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村八景中的信爷变迁——对“云霄风月”和“马刹晨钟”的分析
培田古镇
深沉的道,春晚秋早在福建省闽西山区,有一个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的古老村落,这就是连城县培田村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也就是培田古镇。
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培田村,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因隐于封闭落后的山凹里,“养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一位旅游部门官员年前下乡偶然进村,才使村中规模宏大的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得以发掘,渐渐声名鹊起。
祖先给这个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三十幢大宅,二十一座祠堂,六处书院,一条千米古街,两座跨街牌坊,四处庵庙道观,迄今犹存,总面积达到七万平方米。
其建筑之博大,保护之完好,藏品之多,文化底蕴之深,在它被发现后素为外界所叹服。
培田古居民群紧密有序、错落有致,民居的外墙全部为青色防火砖,内为木制构架,门楼泥塑石雕,屋脊飞檐彩陶,窗、梁、屏上都有木刻雕花彩绘漆画,工艺精湛。
早在明清时期,培田便是长汀、连城两县官道上的一处驿站,又是当时汀州府、漳龙道竹、木、土纸、油、盐等日用百货的水陆中转站。
客家人勤劳吃苦的良好品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明清客家乡土建筑群。
培田村口矗立着一座“恩荣”牌坊,是光绪皇帝特赐给御前值殿侍卫培田人吴拔祯的荣耀。
过了“恩荣”牌坊,便可看到飞檐翘角的文武庙、云宵庵、文昌阁等古建筑。
徜徉于古街,你可看到衡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等20余座百年古祠,客家人一向重视门庐的构造,有“三分厅堂七分门庐”之说,斗拱垒撑,立石柱雕梁,架飞檐翘角,悬金字牌匾,置红门画彩栋,绘木壁漆画。
书院群落是培田古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南山书院从顺治七年到乾隆三十年,共培养出191位秀才,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到培田考察后感触很深,挥笔写下了“距汀城郭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的联语。
纪晓岚参观培田的书院后,挥笔题下了“渤水蜚英”的题匾。
走进古民居,时光倒流。
尽管有点败落的迹象,岁月在剥落古旧的同时,也在告诫我们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
走进长长的小巷,使人有如静心在古时,恍如隔世。
培田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一直对连城培田的八百年古民居心驰神往,今天有幸目睹之,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醒目的青石牌坊横跨在道中,近看牌坊上的浮雕双狮舞绣球、双凤朝阳等图案已经斑斑驳驳地有些年代了,但匾额上“恩荣”两个擘窠(bòk ē)大字还很清晰。
花岗岩的的柱头由于风雨的冲涮变得圆润,青褐色的石斑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村历史的沧桑久远。
步入石牌坊大门,踏进了村子,仿佛踏入了遥远的古代,满眼明清时代建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说的正是此番景象吧。
一、培田民居营造技艺的环境与源流培田村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余脉自北向南直落此地,好像三龙怀抱;村外五个山头,又像是五虎雄据,风景宜人。
走进培田,便觉处处是画。
这里有30幢明清时建的高堂华屋,20座古祠,5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汉族民居建筑群村落。
这便是"客家祖地"闽西山区连城一个古老的客家山村——培田。
高高的灰褐色风火墙,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或花鸟虫鱼或历史故事或工笔写意的木刻窗雕寄寓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石联壁画。
培田,一座山凹里的村庄,如田原风光画上的一样美丽。
蓝天白云,青山环绕,一簇一簇的古色民居绵延在绿荫之中。
走进这座清幽质朴、历史遗迹丰富的古老村庄,如同走进一座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客家古建筑文化的部落。
培田古村落是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美丽乡村。
有类型多种,功能齐全的客家古建筑;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有风光优美、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是客家人永远的家园。
登高俯瞰,山村周山龙盘虎距,河源溪自北向南绕村而过。
村口村尾“圣旨”、“恩荣”两座跨街碑坊遗址仍可寻觅。
两条水圳穿行于村庄之间,如白练飘飞。
各座古居井然有序,熠熠生辉,可谓地灵人杰,钟灵毓秀。
培田古村导览图旗杆(暗示了屋主人曾经显赫的辉煌)二、培田民居的布局与设计培田古居民群以“大夫第”、“衍庆堂”、“官厅”等为代表,占地都在六千九百平方米以上,是著名的“九厅十八井”式客家乡土建筑。
漫游培田古村,感受那一份“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漫游培田古村,感受那一份“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培田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这是一座拥有800年历是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
培田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大体由6座学堂、两座书院、三庵、两庙、两碑坊等古代文化宗教建筑和20座古祠、30余幢民居,以及一条千米古街、5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
培田村被称为“民间故宫”,是中国最美村镇之一。
培田村福建西部山区的这个客家小山村,仅仅聚居着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口,整个培田村约有1000多居民,都姓吴。
培田村榜上有名,是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三十幢大宅,二十一座祠堂,六处书院,一条千米古街,两座跨街牌坊,四处庵庙道观,迄今犹存,总面积达到七万平方米。
培田,一座山凹里的村庄,如田原风光画上的一样美丽。
蓝天白云,青山环绕,一簇一簇的古色民居绵延在绿荫之中。
走进这座清幽质朴、历史遗迹丰富的古老村庄,如同走进一座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客家古建筑文化的部落。
村口,有一座醒目高大的青石牌坊矗立在道中。
近看牌坊上的浮雕双狮舞绣球、双凤朝阳等图案已经斑斑驳驳地有些年代了,但匾额上“恩荣”两个擘窠大字还很清晰。
漫步于村里的老街上,听着脚下鞋掌磕击青石板路面而发出的一声声回响,一如历史的回音。
这条宽两米左右的街道两旁,老式的店铺还存留下不少,有豆腐坊、小药铺、剃头间、水酒廊、杂货店等。
那油漆剥落的老店铺依稀可见旧日的繁华;冷静的老街里似乎还回响着当年的叫卖声……沿着鹅卵石铺就的乡间小道,走进一座座气势不凡的深宅大院。
石狮耸立,石门与高墙将深宅大院紧紧地环拥着。
房屋宽阔静谧,正厅高悬“大夫第”、“务本堂”等题匾。
房屋粗放而具有厚重感,一种逼人的气势让人深刻感受到他的存在。
房屋的建造者,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当你有意或无意地注意到了檐角的存在时,仔细一瞧,不由得惊叹檐角的精雕细琢。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民间故宫”福建培田古民居调查时间:2010年11月调查地点:福建培田古民居调查方法:实地参观考察人: 调查学院:学号:【摘要】在福建省闽西山区,有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连城县培田明清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
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
一些建筑专家和国外友人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装饰雕刻;寓意;造型, 引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河源溪上游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
培田古民居始建于宋末,大部分建筑成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的乾隆和光绪年间。
它由50多座建筑联在一起,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建筑占了一半以上,有15座建筑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其中官厅、继述堂、务本堂的建筑面积都约有7000平方米,如此宏大之规模,在古代闽西以至于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地区都是鲜见的。
整个村落大体由两牌坊、两庙、三庵、两座书院、六座学堂等传统文化宗教建筑和二十一座古祠、三十余栋民居以及一条古街、五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
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整体布局尊卑有序,考量周到,配置得体,可与福建永定土楼、广东梅州围拢屋相媲美。
, 800年前的自来水工程南方的山城离不开山和水,培田的建筑更能体现山水的韵味。
在培田,你会发现每家每户房边均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水圳相伴,穿街过巷,直通各户。
村里的老人介绍,水圳可谓古时“自来水工程”,想想早在800年前培田就是户户通“自来水”,村民常常在自家门前洗菜淘米。
其实每家每户的院里均有天井,每当雨季,雨水顺着天井蜿蜒而下,顺沟而出,流入石砌的水池中,这样的房屋布局也应了风水学中的“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布局。
诗歌鉴赏2022年高考真题汇总
2022年高考真题之诗歌鉴赏汇总(附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
【2】中路:中途。
【3】出:生长。
【4】鸱鸮:猫头鹰。
【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前沿, 2014, 3, 112-119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journal/ass/10.12677/ass.2014.34015Analysis on the Hakka Spirit Based onPeitian Ancient Village’s CoupletsZiyong Zhang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Email: hnzzy_2009@Received: Sep. 2nd, 2014; revised: Oct. 7th, 2014; accepted: Oct. 29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Couplet is a type of cultural heritage. Its value is not only reflected on literary merits, such as rhythm, imagery, etc., more importantly, on its intrinsic cultural values, spiritual formation and social values.The couplets of Peitian ancient village reflect the people’s psychology and awareness. They are not only the concentrated history of Peitian’s spirit and culture, but als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ollective wisdom about people’s survival and life. Most of them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xcellent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ritage, which also coincides with the ide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can provide a perfect template for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KeywordsPeitian, Couplets, Hakka Spirit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张自永赣南师范学院,赣州Email: hnzzy_2009@收稿日期:2014年9月2日;修回日期:2014年10月7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29日摘要楹联作为可以传承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韵律、意象等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文化价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值、精神形态和所反映的社会价值。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培田古民居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培田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群落,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之一。
培田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培田古民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回、藏、满、蒙等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古建筑风貌。
整个古民居区由四合院、照壁、正堂、偏殿等建筑组成,一条条小巷纵横交错,整体布局紧凑有序。
古民居的建筑材料选用的都是当地特产的黄土和黄河漂砾,具有很好的保温和防火效果。
古民居的四合院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建筑结构严谨而合理。
四合院分为中院和四个边院,中院为大型活动场所,四个边院分别为主人的住宅和起居场所。
中院采取开放式设计,四周是退居空地和房屋复合体。
四合院的屋顶则采用攸州瓦,画有各种传统的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古民居内部的装饰更为精致华丽。
庭院中的照壁和门头正面装饰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如福禄寿图案、龙凤图案等,寓意着吉祥和团结。
正堂、偏殿内部的装饰则更为讲究细腻,挂着各种工艺品和字画,展示着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家族的社会地位。
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是建筑文化。
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和智慧。
其精心设计的屋顶、门头、照壁等装饰,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其次是家族文化。
古民居往往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空间,代表着家族的团结和传承。
古民居内的家训、对联等都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家教传统,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责任。
再次是礼教文化。
古民居往往是世代相传的士人家庭,注重传统礼教的遵循。
古民居内的各种礼仪场所,如书房、谒庭等,都是士人从事读书、讲学、行礼等活动的地方。
最后是乡土文化。
古民居是乡村社会的象征,代表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古民居内的庭院、院墙等设计都考虑到了家庭生活的便利和社会公德的尊重。
培田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古建筑群落。
桂平西山对联赏析
桂平西山对联赏析碧云天石刻联上联:尘世路间,不觉忙忙终日--------李少莲下联:碧云天里,何妨息息片时李少莲字乃清,道光年间湖北景山人,晚年落籍浔城,因慕西山景色清幽,便在山麓筑室为居,叫“别有村”他和妻子城厢才女崔娟娟均饱读诗书,酷好琴棋诗画/诗词曲赋,夫妻俩曾合著《别有村诗抄》民国版《桂平县志》有记述。
对联表达的是一种避世离俗的佛家思想,同时反映作者当时恬淡无为的心境。
洗石庵联上联:听来暮鼓晨钟,声声觉悟下联:对此禅灯宝像,面面圆光龙华寺联上联:吏隐访遗踪,半世功名春梦里下联:思陵观夕照,万家烟火晚炊时洗石庵门旁联上联:楼阁耸奇观,天外云峰撑白石,下联:山石凝爽气,池中烟水隔红尘。
洗石庵门柱联上联:天竺俯江流,到眼晴岚归爽气下联:云山经雨洗,点头奇石也思灵原在乳泉亭有一联上联:自苍梧迤逦而来,造极登峰,伫看南流一束,北流一束;------唐继尧下联:离翠海钓游之所,乘风破浪,试问在山何如?出山何如?此联气魄颇大,上联写桂平西山及山下两江交汇形胜,下联直抒作者胸臆,耐人寻味。
上联: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孔文轩下联: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邹鲁下联:吏隐志唐,罗丛志宋,断藤志明,迄满清龙腾紫水,凤起荆山,白马金田,散布万千兵甲,风流播数代,滩鸣铜鼓谷传声.-----谭延闿西山名联甚多。
而最有名的是悬挂于洗石庵中的一首长联,此联之成很有故事性。
1921年秋,孙中山大总统的特派员邹鲁奉命由广州到南宁劳军。
途径桂平,与一班名士同游西山,因山高峭壁石多,时已过午,个个都饥肠碌碌。
幸好县长早有准备,于龙华寺中的文昌阁准备了丰盛的筵席。
当众人进入文昌阁时,酒肉之香芬芳扑鼻,厨师禀报“酒菜已弄妥,是否立即开席?”饿透了的众人大喜过望,无不唾涎三尺。
培田古村落
培田古村落,愿这份静好长留(中国建筑:客家古村落)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
福建龙岩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许多客家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培田古村落是经典之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客家庄园”。
培田村面积仅有13.4平方公里,有300多家住户,1000多位村民。
培田村保存着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书院、二道跨街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是福建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培田村的建筑以“九厅十八井”为特点,这是客家人参照北方庭院建筑特点,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的大型民居建筑。
其厅、井布局科学合理,九厅各有功用。
上厅供祭祀、族长议事,中厅接官议政,偏厅会客交友,楼厅藏书课子,厢房横屋起居炊沐,集政、住、居、教于一体。
培田的乡间小道都是有鹅卵石铺就的,走在那些深宅大院之中,有一种被历史的厚重感包围的感觉。
虽然许多房屋都已斑驳褪落,但还是能感受到当初的精雕细琢。
这些错落有致的古村落虽然看起来破旧,却能给人带来极为震撼的视觉体验。
这对看惯了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心灵的解放。
培田古祠众多,有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在宏公祠、畏岩公祠、乐庵公祠等,造型都精巧华丽,独具特色。
古祠和两道跨街牌坊都反映了培田人乐善好施、积善济人的精神。
培田人传承客家“孝悌为本,耕读传家”的传统,从2012年开始,每年四月这里都会举办农耕节。
去年我和朋友来到培田村的时候,恰逢他们举办农耕节期间。
来培田的游客不多,我们就住在村民家里面。
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有培田村民主动为我们讲解那些建筑的历史以及客家文化。
清明节那天下着雨,雨滴在房屋旁的水道里慢慢漾开。
一路上,看见了许多小吃,蒸腾的热气在那个阴天显得格外跳跃。
平常叽叽喳喳的游客来到培田后,好像都不忍破坏这一份宁静,安静地走着,触摸着,感受着。
在培田,你能真正地感受到“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方城古代八景的由来与变迁
方城八景诗的由来与变化龚运喜古代,人们爱用八景来描绘当地的风景名胜。
所以国朝有八景,京都有八景,举府州与县而无一无八景。
在今天的方城,一些村庄也有八景。
例如方城西后楼八景为:南园春色、槐荫午市、夹道楸风、古梅积雪、东溪印月、荒台留云、双池笼烟、北楼凝翠。
再如千年古村铁炉八景为:仙翁雪霁、石桥流水、西潭印月、铁炉水乡、古庙春暮、龚岗晴岚、南山卧牛。
随着时代变迁,八景也在变化。
方城有八景的记载是从金代开始的。
此八景诗载于明嘉靖《裕州志》中。
金代南阳令元好问《方城八景》一、松陂烟雨堤上槎牙几个松,江洋陂水映遥空。
晓看烟雨连青嶂,疑是当年杖化龙。
二、大乘夕照山势巍峨翠作围,楼台金碧影相辉。
老僧托钵归来后,犹对斜阳补衲衣。
三、莲塘夜月花娇欲语水萦纡,添得嫦娥色更殊。
午夜老龙困睡觉,几回错认是明珠。
四、炼真春暮风摆残花点药炉,东君无计可支吾。
道人日诵黄庭罢,曳杖松林看鹤雏。
五、仙翁雪霁,葛公从此炼还丹。
六花舞罢难寻处,树木妆成玉笋班。
六、落川云望落川渺渺逝如斯,上有浮云接水涯。
苍狗白云从变态,令人望处起亲恩。
七、罗汉晴岚山堆螺髻插春天,罗汉知谁为立名。
一抹岚光堪羡处,恍如疋练晒新晴。
八、堵阳钓矶一片临时气势雄,垂杨相荫水溶溶。
子陵已去无人钓,分付苍台碧藓封。
(裕州八景:【松陂烟雨】在松陂堰,每晨夕望如烟雨。
【大乘夕照】在大乘山,每夕有光照于山巅,如日出然。
【莲塘夜月】在通仙观后,昔人云:阴夜见月于水中,后被人没水求之。
获一宝镜而去,遂不复见,水亦遂涸。
【炼真春暮】即炼真宫。
【仙翁雪霁】在黄石山,冬雪之时,其顶惟霁。
【落川云望】即落甲川。
在赵河。
【罗汉晴岚】即罗汉山。
【堵阳钓矶】在堵阳陂之西渚。
)清代董学礼宋名立《裕州志》无此。
1942年《方城县志》在艺文第八页重印了金代元好问《方城八景》诗。
但是,清代知州董学礼因志乘残缺,重新得所谓美景,写《裕州八景》,载于董学礼宋名立《裕州志》中。
在志未诗集里,再配董学礼四首:黄石仙踪、云虹烟霭、普严积翠、罗汉睛岚诗。
培田:一个村庄的血脉传承
培田:一个村庄的血脉传承作者:林智岚林丽明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8年第10期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一个有着800 年历史的古村落,这个有着“客家建筑瑰宝” 美誉的小村庄近年来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声名鹊起。
三面环山,一条清溪,玉带般蜿蜒环绕村庄而过。
千米古街两侧保存着30 余幢“九厅十八井”形式的高堂华屋、21 座宗祠、6 个书院、5 个庵庙、2 座圣赐跨街牌坊,组成了约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客家庄园”“民间故宫”。
拂去蒙尘熠熠生辉74 岁的吴美熙老人,曾是培田村的小学校长,被誉为“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培田声名远扬,是从1987 年吴美熙为南山书院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始的。
时至今日,培田村已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十大最美村镇等国家级品牌。
村头入口处有一座进士牌坊,上书“恩荣”,这是清朝光绪皇帝赐给身边蓝翎四品护卫吴拔祯的。
村尾还有一座为富商吴昌同所立的牌坊。
这两座牌坊,在“文革”中曾被推倒。
2000 年7 月,吴美熙开始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牌坊的残片。
水沟、猪舍、涵洞……当他听村民说起,水电站下水道的盖板是用牌坊拆下来的石条,便一个人爬进了漆黑的下水道。
下水道窄小,底部都是淤泥,吴美熙把麻布袋铺在身下,身体呈大字形仰躺,嘴里叼着手电筒,腾出双手一寸一寸地摸着盖板,一摸到刻有文字的,立即做记号。
村里村外,吴美熙找到了两座牌坊70%的主体。
但是最重要的诰封石板一直没有下落。
后来,一位村妇找到他,说自家灶前的石块上有刻字,吴美熙喜出望外,马上前往察看,果然这正是他寻觅了许久的宝贝。
当年10 月,两座牌坊在原处重新矗立起来。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珍贵的文物。
”吴美熙对脚下的土地饱含深情。
吴美熙、吴来星等29 位老人,自发成立“培田古村落保护开发研究会”。
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为古民居的保护四处奔走。
这个藏在深山、尘封多年的小山村拂去了蒙尘,熠熠生辉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老人们也赢得了村民们的敬重。
培田古民居的传统文化内涵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吴氏始迁祖吴拔仕于元至正年间在浙江为官,为避战乱弃官迁居至此,改名“八四”,被称为“八四郎公”,在此开基。
培田村历经八、九代人努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进入繁荣时期,村庄规划成熟,高堂华屋拔地而起。
至清光绪年间,培田进入鼎盛时期,街市繁华,书院林立,深宅大院错落有致。
民国时期走向衰落,村庄受到很大破坏。
至今,培田村仍保留1条千米古街、30幢古民居、21座古宗祠、6座书院、2座古牌坊,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
培田古民居,不仅外观精美大气,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1 古民居空间布局里的“和”文化首先,培田古民居空间布局体现“天人之和”的理念。
吴氏先祖选址于山清水秀、环境宜人的藏风聚气场所,追求“理想空间模式”,达到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效果。
这是许多专家考察培田后的感受。
培田村前有笔架山,后有卧虎山,左青龙,右白虎,门前还有平坦开阔的河滩农田,有玉带环水,所以整个村子的房屋,几乎都是坐西朝东,达到“天人之意,相与融合”的高度。
其次,“和为贵”理念在培田古民居得到充分体现。
培田古民居大部分属于九厅十八井式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和谐对称。
普遍采用中轴线布局,把重要的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物对称列于中轴线两侧。
培田官厅是九厅十八井中轴对称式住宅的代表,共四进,11个厅堂,32个天井和院落,近百间房。
四进正房外侧为左右横屋,分成八个独立小院。
这种布局促进了家族成员关系的和谐。
位于古民居中轴线上的大厅,是族人的精神家园。
它既是祭祖祀神的场所,也是族人节目喜庆举行仪式的场所,又是家族议事的场所。
族人在这里交流情感,沟通心灵,感受着和睦融洽的气氛。
同时,横屋与横屋之间或者院落与院落之间有门相通,便于住户彼此交流与照应。
2 古民居装饰里的“耕读”文化培田吴氏先祖为避战乱而迁居到偏僻落后的山区培田,唯有勤于农耕,才能生存;他们根在中原,祖上为有功名的朝廷官员,崇尚儒学。
春日登云龙山憩放鹤亭翻译及注释
春日登云龙山憩放鹤亭
(清)阎焜贞
百仞冈头碧可攀,凭栏放眼到尘寰。
二分红杏三分柳,万里黄河九里山。
乱石盘盘羊可比,晴云冉冉鹤知还。
风流仿佛今仍在,春水时鸣涧谷间。
翻译
百仞高山峰头上,青翠可供攀登,依靠着栏杆极目眺望四周世界,能望到人世间(每个角落)。
山坡分布红杏和垂柳,黄河绵延万里,九里山连绵到很远。
乱石遍地的山路曲曲折折,就像盘旋的山羊,晴朗的云彩悠悠地飘动,知道仙鹤还会回宿。
(这里景色)的风韵好像至今仍然存在,春水依旧不时在涧谷间潺潺流淌,水流声回响在深谷中,似鸟的啼鸣。
注释
1.此诗写春日憩于云龙山顶放鹤亭所见周围的美丽景色。
憩:休息。
2.尘寰:人世间
3.黄河:黄河故道,由徐州城西北,经东北绕流东南。
九里山:在云龙山西北十余里。
4.此句意出苏轼《登云龙山》诗句“满冈乱石如群羊”。
5.鹤知还:鹤自己知道回宿。
《放鹤亭记》:“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暮则傃东山而归”。
培田古村落观后感
培田古村落观后感《培田古村落观后感》嘿呀,那天我去了培田古村落,可真是给了我好大一个惊喜!一走进那村子,就感觉像是穿越了一样。
那些古老的房屋、石板路,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就在那小巷子里溜达着,东瞅瞅西看看,心里琢磨着这以前的人都是咋生活的呀。
看到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我忍不住感叹,以前的工匠可真是厉害啊,那手艺简直绝了!感觉每一处雕刻都有着特别的韵味,就好像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小脾气似的。
我都能想象到当年的工匠们在那认真雕琢的样子,嘿,说不定还一边干活一边哼着小曲儿呢!村子里还有好多的小院子,我偷偷瞅了瞅,哎呀,还挺有生活气息的。
有的院子里晒着衣服,有的摆着一些农具,感觉特别亲切。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在这样的院子里住上一段时间,那该多有意思啊。
每天早上起来,晒晒太阳,听听鸟叫,多惬意呀。
走着走着,我还遇到了一些当地的老人,他们特别热情地跟我聊天。
虽然有些话我听不太懂,但能感觉到他们对自己村子的那份自豪和热爱。
他们给我讲了好多村子里的故事,什么以前的大户人家啦,什么有趣的传说啦,听得我津津有味。
逛完了培田古村落,我心里那叫一个感慨啊。
这地方真的太有魅力了,它不仅仅是一堆老房子,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
我突然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保护这些古老的地方,让它们能一直存在下去,让后人也能看到我们的先辈们是怎么生活的。
哎呀,总之呢,这次去培田古村落真的让我收获满满。
我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游了一圈,感受到了过去的美好和智慧。
以后有机会,我还得来,再好好感受感受这独特的魅力。
嘿嘿,培田古村落,等我哟!这就是我对培田古村落的观后感啦,虽然说得挺平常的,但都是我的真心话呀!希望你们也有机会去感受感受,相信你们也会爱上那个地方的!。
福建培田古村落写生
14
责编:澜 翔
*************
****************
□
聂
彦锋
课堂
福建培田古村落写生
步骤一 用中长线画出围墙、房顶和屋角的竹枝;用短线勾出半月形池塘的形状。
画的时候注意围墙的透视关系。
步骤二 从屋
瓦开始,向下
细致描
绘出墙面上的雨渍霉斑和水
塘边的喜湿植
被。
注意屋瓦节奏较密,墙
面放松,植被
分长、中、短,画的时候需
耐心营造舒适
的疏密关系。
15
课堂
步骤三 认真观察围成池塘的石块结构,从近及远绘制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石块轮廓,并画出每块石头的分面以体现体积感,之后添加野草和青苔。
顺势画出屋角的导游牌和毛竹,铺设竹叶时要留出下部空间,切忌画满。
步骤四 绘制屋顶瓦片。
瓦片画得尽量密集,以加强整个画面的节奏感。
最后,画出墙面石砖及木质支撑结构,注意石砖的大小错落尽可能有所差别,密度以适中为宜。
培田村古建筑群里的楹联文化
培田村古建筑群里的楹联文化培田村古建筑群里的楹联文化00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培田,保存完好、气势恢弘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会令你震撼不已,同样,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也会令你惊叹不已。
各式各样的楹联就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之一。
楹联几乎存在于培田村的庙宇、书院、牌坊、民居、宗祠等各种类型的古建筑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研究表明,培田村的楹联主要包含了七个方面的内容。
先贤崇拜每个家族都有值得后代崇拜的人物。
培田村人引以为荣的人物有吴家先祖吴汉(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与泰伯(周太王长子,西周三让皇位者);培田始祖吴八四;曾任台湾北路千总的吴孝林;清光绪御前侍卫吴拔桢;诰封奉直大夫,晋赠昭武大夫的吴昌同等等。
培田村以先贤崇拜为内容的楹联,郭隆公祠的:“西周孝让家声远,东汉循良世泽长”、“传家周礼承先德,让国高风裕后昆”、锦江公祠的:“至德衍休声不愧千秋禴祀,治平光令绪应百代簪缨”、继志堂的:“继前钦徽承三让,志于道慎守九思”,这些楹联都通过歌颂吴氏先祖让国的高风亮节和伟大功绩,表达子孙后代对他们的崇拜,传承他们的美德,继承未尽的事业,让他们永远享受祭礼。
再看恩荣牌坊楹联。
正面:“世有凤毛叠荷宸慈颁紫綍,身随豹尾曾陪仙仗列黄麾”,背面:“凤阙书名寿于金石,鹰扬奏绩铭诸鼎钟”、都阃府楹联:“秉义飞声闽峤,教忠翼卫神京”,这些楹联通过赞扬吴拔桢的神采,赞扬他的忠义品德与美好的声名,表达对民间英雄的崇拜。
乐善好施牌坊上也有两副赞颂吴昌同人品的楹联。
尊祖敬宗读“入祠思宗亲,出门念祖德”这副悬挂在郭隆公祠内的楹联,让我们感受到培田人浓浓的念祖思亲情结。
“云笔双峰胪甲乙,蒸尝奕世荐春秋”是乐庵公祠的楹联,上联叙景,下联言事,指出一代接一代都不要忘记四季祭祀祖先。
“敬祖敦三礼,承先溯一支”这副楹联选自久公祠,上联指出敬祖要遵循祭天、祭地、祭宗庙的礼节,与济美堂一副楹联意思相近:“飨亲钜典经尊礼,格祖清音雅叶诗”,上联告诫后人祭祀宗庙的大典要永远遵照制度行事,不得荒废懈怠。
晋江古八景
晋江青阳古八景晋江青阳古八景-哀悼(一)阳山奇石锦绣阳山丽宇堂,奇葩茂树郁苍苍。
碧空捧日沐春艳,绿水环山奕世昌。
翠竹吟风迎福瑞,青梅梦雪溢芬芳。
岭峰眺望三台景,古石反庚南国扬。
注:阳山,又名青梅山,位于青阳庄氏家庙后面,北朝清源山三台(东台、西台、中台)。
山有晋江水环流,山上青梅茂荣,花草斗艳,风拂翠竹似马铃声响,其山有一块灰色的反庚石,指南针放入其上,针即呈相反方向,其传说远播泉南一带。
(二)石鼓喧声三星地瑞焕辉煌,石鼓传闻遍四方。
岭景已无前代貌,山花犹有旧时香。
青峰玉树朝湖塔,碧汉丹霞映梓桑。
庙宇千秋光世泽,乡贤典范永流芳。
注:石鼓峰位于青阳之北,山上架有长圆形的石,叩之发出叮咚鼓音,其山势为“三星灵穴”,葬有青阳庄氏一世祖(古山)墓,东北朝向十里远有晋江之“溜石塔”,山旁建有顺正王(王公)等庙宇,以及明代庄用宾(方塘)倡建之乡贤祠。
(三)桃花叠浪坑桥小涧水粼粼,亭外千家怡乐春。
草木葱归凝紫气,麦苗绿涨映卿云。
桂山景物呈华丽,堤岸桃葩吐馥芬。
落瓣逐流浮锦簇,花团叠浪更迷人。
注:桃花浪景位于桂山后塘郊外坑桥亭侧小涧,每逢初春,两岸桃花争妍,其时麦浪翻青,风光旖旎。
随波逐流的花瓣于坑桥下旋流中呈现桃花状,逼真可赏。
(四)日月相照华表石岩显丽莹,穿圆透孔异奇生。
千秋宇景春风暖,四境楼台夜幕晴。
东海金乌腾汉起,西山玉兔驾空行。
年端十五凌晨望,日月相辉万里明。
注:华表石位于蔡厝华羌夹,其石穿透小孔,每年正月十五黎明之前,从东面透孔眺望,见月亮欲坠;从西面透孔观瞻,见太阳初升,日月光辉刚好透孔相照,堪称天地造化神奇。
(五)雁塔地灵石塔宇前榕郁苍,秋蝉啼暮景呈祥。
斗星北向风凝露,日影南回菊傲霜。
时近初冬知冷届,雁经此地绕环翔。
青梅岭麓一奇事,古往今来奥妙扬。
注:雁塔地位于青梅岭麓之后崎,其地有一座祖宅(塔房小宗),旁立石塔,前有一株大榕树,在秋冬之交,群雁飞经此地,必定绕此屋环翔一圈,如此神奇传说,古今成趣。
培田古民居阅读理解
培田古民居阅读理解
【题目】
培田古村落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
走进培田,便觉处处是画。
这里有高高的灰褐色风火墙、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花鸟虫鱼或历史故事或工笔写意的木刻窗雕、寄高理想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石联壁画……
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培田古村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培田古村落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详解】
③选项错误,古村落本身不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题目中,培田古村落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说明了培田古村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①正确。
走进培田,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无处不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这说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正确。
选A。
关于培田古村落的歌曲
关于培田古村落的歌曲
培田古村落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培田镇的一个历史文化
名村,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独特的水乡风情而闻名。
近年来,这里也成为了音乐人们创作歌曲的灵感来源之一。
其中最知名的歌曲应该是由歌手毛阿敏演唱的《培田》。
这首歌曲由李宗盛作词、陈辉阳作曲,于1998年发行。
歌曲将培田古村落的美丽风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描绘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乡的情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音乐人也创作了歌曲来表达对培田古村落的喜爱和赞美,比如罗大佑的《江南水乡》,王菲的《梦中的额尔古纳》,以及许巍的《小镇姑娘》等等。
这些歌曲都能够让人感受到培田古村落的独特魅力和美丽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焉” ,清光 绪优增 生吴 爱仁及 吴乃 宜撰新 八景 ,并被
刊于 光绪丙 午 ( 1 9 0 6 )年汇修 版 《 吴 氏族 谱 》 ,具体 是指 :杰阁吟 风 、平 桥望 月、西 山树色 、南 院 书声、
芳泉趋 汲 、古寨观耕 、蛟潭 晚钓 、马刹晨钟 。 新老八 景都有 其依 附或 观望 的主题 建筑 。其 中 ,
因 ,在 《 接 引弥陀序 》中记载 为 “肖泉 公因 中年澹 于 名利 ,欲托 处幽静 ” 。
于其个人 “ 雅号元宗 ” 。而 关于老八景之 魁的诗作有哪 些 ,又 在吟诵 何人何物何 景何情 ?不妨 我们一 睹载 于 族谱 中关于 “ 云霄风 月”的诗词文赋 。( 见表 1 )
诚 然 ,吴正 道创设般 若堂 ,并始咏 云霄风 月 ,源
第3 O卷 第 5期
、 , o 1 . 3 O NO. 5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Pi ng xi a n g Co l l e g e
2 O l 3年 l 0, j
Oc t . 2 01 3
培 田古 村 八 景 中 的 信 ' l ' l P 变 迁
信仰变迁 ,笔者仪就 这两个 案例 ,结合 流传至今 的史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0 5
作者简介 :张 自永 ( 1 9 8 6 一)男,河南淮阳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客家民俗与社会 。
第 5期
张 自永 :培 田古村八 景 中的信 仰 变迁
・ 7 9・
表 1 族谱 中关于 “ 云霄风 月”的诗词文赋
作者 功名 世代 生卒 诗词 内容 古迹流传几许年 ,砌成坚垒傍云烟 。凭栏 人到青峰顶,坐石箫传 碧汉边 。数 阵微凉消溽暑 ,一轮皓魄照清泉。 闲来便爱亲光霁 ,不让蓬 莱岛上仙 。 八景 临江仙调 壁 立崔巍连碧汉 ,白云无锁常封 。 登临流览露华浓 。 吟声来翠竹 , 琴 韵寄苍松 。 推 出琉璃千 顷碧, 庾楼佳 兴难 同。 波光练静玉玲珑。 人 间清世界 ,天上广寒 宫。 势 压群 山耸碧天 ,东西两地控汀连 。萧萧冷透穷经榻 ,皎皎光涵 卓锡泉 。万 壑千 峰闲眺里,青松 翠竹苦吟边 。 闲来扫石题新竹 ,须信游人 即是仙 。 。 重九登云霄 山 云满 芒鞋一径 深,呼童携酒步危岭。 墨花一洗三千斛,不向林间学苦吟 。 绝顶云封冷 露浓 ,堂开般若忆遗踪 。摊书午倦风侵榻 ,味道更 深 月挂松 。嘉帽豪情 凭独赏,庾楼清 兴有谁从 ? 于今访 景人 何在 ?为爱青 山不改容 。 八景临江仙 调 绝项嵯峨齐碧落, 登临难却凡间。 遥看出岫自云闲。 披襟临少女 , 日月且忘还 。 皎皎瑶蟾腾海角, 何须丹桂高攀。 竹帘 时挂一钩弯 。 空 山人不到,独步叩禅关。 风月谁为主 ?层峦独 自看 苔痕寻古迹 ,泉 响碎琅开 。
分 别是云 霄风 月、苦竹烟 霞 、松 岗琴韵 、新福 钟声 、
径可通 ,登 临舒 啸 ,恍若 置身 云表 。诚吾 乡八景 之
魁也。 ” f 】 P 5 薯 风景 意义上 的云霄 L l J 离不开人 文气息 的 般 若堂 ,吴 氏十 九世裔在 《 云霄寨 般若堂记 》中阐述
崇墉秋眺 、总道霄评 、 曹溪 耕牧 、 魏野 渔樵 。 后因“ 第
培 田村位 于福建 省龙岩 市连城 县宣河 乡 , 在传统 社会属 于河源溪 流域 十三坊之 吴家 坊 。 吴 氏在 此开基
料 、诗词文 赋、传说 故事 以及信 仰现状 ,着重 分析培 田八景 中的信 仰变 迁 的路 径 以及导致 其 变迁 的 内在
因素 。
一
始 于八 四郎公 ( 生于元 泰定 年 间) ,至今 已繁 衍廿七
年湮 代远 ,陵 谷变 迁 ,昔 所谓 八 景者 今 已一 二淹 没
地颇 为清晰 : 堂原 肖泉公读 书处也 。 ……盖公 游庠后 雅好 元 宗 ,冀得洁净之 区,结庐云 霄之 寨 ,取 名般 若 堂 。塑祀接 引弥陀佛 像 。 日夕顶礼 毕 ,志精 修道 学,既成 自书得 一道人之 主 ,附佛 像 下 ,而诣 力 之深, 接 引之 义 , 诚可 想而知也 。 厥 后廊 庑倾颓 ,
“ 云霄风 月 ”的主体 建筑 是云霄庵 ,“ 新福钟 声 ”是
金 身蒙晦 ,裔众将 像主移Fra bibliotek入新福庵 , 施 田供 奉 香
灯。
新 福庵 , “ 杰 阁吟 风 ”是文 昌阁,“ 总道霄评 ”是 天后 宫 ,“ 马刹晨 钟 ”是 马头 l l J 庵 ,等等 。这些 景致 的主 题 建筑都 是和 民间信仰 息息相 关 , 尤其 是位于村 落边 缘的 云霄 庵和 马头 山庵 , 它们反 映 了其 间培 田吴 氏的
— —
对 “ 云 霄风 月"和 “ 马刹晨钟 " 的分 析
张 自永
( 赣南 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 学院 ,江西 赣州 3 4 1 0 0 0 )
摘 要 :培 田八景有 新老之 分 ,反映 了前 后 4 0 0余年 间吴 氏族人 的信 仰变迁 。笔 者就 “ 云霄 风月 ”和 “ 马刹晨 钟 ”两 则,
世 。全村现有 3 6 5 户,1 4 8 2人 ,为吴 氏单姓村 。
培 田八景有 新 老之 别 。老八 景 由十 世 祖在 中公
、
云 霄风 月
云霄 风 月处 于云霄 山,“ 其 山耸拔 四面徒 绝 ,惟
一
( 生于 明嘉靖三十 年 ,卒 于万历 四十二年 )命名 ,并 被 首次付 梓于乾 隆戊 申 ( 1 7 8 8 )年修版 《 吴 氏族 谱》 ,
文 中所 提 及 的 肖泉公 是 何许 人 ?谱 载 为 吴 氏十 世祖 ,名 正道 ,号在中 ,“ 公博学善 书 ,工 诗 能文 , 创立培 田族 谱 ,潜 修水 月精舍 , 自号 得~ ‘ 道人。 ”明 进 士户 部 主事 邑人 赵钺 为之 所 作 的 《 肖泉 公童 l 『卷 传 》至 今流传 。肖泉 公 入主云霄庵 ,创 设般若 堂的原
依据 流传 至今 的史料 、诗 词文 赋、传 说故 事 以及信仰 现状 ,着 重分 析培 田八 景中 的信仰 变迁 的路径 以及 导致其 变迁 的 内在 因 素 。指出八 景的变 化看 似审 美情趣 的转 移 ,实 则是在社 区 精英 主导下 完成 的利 益诉求 ,其 目的在 于凝 聚宗族 ,对 内配 合 族 规家法 而实 现和谐 自治 ,对 外则谋 求扩 大生 存 空间 ,优 化 生活环 境 以及实现 资源 的 占有和 自然与 人文边 界 的明晰 。 关 键词 :培 田;八 景; 云霄风 月 ;马刹晨 钟 中图分 类号 :K 2 0 7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9 1 4 9( 2 0 1 3) 0 5 . 0 0 7 8 .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