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惟东参加科技部973计划-南海碳循环过程-厦门大学

合集下载

南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项目获准立项

南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项目获准立项
安 全 评 估 ” 准 立项 ,这 也 是 南 科 院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承 担 项 目级 获 国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 7 9 3计 划 ” ,项 目研 究 总 经 费
全球变化研究 ,应急启动 了全球 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 划 ,针 对 全球 变 化研 究 中 的优 先 领 域 和 关 键 问 题 ,部 署 一 批 项 目,开展基础性 、战略性 、前瞻性研 究,以全面提升我国全球 变 化 研究 的能 力 和 国际 竞 争 力 ,为 维 护 国 家权 益 、实 现 可 持续 发 展 提供 科 学 支撑 ,为 国 际全 球 变化 研 究做 出重 要 贡 献 。
全 球 变 化 研 究 国 家 重 大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的 实 施 ,将 进 一 步 提 升 我 国 应对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的 研 究 能 力 和 国 际 影 响 力 ,形 成 我 国 全球 变 化 研 究 的 优 势 与 特 色 ,为 国 家 社 会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宏 观决 策提供 科学依 据 ,为我 国参加 国际气候变 化谈 判和 开展 环 境 外 交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科学 依 据 和 政 策 咨 询建 议 。 ( 自“中国水 利 国 际合 作 与科 技 网” 00年 7月 1 日) 摘 21 5
性 的前 提下 ,尽 量减 小 出机 时的 坍落 度 、降低 砂 率 、 并 严格 控制 骨料 的含泥量 。
() 3 为减少裂缝出现 的机率 ,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时, 在保证混凝土具有 良好工作性 能的情况 下 ,应尽可能地
斜 面上 的裂 缝 ,灌 注 环 氧树 脂 时 ,遵 循从 低 到 高 的 原 则从 最低 的灌 浆 嘴 开 始跳 嘴灌 浆 ,然 后 自下 而 上

973计划: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973计划: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02CB412500项目名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起止年月:2002年12月-2007年8月项目首席科学家: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项目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经费预算:2000万元一、主要研究内容项目以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为基础,以国家科学创新为主导,以环境外交谈判战略需求为总目标,瞄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源的时空格局、碳循环的调控和驱动机制及未来情景3大前沿性科学问题,采用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与碳循环过程的综合观测、生物过程适应性实验研究以及典型河流碳通量及碳输运过程研究为支撑系统的自下而上途径,与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和遥感数据库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有机结合的研究思路。

综合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自然调控机理、人为因素驱动机制、生物过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以及碳汇/源时空格局形成的生物地理学机制;综合评价中国陆地碳汇/源的时空格局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和未来情景;分析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潜力、碳库间循环周期、生态系统管理的增汇效果和成本效益、重大林业工程的固碳效应以及河流碳输运在陆地碳循环中的作用;跟踪国际谈判焦点问题,探讨碳汇项目的计量方法学、中国农林业活动碳吸收汇的潜力及其增汇技术的可行性。

建成初具规模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综合研究的科学平台,发展基于地学空间信息的现代地球系统科学方法论,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管理以及参与环境外交活动和履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预期目标1.建立一个初具规模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和循环过程的综合观测网络(ChinaFlux),揭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和储量的生物地理规律,构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数据信息系统。

2.初步阐明中国主要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碳循环过程的生物物理机理,确定驱动碳循环的关键控制因子,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生态适应机制;构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力学模型和遥感反演模型,实现两种模型的综合集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1)
附件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序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中央财 项目实
项目
项目牵头单位
政经费 施周期
负责人
(万元) (年)
水产养殖生物生长和
1 2018YFD0900100 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 胡晓丽 4085
5
与调控机理研究
水产养殖生物性别和
5
机理
产研究所
渔业水域生境退化与 中国科学院水
8 2018YFD0900800 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 生生物研究所 刘焕章 3400
5
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 中国水产科学
9 2018YFD0900900 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 研究院黄海水 徐军 3776
5
资源补充机制
产研究所
水产品营养品质保持
10 2018YFD0901000 与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水
2 2018YFD0900200 发育的分子基础与调 生生物研究所 殷战
3175
5
控机制
重要水产养殖生物抗 中国水产科学
3 2018YFD0900300 病和抗逆性状的遗传 研究院黄海水 邵长伟 3239
5
基础与调控机制
产研究所
水产动物精准营养及
4 2018YFD0900400 其代谢调控机制(年)
中国水产科学
重要养殖虾蟹类种质
13
2018YFD0901300
研究院黄海水 创制与健康苗种繁育
李富花
2791
5
产研究所
重要养殖贝类种质创
14 2018YFD0901400 制与规模化制种
厦门大学
柯才焕 3307

夏季南海浮游植物光合固碳对不同波长阳光紫外辐射的响应

夏季南海浮游植物光合固碳对不同波长阳光紫外辐射的响应
中图分类号 : 4.I Q9 5 i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 34 9 ( 0 1 0 — 4 — 6 0 5 — 1 3 2 1 ) 501 60
l 引 言
紫 外辐射 ( UVR, 8 ~ 4 0 n 是 到 达地 面 阳 2 0 0 m) 光 辐射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对 地 球上 的生 物 有着 广 其 泛 的影 响Ⅲ 。UVR 损 伤 光 系 统 , 白色 素 诱 漂 引, 发 自由基 , 坏 D 破 NA: 以及抑 制 生长嘲 等 。到达
*通 信 作 者 : 坤 山 , 授 , 高 教 从事 藻类 生 理 生 态 与 光 生 物 学研 究 。E malk go x .d .n - i s a@ mu eu c :
5

吴 亚 平 等 :夏 季 南 海 浮 游 植 物 光 合 固 碳 对 不 同 波 长 阳 光 紫 外 辐 射 的 响 应
(.厦 门大 学 近 海 海 洋 环 境 科 学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建 厦 门 3 10 ) 1 福 6 0 5
摘要: 阳光 紫外 ( UV) 辐射 影 响浮 游植 物光合 固碳 , 不 同波 长 UV 辐 射 的生理 效 应不 一 。本 文 以 且 夏季 南海近 岸海域 浮 游植物 为研 究对 象 , 用 生物 加权 函数 ( ilgcl eg t gf n t n B 采 B oo i ih i u ci , WF, aw n o 亦被 称为 UV 辐 射作 用光谱 ) 的研 究 方 法 , 讨 了不 同波 长 uV 辐 射 对 浮 游植 物群 落 光 合 固碳 的 探 作用 。结 果表 明 , 只有 可见 光情况 下 的光合 固碳速 率最 高 , 验 期 间平均 为 1 . 6 g ( g・ ) 在 实 O8 / g h ,

2011年夏季渤海西北部_北部近岸海域的底层耗氧与酸化

2011年夏季渤海西北部_北部近岸海域的底层耗氧与酸化
6 月份渤海 DO 分布在 7.0~10.2 mg/L (图 3(a)), pH 分布在 7.82~8.12 范围(图 3(b)), 二者的水平差异 和垂直差异均不显著. 而到了 8 月份, 渤海水化学状 况发生很大变化, DO 分布在 3.3~9.1 mg/L (图 3(a)), pH 分布在 7.64~8.17 (图 3(b)), 数据范围都比 6 月份 宽泛了很多. 其中, 8 月份观测到的表层 DO 为 7.3~ 9.1 mg/L, 只比 6 月份的表层数据稍有下降(图 3(a)),
海环境中出现的, 季节性低氧与酸化相耦合现象及
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还很薄弱[19,21].
渤海三面环陆, 仅东部以渤海海峡与北黄海相
通, 由于面积不大(77000 km2)年以来渤海中央海区的 DO 呈
波动降低的趋势[22,23]. 近年来, 渤海 3 个主要海湾(北
一般认为, 上述季节性的底层低氧现象与近海 富营养化及其引发的藻华/赤潮密切相关. 藻类或其 他生源颗粒在藻华后期发生沉降, 于底层矿化分解, 大量消耗 DO. 如果局部水动力条件不利于底层 DO
英文版见: Zhai W D, Zhao H D, Zheng N, et al. Coastal acidification in summer bottom oxygen-depleted waters in northwestern–northern Bohai Sea from June to August in 2011. Chin Sci Bull, 2012, 57: 1062–1068, doi: 10.1007/s11434-011-4949-2
pH 表示水中酸性物质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 (pH=log10 [H+]). 对于淡水体系和河口体系, 通常采 用美国 NIST 标准, 指示水中游离态 H+浓度的负对数. 然而, 海水体系一般采用总 H+标准, pHT=log10 [H+]T, 而 [H+]T=[H+]+[HSO4][10,11]. 利 用 碳 酸 盐 体 系 互 算 软

973计划是什么

973计划是什么

973计划是什么973计划是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推进科学研究和创新。

本文将以3000字为篇幅,详细介绍973计划的内涵、意义、发展历程和成果。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发展计划之一,973计划的出现对于推进科学研究和促进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逐步揭示973计划的内涵与意义,并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和成果的梳理,进一步了解这一计划的影响力。

【正文】1. 973计划的内涵973计划指的是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也被称为“九七三计划”。

它是我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NSTC)的一部分,由中国科学技术部负责实施。

首次提出于1997年,这一计划旨在推动重点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我国的科研实力。

2. 973计划的意义973计划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促进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为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其次,该计划还能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话语权。

此外,973计划还具备培养研究人才的功能,可以为年轻的科学家提供广阔的研究平台。

总体来说,973计划是我国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对于我国的科研事业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 973计划的发展历程自973计划的提出以来,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从1997年到2011年,该计划主要关注的是组织、论证和规划。

在此期间,针对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专家和研究机构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讨论,并形成了相应的规划和方案。

接着,从2011年开始,973计划进入了实施阶段。

这段时期内,该计划重点关注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973计划还在布局“未来科学”和“智能科学”等新领域,进一步推进科技发展。

4. 973计划的成果973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基因、蛋白质、细胞等生命机制的奥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编号:2009CB421200)项目进展研讨会会议日程承办:CHOICE-C项目第二研究课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2011年02月26-28日浙江杭州会议指南会议时间与地点:本次会议日程安排定为2011年02月26-28日,26日(星期五)上午08.30- 开始,28日下午18:30 结束,会议结束后即可离会。

25日全天报到,住宿、报到地点:浙江新世纪大酒店,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8号。

会议地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新大楼15楼会议室,地址: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与会人员:1.咨询专家组及项目专家组全体成员2.首席科学家、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航次骨干3.项目办公室全体成员会议主题及会议目标:1.初步分析2010年10月下旬至2010年12月上旬秋季航次所获科研资料;2.深入对比分析项目所组织的3个不同季节航次取得数据、研讨分析结果和科学问题发现探索;3.春季航次备航的相关事宜;4.第二届国际顾问委员会议准备研讨方式:1. 本次会议拟不安排各课题的研究进展报告,而以科学问题为导向设计会议研讨版块;2. CHOICE-C秋季航次数据结果分析与讨论A.航次数据报告的目的是检阅所取得的资料,判断数据的交汇并为综合分析打下基础;B.以报告秋季航次数据为基本内容,充分展示数据,同时希望能结合航次的总体目标展开讨论。

如条件成熟,希望与本海区的其他季节或类似的其他海区的系统进行比较;C.建议涵盖内容:航次获取的数据与样品概况、数据质量的评估、初步结果与分析及其相关的科学问题、下一步的样品和数据分析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其他数据的支持需求;3. 2月26日晚上安排分组讨论,主要探讨秋季航次结果的沟通、交流,并探讨集成研究的科学问题。

4. 夏季、冬季、秋季航次深入分析。

希望以初步综合集成的方式进行报告,报告分Tutorial and theme报告及Specific topical报告三类。

973计划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973计划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973计划在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推动基础研究973计划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之一,致力于对国家关键领域进行前瞻性、基础性研究。

在973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基础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和支持,吸引了更多优秀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

通过研发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科技,我国已经在几何级增长的计算能力、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同时,高等教育和产业研发的资源也在不断加强和优化,这为人才的成长和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强化国际科技竞争力21世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全球科技创新日益加快,国家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面对这样的形势,强化国际科技竞争力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973计划旨在对我国有关科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从而获得核心技术和优质人才。

在这方面,973计划的成就已经逐渐体现出来。

例如:我国高铁、5G、量子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不断领先于其他国家,使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中的地位。

三、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不仅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973计划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科技创新可以催生出新市场、新产业、新模式等等,给经济带来了持续的增长动力。

通过973计划,我国推动了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将这些技术逐渐推广到实际应用以及生产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科技创新在智能制造、医疗、金融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促进人才培养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因此促进人才培养也是973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

针对科技领域中面临的新课题和需求,973计划设立了多个科研项目,鼓励青年才俊投身其中。

同时,973计划在推动人才培养方面还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产、学、研、用共同推进,通过创新体系构建,改革人才评价制度等途径,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973计划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种新型“绿色”吸附剂 或为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新思路

一种新型“绿色”吸附剂 或为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新思路

一种新型“绿色”吸附剂或为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新思路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区然雯副教授与合作者共同研发出一种新型环保吸附剂,借由光亮的调节,不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盐离子从而获得淡水,还能将吸附的这些盐离子成功析出从而使得吸附剂可以循环使用。

这一成果或将为未来开发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术提供一种新思路。

北京时间8月10日23时,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咸水脱盐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的脱盐技术主要有热法脱盐、膜法脱盐和利用吸附剂脱盐等,而能耗是限制脱盐技术推广使用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现有的吸附剂在吸附去除盐离子后,大多需要使用化学试剂或提高温度等手段实现吸附剂的循环利用,存在着二次污染或能耗较高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能不能研发出一种既高效又低能耗的吸附剂,便成为厦大区然雯团队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目标。

团队发现,一种名为“螺吡喃”的物质在黑暗或者紫外光照射下可转化为具有正负两性离子的状态,并在可见光照下恢复原状。

更让团队成员感到振奋的是,“螺吡喃”这种在黑暗状态下呈现的正负两性离子,正好可分别作为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吸附位点,吸附去除水中的盐。

一种新型吸附剂的“灵感”由此而生——将“螺吡喃”分子固定于铝基金属有机框架中,充分利用它“遇暗变阴阳,遇亮则复原”的奇妙特性,借助光亮的调节,完成盐离子吸附和析出的过程,从而实现咸水脱盐和循环使用的“双重目标”。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吸附”任务时,每克吸附剂可吸附2.88毫摩尔的盐离子。

在光亮条件下执行“析出”任务时,吸附剂释放盐离子的时间将随光照强度不同而不同。

数据显示,在夏日正午的强光下,吸附剂释放吸附的盐离子大约只需4分钟;在室内普通照明光线下,释放时间大约在2小时以内。

实验还表明,该吸附剂在10个循环使用后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脱盐性能。

973计划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973计划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项目名称: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 学机制及预测防治 首席科学家: 周名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朱明远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起止年限: 2004年6月 至 2006年8月 2004年 2006年 依托部门: 中国科学院 国家海洋局
一、研究内容和课题设置
1.项目计划任务书原定内容
1)我国重要有害赤潮种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适应策略 ) 有害赤潮生物的存在、其生理生态特点及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变化,是引发有 害赤潮的内因,研究赤潮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生理特征,探明重要有害赤 潮种群动态变化、生态适应和竞争策略在爆发赤潮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 于了解和解释赤潮形成的生态学机制。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我国重要赤潮生 物的分布特征与遗传特征,典型赤潮高发区微藻群落结构特点、关键种群动态 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环境变化对其多样性的影响,重要赤潮生物的生活史过程 以及繁殖方式、营养需求、增殖速率、垂直迁移、孢囊形成与萌发等对环境变 化的响应机制,种间相互作用及其对赤潮形成过程的影响。 2)我国近海赤潮高发区有害赤潮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 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甚至生态系统,导致 近海海域严重富营养化。在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地区,赤潮发生的频率、强 度和赤潮生物的种类都在快速增加。赤潮和富营养化的关系研究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人类活动引起的富营养化在赤潮形成中的作用。需要研究的内容有:我国 赤潮高发区重要营养物质的组成、形态、来源、通量及其时空动态,与赤潮相 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重要赤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 求,营养物质变化对赤潮生物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定量关系,营养盐的变化对产 毒赤潮生物的种群变化以及毒素的组成和产毒量的影响,重要有机物、微量金 属等营养物质在富营养化和赤潮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等。 3)我国近海赤潮高发区有害赤潮生消关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与预测 )我国近海赤潮高发区有害赤潮生消关键物理过程、 研究赤潮需要描述、刻划并预测赤潮生物的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关系。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有效工具,模型研究不仅有益于探讨赤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而且是把研究结果 应用于预测预报的桥梁。需要研究的内容有:赤潮高发区河口锋、海洋锋、上 升流等基本物理学特征及赤潮发生时流场等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赤潮高发区 营养盐分布与锋面结构特征的关系,主要赤潮藻种类的分布与锋面结构特征的 关系,赤潮高发区主要赤潮藻种类的分布特征及与流场的关系,赤潮生物-光学 遥感原理、赤潮生消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 4)我国近海有害赤潮的危害机理及防治机理 ) 赤潮可以从多种途径产生危害,不仅危害单个的生物,而且危害生态系统。有 毒赤潮和有害无毒赤潮形成危害的方式各不相同。根据赤潮形成的机制和产生 危害的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是赤潮研究的最终目的。需要研究的内容有: 我国有害赤潮对典型海洋生物的危害机理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赤潮藻毒 素的产生及沿食物链的传递和归宿,赤潮毒素快速和灵敏检测手段及赤潮危害 评价方法,防止赤潮生物快速增殖、预防和控制有害赤潮发生的途径和有效方 法,提出生态调控原理,建立为政府决策服务的有害赤潮综合管理和预防模 型。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大分营开展“院士面对面活动”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大分营开展“院士面对面活动”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大分营开展“院士面对面活动”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近日,记者获悉,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门大学分营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工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世刚为营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的专题科普讲座。

【总页数】1页(P183-1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高校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的思考——以2013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武汉大学分营为例 [J], 佟书华;彭芳;
2.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活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营:爱上妙趣横生的科学 [J], 王梓璇
3.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活动吉林大学分营暨汽车科技专题营:未来交通工具创意
设计大赛 [J],
4.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活动清华大学分营:科学训练营 [J],
5.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活动:大连理工大学分营:强国有我--工程师特训营 [J], 刘精晶;张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

“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

“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项目中评估会议在召开2008年1月9日下午,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召开的“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项目中评估会议在铁道大厦举行。

科技部组织的2006年立项的973项目中评估会议,分领域进行。

参加能源领域组中评估会议的有: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的闫金定博士,徐益谦教授、黄素逸教授、彭苏萍院士等十几名专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的代表和项目组部分人员旁听了会议。

会议由徐益谦教授主持。

虎维岳首席科学家汇报了“项目中期总结报告” 和“项目研究计划调整方案”。

他按科技部的要求,在“项目中期总结报告”汇报中重点报告了项目研究计划执行情况,总体研究水平和突出进展;项目研究思路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创新点;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情况;项目首席科学家和专家组的作用;项目内部数据共享、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项目中期总结情况,项目中期总结专家组的意见;对研究工作状态、计划执行情况和研究前景进行了自我评价。

在“项目研究计划调整方案”汇报中重点汇报了调整的依据、思路;具体的调整方案;后三年的研究计划。

评估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虎维岳首席、何满潮首席及黄文辉课题长等分别对专家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最后,中期评估专家组对项目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和评议。

在科技部对项目中评估的结论意见反馈后,项目首席科学家将根据中期评估结论,组织有关课题人员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调整方案、课题任务书调整方案及后三年经费预算报告,编制要求及审批程序与项目立项阶段相同。

深部煤炭资源973计划项目中期评估反馈意见项目名称: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反馈意见:1、原则同意项目计划任务调整方案,但不同意删除深部煤层岩爆、冲击地压、瓦斯突出和突水的机理等研究内容。

2、进一步集中研究目标,加强典型矿区(XX、开滦、XX)的解剖与应用。

3、进一步加强矿井井下探测技术的研究。

973金融项目介绍

973金融项目介绍

1997:亚洲金融风暴
WEIGHTED RISK
DEFINITION OF CAPITAL
1999: Basel II (2007 年开始执行)
CREDIT RISK
OPERATIONAL RISK
MARKET RISK
2007:我国加入 WTO 调整期结束 我国政府承诺遵守 Basel 新协议
STANDARDIZED APPROACH
边保军:姜礼尚、叶中行、梁进、徐承龙, 任学敏、熊德文、李少华、张寄洲、
汤善健: 尚汉冀、汪荣明、吴臻、应坚刚、 徐以汎、李娟、林伟、周渊
吴岚: 吴荣、杨静平、郭军义、黄海、张春生、 张骅月
彭实戈: 赵卫东、魏刚、芮洪兴、石玉峰、杜宁 李大鹏、许振宇、杨维强、陈立峰、
学术骨干 研究队伍
史树中:北京大学
IRB APPROACH
FOUNDATION
ADVANCED
需要建立银行、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核心问题 — 金融风险度量
Add more …
保险业
银行业
金融风 险度量
金融市场的监管 金融创新产品的定价
银行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证券业
广泛使用的风险度量方法
VaR (JP. Morgen)
大部分金融机构使用的内 部风险度量方法
课题一 14.5% 课题二 14.5% 课题三 14.5%
林建忠 课题四 14.5% 课题五 12% 课题六 27.5%
六个课题组
陈增敬:林路、张曙光、胡太忠、江龙、 贾广岩、赵志君, 稽少林,王向荣、于志勇、李娟
严加安:史树中、潘家柱、周勇、夏建明、陈敏、 李仲飞、孙六全、张丽宏、许明宇、张圣平
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_戴民汉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_戴民汉

第19卷第1期2004年2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Vol.19 No.1Feb.,2004文章编号:1001-8166(2004)01-0120-11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戴民汉1,翟惟东1,鲁中明1,蔡平河1,蔡卫君2,洪华生1(1.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5;2.美国乔治亚大学海洋科学系,阿森斯 乔治亚 30602)摘 要:中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中国边缘海系统碳循环研究相对薄弱。

简要回顾中国碳循环(以现代过程的描述为主)的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中国边缘海碳循环研究概况及CO2的海—气交换、有机碳循环、颗粒有机碳的输出、河流的输运等海洋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汇总补充及数据更新的基础上勾画了中国区域碳循环框架。

我们认为,中国的区域碳循环过程尚有诸多未知量和不确定性,缺乏把陆、海、气作为一个系统的综合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尤其需要加强。

中国边缘海的碳循环研究应当围绕CO2的汇源过程这一碳循环的中心问题,深入开展边缘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及其与大气CO2的耦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关 键 词:碳循环;CO2;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边缘海;中国中图分类号:P736.4 文献标识码:A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突出地表现为大气CO2的平均浓度从过去42万年中的180~300μL/L[1]上升到目前的370μL/L[2,3]。

大气CO2时空变化受控于由海洋碳酸盐体系驱动的溶解度泵和浮游生物驱动的“生物泵”过程,以及大气CO2与陆地植被光合/呼吸作用的相互作用,因此,对CO2的研究涉及全球碳循环的系统过程[4]。

过去的10年中,我们对碳循环的了解已有长足的进展。

如目前的观测结果[5]证实了以往仅用模型展示的海洋作为碳汇的量级,直接检测到的海水中无机碳量的增加[6,7]亦证实了以往用放射性碳核素所观测到的结果。

深海微生物生态分布的若干特点

深海微生物生态分布的若干特点

深海微生物生态分布的若干特点
席峰;郑天凌;张瑶;焦念志
【期刊名称】《海洋科学》
【年(卷),期】2004(028)002
【摘要】近年来在深海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方式陆续发现了丰富多样的微生物:(1)在深海热液喷口处取水样,用0.2μm的核孔滤膜过滤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许多微生物细胞。

用落射式荧光显微镜对此区域的水样进行细菌计数,发现水中的细菌数量可达105~109cell/mL。

用ATP测定法同样也发现,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席峰;郑天凌;张瑶;焦念志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集美大学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2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8
【相关文献】
1.喀什市主要河流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 [J], 刘振明;杨行;尚小国;卜方迪;马倩;李明源
2.转基因落叶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特征 [J], 冯健
3.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生态分布初探 [J], 何炎炘;李能树;刘慧;赵汉阳
4.热带太平洋深海微生物的若干生理生态特征 [J], 骆祝华;裴耀文;黄翔玲;叶德赞
5.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获得深海微生物活性硝基化合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青岛市两项目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

山东青岛市两项目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

山东青岛市两项目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申报的“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暖池的
结构特征、变异机理和气候效应”和“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病毒性疫病爆发机理与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两项目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立项资助。

【总页数】1页(P17-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24
【相关文献】
1.青岛市两项目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 [J],
2.今年我校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立项资助 [J],
3.我校3项目分别获国家软科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J],
4.我校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资助立项 [J],
5.我国科学界首获国家973计划立项资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教授
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J], 蓝卫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施“双碳”战略 助力绿色发展——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梳理

实施“双碳”战略 助力绿色发展——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梳理

实施“双碳”战略助力绿色发展——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
准体系梳理
翟万江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22()6
【摘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
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翟万江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及其实践指引——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
2.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这样干
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圈点再读《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4.绿色发展标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5.
政府采购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兼论对《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派出海洋地质学家向南太平洋岛国提供技术援助

我国派出海洋地质学家向南太平洋岛国提供技术援助

我国派出海洋地质学家向南太平洋岛国提供技术援助
钮惟恭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动态》
【年(卷),期】1994(000)007
【摘要】我国政府与南太平洋应用地学委员会于今年3月签订协议,由中国提供
援助资金,并派出海洋地质学家,从4月起。

赴南太平洋岛国进行专家服务,为
期一年.此项目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执行.
【总页数】1页(P21)
【作者】钮惟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6
【相关文献】
1.记录那一段历史分享那一刻光荣——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秦蕴珊院士访谈 [J],
2.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统计及影响分析 [J], 付婉;郑欣
3.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统计及影响分析 [J], 付婉; 郑欣
4.澳大利亚对南太平洋岛国援助政策的调整及影响分析 [J], 宋微
5.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现状及政策分析(2009-2019年) [J], 吴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题“陆源碳输入及其对边缘海碳循环的作用”(编号:2009CB421204)2009年年度工作总结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本课题紧密联结项目对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的需求,主要开展对陆源碳的输入及其对边缘海碳循环作用的研究,确定主要河流各种不同形态陆源碳的输入通量及变化规律,旨在定量评估陆源物质输入对陆架边缘海碳源汇格局和通量及其生物地球循环的影响。

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1)揭示主要河流各种不同形态碳通量及变化规律;(2)揭示陆源有机碳在河口及边缘海的分布和循环过程;(3)揭示中国近海对人为CO2侵入的化学缓冲作用及其对于河流碱度输送的响应;(4)地下水对边缘海碳循环的影响。

以下为年度计划完成情况总结:(1) 无机碳研究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本项目应从海水碳酸盐缓冲体系的化学缓冲作用出发,系统研究长江口及邻近水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和调控机制。

按照原订计划,本项目厦门大学翟惟东研究组应于2009年4 月、5 月、7 月-8 月、12 月实施春、夏、冬季出海调查;并于2010年上半年完成初步的数据分析,10 月-11 月实施秋季调查,争取其他搭载航次、开放航次的机会补充数据;2011年进行数据集成、分析,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必要时补充现场研究航次。

本研究组在2009年度的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

不仅现场工作超出预定的内容,而且,项目组还积极整理历史数据,撰写论文,向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投稿。

无机碳方面研究进展顺利,现场工作主要进展包括:自2008年底本项目启动以来,在长江口及邻近的东海海域开展了一系列现场研究工作:A. 2008年12月5日-7日,实施了从长江口淡水端的冬季调查,分析项目包括表层温度、盐度、无机碳、溶解氧、营养盐和有机碳;B. 2008年12月23日-2009年12月29日,结合本单位戴民汉教授的研究项目,利用东方红2号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海域进行冬季调查;C. 2009年4月5日-13日,租用渔船在长江口实施了一次综合调查(春季),调查项目包括盐度、总悬浮颗粒物、叶绿素、浮游植物、有机碳、无机碳、碱度、营养盐、溶解氧、呼吸作用、硝化作用、表层温度、盐度、浊度、CO2分压、溶解氧饱和度、叶绿素荧光以及海洋光学相关参数等,观测涉及的环境梯度跨越从崇明岛以西的河口上游到盐度34的外海;D. 2009年5月15日-6月1日,搭载中科院海洋所的中国近海综合考察开放航次(春季,科学1号船),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西侧海域进行春季调查;E. 2009年8月17日-28日,参加项目组织的现场研究航次(夏季),利用东方红2号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海域进行夏季调查;F. 预计2009年12月20日-31日,参加项目组织的现场研究航次(冬季),利用东方红2号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海域进行冬季调查。

该航次还将调查南海和南黄海,预计2010年2月1日全部现场工作结束。

目前年底之前航次的溶解氧、无机碳和营养盐样品已经全部测定完毕,为后续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分析奠定了基础。

G.另外,2009年3月、6月,由厦门大学王德利负责对珠江上游水文站博罗、石角、天河、高要等进行了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有机碳、无机碳、营养盐、溶氧、痕量金属等;2009年6月15-18日,课题组骨干王德利及王桂芝副教授联合了第三、六课题(贾国东研究组、高树基研究组、黄邦钦研究组、刘红斌研究组),租用渔船对珠江口伶仃洋及周边水域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主要参数有:Ra, 重金属,浮游植物,悬浮颗粒物,无机碳,碱度等。

(2)有机碳研究2009年在对长江、黄河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有机碳的研究方案,选定长江下游的大通水文站和黄河下游的利津水文站为固定采样点,与两地水文站工作人员合作进行为期一年(2009年)的月份观测采样,样品包括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

2009年已完成黄河(利津)和长江(大通)12个月的POC及DOC 样品采集。

另外,2009年4月参加厦门大学翟惟东课题组对长江口区的现场采样调查;于2009年6月下旬和7月上旬分别完成对黄河口河口区的2次现场采样;参加7-8月项目组织的夏季航次,分别于南海北部和黄、东海区采集DOC和POC样品373个和246个;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33个。

对有机碳研究,2009年的主要工作为现场采样,进展顺利。

同时也完成了部分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测定,包括:河流月份样品及河口区样品总颗粒物浓度(TSM)的测定;部分夏季航次样品TSM的测定;完成了长江、黄河月份样品及两个河口区样品DOC及POC的测定及部分夏季航次样品的DOC测定。

同时,对黄河和长江不同季节POC进行了C-14测定,不同河流不同季节DOC的测定也已进行。

(3)地下水研究Ra在咸化的地下水中活度较高,而在海水中活度较低,因此被做为本项目地下水研究的示踪剂。

在2009年,本研究组采样测定了Ra在珠江口沿岸、南海和东海的活度分布。

具体地说,2009年5月底,对珠江口沿岸的井水和珠江支流:东江、西江、北江进行了采样,测定其Ra的活度,以确定珠江口Ra的来源。

2009年7-8月,参加了项目组织的夏季航次,在东海和南海北部80个站位采集了Ra的样品,进行了沉积物培养释放Ra的实验和Ra的吸附效率实验。

目前,短寿命Ra同位素的测定基本完成,长寿命Ra同位素待测。

二.年度初步研究结果在无机碳研究方面,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1)发现2009年早春长江口的一次藻华及其对海-气CO2通量的影响2009年4月6日-13日,在长江口租用渔船开展了一次综合调查,调查项目包括盐度、总悬浮颗粒物、叶绿素、浮游植物、有机碳、无机碳、碱度、营养盐、溶解氧、呼吸作用、硝化作用、表层温度、盐度、浊度、CO2分压、溶解氧饱和度、叶绿素荧光以及海洋光学相关参数等,观测涉及的环境梯度跨越从崇明岛以西的河口上游到盐度34的外海,成功观测到一次硅藻水华,及其造成的营养盐和无机碳消耗现象,CO2分压低达100 atm。

根据大通站水文数据,长江3月份曾发生一次径流暴增事件,初步判断我们观测到的水华应该是该径流暴增事件输入的营养盐刺激引起。

010020030040050051015202530SalinityT u b i d / T S M1020304050C h l (μg /L )图6 2009年4月在长江口外河口观测到的部分数据(2) 长江口北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长江口入海通量的潜在影响2009年4月的内河口调查正值枯季大潮,我们观测到一次明显的北支咸水入侵南支的事件,南支主流盐度一度高达0.9。

为了确证本次北支咸水入侵南支事件,我们请船老大择机越过拦门沙,成功进入北支西口青龙港,并观测到显著的高盐水(盐度最高达到15),以及高盐水中无机碳添加和氮营养盐添加的现象,而硅酸盐和磷酸盐则仍然呈现保守混合行为。

长江口北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长江口入海通量的潜在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3)2009年夏季航次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通过对2009年航次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得到2009年春、夏季长江口水柱温、盐、无机碳和溶解氧的完整资料。

下图显示2009年8月下旬长江口附近海域表层溶解氧饱和度和底层溶解氧(mg/L)的分布。

这些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生物地球化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4) 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Revelle 系数的初步结果利用2007年4月-5月在长江口外河口研究区域及邻近的东海北部海域调查获得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溶解无机碳、总碱度资料,首次计算得到表征东海海域化学缓冲能力的Revelle 系数,在高盐端为9.8左右(图5)。

这一结果虽然还尚未发表,但非常重要,已经在很多CO 2分析中用到(例如Zhai and Dai, Marine Chemistry , 117: 2-10)。

图5还表明,东海的Revelle 系数小于相邻的黄海,这说明东海的化学缓冲能力还较强;但与1992年相比,东海的Revelle 系数发生了明显改变,进一步的计算表明这种改变可通过大气CO 2入侵来解释。

8910111213252729313335SalinityR e v e l l e f a c t o r @ 25oC图5 根据2007年4-5月在长江口外河口及邻近的东海北部调查得到的化学缓冲系数随盐度的变化,以及与台湾陈镇东研究组1992年调查资料的比较。

另外,厦门大学王德利研究组在对珠江口现场研究中发现6月份珠江口出现低盐度现象,推测与流域5月下旬的径流暴增事件有关。

6月中旬,课题组骨干王德利租用渔船对珠江口伶仃洋及周边水域进行了一次综合调查发现,珠江流域5月下旬的径流暴增事件显著地影响到整个珠江口,造成香港附近水域的表层水盐度仅为6,为我们历史调查资料中之最低。

该调查与项目在7-8月组织的中国近海综合调查相结合,为深入研究珠江冲淡水及其对南海北部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测资料。

三.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根据课题一年来的运行情况结合出现的问题,厦门大学翟惟东课题组倾向于放弃利津、大通两个水文站对无机碳项目的委托采样工作,甚至完全放弃对黄河的无机碳研究工作。

理由如下:1、委托采样质量很难保证;2、黄河的无机碳研究不是973项目所要求的工作内容;3、国内其他研究组(海大张龙军)近期已经发表若干关于黄河无机碳入海通量方面的研究论文,可以借鉴。

另外,根据项目组织的夏季航次中的水样及沉积物采样情况,海洋所王旭晨有机碳研究组将调整原计划中对有机碳C-14方面的研究。

四.下年度研究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无机碳研究将按原计划进行,不做变更,主要完成:(1) 原计划冬、春、夏三季调查已经完成;(2) 在春季(4月-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月-11月)进行2-3次现场调查(含参加项目组织的综合调查);(3) 完成样品分析,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4) 撰写1-2篇研究论文向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投稿。

有机碳研究将参加2009年12月-2010年1月的项目冬季航次的DOC和POC采样工作,进一步完成对样品的化学分析测定,希望中期评估前完成对前期数据的总结和论文写作。

地下水研究将参加2009年12月-2010年1月的项目冬季航次,采样测定冬季东海和南海北部Ra的活度分布。

完成样品测定分析,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撰写1-2篇研究论文向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投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