然(2)黄发垂髫(3)诣太守(4)刘子骥(5)武陵人捕鱼为业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落英缤纷(2)才通人(3)屋舍俨然(4)阡陌交通(5)皆叹惋(6)便扶向路(7)寻向所志(8)欣然规往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填空。
a.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7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的词语。
(1)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晏子之晋,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刍②、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③父也。
”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
”曰:“可得赎乎?”对曰:“可。
”遂解左骖④以赎之,载而与归。
至舍,不辞而入。
越石父怒而请绝。
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
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⑤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⑥乎不知己,而信⑦乎知己者。
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
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
我犹且为臣仆,请鬻⑧于世。
”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
婴闻之,省行⑨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⑩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内篇第五》)【注】①中牟:地名,在今河南。
②刍:柴草。
③越石:地名。
④骖:指驾在车两旁的马。
⑤暴:猛、急。
⑥诎:通“屈”,屈服。
⑦信:通“伸”,伸展。
⑧鬻(yù):卖。
⑨行:德行。
⑩辞:谢罪、道歉。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B.今免子于患(祸害)C.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D.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A.晏子使人应之曰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B.息于途侧者不求闻达于诸侯C.吾以子为忘以我酌油知之D.今又不辞而入而吾以捕蛇独存3.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越石父)以为君子也B.至舍,(晏子)不辞而入C.载而与(越石父)归D.晏子遂以(越石父)为上客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子礼之,敢不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
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创新练习题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