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的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在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中,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理论框架的概念与特点理论框架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结构。
理论框架可以由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和观点组成,用于解释现象、阐明关系和提出假设。
理论框架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研究问题的本质,且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适用性:理论框架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能够提供解释和理解现象的工具。
2.整体性:理论框架应能够将研究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整体性的概括,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3.可验证性:理论框架提出的假设和理论应当是可以被实证研究验证的,能够支撑或推翻研究的主张。
4.广泛接受度:理论框架应当具备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和应用的特点,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二、研究模型的概念与作用研究模型是研究者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研究某一特定问题而构建的抽象化、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研究模型的构建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性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具体反映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预期效果等。
研究模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验证:研究模型可以通过对变量关系的表达,验证研究者所采用的理论框架是否能够解释所研究的现象。
2.实证检验:研究模型可以通过对实证数据进行检验,验证研究者所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从而提供科学依据。
3.理论拓展:研究模型可以通过增加或调整模型中的变量和关系,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理论框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三、文献综述中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应用在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中,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通常被用于探讨研究问题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选择。
具体应用包括:1.问题归因与解释: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中采用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研究问题的成因和机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
办公楼文献综述

多层框架结构综合办公楼综述多高层框架结构可为建筑提供灵活布置的室内空间,适合多层工业厂房以及民用建筑中的多高层办公楼、旅馆、医院和商店。
从安全、适用、经济综合比较,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论是目前还是今后它将仍是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
框架结构体系是以由梁、柱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1]。
1国内外现代办公楼的发展与趋势1.1现代办公楼的设计趋向国外办公楼的发展趋势:(1)向高层发展;(2)向综合性发展;(3)向灵活性发展;(4)向智能性发展。
1.2国内办公楼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城市中的办公楼建筑也有不断向高空发展的趋势,钢筋混凝土体系的发展为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面布局条件。
其中大开间的布置方式,即采用较大柱网,少设分割墙,内部办公区域可自由分割[2]。
这种形式成为近年来国内中高层办公楼建筑的主要布局模式。
这种布局不但增大了使用面积,而且缩短了交通面积,同时有利于结构的计算[1]。
2建筑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部的艺术效果,细部的构造方案等,创作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活和生产环境[3]。
建筑设计要以使用功能,自然条件,设计标准、规范、规程,建筑模数等为依据,制定出满足建筑要求的设计方案[4]。
3结构设计设计之初先要收集如下资料,并作详细研究:(1)工程名称;(2)建设地点;(3)工程概况;(4)基本风压;(5)地面粗糙类型;(6)雨雪条件;(7)抗震设防;(8)工程地质条件;(9)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10)材料选用情况[5]。
3.1结构选型及结构平面布置方案1、结构体系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2、楼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方案[6],框架主梁沿横向布置,横向框架为主要承重骨架。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的深入剖析与优化技巧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的深入剖析与优化技巧一、引言在撰写学术报告时,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文献综述作为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知识。
而理论框架构建则是研究的基础,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研究方法。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进行深入剖析与优化技巧的探讨。
二、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技巧1. 确定研究范围与目标在编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研究范围的确定有助于筛选和梳理适用的文献,避免过多或过少收集文献。
研究目标则有助于思考文献综述的结构和重点。
2. 收集与筛选文献收集文献可以通过数据库检索、查阅引用文献、参考专家推荐等多种途径。
而在筛选文献时,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制定筛选标准,例如年代范围、研究方法等,确保所选文献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3. 分类整理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按照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等方面进行分类。
分类整理有助于梳理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演变,为进一步构建理论框架提供基础。
4. 基于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文献综述中,不仅要简单罗列已有研究成果,还要进行总结与分析。
例如,可以从研究结果、研究方法、研究局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以便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中充分利用和吸收先前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5. 保持科学态度与客观性在文献综述中,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和客观的立场。
不应将自己的观点或研究结论强行引入文献综述中,而应尽可能客观地介绍已有研究的不同观点和结论。
三、理论框架构建的重要性及技巧1. 现有理论的借鉴与整合构建理论框架时,可以借鉴已有的理论和模型。
通过分析和整合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寻找到适用于自己研究的理论框架,避免从零开始构建。
2. 确定研究问题与假设理论框架的构建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
研究问题是指研究的核心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而假设则是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或预期结果。
明确问题和假设有助于模型的构建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

文献综述写法及结构、常用句型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1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标题格式:a) Effect of(因素) on(观测项目) 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研究对象) Progressc)无固定格式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 Progress2 摘要常用句型: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3 关键词4 前言4.1 内容: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是…的重要研究内容;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祖国强大,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主题句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 略主题句研究支持1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 略例外情况研究意义主题句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 略主题句5.2 纵横结合式写法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
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
5.3 常用句式: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与…有关;…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文献综述的写法摘要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如何撰写好文献综述的概念、框架以及步骤。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一框架结构的意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
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时,框架梁应纵横向布置,形成双向抗侧力构件,使之具有较强的空间整体性,以承受任意方向的侧向力。
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造型活泼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
其缺点就是整体侧向刚度较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容易使填充墙产生裂缝,并引起建筑装修、玻璃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
不仅地震中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而且震后的修复工作和费用也很大。
同时当建筑层数较多或荷载较大时,要求框架柱截面尺寸较大,既减少了建筑使用面积,又会给室内办公用品或家具的布置带来不便,因此这种结构一般用于非地震区或层数较少的低烈度高层建筑。
另外框架结构的承载力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构件,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
二框架结构的优缺点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
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
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
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
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
当层数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一、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基本步骤在报告撰写过程中,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问题和理论发展动态,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确定研究领域: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研究的领域和主题,从而可以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
2. 收集文献: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如学术数据库和图书馆资源,收集与我们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
3. 筛选文献:在收集到大量的文献后,我们需要进行筛选,选择与我们研究主题相关性高、质量较好的文献进行综述。
4. 阅读和理解文献:在筛选出的文献中,我们需要仔细阅读、理解和总结每篇文献的内容和观点,分析其与我们研究主题的关联。
5. 撰写文献综述:最后,我们需要将收集、筛选、阅读和理解的文献进行综述撰写,详细介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问题和理论发展动态。
二、理论框架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在报告中,理论框架的构建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化且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以支持我们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理论框架的构建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从而可以为构建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指导方向。
2. 文献综述:在构建理论框架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文献综述,了解该领域已有的理论框架和相关概念。
3. 确定理论构成要素: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理论框架的构成要素,即该领域内的重要概念、变量和关系。
4. 确定理论之间的关系:在确定构成要素之后,我们需要考虑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5. 绘制理论框架图: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图表的方式,将理论构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绘制,以形成一个清晰、系统的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的应用可以在报告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阶段发挥作用。
在研究设计阶段,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研究的变量和测量方法;在数据收集阶段,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在数据分析阶段,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和解读研究结果。
中学教学楼采用框架结构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建筑首先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其次要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
再者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建造房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产过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在房屋的设计和建造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省劳动力,节省建筑材料和资金。
1 建筑设计说明此次设计的中学教学楼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小,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
1.1 平面设计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
由于建筑平面通常较为集中反映建筑功能方面的问题,一些剖面关系比较简单的民用建筑,它们的平面布置基本上能够反映空间组合的主要内容,因此,首先从建筑平面设计入手。
在平面设计中,我始终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紧密联系建筑剖面和立面,分析剖面、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反复深入。
图1 底层平面图1.1.1 使用部分平面设计建筑平面中各个使用房间和辅助房间,是建筑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
本设计在使用平面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注意了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门窗的大小和位置考虑了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风通风良好;房间的构成注意使结构布置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
对于辅助房间的平面设计,通常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使用人数的多少,先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根据计算所得的设备数量,考虑在整幢建筑中辅助房间的分布情况,最后在建筑平面组合中,根据整幢房屋的使用要求适当调整并确定这些辅助房间的面积、平面形式和尺寸。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它由钢筋混凝土柱、梁和节点组成。
本文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历史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的高层建筑和桥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构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柱、梁和节点组成。
柱和梁是框架结构中最重要的构件,它们承受着楼层和屋顶的重量,并将这些重量向地面传递。
节点是连接柱和梁的关键部位,它们需要同时承受拉力、剪力和弯矩。
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力、风力、荷载等。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和其他大型结构中得到广泛运用。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抗震性能好、重量轻、施工方便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将继续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历史、构件、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土木工程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
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
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
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
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现代办公楼作为城市公共化的空间,就要让人们能够感觉到其公共性,即所谓的“可进入性”形式。
比如在光线感、透明度、亮度、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表达,创造出某种空间秩序,使来访者更加清楚建筑物所创造的不同空间层次氛围,传达这种场所的开放精神。
信息时代的来临,则更加突出了这种需求。
并且在强调开放之余,还强调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日常交流的便捷等。
因而对现有办公楼的需求从功能、形式上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现有办公楼因其自身特性无可避免的要承担起一部分的城市功能,最主要的有:整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创造人性的活动场所;整合城市交通,使新建筑成为整个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城市生态景观,在公众参与的层面上共同形成特有的城市景观;以及它具有的经济催化、信息传递等功能。
一.建筑设计1.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包括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部分的房间分为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主要使用房间平面常采用矩形,与结构柱网尺寸相对应,设计时应考虑有较好的朝向和采光与通风。
卫生间等属于辅助用房,由于上下管道较多,平面布置应尽量集中,与主要房间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适当隔离与隐蔽,而且采光通风要好。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和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水平方向有走廊、过道、连廊,其宽度应满足人流通畅和建筑防火要求;垂直方向有楼梯、电梯、坡道等。
交通联系部分力求路线简洁明确,利于疏散,在节约面积的同时兼顾空间的造型处理等。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
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
写字楼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

附件一:课题名称开发区某高级写字楼框架结构设计主要任务与目标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与工程实践接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撰写论文等毕业设计(论文)诸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组织活动和社交能力,尤其在独立工作能力方面上一个台阶。
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事业心和责任心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影响,对于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建筑部分(1)总建筑面积10000m 2 左右。
(2)技术要求:建议层高4.2 m,总高不大于30m,采用不上人屋面;基本雪压0.3kN/m 2 ,基本风压0.5kN/m 2 。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
地质条件为素填土0.5m,淤泥质粘土13.5m砂土10m,地下水位在地表-3.000m。
(3)设计内容及要求完成的图纸内容为施工图深度要求。
应完成图纸内容:1)按建筑制图标准规定绘制图纸若干张,要求完成下列内容:2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建筑设计总说明,平、立、剖、详图等;门窗统计表(门窗明细表中的内容有编号、名称、洞口尺寸(宽×高(mm))、数量等)等。
2)各层平面图,注写图名和比例。
标注房间名称,标注各部分尺寸:外部尺寸:三道尺寸(即总尺寸、轴线尺寸、墙段和门窗洞口尺寸)以及底层室外台阶、坡道、散水等尺寸。
内部尺寸:内部墙段、门窗洞口和墙厚等细部尺寸。
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各层楼面标高。
标注轴线及轴线编号、门窗编号、剖切符号和详图索引符号等。
3)立面图(不少于两个),包括各个立面的建筑设计及有关尺寸;标明建筑外形以及门窗、雨篷、外廊等构配件的形式和位置,注明外墙饰面材料和做法。
标注边轴线及编号,注写图名和比例。
4)剖面图比例(不少于一个),包括剖面组合、房间各部分的高度及楼梯剖面;标注室内外地面、楼面、平台面、门窗洞口顶面和底面以及檐口底面或女儿墙顶面等处的标高。
文献综述框架

国外研究1、财政分权的经典理论(第一、二代财政分权理论)2、财政分权与公共治理3、财政分权与社会保障?国内研究1、财政分权与公共治理2、财政分权与民生建设(非经济公共品、医疗、教育)3、财政分权与社会保障国外研究:财政分权与社会保障国内研究:财政分权与社会保障王晓洁、王丽(2015)基于中国200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体制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现有财政分权体制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性反向作用,不利于全覆盖的实现庞凤喜、潘孝珍(2012)利用我国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分权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发现收入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成负相关,支出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成正相关。
王珺红、张磊(2013)研究了财政分权、公众偏好与社会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财政收入分权及财政自给率与地方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正相关,而财政支出分权与社保支出水平显著正相关。
彭宅文(2010)的研究指出,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使得地方产生了牺牲劳工利益、追求低价劳动力成本的倾向,这导致了地方社会保险费政教机关出现激励扭曲、征缴懈怠的现象。
徐妍(2014)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所引发的政府竞争对地方的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谢晓楠、胡夕冉(2015)在研究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时发现,在财政分权制度的影响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财政资源投入到更能带动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社会保障支出受到了挤占。
张弓长(2008)基于分税制改革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供给不足的原因。
其发现,现行财政分权制度下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转移支付制度使贫困地区产生了不合理的财政结构,从而加剧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供给。
当前文献综述中的关键概念与理论框架分析

当前文献综述中的关键概念与理论框架分析文献综述是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理解和应用一系列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本文将对当前文献综述中常见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
一、关键概念分析1. 概念定义和界定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准确理解和定义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概念。
这些概念可能包括理论、变量、因素、范畴等等,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非常重要。
因此,研究者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应该充分了解并参考先前研究中对这些关键概念的定义和界定。
2. 概念分类和关系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常常可以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且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对这些关键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有助于研究者清晰地了解和把握研究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3. 概念的发展和演变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演变,新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对先前的理论进行修正或扩展。
因此,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关注和分析研究领域中关键概念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从而对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理论基础。
二、理论框架分析1. 理论框架的选择和建立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理论框架来指导自己的研究。
理论框架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和概括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理论分析、假设推导和问题解释。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对先前研究使用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了解它的优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来支撑自己的研究。
2. 理论框架的评价和批判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对先前研究中使用的理论框架进行评价和批判。
这包括对理论框架的理论基础、逻辑结构、实证支持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理论框架的评价和批判,研究者可以明确该理论框架在自己研究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和修正。
宾馆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宾馆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范文英文回答:Literature Review on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Introduction.Framed structures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cluding hotel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gravity loads, lateral loads, and seismic forces.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with a focus on recent advancements and emerging trends.Gravity Loads.Gravity loads, which include dead and live loads, arethe primary vertical forces acting on a hotel structure.Dead loads are permanent loads that are constantly appliedto the structure, such as the weight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fixtures. Live loads are variable loads that change over time, such as the weight of occupants and furniture.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must ensure that the structure is able to safely resist these gravity loads without excessive deflection or failure.Lateral Loads.Lateral loads are horizontal forces that act on a hotel structure, such as wind loads and seismic forces. Windloads are caused by the movement of air around the building, and their magnitude depends on factors such as the building height, shape, and location. Seismic forces are caused by earthquakes, and their magnitude depends on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the region where the hotel is locat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must ensure that the structure is able to resist these lateral loads without collapse or significant damage.Seismic Design.Seismic design is a critical aspect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in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The goal of seismic design is to ensure that the structure is able to withstand the effects of an earthquake without collapse or excessive damage. Seismic design involves the use of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moment-resisting frames, shear walls, and base isolation systems. The choice of seismic design method depends on factors such as the seismic hazard level, the building height, and the architectural requirements.Recent Advancements.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advancements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These advancements include:Use of high-strength materials: High-strength materials, such as steel and concrete,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structure while maintaining its strength. This can lead to more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designs.Innovative structural systems: Innovative structural systems, such as diagrid structures and exoskeleton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framed hotels. These systems can provide increased lateral resistance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internal bracing.Computational analysis: Computational analysis tools, such a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framed hotels. This allows engineers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and ensure its safety and performance.Emerging Trends.Emerging trends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include:Sustainability: The use of 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This includes the use ofrecycled materials, energy-efficient systems,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ilience: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i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resilience, which is the 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o withstand and recover from extreme events, such as earthquakes and hurricanes. Resilienc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use of redundant structural systems, backup power sources, an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s.Smart structures: Smart structures are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the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Smart structures incorporate sensors and actuators that can monitor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building and respond to changing conditions. This can improve the safe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and reduce maintenance costs.Conclusion.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framed hotels is a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task. However, recent advancements in materials, structural systems, computational analysis, and emergingtrends are leading to more efficient,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hotel structures. By staying up-to-date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structural design, engineers can ensure that framed hotels continue to provide safe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s for guests and occupants.中文回答:框架结构宾馆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完整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综述1.框架结构的发展及所适应的建筑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框架结构体系是骨架承重体系中最常用的一种。
骨架承重结构体系与墙承重体系对于建筑空间的布置的不同在构思上主要在于用两根柱子和一根横梁来取代一片承重墙。
这样原来在承重结构体系中被承重墙体占据的空间就尽可能的释放出来,使得建筑结构构件所占据的空间大大的减少,而且在骨架结构承重系统中,内、外墙均不承重,可以灵活布置和移动,因此较适用于那些需要灵活分隔空间的建筑物,如学校、医院、宾馆,或是内部空旷的建筑物,如商场、办公楼、体育馆,而且建筑立面处理也较为灵活[1]。
建筑结构是由结构构件,即梁、板(受弯构件)及墙、柱(受压构件)和基础等构件组成的,结构构件通过正确连接,组成能承重并传递荷载等作用的房屋骨架。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
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较低。
钢材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很高。
把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使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主要承受拉力,因而可以合理的利用混凝土和钢筋的受力性能。
钢筋混凝土具有耐久性好、整体性好、耐火性好、可模性好、可就地取材的优点。
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2]。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阶段,二是初步设计阶段,三是技术设计阶段设,四是绘施工图。
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
文献综述的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的框架结构
1.引言:简要介绍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现状。
2.文献来源:详细描述文献的来源和获取方式,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书籍等。
3.文献筛选标准:阐述文献筛选的标准和方法,以确保所选文献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可读性。
4.文献综述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对所选文献进行综述,包括文献的背景、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5.研究成果评价:对文献综述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不足之处。
6.结论和建议:总结文献综述的结论,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7.参考文献:列出所有参考文献,确保文献来源的准确性和可查性。
文献综述中的理论框架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的方法

文献综述中的理论框架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的方法在进行文献综述研究时,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是十分重要的。
理论框架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结构,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目的、研究问题以及相关理论和假设。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步骤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以提高文献综述的质量。
1.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在构建理论框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是指研究希望达到的目标,而研究问题则是为了解决的具体问题。
明确了研究目的和问题后,可以更准确地选择相关的理论来构建理论框架。
2.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收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是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
可以利用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和互联网等资源,找到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文献综述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了解和回顾已有的研究,因此需要广泛地搜索和筛选文献。
3.阅读和分析文献在收集到相关文献和资料后,需要仔细地阅读和分析这些文献。
可以通过制定分类表格或者使用笔记本记录重要信息和观点。
同时,需要评估每个文献的质量和可信度,以确定是否将其包括在理论框架中。
4.整理文献并提取关键概念在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过程中,需要整理文献并提取出关键的概念。
可以基于主题或者相关性将文献进行分类,并针对每个类别提取出关键的理论概念。
这些关键概念将作为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
5.确定理论框架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在整理和提取关键概念之后,需要确定理论框架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理论范式,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在确定结构和组成部分时,注意要将不同的概念和理论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框架。
6.整合理论框架并填充细节在确定了理论框架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后,需要将各个概念和理论进行整合,并填充细节。
整合的过程可以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来实现,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有机的连接。
同时,可以引用和比较不同文献之间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以加强理论框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7.检查和修订理论框架最后,需要对构建的理论框架进行检查和修订。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框架结构是指在研究中,为了解决复杂问题或探索新领域而构建的一种概念性模型或理论框架。
它通常由一系列概念、假设、原则和逻辑关系组成,用于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在很多学科领域,框架结构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机科学中,框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组织和理解复杂的软件系统。
在社会科学中,框架可以提供一种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视角。
在管理学中,框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组织的关键因素和内在机制。
近年来,框架结构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许多研究人员试图构建更加综合和兼容的框架结构,以应对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研究领域。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学者开发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框架结构,以支持分布式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管理。
这种框架利用服务的概念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从而更好地协同工作和适应变化。
社会科学领域也有类似的努力。
许多社会理论试图构建一种综合性的框架结构,用于解释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社会学家斯坦利·杰尔恩斯提出了一种名为“结构-功能主义”的框架结构,用于解释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种框架认为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个体行为则对社会结构有着反馈作用。
在管理学领域,框架结构的研究也颇具成果。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一种名为“管理活动”的框架结构,用于描述组织中不同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这种框架结构认为管理活动可以被分为四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这种框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和教育中,帮助管理人员和学生理解和应用不同管理技能和方法。
总之,框架结构文献综述是对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和系统的评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框架结构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框架结构文献

框架结构文献框架结构是指在进行研究、分析或写作时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逻辑框架。
它对于文献的写作和阅读来说都非常重要,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框架结构的选择取决于所写作的文献类型和目的。
比如,对于一篇科学研究论文,常见的框架结构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
而对于一篇综述文章,常见的框架结构包括:介绍、文献综述、结果分析和总结。
在一个框架结构中,每一部分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
在引言部分,作者应该明确提出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引出本文的重要性和创新点。
方法部分应该描述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以及研究对象和样本的选择。
结果部分应该呈现研究的主要结果,可以通过图表、数据和统计分析来展示。
讨论部分则应该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并与现有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
除了常见的框架结构,还有一些特定的框架结构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文献。
比如,在一篇商业计划书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可能包括:执行摘要、市场分析、产品或服务描述、市场营销策略、财务计划和风险管理。
在一篇教育研究论文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可能包括: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研究结果和讨论。
在一篇法律论文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可能包括:引言、法律原理和适用、事实和分析、结论和建议。
不同的框架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文献类型和目的。
作者在选择框架结构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
同时,读者在阅读文献时也应该注意框架结构,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总之,框架结构在文献的写作和阅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框架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和有条理,方便读者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因此,作者和读者都应该重视框架结构,在写作和阅读中充分利用其优势。
文献综述框架结构五层局部六层大学教学楼5100平米左右

xx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1页文献综述本项目为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学楼方案二。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二类,使用年限为50年,总建筑面积为5100平方米。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架,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
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
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上层数受到限制。
正是因为如此原因,框架结构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建筑。
本设计的是多层建筑,所以选用框架结构体系较为合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指出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
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而国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以下的一些优点:第一:合理的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特点,可以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
这些构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钢构件,因而能够节约钢材,降低造价。
第二: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
第三: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浇注成各种形状的结构。
第四: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它的防震性和防辐射性也好,亦适于用作防护结构。
第五:混凝土中占比例较大的砂、石材料便于就地取材。
xx科技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第2页因为钢筋混凝土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在建筑结构、地下结构、桥梁、隧道、铁路等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
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应力、抗震、框架梁一、引言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接而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结构共同承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
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
该结构形式,可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能灵活的布置建筑平面,并具有传力明确、延性、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因此,无论是在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都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二、主题部分1.框架结构的概念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框架结构的优缺点(1)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2)框架结构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3. 框架结构的应用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
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也有根据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用于较大的跨度;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4.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5.框架结构的前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为自由的特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
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
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
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
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
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
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
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6.框架结构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加强短柱的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顶棚可能要吊顶或其它装修,甲方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要求柱间填充墙不到顶或者是在墙上任意开门窗洞口,这样往往会造成短柱。
由于短柱刚度大,吸收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
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2)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 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
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
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3)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拖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
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
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彻底,凡不设缝,就要连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4)填充墙拉筋和预埋件等不应与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焊接,宜采用在柱内预留预埋件,待砌筑填充墙时再将拉结筋与之焊接的施工方法。
三、总结:以上主要阐述了多层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当然实际工程可能会遇到更多问题,需要结合知识和经验,灵活变通运用。
在设计多层框架结构时,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对所有计算结果认真分析、判断,准确无误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只有熟练掌握规范,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才能使框架结构设计更加合理,配筋适宜,满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
然而,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1]Deutsche Norm,DIN1045-1.Tragwerk ausBetonStahlbeton and Spannbeton,TeilBemessungand Konstruktion,2001.[2]Yoshitaka Takahashi,NobuyukiShimizu,KoheiSuzuki.Study on the Stuctrure Modeling of the Beam Element Formulated Absolute Nodal Coordinate Approach[J],BuildSimul,2005,(1):283.[3]颜德姮,程文瀼.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王可峰.高层结构体系的选择.山西建筑[J] , 2009 , (15) : 53-54 .[5]李健豪.浅谈某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建材与装饰[J] , 2007, (11) : 5-6 .[6]林同炎.斯多台斯伯利. 结构概念和体系 [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7]颜德姮,程文瀼.混凝土结构(上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李四强,李杰等.建筑结构抗震[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朱慈勉,张伟平.结构力学(上下册)[M] .第 2版.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梁兴文,史庆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1]顾祥林.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2]顾祥林.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3] 任全宏,常建军.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陕西建筑, 2007 ,( 7): 7-10 .[14] 杨旭,李宏伟等.用新规范设计混凝土结构需注意的若干问题[J] .建筑结构,2003( 8):12-13 .[15]朱慈勉,吴宇清.计算结构力学[J]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16] 梁兴文,史庆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