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解析版)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准考证号姓名(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II卷9至10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土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使气味上达于天,祖先神灵于是安而飨之。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
到两宋,香事兴盛发达。
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过追求古法与古意的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明清。
中土香事发展演变,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香料的变化,二是香具的变化。
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也大致有两项:其一与香料相关,其一与用途相关。
后者便是因供养器具与日常生活用器之别而有了香炉的式样和风格之别,或者说俗与雅之别。
设于寺院为公众所用者,自然不以雅为标准;设于桌案为士人所用者,自求古朴典雅。
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
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大约自唐代始,宋人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
宋代士人之焚香,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
宋代士人视焚香为日常,从水沉香的使用可知当时用香的大概情况。
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
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霍香、郁金、麝香为多。
宋人重沉香,和合众香制作香饼,水沉香也是核心。
福建省2016年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福建省2016年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全卷满分l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宋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必须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否则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就无法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很难持久。
正如宋代耿延年在总结信州铅山铜场兴衰的原因时指出:“惟务与民共利,经久可行。
不欲专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办一时,而贻患于后。
”入中也是如此。
官府依据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
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
商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谓之买扑。
宋代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官府所定竞标价必须适中,即一方面竞标者以这一竞标价承包后,通过经营可以获取承包利润;另一方面,官府作为招标者,以这一竞标价转让经营权后可以尽可能地获取财政收入最大化。
这就是“承扑者无破败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无失也”。
换言之,竞标价不能太高,否则竞标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
另一方面,如竞标价太低,官府作为招标者无法从转让经营权中获得财政收益,同样,这种买扑承包也没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较长久地实行一段时期,其基础也是官商双方共利双赢。
如有一方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就会中止双方的平等自愿合作。
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处甚多,既通过卖茶获利。
更重要的是又可通过商人解决沿边军需供给难题。
而对于商人来说,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商业利润。
相反,入中法的失败,其关键原因就是大量茶引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使商人无利可图。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
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l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
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
”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
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
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
“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
2016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2016年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一、(9分)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章节选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一文,为适应命题需要,摘编时对原文作了一定的删改。
全文较为明白浅显,阅读的难度不大,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1.(3分)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理解。
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要求选出A、B、C、D四项表述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答案应该是C。
原文第1段说“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A 项以此句为核心进行转述,符合原意,所以A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B项根据第3段中“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
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等语句的意思,得出“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的推断,符合文意。
因此B项也是正确的。
C项对第5段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原文以“…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为总起,具体介绍了三次历史认同的主要内容,选项对此内容的转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逐次清晰丰富起来”缺少文本依据,二是“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与“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并无因果推理关系,选项用“使”字加以概括违背原文,与原文逻辑不等值。
因此C项是错误的。
D 项整合第6段“…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慷慨悲歌‟还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
”等内容,符合原文的意思。
因此D 项也是正确的。
2.(3分)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精品】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2)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3),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5),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园张君传[清]刘大櫆张君,桐城人,字珊骨,别字芋园。
大学士文端之孙,工部侍郎廷瑑之子也。
中雍正乙卯乡试。
当是时,君之尊府及君之伯父相国皆在天子左右,其伯叔兄弟多系官中外,家事繁殷,惟君能以一身任之。
少司空①视学江苏,兢业自持,其所拔文章,必命君再三誊校,收弃宜当,号称得人,惟君之用力为多。
邑东溪水自龙眠两山奔流数十里,其势汹呶②。
相国创建石桥以利民涉,工程浩繁,惟君能董其役,早夜勤视,三年乃成。
其后日久,桥渐崩塌,司空捐金筑坝捍堤,惟君能督工辛勚③,堤外居民恃以无恐。
堤既成,君更勒.石以记其事。
文端创立义田,司空增立公田,惟君出纳赈施,能不遗不滥。
乾隆乙亥、丙子,岁凶民饥,司空捐米数百石以倡.,惟君更牵率诸弟,舟运湘湖米至;谷价既平,民食乃裕。
既又以其余米,立永惠之仓,丰则出贷,以收薄息;歉则出粜,以平市价。
邑有同善之会,所以济死不能敛、敛而暴骸骨于野者,惟君能增益其费,日月滋长,恩施遍于闾阎。
君天性克.勤。
司空尝训之曰:“天与一日之年,必有一日之事。
”惟君能秉承其教,不惮烦劳,日出辄兴,夜分犹不寐。
应务之暇,即披览书史,其于古人成败得失、因.革损益之宜,能罗列于胸中。
尤详礼制,邑人吉凶之仪,纷来取质,能人尽其意以去。
盖君之才足有为如此。
惜乎其仅见于乡闾,未得施之邦国也。
福建省2016-2017高三(下)4月语文质检卷(word版,有答案)
福建省2016-2017高三(下)4月质检卷语文试卷(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姓名:成绩: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文化形态区分,人类的历史可以分为狩猎采集、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生产三个阶段。
农业生产阶段的起点是新石器时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文字、复杂的社会组织(社会等级、统治者)等相继出现。
新石器时代终结,文明诞生。
对中国文明根基的追溯,通常多止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然而,根据现代史前考古学研究,这种追溯至少可以提前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确切地说,就是距今两万年前后。
两万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末次盛冰期。
在末次盛冰期到来的四五千年之前,华北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石器技术,人们利用细腻的优质石料生产细小的两边平行的石刃。
我们现在称之为细石叶技术,这是打制石器技术的巅峰。
细石叶技术是一种适合高度流动生计的技术,大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前后达到极盛,之后走向衰落。
现代史前考古发现,同一时期,华北地区太行山东侧的山麓、盆地地带,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人们的流动性降低了。
我们从这一时期的考古遗址中看到陶器(不适合长距离搬运)、耐用的磨制工具(比较重)、长时间使用的火塘、更多样活动的痕迹、更复杂的居址结构等等,这表明该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在西侧的黄土高原之上则没有看到类似的变化。
在中国南方,大约距今2万年前,岭南地区就相继出现陶器、磨刃的工具、穿孔的石器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是稻作的起源地。
从考古发掘来看,有一条完整的时间线索显示稻作是如何从强化利用到驯化栽培的,因此水稻最早的驯化要归功于中国南方的先民。
中国南北两大农业生产起源中心形成了中国文明根基的基本特征:南北相依。
长期以来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国史观将南方视为蛮夷之地,仿佛是五胡乱华、北方士族南迁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然而对已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并不支持这样的认识。
福建省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4月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答案一、(9分)1.(3分)B 2.(3分)D 3.(3分)D二、(36分)(一)(19分)4.(3分)C 5.(3分)B 6.(3分)B7.(10分)(1)(5分)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
(2)(5分)左懋第的母亲陈氏在燕地去世,左懋第想趁着这个机会将灵柩送回故乡安葬,便请求出使。
(二)(11分)8.(6分)“阳关”指送别之歌,“莫唱阳关”,直接抒写出别而不伤的旷放之情,奠定了本词通脱的感情主调;“秦山禹甸”突出会稽是一个历史悠久、令人神往的好地方,间接表达出劝留之意,使情感表达推进一层。
9.(5分)体现在意境开阔,情韵高远。
“孤帆远”,写出送别情境的开阔辽远,情意的绵长;“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写作者和钱公永一唱一和,一同目送西飞之雁,表现出二人心意相通、洒脱旷达,使本词的离情别意不流于悲伤,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词。
(三)(6分)10.(6分)(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三、(25分)11.(25分)(1)(5分)E(3分),A(2分),C(1分)。
(2)(6分)①懂事明理。
虽然只有17岁,却为了支撑家庭,苦守电话亭三年多。
②诚实本分。
发现小伙子好意落下的一百元钱,她立刻追出去奉还。
③善良大方。
为了让小伙子尽早回家、让老人新年快乐,她不收话费。
(3)(6分)①小伙子在新年第一天通过邮差给“她”送去一束康乃馨,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尊敬和祝福。
②“她”收到了康乃馨,感受到了新年的温暖,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③新年康乃馨的情节,寄寓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关爱传递的期盼。
(4)(8分)①从微型小说特征上看,聚焦“新年”这一瞬间讲述“她”三年多的故事,可以使叙述更紧凑;②从情节处理上看,正是年关,“她”的处境才有可能引发他人关注,从而出现情节陡然转变,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③从人物刻画上看,新年环境中“她”内心更为敏感,截取新年时间点有助于发掘与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④从思想内涵上看,选择新年切入现实,艺术地再现社会弱势群体真实生活,有助于读者窥斑见豹、见微知著,深化对人生和社会感悟。
福建省2016届高三文综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试题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9页,第Ⅱ卷10至16页,共3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城市城区轻轨穿过大楼,并在大楼中设有站台。
图1为“穿楼轻轨”景观素描。
读图完成1-2题。
1、图1反映该地()A.河网密度大 B.地壳不稳定 C.平地面积小 D.雷雨天气多2、该轻轨站设立后,周边地区()A.久绿地面积增加 B.工业用地增多 C.住房价格下跌 D.商业活动增强水培蔬菜是指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通过营养液提供养分、水分等进行栽培的蔬菜,其生产管理主要是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
图2示意某管道式水培蔬菜种植。
读图完成3-4题。
3.城市居民在屋顶种植蔬菜,采用图2方式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更多光照B.便于施肥浇水C.充分利用空间D.利于通风透气4.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下列城市中蔬菜生长旺盛期加液次数最少的是()A.天津 B.合肥C.西安 D.广州图3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四季多年平均天数,图中的季节是依据候(连续平均气温的高低为指标来划分的。
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城市中,最早进入春季的是()A.武汉 B.上海C.郑州 D.青岛6.北京秋季起始日期大约为()A.8月中旬B.9月上旬C.9月下旬D.10月中旬7.福州冬季天数远少于南昌的最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较低B.海拔高度较低C.受海洋调节明显D.冬季风影响较弱图4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C.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9、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C.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D.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1850年起人口增长迅速,对土地的利用影响明显。
福建省永安市2016届高三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福建省永安市2016届高三语文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福建省永安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A)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全卷满分l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
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
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
“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
“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
“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
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
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
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
《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
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
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
从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
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
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三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三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9丑。
这两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
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
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
“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
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
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广府人……。
福建省高三语文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试题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全卷满分l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宋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必须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否则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就无法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很难持久。
正如宋代耿延年在总结信州铅山铜场兴衰的原因时指出:“惟务与民共利,经久可行。
不欲专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办一时,而贻患于后。
”入中也是如此。
官府依据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
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
商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谓之买扑。
宋代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官府所定竞标价必须适中,即一方面竞标者以这一竞标价承包后,通过经营可以获取承包利润;另一方面,官府作为招标者,以这一竞标价转让经营权后可以尽可能地获取财政收入最大化。
这就是“承扑者无破败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无失也”。
换言之,竞标价不能太高,否则竞标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
另一方面,如竞标价太低,官府作为招标者无法从转让经营权中获得财政收益,同样,这种买扑承包也没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较长久地实行一段时期,其基础也是官商双方共利双赢。
如有一方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就会中止双方的平等自愿合作。
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处甚多,既通过卖茶获利。
更重要的是又可通过商人解决沿边军需供给难题。
而对于商人来说,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商业利润。
相反,入中法的失败,其关键原因就是大量茶引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使商人无利可图。
闽粤大联考2016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命题:闽粤名校联谊试题研究中心组审核: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土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重燃蒿草和动物脂肪,使气味上达于天,祖先神灵浴室安而飨之。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
到两宋,香事兴盛发达。
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过追求古法和古意到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明清。
中土香事发展演变,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香料的变化,二是香具的变化。
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也大致有两项:其一与香料相关,其一与用途相关。
后者便是因供养器具与日常生活用器之别而有了香炉的样式和风格之别,或者说俗与雅之别。
说于寺院为公众所用者,自然不以雅为标准;设于桌案为士人所用者,自求古朴典雅。
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
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大约自唐代始,宋人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
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奔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
宋代士人视焚香为日常,从水沉香的使用可知当时用香的大概情况。
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
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为多。
宋人重沉香,和合众香制作香饼,水沉香也是核心。
调和众香之作香饼,从两宋多香方来看,基本原则与现代调香工艺多有相通。
而宋人所喜者又有“燕沉”,即用蒸馏香水多方法熏制水沉香,调配出个性化的香气。
类似的办法宋人发明了不少。
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合香之法,两宋已经完全本土化。
本草学的发展此际达到一个高潮,园艺学的发达也可谓空前。
牡丹、梅、菊等各有专谱,“更将花谱通香谱”乃是必然,成为宋代合香的重要特色之一。
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不过寻常所用毕竟以线香为多,大众化多佛事活动更是如此。
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多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多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
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贵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多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
进入现代社会,香事被国人遗忘了好久。
近年出现了“香文化”热,面对久违的香事,我们应去追索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始末源流,了解焚香之真味,合香之情趣。
(摘编自扬之水《小阁幽窗,到处都香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土救援的香事又祭祀的传统,即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祭飨祖先神灵;也有实用的传统,即焚香祛除秽气,获取芳馨。
B.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入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沉香就与藿香、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
C.水沉香是制作“龙涎香品”的基础原料,也是宋代制作香饼的核心原料,从它的使用可了解宋代用香的大概情况。
D.宋代把一些园艺花卉用作合香的新原料,创新了合香的制作,形成了重要的特色,这与当时园艺学空前发达密切相关。
[答案]B[解析]这道题是明显的增加了文章内容从而改变了句意范围的错法。
回文定位可以找到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原文为“南北朝时期沉香已经入药,作为香料,它也被这时候的合香家引入香方。
不过这时候合香所用,仍以藿香、郁金、麝香为多。
”可知选项中“魏晋南北朝的合香家把时已入药的沉香也作香料使用,引入香方”是正确的。
但是“沉香就与藿香、郁金、麝香等成为合香的主要原料。
”这句与原文相比,增加了“沉香就与”这几个字,扩大了合香主要原料的范围,因此错误。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香具的变化是中土香事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之一,而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除了香具的用途之外,另一个就是香料。
B.香炉因用途不同,在式样和风格上有雅俗之别。
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最后演变,新创的香炉形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C.焚香历史悠久,魏晋时期就已存在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直到明清仍未曾断绝。
宋代,焚香甚至成为士人对一种生活情趣。
D.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对香具是时尚,但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只是被当作是室内的陈设。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改变了原文的内容,导致句意的改变。
回文定位到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到“就一般而言,乡绅仕宦贵富之家,一面多以香之祛除异味多功用为要,一面又以香具制作的日益新巧以及古器的应用蔚然时尚,而把它用作室内陈设,焚香倒在其次了。
”可见,选项中的“明清官绅富豪之家应用古器以及制作新巧对香具是时尚”为正确,但是“但这些器具已失去了焚香的功用”的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焚香倒在其次”并不是完全失去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传入的外来香事并没有在中土自成体系,而是被吸收同化,融入到中土传统的香事习俗中。
B.宋代合香技术在原料使用以及制作方法上比前代更具多样性,调和众香的基本原则于现代调香工艺存在不少相同之处。
C.元代出现线香之后,线香在人们平常用香中居多,在大众化佛事活动中更是广泛使用,但并没有取代传统的沉香、合香。
D.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宋代香事的清韵,但由于宋人焚香没有仪式化成分,这种清韵仔明清士人的日常生活中变得可有可无。
[答案]D [解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强加了逻辑关系。
当我们在做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时,如果看到选项中存在着逻辑关联词,就一定要注意其逻辑的正确与否。
回文定位涉及“明清士人”和“仪式化”的内容分别位于第三自然段的“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奔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
”,以及倒数第二自然段的“两宋香事之清韵,始终是明清士人力求保持多雅尚,然而,为诗思浸润且在友朋间往来递送多香事,却几乎不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清趣。
”两者并没有逻辑联系,只是分别叙述了“宋代人的清韵”以及“明清士人失去了清韵”这两个事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
崇祯四年进士。
授韩城知县,有异政。
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
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
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
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帝并采纳。
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
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
十六年秋,出察江防。
明年五月,福王①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
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
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
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
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
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
”懋第衰绖入都门②,至则馆之鸿胪寺。
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
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
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
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
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
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
懋第曰:“此非吾弟也。
”叱出之。
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补充注释:①福王:朱由崧(1607—1646)即南明弘光帝。
明神宗孙、福王朱常洵长子。
明崇祯十六年(1643)袭福王。
次年李自成克北京,乃南逃淮安,由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拥至南京,先称监国,旋即称帝,建元弘光。
昏庸腐朽,追逐声色,任用非人,臵国事于不问。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占南京,遂走芜湖依黄得功。
旋被俘送北京,次年被杀。
②懋第衰绖入都门:此时明朝首都北京已被清兵占领,左懋第身穿孝服回到北京,原本想要祭告各皇陵并改葬先帝崇祯帝,但没有得到允许。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答案]C [解析]左懋第陈述的是“四弊”,所以应断为“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
“令”是让,不能和“策”连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答案]B [解析]先帝不能指前朝的皇帝。
补充:(1)鸿胪寺,hóng lú sì,官署名。
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
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
大鸿胪主外宾之事。
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
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
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2)三公九卿:秦朝时确立的中央官制,三公是古时辅助国君的三个最高官员,九卿是中央政府的9个高级官员。
周代曾经出现过“三公六卿”,分别以辅佐皇帝的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以冢宰(总管军政)、司马(负责军务)、司寇(分管刑罚)、司空(负责工程)、司徒(负责民政)、宗伯(负责礼仪)为六卿。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听从李斯建议,建立了以皇帝为尊,以三公九卿为中央官制的中央集权制。
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其中,丞相主管全国行政;太尉负责总揽全国军政;御史大夫则负责皇帝与群臣的沟通并监督群臣。
九卿分别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为九卿之首。
后改为“太常”)、郎中令(领导宫廷侍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后改为“大理”)、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事务,后改为“大鸿胪”)、宗正(分管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赋税徭役,后改为大司农)、少府(负责宫廷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