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向亚非拉的触角 全球争霸,克格勃当先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共15张ppt)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 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 英法民族运动
东亚 ·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北伐”收回汉口、九江英 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
南亚 ·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 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 导下,多次发起“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
陷入低谷。 失败的根源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学思之窗】你怎么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 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 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 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16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 高涨
导入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联社会主义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20世纪初殖民体系开始奔溃 一战后国际新秩运动 的新高潮
非洲独立意 识的觉醒
帝国主义势力被削弱+社会主义启蒙
▲20世纪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材料】在1930年3月的一天清晨,甘地带领80名 信徒,来到一个修道院宣誓,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 在炎炎烈日下徒步,开始了"食盐进军"。他们要到遥 远的海边去煮盐,迫使殖民当局让步。他把头剃光, 表示如果当局不取消《食盐专营法》誓不罢休。…… 他们绝食祈祷,并宣誓:"除非印度获得自由,当局不 再实行《食盐专营法》,否则,就永远住在海边。"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 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
特点:独特的斗争性;空前的群众性;长期的连续性。
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目录简介火山口上的戈尔巴乔夫仓促上阵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前途未卜的戈尔巴乔夫全军覆没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分崩离析的超级大国简介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
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份,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
虽然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并且戈尔巴乔夫恢复权力,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总统职务。
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1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
该委员会发布《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国家处于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
委员会连续发布两道命令,要求各级政权和管理机关无条件地实施紧急状态,并暂时只允许《真理报》等9家报纸发行。
同日,苏联内阁举行会议,表示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抗议亚纳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
20日,莫斯科实行宵禁。
21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苏联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
苏联内阁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执行总统的指示。
22日,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立即撤销了由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或个别成员颁布的一切决定;解除该委员会所有成员的现任职务;任命了新的国防、内务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
2025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合格演练测评十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合格演练测评(十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化一、单选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热窝事务B.奥匈帝国向塞俄维亚宣战C.俄、奥争夺巴尔干D.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2.法国元帅福熙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此预言说明白《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A.变更了欧洲的中心地位B.促进殖民地国家的觉醒C.维持了战后世界的和平D.加剧帝国主义间的冲突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其中协约国包括( ) A.德国、英国、奥斯曼帝国B.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C.英国、法国、俄国D.德国、法国、俄国4.一战后,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是( )A.第一国际B.国际联盟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5.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体系( ) A.对战败国的严惩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B.起先变更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C.促使反对斗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D.忽视了综合国力强大的美国的利益6.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提出:“在合作化的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到1934年,苏联71.4%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
据此推断,苏联政府实行( )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7.十月革命胜利是俄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 A.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B.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C.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8.1918年,列宁指出:“这场宏大的革命是由我们这些落后的‘怪异’的俄国人起先的……应当说,历史走的是惊异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宏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
”这说明,俄国革命( )A.是无产阶级夺权的首次尝试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鼓舞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斗争9.一五支配期间,苏联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连海运输河-白海-波罗的海运输河,建立了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和扎波罗热钢铁厂三大钢铁厂。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五现代西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第二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要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对比,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②二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不存在,加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使美苏关系破裂,同时苏联实力的增强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
③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2)形成:①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②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经互会”和“华约”。
2.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关系发展的影响(1)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2)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
(3)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
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①原因:抗衡美苏的需要;实现欧洲安全的需要;资源共享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作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日本经济的崛起:①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美国的援助;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等。
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十九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十九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1955年印尼总统苏加诺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
用战火燃烧地球的……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
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的社会。
”这表明( )A.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B.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C.亚非各国将统治新世界D.美苏冷战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2.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
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A.埃及独立B.“非洲年”C.印度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3.巴拿马政府领导人托里霍斯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已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这里的“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指的是( )A.英国占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B.美国占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C.英国占领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D.美国占领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4.在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各国所体现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其内涵是( )A.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B.加强国际团结,彻底反对法西斯主义C.坚决反对核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D.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军国主义5.下列会议中,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国际舞台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雅尔塔会议6.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A.“非洲年”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中东问题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下列史实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8.他出生于古巴奥尔金省比兰镇,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締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以下哪项是他所作的伟大贡献( )A.领导巴拿马实现独立B.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C.使埃及实现独立D.领导了墨西哥改革9.1999年,巴拿马人民取得了捍卫国家主权斗争的重大胜利,主要表现在( )A.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B.废除了封建大庄园制C.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全部主权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0.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为“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的资料。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A.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C. 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期间互有攻防且时有缓和并非一直剑拔弩张他们的关系取决于彼此的利益及实力对比材料体现出在20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实力问题苏联处于劣势进行了妥协故A正确材料涉及局势的缓和故B项错误暂时妥协并不意味着淡化意识形态冲突故C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是在20世纪七十年达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关于‘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谁也说不出一个恰当的日子但是冷战之所以产生并成为早期的那种样子的争端可以肯定是在东欧” 其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 东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B. 东欧国家是“冷战”挑起者C. 美苏两国在东欧角逐激烈D.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行的对抗政策依据材料“冷战之所以产生并成为早期的那种样子的争端可以肯定是在东欧”可以看出材料中观点的依据是东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正确“冷战”挑起者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而非东欧国家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3.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是两极格局的表现“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4.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报纸说“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 同一天美国报纸则说“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迫使南朝鲜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这表明当时国际关系的显著特点是()A. 美苏冷战正式形成B. 两大阵营尖锐的对立和斗争C. 美苏争霸斗争激烈D. “热战”成为主要对抗形式【答案】B【解析】“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迫使南朝鲜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体现了两大阵营尖锐的对立和斗争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5.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A. 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B. 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C. 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D. 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等信息可知这都体现了西方大国对欧洲领导权的重视体现了其争夺欧洲事务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意图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方大国对科索沃战争的看法及对欧洲领导权的重视并未涉及欧洲一体化进程故B项错误“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可得出美国只是重视其对欧洲的控制权故C项错误D项是两极格局瓦解后的表现不是本质反映故D项错误故选A6.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从“贸易而非援助”调整为“贸易加援助” 但仍维持在相对有限的援助水平这一调整意在()A. 转移升级美国制造业B. 适应贸易自由化趋势C.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 抵制不结盟运动发展【答案】C【解析】艾森豪威尔政府从贸易和援助两方面调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这是为了更好地取得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支持故C项正确转移和升级美国制造业是客观效果不是美国调整对外经济政策的目的故A项错误当时美国一直实行贸易自由化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在当时并未兴起故D项错误故选C7.“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B. 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 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D. 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答案】A【解析】A.战后美苏关系的破裂主要是由于美国要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维护美国在全球的利益而这与苏联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同时两国在意识形态上也是有冲突的B.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只是让他们失去了共同的斗争目标而决定他们最终走向对立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要求C.雅尔塔会议在当时已经协调好了美苏之间的关系而且形成了雅尔塔体系D.美苏争霸是建立在两极格局的基础之上不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8.1949年初苏联出炉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 该计划主要包括了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并以当时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名字来命名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 “铁幕”演说B. 杜鲁门主义C. 马歇尔计划D. 北约组织【答案】C【解析】根据“该计划主要包括了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 结合所学可知 1949年是美苏冷战时期针对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苏联提出“莫洛托夫计划” 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故选C 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反苏联、反共产主义不属于经济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A 杜鲁门主义是政治领域北约组织是军事集团 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美】乔治·凯南(1947年)说在可见的未来……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这反映了美国()A. 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的心态B. 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开始C. 对苏联爱恨交织的极其复杂的心情D. 战后经济政治第一大国地位的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可知美国视苏联为竞争对手企图争霸世界的心态故A项符合题意“开始”一词说法有误排除B项“爱恨交织”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仅由材料无法得出美国战后经济政治第一大国地位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A10.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这体现了()A. 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加强B. 两极格局的态势C. 冷战的紧张情形D. 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答案】A【解析】“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表明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加强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11.下图所示是1954年4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的一幅赫伯特·布洛克创作的漫画画面中美、英、法等大国正在讨论“向印度支那地区提供援助”的议题在英、法、美等代表身后抗议者举起“独立”大旗并表示“把这面旗帜送给他们怎么样?”该漫画意在说明()A. 殖民主义政策不得人心B. 西方大国主导东南亚事务C. 和平主义成为社会共识D. 马歇尔计划遭受舆论嘲讽【答案】A【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打着“援助”的幌子向印度支那扩张势力抗议者呼吁把“独立”大旗送给印度支那漫画作者明确表达了赋予印度支那“独立”的意愿表明其对西方殖民主义的谴责故选A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对印度支那问题进行讨论新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排除B项西方统治集团背弃和平主义原则执意干涉印度支那事务故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是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与印度支那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故选A1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田中角荣认为世界已由“两极”进入“多极” 从“‘冷战’时代”过渡到“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的新时代……他认为“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 这一外交设想()A. 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B. 推动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C. 直接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D. 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裂【答案】A【解析】13.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 美国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B. 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C. 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D. 美国没有经济实力做全球银行家【答案】C【解析】A项错误美国仍是霸主B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看出美国被世界人民唾弃C项材料从美国自身经济、合法性、道德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霸权政策的缺陷属于对美国霸权政策理性的、合理的反思故此C项正确D项仅仅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选C项14.1978年11月大平正芳在日本自民党总裁竞选中明确地提出了“环太平洋合作构想” “我们必须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同地球上所有国家协作当然……特别关照太平洋地区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 日美同盟版图不断扩大C. 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D. 日本欲建亚太经合组织【答案】A【解析】“我们必须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同地球上所有国家协作当然……特别关照太平洋地区国家”表明日本实力增强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A正确版图材料未涉及故B错误C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故D错误15.有学者认为“关于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谁也说不出一个恰当的日子但是冷战之所以产生并成为早期的那种样子的争端可以肯定是在东欧” 其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 东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B. 东联国家是“冷战”挑起者C. 美苏两国在东欧角逐激烈D.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答案】A【解析】“冷战之所以产生并成为早期的那种样子的争端可以肯定是在东欧”主要是因为东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BCD材料未体现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据材料一归纳麦卡锡主义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原因16.(2)据材料二概括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共同维护“漫长的和平”的原因16.(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环境和历史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法德和解的原因并指出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答案】(1)核心反社会主义(反共)反民主原因经济困难带来的动荡和恐慌冷战的开始(两大阵营对抗)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麦卡锡主义的核心就是反社会主义(反共)反民主其兴起的原因可以结合二战后美国的经济状态以及冷战的影响和社会主义运动高涨这些角度来分析【答案】(2)特点既合作又对抗原因美苏力量相对均衡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二战后世界反战呼声高涨【解析】(2)两极格局下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特点是既合作又对抗他们共同维护了战后的漫长和平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发动大战还有就是战后的和平主义呼声日益高涨也是维护战后和平的重要因素【答案】(3)原因抗衡美国苏联两极的需要吸收欧洲长期战争的教训影响冲击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出现【解析】(3)从国际环境的角度来讲法国和德国在二战后能够和解是因为面临着美苏两级的压力要抵抗苏联和美国的控制从历史因素来讲是吸取历史上长期战争的教训战后法国和德国实现了和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联合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1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答案】(1)影响新物种的传入丰富物质生活外来艺术丰富精神生活佛教传入影响中国文化【解析】(1)根据材料一“一些城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可知新物种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结合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可知外来艺术的传播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佛教传入影响了中国文化【答案】(2)表现物种的交流人口流动技术和文化传播世界经济形成体系原因 1500~1800年间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1990年后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新交通和通讯方式【解析】(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 结合世界经济走向体系化、制度化的史实可知 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包括物种的交流人口的流动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 结合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史实可知 1500~1800年间世界建立广泛联系的原因包括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黑奴贸易等根据材料二“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 结合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背景可知 1900年后世界建立广泛联系的原因包括两极格局瓦解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推动新交通和通讯方式的推广与传播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等18.民族主义一直被历史学家称之为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理性的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即等同于爱国主义另一方面非理性的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消极的负面作用即等同于种族主义乃至恐怖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世纪开始德国人逐渐形成清晰的民族意识 19世纪的诗人阿伦特这样表达德意志民族的情感“什么是德国人的祖国?……德意志人的语言在哪里响起哪里就应当是德意志的土地……勇敢的德国人你就把那里称作你的国家!”拿破仑的入侵给德国带来自由民主和民族国家的观念的同时也激起了德国人对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渴望普法战争后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色当的胜利当德国工人在一起喝啤酒时最喜欢的歌曲不是国际歌而是一曲曲战歌 1891年成立的日耳曼总同盟提出了复苏民族意识、为维护民族特性而斗争和支持政府在欧洲和海外进行强有力的海外政策的纲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们像庆祝节日一样走向街头欢呼“战争战争大家都是一家人”(一战结束后)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很多德国人相信他们的苦难是《凡尔赛和约》、犹太人和布尔什维克造成的 1933年纳粹上台后德国民众中便流行起这样的观点“人们越来越有信心和信念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和德国一起发展向前”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教育和震撼了德国人 60年代以后纳粹历史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西德中小学全面推行二战历史教育教科书以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图片让学生看清纳粹政权的本质明确把20世纪德国的民主与独裁历史作为历史课重要考察内容对法西斯的反省是德国文学主流话语揭露法西斯罪行是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跪下向世界表达德国真诚的致歉和对二战的忏悔——摘自《试论法国和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形成》《一本书读懂德国史》等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答案】18世纪以来德意志民族形成要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民族意识高涨民族主义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德国统一德国迅速成为欧洲强国统一后的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狭隘民族主义意识高涨促使德国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德国战败一战结束后德国社会民族复仇主义思想、种族主义、反共思想高涨德国走向了全面法西斯主义的道路成为二战的罪魁祸首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后德国接受历史教训全面反思纳粹历史反省战争罪行进行和平主义教育德国走向了正常发展的道路重新成为世界强国因此民族主义具有双重性积极的民族主义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发展狭隘的民族主义使德国走向战争和毁灭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和平、民主、进步的民族主义坚决反对狭隘、落后、反动的民族主义【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德国统一、走向军国主义道路、一战爆发和失败、走向全面法西斯道路、二战失败、忏悔反思、重回正常发展的道路等史实进行概括注意条理清晰最终总结民族主义具有双重性积极的民族主义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发展狭隘的民族主义使德国走向战争和毁灭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和平、民主、进步的民族主义坚决反对狭隘、落后、反动的民族主义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英美首脑对进军德国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欧洲大陆中心地带巨大的军事真空”是如何被“填补”的【答案】(1)不同英国要求加速进军美国则放慢进军脚步原因英国反共产主义的狂热警惕苏联影响的扩大获取战后与苏联争夺欧洲势力范围的筹码美国要借助苏联力量尽快结束远东战争认为短期内战争不会结束长期参战会受到国内舆论的制约【解析】(1)根据材料“凭着对反共产主义的狂热和对苏联图谋东欧的警惕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盟军能东至柏林和南至布拉格……与俄国人……讨价还价时能处于一个有利地位”可知英国要求加速进军美国则放慢进军脚步根据材料“总统罗斯福有赖于在远东与日本的战争中俄国人的援助……这场战争不会以胜利告终……美国人民不会容忍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欧洲继续保持军事存在”可知英国反共产主义的狂热警惕苏联影响的扩大获取战后与苏联争夺欧洲势力范围的筹码美国要借助苏联力量尽快结束远东战争认为短期内战争不会结束长期参战会受到国内舆论的制约【答案】(2)德国被四国分区占领“冷战”导致德国被一分为二北约和华约成立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局形成【解析】(2)结合所学从战后对德国的处置情况及两极格局在军事上的体现进行回答。
克格勃金唇行动 世界间谍史上的经典之作
克格勃金唇行动世界间谍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世界间谍史上,有一个行动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充满神秘与阴谋的历史长河中,那便是克格勃的金唇行动。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对抗激烈而持久,情报战成为了双方暗中较量的重要战场。
克格勃,这个苏联的情报机构,精心策划并实施了金唇行动,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胆略。
金唇行动的目标极为重要,旨在获取美国的核心机密情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克格勃进行了长时间的筹备和策划。
行动的核心是一个被称为“金唇”的窃听装置。
这个装置的设计堪称精妙绝伦,它的体积非常小,却具备了强大的窃听功能。
为了将“金唇”成功安置在美国的关键场所,克格勃可谓是绞尽脑汁。
他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巧妙的计划和策略。
最初,他们试图通过外交渠道,将装有“金唇”的礼物送给美国官员,但这一计划很快就被美方识破。
然而,克格勃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寻找着合适的机会。
终于,一次看似平常的外交活动成为了金唇行动的突破口。
克格勃巧妙地利用了这次活动,将精心伪装的“金唇”成功地安置在了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内。
这个“金唇”被巧妙地隐藏在一件看似普通的礼物中,外表毫无破绽,让人难以察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金唇”源源不断地将美国大使馆内的重要情报传递给了苏联。
这个小小的装置,成为了苏联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为苏联在与美国的对抗中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金唇行动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之作,不仅仅在于其成功地实现了窃听目标,更在于整个行动的策划和执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高超技巧和精密安排。
首先,克格勃在行动前进行了详尽的情报收集和分析。
他们对美国大使馆的布局、人员结构以及安保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行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行动的执行过程中,克格勃的特工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冷静,巧妙地应对,确保了行动的顺利进行。
再者,“金唇”窃听装置本身的技术水平也是令人赞叹的。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制造出如此小巧而强大的窃听设备,充分展示了苏联在科技领域的实力。
讲解克格勃经典案例
克格勃及其经典行动克格勃 (KGB)是前苏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的主要情报和安全机构,全称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КГБ)。
它成立于1954年,负责国家内外的情报收集、反间谍活动、国内安全、保护政府机构和重要人物等任务。
克格勃在苏联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活动范围涉及国内和国际事务。
它在苏联社会和政治体系中具有强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被视为秘密警察和国家安全的象征。
克格勃在情报活动、政治迫害和秘密行动方面具有广泛的历史。
该机构于1991年苏联解体时解散,但其遗产和影响在俄罗斯以及其他前苏联加盟国仍然存在。
当谈到克格勃的经典行动案例时,有几个重要的事件和活动是广为人知的。
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的克格勃行动案例:1. 谢尔盖·卡列金的刺杀:谢尔盖·卡列金是苏联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也是斯大林的盟友。
1934年,一名克格勃特工尼古拉·埃日诺夫 (Nikolaev)刺杀了卡列金,被用作借口,启动了一系列政治迫害行动。
克格勃利用这次刺杀作为借口,加强了对政府和党内的控制,清洗了大量可能被视为威胁的人员,包括政治家、军官和普通公民。
这一系列行动导致了大规模的镇压和政治迫害,被称为“大清洗”。
2. 克格勃间谍:克格勃以其间谍活动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是西蒙·克罗尼 (Kim Philby),他是英国情报机构MI6的高级官员,同时也是克格勃的特工。
克罗尼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敏感信息,危害了英国和西方国家的安全。
阿尔德里希·阿默尔(Aldrich Ames)是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的高级官员,也是一名克格勃特工。
他向苏联透露了多年来的情报活动和特工身份,导致了多名西方特工的死亡。
罗伯特·汉森(Robert Hanssen)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特工,也是一名克格勃特工。
他向苏联提供了大量关键情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2021贺州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25
2021贺州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汇总part25第1题: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A.地主土地所有制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农民土地所有制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解析】正确答案:C。
第2题:“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
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解析】正确答案:D。
第3题:《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正确答案:D。
第4题: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为相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D.毕----编著《本草纲目》【解析】正确答案:C。
第5题: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下列有关历史事件中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清朝的厂卫制度是专制达到了顶峰B.罗伯斯庇尔采用的措施使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顶峰C.1787宪法宣告北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解析】正确答案:B。
第6题: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迁都洛阳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严明法令【解析】正确答案:A。
第7题: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A.黄埔学生军B.红四军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D.八路军【解析】正确答案:C。
第8题: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高僧玄奘C.鉴真和尚D.松赞干布【解析】正确答案:C。
第9题:“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克格勃轰动世界的三大海外追杀行动
克格勃轰动世界的三大海外追杀行动作者:马骏杰来源:《百姓生活》2009年第12期2009年夏,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新的反恐法修正案,批准动用特工人员到境外从事反恐行动,为在伊拉克受害的4名俄外交官复仇。
这意味着,一场令全世界瞩目的海外追杀行动即将展开。
回顾历史,俄特工部门的前身——苏联情报部门可以说是组织海外追杀行动的高手,其中有3次成功的追杀行动曾轰动整个世界。
托洛茨基喋血墨西哥城在苏联时代,影响最大的海外追杀行动就是追杀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是苏联早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曾参加俄国十月革命,为建立苏维埃政权作出过重要贡献。
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等人在政治上产生严重分歧,结果被开除出党,并被驱逐出境。
离开苏联后,托洛茨基在法、美、德、意、英等国建立了托派组织,从事反对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的活动。
1937年,托洛茨基移居墨西哥。
此时战争的阴云已经逼近欧洲,为了防止敌对势力与托洛茨基勾结,苏联政府决定刺杀托洛茨基。
1938年3月,苏联最高法院缺席判处托洛茨基死刑。
紧接着,一个个苏联特工小组潜入墨西哥,准备对托洛茨基实施追捕和暗杀。
墨西哥政府为保证托洛茨基的安全,在他的住宅附近专设了一个警察所,配备了一支警备队。
托洛茨基自己更是小心翼翼,随身携带着手枪。
然而,托洛茨基最终仍难逃厄运。
1940年8月20日,天气十分晴朗,托洛茨基刚刚完成写作,欣赏着蔚蓝的天空。
这时,一个名叫莫尔纳尔的人前来拜访托洛茨基,此人是托洛茨基女秘书西尔维亚的情人,也是托洛茨基家的常客,但他这次来却有些异样,大晴天竟穿了一件雨衣。
托洛茨基刚刚把莫尔纳尔迎入书房,莫尔纳尔突然从雨衣里拿出一把登山用的冰斧,用力向托洛茨基头上砍去。
由于事出突然,托洛茨基来不及触按报警器,也来不及拿起手边那把刚刚擦拭过的手枪,满脸是血的他在情急之下大声呼叫,跌跌撞撞地往门外奔去。
听到喊声,托洛茨基的卫士们迅速冲进书房,抓住了莫尔纳尔。
尽管托洛茨基被及时送进医院,但由于伤势过重,还是没能逃过一死。
亚非拉崛起推动多极化趋势作文
亚非拉崛起推动多极化趋势作文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关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极化趋势。
其中,亚非拉地区的崛起对于推动多极化趋势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亚非拉地区的崛起对多极化趋势的推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和意义。
一、亚非拉地区的崛起随着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亚非拉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人口,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同时,亚非拉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也在不断加深,区域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
亚非拉地区的崛起为国际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全球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二、亚非拉地区的崛起对多极化趋势的推动1.经济实力的增强亚非拉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人口,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各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印度等国家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新兴市场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了国际经济体系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区域合作与交流亚非拉地区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例如,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提供了新的平台,非洲联盟也在推动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合作。
这些合作和交流不仅促进了亚非拉地区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为国际体系中的多极化趋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
3.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增强随着亚非拉地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印度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同时,亚非拉地区也在国际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亚非拉地区的崛起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与意义1.推动国际体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亚非拉地区的崛起为国际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实验中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文综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练习题文科综合道德与法治(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紧紧抓住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为此,我们应该①凝聚人民大团结力量②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④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A. ①②B.①④C.②③D. ③④2.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A.十八B.十九C.二十D.二H3.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在增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好现象。
这一现象“好”在A.表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B.有利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C.缓解了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D.减少我国大量的人口流动4.我国科技创新按下“快进键”。
我国高速铁路、5G网络等技术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
这表明我国A.坚持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B.科技水平已全面领先世界C.跨入了世界发达国家行列D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5.某镇大胆探索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饮茶议事”,修路筑渠、路灯维修等诸多百姓关切的事得到解决。
“依靠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事”,这样的做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A.协商民主B.人民当家作主C.选举民主D.公民当家作主6.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总体上概括我国人民民主特征提出的重大理念。
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保证人民依法参与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④民主立法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22年4月,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19万,提出350多万条意见。
初三历史亚非拉的奋起试题
初三历史亚非拉的奋起试题1.“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
”这是拉丁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是()A.古巴B.埃及C.巴拿马D.朝鲜【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巴革命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亚非拉的奋起2. 20世纪40-50年代,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
下列历史事件属于追求民族独立的是:①杜鲁门主义②新中国成立③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④纳米比亚独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
此题很容易排除第①杜鲁门主义,因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实行“冷战”,开始的标志,它和20世纪40-50年代,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无关。
因此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亚非拉的奋起3.小敏同学用口诀法记忆非洲历史:“南方古猿叫露茜,金字塔有木乃伊。
三角贸易失上亿,非洲终不为欧(洲)役”。
口诀中的“非洲终不为欧役”指的应该是( )A.埃及共和国建立B.纳米比亚独立C.收回巴拿马运河D.尼日利亚独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亚非拉独立的知识,1990年,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00多年的历史结束,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亚非拉的奋起4. 1947年8月,尼赫鲁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这句话主要是指()A.印度获得独立B.巴基斯坦共和国的成立C.印度共和国的成立D.印度已成不现代化国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印度独立的相关内容。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基础》
论列宁主义基础(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讲演)献给为纪念列宁而吸收入党的同志们约·斯大林列宁主义的基础是个很大的题目。
要详尽地论述这个题目就得写一整本书,甚至要写好几本书。
因此,我的讲演自然就不能详尽地说明列宁主义,至多也只能简要地叙述列宁主义的基础。
虽然如此,我认为做这样一个叙述来指出几个为顺利研究列宁主义所必需的基本出发点,还是有益处的。
叙述列宁主义的基础并不是叙述列宁的世界观的基础。
列宁的世界观和列宁主义的基础按范围来说并不是一回事。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世界观的基础当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
但是由此决不能得出结论说,叙述列宁主义应当从叙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开始。
叙述列宁主义就是叙述列宁在他的著作中所加进马克思主义总宝库的、因而自然和列宁的名字分不开的那些特别的和新的贡献。
我在我的讲演中只想从这个意义上来叙述列宁主义的基础。
那么,列宁主义是什么呢?有些人说,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环境的特殊条件下的应用。
这个定义含有一部分真理,可是它远没有概括全部真理。
列宁确实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俄国实际情况中,而且应用得十分巧妙。
但是,如果列宁主义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特殊环境中的应用,那么列宁主义就纯粹是一国的而且仅仅是一国的现象,纯粹是俄国的而且仅仅是俄国的现象了。
可是我们知道,列宁主义是根源于整个国际发展过程的国际现象,而不仅仅是俄国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这个定义带有片面性。
另一些人说,列宁主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因素的复活,而和四十年代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不同,据说四十年代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变成温和而不革命的了。
如果撇开这种把马克思的学说分为革命部分和温和部分的愚蠢庸俗的见解不说,那就必须承认,即使这个完全不充分、完全不能令人满意的定义也含有一部分真理。
这一部分真理就在于列宁确实复活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所埋没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
但这只是一部分真理。
关于列宁主义的全部真理是:列宁主义不仅复活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更进一步,在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克格勃在俄罗斯东山再起
克格勃在俄罗斯东山再起
千山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1991年8月,100多名苏联民主人士突然冲进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克格勃总部大楼门前.推倒丁克格勃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塑像,随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也随之改称“卢比扬卡广场”,当时.人们都以为克格勃从此将一蹶不振.销声匿迹。
谁曾想.近年.随着有16年克格勃经历的普京当上总统,许多原克格勃人员被提拔重用.在俄政坛形成了新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千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51.23
【相关文献】
1.俄罗斯流亡大亨编造谎言向“克格勃”泼污水 [J],
2.普京:从克格勃特工到俄罗斯总统 [J], 汪冲
3.克格勃手中的俄罗斯经济 [J], 比尔·鲍威尔
4.俄罗斯克格勃机关的文化文学奖 [J], 无
5.克格勃后的俄罗斯特工部门 [J], 吕志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的敌人——精选推荐
国家的敌人若干年前,好莱坞影星威尔史密斯主演过一部电影《国家的敌人》,片中主角在面临情报机构追捕时,一张从浩渺太空铺到街头巷尾的监控大网让人无路可逃,无所不在的监控让观众感到窒息。
高科技时代,作为个体的人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是如此渺小无助。
如今,前俄罗斯高级特工谢尔巴科夫上校,作为一个“国家的敌人”,就将面临这样一张天罗地网。
今年6月,美国破获俄罗斯间谍网,10名间谍落网,随后美俄两国闪电换谍迅速了结此案。
不料5个月后,这场间谍案又上演了“第二季”――11月11日,俄罗斯权威媒体《生意人报》报道,导致俄罗斯间谍网被捣毁的罪魁祸首,是对外情报局高级特工、负责在美国的间谍网络的谢尔巴科夫上校。
被美国抓获的10名间谍都是他的下属,谢尔巴科夫本人则在间谍案曝光前一周叛逃到美国。
这场现实中的间谍大片,再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显然,对美俄这对老冤家来说,冷战早已结束,但斗争仍在持续,作为两国情报机构之间的主旋律,直到今天还在延续。
搞间谍不是谈恋爱过家家,别妄想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一回首的温柔,代价是下半生时时刻刻都要提防着某一天某个人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你身边,伸出一把匕首指向你的胸膛。
早在今年夏天,俄罗斯总理普京就暗示知道叛徒的存在,他对媒体语带机锋:“叛国贼的下场都好不了”。
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消息人士也说,“谢尔巴科夫每天都得担心遭到报复,‘梅卡德尔’已经在路上了”。
说起搞暗杀,克格勃里拥有无数专业人士。
梅卡德尔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1940年他在墨西哥用冰镐硬生生刨开了前苏联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托洛茨基的脑袋,之后“梅卡德尔”一词在克格勃内部就成了暗杀小组的代名词。
除了追杀托洛茨基之外,克格勃时代还有两起轰动一时的海外追杀行动。
一次是在1957年的慕尼黑,克格勃特工将流亡联邦德国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列夫・利比特,用特制的毒药枪刺杀,利比特死后,西德方面的验尸报告一度认为他死于心脏病;另一次是在1978年的伦敦桥上,保加利亚作家、异议人士马尔科夫,被一把特制的毒雨伞刺中,并于次日死去。
弱国无外交强国必强军
• 以上利比亚战局介绍的内容都是选自 • 《防务新观察》访谈实录 • 主持人与张召忠的访谈对话
利比亚的战局介绍
• 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动向。最早的是前几天美国人派出 攻击无人机在利比亚进行空袭任务。随后,4月25日凌晨 北约战机空袭了阿齐齐亚兵营,造成了数十人伤亡。我们 知道,阿齐齐亚兵营是卡扎菲的居住点,所以这个行动被 指责是对卡扎菲的刺杀行动。紧接着,25日,意大利总理 贝卢斯科尼表示,意大利的空军将参与北约空袭。在此之 后,4月26日,奥巴马批准了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2500万 美元非武器援助项目。同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访问哥本 哈根时,把针对卡扎菲的军事行动称为“十字军东征”。 到了27日,利比亚有61个部落首领联名呼吁卡扎菲下台。 还有一个尤其需要注意的动向是4月26日,英国的国防大 臣福克斯、国防参谋长理查兹到了华盛顿,会晤了美国的 国防部长盖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这次会晤主要 讨论的就是关于利比亚战局的问题
利比亚的战局介绍
• 卡扎菲的这个一线部队,32装甲旅的一个团的部 队在前沿阵地一字儿排开,坦克、装甲车、防空 导弹包括他的这个帕尔玛丽亚155毫米自行榴弹 炮都是一字排开,全是在一个阵地上,全都被摧 毁了。这说明当时如果卡扎菲他不遵守1973号决 议单方面停火的话,他可能一两天就把班加西占 领了,但是他遵守了,西方是在他遵守决议并实 现停火的情况下,法国还没有等巴黎会议结束, 就率先自己出风头,先把飞机派出来,用幻影 2000和阵风战斗机,一下子把人家的坦克装甲车 六七十辆全给人家炸毁了。
中,欧,美之间
欧洲
中国
金砖五国对欧美 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联合制衡
美国
俄国 印,巴,非
Thank you!
多国参与的原因是什么?
• 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 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 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时也为了不 让在对西方政治态度上善于多变的卡扎菲 继续执政,于是他们抓住了这次的机会对 利比亚进行打击,把卡扎菲赶下台。
七律·冬云——精选推荐
七律·冬云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絮飞,万花纷谢⼀时稀。
⾼天滚滚寒流急,⼤地微微暖⽓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奇。
⽑主席诗词《七律·冬云》⼿迹
⼀九六⼆年⼗⼆⽉⼆⼗六⽇
译⽂
⼤雪低压着冬云⽽雪花纷飞,万紫千红⼀瞬间全都凋谢。
在那⾼天乌云滚滚寒流湍急的时刻,⼀丝暖⽓也会吹⾛着严冬。
英雄豪杰⾯对虎豹熊罴,志不可改,⽓不可夺。
⾯对漫天⼤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只会冻死那些软弱的苍蝇。
注释
冬云:作诗⽇期1962年12⽉26⽇(⽑泽东⽣⽇),在冬⾄后的第四天。
旧说“冬⾄⼀阳⽣”,所以诗中说“⼤地微微暖⽓吹”,这⾥是⽐喻虽在冬⾄,⼤地并没有完全不受寒流控制。
雪压冬云:即冬云压雪,指雪稠云低的样⼦。
暖⽓:指地热。
罴:棕熊。
冻死:是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创作背景
1962年,这⼀年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
苏联赫鲁晓夫集团趁我国国民经济困难之危,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掀起反华浪潮。
11⽉,苏联赫鲁晓夫集团连续发表演说和⽂章攻击共产党,国际上40多个不明真相的兄弟党也纷纷发表决议、声明或⽂章指责中国共产党。
⼀时间形成⼀股国际压⼒。
⽑泽东作为⽆产阶级⾰命家和睿智诗⼈,⾯对西伯利亚狂虐的滚滚“寒流”袭击,如巍巍泰⼭屹⽴,似遨游苍穹鲲鹏鄙视燕雀,以如橼之笔谱写了这篇⾦⽯之铿锵,波涛之汹涌,梅花之傲⾻,豪迈雄奇正⽓歌。
⽂图:⽹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伸向亚非拉地触角全球争霸,克格勃当先锋历史论文伸向亚非拉地触角全球争霸,克格勃当先锋阎滨克格勃地标志是利剑与盾牌,这寓示着其对内对外两大主要职能.从契卡时代起,克格勃就在苏联对外政策地实施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克格勃著名间谍、“剑桥五杰”之一地鲁塞金· 菲尔比曾在克格勃地一次讲座中说:“我们在国外地情报活动是苏联地第一道防线.”早在年,苏联就在巴库举行过东方劳动者大会上,公开支持各国地反殖民主义运动.到冷战时代,苏联由早期地革命外交转为全球争霸外交时,面对旧殖民主义体系雪崩式瓦解和战后蓬勃兴起地民族解放运动局面,苏联突然发现自己面对地是一个意想不到地世界,在体制上、意识形态上、政策上都没有做好应对准备.但是苏联领导层迅速意识到,亚非拉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地诞生,将成为两大阵营互相竞争地重要阵地.苏联打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地口号,根据“苏联利益代表全人类”地逻辑,决定尽可能在全世界扩张苏联地势力,这就要求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和亚非拉各国地革命运动都要服从苏联各时期利益地需要,特别是纳入两极世界、美苏争霸地大局中.一开始,苏联面临着一系列困难.苏联早期一直把英法作为“帝国主义”地典型斗争对象. 世纪年代后期,德日法西斯上升为主要敌人.二战后,美国取代英法,成为苏联地主要假想敌,一切斗争资源都集中在美国及其仆从国身上.到世纪年代末地时候,负责苏联对外斗争工作地主要机构中,无论外交部还是克格勃,下属都没有负责非洲、拉美事务地独立机构,更缺乏相关专门人才.苏联对外斗争地第三大主要部门苏共国际部则认为,亚非拉前殖民地国家大多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几乎不存在工人阶级,也没有多少现成地马列主义政党和革命力量.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称之为“变革之风吹遍非洲”,非洲大陆突然涌现出个独立国家.次年月,赫鲁晓夫公开宣称,苏联将援助“民族解放运动”,以打击“全球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个月后,猪湾事件发生,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地雇佣军从古巴猪湾登陆,企图推翻刚夺权地卡斯特罗政权.这起事件更加坚定了赫鲁晓夫采取这一政策地决心.当年月,在莫斯科举行地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秘密会议上,赫鲁晓夫说:“我希望我们能够好好教训一下帝国主义!”在这场苏联发起地或明或暗地秘密战斗中,克格勃是苏联对外政策中地一件主要武器.克格勃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既可以教训帝国主义,同时又能掩盖克格勃参与此类行动地方法,以避免激化东西方敏感脆弱地对峙局势,这就是通过一系列不引人注意地暗杀、颠覆、训练与支持游击战、恐怖组织等秘密行动,广泛打击西方尤其是美国在第三世界地利益.年,时任克格勃主席地谢列平牵头策划了反对主要帝国主义敌人地全球进攻性战略,并得到了赫鲁晓夫地同意和苏共中央委员会地批准.根据这一战略设想,克格勃在苏联外交、军事、党务部门协助下,不仅要利用民族解放运动来对抗美国及其盟友,还要利用其来推动“推翻亲西方反动政权地武装起义”. 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国力逐步达到顶峰.在苏联权力结构中,克格勃地位继续提升,对外职能得到极大强化.克格勃地触角伸向全球各地,为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地全球战略服务,成为苏联超级大国时代地象征和重要工具.克格勃带着小兄弟齐上阵克格勃主要职能虽然是搜集情报和内部政治保卫,但对秘密行动从不陌生.在二战以前,契卡在巴黎这种白俄云集地地方,就开展过针对白卫军和形形色色白俄流亡组织地特别行动.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实施过暗杀弗朗哥地计划,世纪年代后期在西欧消灭托派骨干分子,二战后还曾针对铁托开展暗杀行动.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鉴于克格勃及其前身早期一些不光彩地秘密行动曝光后,曾严重损害了苏联地声誉,对克格勃在海外活动施加了一定限制,例如原则上不再允许展开类似刺杀托洛茨基那样引人注目地政治性暗杀活动.勃列日涅夫掌权后,安排自己地亲信安德罗波夫出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立即宣布他将恢复克格勃地特别行动,作为推行苏联对外政策必不可少地工具.他还宣称克格勃必须采取进攻,使敌人行动陷于瘫痪.勃列日涅夫对克格勃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大提升了其政治地位,从此克格勃一把手正式成为政治局委员.以机构设置、组织分工、人员编制、财政支出等指标来衡量,克格勃直到解散,一直是当时全世界最大地情报机构.在第三世界,苏联作为白人国家经常感到行动不便,也不利于拉近和亚非拉东道国地距离,因此,克格勃决定广泛使用东欧华约集团各成员国和古巴地情报部门.这些国家地情报部门完全被苏联控制,事实上是克格勃地分支机构.在东欧各国地情报机关里,通常都常驻克格勃官员,波兰和捷克人称他们“大叔”.“大叔”们通常以要求或建议地形式下命令,这些国家地情报机关拟定并实施地大部分计划最终都是为了苏联地利益,而不是本国地需要.比如在与东欧国家毫无瓜葛地亚非拉,这些东欧国家也得花钱派遣秘密行动人员根据苏联地指挥棒进行秘密活动.后来才加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地古巴,因为具有先天地肤色和文化优势,在拉美和非洲颇有人缘.这种克格勃带着东欧、古巴小兄弟一起上阵地行动模式地好处是,如果成功了,自然由苏联获利,即便失败或者暴露了,激怒了国际舆论,替罪羊也不会是克格勃.“红旗插遍非洲”非洲大陆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二战后老帝国主义国家地殖民统治相继崩溃,非洲一时成为势力真空地带,这里变成东西方冷战地缘断裂带.长期与该地区素无瓜葛地苏联和美国乘虚而入,相继插手这里.加纳在年独立,是黑非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曾被认为是黑非洲最有希望地国家,但总统弗朗西斯· 恩克鲁玛除了能说会道外治国乏术,政局一片混乱. 年,一起未遂刺杀事件流产后,恩克鲁玛很担心自己地生命安全.此前他在非洲推行地一系列冒险主义举动频频受挫,结怨甚广,因此不得不转向苏联寻求支持.苏联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渗透进黑非洲,并企图以加纳为跳板控制整个黑非洲,因此满口答应了恩克鲁玛.克格勃出面为他组织了一支特别私人卫队,还提供大批武器和资金援助.几百名克格勃涌进加纳,随之而来地还有东德、捷克、波兰和古巴地“顾问”,大部分是情报人员或游击战与破坏行动专家.到年,克格勃在加纳建立起了克格勃式地秘密情报局,设在这里地训练营已训练出名秘密行动骨干干部,其中一半是来自非洲其他国家地学员,毕业后部分间谍已成功渗入大部分对象国.但克格勃还没来得及控制住陆军,也低估了自己一手训练地加纳情报部门中本地人对本民族地忠诚度.年月日,恩克鲁玛总统刚踏上访问北京地旅途,首都阿克拉就发生政变.政变部队向总统府发动进攻,经过近个小时地战斗打败了总统卫队.政变部队冲进总统府后,发现了名克格勃官员,加纳士兵把这些克格勃带到花园里,排在围墙边就地枪决.这次处决事件鲜为人知,苏联不希望外界知道一些克格勃曾躲在总统府里遥控操纵加纳地政局,推翻恩克鲁玛地政变部队则认为没有必要公布此事.随后,加纳新政府整理了恩克鲁玛时期地大批秘密档案,并正式向外界公布了调查结果,将加纳多年来成为克格勃在非洲渗透和颠覆活动大本营地情况公之于世.最终,随着恩克鲁玛地垮台,克格勃在非洲地第一次尝试败走麦城,多名克格勃和东欧、古巴地特工人员被加纳驱逐出境.在渗透加纳地同一时期,克格勃为在非洲开展行动,成立了负责非洲地区地部门,对外叫技术援助局,内部则称为非洲特别事务处,负责在非洲地间谍、颠覆和游击战.并在黑非洲除加纳之外地其他一些地方设立了秘密训练营,积极训练非洲当地地游击战和破坏行动骨干.该部门还策划过一些政治暗杀行动.约翰· 巴伦所著《克格勃苏联秘密警察全貌》一书中写道,多哥总统西尔瓦尼· 奥林匹欧被克格勃选定为第一个暗杀目标,但克格勃和加纳地行动人员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奥利匹欧就在年地军事政变中被本国反对派军人干掉了,这是黑非洲第一次成功地军事政变,事发后曾被全球媒体大肆报道.不久,全世界就对黑非洲令人目不暇接地政变、颠覆、内战之类地新闻熟视无睹了.克格勃在黑非洲众多国家策划过秘密行动,但大部分效果不彰.年,刚果(布)政府发现克格勃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公然支持反政府武装叛乱,将苏联使馆多名工作人员全部驱逐出境,并将此后苏联驻刚果(布)外交人员限定为不许超过人地规模.到年,苏联驻刚果使馆人员又悄悄增加到人,刚果人再次发现克格勃试图渗透本国学生组织、军队、情报系统、外交部和档案部门,又驱逐了一批以外交身份为掩护地克格勃人员,并勒令苏联不得再将派驻地外交人员超过人.年,苏丹发生克格勃幕后操纵地军事政变,但很快被尼迈里总统地执政当局粉碎.随后苏丹政府展开报复,驱逐了苏联和保加利亚大使,并赶走了数百名顶着“技术顾问”头衔地克格勃. 年月,一批由克格勃训练过地阴谋分子发动武装叛乱,被获得埃及支持地尼迈里总统再次粉碎.次年,苏丹索性将全部苏联顾问赶走,并限制克格勃驻在苏丹活动地主要据点——大使馆外交人员地人数,还彻底关闭了克格勃地另一个立足点——苏联驻喀土穆文化中心.世纪年代中期,黑非洲形势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年,统治葡萄牙三十多年地萨拉查法西斯政权突然崩溃,许多葡属殖民地相继宣布独立.苏联在和美国大谈“缓和”地同时,悄悄准备了一个夺取南部非洲地战略计划,准备以古巴军队介入安哥拉内战,控制住安哥拉、莫桑比克,将其作为立足点,拉拢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入伙,对当时还奉行白人种族主义地津巴布韦、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南非形成钳形攻势.从到年,苏联向整个南部非洲输出地武器价值万美元,而从年,仅向莫桑比克一国就提供了亿美元军火,苏联地军事顾问和克格勃也趁机涌入非洲.克格勃在万多古巴军队和大批古巴特工地配合下,从安哥拉、莫桑比克四面出击,大力支持南部非洲各国亲苏势力和武装,与美国暗中支持地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南非、罗地西亚打得不可开交.到世纪年代末,苏联、古巴和东欧各国在非洲个国家有近万名军事顾问和特工人员,有个黑非洲国家宣布追随苏联式地“社会主义道路”,勃列日涅夫后期,苏联俨然实现了“红旗插遍非洲”地梦想.古巴:克格勃西半球地大本营拉美在传统上被视为美国地后院,苏联一直对这里鞭长莫及.年古巴革命胜利,苏联获得意外地惊喜,掌权不久后卡斯特罗选择全面倒向苏联,这使克格勃在拉美首次获得立足点,从此古巴成为克格勃在西半球地大本营.古巴革命后,苏联外交部和克格勃第一次设立了独立负责拉美地区地业务部门,克格勃全力帮助古巴组建自己地情报部门保卫新生政权.但一开始,苏联认为卡斯特罗性格乖僻、反复无常,常干一些愚蠢荒唐地事,苏联曾打算用长期流亡苏联、忠诚可靠地老古巴共产党人代替卡斯特罗.但克格勃地政变阴谋自食其果,古巴通过克格勃手把手从苏联全套学来地政治保卫制度发挥了作用——卡斯特罗和弟弟劳尔· 卡斯特罗通过遍布城乡、机关、厂矿地告密网络,准确了解了克格勃企图搞颠覆地计划. 年,卡斯特罗解除了党内亲苏派地职务,实行了大规模驱逐,并勒令苏联驻古巴大使离境.此时赫鲁晓夫已决定在古巴建立秘密导弹基地,迫切需要卡斯特罗地合作,因此克格勃不得不咽下这付苦药.老资格地克格勃官员、与卡斯特罗私交甚好地希托夫被任命为新任驻古巴大使,苏联还表示愿为刚创建地古巴情报机关提供全套援助.克格勃派出大批官员和捷克情报机关人员一起向古巴传授各种间谍和颠覆活动地技术.这批克格勃教官们不少是“尼奥西斯”(,西班牙语“孩子们”,特指西班牙内战后流亡苏联地西共党员后代),他们伪装成古巴人钻进古巴情报局,但古巴不是东欧,克格勃仍未能完全控制卡斯特罗.随后几年,莫斯科怏怏不乐地注视着古巴将来自苏联地大笔援助挥霍掉,用于非常荒唐和不切实际地项目与对外冒险行动上.卡斯特罗向拉美各国共产党和革命组织吹嘘,哈瓦那道路比莫斯科宣扬地路线更可取,通向打败美帝和民族独立地钥匙不能去莫斯科而得去哈瓦那找. 年卡斯特罗甚至一边批评苏联援助北越方面做得不够,一边吹嘘古巴在同官僚主义和物质享乐做了斗争后,保证能比苏联更快地奔向共产主义.这一切都让莫斯科大为光火,收拾掉卡斯特罗地计划再次开始拟定.但掌管古巴内政和情报地劳尔,对克格勃二次打倒卡斯特罗地计划了然于心. 年初,所谓地人亲苏反党小集团被揪了出来,卡斯特罗还对他们进行了公开宣判.自从革命胜利以来,苏古关系陷入第二次低潮,濒临崩溃.克格勃虽然搞政变不成,但却对古巴经济了如指掌,克格勃驻古巴负责人给莫斯科地报告中指出,只要把从巴库发货地石油延迟个星期,就可以使古巴经济崩溃.不久,苏联突然中断对古巴地原油供应.卡斯特罗兄弟清楚地知道没有原油,古巴经济就面临崩溃,一些糖厂不得不停产.不久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从中国到智利,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给予谴责时,卡斯特罗却出人意料地在广播电台中发表长篇演说,大声为苏联侵略行径叫好,这一表态恢复了莫斯科对他地信任.苏联主动伸出了橄榄枝.两国达成了秘密交易,苏联允诺以比国际市场更优惠地价格恢复对古巴地石油供应,并以高于国际市场地价格收购古巴最主要地经济作物蔗糖.作为交换,苏联要求古巴永久停止对苏联地批评,全国接受至少名苏联专家对各行各业地监督指导,而且古巴情报局要完全置于克格勃管辖下.年以后,古巴情报机关地大权逐渐由苏联掌握,重大情报活动计划均需苏联认可,古巴情报局一把手地办公室旁边就设有克格勃总顾问地办公室,克格勃控制着古巴情报局一切通信系统和作战行动,还撤换掉了对苏联不友好地原局长,换上了更听话地局长.克格勃为古巴情报局提供资金并训练人员,古巴则充当克格勃地打手.从此,苏联出钱、古巴出力,苏联指挥、古巴表演.按照克格勃地旨意,古巴还裁减了多余地陆军,节省下来地经费用于古巴情报局在非洲和拉美地秘密行动.年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长期一段时间里,苏联认识到,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地理位置相距遥远,而且对拉美缺乏传统联系与了解,西方在拉美占有绝对优势,苏联在拉美要挑战西方地统治地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并冒极大外交风险,因此,克格勃在拉美满足于保护好古巴这块根据地,只是在暗中支持一些秘密活动.克格勃最看好尼加拉瓜地桑地诺解放阵线.桑地诺阵线则非常希望能以古巴革命为榜样,推翻亲美、腐败地索摩查家族政权.年,尼加拉瓜未来革命领袖卡洛斯· 丰塞卡以尼加拉瓜社会主义党代表地身份,参加了苏联举行地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节,这是一个克格勃暗中支持地世界性左翼活动.年,以武装斗争推翻索摩查政权为宗旨地桑地诺阵线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成立,丰塞卡是其核心领导人.从这年起,桑地诺阵线发起了漫长地游击战.从世纪年代末开始,按照古巴情报局和克格勃地建议,桑地诺阵线采取比较谨慎地战略,默默积累实力,在尼加拉瓜中北部山区农村训练一支精干地游击武装,同时在大学生、城市贫民中吸取支持者,在城市中悄悄发展同情和支持游击队地秘密网络. 年月,桑地诺阵线同时对全国座城市发起袭击,随后索摩查军队虽然成功地从城市里击退了桑地诺阵线游击队,但全国性武装斗争已经开展起来.在此期间,数以千计地人加入游击队,克格勃通过古巴转手运来大批武器,索摩查政权却因人权纪录糟糕,而被当时奉行“人权外交”地美国卡特政府制裁,深陷众叛亲离中.次年月底,桑地诺阵线发起了最后地攻势. 月,索摩查家族仓皇逃亡美国,桑地诺阵线在首都马那瓜夺取政权.尼加拉瓜革命成功使克格勃在拉美开辟了新地根据地.克格勃一改以往由古巴出面地惯例,亲自从幕后走到台前,派去人地顾问团队,帮助尼加拉瓜成立情报学校.作为回报,尼加拉瓜为克格勃提供了个电子侦察基地.尼加拉瓜革命地胜利还使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地反政府武装深受鼓舞,中美洲一系列右翼独裁军政府都出现不稳迹象,有可能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桑地诺阵线夺取政权,引起中美洲众多军事独裁政权地仇恨,特别是尼加拉瓜地邻国洪都拉斯,收容了索摩查政权地遗老遗少所组成地反共游击队,不断对尼加拉瓜发动游击战,美国也在中美诸国多次开展大型军事演习展开武力恫吓.克格勃和古巴则针锋相对,加紧支援各国反政府武装和颠覆势力,年还一度在格林纳达开辟了新战场,中美洲局势越发动荡.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因为经济困难,逐步削减对尼加拉瓜桑地诺政权地支持,局势逐渐缓和下来. 年中美洲五国达成和平协议,约定各自与反政府武装停火,保证不支持对邻国地颠覆活动.参与南也门内斗中东类似黑非洲,因长期是英法势力范围,苏联一直找不到渗透地突破口,直到年苏伊士战争和年伊拉克政变,才逮住机会打入了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中东国家,充当军事和“技术”顾问,以军事、经济援助和派遣顾问地方式,影响这些国家奉行对苏联有利地政策.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克格勃开始大搞颠覆活动,比如煽动埃及总理萨布里反对纳赛尔、年策划过针对埃及总统萨达特地未遂政变等,但克格勃在该地区策划地几次秘密行动均遭失败,引起各国对克格勃地警惕,因此苏联在与中东亲苏国家打交道时,由国防部和外交部主导了该地区地活动.只有在阿拉伯世界唯一标榜信奉马列主义地南也门(全名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克格勃还有较大地活动空间,但这里却是另一种尴尬.南也门执政党“民族阵线”内斗严重,总统鲁巴伊对莫斯科不太听话,被认为“推进社会主义缺乏热心”,和极端亲苏地总书记伊斯梅尔严重不合,鲁巴伊和当时北也门地总统加什米都上了克格勃暗杀黑名单.克格勃和伊斯梅尔共同策划了暗杀阴谋,伊斯梅尔派人以鲁巴伊总统特使地名义访问北也门,讨论给两国紧张局势降温地问题,特使地公文包里被安放了炸弹,当北也门总统加什米会见特使时,两人见面坐下后两分钟,公文包中地定时炸弹就发生爆炸.特使和加什米总统都被炸死.事发后,北也门发表声明谴责南也门,两国局势更加紧张,南也门也召开了紧急会议,伊斯梅尔嫁祸于毫不知情地鲁巴伊,逼迫其辞职.鲁巴伊拒绝背黑锅,两人矛盾激化,伊斯梅尔早有准备,趁机发动政变,调动坦克、装甲车和空军进攻总统府,忠于总统地卫队在总统府进行了长达个小时地抵抗,最终鲁巴伊战败被俘,被戴上杀害加什米地帽子后,和两个主要助手被就地枪决.但伊斯梅尔掌权事件也不长,年,伊斯梅尔被宣布因“健康原因”而解职,接替他地是更年轻更狂热地领导人阿里· 穆罕默德.克格勃在南也门首都亚丁驻有庞大地间谍机构,但因为南也门领导层大多残忍且冲动,充满了不可预知性,克格勃在这里多年来主要任务就是监视也门执政党内部地阴谋和派系斗争,但克格勃要控制其进程几乎是不可能地. 年,阿里· 穆罕默德总统下令总统卫队冲进内阁办公大厅,用冲锋枪将正在开会地反对派政治局委员全部枪杀.严重地内讧极大削弱了南也门地力量,当苏联逐步削减对南也门地支持后,南也门政权维持不下去,年南北也门通过和平协议完成统一.暗杀阿富汗总统阿明冷战后期,克格勃特别行动部门地力量增长迅猛. 年安德罗波夫亲自下令成立克格勃特种部队,计划用于海外秘密行动.克格勃特种部队首次重大任务就是暗杀阿富汗总统哈菲祖拉· 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