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评定记录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及考核管理细则(4篇)

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及考核管理细则(4篇)

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及考核管理细则一、引言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及考核管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定细则,可以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的程序和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及考核管理细则,包括评定的内容、方法、流程以及考核管理的实施细则等。

二、评定内容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即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情况和安全培训教育的进行情况。

1.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评定人员将对企业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性能、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

评定时应注重实际情况和有效性,具体评价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安全设施使用情况等。

2.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情况:评定人员将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

评定时应关注制度的完备性和执行情况,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制度是否健全、制度是否执行等。

3.安全培训教育的进行情况:评定人员将对企业的安全培训教育进行考核,包括岗位培训、安全教育、事故案例分析等。

评定时应关注培训教育的覆盖率和效果,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培训记录、培训记录的及时更新等。

三、评定方法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为自评和外评两个环节。

1.自评:企业应自行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进行评定,主要依据评定内容所给出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自评时应公正、客观地进行,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评定结果需经企业内部审核和批准。

2.外评:企业应组织专业的安全生产评定机构对其进行外部评定。

评定机构应根据标准化评价指标,通过检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评定。

评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经验,并严格按照评定细则进行评定。

评定机构需出具评定报告,反馈评定结果。

四、评定流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的流程主要包括自评准备、外评准备、评定实施和评定结果反馈四个环节。

国家安全标志现场评审规范

国家安全标志现场评审规范
●③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器具,应制定并实施校验方法;
●④当检验和测试器具、设备校准失效时,应对其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追溯评定;
●⑤经授权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的生产单位,应有“授权证书”、“计量标准器具检定合格证”、“计量检定员证”,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
●⑤经授权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的生产单位,应有“授权证书”、“计量标准器具检定合格证”、“计量检定员证”,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
●④涉及安全性能的受控零(元)部件应进行拆检,影响主要使用性能的受控零(元)部件或原材料应进行抽检并符合标准或文件要求;
★⑤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结构参数应符合图纸规定。
无原材料、外购件进厂检验记录、关键工序检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的;或记录格式(表格、编号、签字、日期等)存在严重欠缺的;经检查核实,出厂检验被确认为虚假记录的,不合格;
未按要求配备检验、测试设备和器具并建立台帐的,不合格;
有器具缺检定合格证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不合格;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规程的器具,未制定并实施校验方法或存在严重欠缺的,未对计量设备、器具进行有效标识的,不合格。
未进行追溯评定或缺少评定记录的,不合格;
“证件”不全,缺操作规程或存在严重欠缺的,不合格。
“证件”不全,缺操作规程或存在严重欠缺的,不合格。
(熟悉MT行业标准, 并对产品标准性能测试熟悉, 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
(熟悉MT行业标准,并对产品标准性能测试熟悉,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


项目名称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考核标准
3.2
人员素质
●③关键工序的生产人员应该熟悉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等内容,操作熟练;
●④质量检验人员应该熟悉标准、检验规程等内容,操作熟练。

产品可追溯性评价检查表

产品可追溯性评价检查表

8
3.9
是否保证了“三包”及“召回”产品检验记录及供货文件的正确标识,从而确保产品生 在《标识可追溯性管理规定》中已明确在产品检验记录集供
产条件和制造时间都具有可追溯性?
货文件上做好标识。
8
3.10
生产过程中的批次信息、质量记录、过程数据是否被完整的记录和保存?
3.11
产品全过程文件资料的存档方式是否满足日后产品相关质量信息的快速查找?
来实现的,以保证产品“可追溯性”最小范围原则?
追溯性。
8
3.4
生产过程中,对于一汽-大众BZD系统中定义的TLD“零件”是否通过“生产管理系统”
(MES)或条码扫描系统进行精确追溯的?
NB
3.5
对于图纸或PDM图中规定的需要逐一追溯的零件,是否依靠“生产管理系统”(MES)实 现精确追溯?
NB
3.6
产品“可追溯性”提问表
评价要素 1.分供方管 理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1.1
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分供方产品“可追溯性”评价流程?是否按计划进行评定?是否对评 有《标识可追溯性管理规定》,并按规定实施,定期进行跟
价结果进行跟踪?
踪验证。
1.2 2. 原材料 及外协件
2.1
分供方所提供的零件/原材料包装标识信息是否完整?
在《流转卡管理规定》中明确了在制品及半成品的标识卡及 流转卡的填写方法,此方法能够保证制品或半成品批次与“ 标识卡”或“流转卡”信息的一一对应。
8
3.8
是否定义了产品生产批次划分及转换方法?此方法是否能保证产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追 溯到前面的过程?
在《批次管理规定》中定义了产品生产批次划分及转换方 法,此方法能保证产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追溯到前面的过程 。

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原始记录内容

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原始记录内容

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原始记录内容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部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背景了解。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的原始记录内容。

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从建筑工程质量管控的角度来看,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是记录工程各个节点质量验收情况的重要文件。

此记录是由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和质检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协作完成的。

在建筑工程的不同阶段,如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安装工程等,均需要进行质量验收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原始记录内容是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的核心部分,它用于详细记录每个检验批次的相关信息,包括工序名称、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合格与否等。

这些原始记录内容对于评估工程质量的合格性和发现质量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原始记录内容,可以识别质量问题的根源,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的原始记录内容,包括内容的要求、填写要点和记录的意义等方面。

通过对原始记录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提供一种科学、规范、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编写方法,促进工程质量管理的提升和优化,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和组织安排的说明。

以下是可能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示例:文章结构:本文为关于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原始记录内容的论述。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概述了建筑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的重要性和作用。

其次,介绍了该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原始记录内容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追溯评定记录表

追溯评定记录表
追溯评定记录表
编号:
零件图号
零件名称
工作令
原检验器具名称
原检验器具规格
原检验器具编号
原检验器具计量检定到期日
原检验结果:
检验人:检验日期:
现检验器具名称
现检验器具规格
现检验器具编号
现检验器具计量检定到期日
现检验结果:
检验人:检验日பைடு நூலகம்:
评定结论:
原检验数据与现检验数据在允差范围内。评定结论为:原检验时检验器具未损坏或超差,原检验数据有效。追朔评定结束。
原检验数据与现检验数据超过了允差范围。评定结论为:原检验时检验器具已损坏或超差,原检验数据无效。原检验零件需召回处理。需要继续追查前一个被检零件(采用****检验器具检验)。
评定人:评定日期:

追溯评定管理制度

追溯评定管理制度

追溯评定管理制度一、引言追溯评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中针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和评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追溯评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下文将从追溯评定管理制度的概念、重要性、实施步骤和建立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追溯评定管理制度的概念追溯评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建立一套能够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进行追溯和评定的管理制度。

它通过建立追溯体系,明确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和处理流程,对质量问题做出合理评定,最终确定正确的处理措施,确保问题不再出现或者最小化损失。

追溯评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追溯体系的建立、质量问题的评定和责任追究等内容,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追溯评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 确定追溯的范围及标准。

明确需要进行追溯的产品或服务范围,以及追溯和评定的标准和要求。

2. 建立追溯体系。

建立追溯的流程和体系,包括追溯的起始点、追溯的环节、追溯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3. 质量问题的评定。

对追溯到的质量问题进行合理评定,确定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4. 责任追究。

对质量问题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和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5. 整改和改进措施。

对追溯到的质量问题制定整改和改进措施,确保问题不再发生或者最小化损失。

三、追溯评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追溯评定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追溯评定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其次,追溯评定管理制度能够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合作伙伴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再次,追溯评定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风险。

最后,追溯评定管理制度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四、追溯评定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要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追溯评定管理制度,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追溯的范围和标准。

企业需要确定需要进行追溯的产品或服务范围,以及追溯和评定的标准和要求。

质量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质量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质量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1目的和范围1.1统一管理公司工程产品质量标识,确保标识使用正确无误,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L2本办法属于公司管理体系三层次文件中的第二级,其上级文件为《质量工作管理程序》。

此文件需要二级单位针对专业特点编制实施细则。

1.3本办法适用于二级单位(含分公司、子公司、事业部)及直管项目部、自管项目部。

2相关术语2.1标识:为了向公众传递的信息而将简单易懂的单词和短语结合图形、符号设计制作成某些指示、说明或规定的信息牌或文件记录。

2.2可追溯性:通过记录标识,对某个物项活动的历史情况、应用情况或物项所处的位置进行追溯的能力。

3本规定主要应对的风险点标识不清或不正确,特定的信息无法传递或信息错误,需要追溯时无法进行。

4管理原则实事求是,分类管理,各负其责。

5管理职责5.1集团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公司工程产品质量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管理及控制活动,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5.2二级单位1.2.1负责本单位施工场所、生产场所合理设置符合要求的质量标识,并对施工现场质量标识的设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

5.2.2对本单位质量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标识设置和使用的培训。

5.3直管项目部及二级单位所属项目部、中心、厂处、事业部、车间5.3.1负责现场质量标识设置、使用及维护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与指导, 并对上级部门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及反馈。

15.3.2随着工序的变化,负责组织对各工序进行质量评定合格后的标识实施与管理。

5.3.3负责对现场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其熟练掌握现场各类质量标识的含义,遵守现场各项质量管理规定,避免随意破坏质量标识。

5.3.4负责对现场撤销的标识牌进行分类回收保管、二次利用、销毁处理。

5.3.5负责将质量检验、试验的原始数据作为备查资料在项目部资料室存档, 以便在需要追溯时能追根溯源。

6管理内容、程序6.1标识的分类6.1.1质量标识的外在表现方式为标识牌,标识牌分为即贴型标签、印戳型标牌、悬挂型标牌、直立型标牌、二维码标牌、书写(刻字)型标牌、钢印标记等。

计量设备失准时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失准时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管理制度

计量设备失准时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管理制度GB/T19000 (IS09000)系列标准要求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检验或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根据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要求,结合质量体系认证、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中的实践,分析、探讨了对处于失准状态下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含计量器具、计量仪表等,文内简称计量设备)所出据的检测数据进行评定、追溯的有关办法。

为满足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确保企业计量检测体系规范运行并为产品的高质量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必须完善对处于失准状态下的计量设备的控制,对其已出据的影响检验或试验结果的检测数据实施评价和必要的追溯。

本制度就此假定在有关计量设备上次检定(校准)的有效性、校准方法和频次、人员培训及计量设备的适用性的评审等软件环境完好有序的前提下,重点针对计量设备失准的硬件环境规范管理。

1•实施数据评定追溯的思路实施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失准计量设备在未被察觉时投入使用后所出据的检测数据影响已检验的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从计量设备投入使用后的产品(即检测数据)于企业追求最佳质量成本的影响考虑,生产检测、大宗物料的进出、能源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计量数据影响程度很大,则有必要在此类计量数据出现可疑时开展检测结果的评定工作,必要的实施追溯;联系实际,可确定具体实施工作应从量值传递系统到计量设备服务对象的诸环节开展。

检测结果的评定、追溯流程应是:分析失准计量设备评定已出检测数据版本:V1.0评判检测数据影响、效能追溯已检测产品等循序渐进的几个过程。

2•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工作的实施范围和工作重点2.1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工作的实施范围通过分析计量设备失准的类型及程度、计量设备的使用及作用效能的影响,可确定在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的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系统和计量设备服务领域(重点是生产检测领域)实施失准计量设备检测数据的评定追溯工作。

(1)对企业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系统,是对在用计量标准失准时开展工作,完成数据评定,必要时对已开始的检定(校准)工作重新进行,并分析对计量设备服务对象的影响。

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质量追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类工程项目的质量追溯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程质量追溯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质量整个过程的记录、追踪、核查、评定和总结。

第四条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包括工程质量体系、质量监督检验、产品追溯等内容,具体实施细则由公司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制定。

第五条公司实行“谁负责、谁主管”的管理原则,明确各部门在工程质量追溯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明确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条公司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每年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第七条公司对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章质量追溯实施机构第八条公司设立质量追溯管理机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工作。

第九条公司工程质量追溯管理机构下设综合部门、监督部门、检验部门等职能部门,具体职责由公司领导分工确定。

第十条公司设立质量追溯管理工作小组,由公司领导带头,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程质量追溯管理中的问题。

第十一条公司各级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工作,对工作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处和调整。

第三章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第十二条公司制定《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明确工程质量追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实施程序,规定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措施。

第十三条公司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追溯档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质量资料进行记录和存档,确保追溯可行。

第十四条公司建立工程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实现工程质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查询,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公司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第十六条公司建立工程产品追溯制度,对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所有产品进行追溯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稳定可靠。

第四章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工作流程第十七条公司工程质量追溯管理工作流程包括质量追溯计划编制、工程施工监督、质量数据采集、产品追溯核查等环节。

产品可追溯性评价检查表

产品可追溯性评价检查表

有库房各岗人员的《岗位职责》,有各种库房管理规定,有 高低储控制。
是否对原材料/外协件出入库环节的批次转进行了定义?是否对原材料/外协件的到货信息 在《批次管理规定》中/批次进行了定义,原材料/外协件出
2.4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可追溯性”进行管理?当原材料/外协件重新进行分包装或小包装时,是否重新加贴 入库的批次以入库时间为准;并在ERP系统中以流水号形式
质保部已对到库的原材料进行入口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 记录中包含供应商名称、进货日期、批号/炉号、数量、名 称等信息可具有追溯性;检验合格后在物料标识卡上盖合格 章,并在ERP系统中确认,能够保证先入的原材料先出。
是否对每个产品组中有责任追溯的零件范围、生产过程(设备参数)及检验项目进行了 定义?
有《控制计划》、《操作指导书》、《检验指导书》等文 件,文件中详细定义了每个产品组中有责任追溯的零件范围 、生产过程及检验项目。
来实现的,以保证产品“可追溯性”最小范围原则?
追溯性。
8
3.4
生产过程中,对于一汽-大众BZD系统中定义的TLD“零件”是否通过“生产管理系统”
(MES)或条码扫描系统进行精确追溯的?
NB
3.5
对于图纸或PDM图中规定的需要逐一追溯的零件,是否依靠“生产管理系统”(MES)实 现精确追溯?
NB
3.6
10
的快速查找。
现成品、半成品及自制件的入库均录入ERP系统进行管理, 并通过条形码扫描,能够保证产品可追溯性要求。
10
4.2
一汽-大众BZD系统的TLD清单上产品或产品外包装条形码是否满足VW 01064和VW 80125 要求?
产品外包装条形码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10

追溯性评估注意事项

追溯性评估注意事项

追溯性评估注意事项按照评估基准日与评估报告日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现时性评估、追溯性评估与预测性评估。

在财产损害评估、税基评估、量刑定罪时,都可能涉及追溯性评估。

笔者结合最近公众热议的追溯性评估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示借鉴。

1. 追溯性评估定义翻阅相关法律法规、资产评估准则、国外资产评估准则,均未找到对该概念的全面描述,在对《资产评估》教材及《资产评估执业准则-资产评估报告》研读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不妨将其定义为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资产在过去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分析评定、估算,并于评估工作日后出具资产评估报告的专业服务行为。

2.追溯性评估的价值时点及结论有效期(一)价值时点前述定义中,“过去某一时点”的定义,可能对许多同行来说很难界定。

一般资产评估的基准日为现场勘查日或年终、月底,这种基准日一般在资产评估现场操作日附近。

为的是更接近经济行为的实现日或会计报表日,从而使得取值更科学合理。

从笔者近年来接触的案例及自身工作的实际看来,该“过去某一时点”至少距资产评估现场操作日在一年以上,现场工作日期间,资产评估所面临的市场状况、资产的物理状况已发生不小变化,对资产评估结论已产生较大影响。

(二)结论有效期《资产评估执业准则-资产评估报告》第十条“资产评估报告应当明确评估结论的使用有效期。

通常,只有当评估基准日与经济行为实现日不超过一年的,才可使用资产评估报告”。

规定资产评估结论的有效期,是为了防止经济行为的实现日距离评估基准日时间过长,资产价值由于各种原因已发生较大变化。

但是,对于追溯性资产评估对应的经济行为,并不因评估基准日后资产价值的变动而改变资产价值。

因而,现行业对追溯性资产评估报告结论的有效期已产生一个共识,那就是无有效期限制。

但是,任何评估服务都是对应特定经济行为的,报告的有效期亦是为该特定经济行为服务的,该有效期应随着经济行为的实现而结束,因而,在报告中对该有效期描述为“自资产评估报告日起,截止资产评估经济行为实现之日止”,是否更为合适呢?3.追溯性评估调查程序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资产评估执业准则—资产评估程序》第十二条明文规定:“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对评估对象进行现场调查,获取评估业务需要的资料,了解评估对象现状,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

GB50218-2023建筑结构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GB50218-2023建筑结构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GB50218-2023建筑结构工程质量评定标准1. 总则1.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各类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评定。

其他相关工程可参照执行。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T94-200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1.3 术语和定义- 建筑结构工程:指建筑物的承重骨架系统,包括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

- 质量评定:对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工程质量验收。

2. 质量评定方法2.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包括施工图纸会审、施工方案审查、施工过程检查、施工记录等环节。

2.2 工程质量验收工程质量验收分为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整体工程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结构安全性、功能性、耐久性等。

3. 评定指标3.1 结构安全性指标- 承载力:结构在规定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 刚度: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

- 稳定性: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能。

3.2 功能性指标- 空间: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 舒适性:室内环境质量,包括温湿度、噪声、通风等。

- 美观性: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装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3 耐久性指标- 抗渗性:结构材料的抗渗性能。

- 抗腐蚀性:结构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

- 抗裂性:结构材料的抗裂性能。

4. 评定程序4.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施工图纸会审: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 施工方案审查: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

- 施工过程检查:对施工过程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 施工记录: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为工程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4.2 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分部工程验收:对分部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验收环节。

安标现场评审内容及要求

安标现场评审内容及要求
安标现场评审内容及要求
质量体系
①企业应有汇编成册的质量体系文件
②体系文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的规定
③体系文件中的各层次文件应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④体系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现行操作相符
⑤体系文件满足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符合标准的要求
⑥有程序文件或规章制度
⑦建立有质量否决制度
⑧有产品工艺流程图、质量控制点。
②对设备器具按国家计量法规和有关标准、规程进行周期检定和校准,查检定合格证
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规程的器具,应制定并实施校准规程
④当检测和试验器具、设备校准定位失效时,应对其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追溯评定,查评定记录
⑤对授权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的企业,查其“授权证书"、“检定标准器具合格证”、“操作人员资格证”,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
②易燃、易爆及其它危险物品应单独存放,条件符合要求(如化学品存放的温、湿度要求等)
③属安标管理的部件应有安全标志和有效期内的安全标志准用证复印件
④出入库覆行了规定的手续等。
半成品、成品库
①半成品、成品库应分类存放,摆放整齐
②成品应贴有铭牌,铭牌材质须满足有关标准要求
③成品箱中装箱单、合格证、说明书及随箱工具等应齐全
②应保证未经检验或验证合格的物品或产品不能投入使用或转序
③质检机构和检验人员有明确的检验授权,并保证其独立进行检验工作
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
⑤原材料、外购(协)件抽样及检验规程
⑥工序抽样及检验规程(必须包含质量控制点)
⑦出厂检验规程(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测试设备
①根据生产和检验的需求,配备了检验、测试和试验设备、器具,查台账
检验测试设备根据生产和检验的需求配备了检验测试和试验设备器具查台账对设备器具按国家计量法规和有关标准规程进行周期检定和校准查检定合格证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规程的器具应制定并实施校准规程当检测和试验器具设备校准定位失效时应对其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追溯评定查评定记录对授权进行计量器具检定的企业查其授权证书检定标准器具合格证操作人员资格证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检查检验原材料外购件进厂检验记录质量控制点检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生产单位必须具备按标准要求的项目进行出厂检验的设备器具且精度能力等满足要求并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属个别批次检验项目且检验设备价值超过5万元的允许在一定周期内利用当地其它单位的检验手段进行批次检验但必须有协议和已进行检验的记录或检验报告从成品库抽取一台合格品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设备操作符合要求与以前的出厂检验记录或报告进行对比结果应在误差范围内将检验记录和报告附在评审报告中对涉及安全性能的零部件进行拆检对影响主要使用性能的零部件或原材料进行抽检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

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对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包括从物资进货开始,到生产、安装、交付的各个阶段的产品标识、状态标识和可追溯性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品不混用、误用,以及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确保需要时实现产品可追溯性,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中各个阶段所用的物资和加工、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半成品、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3职责总工程师负责公司标识和可追溯性的领导工作。

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修改和组织实施本办法;负责对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检查和指导。

预算合同部负责施工用原材料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项目部负责对施工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

材料员、各专业施工员及质量员负责本单位施工过程中进场物资的标识、材料库存物资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及施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半成品、成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检查和实施。

资料员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4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对自行采购或顾客提供的物资、半成品、设备的产品标识,由材料员采用标牌、存放地点、进货验收单、进货台帐、保管台帐、合格证明及检验报告等进行标识。

工程设备以设备铭牌及设备位号作为标识。

施工中形成的半成品、分部分项工程的标识,由施工员负责组织,采用任务单、技术交底记录、工序交接记录、各类检验记录、施工日志、施工进度、隐蔽工程记录、特殊过程确认记录等进行标识。

工程成品的标识,由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包括各种竣工验收资料、技术档案、施工管理资料、各种检验报告、主管部门认可文件、竣工报告、交工验收证书等资料进行标识。

检验试验状态标识检验试验状态有:a) 未检验(待检);b) 已检验未判定(待定);c) 已检验合格;d) 已检验不合格。

物资的检验试验状态标识由材料员、质检员负责采用标牌、检验试验报告等进行标识。

过程的检验试验状态标识隐蔽工程以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标识,由专业施工员负责填写。

施工过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施工员使用该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记录、检验试验报告等作为标识。

检测结果追溯评定制度

检测结果追溯评定制度

检测结果追溯评定制度测量设备使用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必要设备。

为了使测量设备精确,应对其进行周期性检定、校准或比对。

但在日常生产中,当测量设备失准而继续使用时,就会造成错判或误判。

因此,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6条中规定,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并对该测量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按照标准中的要求,我们在实施中要做下述工作:1、对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之前所监视和测量的产品重新进行测量,以确定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重新进行测量必须在已知符合要求的测量设备上进行,如果发现两次测量结果有出入,则应判定上次测量结果无效,已重新测量的结果作为处理产品的依据,并逐一作好记录。

这里的“以往”应理解为向前追溯到以能判定上次测量设备符合要求日期,将其不敢认定测量设备符合要求这一段期间所监视和测量的结果都进行评价,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对失准的测量设备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检定、校准或比对。

调整或修理后进行再检定或在校准,待达到测量设备规定要求后,方可使用。

如果该测量设备经调整或小修仍达不到规定要求,则应组织力量进行大修,并做出停用标记。

3、对受影响的产品,在重新进行测量后,如果判定上次测量结果无效,应根据重新测量的结果进行处理,即重新测量判定为合格的,按合格品处理。

根据“校准和验证结果应记录”和“记录应予保持”的要求,我们设计了《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追溯单》。

在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填写《追溯单》。

追溯单上对测量设备要填写名称、型号、编号、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日期、使用单位和使用人签字、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以及调整修理后再校准的结果,由测量设备检定员填写并签字;评定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的处理意见由检验处处长签署意见,报质量部部长签署审核意见,并存档备查;受影响的产品重新进行测量的检测记录由检验员保存,作为追溯后处理产品的凭证。

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2011年9月9日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追溯记录单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追溯通知通知部门:经办人:通知内容:接收部门:通知日期: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追溯结果记录通知部门追溯内容及结果:通知日期接收部门追溯结论:经办人/日期:备注:审核/日期:。

质量管理记录工作程序

质量管理记录工作程序

质量管理记录工作程序一、目的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质量原始记录及凭证的设计、编制使用、保存及管理的制,以证明和检查公司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规范文件管理,保证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部门三、定义3.1质量记录:企业在质量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对所有质量活动和控制过程产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记载的证明性文件3.2可追溯性。

能全面、准确、真实、有效地反映质量活动行为及结果。

四、职责4.1各有关部门按照质量记录的职责、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质量记录的设计、编制、使用、保存及管理负责。

4.2质量记录的设计由各使用部门提出,报质管部审批后执行。

质管部负责设计确定企业所需的通用质量记录(服务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记录、药品质量管理记录、表式、凭证等)。

4.3质量记录由各岗位人员负责填写,各部门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按规定期限归档。

4.4质管部负责对全公司质量记录的日常检查,并对其中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措施。

五、质量记录应符合以下要求:5.1质量记录应字迹清楚、正确完整。

不得用铅笔填写,不得撕毁或任意涂改,需要更改时应在更改处有本人签名,保证其具有真实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5.2质量记录可采用书面、也可用计算机方式,都应易于检索。

文字与计算机格式内容应保持一致5.3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需明确相关质量责任的关键环节质量记录应采用书面形式,由相关人员签字留存5.4质量记录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变质、丢失;六、记录的收集、编目、归档、保管、查阅和处理:6.1各种质量记录应及时收集,年终汇总、编目、归档,以便使用查阅6.2各种质量记录在规定保存期限内不得遗失或擅自处理 6.3到期的质量记录需处理时,应报质量管理机构监督实施并记录6.4质量记录处理(销毁)记录保存五年以上七、应对以下质量记录进行重点控制管理:.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展开与实施考核记录.合同评审记录.质量文件发放与更改记录.药品呆购记录.供货方评定记录.合格供货方名单及供货方提供的各种质量证明文件.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审批记录第二篇: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对质量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失效检测数据追溯及评定记录

失效检测数据追溯及评定记录

失效检测数据追溯及评定记录1.引言在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失效检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失效检测数据的追溯和评定能够帮助企业识别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或修复。

本文对失效检测数据的追溯和评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2.方法2.1数据追溯数据追溯是指通过分析已有的失效检测数据,寻找可能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失效检测数据,包括失效样本、测试环境和测试结果。

(2)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例如使用故障树分析模型。

(3)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失效的共性特点和规律。

(4)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可能导致失效的原因。

(5)通过实验验证推测结果,并确认失效原因。

2.2数据评定数据评定是指根据失效检测数据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失效进行评价和分级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失效检测数据,包括失效样本、测试环境和测试结果。

(2)对失效进行分类和整理,按照失效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价。

(3)根据评价结果,将失效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重大失效、一般失效和轻微失效。

(4)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不同等级的失效进行不同程度的重视和修复。

3.实施步骤3.1数据追溯的实施步骤(1)收集失效检测数据,包括失效样本、测试环境和测试结果。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实验、问卷调查、产品追踪等方式进行。

(2)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

根据失效的特点和规律,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分析,例如故障树分析模型、因果图。

(3)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失效的共性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失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失效的共同点,并进行归因分析,寻找可能的原因。

(4)根据分析结果,推测可能导致失效的原因。

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推测可能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失效问题。

(5)通过实验验证推测结果,并确认失效原因。

根据推测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确定失效的根本原因。

3.2数据评定的实施步骤(1)收集失效检测数据,包括失效样本、测试环境和测试结果。

追溯评定记录

追溯评定记录

计量设备失准时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渭南永泰矿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计量设备失准时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管理制度GB/T19000 (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检验或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根据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要求,结合质量体系认证、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中的实践,分析、探讨了对处于失准状态下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含计量器具、计量仪表等,文内简称计量设备)所出据的检测数据进行评定、追溯的有关办法。

为满足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确保企业计量检测体系规范运行并为产品的高质量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就须完善对处于失准状态下的计量设备的控制,对其已出据的影响检验或试验结果的检测数据实施评价和必要的追溯。

本制度就此假定在有关计量设备上次检定(校准)的有效性、校准方法和频次、人员培训及计量设备的适用性的评审等软件环境完好有序的前提下,重点针对计量设备失准的硬件环境规范管理。

1 实施数据评定追溯的思路实施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失准计量设备在未被察觉时投入使用后所出据的检测数据影响已检验的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从计量设备投入使用后的产品(即检测数据)于企业追求最佳质量成本的影响考虑,生产检测、大宗物料的进出、能源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计量数据影响程度很大,则有必要在此类计量数据出现可疑时开展检测结果的评定工作,必要的实施追溯;联系实际,可确定具体实施工作应从量值传递系统到计量设备服务对象的诸环节开展。

联动环节如下。

检测结果的评定、追溯流程应是:分析失准计量设备↓评定已出检测数据↓评判检测数据影响、效能↓追溯已检测产品等循序渐进的几个过程。

2 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工作的实施范围和工作重点2.1 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工作的实施范围通过分析计量设备失准的类型及程度、计量设备的使用及作用效能的影响,可确定在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的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系统和计量设备服务领域(重点是生产检测领域)实施失准计量设备检测数据的评定追溯工作。

组织评定民主评议记录

组织评定民主评议记录

组织评定民主评议记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评定民主评议记录民主评议是一种多方参与、公开透明的评价评议方式,通过让组织成员对组织管理、决策、绩效等方面进行评议,以此促进组织的民主、平等、和谐发展。

组织评定民主评议记录是对民主评议过程的记录与总结,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自身问题与不足,并积极改进,提升组织治理水平和绩效。

在进行组织评定民主评议记录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一、确定评议对象:确定需要被评议的对象,包括组织领导、管理层、员工等,明确评议的范围和内容。

二、确定评议方式:确定评议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专家评审等多种形式,保证评议过程的公开、公正。

三、制定评议指标: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评议的指标体系,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效果、员工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确保评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开展评议活动:组织成员参与评议活动,针对确定的评议对象和指标进行评议,畅所欲言,提出建议和意见。

五、整理记录与总结:将评议过程中的意见、建议、问题等进行记录,进行整理与总结,形成评议记录报告。

六、汇报与反馈:将评议记录报告提交给组织领导,提供反馈与建议,促使组织领导关注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实现组织的发展与进步。

七、跟踪评议结果:对组织领导采取的改进举措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与适应,确保评议的效果和实效。

通过组织评定民主评议记录,可以不断完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与制度,促进组织内部的民主互动与沟通,提升组织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也可以增强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民主评议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需要组织领导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全体组织成员的参与与配合。

只有通过持续的评议与改进,才能实现组织的民主治理、和谐发展。

希望每个组织都能够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绩效表现,实现共赢共享的目标与价值。

【字数:417】第二篇示例:组织评定民主评议记录一、引言民主评议是指通过对组织内部成员的评定和交流,以实现组织管理的民主化和平等化,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凝聚力。

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

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

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
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是指在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各个环节中,对重要的工程质量信息和数据进行记录、保留和使用的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工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制定质量管理操作流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符合要求。

工程质量档案管理:制定专门的工程质量档案管理规定,保证工程质量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完整记录,使得工程质量信息能够随时追溯。

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建立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建立有效的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任何与工程质量相关的投诉和纠纷,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建立工程质量可追溯制度,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等各个环节中,能够全面跟踪和记录工程质量相关的信息,发现隐患并及时解决,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为社会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设备失准时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山西防爆电机集团电器有限公司计量设备失准时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管理制度GB/T19000 (IS09000)系列标准要求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检验或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根据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要求,结合质量体系认证、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中的实践,分析、探讨了对处于失准状态下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含计量器具、计量仪表等,文内简称计量设备)所出据的检测数据进行评定、追溯的有关办法。

为满足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确保企业计量检测体系规范运行并为产品的高质量生产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就须完善对处于失准状态下的计量设备的控制,对其已出据的影响检验或试验结果的检测数据实施评价和必要的追溯。

本制度就此假定在有关计量设备上次检定(校准)的有效性、校准方法和频次、人员培训及计量设备的适用性的评审等软件环境完好有序的前提下,重点针对计量设备失准的硬件环境规范管理。

1实施数据评定追溯的思路实施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失准计量设备在未被察觉时投入使用后所出据的检测数据影响已检验的试验结果的有效性。

从计量设备投入使用后的产品(即检测数据)于企业追求最佳质量成本的影响考虑,生产检测、大宗物料的进出、能源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计量数据影响程度很大,则有必要在此类计量数据出现可疑时开展检测结果的评定工作,必要的实施追溯;联系实际,可确定具体实施工作应从量值传递系统到计量设备服务对象的诸环节开展。

联动环节如下。

检测结果的评定、追溯流程应是:分析失准计量设备J评定已出检测数据J评判检测数据影响、效能J追溯已检测产品等循序渐进的几个过程。

2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工作的实施范围和工作重点2.1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工作的实施范围通过分析计量设备失准的类型及程度、计量设备的使用及作用效能的影响,可确定在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的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系统和计量设备服务领域(重点是生产检测领域)实施失准计量设备检测数据的评定追溯工作。

(1)对企业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系统,是对在用计量标准失准时开展工作,完成数据评定,必要时对已开始的检定(校准)工作重新进行,并分析对计量设备服务对象的影响。

(2)对企业生产检测领域,是对影响产品质量(即影响检验或试验结果)的在用计量设备失准时才开展工作,并依据该计量设备失准的类别、程度及所出具检测数据的用途、重要性等因素决定进行追溯的程度。

而对不影响产品质量、仅起辅助、指示监控作用的在用计量设备失准时,不进行数据追溯。

(3)大宗物料进出、能源及安全环保等几方面的计量数据的作用效果往往是定性的、不易追溯到实物的,则适宜采取预防补救措施。

当发现其中配置的重要的在用计量设备失准或因评定发现在用计量标准失准可能导致用该标准检定的在用计量设备不可靠时,需立即对此类计量设备进行评定、分析,必要时迅速重新检定、调校合格或更换同等级检定合格的计量设备;尽力停止使用已出据的计量数据,可能的话,追溯已出具计量数据的影响。

2.2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工作的实施重点联系实施数据评定追溯的思路、实施范围的分析,结合企业实际, 可确定在企业范围开展工作的重点为:产品检验、最终检测(即某产品加工过程中或部件、半成品、成品最后一道工序的检测) 、关键工序中重点检测点、大宗物料进出检测点、能源安全环保领域重要检测点及提供计量保证服务的计量检定、计量测试、理化分析等几方面。

3检测数据分析原则及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原则和方法3.1 失准计量设备分析的原则(1)对出现损坏、工作不正常、功能出现可疑等情况的在用计量设备:属于使用中突发、未再正常投入检测工作的,不进行数据追溯; 未发现失常仍继续使用的,则须对相应检测数据进行评定、追溯。

(2)对封印、校准状态标识完好性被破坏,超过检定(校准)周期及设备中不影响检测性能的零部件缺损等失准情况的在用计量设备,经调整后检定合格时,不必进行检测数据追溯; 经检定不合格的,须开展检测数据的评定、追溯工作。

(3)属于示值超差且超差程度已超过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或检测功能有故障的在用计量设备,须对其所出具的检测数据开展分析、评定及追溯。

3.2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原则和方法(1)对在用计量设备失准时所出据检测数据的评定、追溯工作,可由计量部门统一监控、闭环管理;由设备使用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组织进行,其间吸收质量管理、产品工艺技术、检验、计量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当根据评定结果需要对已检验产品作原样超差利用时,还需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吸收产品设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并保留评定、追溯记录。

(2)失准检测试验设备检测数据的评定可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采用科学的抽样原则,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选择以下方法:a.随机抽样检测产品判定法当发现计量检测设备失准严重,可将该计量设备自上次检定(校准) 到发现失准期间已检测的产品进行评判。

按检测时间顺序将已测产品划分为若干单元,从发现设备失准的前一个单元起依次向前,逐一用全检或抽样检验的方法(具体可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等方法)重新对各单元产品进行测量,直至一个单元中未发现不合格品为止。

前面的那些单元的测量结果可认为有效,或认为是可以接收的合格产品。

对发现有不合格产品的单元,则用全检的方法剔除不合格品。

b.黄金分割检测判定法将计量检测设备上次校准和发现失准期间检测的产品按检测时间顺序排列,或进行模拟排列,从最先检测的产品开始,在约0.618 处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全数检测,视检测结果确定前后两部分处理方法:抽取产品全部合格或同原检测结果相符,则前半部分检测结果有效对后半部分继续评定;抽取产品中存在不合格或与原检测结果不相符, 则后半部分全部重新检测,对前半部分继续评定。

继续评定的方法同上述过程相同,直至全部产品评定完毕为止。

C.意外事故分析判定法当计量设备失准的原因系非正常使用损耗时,可对计量设备的使用过程进行追踪,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设备有跌落、撞击、过载冲击等意外事故使其失准时,则可对意外事故发生前的检测数据视为有效, 对意外发生后检测的产品进行重新检测。

d.线性分析判定法在计量设备正常均衡使用而发生线性磨损和漂移时,将该设备自上次校准至发现失准期间已检测产品按两次校准期间计量设备实测值变化范围进行线性分配,追溯清查出计量设备超出磨损极限或验收极限的那一部分已检测产品,对其进行重新检验。

4检测数据评定与追溯的实施4.1 生产领域中检测数据评定与追溯的实施(1)计量确认(检定/校准)(周期检定、非周期检定、抽检)及使用过程中发现在用计量设备失准时,计量检定人员应对其失准的性质、种类进行判定。

①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在用计量设备,发现其示值超差或检测功能失效时,检定人员应及时填写“失准计量设备情况报告单” ,报专业计量技术人员,并配合专业计量技术人员共同分析、评价,判定其示值超差或功能失效的影响程度。

②对需要数据追溯的,专业计量技术人员填写“检测数据评定追溯表” ,由计量检测部门发至计量设备使用单位,并备案跟踪监督。

(2)计量设备使用单位接到“检测数据评定追溯表”后,其单位技术负责人应立即指定专人组织、协调完成失准计量设备所出数据的评定与追溯(即从发现失准起往前对已用其检测的产品进行评定、追溯采用校准、检定合格的同类计量设备检测产品)。

①根据计量设备所测产品,对照工艺技术要求,评定该计量设备近期所出数据,分析其是否对此种产品的质量有影响,从而决定追溯的程度。

②当确认所出数据不作为产品检验依据或最终检测依据,或不是关键工序中重点检测点的关键数据时,停止追溯。

③当确认所出数据作为产品检验依据或最终检测依据、是关键工序中重点检测点的关键数据时,应分析该检测数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a.当数据不影响产品功能时,停止追溯;b.当数据影响产品的预期使用功能时,则需对用失准设备检测的产品进行标识或隔离,采取适当的检测数据评定方法检测、评定、追溯可能有质量隐患的所有产品。

其中对产品有轻微超差的,可适时执行超差特许程序。

此现象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失准检测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偏离量较小,虽对产品造成不合格,但不合格程度轻微,不会对产品性能带来影响;另一种是失准检测试验设备检测的产品已不便追回或追回将带来一定的损失。

此类现象,失准计量设备的使用单位可申请超差特许,由质量管理人员对这部分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审理程序协同用户代表作出原样超差利用决定,但此类应尽量少用。

C.经测量,对合格的产品停止追溯;对不合格的产品则按企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直至对产品做出结论为止。

(3)数据评定、追溯完毕后,承担追溯任务的单位(检测试验设备使用单位)应将追溯情况填入“检测数据评定追溯表”中,报计量检测部门,以便形成闭环管理。

4.2量值传递(量传溯源)系统中检测数据评定与追溯的实施(1)发现在用计量标准(含最高计量标准、工作计量标准)在检定周期内失准,须认真分析标准失准原因,适时提出整改意见。

(2)对需开展数据评定追溯工作的, 依据检测数据评定追溯原则(计量标准投入使用的产品即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对该标准自上次检定(校准)到发现失准期间所实施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用已检定合格的原计量标准或同精度等级的计量标准进行评定;至已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全部合格时停止追溯,完成信息反馈。

(3)评定追溯中发现已检定(校准)的计量设备不合格时,除对不合格计量设备进行重新检定(校准)外,还需根据该计量设备的使用服务对象采取必要的纠正或检测数据评定追溯措施。

对已出具的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可能时停止使用可疑数据并重新测量。

5 小结对失准在用计量设备所出据的检测数据的评定与追溯,其关键在于对数据评定方法及追溯原则的确定、实施过程中对数据的准确分析及对产品的重新追踪检测上,是企业计量、生产、技术、检验、质量管理诸部门通力合作的综合体现。

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对处于失准状态下的计量设备的控制,有效避免因在用计量设备的失准,避免导致其出具的数据不可靠而给产品留下质量隐患,从而完备企业计量检测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

偏离校准状态时产品评定追溯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