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随着对文本的深入了解,学生不仅了解了江苏高邮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和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深切眷恋,还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深深的为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此时,我敏感的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今年是第一次将端午作为国家的法定假日,生活中到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学生刚刚学习了《端午的鸭蛋》,正是对这一节日最感兴趣的时候,何不让他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了解民俗、感受文化呢?为此我先设计了一道拓展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让人怀念的物品没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发现美、诗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合作探究,品读平淡而有味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习的内容真正变成学生的自主需求时,学习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在这时,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交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端午的鸭蛋》这课时,重视探究性阅读批注方法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设妙问,引导学生感悟内隐的涵义,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准确,同时将自己融入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始终保持零距离状态,平等的对话换来的却是不等同的尊重。我想,“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将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
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使用使得课堂内容丰富,使得课堂更高效,更直观,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收获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情感】: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点】: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学生预习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事件或物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三、教法与学法思路: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以“兴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阅读——品评——拓展学法:搜索整合——归纳复述——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拓展反思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人。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2、引导学生堂上介绍我们的端午节习俗贴符(“艾旗迎百福,桃剑斩千妖”)、赛龙舟(一些忌讳)、吃龙舟饭(红、黄、绿、黑、白,提高课堂上气氛)3、导人……幻灯一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合作探究,深入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诗激趣、导入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

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

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

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字词积累四、整体感知五、合作探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示例: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名声远播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与众不同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令人惊喜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

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拟写广告词示例:“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双黄”,请你也为高邮鸭蛋拟写一则广告。

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七、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爱的理由。

本文的语言特色1、口语色彩浓厚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八、课文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的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注音。

2.解释词语。

二、导入1导语 2作者简介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五、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

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

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四、拓展训练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五、小结。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7课,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均为描写各地不同的民俗,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民生和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

学习这些课文不仅能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体会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本篇课文语言朴实、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作者采用了“小叙事”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事,鸭蛋,在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作者抓住了这些普通的东西作文章,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作者思念故乡,赞美故乡的情怀。

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思念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感受本文朴实、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教育学生传承中华民俗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本文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2、品味作品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大家颇为熟知的节日—端午节,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来由吗?(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不同的见解,答案不求统一),根据你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说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是的,在传统的节日中,各个地方有相同的或不同的习俗,作者的故乡江苏高邮过端午节也和其他地方一样有相同的风俗,但吃咸鸭蛋却和别处不同,请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高邮,去领略当地过端午节的风俗,品尝高邮鸭蛋,感悟作者的思乡情怀。

二、作者简介(预习让学生在网上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运用多媒体播放作者的图片,作家、作品简介的文字说明。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朗读课件)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下面问题)1、课文写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哪些是各地基本相同的,哪些是高邮特有的?教师明确:文章开头写了端午节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还写了和别处不同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2、课文是怎样引出高邮鸭蛋的?教师明确:在高邮端午节风俗中,有一种风俗是吃“十二红”就是吃十二种带有红色的东西,其中就有咸鸭蛋,因此,引出高邮鸭蛋十分自然,水到渠成。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端午节的习俗,通过对鸭蛋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具体章节为第二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难点: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5分钟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师进行讲解。

时间:10分钟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时间:5分钟4.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

时间:10分钟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进行互动交流。

时间:10分钟6.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时间:10分钟7.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的鸭蛋》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概括4.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家乡端午节习俗的短文。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1、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的鸭蛋》一文,使学生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7端午的鸭蛋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端午的鸭蛋课题17 端午的鸭蛋课型教授课授课时间使用者主备课时序数总第 62、6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4、体悟小品文中的经典。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学法指导讲读课教具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旁注与补充(自豪“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对故乡的特产,对故乡、对生活的热爱)10、既然作者要写出自己故乡的特产,要写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就要写好,但是,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有没有感觉文章的结构比较不同。

(可能有学生说这是流水帐)文章开头的第一句是什么?文章最后的一段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文要求总分、总分总的结构,但是这篇文章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好象不沾边,他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教师小结:端午的风俗——和外地一样的风俗——家乡独特的风俗——十二红——鸭蛋——双黄鸭蛋——鸭蛋的特点——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鸭蛋壳——装萤火虫——囊萤映雪的故事11、这就像是骑着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乱了套,而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题目。

题目在文章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2、文章结构分析:端午..的风俗(铺垫背景)端午....的鸭蛋..家乡的鸭蛋端午..(前两个部分的统一)..的鸭蛋11、(1)为什么会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映雪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后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不失去改变生活的渴望,他们成功了吗?(2)孙康、车胤和文中的“我”有什么相似之处呢?(3)为什么文章否定了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照亮来读书的想法?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又是什么?(艰苦环境中仍不失改变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我解嘲,只要有了这种刻苦学习,热爱生活,改变生活的心意,又何必一定要在乎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以及鸭蛋在端午节中的特殊意义。

2.掌握并熟练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源,自主搜集与端午节和鸭蛋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乡端午习俗和鸭蛋的描写,感受其独特的情趣。

2.品味文章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体会作者对儿时生活及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端午节的图片、视频以及课文重点内容的展示。

2.搜集与端午节和鸭蛋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生词。

2.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或图片,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2.提问学生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鸭蛋在端午节中的意义,引发学生思考。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3.理解课文内容1.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作者如何描写端午习俗和鸭蛋的。

2.分组讨论,分享对作者情感和文章语言特色的理解。

4.品味语言特色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5.拓展延伸1.分享学生搜集的与端午节和鸭蛋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

2.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6.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或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一、导入新课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的鸭蛋》,作者是——生:汪曾祺。

师:你了解汪曾祺吗?师:请看大屏幕【学生朗读汪曾祺的有关资料。

】师:关于汪曾祺与高邮之间,有一段有趣的逸事。

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

”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

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

”汪老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是可以看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邮,看看汪老先生笔下的那枚家乡端午节的鸭蛋里究竟装着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汪老先生念念不忘?一、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伴君初读梳理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生:端午节的风俗生:家乡的鸭蛋生:端午节的鸭蛋二、细品鸭蛋师: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师:请欣赏视频课文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师:请两人以小组合作【出示课件:以“这是_____________的鸭蛋,因为__________(找出课文相关联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例如:这是“名声远扬”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其中的“肃然起敬”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

】生甲:与众不同的……应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但是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生乙: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袁枚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面提到“高邮腌蛋”。

此次记录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是“老字号”、“老品牌”了。

生丙:吃法多样的……因为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叙述可以入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后又一种是用筷子挖着吃。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端午的鸭蛋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民俗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汪曾祺写的闲适随意性散文。

通过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到端午的鸭蛋的回忆,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人生意味。

阅读这课文,既要明白作者记述这类凡人小事的意图,又要学习作者那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和语言风格。

学了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感受到作者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

更能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品味生活。

学生分析:本文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平淡而有味,非常耐读。

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大多爱华丽的辞藻,对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真味,可能较难理解。

现在学生对端午等民俗了解接触不多,缺乏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朗读训练,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多角度深入解读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教学理念: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把阅读看做是能够理解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是不够的,应允许学生有差别地读,更要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阅读,让读者自己赋予课文新的意义。

每个学生由于先前的经验、思维方式、鉴赏能力等的不同,对同一篇课文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应鼓励学生利用多元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理解,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的声音。

因此,本课采用对话的教学理念,学生展开与生活、文本、作者和自我的对话,课堂上是师生,生生之间就阅读感受的交流、碰撞和提升,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

现场——————————————————————一.与生活对话,漫谈端午师:同学们,再过一段时间,就是端午节了,我们一起先来聊聊端午吧!你们知道某某的端午有哪些风俗呢?(生争先恐后回答)生1:我们家家户户都吃粽子。

生2(补充):有肉粽,蛋粽,豆粽,枣粽等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目的1.积累“门楣、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等词语,了解作者。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1.课前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包括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诗词荟萃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文章的风味来。

好的朗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文章的深意在朗读中自会呈现。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门楣、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等词语,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汪曾祺(1920~1997),某某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市文联干部、《文艺》编辑、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

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X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娲节、龙子节、龙船节、香包节、沐兰节、白赏节、解棕节、粽包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并有“小端阳”(五月初五)与“大端阳”(五月十五)之分。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很多,普遍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各族英雄人物的说法也较盛行,这里面包括替父报仇雪耻的伍子胥、安贫守节的介子推、为操练水军而创设龙舟竞渡的越王勾践、威震西域的伏波将军马援、反对朱棣篡位的谏臣X景、岁暮捉鬼的钟馗、忠于爱情的蛇仙白娘子等。

另有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

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汤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

后世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浴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描写手法;了解端午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2. 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并运用课文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3.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描写手法;了解端午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并举例说明。

5. 描写手法学习:分析课文中鸭蛋的描写,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

6. 端午节文化讲解: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7.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描写鸭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的鸭蛋》2. 内容:a. 课文内容: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传统文化热爱。

b. 生字词:列举生字词,解释含义。

c. 描写手法:鸭蛋描写方法。

d. 端午节文化:习俗、文化内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端午鸭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文章,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使用使得课堂内容丰富,使得课堂更高效,更直观,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收获更多。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播放PPT课件,指导学生配合画面、音乐、诵读欣赏、交流、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平淡的文字下包藏的作者的乡情童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品味语言部分,通过合作交流,珍视学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朗读的方式,进一步加深感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本文的情趣,把握作者情感。
2.揣摩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视频播放,指导朗读,PPT课件。
拓展运用
老师提出拓展知识的要求
结合PPT课件,链接材料,联系实际、文章内容或作者经历,体会材料中传达出的乡愁。
PPT课件
链接材料
课后练习
老师提出练习的问题,并借助课件展示。
用PPT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思考、探究。
PPT课件
课后评价
老师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作为人类文明积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从而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精神获得陶醉于净化。更主要的是可以从汪曾祺的写作风格中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学生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初二的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关注的是偶像、时髦、网络等,读书不能静心,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尤为重要.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用“小叙事”、“小话语”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可以启发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可以借助PPT形式
布置作业
写一篇练笔,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童年时代的物件或经历。
完成作业后小组内交流。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是成功的开端。传统节日知多少?大家七嘴八舌他呢传统节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合作探究,品读平淡而有味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学生欣赏并积累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视频PPT课件
预习检测
通过学生讲述文章大意、朗读课文等形式,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小组内朗读课文,了解文意,交流讨论,学生互相点评。
授课过程
1.播放视频,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2.对课文中难点、重点进行点拨讲解,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3.PPT展示重点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随着对文本的深入了解,学生不仅了解了江苏高邮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和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深切眷恋,还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深深的为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此时,我敏感的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今年是第一次将端午作为国家的法定假日,生活中到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学生刚刚学习了《端午的鸭蛋》,正是对这一节日最感兴趣的时候,何不让他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了解民俗、感受文化呢?为此我先设计了一道拓展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让人怀念的物品没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发现美、诗意。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习的内容真正变成学生的自主需求时,学习的效果也是事半功倍的。在这时,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交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关于语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本着这一原则,我在设计《端午的鸭蛋》这课时,重视探究性阅读批注方法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设妙问,引导学生感悟内隐的涵义,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准确,同时将自己融入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始终保持零距离状态,平等的对话换来的却是不等同的尊重。我想,“让语文课堂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将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
1.微视频,,课始播放视频《端午的鸭蛋》,一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蕴涵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语言含蓄隽永,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感受江南水乡的氛围,听名家诵读,在声音、图画中去感受水乡的悠长、情感的真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PPT课件,上课过程中主要使用PPT,将课文思路,主要问题采用课件展示。在这一过程中,PPT很好得再现了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4.品析语言:汪曾祺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旁批。
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多形式的阅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质疑探究等方式,掌握重要语句,把握作者情感,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3.结合生动深刻的语句赏析,体会作者情感。
第17课《端午的鸭蛋》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与民间文化。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生趣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让学生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端午的鸭蛋》属于民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拈来、从容闲适;文笔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细读此文,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品味到日常的动人底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