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合集下载

李商隐《七夕》赏析

李商隐《七夕》赏析

李商隐《七夕》赏析李商隐《七夕》赏析《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李商隐《七夕》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好诗啊,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所带来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度来就要付出无期别的代价。

创作背景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

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文学赏析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七夕这首诗的诗意

七夕这首诗的诗意

七夕这首诗的诗意
《七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后两句通过老牛的举动,写出了老牛的善解人意,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

全诗如下:
> 七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意思是: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节都如出一辙。

牵牛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其中却饱含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欢情与离恨,每年都在这个夜晚重复上演。

此诗首句通过描写牛郎织女在七夕之夜横渡喜鹊搭建的银河相会的情景,引出下文。

第二句感叹时光流逝,指出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见一面,但是他们的爱情却能天长地久。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的感慨,牛郎织女一年只见一次,其中的相思之苦可想而知。

整首诗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七夕原文及赏析

七夕原文及赏析

七夕原文及赏析七夕原文及赏析七夕原文及赏析1七夕唐代: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鉴赏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

这天晚上,民间陈列瓜果,穿针乞巧。

这首诗就是写七夕的。

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络是网络,当指雾气网络在角宿上。

星河,天上的银河,是分离牛郎织女的。

菡萏天,是荷花盛开的天气。

大概想象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

这是说的天上情景。

下句指人间,有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红布的筵席,摆上瓜果,来穿针乞巧。

次联:“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谢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

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这家的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

这里就要写七夕的诗而言。

玑:小珠。

三联:“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上一句指天上,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

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这是制作结婚用的圆帐。

牛郎织女相会,也要制作圆帐。

簇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成团,故称簇。

窈窕,状美好。

“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织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

这联下一句指人间,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

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

婵娟,美好,指织女星。

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

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

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

“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

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

一乐一悲,构成映衬。

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

七夕李商隐译文

七夕李商隐译文

七夕李商隐译文
《七夕》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悼亡绝句。

诗人在东川幕府,每年七夕,都要仰望天空,羡慕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欢喜相会,慰藉自己内心的孤独痛苦。

原文: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幕中,喜鹊完成搭桥任务后又飞回去了。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赏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

唐朝著名诗人。

他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这首《七夕》是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牛郎织女的相会,让作者联想到自己和早亡的爱妻,她已经过世五年了,一个人间,一个地下,只能梦中相会,怎么能将这永别的无期相逢换得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呢?天上、人间、地下,诗人将牛郎织女与自身爱情相联系,竟将人们无限同情的七夕一度相会,变成令人无限羡慕的欢喜重逢。

诗人想象丰富、感情真挚,写成了这首留传千古的悼亡七绝。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辛未七夕[唐代]李商隐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译文及注释:译文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酬:谢。

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

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赏析:“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

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

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

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二句说,佳人的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

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问。

《七夕》赏析

《七夕》赏析

《七夕》赏析《七夕》赏析《七夕》赏析1《七夕》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注释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

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

浦:水边。

别浦:指天河、银河。

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罗帷:丝制帷幔。

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

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

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花:黎简校作“萤”。

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金镜:圆月。

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

盖南齐时人。

’”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一秋:即一年。

创作背景朱自清《李贺年谱》提到此诗,但未详作年。

从内容看,这首五律当是诗人因七夕而怀念所眷恋的女子的抒情之作。

据诗人另作《恼公》所述,他们定情之日,正是前一年的七夕。

赏析“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

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

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

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

杜牧《七夕》

杜牧《七夕》

杜牧《七夕》
杜牧《七夕》
《七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的.原文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银烛:一作红烛。

2.天阶:一作瑶阶。

3.卧看:一作坐看。

4.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5.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6.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7.天阶:露天的石阶。

8.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翻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古诗七夕的诗意

古诗七夕的诗意

古诗七⼣的诗意2021-10-22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是⼩编整理的古诗七⼣的诗意,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七⼣》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扇扑流萤。

天街夜⾊凉如⽔,卧看牵⽜织⼥星。

【注解】: 银烛:⼀作红烛。

天阶:⼀作瑶阶。

卧看:⼀作坐看。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

4、天阶:露天的⽯阶。

5、牵⽜织⼥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 秋夜,⽩⾊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执绫罗⼩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有如井⽔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星正对织⼥星。

【评析】: 这是写失意宫⼥⽣活的孤寂幽怨。

⾸句写秋景,⽤⼀“冷”字,暗⽰寒秋⽓氛,⼜衬出主⼈公内⼼的孤凄。

⼆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织⼥,抒发⼼中悲苦。

蘅塘退⼠评⽈:“层层布景,是⼀幅着⾊⼈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灵动。

” 这诗写⼀个失意宫⼥的孤独⽣活和凄凉⼼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幅深宫⽣活的图景。

在⼀个秋天的晚上,⽩⾊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分暗淡⽽幽冷的⾊调。

这时,⼀个孤单的宫⼥正⽤⼩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

“轻罗⼩扇扑流萤”,这⼀句⼗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古⼈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

如今,在宫⼥居住的庭院⾥竟然有流萤飞动,宫⼥⽣活的凄凉也就可想⽽知了。

第⼆,从宫⼥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聊。

她⽆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

她⽤⼩扇扑打着流萤,⼀下⼀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有什么⽤呢?第三,宫⼥⼿中拿的轻罗⼩扇具有象征意义,扇⼦本是夏天⽤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了,所以古诗⾥常以秋扇⽐喻弃妇。

李商隐《七夕》翻译

李商隐《七夕》翻译

李商隐《七夕》翻译李商隐《七夕》翻译导语:《七夕偶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之一。

那应该怎么翻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李商隐《七夕》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作品介绍《七夕》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79首。

原文七夕作者: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翻译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注释①约大中七年或八年七夕作。

诗写因伤悼亡妻引起的感慨。

②星桥:即鹊桥。

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借鹊为桥。

”③无期别:指(夫妻间的)死别。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拓展:《七夕》的意思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鸾扇估计是指古装戏里,皇帝出来时,身后由宫女左右打着的长柄圆扇,上面绣着凤与鸾。

凤幄是指绣有凤凰的车蓬或曲柄黄伞一类遮阳的豪华工具。

在校书郎的笔下,全是当时社会上名贵高级的'行头,虽然他未必有机会享用,至少当时在朝中为官,这些帝王的豪华车配备设施,没少亲眼目睹。

七夕李商隐原文与翻译

七夕李商隐原文与翻译

七夕李商隐原文与翻译
《七夕》李商隐/唐代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七夕》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七夕李商隐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
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鸾扇估计是指古装戏里,**出来时,身后由宫女左右打着的长柄圆扇,上面绣着凤与鸾。

凤幄是指绣有凤凰的'车蓬或曲柄黄伞一类遮阳的豪华工具。

在校书郎的笔下,全是当时社会上名贵高级的行头,虽然他未必有机会享用,至少当时在朝中为官,这些帝王的豪华车配备设施,没少亲眼目睹。

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看是反问,用商量的语气,其实仍然是寄托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之情。

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才得以再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年一度的相见就要忍受无限的分离。

李商隐也写过很多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古诗《七夕》

古诗《七夕》

古诗《七夕》古诗《七夕》篇1七夕唐代: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注释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

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

⑵浦:水边。

别浦:指天河、银河。

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⑶罗帷:丝制帷幔。

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⑷“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

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

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⑸花:黎简校作“萤”。

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⑹金镜:圆月。

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⑺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⑻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

盖南齐时人。

’”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⑼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一秋:即一年。

七夕二首·其二唐代:德容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注释:①鹊桥:传说,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

唐李洞《赠庞炼师》诗句“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渡鹊桥”,则借用此意。

②天涯:天的边际,指极远的地方。

明指天空,银河,结合牛女相会事。

暗指作者故乡,尚在万里之遥的江南,实如海角天涯。

鉴赏:《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二首。

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

李商隐《七夕》翻译

李商隐《七夕》翻译

李商隐《七夕》翻译李商隐《七夕》翻译导语:《七夕偶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之一。

那应该怎么翻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李商隐《七夕》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作品介绍《七夕》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79首。

原文七夕作者: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翻译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注释①约大中七年或八年七夕作。

诗写因伤悼亡妻引起的感慨。

②星桥:即鹊桥。

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借鹊为桥。

”③无期别:指(夫妻间的)死别。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拓展:《七夕》的意思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鸾扇估计是指古装戏里,皇帝出来时,身后由宫女左右打着的长柄圆扇,上面绣着凤与鸾。

凤幄是指绣有凤凰的车蓬或曲柄黄伞一类遮阳的豪华工具。

在校书郎的笔下,全是当时社会上名贵高级的'行头,虽然他未必有机会享用,至少当时在朝中为官,这些帝王的豪华车配备设施,没少亲眼目睹。

《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1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翻译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

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

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注释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

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

云渺:高远貌。

痴牛騃女:指牛郎织女。

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

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

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槎:竹筏。

银河:天河。

尚:还。

前缘:前世的因缘。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

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

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赏析二“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赞美王子乔仙心超远,若有若无,不去学习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

李商隐《七夕》赏析

李商隐《七夕》赏析

李商隐《七夕》赏析《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李商隐《七夕》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好诗啊,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所带来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度来就要付出无期别的`代价。

创作背景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

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文学赏析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七夕》古诗翻译

《七夕》古诗翻译

《七夕》古诗翻译
《七夕》原文及译文为: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译文: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争将世上无期别。

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

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扩展资料:
《七夕》古诗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

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

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七夕杜牧原文和译文

七夕杜牧原文和译文

七夕杜牧原文和译文七夕,繁星闪烁,天上的牵牛与织女相亲相爱,地上的人们借此日庆祝牵牛织女的团聚。

这一浪漫而古老的传说也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七夕》。

这首由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也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深深喜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七夕》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天的夜晚,银烛下照亮了画屏,轻盈的罗纱扇子扇动起萤火虫。

天阶之上,夜色凉如水,我躺在床上看着牵牛和织女相会的星星。

杜牧的《七夕》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夜晚。

银烛、画屏、罗纱、流萤等描写带有浓厚的宫廷氛围,与牵牛织女之间的浪漫爱情形成鲜明对比。

他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使人们仿佛置身于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之中。

此外,杜牧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他描述了天阶之上的夜色凉如水,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七夕》的译文则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原意传达了出来。

秋光冷画屏,形象地描绘了繁星闪烁之景,给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感受。

而轻罗小扇扑流萤则展示了诗人对周围昆虫生灵的关注和喜爱。

或许在这样的夜晚,杜牧躺在床上,静静地观赏着天空中牵牛和织女相会的星星,感受着爱情和自然的力量。

《七夕》这首诗歌不仅展示了杜牧对古代神话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喜爱,更抒发了他对爱情的向往和对情侣团聚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作到如今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不仅因为其悠远的历史背景和优美的诗句,更因为它所传达的浪漫情怀和美好祝愿。

总之,《七夕》这首诗作通过唯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夜晚中。

无论是原文抑或译文,都让人心生向往,想象着自己置身其中,感受着那份浪漫和深深的爱恋之情。

正因如此,《七夕》成为了广为传诵的佳作,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杜牧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七夕》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七夕》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七夕》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七夕唐·李商隐原文: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注释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

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

鸾,凤凰一类的鸟。

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

庾信《和乐仪同苦热诗》:“思为鸾翼扇,愿备明光宫。

”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

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庾信《舟中望月》:“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争将:怎把。

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

庾信《送周尚书弘正》:“共此无期别,知应复几年?”一度:一次。

赏析:绣着鸾鸟的掌扇斜着撑开了,鸾扇估计是指古装戏里,皇帝出来时,身后由宫女左右打着的长柄圆扇,上面绣着凤与鸾。

凤幄是指绣有凤凰的车蓬或曲柄黄伞一类遮阳的豪华工具。

在校书郎的笔下,全是当时社会上名贵高级的行头,虽然他未必有机会享用,至少当时在朝中为官,这些帝王的豪华车配备设施,没少亲眼目睹。

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驾桥回来了,天上尚且有此例,怎么样才能把人间的银河两隔没有希望见面的有情人,换来一年一度的相逢呢?看是反问,用商量的语气,其实仍然是寄托了作者无尽的思念之情。

既可以认为是对七夕相逢的珍视,因为是如此长时间的离别才得以再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嘲讽,因为为了一年一度的相见就要忍受无限的分离。

李商隐也写过很多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作者简介:李商隐,著名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七夕原文及赏析

七夕原文及赏析

七夕原文及赏析《七夕》是一首经典的古文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一。

本文将为您带来《七夕》的原文及赏析,帮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美妙。

《七夕》原文如下:银河落九天,渺渺上青天。

牛郎织女会,肯恨近分离。

当时鸾镜前,何事不可怜?正奇绝世会,何年再相见?如今念牵牛,堂堂赴天庭。

天上人间隔,岂得长相忆?出兵挟明月,侍女在洞房。

思归且短信,哭绝哽声长。

罢嬉谁肯去,屈指割肠书。

鸳鸯成双对,终不随牛渡。

《七夕》这首诗描述了牛郎织女在天河两岸相遇的情景,表达了隔离的痛苦以及他们渴望团聚的心情。

作者借助天上人间的隔离和相思之苦,将爱情的辛酸和坚守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两句“银河落九天,渺渺上青天。

”揭示了牛郎织女相隔千里,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都是相距甚远。

诗中再现了牛郎织女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难得的相聚,以及他们对这一刻的无尽思念。

“牛郎织女会,肯恨近分离。

”这两句用到了古代的交感词“肯恨”,表达了他们并不真正愿意分离,希望能够永远相聚。

接下来的几句“当时鸾镜前,何事不可怜?正奇绝世会,何年再相见?”通过描述他们在相聚的那一刻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他们对于时间的担忧和对分离的忧虑。

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牛郎织女爱情的深入思考和细致描绘。

诗的后半部分再次突出了两者分离的痛苦。

“思归且短信,哭绝哽声长。

”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对于团聚的渴望和无尽的相思之苦。

“罢嬉谁肯去,屈指割肠书。

”这两句借用了“罢嬉”和“割肠书”等意象,强调了两者对于分离的无奈和痛苦。

“鸳鸯成双对,终不随牛渡。

”这句则用鸳鸯的形象来比喻他们的真挚爱情,强调了他们不愿因分离而放弃对爱情的坚守。

通过《七夕》这首诗,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同时展示了他们对于团聚的无尽思念和易逝的珍贵时刻。

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共鸣,让人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爱意和隔离的痛苦。

正是因为这种深情和内涵,使得《七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珍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夕原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传统节日。

但是,迎接、庆祝七夕在日本非常隆重。

在七夕到来之前和当天,人们总要为它举办一些活动以示庆祝、纪念。

如选美活动、马拉松、七夕舞会等等。

这一天是人们诉说心愿的日子,在日本有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彩纸上,或把它们挂在竹林上,或放入江河中,以此来祈求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的习惯。

在日本,织女不但要赐给孩子们巧手,还要负责满足各种愿望。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

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挂在松之上。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提到七夕,人们即会联想是牛郎织女见面的那一天。

这个牛郎织女美好的传说在日本也广为人知。

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自江户时代在七夕这一天开始了一种特殊活动。

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好的这张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

这种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别的国家是没有的。

可见日本人把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宫地方七夕这一天祭典活动很轰动,还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岗市等多处都大规模的举行七夕活动。

东京地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祭典活动,但是在七夕这一天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把写着自己愿望的纸签,掉在竹枝上的情景。

在田町车站,这一天用竹枝把站内中心的大柱子装饰,上面挂满了港区各个幼儿园小朋友们写的志愿和希
望。

日本人也过七夕吗?
(京都寺院在七夕当天的布置)
提到七夕,我们的脑海中自然会闪过牛郎织女踏着喜鹊们搭成的天桥浪漫相会的情景。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很大程度上是寄托了我们祖先对浪漫爱情的期盼,而这一份浪漫的华夏情怀在千百年前居然也乘舟过海来到了岛国日本。

日本人毫不忌讳地说,七夕节是源自中国的传说和节日,但到了日本之后日本人也流行上过这个节日了。

这个态度很好,我是拿了你的东西,但我承认你才是这个东西的原创者。

这点日本人比韩国人要光明磊落,韩国人是拿了中国的端午节不但不承认,还千方百计地捏造端午节是韩国人祖先的发明创造。

这种赤裸裸的文化小偷行径令人不耻。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的七夕节是由百济(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人传入日本的,当时的朝鲜人尚未无耻到说七夕是棒子家的原创发明。

时值日本的奈良时代,正是日本公卿贵族文化兴盛的时代。

天皇朝廷的贵族公卿们不但拥有大量庄园田地,而且拥有实权。

那时的日本公卿贵族以学习中土文化为荣,后来落成平安京(今京都)就是按照盛唐东都洛阳的风格建成的。

对于传入日本的中土民俗节日七夕,当时的日本权贵们如获至宝。

他们努力学习中土人士如何过七夕的各种装饰、礼仪,对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感动不已。

作为七夕节的仪式——乞巧奠也是在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宫廷的。

七夕节历经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日本人除了对个别细节作了本土化的改良之外,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习俗基本被日本代代相传下来。

直到近代中土息微、西方崛起,日本人才把过七夕节的时间由中国农历的七月初七改为西历的7月7日。

这就是“七夕”传入日本及其演化的历史过程。

日本人如何解读七夕的故事
(今年日本七夕祭的现场)
七夕节在日本称为“七夕祭り”(たなばたまつり),每年西历7月初,日本各地文化协会就会组织人力物力为过七夕祭做准备。

在观摩日本各地的七夕祭之前,我们不妨看看日本人是如何解读牛郎织女故事的。

日本人称玉皇大帝为“中国の天帝”,织女JJ为“織り姫”,牛郎GG为“彦星(牽牛)”。

传说玉皇大帝有一个擅长织布的王女(就是公主的意思),玉皇大帝将这位美丽乖巧的女儿下嫁给一个年轻勤劳的农民(就是牛郎啦)。

两人结婚后如胶似漆,终日卿卿我我。

渐渐地,心系情郎的织女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差了,玉帝非常生气,认为女儿和女婿沉迷于男女之情不务正业。

为了惩罚这对夫妇,玉帝便将织女和牛郎分别放到天河的两侧,规定他们每年的七月初七才准见一次面。

有时候七月初七碰巧天河的河水涨了,牛郎和织女过不去对岸。

这时,善良的喜鹊就会飞来搭成一条天桥,让这对夫妇得以相会。

总的来说,日本版的牛郎织女故事跟中国的差不多,除了一些日本化了的人名称谓。

其实,在中国古代早有“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说法,这个说法在《西游记》里也多次被用到。

按照这条“天上1天=地上1年”的公式,其实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凄美。

我们每年才能看到一次的牛郎织女星相会其实对于天上的恋人来说,也只不过是一天见一次面罢了。

何来相似之苦呢?——开个玩笑罢了~
七夕祭的特有装饰品——短册
(途中五颜六色的装饰品就是“短册”)
就像端午节就要吃粽子一样,从古到今,日本人每逢七夕祭就必定会挂上五颜六色的“短册”,以示庆祝七夕祭的到来。

最初的短册是用红、青、黄、白、浅黄的彩色纸和长条诗笺制作成的,用五色线条挂在树上或竹子之上。

到了江户时代,短册被加上了装饰的檐头,然后用竹子竖起来。

这种挂“短册”的做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江户时代,七夕和人日(正月初七)、上巳(日本的女儿节)、端午、重阳被称为五大传统节日(看看中国当时多威风,日本的五大传统节日里面有四个是源自中国的!)。

每逢农历的七月初七,将军家就会在江户城中插上各种竹制的装饰品,并在长竹上面挂上“短册”,短册的檐头通常会写着“银河”、“七夕”的汉字,长条诗笺上会写着当时流行的和歌。

人们在挂满“短册”的大街上欢庆牛郎织女的一年一会。

日本各地的七夕祭各具特色
说起传统文化,秀辉认为古老的京都要比东京更有看头。

每年7月的京都七夕祭,是日本国内三大祭之一。

每年的京都七夕祭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京都的七夕祭有什么特色呢?我们知道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古都,京都的学术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古文化也传承保留得相当完好。

京都七夕祭的活动十分丰富,有相扑节会、七夕立花会(插花会)、御洗手祭、恋爱成就祭和乞巧奠。

相扑会和乞巧奠(前面叙述过)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一回事了,不再累赘。

所谓立花会,是指室町幕府时代,将军和公卿朝臣为庆祝七夕祭而举办的法乐会,法乐会以表演插花艺术为主,故名为“立花会”。

时至今日,七夕立花会在日本的花道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御洗手祭,是指菅原道真(平安时代的公卿、学者)在京都北满宫为七夕吟唱了著名的和歌。

据说当时的道真在神明之前供奉了某位故人生前喜爱的墨砚、水罐和角盆,在吟唱完毕后用水罐和角盆洗手。

道真当时的随意动作却被日本人作为一种仪式保留下来,在京都七夕祭上给别人洗手,寓意着替对方洗去霉运;所谓恋爱成就祭其实就是年轻男女的玩意了。

年轻男女会用恋爱成就祭上的竹子写上(或刻上)自己暗恋的人的姓名,然后把竹子供奉给神明,祈求得到心中思念的另一半。

作为关西第一大都市的大阪,大阪的七夕祭主要在两大神社中进行。

这一点跟东京比较相似,像大阪、东京这种现代化程度高的国际大都市,七夕这种传统节庆多数会在神社或寺院中进行。

在大阪府东北部的交野市,有一座被日本人供奉织女的神社名叫“机物神社”。

所谓“机物”实际上就是织布,机物神社里供奉的神明是日本传说中一位叫“天棚机比卖大神”(天棚機比売大神),它是管理天下织布女性的神明。

后来日本人把牛郎织女的故事和天棚机比卖大神联系起来,这座机物神社就变成供奉织女的神社了。

每逢七夕,大阪附近的人们都会来到机物神社感受七夕的气氛。

另外,位于大阪市阿倍野区的安倍晴明神社也有举办大型的七夕祭典礼。

有看过日本漫画《阴阳师》的朋友,对这位平安时代的著名阴阳师安倍晴明是不会陌生的了。

值得一提的七夕祭还有位于东北宫城县的仙台七夕祭。

仙台是鲁迅先生居住过的城市,是日本东北的一颗明珠。

仙台市的七夕祭是沿用中国农历计算的,令人倍感亲切。

仙台的七夕祭有一项特色,它在正式的七夕祭之前还会有一场大型的烟花祭,届时仙台市役所会组织一场大型的烟花汇演,庆祝七夕的到来。

这可能是大家今年还来得及看的一场七夕祭!由于仙台的七夕祭是沿用中国农历计算的,换言之它的烟花祭会在8月5日(农历七月初五)举行,而正式的七夕祭则会在8月6、7(七夕之日)、8三天举行。

有兴趣一睹日本七夕祭的朋友,还可以争取时间前往观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