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尝试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时间去“ 欣 赏” 你 的写作 艺术 , 所 以, 一定要 和 过 少 作 文的分段 就是 要做到每 段都 有 内 容, 而且每段都要做到不乏味和枯燥 , 这时 就需要写作文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分段。一 个段落过于简短 ,就无法把 自己的想法说
同时 , 也学会了学习。
动脑 , 弄 清数学 知识的道理和 结构 , 化难 三 角形 是怎样 的图形 , 从而得 出 : 三角形
例如 , 在1 0 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 边 , 三个角 。
学中, 什么叫不够 减 , 什 么叫退位 , 怎样退
例如 , 1 O以 内的加减 法是 利用数 的 组成来计算 的 ,数 的组成 即是数 的分 与 操作学习的 : 先让 学生拿出 2 个 木块 , 分成左右两 堆, 得 到并学会 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
位 上 原 有 的 4根 合 并 得 8根 。 进 而 引 导 学 就能用橡皮筋勾成三角形。” 教 师还规定 生观 察 十 位 的 变化 , 直 观 地 看 到 计 算 结 果 每 一 个 小 组 勾 成 的 三 角 形 必 须 是 不 同形
( 2 , 2 ) 、 ( 1 , 3 ) ; 也有 的讲 可 以先把 4个 木 块都放在右边 , 每 次移 1个 到左边 , 这样
种, 谁有本 领能把这本种分法一个 不漏 而 且 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 ”
学生们互相讨论 , 边议 , 边摆摆弄弄。
教 师还 请学生 观察在钉 板上 勾三角 形 ,教 师事 先 用 橡 皮泥 表 示 三 个 顶 点
“ 智慧 出在手指尖上 , ”他们 想出了 ( A B C ) 问: “ 这 3个点能勾成三角形吗9 ” 学 真 的,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
2.本课题针对教学改革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3.本课题针对目前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而提出。
二.概念界定“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泛指制作学具、感知体验(看、摸、拉、摆、分等)、实物测量、画统计图统计表、设计游戏等。
三.理论依据1.生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实践,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
所谓“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上的。
”2.教育学家认为,孩子的认知认知规律为:动作表征——图象表征——符号水平,让孩子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能帮助孩子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符合孩子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4.《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解读》也告诉我们: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新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情的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一、引言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动手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二、理论支持1.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还需要有理论的指导。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动手操作背后的数学原理,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针对性教学: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动手操作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注重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教师不仅需要对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关注结果的评价。
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才能了解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进步情况。
三、实践策略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游戏,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情境中动手操作,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2.引导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动手操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拆分和组合图形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3.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地测量,互相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4.反馈与评价: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策略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策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而动手操作正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的具体形象为主的认识特点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接下来就这几方面浅谈自己的几点肤浅见解:一、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我把它设计为一次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各种文具的价格。
在老师的“开始购物”一声令下时,学生纷纷对照物品的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售货员”交换物品,此时,学生似乎真的进入文具店购物,积极性很高。
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不是先天的,它是后天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和培养起来的。
所以,我们要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的《图形的拼组》时,有这样一道题:几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此时,如果不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知识就变得很抽象,学生就不容易知道。
对低弃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 课堂教学 动手操作 有效性 思考
在 低 年级 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 , 其是 在 公开 课上 , 尤 我们 常 常看 到 这样 一种 现 象 :老师 提供 一 些 学具 ,抛 出一个 问题 ,让学 生动 手 操作 ,全班 学 生立 即 分组 操作 。几分 钟后 ,老师 边击 掌 边说 :“ 小 朋 友 ,大家 都 玩得 很开 心 ,请 你 们 暂 时停 一 停 ,谁 来汇 报 一 下 , 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 学生操作 的阵势刚刚摆好 , 老师一声 令下 ,学生便草草收兵。这种形式上的操作, 表面看似乎很热闹, 但没有让每个学生真正从操作中有所收获 , 这种虚设的 “ 伪操作 ” 剥夺 了学 生探 索 的 时间和 空 间 。 生不 能产 生 质疑 , 能真 正 由实 学 不 验过 程而 获得 知 识 的形成 过程 , 乏有 效性 。 何增 强操 作 学 习的 缺 如 有效 性 , 这是 一个 值 得 思考 的 问题 。 面我 结合 自己 的课 堂 教学 谈 下 谈 自己的 几点 做法 : 精 心 选择 有价 值 的 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 并不 是每 节课 都 需要 操作 学 习 。 没有 任何 价值 的情况 下 , 作 活动 充 在 操 其量 只 能 算做 数 学 课 堂 教学 的一 种 “ 闲 ”和 “ 遣 ” 休 消 。从操 作 的难 度上 讲 , 要注 意 选择 适合 低年 级 学生 , 被学 生所 接受 的 。 能 从 操作 的内容 上讲 , 要注 意 与教 材 的教 学要 求相 吻合 , 即能恰 当地 反 映教 学 内容 的本 质及 特 点 。 作 既不 能 由老 师 包办 , 操 也不 能 一味 地 全部 推给 学 生 ,应 重视 操 作的 目的和难 易 程度 ,来 选 取操 作 的对 象。难度大、精确度高的应 由老师来做;稍难一点的,应在老师 的指 导 下学 生去 做 ; 比较 简单 的应 放 手让 学生 去做 。 比如 在教 完 《 和厘 米 的认 识 》后 ,我 安排 了一个 测量 活动 , 米 发给 每位 学 生一 张 “ 小体 检表 ” 求每人 量 出 自己的身 高 、头 小 ,要 围、胸围、臂长等。活动前,我先向学生示范了每个部位的正确 量法 ,量头围、胸围、臂长并不难,学生间只要互相合作就能完 成 。只 是学 生 的身 高 都 已超 过 一米 ,量 起 来很 困难 。我帮 学生 在 墙壁 上 画好 刻 度 ,让 学生 站过 来背 靠着 墙 壁 ,量 出身 高 。一些 能 力较 强 的学 生一 下 子就 掌握 了方 法 , 主动 帮 其他 学生 测量 。 样 还 这 的活 动 , 既提 高了 学生 的 动手 测量 能 力 ,又增 强 了学 生 的合作 意 识 , 是何 乐 而不 为 ? 真 二 、正确 把握 动手 操作 的 时机 根据 心理 学家 的研 究 , 童的 认知 结构类 似 于一个 倒置 的 圆锥 儿 形的螺璇图, 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 的, 它表 其开口越来越大, 意味 着儿童 的认 知发展过程 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认识建 构过程 , 也就是 由一 个平 衡状 态 , 步地 向另 一个 更高 的平衡 状态 发 展 。 疑 问 , 逐 毫无 这个 认识 螺璇 中布满很 多的 结点 , 结点就是 认知 的生长 点, 这些 它起着 承 上启 下的 、 儿童 知识大 厦的基础 作用 。 构筑 如果 当这 些结 点正在生 长 时 , 让 学生 实施 动手 操作 , 就 手脑 并用 , 能 收到 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就 如:教 学 “ 的大小 ” , 首先 设计 了这 样 一个 疑 问: 角 的 角 时 我 “ 大小 与什 么因素有 关 ? 让学生进行 大胆猜 测 , 的学生说 与角两 边 , 有 的长 短有关 , 有的学 生说与 角两边叉 开 的大 小有 关等 。 时我就赶 紧 这 抓住 这~ 有利 时机 , 放手 让学生进 行合作探 究 , 生根据 事先准 备好 学 的一 个活动 角 , 大小相 等 、 的长短不 等的角 以及两块 三角板 纷 两个 边 纷进 行操 作验 证 。 同学们 学得 很主动 , 交流信 息 时, 的学 生会得 在 有 到“ 条边 叉 开越 大 , 两 角越 大 两 条边 又 开越 小 , 角越 小 ”有 的 学 生 。 会得 到“ 两个 角边 的长短 不等 , 但是 它们 的大 小却相 等 , 以角 的大 所 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有的学生会通过动手实践得 出比较 两个角的大小 , 的不 同方法 等, 这样 的课堂 教学开放 而且有 效 , 生思维 的火花 自然 学 而然地 爆发 出来 , 分培养 了学 生的合 作探究 能力 。 充 三 、明确 提 出恰 当的研 究 问题 有关研 究表 明, 只有情 境 而无 问题 的活动 是 没有 明确 目的 的活 动, 问题 可 以激发 学 生参 与活动 的 兴趣 、 索 的欲望 和创 造 的热情 , 探 它必 须具体 而富有 启发 性 。 一个好 的研 究 问题 , 以使学生有 的放矢 , 可 在 既定 的 目标 下 , 积极 动手探 究 , 进而 使操 作 学习达 到最 优化 。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的背景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传授、学生的模仿和记忆,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那如何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操作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是数学教学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中我时常很少开展动手实践: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动手实践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常常需要老师停下来组织纪律,不仅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而且有时收效也不大,也在没有注重实效。
针对这些现象,我提出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这个微型课题研究小方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动手实践发挥真正的有效性。
(二)研究价值1.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动手实践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可以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正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活用教材”,提高教师创新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核心概念界定1.“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实践活动。
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观感受,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清晰鲜明的表现象,进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
2.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以《十几减9》为例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以《十几减9》为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印象就深刻了,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一项有效措施。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拘役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数学知识的一个著名特点是严密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操作的程序方法生疏,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上低年级学生又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往往出现学具操作的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的现象。
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调控。
一、案例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使用教具,还要强调学生使用学具,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
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是思维的起点,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最佳手段,以下面案例为例:(一)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
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
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能力。
(二)核心能力《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实践基础。
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师们应该更加重视并运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概念理解、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兴趣、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实践基础、教学方法、学习效果。
1. 引言1.1 探讨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动手操作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够通过触摸、感受、动手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从而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动手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2 解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正在建立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限制,有时候会出现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入的情况。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较难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图像或操作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概念的意义。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 动手操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认识与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针对以往教学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一、动手操作场面混乱操作材料的使用要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是否使用操作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无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任意选择操作材料,不但不能发挥操作材料的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让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各自带来的积木,再把带来的积木分一分,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们利用积木搭起了小房子,玩起了小拼图……一节好好地数学课一不留神变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的玩具活动课。
学生根本不理会老师的提问,教室里乱糟糟的,教师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最后只能强行阻止了种种混乱的现象。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初步了解长、正方体的简单特点,这一做法,无论从探索知识规律方面来看,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都是无可厚非的。
可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操作的效果呢?1.慎选操作材料,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
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水平非常低下,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善于概括事物直观、形象、外部的特征或直接属性,他们更多会被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所吸引。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2.适度指导,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益。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学科,动手操作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动手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问题解决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个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技能。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可以包括多种形式,如使用教具、玩具、图形、游戏等。
以下是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首先,动手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下,纯理论授课的效率难以保证。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通过使用小球、积木等教具,让学生自己搭建模型,理解几何形状的概念和特征,这样的操作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
其次,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需要自己观察、分析、判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任务。
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通过拼图、拼音等游戏,让学生动手拼图,拼音,加深对单词、词义的理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此外,动手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记忆和运用它。
例如,通过使用色彩、形状等鲜明的教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综上所述,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有效性。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适当地运用动手实践,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有效性。
动手操作是指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具体的数学活动,包括拼图、拼接、计数、排序、测量等。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接感受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
在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和动作等感官途径,直接感受数学概念,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在学习数量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实物进行数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感受到不同数量的差异。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量和实物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量概念的理解。
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相对较弱,动手操作可以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观察、分辨和动手能力。
在学习形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积木拼出不同的形状。
通过拼积木的过程,学生可以观察形状的特征,培养形状的辨识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拼图和拼接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将学习到的知识实际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这种主动参与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实物进行操作,例如用小石子或小球进行相加和相减的实际操作。
通过亲自参与,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且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这些规则。
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有效性。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摘要】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促进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动手操作的定义、作用、促进作用、实践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发现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践方法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在动手操作中需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操作方法,避免误导学生产生错误认知。
结论指出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本文的重要发现。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作用、促进、实践方法、注意事项、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日益受到重视,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
虽然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但对于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动手操作,仍然存在许多探讨和研究的空间。
当前,学前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中,动手操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而且,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
研究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通过深入分析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方法,希望为未来的低年级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究动手操作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方法与注意事项。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有限,而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概念并不是通过口头解释就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的,而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进行感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需要用橡皮泥或卡纸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对图形进行比较、分类和组合,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这样的操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其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
其次,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无聊的感觉。
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
例如,在学习数位拼凑时,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数字图形来巩固数字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操作,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形象,使其更加有形有色,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分发一些带分数的糖果、面包等食物,让学生体验到分数的实际意义和用途,并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样的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总之,动手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动手操作这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和有趣的数学教学体验。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将从概念理解、知识
应用和兴趣培养等方面对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进行详细论述。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低年级的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体或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数学
概念的含义。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属性时,可以让学生用纸片、塑料卡片等材料拼凑出各种
图形,通过操纵和观察来理解图形的形状、边数和角度等属性,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概念
的理解。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
际操作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
让学生用算盘、计算器等工具进行实际计算操作,使学生更加熟悉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和步骤,提高其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动手操作的实际练习,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
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容易受到传统的教
学方式的限制,而动手操作则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
在学习数的概念和数值大小比较时,可以用游戏、手势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行
实际操作,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为学习数学奠定积极的基础。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动手操作方法。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比较难以理解。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可以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珠算工具或者小型计算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感到困惑,他们很难从纸上的文字和数字中理解这些概念。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这样就能够让他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卡片或者橡皮泥进行模型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这些模型,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学习测量长度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尺子或者标尺亲自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度,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在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
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在进行数学游戏的时候,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数学谜题和问题,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小学数学有效动手操作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动手操作”的实施策略“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这充分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其实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做数学”的具体表现。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一些教师对动手操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效率不高,或盲目操作,或操作无效,或操作失效,或操作低效。
基于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认识,谈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效率的具体策略。
策略一: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1.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知道为解决什么问题去操作。
如学习“圆周率”知识前,我们首先告诉学生,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目的是要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看它们的比值有什么规律。
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大小不同圆片的周长与直径,并按要求计算后填在课本的表格中。
经常进行这种有操作目的指导,就能让学生知道要带着问题去操作,通过操作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2.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例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去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操作活动,重在旋转、平移方法的指导。
旋转的方法是操作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突出旋转的固定点和旋转度数的指导,即先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合,然后选择一个角的顶点做中心,把一个三角形旋转180度,再沿一条边向上平移。
由于突出了操作的顺序和操作中的固定点、旋转度数和平移的指导,学生接受快,掌握得好。
3.要启发操作的灵活性,让学生巧操作例如,在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的操作指导时,考虑到用圆片在直尺上直接滚动的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滑动移位这一情况,我们启发学生思考,找到了一个灵巧的解决办法,即将直尺平放在纸上,然后将圆片竖着沿直尺边沿滚动一周。
这种方法既灵活、又准确。
可见,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操作中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怎么做”,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动手操作的深刻体验和深入的探究。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教具、游戏等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生动有趣。
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难直接从书本和讲解中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接观察、感知、操作教具或游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用积木搭建图形、用算珠计算数字、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学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动手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
特别是在数学启蒙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领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游戏、手工制作数学教具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操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有利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细心、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通过动手操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尝试
学生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借助手的活动实现和反映其内在的思维活动。
一、在操作活动中明确操作的目的
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切实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二、在操作活动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课堂操作活动中,实行分组活动。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让全班学生分成五组进行比赛,要求各组很快通过测量,算出篮球场的周长。
这时,组长给组内同学分工,一人负责一项,有人测量长,有人测量宽,有人计算,有人复核。
这项任务的完成单靠一个人是比不过另一组的,在这里,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在操作活动中注重操作、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
有机结合
操作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概括规律,形成技能,是多种感官参与认识过程的学习方式,包括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张口叙述、动脑思考等外在和内在的活动。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操作学具,满足儿童好动的天性。
许多学生摆开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抓住重点做深入的观察。
不像对教师演示时那样,受教师语言的引导或不由自主地被教师有意识地突显演示的重点所吸引。
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还有的同学根本不会观察。
鉴于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重点,指出要观察的内容、方法、观察顺序等。
2.重视操作活动中的语言表达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递交流。
进行信息加工的心智活动,如果只是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
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将表象的整理、加工、归纳的思维过程进行综合表述、传递,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四、在操作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
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例如:“认识正方形”,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有的学生通过对角线对折,再对折,有的学生通过一条边与其他三边分别相比……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教师应及时纠正,也要给这些同学鼓励、表扬。
学生通过不同的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五、对操作活动的一些思考
1.要精心选择操作内容
课堂操作活动比较适合于可物化、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
从操作难度上讲,要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内容;从操作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
2.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操作工具
要注意选择恰当有效的操作工具,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佳的效益。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圆片,也可以分小棒等。
选择什么样的操
作工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便学生操作,有利于学习探究新知,应注意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操作工具的简洁程度要与学生的心理简化水平相适应,要做到恰当有效,有时可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自行制作。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优化课堂操作活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不断的探索操作活动中使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山左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