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1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
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
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
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
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
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以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为例调查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实现了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
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由此,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9年8月17日——2009年8月25日地点: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方式: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及询问自己的亲戚朋友,较远的通过走访询问来进行。
对象: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村民。
一.总体状况与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部分满意的,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及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的相对欠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化决定精神文化。
因此,经济水平决定了当地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态。
所以,要了解此项问题,必须先了解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及风土人情。
陕西省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断,东邻西安,西接宝鸡。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1调查人:XXX调查时间:XX月XX日~XX月XX日调查地点:江苏省xx县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的理念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出。
然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尽相同。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家乡地区(江苏省泗洪县)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街头问卷与网络问卷结合)调查对象:随机调查一、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不相同,在此次随机调查中我发现,家乡人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打工和种地;当然,由于环绕成子湖,渔民们捕鱼为业;此外,还有基层服务工作者如医师等依靠工资生活。
不同人群经济能力不一样,调查之后发现贫富差距还是很明显,县城中基础建设完善,人民生活条件较好,乡下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家庭条件较差。
二、文化发展状况此次调查主要在农村展开,参与填写问卷的好多人都只是小学初中毕业,(部分人员由于仅参与过扫盲班或未接受过素质文化教育无法参与问卷调查填写)很少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
并且,大多数人对于文化的概念仅仅局限于学校。
只有部分人员提到文化活动,他们的'建议是增加文化活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同时,较多人提出家乡应建设一所较好的中小学。
总体而言,家乡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有待加强。
三、个人看法及建议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有待提高,经济与文化并未共同发展,经济发展比文化发展迅速,县城发展比乡村发展迅速。
外出打工是乡村人普遍的选择。
于是,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等现象颇为普遍,使孝亲敬长成为一部分人难以实现的梦想。
好在如今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兼顾文化发展,努力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在寒假期间,县政府的“春风行动”让人暖心。
由政府牵线搭桥的大型企业招聘会在春节前后举行,乡镇公交免费送达,数万个岗位对外应征。
号召泗洪人回乡就业创业,带动泗洪经济发展,使家人团聚,创造美好新生活。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
然而,尽管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的生活却常常被忽视和边缘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方面。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探讨问题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在城市里工作的农民工们生活较为单调,通常只有工作和基本生活需求。
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且经济收入相对较低,常常处于较为贫困的状态。
由于没有家庭的陪伴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农民工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显得比较匮乏,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城市的生活中,农民工面临着离群、孤独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 文化融合不充分: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农民工在城市里面往往不能融入主流文化,导致了一些文化上的冲突。
3. 成长空间狭窄:农民工的职业大多只限于工厂和建筑工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在这些工作中长期徘徊,成长空间非常有限。
4. 缺乏精神抚慰:农民工往往远离家乡,家人朋友等亲人之间的分离和失去让他们内心疲惫,需要更多的精神抚慰。
二、问题的根源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困境,其实是当前社会中结构性问题的反映。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产业发展战略问题:过去,工业化时代确实消除了极端贫困、饥饿等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工资低、工作风险高等问题。
2. 社会不公问题:农民工缺乏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本,而“拥有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规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这导致了一些社会不公问题。
3. 勞動權利議題:农民工的劳动权利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充分保护。
许多工厂和商家尽可能地削减农民工的酬劳和保险福利;并且,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往往很差,甚至导致了一些危险的安全问题。
4.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问题:尽管农民工们过着简单的生活,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社区和文化。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题《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学科语文学段高中年级高一教材部编版必修上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对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加深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认识。
2.了解调查报告的基本知识,撰写大体规范的调查报告。
3.对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寻找情感归宿,丰富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为保护家乡文化遗产作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并撰写调查报告。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认识到社会发展对家乡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开展家乡的文化生活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介绍家乡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家乡文化案例,如传统节日、民间习俗、地方艺术等,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从中领略家乡文化的魅力。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调查经验和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调查成果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如制作PPT、拍摄视频等,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家乡,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情感的归宿。
它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变迁,更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习俗、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独特的文化标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家乡文化生活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文化习俗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逐渐淡化,新兴的文化元素则在不断涌现。
这种变化,既带来了新鲜感和活力,也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的家乡文化生活,究竟呈现出了怎样的现状?我们又该如何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拥抱和接纳新的文化元素?吸引学生必备知识调查的技术一、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调查二、要明确调查的工作人员及对象三、要定调查的纲目四、要亲身出马五、要深入六、要自己做记录了解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五篇】
【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农村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些问题。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农村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农村现状调研报告篇⼀ ⼀、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
201x年,党中央若⼲会议指⽰:当前农村应⽴⾜全⾯建设⼩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位臵,做出了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化⽔平和精神⽂化⽣活以及农村的⽂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的要求。
农村的经济⽂化发展情况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起着⾄关重要的作⽤。
为积极响应常熟理⼯学院对⼤学⽣进⾏社会实践的要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的家乡郸城县参加实践,对农村的相关情况进⾏了调研,同时也对个⼈能⼒的提⾼有了很⼤的帮助。
⼆、调查⽬的 通过调研农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现实意义!同时,从个⼈来说,深⼊社会基层能更好的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同时,⾃⼰来⾃农村,通过调研,⾃⼰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
三、调研⽅式 采⽤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式 四、调研地点 **市**县**乡的**村庄: 五、调研对象 村⾥各个年龄阶层的村民 六、调研时间 201x年1⽉12⽇—201x年1⽉15⽇ 农村的经济、教育、⽣活情况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我的家乡所在的村落极其周边的村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所需要求,经济状况有待提⾼。
村民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是靠外出打⼯以及地⾥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的收⼊其实很低,主要是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农民要付出很多劳动,况且现在的各种化肥农药种⼦价格很⾼,除去这些费⽤后,收⼊就很少了。
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日期: 2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人:XX专业XX班XX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目前,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我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对我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一点点参考价值。
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年XX月XX号。
地点:XX省XX市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邻居进行个别访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下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调查时间:年月号至年月号.调查地点:盈江县平原镇陇中村及附近几个村庄:兴和村、新莲村、拱腊村、高里村.调查人: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们对自己所在地陇中村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地几个村庄地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地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地方式了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调查地背景与动机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地文化水平以及农村地文化建设提出了新地更高地要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地来讲,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地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地文化建设,医疗建设等方面也在蓬勃发展,老百姓地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农民健康问题日益得到保障.据我调查地范围及人群来讲,农民对于当前地生活状态基本满意,毋庸置疑还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视地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地整体面貌有了很大地改变,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地积极性,使得农村经济由单一地农业发展变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地综合经营地新局面.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推行,农村地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村经济地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地提高,使得政府和农民可以拿出更多地钱来兴办农村文化事业和农村文化产业,以丰富和改善农民地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了农村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少村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添置了多种文化用品和体育健身器材以及众场所.如:我村建造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随着村里文化产品设施地多样化,给农民娱乐,健身以多种选择,农民地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呈现多样化地趋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随着农民生活多样化地发展,农民对看电视,听广播,打扑克,搓麻将,聊天等单调地枯燥生活方式感到不满甚至于厌倦,想要改变却无从着手,对此而无可奈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固然以积极健康向上为主,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消极地腐朽思想.例如:、赌博风盛行.这次在我们村调查,有近地农民在打扑克和搓麻将地同时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是一元二元,并且按百姓讲“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玩了”这种风气必须遏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迷信活动.我调查地村庄包含汉族、傣族、景波族,有近地家庭信仰基督教,近地家庭信仰佛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地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和佛教在当地农村迅速传播.为了吸纳更多地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地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生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带有很深地迷信色彩.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部分农民地参与热情不够.大多数农民仍然只注重赚钱,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地需求,对村活动地参与热情不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不良文化地侵蚀.凶力,暴力,色情等垃圾文化通过各种传媒进入农村,腐蚀着人们地灵魂.甚至于一些当代地青年了解地外国节日比中国传统地节日还多.这些迹象无一不体现出人们地消极思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当前问题存在地原因、由于农村文化地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地是城乡二元体制,国家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地投入基本上集中于城市.这就使得农村地贫穷落后面貌迟迟得不到改变,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农村男丁缺少,农村出现一种老弱病残地病态平衡.农民是农村地文化建设主体,农村青壮年则是主力军.由于家庭生活地负担,大量青壮年频频外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农村总体上还不富裕,还不能达到小康生活地水平.据我在村中调查,有地人说自己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精神生活地享受,有地人渴望改善却迫于生计而很无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从决策层来讲,主要是对文化地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新形势农村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缺少新措施,新办法,工作力度不大,导致我村文化总体水品不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几点建议以上是我所调查地家乡农村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地基本状况.目前,农民地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地,也是喜闻乐见地.但与新农村建设地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定地差距,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和改善.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重视对农民地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多开展些“送文化下乡”类似地活动,并针对农民地要求,开展以“文化活动”地形式和方法,来逐渐提高他们地文化素质,更新他们地思想观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加强农村学校地教育管理工作.从提高教师地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着手,来使得农村地孩子得到良好地教育,学习真正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将对未来农村地孩子发展有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加强硬件建设.如:在农村建设农家书屋,健身器材及场所,修建老人小孩娱乐中心,等.、培养和造就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就当前青壮年大量外出地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发挥有地民间专业人才,退休干部职员,农村教师地作用,依靠他们开展群众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人才.政府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宣传文化干部等人在建设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中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制定培养规划,加强业务指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调查总结鉴于国家对三农问题地重视力度加大,我对村里地精神文化发展做出地调查发现,在他们精神文化生活是积极健康向上地同时,还存在些消极腐朽地一面.如:赌博,迷信,注重名利等.结合农民朋友地介绍,他们自己地思想在加上国家地有关政策方针,我发现农民对他们生活地现状大体上是满意地,他们觉得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地,是他们所喜闻乐见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当然还是有些不良现象.对此,我们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希望我地这次暑假实践能引起广大农民对新事物地关注,落实新项目,寻求新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积极地向前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一、调查背景: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此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在这趋势下,我家乡的农村建设、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将会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回家乡过春节的时间对我的家乡,家乡农民的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3至2012年1月30号调查地点:广东省信宜市思贺镇调查人:梁晓玲(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11届、会计7班)调查方式:通过拜年、探亲走访一些亲戚,朋友,上网查阅当地农村经济、精神文化、农民生活现状的具体变化数据。
二、总体状况及其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加大。
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对当前的的状况是基本满意的,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慢慢浮现一些不容忽略的问题。
1.从家电普及情况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乡人对家电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调查前几年的家电普及情况不是很乐观。
实际数据表明2008年家乡人对彩色电视,VCD.DVD这些家电的拥有率占98%,但家乡人拥有的家电品种少而只有10%的人拥有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数字电视这些家电。
但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家乡的经济飞速发展。
家乡的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2012年,家乡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据相关人员的调查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数字电视这些家电普及百分比提升到50%做左右。
家电的普及直接反映的家乡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家电的追求也是家乡人精神文化的提升。
2.从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变化分析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发现农村文化生活的主题是30~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在村里还是在家里,他们都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从2008年到现在也发生极大的变化。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关于河南遂平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文化生活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本报告旨在调查河南遂平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了解当地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为进一步推动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XX 份,回收有效问卷XX 份。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家乡文化认知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遂平的家乡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一些具体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够深入。
2.家乡文化参与度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艺表演等,但很少有人经常参与或积极组织文化活动。
3.家乡文化传承与发展许多受访者认为家乡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以及现代化的冲击。
4.对家乡文化保护的态度大部分受访者对家乡文化保护持支持态度,但对于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方法了解不多。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遂平家乡文化生活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家乡文化认知度不高、参与度不够、传承与发展面临困难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度。
2.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3.鼓励年轻人参与家乡文化传承,培养兴趣和使命感。
4.政府加大对家乡文化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五、结语家乡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代表着过去,也连接着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家乡文化生活现状一、调查背景为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居住在家乡的居民以及居住在外地但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士。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二、调查结果1.文化活动丰富多样调查显示,家乡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样。
在节假日,各类文艺演出、展览、音乐会等活动络绎不绝,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享受。
例如,艺术团队经常举办音乐会和舞蹈表演,各类展览馆举办艺术展和文化展览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作用。
2.传统文化得到重视调查发现,家乡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许多居民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例如学习书法、国画、剪纸等技艺。
另外,传统戏曲演出也备受欢迎。
许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家乡的瑰宝,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
3.文化设施健全发展调查显示,家乡的文化设施得到了健全发展。
许多艺术团队、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建设完善,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
此外,电影院也在城市中兴起,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居民对这些文化设施普遍持有积极评价,并表示愿意经常参与。
4.电子媒体影响力增强调查显示,电子媒体的影响力在家乡的文化生活中不断增强。
互联网的普及使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文化信息,例如在线音乐、电影等。
社交媒体也成为居民交流和分享的重要平台,促进了家乡文化的传播。
三、调查结论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家乡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样,节假日的各类文艺演出和展览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享受。
2.家乡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关注和重视,许多人积极参与学习和传承。
3.家乡的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4.电子媒体的发展对家乡文化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渠道。
建议:1.针对家乡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可以加强宣传和组织,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需求。
2.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传承力度,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6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6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本文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的相关范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篇一调查时间:20××年×月×日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较重视的节日。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
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
除夕是一年中较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
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
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较愉快较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家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家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内容摘要引言本文是对家乡文化生活进行的一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家乡的文化背景、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文化活动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为当地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的方式收集了数据和信息。
共有500份问卷被发放,收到有效问卷419份,有效回收率为83.8%。
我们还访谈了当地一些文化从业者和居民,以了解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观点。
此外,我们还对家乡的文化场所、文化活动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记录。
文化背景家乡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自古以来,家乡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而闻名。
家乡的文化背景对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面临着淘汰和遗忘的风险。
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较低,很少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
文化活动对生活的影响文化活动是家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居民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结论与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家乡的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家乡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居民参与文化传承与发展。
2. 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3. 文化从业者应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并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4. 居民应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积极传承和发展家乡的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好家乡的文化。
希望本次调研能为家乡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
论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却没有与之匹配地提高,甚至逐渐低迷。
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化生活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更是健康生活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农村文化生活的对策。
1.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加上户籍限制等原因,导致很多农村青年并不愿意回乡扎根,而是到城市谋求发展。
农村人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有待提高的。
2.文化设施不完善,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农村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大型文化设施较少,很多村庄并没有公共文化场所,居民需要到城市才能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如电影、音乐会、艺术展览等。
所以,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3.传统文化遗失严重,文化认同感不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传统村落被拆迁或改造为现代化的居住区。
这就意味着,很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元素被破坏和丢失,如此一来,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亲和力就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二、改进农村文化生活的对策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师配备和提高工资待遇,改善教育设施、教材和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农村青年回到家乡从事农村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普及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2.强化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如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同时支持和鼓励村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文化设施的发展和文化活动的举办。
此外,加强现有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如利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旅游等。
政府可以加强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支持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如剪纸、织锦、草编等的传承发展,同时也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如开展文化节庆活动、推广民俗文化等,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
总体而言,要想改进农村文化生活状况,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投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进行开发和整合,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感,这样才能实现城乡文化发展水平的同步提高。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2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调查报告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一、引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我们对家乡进行了一次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包括传统文化活动、艺术表演、文化设施等方面。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并收回了92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活动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在家乡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
其中,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活动最受欢迎,有7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参与这些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庙会、民俗活动也备受关注,有64%的被调查者参加过。
2. 艺术表演在艺术表演方面,调查显示家乡有丰富多样的演出形式。
其中歌舞表演和戏剧表演最受欢迎,分别有60%和5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观看。
音乐会、曲艺和舞蹈表演也在受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3. 文化设施家乡的文化设施方面,调查显示家乡已有一些文化场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如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馆等。
不过,仍然有一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家乡的文化设施不够完善,呼吁进一步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
四、结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家乡的文化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家乡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和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文化设施不够完善等。
我们建议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和艺术表演的质量,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家乡文化生活。
五、参考文献无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2篇(二)标题: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引言:家乡的文化是乡亲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对于我来说,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家乡的文化进行调查,我希望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同时也为传承家乡文化做出一点贡献。
调查方法:我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收集关于家乡文化的信息。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家乡居民,通过询问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来获取数据。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精选10篇)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有必要弄明白问题情况,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家乡文化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 1一、调查目的和意义:最近党提出了要进行文化改革,所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了解在当今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文化建设的进展,增强我们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激发我们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
加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使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下贡献,使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迈进一小步。
调查过程: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进行,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况与分析:纵观这几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随着国家对人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设在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和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唱会、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到20XX年一月份,在我所调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电视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了,现如今他们大部分都有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甚至是最近刚刚流行的3D电视都出现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
另外随着遂溪电视台的改革,以前是模拟信号电视的家庭都升级为有线数字电视,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40多个台增加到了80多个。
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进的EVD了。
电脑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当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了年轻派和守旧派两个部分。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学历案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学历案一、调查背景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亮点,特进行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家乡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2、探究家乡文化活动的类型、频率和受欢迎程度。
3、分析家乡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情况。
4、寻找家乡文化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涵盖了家乡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居民,以确保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份,并对____位居民进行了访谈,同时对家乡的文化场所和活动进行了实地观察。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大部分居民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如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等,但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相对较少。
年轻人对新兴文化形式较为关注,而中老年人则更倾向于传统的文化活动。
2、文化活动类型与频率家乡常见的文化活动包括文艺演出、庙会、体育比赛等。
其中,文艺演出和庙会在特定节日举办,频率较低;体育比赛则相对较为频繁,但参与人数有限。
3、文化设施建设家乡拥有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但存在设施陈旧、书籍更新不及时、广场活动单一等问题。
4、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意愿约____%的居民表示愿意参与文化活动,但由于时间、兴趣等原因,实际参与度不高。
5、文化传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承方面,面临着年轻人兴趣不足、传承人才缺乏等问题。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为家乡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五、存在的问题1、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2、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影响使用效果。
3、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不够,导致部分文化遗产逐渐消失。
4、缺乏专业的文化人才,限制了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模板及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乡文化生活也日新月异。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家乡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以及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以期为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家乡居民,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
三、调查结果文化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家乡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文艺演出、民俗活动、读书会等。
其中,文艺演出最受欢迎,占比达到50%;其次是民俗活动,占比为30%。
此外,居民对于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高,70%的居民表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文化活动。
文化设施家乡的文化设施较为完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
其中,图书馆是居民最常去的文化设施,每天平均接待读者2000人次。
然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设备陈旧等问题,需要更新和升级。
居民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文化生活状况总体良好。
大部分居民认为家乡的文化氛围浓厚,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较高。
但是,也有部分居民反映文化活动收费过高,影响参与积极性。
四、建议与对策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增加文化活动种类和数量,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居民需求;更新和升级文化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文化活动收费标准,增加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比例;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家乡的文化生活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通过增加文化活动种类和数量、更新升级文化设施、降低收费标准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同时,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
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
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12年2月1号至2012年2月20号。
2.调查地点: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亢寨村
3.调查人:王萍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亢寨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大多数人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下面是我对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2010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
到2010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下面是对家乡家电的调查: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
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
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
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
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1、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
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
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
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
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
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
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深入,党和政府对农村建设力度的重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虽然偶尔遇到些问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还是取得了质的飞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民朋友一定能和城市居民享受到同样的文化服务。
在中国农村,有许多精典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对于这些农村的民间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不能以创新为介口,抛弃我国的艺术瑰宝;同时,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学会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引过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引进,坚持“去其糟粕,吸引精华”;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融爱,不能死搬硬套,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文化下乡仅是杯水车薪,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需要。
因此,政策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及其它方面的支持,将更多的文化“种”到农村,要建立鼓励扶持面向农村的文艺创作生产的奖励机制,完善对农村文化机制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农村优秀文化作品的投入力度,鼓励农村艺人创作,力争涌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和个人,从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