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微小世界和我们》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15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15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欢迎走进科学课堂,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人们借助观察工具,观察并研究了肉眼看不见的微小世界。

本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板书:微小世界和我们二、师生互动学新课:本单元我们所进行的探究活动主要是观察,现在就让我们对所学内容和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

1、从古至今的观察视野的拓展2、人类的观察工具和观察范围的发展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当放大境和显微镜发明以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发明了放大镜。

今天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7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7

8、微小世界和我们【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整理汇总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

同学们,图片上的小动物大家认识吗?是什么呀,你能看清它们的身体结构吗,我们怎样才能更清楚的观察到它们的身体结构呢?学生回答:用放大镜。

教师出示放大镜下的蚂蚁图片,并让学生观察。

现在是不是比刚才观察的清楚了?你现在能看清蚂蚁的细部特征码,如它的腿部、脸部等,怎样可以更清楚的观察到他的细部特征呢?学生回答:用显微镜。

教师出示显微镜下的蚂蚁图片,并让学生观察。

这还是我们熟悉的蚂蚁吗,其实,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不但看清了以前无法看清的小动物的细部特征,还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微小生物和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单位——细胞。

教师出示微生物和细胞图片,学生观察。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了微小世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师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总结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我们想一想,在放大镜发明以前,人们是靠什么来探索认识物质世界的,人类感知物质世界获得信息量最多的感觉器官是什么?那时,人们能观察到的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结合刚才看到的图片想一想,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后,人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科版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节。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概念,以及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以及认识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向学生展示了微小世界的奇妙之处。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微小世界的魅力。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在六下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此外,学生对于微小世界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微小世界的存在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生能够认识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微小世界的存在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热爱和好奇心,意识到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3.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微小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小世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教案_7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教案_7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一单元第八课。

【教材简析】《微小世界和我们》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即单元交流课。

教材有两活动组成,一是回顾与总结。

主要让学生回顾、总结,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

二是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一些成果。

主要是医药、食品工业、农林业、土壤的改良和净化、污水和垃圾处理、克隆等方面成果。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成果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经取得了一些的成果。

【教学难点】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法,展示法、讲授法、收集资料法等。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 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 并进行试演示, 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遂道显微镜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小学科学6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科学6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科学6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小学科学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存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

3. 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影响。

4. 学会对微小物体进行分类。

二、教学准备:1. 显微镜及相关实验器材2. 放大镜3. 不同的样本: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昆虫翅膀碎片、空气中的尘埃等。

4. PPT、图片素材关于微小世界的图片和视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知道我们身边有一个非常庞大的世界吗?它体积微小,却包含着无数的奇妙生物和现象。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这个微小世界。

”2. 探索微观世界(30分钟)a) 在黑板上或PPT上播放一些有趣的微小世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微小世界的神奇和复杂。

b) 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c) 将不同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的微小物体,并鼓励他们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

3. 讨论微生物的作用(20分钟)a) 通过讲解或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和广泛存在的领域,如水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人体内的微生物等。

b) 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发酵食品的制作、环境的净化以及疾病的传播等。

c) 带领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微生物。

4. 微小物体分类(30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分类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对微小物体进行分类很重要。

b) 展示不同的样本,并与学生一起分类,可以使用放大镜来协助观察。

c) 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如形状、颜色、大小、组成等。

5. 总结和展望(10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和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更多关于微小世界的知识。

四、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寻找一种微小生物或微小物体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并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科学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科学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微小世界和我们【导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微小世界中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和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该教案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小世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一、任务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感知微生物的存在和巨大多样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微生物与我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3. 学生能够培养科学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4. 学生能够积极探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它们的交互作用。

【二、任务内容】1. 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

3. 探索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4. 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放大后的微生物图片或者播放一段有关微生物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2. 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介绍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并向学生展示显微镜及其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显微镜下的水滴或几片草叶片,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和实验技巧。

3.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展示不同种类和形状的微生物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这些微生物的特点。

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生活实例,向学生解释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 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调查微生物在食物加工、环境净化等方面的应用。

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行调查,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结果。

5. 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选择不同环境(如水域、土壤、空气等)进行微生物采样。

学生将收集的样本带回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

科学《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案(三套)

科学《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案(三套)

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一)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本课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使他们了解人类在探究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富成果,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工作者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回顾与总结”;第二部分为“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微观层面取得了许多发明和成果。

这些发明和成果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已广泛地享受这些成果带来的好处。

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5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过程与方法: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并提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酵母发面的原理,懂得人类对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方法】:1、用流程图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3、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酵母菌发面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吗?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交流关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分组交流,提出问题。

二、资料交流会学生按序分组汇报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教师:哪组同学愿意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学生:汇报、交流。

(按组进行汇报)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这每组汇报的资料进行评价和质疑,由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

教师及时结合学生所谈到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谈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工程时,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有这样的科学家的自豪之情,并可适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向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欲望。

教师小结: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教科版六下科学教案)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名师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名师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是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Å)二、各组汇报展示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

微小世界和我们 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
探究实践目标:
能够根据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医药等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态度责任目标: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精神。
2.养成积极参与交流,选择性地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交流并总结人类在各个领域探索微生物的成果。
教学难点:根据资料获取信息,总结归纳并得出结论;能辩证看待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学过程
一、聚焦:微生物与健康
1.展示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杆菌、冠状病毒、木耳、硝化细菌、青霉菌等,问: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微生物吗?
(2)这些微生物在哪些领域发挥着作用?什么作用?
2.谈话:我们发现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生活的一些领域息息相关。小小微生物究竟在哪些领域发挥着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类对微生物的探索之路吧!
农作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改良
(预设: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对健康危害极大,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明了新冠疫苗,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2)这位同学说得真好。大家还搜集了哪些微生物与医药方面的资料呢?
(3)学生专题汇报:人类研究微生物过程中在医药方面的成果。
①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元凶是病毒和细菌,如伤寒,鼠疫等。他们研发了对付病毒和细菌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疾病得到治疗,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围绕微生物与食品这一主题交流各自收集整理的资料,有利于培养其资料查阅与整理、表达交流能力。从利弊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与人类食物之间的联系,教师适时补充,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对微生物与食品方面的认识,促进对本课知识内容的学习与理解。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活动三:三、总结
1、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活动一: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活动二:二、各组汇报展示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一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微小世界和我们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学习
目标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探究
问题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的一些成果。
应用作业Leabharlann 练习册对应内容文化
阅读
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微小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课教学设计4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微小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课教学设计4

(教科版六下科学教课设计)细小世界和我们第一单元细小世界1、放大镜【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放大镜是凸面镜,凸面镜拥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宽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色是透明和中间较厚〔突出〕。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察看物体。

2、比较用肉眼察看和用放大镜察看的不一样。

感情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察看的意义。

2、加强用放大镜察看身旁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教课要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察看物体的细微局部【教课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课准备】分组实验器械: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假如只好供给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一般玻璃片、平面片、水。

教演示:不一样放大倍数的放大、片或〔如放大片的构等〕。

【教课程】一、什么要用放大察1、入:出示放大:“看,是什么?〞〔生:放大〕放大大家很熟习,可否替放大来介一下自己——?我是放大?。

能够从放大的结构、作用、用途三个方面睁开。

2、小沟通放大的结构、作用、用途。

3、展现沟通放大的结构——架、片〔假如学生能出凸透也能够〕放大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把物体放大〞,提示学生物体并未大〕放大的用途——我用放大察校园里的生物、中在老指下察花、昆虫等。

它是力不好者的助器,合用于子品、路板、集者欣定票、珠宝约定珠宝、公安人用它察指毛等、技人用它察花蕊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品的工匠工作使用⋯⋯4、学生尽量充足地例使用域,沟通后填写第2的网状。

二、放大下的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依据学生的演示师解说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认真察看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8.微小世界和我们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本课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使他们了解人类在探究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富成果,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工作者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回顾与总结”;第二部分为“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微观层面取得了许多发明和成果。

这些发明和成果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已广泛地享受这些成果带来的好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教案_1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教案_12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8课。

本课为本单元的总结课。

对人类不断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并收集微小世界对各领域的影响。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回顾与总结”,总结人类观察世界的工具以及观察到的物质。

第二部分为“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了解微小世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影响。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微小世界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

对一些常见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都能熟练使用。

并且对科学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知道这些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难点】能够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各组学生按自己汇报的课题整理好资料。

【教学过程】一、本课引入1、师:本单元我们使用了哪些可以将物体图像放大的工具?2、学生:放大镜、显微镜。

3、师:用这些工具观察到了哪些用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物质?4、学生:细胞、微生物。

(教师课件出示观察工具和细胞等图片)5、师:我们用流程图来总结一下人类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所用工具的发展和人类观察视野的拓展。

二、制作流程图1、师:人类通过眼睛看到这个缤纷的世界,但是我们用肉眼能够看到的事物是有限的,能看到的较小的事物就是一些小昆虫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拓展】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本领为百分之一纳米,直接操纵原子和分子。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

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二、活动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导入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任务请你选择医药、食品、农业、生物工程、电子等自己感兴趣的任一方面的专题,收集资料。

3、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①不要仅限于人类探索和利用微生物方面的成果。

②还要收集其他如冶金、地质、微电子、侦缉、物质微小结构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4、怎样交流资料?①出示文字及图片进行讲解②用录像或光碟③现场实物演示,或操作演示(如用酵母菌发面)5、怎样评价小组收集资料情况?①收集的资料内容是否符合要求②资料的整理及表现形式如何③汇报是否围绕主题或课题④表述是否有条理、清楚明白⑤在收集资料中的态度及合作精神怎样6、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影响?明确:(1)医药方面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

用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阅读资料领取任务收集资料汇报资料评价资料查阅资料,交流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3、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改善我们的生活。

()4、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5、在显微镜发明以前,人能发现的最小的世界,就是蚂蚁等昆虫的世界。

()四、拓展提高五、作业布置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所取得的成果还很多很多,希望同学继续查阅。

归纳了解微生物的利与弊培养爱科学的习惯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变。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微小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课教学设计36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微小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课教学设计36

渺小世界和我们【教课内容】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一单元第19--20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本课经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报告交流,使他们认识人类在研究渺小世界方面获得的丰富成就,并对察看工具的改进和察看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必定的认识,对科学工作者和技术的关系有必定的认识。

本课内容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为“回想与总结〞;第二局部为“研究渺小世界的成就〞。

【教课背景】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因为察看工具的不停改进,人类的察看范围在不停拓展,看到了愈来愈小的生物和物质构造,在各个领域的微观层面获得了很多创建和成就。

这些创建和成就有必需让学生知道,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已宽泛地享受这些成就带来的利处。

【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因为察看工具的改进,令人类察看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没法发现的自然界的很多奥密。

2.人类研究渺小世界的成就,促使了科学技术的展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良。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察看工具开发及研究范围扩大方面的成就,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依据学习主题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沟通。

感情、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重人类在研究渺小世界过程中不停追乞降擅长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四周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奥密。

我们所能看到的不过物质世界的一局部。

跟着科技的展开,我们还将认识愈来愈多的自然界的奥密。

【教课要点】沟通人类研究渺小世界的成就。

【教课难点】用流程图表示察看工具的展开和察看范围的拓展。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法,展现法、讲解法、采集资料法等。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选择主题,采集资料。

准备学生小组报告评分表。

学生准备:采集资料,整理资料,准备报告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课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渺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渺小世界上的展开过程(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遂道显微镜在放大镜创建前,我们用“肉眼〞察看我们四周的世界 ,那时我们所能察看到的即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微小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课教学设计29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一微小世界微小世界和我们》课教学设计29

课题第一章用显微镜察看身旁的生命世界课型新授讲课班级六年级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教课2、使用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察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目标3、懂得因为察看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察看到很多自然界的奥密要点用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细胞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分2组实验资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具教师活动一、讲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假如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教看到些什么?假如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假如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察看它,第一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洁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学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坦开,不可以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刻,先有气泡。

从标本的边沿滴一滴吸水纸吸掉过剩余的水。

2、学生以片标本洋葱表皮1、先用肉录本上〔或书上13页〕2、资料察看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或书上。

程有何不一样。

三、用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到显微镜下察看,又会现呢?局部的名称、功能及使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改正,细内容见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依据督大家进行标准的操作使用资格。

相同将显微镜下的录本或书上。

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洋葱表皮上1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构造,是洋葱的细胞。

阅读12页的资料,认识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

让学生说说对细胞的认识。

〕教课方法启迪练习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着手。

小组合作议论。

并展现成就。

师生共同概括总结。

学生自主练习。

教课本节课的要点是察看细胞的构造,并画出。

思虑细胞的作用。

反省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微小世界和咱们教案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微小世界和咱们教案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微小世界和咱们》教案设计八、微小世界和咱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由于观看工具的改良,令人类观看的范围扩大,发觉了仅靠肉眼无法发觉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二、人类探讨微小世界的功效,增进了科学技术的进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进程与方式:、总结人类在观看工具开发及探讨范围扩大方面的功效,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依照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酷爱科学技术,佩服人类在探讨微小世界进程中不断追求和擅长追求的精神。

二、明白咱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觉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明白人类探讨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功效。

【教学难点】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现交流【教学预备】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搜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预备时刻。

【教学进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咱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熟悉进程。

在那个进程中,咱们学会利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咱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熟悉微小世界上的进展进程(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咱们用“肉眼”观看咱们周围的世界,那时咱们所能观看到的即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利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倍,能使咱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利用那么让咱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在人类的不懈尽力在观看工具愈来愈先进,咱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功效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窗为大伙儿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功效。

(n是纳米,u是微米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Å)二、各组汇报展现、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觅相关资料。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9)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9)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

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是纳米,是微米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Å)二、各组汇报展示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最后的一节课,是一节总结性的课。

同学们通过前期学习也知道了,我们在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过程当中,从外部看到内部,甚至到纳米级。

而这一切的进步都是建立在观察工具改进的基础上:肉眼到放大镜、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这一切的发展都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过程中认识的上升,也是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在医学上,微观世界打开了人类治疗疾病的大门。

通过让学生回顾总结这个单元,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展现我们人类观察工具是怎样进展的。

主要是表现在让学生了解收集一些人类在微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把它制作成海报。

由于每个同学不同的研究方向,会让大家了解到人类在微观世界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常广泛。

把同学们制作的各种信息资源卡片进行相互交流,然后激励同学们去收集更多的有关人类在微观世界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立志在今后学习中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树立目标。

【学情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对于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已经变得没有障碍。

思维导图软件地应用,更让学生网罗组织资料上得以应手。

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的一些成果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学生在判别上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观察工具的改进,能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能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科学探究目标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习并用好技术,使之为学习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资料
难点:哪些事列属于微小世界中技术的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学生准备:整理收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谈话引入。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20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300万倍,分辨本领达
到0.3纳米。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01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2.交流并记录到书本:人类的观察手段和工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3.在工具发展的背后,又会推动什么的进步?播放微课。

4.交流一下,微课向我们展示什么?
5.板书课题。

二、我们的信息大碰撞(预设15分钟)
1.小组讨论会。

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先在小组内时行汇报交流,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最后汇集成小组资料。

2.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成果。

教师组织评价:这些介绍是否符合微小世界内技术的发展?成果属于什么领域?
3.教师小结: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三、制作展示小报或者思维导图(预设15分钟)
根据教师提供的A3纸进行设计展示。

组内分工并确定流程:设计、剪贴、美工、上墙。

四、拓展:修改评价(预设5分钟)
1.看了大家的梳理,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8.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技术发展造福人类
【作业设计】
1.(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13.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