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法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确定运动控制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编写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代码
选择合适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设备
测试和调试运动控制系统
系统原理:阐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硬件组成:详细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软件编程: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方法和实现过程 调试过程: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过程和注意事项
性能优化:优化运动控制系统 的性能,如提高响应速度、降 低能耗、提高稳定性等
基本功能:实现运动控制系统 的基本功能,如速度控制、位 置控制、力控制等
趋势
方案论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 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
创新性
硬件选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 硬件搭建:根据硬件选型结果,搭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 编写硬件电路原理图:根据硬件搭建结果,绘制硬件电路原理图 编写硬件PCB图:根据硬件电路原理图,绘制硬件PCB图,用于制作电路板
测试方法:模拟实际应用场 景进行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系统功能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试内容:系统稳定性、准 确性、响应速度等
优化方法:根据测试结果进 行系统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题 目,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确定设计题目:根据课程要 求,选择合适的设计题目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 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降低系统的误差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优化系统的控制算法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优化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软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 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运动控制系统中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描述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4. 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运动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认识到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和控制系统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领域2. 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常见运动控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传感器的选型及接口技术3. 执行机构- 电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液压气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执行机构的控制策略及性能分析4. 运动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其他先进控制算法介绍5.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硬件在环(HIL)仿真与实验- 运动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6. 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2-3周: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 第4-5周:执行机构- 第6-7周:运动控制算法- 第8-9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第10周: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3章“运动控制系统”相关内容相衔接,涵盖第3章中的3.1-3.5节。

四足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四足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四足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四足动物的运动原理,掌握四足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四足运动控制的基本算法,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3. 学生能够解释步态生成与调节的基本方法,并分析不同步态对运动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并搭建简单的四足机器人模型,进行基本的运动控制实验。

2. 学生通过编程实践,掌握四足运动控制的基本技巧,实现对四足机器人的速度、方向和步态的有效控制。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场景提出四足机器人的优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器人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四足运动控制在灾害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结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四足动物运动原理:介绍四足动物的运动特点、步态分类及运动学参数。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四足动物运动学基础”2. 四足机器人结构与功能:讲解四足机器人的基本结构、驱动方式和传感器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四足机器人结构与设计”3. 四足运动控制算法:学习四足运动控制的基本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四足运动控制算法与应用”4. 步态生成与调节:分析四足机器人步态生成与调节的方法,以及不同步态对运动性能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五章“步态生成与优化”5. 编程实践:利用Arduino、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类型、特点及其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电机运动控制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和速度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机运动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对电机运动参数的调节,实现对电机运动的精确控制。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运动控制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机运动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运动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关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电机运动控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原理与类型: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各类电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重点关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机原理与类型》2. 电机运动控制参数:讲解电机运动控制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机运动控制参数》3. 电机运动控制电路:介绍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电路,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和速度控制等,分析各电路的工作原理。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2024-01-25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 • 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 电机驱动与调速技术 •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 • 运动控制算法与实现 • 课程设计案例与实践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动控制课程的目的
1 2 3
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控制策略等。
实现方式
通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微处理器 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机驱动信号的 精确控制,进而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
电机驱动与调速技术应用
工业自动化
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领域,电机驱动与调速技术是实现精 确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的关键。
交通运输
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电机驱动与调速技术是实现高效 、安全、舒适运行的重要保障。
加速度传感器
利用惯性原理测量加速度 ,进而计算速度和位移, 如压电式加速度计、电容 式加速度计等。
执行器类型及工作原理
直流伺服电机
通过控制电机两端的电压或电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实现精 确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交流伺服电机
通过控制电机的频率和相位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具有高效率 、低噪音等优点。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
介绍交流电机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控 制方法,包括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运动控制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 解决运动控制问题。
02
熟悉直流电机、交流电 机和伺服系统的基本原 理和控制方法。
03
能够进行运动控制系统 的设计和调试,具备一 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
03
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一、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许多场合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旨在加深对运动控制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系统概述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主要包括电流反馈环和速度反馈环。

电流反馈环主要用于控制电流,速度反馈环则主要用于控制转速。

通过两个环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三、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由功率电路、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

功率电路包括PWM逆变器和整流器,用于实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输出电压。

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器和算法,用于实现对电流和转速的反馈控制。

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检测和速度检测,用于实时监测电流和转速。

驱动电路包括PWM驱动器和H桥驱动器,用于驱动电机旋转。

2.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流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的实现。

电流控制环通过比较实际电流与设定电流的差值,运用PI(比例积分)控制算法调节PWM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速度控制环则通过比较实际速度与设定速度的差值,运用PI控制算法调节PWM驱动器的占空比,以实现对转速的精确控制。

两个环路之间采用串联连接,电流控制环作为速度控制环的内环,以实现对电流和转速的高效控制。

四、测试与分析1.测试方法为验证本系统的性能,需要进行电流控制环测试和速度控制环测试。

在电流控制环测试中,设定电流值,观察实际电流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在速度控制环测试中,设定转速值,观察实际转速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2.结果分析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本系统在电流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电流控制环测试中,实际电流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跟踪误差较小。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化10—3学号**********姓名王韶雨指导教师李铁鹰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化10—3学号**********姓名张浩宇指导教师李铁鹰目录一、设计任务 (2)1、设计对象参数 (2)2、性能指标 (2)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3.1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2)3.2控制电路的设计 (2)二、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3)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 (3)2、整流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3)3、整流器件的保护 (4)4、平波电抗器参数的计算 (4)5、触发电路的选择 (4)三、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原理图设计 (5)1系统的组成 (5)2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6)3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设计 (6)3.1获得系统设计对象 (8)3.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6)3.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11)四、系统起动过程分析 (16)一、设计任务1、设计对象参数(1)P nom=30KW (2)U nom=220V (3)I nom=136A(4)n nom=1460r/min (5)R a =0.2Ω(6)R Σ=0.6Ω(7)C e=0.2 v.min/r (8)RΣ=0.18Ω(9)K S=42(10)T oi=0.002 s (11)T0=0.01 s (12)λ=1.5(13)U*nm=8 V (14)U*im=8 V2、性能指标σi≤5% σn≤10%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1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2)整流变压器参数的计算(3)整流器件的保护(4)平波电抗器参数的计算(5)触发电路的选择3.2控制电路的设计(1)建立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计算(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计算二、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目前在各种整流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体管(VT1,VT3,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体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某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或交流电机的调速系统或者应用交直流电机的调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

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课程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在接到设计任务书后,按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两方面进行。

1.原理图设计的步骤1)根据要求拟定设计任务。

2)根据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主电路。

3)根据主电路的控制要求设计控制回路4)要考虑保护环节,如过电压、过电流等的保护。

5)总体检查、修改、补充及完善。

主要内容包括:6)进行必要的参数计算和设计必要的软件控制流程。

7)正确、合理地选择各电器元器件,按规定格式编制元件明细表。

2.工艺设计步骤1)根据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的任务书的设计要求,或者根据运用电力拖动调速等的设计控制对象及工艺的要求,进行分析。

2)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3)根据设计方案设计合适的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的或运用电力拖动调速的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并画出相应比较相尽得电路图。

4)进行相应的参数进算,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参数的计算与选取。

5)软件设计至少要包含比较完整的软件设计流程图。

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达到本科毕业生应具有的基本设计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特色说明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设计技能,并且能够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课程中讲授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以及编程。

运动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个关于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的示例:《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运动控制技术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 总学时:[具体学时] 学分:[具体学分]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具体专业名称]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运动控制系统;- 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1.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设计要求。

2. 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法-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3. 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

4.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 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5. 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方法;- 能够解决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室设备等教学手段。

**六、考核与评价方式** 1.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

运动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运动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运动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运动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运动学的基本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简单的运动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关系和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原理,解释运动过程中控制参数对运动轨迹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实验,运用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来探究运动过程。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运动控制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基础的编程和调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运动过程中的计算问题,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欲望。

2. 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实验和问题探究,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运动控制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理科学科,以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运算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与原理:- 运动过程控制的基本定义与分类- 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关系和计算-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2. 运动控制实验与分析:- 运动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编程与调试基础,实现简单的运动控制-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技巧3. 运动过程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一:直线运动控制- 案例二:曲线运动控制- 案例三:圆周运动控制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 第二周:运动控制器操作与编程基础- 第三周:运动控制实验与数据分析- 第四周: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教材关联:- 教材第一章:运动过程控制基本概念与原理- 教材第二章:运动控制器及其编程- 教材第三章:运动控制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教材第四章:运动过程控制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运动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算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算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算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分类,掌握常用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策略,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分析和设计运动控制系统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运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运动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

3.常用的运动控制算法和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4.运动控制系统的仿真和实验,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的使用。

5.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设计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运动控制系统》作为主教材,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运动控制工程》等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运动控制实验平台和相关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标本次综合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设计一个运动控制系统,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物理仿真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控制系统。

二、设计内容本次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仿真实验和软件开发实验。

1. 物理仿真实验本次物理仿真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实验内容:•使用实物模型,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修改电路参数,改变电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调试控制系统,优化零点转换参数,提高系统控制精度。

2. 软件开发实验本次软件开发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掌握面向对象编程和硬件控制技术。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实验内容:•设计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和模块划分,并编写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

•使用硬件和软件辅助工具(如逻辑分析仪和仿真器等),调试控制程序。

•集成控制程序和物理仿真系统,测试整个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

三、设计流程本次综合课程设计的流程如下:1.确定运动控制系统的需求和规格,包括控制目标、运动参数和控制精度等。

2.设计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划分系统模块和设计程序框架。

3.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传感器等。

4.编写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实现运动控制以及数据读写功能。

5.使用辅助工具(逻辑分析仪、仿真器等)进行调试,优化控制程序。

6.集成控制程序和物理仿真系统,测试整个控制系统。

四、设计工具和材料1. 设计工具•编程语言:C/C++、Python、Java等。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

•集成开发环境(IDE):Visual Studio、Eclipse、CodeBlocks等。

•仿真软件:Proteus、LTSpice等。

2. 设计材料•电机模型•微控制器•电路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旋转编码器等)五、设计注意事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注意掌握好时间和资源的分配。

洛阳理工学院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MT法测速

洛阳理工学院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MT法测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学号:姓名:日期:2016/6/30M法、T法、M/T法测速单片机程序设计摘要数字测速具有测速精度高、分辨能力强、受器件影响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调速高,调速范围大的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

本设计的数字转速测量是以单片机AT89C52为控制芯片,利用单片机三个定时器的特点,可以使用按键输入来调等参数以及测速方法的选择,以此来增强本设计的适整M法、T法测速法中Z、TC应性,运用转速测量M法、T法、M/T法,通过对光电编码盘输出的脉冲信号测量,获得电动机转速测量,有精度高,范围宽等特点。

测量结果将会显示在LCD1602液晶显示屏上。

关键词:数字测速,单片机,LCD1602,转速,测速法目录第1章绪论 (5)1.1 数字测速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5)1.1.1 M法测速 (5)1.1.2 T法测速 (6)1.1.3 M/T法测速 (6)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8)第3章硬件设计 (9)3.1 硬件选型 (9)3.1.1 CPU主控模块的选型 (9)3.1.2显示器的选型 (10)3.2 硬件电路设计 (10)3.2.1时钟电路的设计 (10)3.2.2显示电路 (10)3.2.3速度检测电路 (11)3.2.4按键输入电路 (11)3.2.5复位电路 (12)第4章软件设计 (13)4.1 系统流程 (13)4.1.1 主程序流程设计 (13)4.1.2 M法测速程序设计 (14)4.1.3 T法测速程序设计 (15)4.1.4 M/T法测速程序设计 (15)第5章仿真结果 (17)5.1 测速功能仿真测试 (17)5.1.1 建立仿真文件 (17)5.1.2 测速功能测试 (18)5.2 仿真结果分析 (19)结论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第1章 绪论1.1 数字测速方法的原理与应用1.1.1 M 法测速在一定时间T C 内测取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M 1用以计算这段时间内的转速,称作M 法测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机控制技术
详细介绍直流电机、交流电机以 及步进电机等不同类型的电机控 制方法,包括速度控制、位置控 制以及力矩控制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阐述运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传感 器类型,如编码器、陀螺仪等, 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01
作品一
基于PID控制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直流电机的精确速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运 动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自适
应控制、自主学习等功能。
多轴协同控制
未来的运动控制系统将实现多轴协同控制 ,能够同时控制多个电机或执行器,提高
系统的整体性能。
高精度控制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算法的不断进步, 未来的运动控制系统将实现更高精度的控 制,满足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需求。
04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及应用
传感器与执行器概述
传感器定义
01
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输出的装置,用于测量和控制系统。
执行器定义
02
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的装置,用于实现系统控制目标。
传感器与执行器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03
提供反馈信号和执行控制指令,保证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常见传感器类型及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
典型运动控制系统分析
直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
通过控制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压或电枢电流,实现对电机转 速和转向的控制。具有调速范围广、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但存在换向火花等问题。
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
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脉冲信号,实现对电机转角和转速的 控制。具有定位精度高、控制灵活等优点,但存在失步等 问题。
交流电机运动控制系统
直流电机驱动技术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运动控制技术及应用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介绍了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1. 理解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和参数配置方法。

4. 能够应用运动控制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运动控制技术概述1.1 运动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分类1.2 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1.3 运动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2.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1 传感器和执行器2.2 控制器和驱动器2.3 运动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3. 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1 运动控制系统的闭环和开环控制3.2 运动控制系统的速度、位置和力控制方法3.3 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算法4.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和参数配置4.1 运动控制系统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4.2 运动控制系统的参数配置和调试方法4.3 运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术5. 运动控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5.1 运动控制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5.2 运动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5.3 运动控制技术在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运动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纵运动控制系统,熟悉其软硬件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动控制系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等。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运动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类型、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电机运行控制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兴趣和情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

2.掌握电机运行的基本特性及其控制方法。

3.熟悉电机运行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变化。

2.能够运用控制理论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系统。

3.能够操作实验设备进行电机运行控制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电机运行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原理、类型、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主要组成部分。

2.电机类型:介绍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等常见电机类型的特点和应用。

3.电机运行特性:分析电机启动、制动、调速等运行过程的参数变化。

4.电机控制技术:讲解电机运行控制的方法,如电压控制、电流控制、速度控制等。

5.电机运行控制应用:介绍电机运行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机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控制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机运行控制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机运行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操作实验设备进行电机运行控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机运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等。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程设计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程设计

四、考评与反馈
3、多元化反馈:除教师评价外,鼓励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小组讨论,使
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针对性 的反馈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和不同需求,教师将 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指导学生制定适合 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 法
四、考评与反馈
四、考评与反馈
5、反馈与调整 :教师将根据学 生的反馈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内 容和方法,以提 高教学效果
PART.2
二、内容分析
01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 习的基本理论、运动技能控制的 基本方法、运动技能学习的实践 技巧和运动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02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学科研究 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 需求新变化进行讲解,使学生能 够学以致用,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二、内容分析
1、运动技能学习的基本理论: 本部分内容包括运动技能学习的 认知规律、神经生理机制等
教学目标
一、教学理念
1、知识与 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学习与控制的基本理 论、方法和实践技巧 ,为学生在体育领域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 础
一、教学理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 学生运用运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一、教学理念
3、思维目标:通过运动 技能的学习与控制,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
P内容的 安排与整合
三、过程与方法
1、教师将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 的实际需求,
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基本理论、运动技能控制的基本方法 、运动技能学习的实践技巧和运动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等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讲解
三、过程与方法
2、在教学 过程中,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使学生在理解和 掌握运动技能学习基 本理论的同时,能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plc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plc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plc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描述常见的运动控制环节,如启动、停止、正反转、速度调节等,并了解其在PLC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解释运动控制系统中涉及的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PLC 系统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PLC编程软件,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程序,实现基本运动控制功能。

2. 学生能对运动控制系统进行调试,诊断并解决简单的故障。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PLC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技术及PLC运动控制系统的兴趣,提高对工程技术学科的认识和热情。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确保教学设计和评估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及通信方式,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常见运动控制环节:分析启动、停止、正反转、速度调节等环节的实现方法,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教授PLC编程软件的操作方法,包括程序编写、下载、调试等,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运动控制程序设计: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运动控制程序,实现基本运动控制功能,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设计题目: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设计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自动化B方向年级:学生XX:指导教师:日期: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专业年级学生XX:课程设计题目: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一.根据要求完成调节器与反馈单元的计算,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与调试,实现:1、稳态:无静差;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5%;转速超调<10%;、振荡次数N<2次。

并绘制相关原理图及程序框图。

二.已知数据1、直流电动机型号:Z2-111 (Z2系列外通风他励直流电动机)功率:100kW电压:220V电流:511A转速:1000r/min效率:89%最大励磁功率:1150W他励电压:220V过载能力:λ=1.52、车间电源供电电源:U=380±10%,f=50Hz,电压阶跃变化ΔU=±40V 3、电动机负载起动时负载转矩等于电动机的额定转矩(TL =Tnom);运行中的负载转矩TL =(0.25~0.75)Tnom负载转矩阶跃变化量|ΔTL |≤0.15Tnom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传动装置及生产机械的飞轮转矩按电动机飞轮转矩的50%估计,生产机械只单向运转,且不常起动。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目录一.摘要--------------------------------------------------3 二.设计目的----------------------------------------------3三.设计要求----------------------------------------------3四.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31. 所作题目的意义及系统的主要功能------------------------------3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5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5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6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两个调节器的作用--------------------------6 五.电流调节器、速度调节器及反馈单元的设计与计算----------7(一) 电流环的设计与计算--------------------------------------------7(二)转速环的设计与计算--------------------------------------------9 (三)反馈单元的设计与计算------------------------------------------12六.仿真-------------------------------------------------131.仿真软件介绍----------------------------------------------132.仿真设计---------------------------------------------173、仿真结果分析-----------------------------------------------19七.课程设计体会-------------------------------------------------------------20八.参考文献-------------------------------------------------------------------21一.摘要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电力传动装置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得到广泛应用,对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生产机械能够实现制动调速,因此我们就要对这样的自动调速系统作一些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按电机的类型不同,电气传动又分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

直流调速是指人为地或自动地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速,以满足工作机械的要求。

从机械特性上看,就是通过改变电动机的参数或外加工电压等方法来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从而改变电动机机械特性和工作特性机械特性的交点,使电动机的稳定运转速度发生变化。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广泛X围内平滑调速,在轧钢机、矿井卷扬机、挖掘机、海洋钻机、金属切削机床、造纸机、高层电梯等需要高性能可控电力拖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交流调速系统发展很快,然而直流拖动系统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并且从反馈闭环控制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基础,所以直流调速系统在生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调速传动的控制装置主要是各种电力电子变流器,它为电动机提供可控的直流或交流电流,并成为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介。

可以说,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是电气传动调速系统发展的有力地推动。

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直流调速系统,更有利于对直流调速系统的全面认识.二、设计目的该课程设计是《电力拖动自控系统》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并为以后从事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该课程设计综合了《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仿真技术》等课程的内容。

通过参数计算、设备选型及仿真调试等环节,培养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该课程设计还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完整从事工程设计的机会。

三、设计要求完成调节器与反馈单元的计算,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与调试,实现:1、稳态:无静差;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5%;转速超调<10%;、振荡次数N<2次。

并绘制相关原理图及程序框图。

四、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1.所作题目的意义及系统的主要功能双闭环(转速环、电流环)直流调速系统是一种当前应用广泛,经济,适用的电力传动系统。

它具有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我们知道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它对于被反馈环的前向通道上的一切扰动作用都能有效的加以抑制。

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 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

但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

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的电流或转矩。

在单闭环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

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dcr I 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1-(a )所示。

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低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希望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

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如图1-(b )所示,这时,启动电流成方波形,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

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动过程。

(a)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 (b)理想快速起动过程I dI d I (a)(b)图1 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最快启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dmI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就能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

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双闭环调速系统。

这样就能做到既存在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作用又能使它们作用在不同的阶段。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如图2所示,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环在外面,叫做外环。

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该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ASR和ACR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

因为PI调节器作为校正装置既可以保证系统的稳态精度,使系统在稳态运行时得到无静差调速,又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作为控制器时又能兼顾快速响应和消除静差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的调速系统要求以稳和准为主,采用PI调节器便能保证系统获得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图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图中U*n 、Un—转速给定电压和转速反馈电压U*i、Ui—电流给定电压和电流反馈电压ASR—转速调节器ACR—电流调节器TG—测速发电机TA—电流互感器 UPE —电力电子变换器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首先要画出双闭环直流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如图3所示,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PI 调节器的稳态特征。

一般存在两种状况:饱和——输出达到限幅值;不饱和——输出未达到限幅值。

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相当与使该调节环开环。

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 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U ∆在稳态时总是为零。

图3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

因此,对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

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双闭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以传递函数或零极点模型为基础的系统动态结构图。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

图中)(s W ASR 和)(s W ACR 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为了引出电流反馈,在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中必须把电枢电流d I 显露出来。

图4: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两个调节器的作用1)转速调节器的作用使转速n跟随给定电压*U变化,当偏差电压为零时,实现稳态无静m差;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其输出限幅值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

2)电流调节器的作用在转速调节过程中,使电流跟随其给定电压*U变化;i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起动时保证获得允许的最大电流,使系统获得最大加速度起动;当电机过载甚至于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从而起大快速的安全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