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阅读题超实用答题模板
![高中小说阅读题超实用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853681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9.png)
高中小说阅读题超实用答题模板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语文小说答题模板
![语文小说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9de84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5.png)
语文小说答题模板
一、小说的基本信息。
1. 小说名称:
2. 作者:
3. 时间地点:
4. 主要人物:
5. 故事梗概:
二、小说的主题与思想。
1.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 作者通过哪些人物和情节来表达主题?
3. 小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
三、小说的情节分析。
1. 小说的开头是怎样的?有哪些引人入胜的情节?
2. 小说的中间部分有哪些转折和高潮?
3. 小说的结尾是怎样的?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四、小说的人物性格分析。
1.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性格与故事情节有何关联?
2.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五、小说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1. 小说中有哪些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你觉得哪些语言和艺术手法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六、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1. 小说对当代人有何启示?
2. 你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3. 你会向身边的人推荐这部小说吗?为什么?
七、你的读后感。
(在此部分你可以自由发挥,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个人感受和思考)。
以上就是语文小说答题模板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语文小说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小说阅读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857850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2.png)
语文小说阅读万能答题模板1.请概括某个人物形象?◆确定人物身份,分析言行与心理描写,把握共性与个性。
从外貌细节,语言神态,动作声音描写等方面入手。
2.小说中借某人交代某物有什么作用?◆客观事实+主观感受,从内容、结构方面分析3.小说中以某人为叙述者,有什么作用?◆叙述者是全文的一条线索,是某事的见证者,能够使故事更真实,交代了故事发生背景环境。
同时衬托主要人物,推动了情节发展,揭示了某种主题。
4.文中刻画某一人物的作用?◆通过刻画某一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表现出某人的某种思想。
同时也起到衬托衬托另-人物的作用,推动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了某个主题。
5.某人有什么性格特点?◆不要仅仅分析性格,要结合具体事例,从品德,品性,人格3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6.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什么(事件、场景、人物),表现/歌颂/揭露/批判了某种思想/精神/品质,抒发了作者某种感情/观点/看法。
7.请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总分总方式来回答。
确定人物身份后,首先从整体上对人物的个性进行阐述,接着结合文章,从外貌细节,语言神态,动作声音描写等方面入手,分析言行与心理,分别阐释;人物性格和特色,最后再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可以和开头类似,但要更换表达)。
8.作者为何使用某一人称? 1为何在某处改变人称?◆第一人称:更亲切自然,贴近读者,给读者以真实感,将读者带入文中。
◆第二人称:读者仿佛在和文中人物对话,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作者个人情感色彩影响,便于叙事和议论。
9.某段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景物描写的深刻意蕴?◆某处的景物描写,生动描绘出了某地的景色/环境,结合人物的某种心理活动,烘托了人物某种的性格和品质,为全文定下了某种的感情基调(以作者主观情感为主)。
10.背景描写有什么作用?◆交代社会背景,渲染了某种气氛,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衬托角色及其活动,为人物形象塑造而服务,使人物形象真实且活灵活现,揭示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5bd183a71fe910ef02df88b.png)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doc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doc](https://img.taocdn.com/s3/m/67132e823968011ca30091d6.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高考文小答方法(一)某句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叙文章),置念(小),下文作;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下文;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叙文章文章);照开(文、叙文章文、小)(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合句子境。
1.比、人:生形象;答格式:生形象地写出了+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加气、一气呵成等;答格式:了+象+特性3.:引起者注意和思考;答格式:引起者+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加气等;4.比:了⋯⋯突出了⋯⋯5.反复:了⋯⋯加气(三)句子含的解答:的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或短用了比、比、借代、象征等表方法。
答,把它所指的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中某个成另一个行?什么?:不行。
因准确生具体地写出了⋯⋯形容:不行。
因生形象地描写了⋯⋯副(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准确地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表范等),了后就成⋯⋯,与事不符。
(五)一句中某两三个的序能否?什么?不能。
因:(1)与人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象到本)律不一致。
(2)与上文是一一的关系。
(3)些是关系,相扣,不能互。
高考小答技巧(一)故事情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是懂小的关,是欣小特点的基,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者在小命,也必定以此出点,先从整体上置理解文章内容的。
1.把握故事情(1)三种型:①用一句或明的句概括故事情;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考点答题模板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考点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739ce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8.png)
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1、标题类型作用时间、地点、环境①点明时间、地点;②创设故事背景;③渲染环境氛围。
物件、物象①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②寄托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③揭示文章主题;④隐含比喻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人物形象①突出人物形象或品质;②暗示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事件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问题①寄托作者情感;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2、“作用”“好处”“效果”、标题改为另一个,要求分析“好不好不好”等,都属于暗考标题作用。
情节角度:看标题是不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是否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是不是对情节的概括;是否推动(暗示)情节发展。
人物角度: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人物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不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环境角度: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义。
主题角度:看标题是否运用了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读者角度: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看标题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进行深度思考。
3、小说开头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直切式开头(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悬念式开头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暗示故事的结局。
二、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出人意料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表达主题,让主题深入人心。
令人感伤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高考语文一、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一、小说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12de24ba8114431b90dd876.png)
第二步,把握概括情节的角度,运用答题模板,准确概括。 ①从小说的角度。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模板加以 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特别是“何人”“做何事”必不可少。“做何事” 环节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②从主人公的角度。故事较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 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叙述,做到前后一脉贯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答题模板
2.分析次要人物、物象作用 (1)常见题型 ①“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②小说对某一人物周围的人物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③小说中多次写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④小说中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⑤小说用不少笔墨写××,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 ⑥小说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环境类 1.概括环境特点 (1)常见题型 ①某处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某一地点怎样的特点? ②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③概括某段景物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④某段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情节类 1.梳理、概括情节 (1)常见题型 ①用一句话(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梳理小说的脉络)。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某一部分的内容。 (2)解题思路 第一步,梳理情节。梳理小说的脉络或者概括小说的情节,首先要通晓故事的 梗概,厘清思路,明确线索;进而寻找相应的关键词,准确划分小说情节推进的各 个阶段。梳理情节时可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形式组 织语言。
(3)答题模板 ××人物(物象)
或具某一突出作用,或兼具多种作用
3.分析人物心理 (1)常见题型 ①根据主题把握人物的思想基础; ②根据人物性格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根据上下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动依据。 (2)解题思路 ①紧密联系语境,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由表及里地把握人物心理; ②注意人物心理活动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310c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9.png)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本店铺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超实用的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超实用的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1f93ee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3.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超实用的答题模板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常用写作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高考常考),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是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万能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6c298e548d7c1c709a1452c.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万能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小说答题套路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局部内容的理解高考语文小说答题套路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高考语文小说答题套路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高考语文小说答题套路四:理解标题的含义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5. 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高考语文小说答题套路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
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高考小说阅读超经典答题格式
![高考小说阅读超经典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d029dab84ae45c3a358c78.png)
高考小说阅读超经典答题格式小说阅读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XXX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 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性格、+步骤:下定义(身份)+做了哪些事社会意义品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代XXX格式:,品质(性格)。
他……,表现了他的------表)反映了(社会现象)。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4 其作用。
:肖像、语方法:①直接表现(正面描写)、动作、心理、细节。
言(对话/独白)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通过以上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某某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某某情感。
作用: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二、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揭示或深化主旨。
⑤象征暗示作用。
⑥对比烘托,也叫比衬。
⑦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⑧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三、故事情节.题型一:作用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解题思路:1.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2.情节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3.情节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模板整理完整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答题模板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5372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b.png)
小说阅读题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社会本质—主题)1.人物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
3.环境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侧面刻画人物,显示作品主题一、小说的人物描写1.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3)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5)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侧面描写人物烘托、环境烘托、景物烘托二、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1)地理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地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故事情节的发生作铺垫。
(2)景物描写方法a.组合关系:①空间组合:由上到下,上下结合; 由远及近,远近结合; 由周围到中心②时间组合: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③色彩组合:各种色彩有机搭配,使画面充满生机b.衬托关系:①以动(声)衬静,动静结合; 以静衬声,使声音显得更加突出②背景对主体的衬托③色彩对色彩的衬托。
特点:清新、鲜活、艳丽、明朗、宁静、静谧、和谐灿烂、绚丽、辽阔、庄严、充满生机//阴冷、狭小、死气沉沉、压抑、阴沉作用:①交代人物生活的环境; ②营造、渲染某种氛围、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③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 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某种象征或暗示(如暗示社会环境,时代特征); ⑥突出深化主题思想。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f08502965ce05087732130a.png)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小说读什么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4.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
(艺术特色)题型剖析命题角度一:情节1.情节叙述顺序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情节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构上的作用:位于开头:(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照应前后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位于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特殊情节的作用:1、小说开头作用(1)设疑(悬念)式开头。
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4165d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4.png)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II)小说阅读答题模板2020年11月修订版【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通用]①描写了……的自然/社会环境,渲染了……的气氛;②烘托了……的人物形象;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体现了文章的主旨;④与上(下)文相照应;⑤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小说第1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3)人物上:暗示了人物……命运、性格、特点;(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第×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人物上:塑造(烘托)了人物……心情、性格、特点;(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第×段(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1)指出手法;(2)简析运用;(3)分析作用。
【情节】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小说第1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2)情节上: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为……情节的发展作出铺垫(埋伏笔);(3)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说类阅读题答题思路模式整理
![小说类阅读题答题思路模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df293c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4.png)
小说类阅读题答题思路模式整理2023高考语文:小说类阅读题(答题思路模式,模板套路!)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的设题类型。
2、在做题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和答题思路。
小说标题的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如《棋王》、《阿Q正传》2、作为情节线索贯通全文。
标题若是文中浮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故意无意的贯通情节始终,甚至是推进故事情节进展的关键。
《项链》3、点明时光、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
假如以时光、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醒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让人物在芦苇雪白、荷花飘香的环境中活动,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的风俗图,更能突出中华儿女为了守卫美妙的祖国河山浴血奋斗的主题。
4、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大事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5、寄予的思想情感,示意了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
(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
要注重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方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味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比如《祝愿》)题型示例:《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详细分析。
”(1)半张纸是小说贯通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仆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2)半张纸是仆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深入了小说主题。
另见余华《活着》最后一题。
句段的作用1、开始句段的作用:A、点题B、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C、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爱好D、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E、照应下文或者首尾呼应F、为下文作铺垫G、与下文形成对照等。
2、中间句段的作用:A、过渡(承上启下);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实→虚);由…转而写…B、为下文铺垫或者示意C、照应:与标题相照应、与上文(下文)……相照应3、结尾句段的作用A、照应题目、开始、上文B、拓宽内容C、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主旨D、深入主题E、给读者回味思量的空间等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一、如何掌握人物形象要掌握人物形象,就要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 概述情节;2. 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 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 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 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
《药》中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形象,表达了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常见提问方式1. 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2. ××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答思路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四个方面: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四是从给读者的感受上分析。
1. 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2. 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对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项作用。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的作用。
⑤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忍让妥协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
4. 给读者的感受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考点二:赏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在小说阅读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来设置试题,具体说来,有两大类型: 1.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 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题型一: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设题角度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提问方式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 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解答思路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2. 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4. 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5. 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
常用答题模式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题型二: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2. 小说塑造××物象,有何作用?3. 小说又写到了××,请分析其作用。
解答思路1. 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
也就是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方面考虑。
如《祝福》,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桎梏和毒害下毫无人身自由和生存权利,她挣扎过,也抗争过,最后还是遭到毁灭。
应该看到,在祥林嫂的性格中,主导方面还是她恪守“女子从一而终”的夫权思想。
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在于,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周密、强大深固。
压迫祥林嫂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神,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大伯甚至还有柳妈和鲁镇的群众都参与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
这封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努力。
作者塑造祥林嫂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际的描述,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捆绑下被吞噬的命运,揭露了封建阶级在思想上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毒害。
2. 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
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 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到沧州后在患难中忽然间遇见的李小二。
作者顺笔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
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还反衬陆谦这位“朋友”的奸诈,而且为后文张本。
②揭示或暗示主题。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次要人物柯瓦连科兄妹,他们是小说中敢作敢为的人物,显示了外来新派人物的力量,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希望。
③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如初中教材上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和《祝福》中的“我”。
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题型一: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常见提问方式1. 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 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 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1. 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 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
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4)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如《水浒传》之节选《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有通过作者直接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候、老督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