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鼓吹乐的民族音乐学考察与保护策略研究
谈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的艺术特点
的演 奏者 需 要 多年 的合作 经验 , 才能 配合 默
秦 皇 岛鼓 吹 乐 历史 悠 久 , 远 流长 。 源 据 史料 记载 , 至今 最 少已有 4 0 年的 历史 。 0余 鼓 吹 乐作 为秦 皇 岛 主 要 的 民间 器 乐演 奏 形 式
整个 场面 更 加热 烈 、 红火 。 外 , 此 中音 唢 呐还 可逼 真的模 拟 多种禽 兽叫 声。
化遗 产 名录 ”2 0 年5 4 , 河北 省 文 0 7 月2 日 被
化厅命 名 为“ 吹歌 之乡” 。
一
长3 5 米 左右 。 次 高音 唢 呐 类 。 奏时 , 9毫 属 演
2 三 节唢呐 、
契。 2 花吹 中突 出表 演 就 成分 , 演奏 与表 演融 为一 体 。 中有 的 表 使 其 演动 作属 于特 殊 演奏 技巧 类 , 是与 唢 呐的 发 音有 直接 关 系的 , 大 多数表 演动 作 是虚 设 但 并夸 张 的。 些虚 设 夸张 的表 演动 作 与唢 呐 这 的发 音 毫 无 关 系 , 不论 有 无 此 类动 作 , 唢 在 呐上 同样可 以演奏 出这类 声音 。
能 为 民 间舞 蹈伴 奏 。 时 , 主要 用 于 民俗 同 也 活 动 中 的婚 丧 嫁娶 , 年节 喜 庆 。 中华 民 国 至
吹 乐被 国家公 布 为“ 一批 国家级 非物 质 文 第
演奏 两只 形制 相 同的 唢呐 而得 名 。 唢呐 通 这 种 乐队 的声音 很 别致 , 、 低音 区融 合 双 高 中、
辩
一
谈囊■矗抚宁县 鼓灰乐的艺术特点
【 摘要】 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 在乐器、 乐队及乐曲三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艺术特点,
并且这种艺术形式与当地人民生活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应加强对抚 宁县鼓吹乐
“昌黎地秧歌”在河北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路径研究
各行 当 的表演 各 具特 色 ,但 总 的要求 是都 要 具有 肩 部上 下 的
最 终 为河 北 省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保 护 与传 承尽 一份 力 量 , 同 时也 为 当 细碎 颤动 ,身体 体轻 盈 的左 右摆 动 、气 息上提 、腿部 下沉 、腰部
代 艺术专业大学生认识 、理 解、保护 与传承 非物质 文化遗 产提供 一个 轻柔 摆动 、眼 神灵 活多变 等艺 术特 点 。 可行性参考 。 二 、昌黎地 秧歌 的传 承 、保护 现状
关键词 :昌黎三歌 ;地秧歌 ;保护路径
昌黎 文 化 底 蕴 深厚 ,拥 有 丰 富的 民间 文 化 艺 术 资源 , 早 在 二 十世 纪五 十年 代 ,就 是驰 名河 北 、饮 誉全 国 的 “ 文化 县 ”。 悠
河 北省社 会科 学 发展 研究课 题 区域经 济联 合 基金项 目 基 金 久 的历 史孕 育 了魅 力无 穷 的民 间艺 术瑰 宝—— “ 三歌 一 影 ”, 即
妞 多为 女性 表演 ,道具 为扇 子 ,动 作 以肩 部细 小 的耸肩 动 作 歌 的保 护 与传 承上 取得 了一些 成果 ,但 另 一方 面 ,笔 者却 发现 , 为 特 点 ,结 合腰 部 的左 右扭 动 ,和 步伐 上 的上 下起 伏为 主 ,体 现 地 秧歌 的表 演 团体散 于 民间,表 演 艺人老 龄化 等 问题 。 了女子 妩媚 动 人的 艺术魅 力 。 1 . 当地 政府 的思 路 2 . 丑 角的 舞蹈 艺术特 色 丑 角 多 为男 性扮 演 ,头 戴 “ 缨 子帽 ”手 持道 具 以扇 子为 主 , 秦 皇 岛市 在扎 实推 进 “ 非 遗 ”保护 、普 查等 各项 工 作 的基础 上 ,将 着 力建 立名 录体 系 、传 承人 命 名 、遗产 普 查 、重 点项 目保 动 作 语 言风 趣 幽默 ,抖 肩 、耸肩 、晃腰 、垫 步 、套 头 、扇花 等 动 护 和重 大 活动等 方面 下功 夫 。 作 与 诙谐 的 面部 表情 相 映成 趣 。最 吸 引人 的是 头上 “ 缨 子帽 ”的 潮 时 ,舞 者不 断前 后甩 动用 头上 的帽 子 ,技巧 高超诙 谐 幽默 。 ( 1 )秦 皇 岛市将 昌黎 地秧 歌 、 昌黎 民歌 上 建立 昌黎 _ 三歌 艺 ( 2 ) 组 织 编 写 地 秧 歌 、名 歌 中 小 学 素 质 教育 教 材 , 出版 《 昌黎 地秧 歌集 成 》 《 地秧 歌传 承人 物 》 。
秦皇岛市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对策研究——以北戴河区音乐文化资源开发为研究个案
谈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的艺术特点
谈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的艺术特点作者:李锋左建新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09期摘要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在乐器、乐队及乐曲三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形式与当地人民生活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应加强对抚宁县鼓吹乐的研究,真正使这种古老音乐艺术得到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抚宁县鼓吹乐乐器乐队乐曲秦皇岛鼓吹乐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至今最少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鼓吹乐作为秦皇岛主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之一,覆盖了整个秦皇岛大地,鼓吹班社星罗棋布。
人才济济,各种流派竞相媲美。
以抚宁县为中心的“抚宁鼓吹”乐派,在秦皇岛地区更具有代表性,其乐器形制极为特殊且种类繁多,乐曲丰富多彩,深具古韵。
演奏特点是实力雄厚,技艺高超,乐队组合灵活精干,演奏刚柔兼长。
热情豪爽,粗犷中又不乏诙谐风趣。
历史上名人辈出,他们在冀东和东北三省久负盛名。
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既能独立演奏,又能为民间舞蹈伴奏,同时,也主要用于民俗活动中的婚丧嫁娶,年节喜庆。
至中华民国初年,开始用做商业广告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活跃在音乐舞台上。
2006年4月26日,抚宁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吹歌之乡”和“中国吹歌研究基地”的双重殊荣。
同年6月2日,抚宁鼓吹乐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24日,被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为“吹歌之乡”。
一、抚宁县鼓吹乐乐器的艺术特点秦皇岛鼓吹乐主要以不同形制的各类唢呐为主奏乐器。
另外,还有用做吹咔戏曲唱腔的“咔碗”以及用在花吹中的“口琴”,其他则是笛、板胡、二胡、四胡、板胡、堂鼓、钹、锣、梆子等。
1、中音唢呐中音唢呐是秦皇岛抚宁县鼓吹乐的代表乐器,它的全长为560毫米左右,形体大。
质地坚硬,唢呐杆用铁梨、红木等硬质木材加工而成,下粗上细。
外壁及内膛均呈圆锥形。
民间称“大杆喇叭”或“铁杆喇叭”,鼓吹艺人习惯称其为“二喇叭”或“二杆”。
中音唢呐的演奏技巧很丰富,诸如花舌、颤指、三弦音、变色音等演奏技法,都可用来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丧葬礼俗中的临清鼓吹乐研究——以民间音乐与礼俗共生为视角
3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3的“黄门鼓吹”、在郊庙祭祀场合中演奏的“短箫饶歌”等。
(“短箫绕歌”用于军乐)。
这种分类型式源于东汉时期,当时汉乐被分为四品。
鼓吹乐在齐鲁大地上流行,省内还有许多石刻壁画可以印证。
“如长清孝堂山石祠石刻中的4人骑吹和6人乐车,是典型的‘黄门鼓吹’。
”王运熙先生在《说黄门鼓吹》中已经论证西汉黄门鼓吹是属于宫廷俗乐的。
“黄门鼓吹”在西晋统一的形势下,由作乐于军队征战逐渐转变为作乐于仪仗、宴飨。
如《宋书•礼治五》中记载:“黄门鼓吹,及钉官仆射,黄门鼓吹史主事、诸官鼓吹。
……凡此前众职,江左多不备,又多阙朝服”[2]在这之后,“黄门鼓吹”的称谓就逐渐被“鼓吹”所取代了。
(二)临清丧葬礼俗中的鼓吹考证临清的丧葬礼俗与临清当地的民俗、周边省市的民俗存在着共生、共融关系。
在地方志中,将明清时期临清当地乡村礼俗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再现了临清丧葬礼俗的历史随时代所发生的变迁。
《临清县志》中记载:“其筹备丧礼亦殊隆重。
事先委托亲友临时各任职务,主持全体者曰‘总理’,点朱木主者曰‘鸿题’,指导祭仪者日‘礼相’。
酒食招待各职,则里姻之娴社交、富人缘者分司之。
至日,雇乐工两部,分置于门内外,内司祭祀,外司迎送。
男宾至则挝鼓,女宾至则吹笙,所以传消息而便陪奠也。
”[3]23县志中对于丧葬礼俗的用乐与礼节仪式均有记载。
明清时期临清地区丧葬仪式中有“吹笙、挝鼓”形式,如今鼓吹乐班中所使用的常规乐器有唢呐、笙、小镲、锣、鼓、梆子、板胡等,由此可见,笙与鼓的演奏形式均保留在临清丧葬活动中的民间乐班里。
由于丧葬礼俗比较特殊,其在“五礼”中属于“凶礼”,它包括有“丧、葬、祭”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中“丧”是一种行为规范,是逝者家属在“行丧”期间必须遵守不得违背的,如先秦时期对于丧期用乐有着严格的规定,服丧期间使用任何音乐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葬”不仅如今日而言是指处理逝者遗体的方式,它还意味着所规定的逝者应受待遇;而“祭”顾名思义,指亲人家属对逝者所行的一种追悼仪式。
河北鼓吹乐传承与开发新策略研究
河北鼓吹乐,流行于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等地的传统音乐。
河北鼓吹乐据史料记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起源于隋末,明中叶以后日渐成熟繁盛。
和国内其他地方的鼓吹乐相比,河北鼓吹乐有着鲜明的特色。
河北鼓吹乐一曲多变,器乐组合独特,节奏强烈,曲牌曲目丰富,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扮演着多种重要的社会功能,代表着礼仪、民俗、庆典等。
河北鼓吹乐对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学、美学、艺术学、档案学等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经过几辈人的不懈努力,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河北鼓吹乐(永年)”“河北鼓吹乐(抚宁)”于2006年5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河北鼓吹乐发展与现状 河北鼓吹乐是产于民间的演奏形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村落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交融而演变成型。
河北鼓吹乐分布地区广泛,其艺术实用性具有独特的魅力。
河北鼓吹乐是大型仪式的代表性表演形式,表演场合一般是用于婚丧嫁娶、庆典、大型活动等,对于永年和抚宁当地人来说,鼓吹乐是表现生活各种仪式的产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永年与抚宁鼓吹乐作为河北鼓吹乐的代表各有特色。
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由吹、打、咔三部分组合而成。
吹奏部分是指唢呐的表演,主要表演形式是吹奏曲牌。
打奏部分主要运用锣、鼓等乐器敲击而进行伴奏。
咔戏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声音进行模仿,比如戏曲唱腔等。
永年鼓吹乐多以豪迈热烈、俏皮愉悦的演奏为主。
抚宁鼓吹乐中的唢呐因其构造与其他地区的唢呐不同,所以其演奏方法也不尽相同,抚宁鼓吹乐中速度的变奏方法主要是加花减字的演奏,这种表演方法是极其独特的。
河北鼓吹乐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宝贵财富,引起了全国很多专家的极大兴趣。
[1] 在形式方面,河北鼓吹乐对于乐队成员和表演者个人是没有过多的限制。
简而言之,河北鼓吹乐具有这种自由的特性,只要当地人需要乐队,那么乐队便可以在重组和划分成为齐全的鼓吹乐队。
正是这样的随意性,使得鼓吹乐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得以生存,并延续数百年。
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抚宁太平鼓传承人才培养研究
13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是劳动人民对五谷丰登的憧憬,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祥,岁岁如意,实现美好心愿。
所以,抚宁太平鼓蕴含着老百姓希望太平美好,吉祥之意,抚宁太平鼓带给劳动人民美好的情感寄托,能够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向上,积极生活。
正所谓好的精神状态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指数,而抚宁太平鼓也为当地劳动人民提升了生活幸福指数,是当地人乐观热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外现和表达,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三)形成了独特深厚的文化财富价值抚宁太平鼓是汉族人民群众经过各代创作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体现了秦皇岛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
抚宁太平鼓所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可贵的文化财富。
它不仅仅只是抚宁地区的民间传统舞蹈习俗,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对展现传统音乐文化多样性有着独特的作用。
抚宁太平鼓彰显了秦皇岛群众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热情,也代表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和善良质朴、纯洁向上的性格展现。
它可以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新时代背景下,抚宁太平鼓彰显出了自身卓越的文化价值。
蕴含了秦皇岛民间音乐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秦皇岛地区文化魅力的体现。
所以,传承抚宁太平鼓不仅是因为它代表着一方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内蕴其中无价的文化财富,为秦皇岛地方音乐文化特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二、抚宁太平鼓传承人才的培养需求分析(一)缺少强大的传承人才体系抚宁太平鼓一直在民间自发的传承,因而在传承人才培养上缺乏系统化和全面性的规划。
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大力推进的当前时代,对于传承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传承人才的专业能力较高,而且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对抚宁太平鼓的创新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从当前抚宁太平鼓的传承人才体系来看,无论在传承人才的数量还是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抚宁太平鼓是高度局限于特定区域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在特定的人群中进行传播,因而表演抚宁太平鼓的人多为本地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样性的传承人才挖掘和培养。
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分析
2009年 ,秦皇岛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物 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初步 的登 记 、整 理 和 目录 汇 编 。自 2005年 至今 ,已 成 功 申报 了国家级第一批 、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 5项 、省级 19项 、市级 3l项 、县区级 118 项 ,国家级传 承人 2名 、省级传 承人 15名 、市级传 承人 32名 。
目前 ,秦皇岛市 已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收稿 日期 :2011—10-03 基金项 目: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HB11SHD13)阶段 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 国荣(1971一),男,河北沧州人 ,河北经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副教授 ,研 究方向为文化、教 育管理 ;宋玉红(1973一),
2011年 l2月 第 11卷 第 4期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学 报 (综 合 版 )
Journal ofHebei University ofEconomics amt Business(Comprehenee.201 l Vo1.11 Ⅳo.4
其 中 ,昌黎地秧歌 、昌黎 民歌 、抚宁鼓 吹乐 、孟 姜女故事传说 、昌黎皮影人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以上 5项 与碣石 山传说与故事 、赵 家馆饺子制作技艺、昌黎吹歌 、抚宁太平鼓 、抚宁抬 皇杠 、卢龙伯夷叔齐传说 、老马识途传说 、李广射虎 传说 、玄鸟生商 的历史传说、卢龙粉条加工技艺 、青 龙猴打棒 、满族寸子秧歌、北戴河任家班鼓吹乐 、山 海关 肖显写匾的故事列入省级 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以上 19项与抚宁皮影雕 、绣花鞋 、剪纸 , 天马山庙会 、椁椤饼制作 技艺 ,青龙水 豆腐 、皮影 戏 ,北戴河 “杨肠子”手工技艺 ,山海关荤锅、椁椤 叶 饼制作技艺 ,山海关喇叭,孟姜女庙会等 12项入选 市级 非物 质文化 遗产 名 录。
昌黎吹歌的民族音乐学考察与保护策略研究
、
厚 重 的历 史积 淀
昌黎 吹歌 以大 杆喇 叭及各 色吹 奏乐器加 一鼓
一
三歌 ” 昌黎 地秧 歌 、 ( 民歌 、 歌 ) 再 次 引起 音 乐 吹 而
学 者的重视 。“ 歌 曲遍 地 跑 , 吹 曲赛 牛 毛 , 秧 汉 牌
子 曲十二套 。这是 昌黎 吹歌 的真 实写 照 。历史 悠 ”
20 0 9年 3月
河 北科 技 师 范学 院 学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H e e r l iest f ce c LTe h oo y( o il ce cs bi No ma v ri o in e 8 c n lg S ca S in e ) Un y S
M ar 2 9 . 00
Ab ta t sr c :W i t n q ea t tcs y e t i u i u r i i t l ,wid a d p r u s n m u i i a g i s v r c ie i h a tln h s s n n e c s i sc n Ch n l wa e y a tv t ev s a d o n o a t r e e r v n e Th s a tce a t mp s t n l z h sc fo c lu a n h o o o y,s co o y f e s e n H b iP o i c . i ril te t O a a y e t e mu i r m u t r la t r p l g o il g a t n u t r ’ o n fv e ,ti st x l i t it rc l n u t r rg n t n,s h o fwi d a d p r r s a d c lu e S p i to iw r O e p an ish s o i a d c lu e o i i a i e a o c o l n n e— o C S i n mu i ,a d i t r r ti u vv l t d n e e o me t U So sc n n e p e t s r i a ,s u y a d d v l p n .An o u g si n r i e r e O s d s me s g e to sa e g v n i o d rt n p o e to ra ce tf l s ca d i h rt u o n r ’ n a g b e c lu a e i g . r t c u n in o k mu i n n e i o rc u t y S i t n i l u t r lh rt e a Ke r s y wo d :wi d a d p r u so u i i a g i f l a c sc s h o fwi d a d p r u so sc n n e c s i n m sc n Ch n l;o k d n e mu i ; c o lo n n e c s in mu i
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摘要】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作为维吾尔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音乐特色。
本文通过对其历史及特点、现有研究现状与进展、理论思考、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了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潜力。
本文对未来该艺术形式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展望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传承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促进其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发展与传承。
【关键词】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研究现状、理论思考、历史、特点、进展、影响因素、问题、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的重要性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是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音乐形式一直承载着维吾尔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传承着他们的文化传统,并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和理解。
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是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维吾尔族人民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通过鼓吹乐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从而加深对这一民族的认识和理解。
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这种音乐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维吾尔族文化的独特之处,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
1.2 研究意义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和传承这一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深入了解维吾尔族音乐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播。
通过对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维吾尔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对维吾尔族鼓吹乐艺术的研究还有助于拓展音乐学领域的研究范围,丰富音乐学理论体系,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2024年昌黎吹歌旋律特点探究》范文
《昌黎吹歌旋律特点探究》篇一一、引言昌黎吹歌,又称昌黎笛曲或昌黎调,是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历经岁月沧桑而仍保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韵味。
本篇论文将通过对昌黎吹歌的旋律特点进行探究,深入剖析其独特魅力,以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二、昌黎吹歌的起源与流传昌黎吹歌起源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一带,其历史悠久,与当地的地理、文化、风俗等因素息息相关。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昌黎吹歌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它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受到北方及全国各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同时又与本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昌黎吹歌风格。
三、昌黎吹歌的旋律特点(一)旋律结构昌黎吹歌的旋律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
其旋律线条流畅、优美动听,常以四度、五度大跳为主,形成独特的音调起伏。
同时,昌黎吹歌的旋律结构常常运用对比、重复、变奏等手法,使得乐曲更加丰富多彩。
(二)节奏特征昌黎吹歌的节奏特征明显,既活泼又不失稳重。
在演奏过程中,往往采用自由的节奏形态,同时保持稳定的节拍感。
这种独特的节奏感使得昌黎吹歌在演奏时具有强烈的动感,让人听后心潮澎湃。
(三)音色与演奏技巧昌黎吹歌的音色明亮清脆,富有表现力。
在演奏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如滑音、颤音等,使音色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演奏者还需掌握准确的吹奏技巧和力度控制,以确保音质的准确与优美。
四、昌黎吹歌旋律的地区差异与特色尽管昌黎吹歌在各地的传播中有所交融,但其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仍具有明显的差异与特色。
例如,在北方地区,昌黎吹歌的旋律更加高亢激昂;而在南方地区,其旋律则更加柔和细腻。
这些差异使得昌黎吹歌在各地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音乐形式。
五、结论通过对昌黎吹歌的旋律特点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源于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音乐元素和精湛的演奏技巧。
这些特点使得昌黎吹歌在中国民间音乐中独树一帜,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昌黎吹歌这一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昌黎吹歌的魅力。
“十四五”时期秦皇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对民间音乐的传承研究
13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发展,因而需要广大的群众力量参与到秦皇岛民间音乐的活动开展中来,成为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二、秦皇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传承民间音乐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以社区为主的居民聚集区逐渐发展开来,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
积极良好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团结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还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民间音乐是一种极具地域性的传统艺术形式,是地域文化的呈现,是民族精神的展现,是当地人民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生活方式等的意象表征。
因而,民间音乐也成为备受群众喜欢的艺术形式,并且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秦皇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数千年来,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艺术瑰宝形式。
其中,秦皇岛地区的民间音乐就包括民歌、舞蹈、戏曲、民乐等几十种形式,在秦皇岛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卓越的艺术色彩。
然而,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民间音乐在发展中逐渐遭遇瓶颈,越来越多的民间音乐生存艰难,甚至面临消亡的窘困之地。
然而,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优秀的民间音乐也需要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在“十四五”文化发展实践,大力传承、发展珍贵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成为当前秦皇岛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来之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时期,也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加速拓展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秦皇岛地区不仅要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产业繁荣、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的国际新城市,而且要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与民间音乐文化相结合起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营造出极具传统文化之美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对于促进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在和谐的群众社会文化活动中,也为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创造了有利的途径。
秦皇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秦皇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本文从秦皇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及意义入手,结合秦皇岛高校双排键电子琴教学实践,论证其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标签: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排键电子琴;传承;创新;推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五千年的历史底蕴。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各族人民民间音乐的传承。
河北省秦皇岛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一大批风格鲜明、演唱技巧独特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的民间音乐样式。
“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河北鼓吹乐、昌黎皮影戏、抚宁太平鼓、青龙猴打棒、满族村子秧歌、北戴河任家班鼓吹乐”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活态”传承的生动艺术气质和浓郁的地域性民俗情韵,也已成为诠释秦皇岛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精神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深受群众喜爱。
例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河北鼓吹乐,曾是中国民族音乐史上重要的乐种。
主要分布在河北,其中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更被享有“中国吹歌之乡”的美称。
抚宁鼓吹乐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还有主要活动在河北省秦皇岛地区及东北三省各地的北戴河任家班鼓吹乐也是河北鼓吹乐的主要代表。
不同种类的唢呐是抚宁鼓吹乐、北戴河任家班鼓吹乐演奏的主要乐器,演奏风格活泼粗犷,风趣诙谐,热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抚宁鼓吹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年节喜庆和民间舞蹈的伴奏,历来深受群众欢迎。
河北省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2014年3月21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并下发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资料和实物征集与管理办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命名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从立法角度对河北省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规定。
浅析丰富的民间器乐之鼓吹乐起源探索及温州鼓吹乐初探
浅析丰富的民间器乐之鼓吹乐起源探索及温州鼓吹乐初探鼓吹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里最古老的花朵,从华夏始祖追求文明生活的荒蛮时代就产生了。
当原始人狩猎劳作一日,夜晚围拢在熊熊燃烧的簧火旁,呼喊欢跳自乐时,先祖们兴致冲冲地拿起烧火棍、狩猎棒击打,拾起石块敲击,还情不自禁的拍手,拍打自己身上披挂的兽皮,以此作为取乐之器。
这就是今日鼓吹乐的初始,也是民族器乐的初始。
经过上下五千年发展,人民群众今天还在敲打锣鼓乐自乐,可见它在人类社会中多么的根深蒂固,人民群众对它不离不弃,有着多么的厚爱,这也正是鼓吹乐生生不息能流传至今的生命力所在。
鼓吹乐从诞生之日就以特殊功能的文化身份活跃在宫廷官府,作为燕飨、军乐、赏赐等方式服务于各种场域中,延续至今,则主要应用于民间求雨、祭祀、婚庆寿典、丧葬礼俗中。
自20世纪60年代起,音乐学者就将我国民间器乐合奏按演奏形式的特征划分为五大类别,即打击乐合奏(即锣鼓乐)、管乐合奏(即鼓吹乐)、弦乐合奏(即弦索乐)、丝竹乐合奏(即丝竹乐)以及丝竹锣鼓合奏(即吹打乐)随后,高厚永于20世纪80年代在延续前人五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吹打乐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乐种之一,是人们在婚丧喜庆节日或农闲季节的迎神赛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并且将吹打乐分为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而叶栋与李民雄则认为民间器乐合奏可以分为吹打乐合奏曲和丝竹合奏曲两大类,两者都是将传统吹打乐类乐种与鼓吹乐类乐种统称为吹打合奏曲.薛艺兵以主奏乐器为划分标准,认为吹打乐就是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要配置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并将中国的吹打乐大体上分为鼓乐、管乐、笛乐、锣鼓四种基本类型,根据学者们普遍认为吹打乐与我国古老的鼓吹乐之间的渊源关系来看,赞同薛艺兵对于吹打乐的定义:即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吹打乐的概念是广义的,既包含了北方地区的各种笙管乐、鼓吹乐,也包括南方地区的含有锣鼓吹打命名的各个乐种.一、鼓吹乐起源对于鼓吹乐的发展历史,在中国音辞典以及诸多有关中国音乐史著作中都认为:鼓吹乐最初使用是在汉朝初年一个叫班壹的人的游猎队伍中,与西北民族生活有关。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论文:摭谈“传承大奏鼓”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弘扬民间艺术,传承传统文化——摭谈“传承大奏鼓”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内容摘要】大奏鼓作为一门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备受关注与推崇,艺术的弘扬与继承,文化的积淀与传播成了当下的一致诉求。
学校作为艺术传播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传承与发扬之责,结合学校当下发展契机,借托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本文试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追根溯源,知历史兴衰”、“乐之醉之,感艺术特色”、“援引名人,树后继之愿”,从而深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刻感受大奏鼓这一民间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大奏鼓的弘扬与传承注入一股源源不竭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传承大奏鼓序言:一千年前,一个淫雨霏霏的日子,一群闽南的渔民,为了躲避战乱和瘟疫,沿着海岸线北上,或乘船、或徒步,流落到浙江温岭的一个半岛上,这个半岛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石塘箬山。
这里有独特神奇的石文化,有围墙林立、渔火高悬的渔港,有怪岩嶙峋的山、广垠浩瀚的海,更有古朴的渔家风情和民闻遐迩的风俗——大奏鼓、扛台阁、七月七小人节。
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大全》记载,箬山大奏鼓是我国唯一一个渔村传统舞蹈,于2008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弘扬民间艺术,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大奏鼓”实践活动将揭开新的序幕——在中央电视台的各档宣传及活动节目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在温岭火车站的巨幅宣传画上,在各级各类宣传演出活动中,在箬山人民传统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中,都雀跃着一个鲜活而响亮的名字——大奏鼓。
作为箬山乃至温岭的一张名片,它存在的意义和产生的深远影响已不仅止于舞蹈本身。
作为箬山当地唯一的一所小学,我们承托着传承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大奏鼓”作为一项艺术门类,早已进入了学校活动课程的视域,十多年来,学校的大奏鼓队坚持不懈地开展训练活动,应邀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及亮相活动,有着令人津津乐道的口碑。
如今,面对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新契机,大奏鼓更被纳为海韵艺术活动课程的首要开发内容,学校层面传承大奏鼓的活动内涵亟待优化与丰实。
首届中国民间鼓吹乐学术研讨会在我省固安县召开
首届中国民间鼓吹乐学术研讨会在我省固安县召开
王一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民间鼓吹乐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26日在河北省固安县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同志致开幕辞,固安县副县长李淑英,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江等同志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
【总页数】1页(P93-93)
【作者】王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92
【相关文献】
1.“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召开 [J], 王淑琴;
2.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顺召开 [J], 安顺学院党委宣传部
3.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暨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泰山学术论坛成功召开 [J],
4.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暨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七
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泰山学术论坛成功召开 [J], 任运河
5.首届“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江天骥先生科学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J], 喻佑斌;梁阳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山大学 艺 术 与设计 学 院 , 1燕 河北 秦 皇 岛 0 6 0 ;. 北科 技 师范 学 院 艺 术学 院 , 60 42 河 河北 秦 皇 岛 0 6 0 ) 6 0 4
摘 要 : 皇 岛 鼓 吹 乐被 列 为 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中 占有 极 秦 在
鼓 吹乐 却因其 强 大 的生命 力 与 活力 , 旧活 跃 于 乡 间村 舍 。 依
《 永平府志》 四十五“ 卷 风俗篇 ” 中记 载 : 昌黎邢 家庄 一带 , “ 嫁 娶丧祭 , 无不用鼓 乐 。询 之父 老 曰: 自雍正 年 间 , 有生 员邢 汝 谦倡之 , 至今 仍 尊 其 遗规 焉 ” 。《昌黎 县志 ・ 俗 卷》载 道 : 风 “ 、 婚 嫁妆 , 前三 日伴 以鼓 吹乐送 之 ” 由此 可见 , 吹乐 早在 。 鼓
作者简介 : 李锋(95~ ) 男 , 河北卢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大学 艺术 与设 计学院音乐 系主任 , 16 , 汉, 燕 副教授 , 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 硕 钢琴 演奏及理论研
究, 音乐 学 。 ,
左 建 新 ( 9 7一 ) 女 , , 16 , 汉 河北 河 间 人 , 北科 技 师 范 学 院 艺 术 学 院 副 教 授 。 研 究方 向 : 琴 演 奏 及 理 论 研 究 , 乐 学。 河 钢 音
一
、
厚 重 的 历 史 积 淀
汇演 , 秦皇岛鼓吹乐伴 随着 民间舞蹈《 跑驴 》 参加 演出 , 动 了 轰 全 国, 当时在广大群众 中流传 着 “ 从南 京到北 京 , 跑 驴》、 荷 《 《 花灯》 的说 法 。2 ” 0世 纪 5 0年代至 6 0年代 , 一批 秦皇 岛鼓 吹
秦皇 岛鼓 吹乐 源远 流长 , 据史 料记载 , 吹乐从秦 汉 时期 鼓
与 传 承 提 出 了一 些 具 体 的 方 法 与 建 议 , 得 秦 皇 岛鼓 吹 乐 这 项 国 家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真 正 使
得到 保 护 。
关 键 词 : 皇 岛 ; 吹 乐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乐社 会 学 ; 护 策 略 秦 鼓 非 音 保
中 图 分 类 号 :6 7 J0 文献标 识 码 : A
着 清王朝的灭亡而消失 了 , 国主义 列强 的入侵 , 帝 使得这 些服 务 于军 中的鼓吹乐逐渐被洋鼓洋 号所取 代 。而流传 于 民间 的
秦皇 岛鼓 吹乐技艺奥妙 , 风格独特 , 内容丰 富 , 引人人胜 , 是 当地 的民众 用 以抒 发情 感 、 流 思想 、 交 陶冶 情 操 的文 化 纽 带 。如今 , 秦皇 岛鼓吹乐正 以其新 的风 貌 、 的文化 内涵伴 随 新 在城镇和 乡村人们 的生活 中, 文化生 活 、 日和红 白喜事 中 在 节 为人们带来 动听 、 悠扬 、 热情奔放 的吹歌 。笔者从 2 0 0 6年 5月 开始 至今 , 在城镇 和乡村 对秦 皇 岛鼓 吹乐进 行 了大量 的实 地 调查 , 采访了一些 民间艺 人 , 图在 田野调 查 的基础 之 上 , 试 从 音乐文化人类 学 、 艺术文 化社 会学 的角 度对 秦 皇岛鼓 吹乐 进 行相应 的历史文化起 源 、 生存 与发展 的阐释 , 而对 秦皇 岛鼓 从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 可 以 说 , 宁 县 鼓 吹 乐 对 中 国 传 统 音 乐 学 、 学 、 乐 史 学 、 俗 学等 都 有 着 抚 律 音 民 极 高 的 研 究价 值 。 因此 , 音 乐 文 化 人 类 学 、 术 文 化 社 会 学 的 角度 对 秦 皇 岛 鼓 吹 乐 的 历 史 从 艺 文 化 起 源 、 派 、 曲 分 类 及 其 社 会 功 用 与 发 展 现 状 进 行 了 详 细 的 考 察 与 研 究 , N-  ̄ 展 流 乐 并 - g
宁省接壤 , 是河北省省辖市 , 全市 辖海港 、 山海关 、 戴河 三 区 北 及抚 宁 、 昌黎 、 卢龙 、 青龙 四县。境 内风 景秀丽 、 气候 宜人 且多
名胜 古迹 , 闻名遐迩 的旅 游 、 暑胜地 。而今这 个具有 深厚 是 避 文化底蕴 的城 市 , 更是 以其全 国闻名 的“ 吹乐 ” 鼓 而再 次 引起
29I 9
全 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 家 21 年 第 8期 总第 13 01 2 期
HUNDR CHO0I I AR ED S 5 N r S
口
文 章 编 号 :0 3— 14 2 1 )8— 2 9—0 10 9 0 ( 0 1 0 0 9 3
秦皇岛鼓吹乐的民族音乐学考察与保护策略研究
音乐学者 的重视。
来秦 皇岛定居 , 们 的到来 对秦 皇 岛鼓吹 乐 的发展 产生 了 巨 他 大 的影 响 _ ’ ( 。鼓 吹乐 除 服务 于军 中 , 还被 列 为各 级衙 门
的编 制, 成为 “ 官喇叭” ( ) 永平 府 志》 J 。《 中记 载 , 吹 手六 “ 名, 每名岁支工食银六 两 , 共银三 十六 辆” 。后来 ,官喇 叭” “ 随
P oet nSr tg fQih a g a u Mu i r tci tae yo n u n d oDr m s o c
L e g U0 Ja IF n ,Z in—x n i
秦皇岛位于河 北省 东北 部 , 北倚 燕 山 , 邻渤 海 , 与辽 南 东
至 今 已 有 两 千 多 年 的历 史 , 明朝 永 乐 年 间 , 大 批 的 山 西 移 民 有
清雍正 年间就 已在 秦皇 岛地 区广 泛应 用 了。清末 民初 , 是 更
涌现 出一批 颇有影响的鼓吹乐艺人 。 解放后 , 秦皇 岛鼓 吹乐 在党和政府 的关怀 和重视 下 , 得到
了空 前 的发 展 。2 0世 纪 5 代 初 , 0年 中央 举 办 的 全 国 民 间 舞 蹈
吹乐 的研究 、 保护与传承做 出一 些理论上的探索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