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二)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二):从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
练中悟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 拨残星。薄设设衾胜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 吾②今夜冷。
注 ①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 ②支吾:也作“枝梧”,本义为“抵拒”,引申为 “应付、挨过”。
雨潇潇一帘风劲, 昏惨惨半点灯明, 地炉无火拨残星。 薄设设衾胜铁, 孤另另枕如冰, 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答案 “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 霜重;“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 显雾之浓。黑白对比鲜明,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沉重。
2、变序——改变词序句序
例如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又如唐代李颀的《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二,晓灯暗离室”何逊(《临行与故游夜 别》)
“下马饮君酒”王维(《送别》)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昌龄《同从弟南斋 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流 光 容 易 把 人 抛 , 红 了 樱 桃 , 绿 了 芭 蕉 ”( 蒋 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
(2)意象组合 例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 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 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 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 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又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 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 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这里 无须赘言了。
高三语文复习技巧——如何读懂诗——(二)突破诗家语
的艰辛。
C.五、六句“西”与“东”相对,“悲”与“忆”相连,共同传达出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
D.七、八句通过“旅魂声”将边塞之地与故乡连在一起,体现了巨大的空
间跨度。
课堂小结
如何突破“诗家语“
1、知晓“活用”,还原词性 2、识别“倒装”,还原语序 3、注意“省略”,补足成分 4、留意“跳跃”,补足空白
谢谢观看
突破 “诗家语”
一、 诗家语——词性的改变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变绿; 例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镜:照镜子
练习: 1、艰难苦恨繁霜鬓《登高》 2、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送别》 3、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 4、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使泉水发出呜咽低沉的声音。阳光照在青松上, 松林幽暗使得日色也显得阴冷
突破 “诗家语”
为押韵、平仄和修辞
二、诗家语——语序的颠倒
例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 归 竹喧,渔舟 下 (顺流而下) 莲动。
例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外 七八个星,山前 两三点雨。
特别提示:改变词性的地方常常是炼字的诗/地词眼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链接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练习: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承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2)
方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苏轼)
法 二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会有幽人客寓公。 注:本诗于北宋绍圣元年十月作者第二次遭贬初
到惠本州诗时所表作达。 作者怎联样系的作情者感?
作者虽然被贬惠州,他不但不以谪为
患,反而对谪居生活充满了期待,有了家
的归属感。抒发想在惠州安家终老的情感14。
(二)看作者
我们应了解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
1、思想性格
知
2、生活经历
3、风格流派
人
4、创作背景和目的
5、时代背景(论世——所处
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15
牛刀小试 望洞庭湖
刘禹锡 诗豪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25
方
法 五
鹧鸪天
晏几关道注尾联。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 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最后本两诗句抒说发不是了不作想者回怎家样,只的是情自感己?不
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 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结合具体事例讲解,初步解决 “读不懂”的问题。
8
看一看
9
方 法
观书有感
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助题目
本诗抒发对读书的感想。要想读书时有 新的、深刻感悟,就要多读书,时时补充 新知。
10
(一)看标题
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二):揣摩细节信息-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
名词活用 作动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 密 州出猎》)
“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
名词活用 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的”。
作形容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
见赠》)
古今异义词
如元代白珽《余杭四月》首联“四月余杭道,一晴 生意繁”中的“生意”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是 “生机”意。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采桑径里逢迎”中的 “逢迎”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今天指奉承迎合,古代则 是相逢的意思。
2
关注细节信息
三 推难字
分类
教材典例
阐释
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 些词的词性发生改 变,有时具有化腐 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 词活用为动词,形 容词、动词活用为 名词,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在古诗词中 很常见。
陆游《书愤》中的“空” 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 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 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2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之方法二-2023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统编版)
二、由诗歌语言组织切入,掌握诗家语言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①,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②心不穷,枯荣不等③嗔④天公⑤。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⑥烟濛濛。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目
❖考情分析
录
❖读诗三法
❖小练巩固
读诗三法 之二
由诗歌语言组织切入,掌握诗家语言
二、由诗歌语言组织切入,掌握诗家语言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 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 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正常语序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既寻窈窕壑,亦经崎岖丘”。 “一月夜飞渡镜湖”。 “罗衣带缓,蕙炷香残”。
二、由诗歌语言组织切入,掌握诗家语言
(二)语序倒装
类型
典例
定 ①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
语 语 欧阳修《闻梅二授德兴令戏书》
与互 中换
②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
心 谷流春水。——苏轼的《哨遍》
【练习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2018·全国卷Ⅰ)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①,带酒日晚歌田中。【日晚带酒歌(于)田中】 男儿屈穷②心不穷,枯荣不等③嗔④天公⑤。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⑥烟濛濛。 【释义】 ①冲北风:迎着。②屈穷: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 。 ③枯荣不等:贱贵不公平。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不公。等,平等, 公平。 ④嗔:生气发怒。⑤天公:老天。⑥看即:随即,转眼。
读懂诗歌四步法
读懂诗歌四步法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认为小学生如果能够学会仔仔细细地去品味一首古诗,对他们学习语文大有益处。
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生如何真正地读懂一首古诗。
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同时也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举两得。
这里,我就简单地给家长们明确一下孩子学习古诗时应该做到的4个步骤。
很多小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爸爸妈妈说出一首古诗的题目,他们能比较顺畅地把这首古诗的内容背出来,但是作者是谁,写作背景如何他们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因此,学好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走进诗人。
一、知诗人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
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
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写作背景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讲解,这时候学生一定要注意听,这对我们把握整首诗的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解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理解,我们只有理解了诗题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学好古诗。
如:《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江》的意思是咏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对于诗题中比较容易混潘的字眼要搞清楚,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
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学生在第二天要学习新古诗时,前一天晚上自己尝试去理解诗题。
结合课下注释,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明天的课上就可以和正确的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
三、明诗意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
通过抓重要的字眼来理解诗意。
如“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薬萸少一人”,我们可抓住“登高”和“菜萸”来理解。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外出登高。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专题16 读懂诗歌(二)从“四角度” 入手,读懂诗歌(解析版)
专题16 读懂诗歌(二)——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一、真题速递(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然而,诗歌的解读并非易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特征、解读方法以及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如何读懂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1.精炼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往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因此,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2.优美的韵律:诗歌的韵律美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
它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音乐性,增强表达效果。
3.深邃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调。
意境美是诗歌的灵魂,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4.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把握意象,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解读诗歌的方法1.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对仗、排比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逻辑层次和情感脉络。
3.品味诗歌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4.感受诗歌韵律: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有助于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
5.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诗歌的主题。
6.体会诗歌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1.保持敏感的心灵:欣赏诗歌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多读经典诗歌:阅读经典诗歌,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勤于思考:诗歌解读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注重感悟:欣赏诗歌要注重感悟,而非仅仅追求字面上的理解。
5.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交流诗歌欣赏心得,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二)
绝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 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四读——“意 象”
“意象”是寄予诗人主观 情感的物象,领悟“意象”中 的寓意,就能把握诗歌的思想 感情。
杨柳 黄昏 梅花 青鸟
长亭 芭蕉 翠竹 鸿雁
孤帆 寒霜 松柏 雁足
离别、游子 驿路 浮云 凄凉、悲愁 杜鹃 苦雨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音信、思乡 尺素
4、边塞诗
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 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情感: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 怨、思乡思亲、厌恶战争、同情批驳等 典例:《出塞》(王昌龄) 《凉州词》(王之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渔家傲》(范仲淹)
5、羁旅行役诗
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 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远等 典例:《夜雨寄北》(李商隐) 《秋思》(马致远) 《旅夜书怀》(杜甫)
总结:
读 懂 诗 歌 八 法
一读题目 二读作者 三读情语 四读意象 五读注释 六读题干 七读典故 八读题材
牛刀小试
(高考真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思考: 诗歌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感情? 解读方法: 读题目、读作者、读意象、读情语、读题干 参考答案: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为进一步抒情做铺垫;第三句“泪 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望”字写 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期盼,一个“又”字 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王朝迟迟没有收 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一)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1、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想象”二字。
读词须有想象。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鹆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秋色渐将晚,黄花报霜信。
•白居易《长恨歌》:“姊姝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姊姝兄弟皆列土,可怜门户生光彩。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的策略一、学生做诗歌鉴赏题存在三个问题(一)不懂答题技巧。
教师教、学生练(二)诗歌读不懂。
1、字词有障碍。
积累掌握2、意象典故不知。
3、不懂诗歌语法及特点。
(三)语言表述差。
二、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一)抓文言1、过好文言关,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等比如【2021年乙卷】“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其实考的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如(2020 年高考卷1 1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2、读懂“诗家语”,注重诗意还原:省略的要补充,倒装的要调序,理顺逻辑,合理想象。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王维“日色冷青松”“绿”“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
①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二)注意诗歌的结构诗歌的起承转合“起”定基调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起而续承,就是承接连贯。
通过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与起句保持延续、深化或互为佐证,起到承上启下,铺垫蓄势,提供依托的作用。
“转”开生面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避免了诗词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不同,它在语言运用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那么如何读懂诗歌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
在阅读诗歌之前,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其中,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类似的音节排列所形成的音韵效果,它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
节奏则是指诗歌中短长音节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节奏感,它是诗歌语言的另一种特殊形式。
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呈现的形象和意思,它是诗歌表现力的核心。
二、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阅读诗歌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因为每个时代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这些思想和审美对诗歌的表达和理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唐代的诗歌强调自然、人情和儒家思想,宋代的诗歌注重意境和文学意义,现代诗歌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情感表达,因此在阅读诗歌时需要抓住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要想理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再通过诗歌的语言形式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
诗歌的语言表现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诗歌的难点之一。
要想读懂诗歌,需要注意诗歌的语言表现,包括修辞手法、形象表达、意象联想等方面。
比如,诗歌中常常使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现力,通过形象的表达来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鉴赏-2读懂诗歌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 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 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 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 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 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 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 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因永王叛乱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今 贵州铜梓一带),流放途中经白帝城,遇赦放 还,又顺流返回江陵。这首诗作于返回途中。 这首诗是不是意在表 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把这首诗当作是 一般的描写三峡风景的诗,就不容易领会诗中 达诗人游览三峡时的欢 那种轻捷欢快的节奏韵致和由此传达出来的诗 快心情? 人无限欣喜的心情。这首诗就是借景来表达诗 人获释放还时喜悦欢快的思想感情的。
注:该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 注释? 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 这是一首写景诗。景中的 苦闷和愤恨,所以它既是写景诗,也是 情怀是什么呢? 深沉而含蓄的政治抒情诗。
三、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的又和现代汉语 有所不同的诗文词语: 1、漫 不要。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罗隐《始皇陵》) 2、忍 不忍心。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宋祁《落花》) 3、处 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四、利用题材类型帮助理解。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遗迹 这首诗借石头城的萧条景 或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 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 化的感慨。
综合_如何读懂诗歌(精品)
方法指津 如何领会诗歌浅层意思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 过渡语等;如上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均为 诗人山村所见,描述时可作上述补充。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等;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和一句就是因为 格律之需要而做了倒装。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 完整的句子。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 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 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 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 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 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 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 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 歌鉴赏的向导。它或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当堂练习:
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静坐中惊醒。我走近 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 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 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答案
鹊桥仙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作用?(4分)
合作探究5分钟
讨论内容:探究案 《鹊桥仙 夜闻杜鹃》 注意:讨论要求: 1、全体迅速起立,每题指定一名同学 (A2)主讲,其他同学及 时补充完善答案。 2、小组长主持跨层交流,达成组内共识。A层注意总结规律, 不浪费一分钟。 3、讨论过程中 ,手不离笔,及时总结完善学案。 讨论目标:参与积极,讨论高效,争取最大程度解决疑问!
诗歌素描: • 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 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我枕着小舟, 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 穆的苍山顶上。 • 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 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 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巩固提升
(2015·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 算 子 张元幹【1】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 析。
(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其作用在于为杜 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2分) (2)词作围绕“夜闻杜鹃”,以叙述的口吻,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和氛围,突出 词人宦游生活中只身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感,也包含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更 有年华老去、壮志未酬、抱负未展的悲愤之情。
巩固提升
(2015·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 算 子 张元幹【1】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 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 “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 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诗歌素描 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暮春江面,风雨连天。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 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杜鹃哀啼催成词人几行清泪,惊残他一枕孤梦之后,又拣深枝飞去。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 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飘零,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 穷呢? 赏析 • 4.析意象 : 上片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 • 5.明典故: 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 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杜鹃这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 • 6.抓尾句 • 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把他此时闻鹃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
•
巩固提升
(2015·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 算 子 张元幹【1】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作简要分析。 •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 悲愤无奈; • 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 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学习目标
1.重点突破“析意象”“明典故”“抓尾 句”三种读懂诗歌的角度。 2.能将方法学以致用。
考纲解读 古代诗歌鉴赏属于文学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 E级《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有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预习反馈
• • • • • • • • • •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 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5.明典故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 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 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不由让读者仿 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两个典 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 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 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 6.抓尾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 •
• •
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任务: 1、结合预习,读译诗歌,注意三看两审 2、迅速形成问题答案,分条答出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 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总结: 首句的结构写作铺垫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方法总结
一、如何读懂诗歌
4.析意象 :
(1)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这些意象就会自然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读者也会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满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却句句是情,字字 含意,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情感之流。 (3)借景抒情,为情铺垫。 借景抒情,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或乐景写乐情,或哀景写哀情;或乐景写哀情,或哀景 写乐情。在表现手法上即是衬托,前两种为正衬,后两种为反衬。诗人极尽意象,为下面的 诗歌抒情蓄势作铺垫,使情感的表达水到渠成。 (4)贯穿全诗,成为线索。把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在一起,融情于景,浑然天成。 5.明典故: 6.抓尾句: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