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从“三个为”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

合集下载

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

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

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摘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基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作出的科学判断。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理论基础,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经验以及国外发展经验的借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必然,时代问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起点。

深刻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重逻辑,有助于我们明确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逻辑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到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最鲜明的特征。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这三重逻辑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这三重逻辑,有助于我们明确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路径。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百年来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理论法宝,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指导党和国家继续前进的根本思想武器。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是正确认识、把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必然结果,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一)生产力问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物质生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起点,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人类文明进步最终都取决于物质生产发展水平。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1]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这是深刻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

新时代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变革,仍然要牢牢把握住发展这个核心和关键问题。

(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坚持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科学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而做出的必然战略选择。

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

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作者:赵超刘华韩洁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8年第11期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这“三个为”,准确概括出40年改革开放的方法、目标、路径,清晰指明了新时代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的任务、动力、前景。

坚持“三个为”,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这里的春天生机盎然。

40年前,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农民填饱了肚子。

40年后,小岗村依然走在农村改革前列,村里人的腰包越来越鼓。

村民刘久平在开阔的田间忙碌着,从去年开始承包214亩耕地,仅一季水稻收获后,收入就从过去一年5万元增到11万元。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把自家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干起“农家乐”,年收入也超过10万元。

“40年不断改革和奋斗,只为追求幸福生活,小岗村走上了富裕路。

”严金昌说。

为人民谋幸福,开启了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原点。

万事开头难,波澜壮阔的改革萌芽于难上加难的农村。

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34元,农村人口占人口总量八成以上。

“改革最初就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使农民这一最大群体成为改革开放最早的受益者,进而撬动中国发展走向实现历史性转折。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40年改革开放,我们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中,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两个目标提前实现;40年改革开放,始终注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人民始终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

2023学年九年级道法第一次教学专项调研试题

2023学年九年级道法第一次教学专项调研试题

(满分:50 分时间:55 分钟形式:开卷)相应位置。

每小题1 分,共25 分。

)1.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到“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已凝结为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

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④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伟大历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江苏省某中学政教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富强中国”的主题活动,九年级学生浩浩打算剪辑制作一段反映我国改革的标志的短视频。

下面是他搜集的几个镜头,可以使用的是()A.镜头一: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红色横幅B.镜头二: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C.镜头三: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D.镜头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这一社会共识的是( )①国家对全国劳动模范进行表彰②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③国家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④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将实现自身发展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上述材料表明()①我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以开放促发展②我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③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④我国坚持共享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强国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铆足干劲,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乡村重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让农民就地逐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根据材料,回答5-6 题。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作者:吴玲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10期【摘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机勃勃,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前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关键词】新时代深化改革解放思想一、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统一性首先,改革开放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始终。

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同样要遵循。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曾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但由于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过程中,误判了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后期政策渐渐远离了这一社会基本矛盾。

实施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大胆调整和重大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入是为革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发展潜能,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化解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要求。

其次,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经验的缺乏,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偏离了发展生产力的主线,社会主义事业一度陷入困境,1978年2月,据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关键的历史时刻,邓小平同志积极回应人民改善生活水平的强烈诉求,“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40年迎米了“三个伟大飞跃”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40年迎米了“三个伟大飞跃”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40年迎米了“三个伟大飞跃”作者:吴耀明来源:《学习月刊》 2019年第3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对于激励和鼓舞党带领人民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一论断深刻指出了改革开放给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带来的巨大改变,指出了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人民迎来了“三个伟大飞跃”,既生动又深刻地概括了改革开放给国家、民族和全体人民带来的彪炳史册的巨大历史性贡献。

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抗争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国家贫弱、任人宰割、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家面临分崩离析、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直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华民族由‘倒下去”到“站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历史经验,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让中华民族由“穷下去”到“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

申论范文:用青春奏响新时代奋进强音

申论范文:用青春奏响新时代奋进强音

申论范文:用青春奏响新时代奋进强音申论范文:用青春奏响新时代奋进强音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青年一代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他们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希望,用青春的力量推动着社会进步。

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青年应当用青春奏响新时代奋进的强音。

首先,青年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

伟大的中国梦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的信仰。

青年要立志成才,志存高远,勇猛有为。

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前进的路上超越自我,不畏困难与挫折。

其次,青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新一代,我们身负着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我们要主动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无论是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还是扶贫济困等社会事业中,青年都应当积极投身其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新时代的青年要善于学习,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吸取前辈的经验和教训,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只有不断学习,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青春才能奏响壮丽的乐章。

青年还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应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通过关注社会问题,青年可以从中获取启迪,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成为一个有思考、有独立见解的公民。

这样的青年才能在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用自己的行动奏响时代的强音。

青年还要主动参与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要积极参与其中,在公益事业中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无论是捐款、捐物、义工活动还是加入志愿者组织,青年都能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

青年还要勇敢创新,勇于探索。

新时代要求不断创新,青年应当勇于挑战自己,勇敢地尝试新事物,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只有勇于创新,我们的青春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的火花。

同时,勇于探索也是我们青年应有的品质,只有不断探索,才能积累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40 年迎来的“三次伟大飞跃”?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40 年迎来的“三次伟大飞跃”?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40年迎来的“三次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三个伟大飞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精辟描述,充分揭示了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40年奋斗历程中的伟大转变和提升。

的确,40年里,改革开放全面激活了我国的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从事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与中华儿女的勤劳实干共同织就了中国今日发展的辉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不屈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

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等,因为敢拼、因为创新、因为实干,中华民族已不再是建国初期那种“一穷二白”的景象,而是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今日中华民族早已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并不断迸发出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光芒。

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历史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而在勇于和善于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上,中国共产党更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推向前进,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中考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中考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中考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2022年10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____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陕西____,瞻仰革命圣地,高扬精神之旗,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A. 十九延安B. 二十西安C. 二十延安D. 十九西安2.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9日,____中国一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在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继往开来,携手奋进____》的主旨讲话。

()A. 首届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B. 首届共同构建新时代中海命运共同体C. 第二届共同构建新时代中海命运共同体D. 第二届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3. 2023年1月2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_____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东南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作业后成功回收,这是人类历史上_____抵达该海沟的最深点。

()A. 奋斗者、首次B. 蛟龙、首次C. 奋斗者、第二次D. 蛟龙、第二次4. 202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不断推进改革开放()①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速增长阶段的必然要求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④是应对重大挑战,化解重大矛盾的必然选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2019-2021年中央财政向西藏地区转移支付金额年份金额2019年1539.69亿元2020年2021.77亿元2021年2247.03亿元上述材料说明,我国()①以实际举措有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西藏地区发展③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更协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6. 2023年,人民网“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与“领导留言板”“人民建议”栏目深度结合,从国家大政方针,到社会治理,再到百姓衣食住行,邀请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让闪耀人民智慧的人民建议直达全国两会。

从三个历史维度深刻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

从三个历史维度深刻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

6《党史博采》│2019第03期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总结了改革开放的经验与启示。

对于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历史的阶段中,历史的联系中孕育而生的,对改革开放进行历史分析,可以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维度来把握。

一、中国近现代史维度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民深陷被奴役和被压迫的深渊,在近代的落后与中华民族曾经拥有的辉煌形成的巨大反差下,中华儿女无不渴望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和压迫。

但是中国人民对于复兴之路的探索却没有在黑暗中止步不前。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心系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梦想,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了28年的艰辛探索,将中国挣脱了被殖民、被打压的锁链,结束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对摆脱贫穷落后的期待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虽然在探索中遭遇了严重的曲折,但是却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诸如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等在内的“硬件基础”以及诸如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在内的“软件基础”。

海外学者也曾指出:“改革前中国在教育、保健、土地改革和社会变化方面的成就,对改革后的成绩做出了巨大的积极贡献。

”③因此,改革开放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人对复兴的殷切期望,孕育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积累和探索。

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要避免割裂历史的联系,避免出现形而上学的倾向。

因此,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不能将历史的阶段完全割裂开来,而应该以整体的眼光,历史阶段连续性的视野来把握。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奋斗史,是中国人民努力挣脱贫困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前行。

中国近代以来的贫困面貌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生了改变。

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三重维度

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三重维度

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三重维度作者:罗馨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03期[摘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可以从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实践向度三重线索着手。

从历史厚度看,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从理论深度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码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密钥;从实践向度看,新的历史条件下亟待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关键词]新时代;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1]。

可以说,改革开放这一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逻辑。

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与运用。

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亟待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境界、新局面。

一、历史厚度:改革开放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末,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而从历史发展的宏大谱系中综合透视改革开放,可以说这一历史性决策的产生并非是主观想象的结果,而是社会历史实践发展的结果。

这是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刻把握的成果,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深刻总结的成果,是对时代潮流深刻洞察的成果,更是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深刻体悟的成果。

改革开放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纵览鸦片战争后80年的历史进程,整个中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为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理论上的探索与选择。

面对西方列强的强势入侵,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与文化价值观体系受到了巨大冲击,因而导致近代中国社会陷入了一种信仰真空状态。

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逻辑

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逻辑

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逻辑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黄奎来源:《南方论刊》 2021年第4期黄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北京 100091)【摘要】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动员,提出要下定决心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开放向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的方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取得显著成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了新的发展蓝图,指出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下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

从历史逻辑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从思维逻辑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从实践逻辑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策略,深入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对指导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历史逻辑;思维逻辑;实践逻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设计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成果。

几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决心和毅力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了诸多深层次、突出性的矛盾和问题,使我国社会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

当前,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下一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发展目标。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大台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和开放事业的延续,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事业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工作重点。

(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同时展开的。

试论改革开放的现实逻辑和行动逻辑

试论改革开放的现实逻辑和行动逻辑

试论改革开放的现实逻辑和行动逻辑作者:葛怀天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09期【摘要】改革开放有着深刻的现实逻辑,国弱民穷的现实告诉当时的中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革是问题倒逼的产物。

改革开放的行动逻辑可归结为一个字“干”——重实践、不尚空谈,以发现问题、瞄准问题,特别是以解决突出问题为行动的中心。

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强调物质和精神两手抓,一直到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和国家都始终坚持“实干”,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推向深入。

【关键词】改革开放;现实逻辑;行动逻辑引言40多年来,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科学看待改革开放、说清改革开放规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传播好改革开放声音,对于正确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的现实逻辑:穷则思变研究宣传改革开放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当时的中国怎么了?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对改革开放现实逻辑的把握。

1978年的中国之所以要搞改革开放,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穷”,穷则思变,国弱民穷的现实迫使中国不得不进行改革开放,“摆脱贫困”是改革最根本的物质动因,成为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现实逻辑。

1.1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间的经济、科技差距进一步拉大40多年前国弱民穷的现实深深刺痛了国人的敏感神经。

一场持续十年的文革使我国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科技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日本、西德等国抓住科技革命机遇,不断调整本国的体制和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彼时中国的发展陷入了停滞和徘徊状态,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9.2倍,人均GDP是中国的40.8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3.5倍,人均GDP是中国的30倍。

改革开放故事逻辑

改革开放故事逻辑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其故事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背景和动机: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和规划。

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的动机是为了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对外开放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逐步推进的改革:改革开放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企业改革等,逐步放松对经济的控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

3.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外开放。

中国政府逐渐打开了国门,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建立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些举措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融合,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包括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的故事逻辑是通过逐步推进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国际地位。

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发生驱动和统摄: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逻辑解读

发生驱动和统摄: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逻辑解读

发生驱动和统摄: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逻辑解读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它涉及到驱动和统摄两大逻辑。

这两大逻辑是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它们将会影响着改革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本文将就这两大逻辑进行一番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我们来看一下驱动逻辑。

这里的“驱动”指的是改革的动力和推动力,它决定了改革的实施和推进速度。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驱动逻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各种积极因素,推动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

换句话说,没有好的驱动逻辑,就不可能有顺利的改革进程。

那么,何为改革的驱动力量呢?改革的动力来源于对制度的不断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原有的制度体系可能已无法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变革和完善,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的动力。

改革的动力还来源于改革的主体力量。

在中国的改革历程中,社会各界都参与到改革的进程中来,他们对改革的期待和需求也会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

再而,改革的动力还需要来自国际环境的变化。

国际环境的变化会对中国的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为我们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动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需要将驱动逻辑和统摄逻辑相结合。

什么是统摄逻辑呢?统摄逻辑是指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改革政策进行整体权衡和协调。

这是因为各项改革政策往往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它们不能孤立地实施,而是需要在一个整体框架下进行协调和统摄。

统摄逻辑的实施有几个重要方面。

对各项改革政策需要进行整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改革框架。

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改革政策之间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最大程度地发挥改革政策的整体效应。

统摄逻辑还要求对改革的整体进程进行把握和指导。

改革的实施不能只看局部效果,并应该关注整体效果。

要不断进行跟踪和评估,调整改革的方向和步调。

再者,统摄逻辑通常还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保持改革的顺利推进。

这是因为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来保持改革的动力和推动力。

发生驱动和统摄: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逻辑解读

发生驱动和统摄: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逻辑解读

发生驱动和统摄: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大逻辑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其中离不开深化改革的不懈努力。

在新时代,中国依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深化改革更是紧迫而迫切的任务。

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立足当前国内外形势,把握发生驱动和统摄的重要逻辑,才能开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一、发生驱动:解放和激发全社会活力发生驱动是指通过破除制度壁垒和重点领域改革,解放和激发全社会的发展活力。

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发生驱动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

通过取消户口制度和放开城乡居民的流动,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城市的发展成果,同时也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又如,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和推进互联网+的战略,让创新创业者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给整个经济带来了活力。

在未来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发生驱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要加快国企改革,通过股权多元化和市场化运作,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推动企业发展转型。

要加强金融改革,放开金融市场准入,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更加优质的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

通过发生驱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统摄逻辑:整合优化和提升制度治理效能统摄逻辑是指通过整合优化和提升制度治理效能,形成一种系统性、全局性的改革体系。

在过去几年的改革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统摄逻辑的案例。

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维护公平竞争,形成统一的市场运行机制。

通过整合城乡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未来的改革中,我们需要加强统摄逻辑,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改革体系。

首先要加强权责清晰,加强政府的监督和责任落实,提高政府效能。

要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公平竞争,形成统一的市场运行机制。

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城乡发展规划,提升城乡发展的综合效能。

通过统摄逻辑,可以实现制度与治理的优化协同,提升整体改革的效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三个约束条件

中国改革的三个约束条件

中国改革的三个约束条件
张维迎
【期刊名称】《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6(28)3
【摘要】中国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三个重要约束:权力结构约束、意识形态约束和知识约束。

这三个约束对改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页数】1页(P1)
【作者】张维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相关文献】
1.中国改革的三个特征
2.“三个解放”“三个坚决”与中国改革发展
3.中国改革的三个约束条件
4.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从“三个为”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
5.知识、制度、利益:理解中国改革的三个维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五个必由之路”的三重逻辑探赜》范文

《2024年“五个必由之路”的三重逻辑探赜》范文

《“五个必由之路”的三重逻辑探赜》篇一五个必由之路的三重逻辑探赜一、引言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五个必由之路”这一概念愈发显现出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这五个必由之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它们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本文将从三重逻辑出发,深入探讨这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与深远影响。

二、三重逻辑概述1. 历史逻辑:回顾历史,总结经验。

通过对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找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道路。

2. 理论逻辑:基于现有的理论体系,分析“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3. 实践逻辑:结合实际,分析“五个必由之路”在实践中的运用,探讨其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五个必由之路的探赜1. 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必须贯穿于国家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各领域的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4. 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关键。

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5.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四、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与影响“五个必由之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它们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又反映了人民的需求和期待;既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又提供了实现这一方向的路径和方法。

这五个必由之路的实施,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五、结论“五个必由之路”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选择,它们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从三件大事观新时代这十年第六讲

从三件大事观新时代这十年第六讲

从三件大事观新时代这十年第六讲今天,我们来谈谈“新时代这十年”的第六讲——从三件大事观新时代。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我们从三件大事来观察新时代。

第一件大事: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中国经济的成功崛起,与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

中国政府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经济在国际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国经济的崛起,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也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经济崛起,不仅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让世界对中国产生了更大的期待和信心。

第二件大事: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科技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中国在高铁、移动支付、电商、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全球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的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会。

第三件大事: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反腐败等领域的积极参与,都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大的声誉和影响力。

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也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在观察新时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经济、科技、全球影响力等方面的快速崛起。

这些大事的发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时代 历史逻辑

新时代 历史逻辑

新时代历史逻辑
新时代的历史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全球化:新时代的历史逻辑是全球化的历史逻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便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体系。

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兴起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

2. 科技革命:新时代的历史逻辑是科技革命的历史逻辑。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变革和进步。

3. 文化多元化:新时代的历史逻辑是文化多元化的历史逻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人们对多样化的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尊重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普遍趋势。

4. 环境可持续性:新时代的历史逻辑是环境可持续性的历史逻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调整。

新时代的历史逻辑是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文化多元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综合体现。

这些逻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带来了
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鳌 亚洲 论坛 2018年 年会开 幕 斗 ,只为追求幸福生活 ,小 岗村走上了 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前夕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联合 国秘书 富裕 路 。”严 金 昌说 。
为人 民谋幸福 ,彰显 了全 面深化
长古特 雷斯时指 出,我们 所做 的一切
为人 民谋 幸福 ,开启 了40年 改革 改 革 的 鲜 明导 向 。
深 化 党和 国 家机构 改革 全面 启 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 强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 ,而富强正是
动 ,标 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 , 向世界描 绘 了雄安 新 区 的美好 蓝 图 民主 、文 明 、和 谐 、美 丽 的坚 实基 础 。
改 革 将进 一 步触 及 深 层 次利 益 格 局 的 — — 绿 色 生 态 宜 居 新 城 区 、创 新 驱 动
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为 开放 的历 史原 。
党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决定明确提
20 世 界 谋 大 同 。
万事开头难 ,波澜壮 阔的改革萌 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 以促进社会公平
这 “三 个 为 ”,准 确 概 括 出 40年 改 芽于难上加难 的农村 。1978年 ,我国 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革开放 的方法、目标 、路径 ,清晰指明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仅 有 134元 ,农 村 人
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到农村土地
了新时代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的 口占人 口总量 八 成 以上 。
制度改革 ,从 司法体制 改革到财税体
任务、动 力、前景。
“改革最初就坚持以人 为本 ,尊重 制改革 ,从统 一城 乡户 口登记 制度到

墨圈 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
从 “三 个 为 ”看 中 国 e&- 革 开 放 的 历 史 逻 辑
新华社记 者 赵 超 刘 华 韩 洁
改革开放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全部流转 出去 ,干起 “农家乐”,年收入 以 更 大 政 治 勇 气 和 政 治 智 慧 推 进 改 键 抉择 ,当代 中国发展进步 的活力之源 。 也 超 过 10万 元 。“40年 不 断 改 革 和 奋 革 ,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 ,
宽广 ,越走越 自信 ,为中国人 民创造 更 动中国发展走向实现历史性转折。”清 医院改革到统一城 乡居民医保……
多福祉 ,为人类作 出更大贡献。
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 钢说 。
全 面 深 化改 革 坚 持 以 人 民为 中 心
为 人 民谋 幸 福 —— 这 是 改 革
40年 改 革开 放 ,我 们 党 提 出 的 的发 展 思 想 ,以 问题 为 导 向 ,老 百 姓 关
了富强的奋斗 目标。”李君如说 ,今天
化市场 环境 ,使人 民群众 的获 得感更
“打 造 改革开放新 高地 。”4月 20 我们 致力于实现 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 ,
强 。”新任 局 长 张 茅说 。
日对外公 布的《中共 中央 国务院关于 是建 设 富 强 民主 文 明和 谐 美 丽 现代 化
改 革 开 放 只 有 进 行 时 ,没 有 完
着 ,从去年开始承包 214亩耕地 ,仅一
改革 ,在接 续 奋 斗 中 发展 ,在 继 往 成 时 。
季 水 稻 收 获 后 ,收 入就 从 过 去 一 年 5 开来 中推进。
4月 10日 ,新 组 建 的 国 家市 场 监
万 元 增 到 1l万 元 。
“党 的 十 八 大 以 来 ,各 领 域 标 志
改革 的 发 源地 ,这 里 的 春 天生 机 盎 然 。 力量源泉 。
性、支柱性改革基本推出 ,重要领域和
40年前 ,小 岗村率 先实行 包产 到
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 关键 环节改革取得 突破 ,既促进 了经
户 ,农 民填饱 了肚 子。40年后 ,小 岗 坛 2018年年 会开 幕式上 的主 旨演 讲 济 社 会 健 康 发 展 ,又 更 好 地 满 足 了人
村依 然 走 在 农 村 改 革 前 列 ,村 里 人 的 中所指出的 ,中国进行 改革开放 ,顺应 民 群 众 需 要 ,二 者 相 互 促 进 ,相 得 益
腰包 越 来 越 鼓 。
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 、要美好 生 彰。”经济学家张占斌说。
村 民刘 久平 在 开 阔的 田间忙 碌 活 的历 史 要 求。
坚 持 “三 个 为 ”,改 革开 放 这 条 正 人 民主 体 地 位 ,使 农 民这 一 最 大 群体 全 面 实施 居 住 证 制 度 ,从 异地 高 考 破
确 之 路 、强 国 之路 、富 民 之路 将 越 走越 成 为改 革 开 放 最 早 的受 益 者 ,进 而 撬 冰 到 全 面 放 开 两 孩 政 策 ,从 深 化 公 立
两 个 目标 提 前 实 现 ;40年 改 革 开 放 , 生 冰 点 在 改 革 中 渐 趋 消 融 ,民 生 底 线 始 终 注 重 发 挥 人 民 首 创 精 神 ,尊 重 实 在 改 革 中越 筑 越牢 。
安 徽 省 凤 阳 县 小 岗村 ,中 国 农 村 践 ,尊重刨造 ,人民始终是推动改革 的
开放 的逻 辑 起 点 和价 值 取 向 。让 改 “三步走”战略 目标 中 ,解决人 民温饱 心什么 、期盼什么 ,就抓住什 么、推进
革发 展 成 果 更 多 更公 平惠 及 人 民 。 问题 、人 民生 活 总体 上 达 到 小 康 水 平 什么 ,民生难点在改革 中逐步破题 ,民
音 紧 紧依 靠人 民推 动 改革 开放
党 的 十 八 大 以 来 ,以 习 近 平 同 志 督 管理 总局 挂 牌 。“通 过 新 组 建 部 门 实
大 包 干带 头 人 严 金 昌把 自家 土地 为核 心的党 中央更高举起 改革大旗 , 现 一 支 队伍 管 市 场 ,提 高监 管 效 率 、降
低监管成本 ,减轻企业负担 ,进一步净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 的新地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