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动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实用类文章阅读(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实用类文章阅读(一)【含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 )一、下面的文字,完成1~4 。

“ 宁”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航空工英模阳辛阳何勇白天亮是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 月 25 日,沈阳。

天色阴沉,寒凛冽。

在外奔波17 天。

阳回家了。

傍晚分,汽开了中航工沈阳机研究所家属区。

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

可他,永回不去了。

“ 宁”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和他心的机共同度的最后一段光。

我走阳最后的八天七夜,位“航空英雄”和他着的航空信念⋯⋯11 月18 日晴初登“ 宁”着旅途奔波的疲,11 月18 日早晨7 ,阳乘坐直升机登上“ 宁”,开始行-15 起降行任。

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

巨大的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

上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此次海机每天怎么,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文比阳早登上“ 宁”几日,情况要比阳熟悉一些。

他曾嘱咐阳,上了“ 宁”,最好先,里太大了。

13 30 分,上午海行束。

阳并没有按照褚文交代的来熟悉“ 宁”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位,到机塔台,到方⋯⋯ 他想要尽快地熟悉里的工作境。

“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船不了解。

” 阳褚文。

褚文回:“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入到工作状。

”11 月19 日至21 日晴基建日浩瀚的大海,一望无。

此后的几天,机——-15 海行后要接受例行,同行人也要行基的流程演,“ 宁”也要行适的“体”。

“ 宁”少了些机巨大的声,安静了多。

阳依旧停不下来。

他想知道每一个。

他向海下一步海行的工作要求,向空今后机制造的要求,向机需要做哪些改,向司令和参机能否足中国海的需求。

他在下次随船海做着准工作。

每天晚上 6 ,航空例会和晚餐后,阳和褚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

褚文,阳能走上10 到 12 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 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 23日、 24日晴海试日轰鸣。

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 -15 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 -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及解析)高考方向:社会热点新闻报道,考察概括能力,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选题方面:中美贸易逆差,中国网络文学,热点文化IP影视剧,量子通讯,中国旅游,移动支付。

目标: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如果只看数字的话,中美之间存在数额巨大的贸易逆差。

比如2016年,中国统计的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540亿美元。

美国统计的对华逆差额更是高达3470亿美元,但是事情并不简单,要客观理解中美贸易逆差数据,有三方面的因素不能忽视。

一是在中美贸易中巨额的服务贸易逆差不能被无视。

根据中方的统计,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地;二是美方的统计数据误差过大;三是即便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亏了。

那么,万一中美启动贸易战谁的损失更大?对此有两方面需要澄清。

一方面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从未停止。

另一方面是,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巨大的。

美国出口的62%的大豆、14%的棉花、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以及波音飞机全球交付数量的25%都销往中国。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会在这个时点在贸易问题上对华发难?除了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因素作用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服务其当前国内政治的需要,尤其是他各项政策迟迟无法推进的情况下,对内需要跟各方势力有所妥协,对外则需要有所动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刊文) 材料二:图表7:美国对中国贸易差额(摘编自《贸易失衡是美国的宿命?》) 材料三:美国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贸易赤字快速增长,达到了创记录的7260亿美元,其中以对中国贸易逆差最多,达到2016亿美元。

2015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8%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844亿美元,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B3%……如果扣除这一部分,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175亿美元。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王婧沈茜蓉“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进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

”一夜之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6万次,他因此成为100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

48岁的褚树青已经在杭图任职10年,一直在践行“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的理念。

“公众一般只知道图书馆能典藏阅读,但是忽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

”他说。

对此,图书馆学专家范并思教授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更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因为同等地获得知识的机会,将推动一个城市走向民主和包容。

搬运工眼中的图书馆2月15日,午饭后。

穿着迷彩工作服的搬运工王书恒走进杭州图书馆报纸阅览室。

他直接拿了《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的报夹,在进门处的软沙发上坐下。

窗外的大片建筑工地正是他工作的地方。

两年前,他从江苏到杭州打工,一直在四周工地上干体力活。

这里是杭州市的钱江新城,也是杭州行政中心的所在地。

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坐落在西南向的裙楼里,占地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90%都对读者免费开放。

在王书恒眼中,图书借阅区的那一排排书架“就像直线构成的迷宫”,当他在这个“迷宫”中穿行的时候,书架上的照明感应灯会自动亮起,走过之后又静静熄灭;文献借阅中心那些高达4.8米的积层书架、专题文献中心7.2米高的单面靠墙整体书架,巨人一般俯瞰着他;书柜、书桌、台灯浑然一体的书房式布置,更让他觉得“像天堂”。

王书恒一般在下午2点离开。

每当他经过借阅台时,工作职员张小丽都会冲他微微一笑。

“零门槛”如何实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市场经济风潮涌动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靠出租场地、收年费等方式搞创收。

2000年,褚树青出任杭州图书馆馆长,“在我接手的时候,我就想:我赞成市场经济,但图书馆还是要做公益的事情。

”他说。

于是宣布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其他人则需交费,用以“捐助”图书馆。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2021高三语文一轮复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2021届一轮复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正如农耕养殖取代狩猎采集、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是时代的必然一样,在生产力明显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加剧、技术创新支撑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的涓涓细流已经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

XXX在《必然》一书中所言,未来30年中的最大财富和最有意思的文化创新都会出现在共享领域。

到2050年,最大、发展最迅速、营利最多的企业将是掌握了当下还不可见、尚未被重视的分享要素的企业。

任何可以被分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将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分享,都能以上百万种我们今天尚未实现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长久地分享。

在我们历史的这一刻,将从未被分享过的东西进行分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分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

到那个时候,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共享物品、信息、能源和服务;生产率极高、边际成本接近为零,所有权被使用权所代替,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所代替。

总之,在各种市场因素的作用下,技术创新应用的步伐不会停止;同时,人们已经被激发出来的对更方便快捷、体验优化的服务的需求不可能被重新抑制。

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强大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共享经济新业态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大趋势。

XXX”共享经济: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是不克不及从别人那里分享的)材料二:XXX)材料三:一方面,共享经济带来了百姓生活体式格局、思维体式格局的变革。

以共享单车为例,它的出现时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起到了宏大感化,也使得都市中本来已被边缘化的自行车重回人们生活中。

对群众交通来说,共享单车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堵,有利于最大化地利用群众道路。

而共享汽车、共享玩具等平台的出现,有利于对社会闲置资源举行再次调配,从而让群众便宜地共享这些资源,更是“互联网+”思维体式格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知识整合: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①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②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③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文意的逻辑,分析文章结构。

④分析、概括和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⑤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新闻的相关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基本特征(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即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②全面,即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③深刻,即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

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语言简明。

言简意赅,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3.新闻的分类(1)消息。

①消息的定义: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

②消息的基本特征: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新——内容要新,写新人新事,从新的角度说话;活——生动,活泼,鲜明,用形象说话;短——篇幅短小,中心明确,用重点说话。

③消息的要素:“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 t)、何故(Why)。

④消息的结构: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题题组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题题组训练(含解析)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题题组训练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南才子夏完淳丁帆很小就在明故宫一带玩耍,但那时不知道午朝门乃皇恩赐死之地。

1647年10月16日,就在无尽的甬道旁,走来了三十四名即将被推出午门斩首的反清复明的儒生,这一群人均着明装,长铐脚镣,一个个怒目横眉,无半点惧色。

其中有位最年轻的白面书生,更是从容不迫地含笑赴义,他就是名扬一时而又被后人渐渐淡忘的十六岁的松江才子夏完淳。

在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当中,其诗文的天才并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短命的南明王朝即将覆灭之际,夏完淳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反清复明的斗争中。

民族危亡之际,他舍弃了学业,投身反清大业,可见其气节之一斑。

夏完淳人格大树的长成与其天然的生长环境是分不开的。

他在临刑前能从容以赴,是与其家学师道不可分割的。

据说和夏完淳一起就义的还有他的岳父江南文社领袖钱栴。

他俩共赴黄泉时的一段对话,则足可洞见夏完淳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之高尚。

岳父钱栴问之:“子年少,何为亦求死?”答曰:“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丈人何相待之薄耶!”正是这种人格正气将夏完淳的诗文提升到那种大气磅礴的境界中去。

夏完淳的父亲就是夏允彝,是复社的领袖人物。

其言传身教对夏完淳的影响极大,尤其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所抒写的辉煌人格篇章,为夏完淳做出了楷模和榜样。

夏允彝生前为夏完淳选择的导师也是十分注重名节和气质的江南名士。

夏完淳十四岁就随父从军,征战于太湖地区。

父亲殉国后,他又投身于明兵部职方主事吴易的太湖义师帐下任参谋,屡屡征战建功。

后夏完淳从军中失散,吴易被捕后壮烈殉国。

这段历史同样是夏完淳刻骨铭心的人格锻打。

可以说,正是在这些腥风血雨的战斗生活中锤炼和铸造了夏完淳那颗不屈的灵魂。

夏完淳被捕后,在南京大骂投降清廷的前明崇祯兵部尚书洪承畴,其时,洪承畴坐镇南京,帮助清廷总督军务,此举自然是惹怒了他。

大多数的江南士子,虽有性情柔弱的一面,然而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却表现了他们刚烈坚毅性格的另一面。

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中概念(全国卷版)(全解全析)

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中概念(全国卷版)(全解全析)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40个黄金考点专题测试卷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中概念1.C【分析】C. “因此必然要发展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错误。

材料三第一段“新基建具有典型的新时代特征,就必然要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发展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底层的新科技支撑”,材料三第二段“新基建中涉及到的信息通信业已成为中国的重点耗能领域,因此在5G基建、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非常必要和迫切”,可见表述杂糅信息强加因果。

新基建必然要发展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涉及重点耗能领域,而是它具有典型的新时代特征,是时代要求。

故选C。

2.B【分析】B.“由封闭走向开放,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错误。

黄河文明“由封闭走向开放”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二“同时也让中华文明具有了开放、包容的品质,永远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可知,黄河文化本身就有无与伦比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是黄河文明让“中华文明具有了开放、包容的品质”,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B。

3.A【分析】A.“优质原创的短视频制作不易是……根本原因,……无奈之举”由原文“究其根本,既有优质内容原创生产具有较高专业门槛、产品供给跟不上的原因,也有部分公众号运营者、up主‘流量为王、内容次之’的短视心理作祟”可知,根本原因有“优质内容原创生产具有较高专业门槛、产品供给跟不上,有部分公众号运营者、up主‘流量为王、内容次之’的短视心理作祟”,所以“无奈之举”错误。

故选A。

4.B5.C6.个人层面:①出门要佩戴口罩;②去接种流感疫苗;政府层面:③强制隔离传染源。

【解析】4.A.“红细胞”错误。

由原文“在流感病毒进入人的身体之后,免疫系统派出大量白细胞、抗体等去消除威胁”可知,应该是白细胞。

C.“甲型流感在儿童和年轻人中较常见,乙型流感在老年人中较常见”错误。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第一练题苑撷真[人物传记]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吴良镛:筑梦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第一练题苑撷真[人物传记]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吴良镛:筑梦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特殊任务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含解析统编版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特殊任务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含解析统编版

特殊任务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赋分38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荧惑(中国对火星的古称)已至,求索无疆。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经历了近300天的长途跋涉后,着陆巡视器安全“到站”,着陆乌托邦平原,红色火星第一次留下了中国印迹。

“目前,全世界已进行的21次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难度系数极高!”在传回地球的第一封“家书”中,祝融号火星车“讲述”了着陆火星的惊魂时刻。

安全着陆火星,既要选择地形平坦的着陆区,还要有合适的天气状况。

“地质学家说,我的软着陆区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

”祝融号火星车在“家书”中写道。

地处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3300千米。

有科学假说认为,乌托邦平原曾经有海洋,并存在着与水有关的地貌特征,有待进一步探测。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说,乌托邦平原相对平缓,安全着陆是后续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

同时,从科学探测的意义角度来看,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应该是古海洋与陆地的交接面,在这附近开展科学探测的潜力巨大。

“目前,我还在着陆巡视器内。

经过短暂调整后,出仓并开展巡视探测。

期待全方位了解火星,并且回传珍贵的数据和照片给大家哦!”着陆火星后,祝融号火星车目前仍处于适应和“体检”状态。

几天后,祝融号将自主驶离着陆器,抵达火星表面并开展巡视探测,完成“绕、着、巡”任务的最后一步。

祝融号火星车的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由于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略长(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37分钟),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按照计划,约90个火星日后,祝融号火星车将完成巡视探测,顺利“收工”。

为了在短暂的3个月内获取更多有效的科学探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具备了“一身技艺”,共载有6种科学仪器,包括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等。

通过全力巡视探测,祝融号将为中国带来火星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对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课题的研究。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

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

还有鲁尔弗。

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康成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

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黑种人或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

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

”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实用类文本阅读15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4题。

“最慢的是活着”——作家乔叶访谈录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

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

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

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

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

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

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

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

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

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

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则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

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题:考点集训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考点集训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2015·常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8分)王澍:城市化的逆行者李乃清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在这个歌颂城市化美好生活的时代,他是一位无畏的逆行者,提倡“向乡村学习”,“重返自然之道,这就是我要走的方向”。

他凭借作品“衰变的穹顶”,摘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成为首位以个人名义登上这一大展领奖台的中国建筑师。

《南方人物周刊》(以下简称“《周刊》”):请谈谈获奖作品“衰变的穹顶”的灵感来源。

王澍:我的建筑观点,有一块就是探讨怎样重新恢复、建立起建筑和普通人生活的一种更紧密的关系。

今天是一个专业时代了,一般人接触不到建筑或者建造的活动。

我们现在都用混凝土造房子,消耗资源比较多,对土地的破坏很大,污染也很厉害,我想探讨如何重新利用木头或竹子等自然材料造房子,恢复从前的建造方式,让普通人也可以参与。

《周刊》:您曾介绍说,“虽然外形上借用西方建筑传统形式,但搭建方法上却渗透了很多中国建筑的手法”。

能否透露一下这里的中国手法?王澍:第一,穹楼形状虽然是典型的西方建筑,但用最极限轻、最极限细的材料来搭建的,这和西方距离很大,西方的东西是重型砖石结构。

第二,它的受力有点反重力的形式,有点像我们中国传统的斗拱结构。

《周刊》:依照中国的现状,生态型、给环境零负担的建筑这条路该怎么走?王澍:西方现在讲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但实际上是处在被科技绑架的状态。

你经常可以看到西方很荒谬的建筑,比如做一个纯玻璃的玻璃楼,这是最不生态最不环保的,用了很多高科技,这类“生态建筑”造价非常高。

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最少地使用世界上的资源完成建筑。

用的一定不是很高端、让一般人用不起的技术,而是很容易普及和使用的技术。

我研究轻构主题,是跟我对中国传统的了解有关的。

比如我们中国传统建筑几乎都是无基础的,对土地几乎没有破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

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

还有鲁尔弗。

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康成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

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黑种人或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

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

”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整合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整合

专题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①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②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③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文意的逻辑,分析文章结构。

④分析、概括和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⑤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一、新闻的相关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基本特征(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①准确,即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②全面,即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③深刻,即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

消息的时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3)语言简明。

言简意赅,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3.新闻的分类(1)消息。

①消息的定义: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

②消息的基本特征: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新——内容要新,写新人新事,从新的角度说话;活——生动,活泼,鲜明,用形象说话;短——篇幅短小,中心明确,用重点说话。

③消息的要素:“五个W”,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④消息的结构: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含访谈)[考纲展示][真题试做](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九天神眼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

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 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

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

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

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

”“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

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

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

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下降高度!”“跳开X号保险丝!”终于,飞机从7 000余米下降到6 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

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

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

”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 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2.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导图】【核对反思】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C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错,于文无据。

E项,“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错,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答案】CE2.【解析】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文章写北川航拍时,先写若处理不当将引起的严重后果,然后写机长果断发出一个个处置口令,最后写故障被镇服,虽然没写其他机组成员的活动,但没有他们的配合,难以转危为安。

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①技术精湛,临危不乱;②团结协作,配合密切。

(意思对即可。

)3.【解析】本题考查通过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发掘人物身上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荣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要注意挖掘语句的深层含意。

可用追问法,是谁蕴含着大爱?蕴含着怎样的大爱?大爱是相对于哪种“小爱”而言的?【答案】①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②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③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

(意思对即可。

)文本阅读导引一、新闻阅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1.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高考一般考查通讯和特写。

2.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3.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阅读步骤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四步骤: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

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步骤三:抓关键句,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步骤四: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二、访谈阅读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1.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①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②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③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淡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2.访谈形式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

3.访谈的阅读步骤步骤一:浏览全文,把握话题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

步骤二:区分对象,把握问题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步骤三: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追问、推问等。

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内涵。

步骤四:把握关键,深入内核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访谈内容、把握访谈主题。

考向一新闻的文体特征和写作技巧新闻的文体特征见“文本阅读导引”新闻的写作技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新闻的真实技巧,即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新闻的结构技巧,既包括新闻的结构方式技巧,也包含构建这些结构方式时所运用的手法技巧。

(3)新闻材料的详略技巧,即安排新闻的诸多事实时如何处理的技巧。

[典例剖析](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保罗·舍恩斯坦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

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