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序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两大社会问题却日益凸显,一是“就业难”现象,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二是“用工荒”,尤其是指“民工荒”现象。
两大问题的产生,已经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思考。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该再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这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应该积极地关注它们,探究它们存在的背景、形成的原因,认真思索我们所能做的。
1.有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状据有关报导,201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0万,就业形式将更加紧张。
其实早在几年前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已经被相继报导,大学生就业难可以说早已引起国家的足够关注,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有益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但这对于数量过于强大,追求高发展的大学生而言似乎还是杯水车薪。
本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被重申与用工荒的存在不无关系。
因为与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普遍欢迎,特别是沿海城市为吸引农民工求职,很多企业开出的普工薪酬都出现了一两成左右的涨幅,然而,“用工荒”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最近一两年,也正是这样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争论,构成社会的热点话题。
可以说每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从马克思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看,这种现象是矛盾不断深化的产物,我们也只能浅显地对它的主要矛盾即主要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2.浅析用工荒的原因1、从农民工角度看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工资似乎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所以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常常招不到这些年轻的劳动力。
2、从国家政策角度看一方面国家对农民、农业、农产品的扶持政策,使得农村经济逐渐活跃,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进城打工和在家务农的收入差慢慢缩小。
大学生就业难PK农民工用工荒
1
2
3
3
大学生就业难产生原因
教育体制结构不尽合理
选人用人缺少标准,人才市场服务 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四个因素
个人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个人能力在就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平安保险昆明分公司在“2007首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 个人因素 会”上招聘时,遇到了一位姓陈的母亲带着儿子来,当招聘人员 问起小伙子的求职意向、个人情况等问题时,全是母亲滔滔不绝 的介绍。招聘方看到母亲冲闯的性格,赞赏地说道:“我们这里 招收展员,就需要性格冲闯,沟通能力强的。我看您能力很强, 不如明天来我们公司面试吧。” “儿子去应聘,母亲被录用”这种现象正充分暴露出当今大学生 的软肋和缺陷。母亲的”事必亲躬 ”必定会导致儿子的个人能力下 实战经验 就业观念 个人能力 降,这也是下面要提到的家庭因素对个人因素的影响. 不足 不当
能吃苦、勤俭 节约、保守 求生存、挣钱 糊口、期望值低
打工目的 年龄结构荒 性格特征 家庭结构 年龄、学历 期望值
独生子女 兄弟姐妹少
不能吃苦、开销大、 思想开放、生活 能力弱
求发展前途 期望值高
四、解决“民工荒”的对策及建 议
企业:
1、加快企业产业和 技术结构调整步伐 2、改善用工环境, 创建良好企业文化 3、加强校企联姻, 抢占资源先机
一、“民工荒”荒在哪里?
服务业
技术工种 熟练工种
制造业
生活服 务业
建筑业
缺工类型
劳动密 集型 企业
季节性用工
商业服 务业
二、三大特点: 波及范围广 回流中西部 上演争夺战
2006年
2003年
对于“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
对于“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080 2008####随着对社会的了解越多,认识越深,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认识也就越深。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时下正值全国各地大中专毕业生及农民工找工作的高峰时期,在福州各招聘会现场及劳务市场,有着较高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不仅工作难找,而且薪资待遇普遍偏低,平均每月工资约2000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欢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缓解招工难,纷纷提高工人工资及福利待遇,农民工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过提供给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
(《中国青年报》2月16日)春节过后,媒体似乎又开始集中关注企业“用工荒”了,铺天盖地都是“招工难”,企业想尽一切办法,有的甚至直接到火车站、社区去“拉人”,留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但效果依然不佳。
而在另一边,则是大学生的“就业难”。
其实,这两者都不是新鲜的话题。
“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一直都是新闻热点话题。
企业缺少的人不外乎两类,普通工人和高级技工。
一直以来,技能型、高素质工人的短缺都是“用工荒”的突出特性。
最近媒体这一轮番的、铺天盖地报道的“用工荒”大多是普通工人,似乎遮蔽了“技工荒”。
综观媒体报道,企业吸引农民工的基本手段都是加薪,或曰改革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等等,但是,在沿海城市,加薪永远赶不上消费成本的增加,更改变不了普通工人从事低端行业的重复性、单调性、上升渠道不畅通、社会地位不高等等的劣根性,最终也会加重企业的用人成本。
再者,随着劳动密集型生产线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中西部城市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逐步缩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农民工就业的“本地化”等都已成了常态,凡此种种都增加了沿海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这必然倒逼部分企业产业升级,导致沿海地区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而新生代80后、90后农民工虽然学历普遍由初中提升到高中,但依然满足不了产业升级所达到的技能水平,最终会加剧“技工荒”。
用工荒和就业难
3、根本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家称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 原因。一项对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农民工的最新调 查表明,2009年加班费收入为0元者为839人,但工 作时间为1至8小时者有640人,也就是说有199人有 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工作时间更长,收入却没 有增加。另外,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 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却在下 降,从2007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09年的 6.9658元/小时。
(3)广东省统计局
对全省598家企业开展的季度用工情况重点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末,广东企业 员工总数比上季末新增加6.29万人,企业用 工需求总体呈增长趋势。
二、“就业难”现象及原因
1、现象 这里的“就业难”主要指大学生就业,从国家教育 部就业指导中心近些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数字 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 即大学毕业人数、待就业人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 业率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难以找到合 适的薪酬待遇,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人不好招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几十年了,中国 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沿海出口型企业普通工 人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与此同时,都市生活 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业主和 来自内地的普通工人的财富与生活鸿沟日益扩大。 当打工者认识到沿海不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财富梦 想之地时,用工荒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 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 面。A、浮躁、急功近利的 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 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 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 就业难。B、没有清晰的职 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 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 和规划。
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现象浅析
每年临近毕业,劳动力市场上总是频频传出大学生就业难的消息,近年来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起薪低。签约率低的现象。与此同时,在我国东南沿海出现了“民工荒”,25岁以下农民工的供需缺口在700万(章铮,2005),农民工工资开始上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和农民工工资水平相差无几。为什么两个就业市场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本文试图利用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l、中国城镇内部劳动力市场分割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由Doeringer和Pie're(1971)提出,主要观点包括:劳动力市场存在主要和次要劳动力机会多、具有良好的晋升机制;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与之相反,其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晋升机制: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较少。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在中国既存在刘易斯意义上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城市部门,也存在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所说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集中在城镇主要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而农民工主要在城镇内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这两个劳动力市场长期分离。下面我们分析城镇内部这两个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上供求状况及其工资决定机制。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长期以来由于政策的倾斜和大学毕业生的稀缺性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高于市场出清时的工资水平,如图l所示。大学毕业生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相交确定的市场出清工资水平w。低于实际工资水平¨,n。然而从1993年开始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政策的推出以及1997年开始的高等教育连续扩张改变了这种状况。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类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其工资水平接近于市场出清水平。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至S,,与需求曲线相交确定的均衡工资水平w1,wl明显低于原来的工资水平v%。在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或者劳动力需求增加,但是增加速度低于劳动力供给增加速度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降低或者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原来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变,这样就会出现失业;如果增加雇用劳动力的数量,这样工资水平就会降低。也就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低和起薪低的现象。WWoW‘WtLo L.Ll图1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3、农民工就业市场由于城乡之间的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了大量农业劳动力涌向城镇寻找工资。农民工和一般的城镇就业者不同,他们进城就业并没有放弃他们的土地,他们随时可以返回农村。而农民是否进城务工取决于在城镇就业的工资水平是否高于在农村的收入水平。如果高于,那就会转移,否则不会转移。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处于刘易斯所说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如图2所示,0Lo所表示的阶段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没有变化,这时在农业存在大量的剩余工人,农民的收入水平等于生存工资。只要在城镇就业的工资水平超过农民的生存工资水平,农民就会源源不断地向城镇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农民的工资水平不变,直到到达拐点A点。超过A点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开始上升。0 L.L图2农民工市场供求演变分析我国东南沿海这次出现的“民工荒”预示着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已经达到拐点,或者至少可以讲部分年龄段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已经达到甚至度过拐点。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移至处于拐点A的左侧,也就是农业劳动力无限转移的阶段。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工资十年没涨的现象的出现。近年来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农民收入增加很快,而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上升缓慢,很多农民工选择留在农村。另一方面,大量国外资本涌向中国,在中国建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厂生产产品,需要大量的农民工。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民工荒”。具体见图3。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M点,M点对应的工资水平wo。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使得农民收入大幅度上升,于是农民工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至Sl。与此同时,大量国外资本涌向中国对于农民工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至D。。这时市场出清时的工资水平为wI,Ⅵ>%。当农民工就业市场的工资水平仍然保持在Wo时就会出现“民工荒”现象。WWl0图3农民工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分析4、“民工荒”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带给我们的思考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城镇内部劳动力市场分割造成了两个劳动力市场完全不同的就业情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而就业市场上却缺乏与之年龄相仿的农民工。当然我们可以建议大学毕业生到农民工就业市场寻找工作,但是这一现象中所包含的问题不容我们忽视。难道仅仅是城镇内部劳动力市场分割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吗?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万方数据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现象浅析作者:解非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0刊名: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年,卷(期):2008,(4)被引用次数:0次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jjxx200804059.aspx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大学生就业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
加之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原因1.现在整个就业的状况,因为我们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这个大的背景下。
再加上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显得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难度就显得非常突出。
2.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这种白领岗位的需求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
3.大学生的供给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大学专业的设置和相应招聘、招收这些专业的大学生的人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以及大学生的观念能力,观念也不太适应。
4.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5.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
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
6.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其二,诚信问题。
不少毕业生觉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诸如环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等等。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1.政府及时的政策疏导。
加强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如何看待“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
如何看待“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用工荒在中国不合时宜的流行。
一方面中国泱泱大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众多,大量农民向农民工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
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人,2011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超过758万人,加上往年毕业而未就业的毕业生,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待就业群体,大学生就业将会越来越困难。
另一方面,竟然不合时宜的提前出现了用工荒。
铺天盖地都是“招工难”,企业想尽一切办法,有的甚至直接到火车站、社区去“抢人”,留住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但效果依然不佳。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应该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需要,还能促进经济结构由外向型向内需型的转变,内需增加了,就业岗位的数量必然会相应地增加,可供大学生选择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
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的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性很强,结构性缺工无法避免;而产业链的单一化又不能很好地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民工“用工荒”。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想法也在不断地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总数的大半;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四分之三的女性、将近一半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
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待遇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虑因素,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工作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能否实现。
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很难让他们满意。
而对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农民工的选择余地更大。
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近几年愈演愈烈,即便如此,由于眼光太高,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小企业做一般工人。
当前,我国的第二产业还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而且从我国的大环境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此还不能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另外,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
以前即使是出生在城市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工作,不管薪水多少,目的在于补贴家用。
现在不同了,很多年轻人依仗“父辈”,不工作也没有生存压力,因此他们可以等找到理想工作为止。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问题
浅谈“⽤⼯荒”与“就业难”的⽭盾问题浅谈“⽤⼯荒”与“就业难”的⽭盾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的问题也⽇益突出。
对于我们当代⼤学⽣来说,即将⾯临的就是就业问题。
然⽽现如今却出现了⼀⽅⾯⼤量企业⽤⼯荒;另⼀⽅⾯,尤其是⼤学⽣却⾯临着就业难,有些地⽅⼤学⽣的平均⼯资已低于农民⼯群体,就业结构性⽭盾⽇益彰显。
⼀边是年复⼀年增加的⾼校毕业⽣,⼀边却是长三⾓、珠三⾓地区出现的劳动⼒短缺,“就业难”和“⽤⼯荒”在中国⽭盾地存在。
本⽂⾸先从经济、企业、劳动者各⽅⾯分析了这⼀⽭盾现象的直接成因,继⽽进⼀步分析,根据根本提出⼏点建议,旨在从理论上对这⼀难题提出解决⽅案,促进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就业难”对于⼤家,尤其是⼤学⽣,早已经不是⼀个新鲜的名词。
随着近⼏年⾼校的扩招,⼤学⽣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天之骄⼦,⽽逐渐成为⼀种⼤众教育;每年输送到职业市场的毕业⽣也是⼀年⽐⼀年多。
⼈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2010年,全国⾼校毕业⽣为630万⼈,⽐2009年的611万多19万⼈,就业形势⾮常严峻。
与此同时,新春伊始,“⽤⼯荒”问题也开始凸显,主要集中在长三⾓、珠三⾓等沿海地区。
以珠三⾓为例,近段时间媒体报导,⼴东、东莞等珠三⾓城市劳动缺⼝达200万之巨。
那么,究竟什么是产⽣这⼀“两难”问题的成因?⼀“两难”直接成因(⼀)就业市场供需的不平衡这⼀点是造成两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多个⽅⾯:⾸要的⼀点,是劳动⼒供求结构失衡。
简⽽⾔之,就是就业并不缺少⼈,缺的是合适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40个城市抽样调查显⽰,技师和⾼级技师占全部技术⼯⼈⽐例不到4%,⽽企业需求是14%以上,供求之间差距明显。
其次,地域性失衡。
虽然国家已经⼤兴西部开发,但不容否认的是,对于⼤多数⾼校毕业⽣和农民⼯,沿海地区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具吸引⼒,“孔雀东南飞”现象并未得到缓解。
最后,劳动⼒供求数量不均。
每年达1200万的供求缺⼝是造成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目录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环境变化,用工需求加大 (1)(二)国家政策和开发战略的改变 (1)(三)农民工主体结构上的转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城乡就业结构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 (6)(四)企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 (6)三、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途径 (7)(一)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7)(二)规范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8)(三)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 (9)参考文献: (10)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进而得出产业结构不舍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及人力资本不足是两者并存的内在原因。
文章认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二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加大资本投资;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产业结构;二元结构;人力资本200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产生用工荒现象。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12年春节后用工荒现象再次发生,表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普通工人,以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缺乏熟练工人。
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却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总体就业弹性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年份GDP增长率都在8%以上。
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GDP的增长幅度也有8.7%,这种增长速度在国际社会是比较罕见的。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摘要世界是一个很神奇的环境,当很多人还在为被解雇和失业所困扰时,许多企业却还在为着用工荒的大难题而焦头烂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究!关键字:用工荒就业难大学生(正文:)1、所谓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
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
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常规思维来看,“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
但事实表明,低端简单劳动供给者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所以“民工荒”不能指望企业单方面解决,必须要有调控部门的积极介入与引导。
而这儿的就业难主要是针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人群,像大学生等受过专门教育的人!2、㈠两难问题如此堂而皇之地在我国境内大摇大摆的穿梭于各个地区之间。
最近几年,用工荒的状况,一年更甚于一年,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的形势!从2004年的珠江三角洲开始,现如今已蔓延至长三角乃至中西部等众多地区。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用工不足问题,年后或者节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以珠三角为例,2006年整个珠三角缺工达10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纺织业,建筑业,餐饮业等。
不少企业纷纷想办法招工,许多企业将工资提升仍收效甚微。
而我国的大学身就业难问题也仍困扰着许多人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559万人,比2007年比2007年增加了64万(此前,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85万。
)截止9月1日,全国有351万毕业生实现就业,仍有144万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从劳动需求看,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可安排1200万人就业,但劳动力供需缺口仍有1200万。
浅谈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第一篇:浅谈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浅谈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并特别强调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则首次提出了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之一。
在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呈现出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两难”并存的格局。
所以,应统筹考虑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进工厂、下车间,不仅能有效缓解每年出现的“招工难”问题,还能大大减轻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同时还有利于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可谓是“一箭三雕”的好办法。
一、农民工“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并存自2004年起,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此后,“用工荒”现象逐渐蔓延,如今连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比如根据广东省人保厅估计,2011年春节前后广东“缺工”总量在100万左右,相当于用工量的3%至4%。
而在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安徽、河南等地,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现象。
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农民工“招工难”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春节前后出现。
这跟我国产业工人的流动性较大有关。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队伍的“主力军”。
但是,受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的农民工并没有在务工城市“落地生根”。
由于就业不稳定,他们的职业流动性也很高。
我们测算的结果表明,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要远远大于城镇居民,其职业转换率大约为城镇居民的5.7倍。
其中男性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是最高的,平均每个农民工的年流动次数达到1.07次,即平均每年都要转换一次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用工荒论文
现今时代,新一代农民工已经越来越多地取力军。这一代人已经不再有紧迫的养家糊口问题,而更多地考虑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因素。这种新情况和新趋势,事实上已经“倒逼”企业更好地善待员工,改善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昔日的天之骄子,咋就沦为社会新底层?
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风暴席卷而下,当时是使众多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数与日俱增。时至今日,全球经济回暖,倒闭的企业开始复苏,新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面对就业岗位的与日俱增,各大小企业猛打“招工”牌,各大媒体也大力宣传破解“用工荒”的策略。
今年春节过后,各企业门口同以往一样摆着极为醒目的招聘广告,“招工,招工”又成了眼下企业最为紧要的事;有的企业提高员工的生活标准,有的企业则不断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副总开车接求职者先参观工厂,以感情留人;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招商引资,也在经济开发区开展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企业试点工作,优化用工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来如何破解用工荒。
从以上各地报道中,如何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是企业家谋求企业发展过程中,共同思考的首要问题。为什么有的企业招工门庭冷落,有的则是火火爆爆?这不得不让我想起被《财富》杂志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的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老福特)在90多年前喊过的一句经典口号——“让造车的人都买得起车”。这句百年经典口号被人称道至今,正是源于福特汽车善待员工的基本理念。事实也证明,善待员工的企业,往往不闹“用工荒”。
对此一些企业的奇招:企业给员工父母发福利;上员工老家拜年;为员工无偿购房等。这一切都是以情来留住优秀员工。
所以,企业在用工中:提高工人工资;丰富的文体活动活跃公司氛围;夫妻房留住工人的心;建立机制优化用工环境等成功之术正是破解“用工荒”的法宝。企业奉“让造车的人都买得起车”的核心价值为圭臬,把善待员工作为吸引、留住员工和发挥员工生产力、创造力的根本途径,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形成合力,让农民工真正走进“春天里”,让企业用工不再“荒”。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问题
( 一 )对 策建议 。( 1 )加快产业结 构升级 的 同时 ,引导 人力 资本优化升级 。大学生就业难 与民工荒并存 的问题实质 上 是劳动力市场 的供需失衡 问题 。解决 这一两难窘境的根本 途 径就是实现产业结构 与人力 资本结构的相吻合 。( 2 )充分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改革户籍 制度 、教育制度等。通过政策 导 向,逐步缩小东 、中、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促进人 口 合理流动 、培养专业技术人 才 ,在数量和质量满足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等 。 3 )加大对 就业 观念的正确引导 ,树立正确择 业观 。通过专题讲座 、发 放知 识读 本等途径引导择业人员树 立正确 的择业 观 ,不断追求 自我价值 实现 和幸福感 的 同时 , 逐步摒弃错误观念 的影响 。 ( 二 )不足 。本 文 由于篇 幅等原 因没有对大 学生就业难 与 民工荒并存 问题的原因做深入全面 的探讨 。另外 ,数 据等 方 面也存在着不 足 ,有待进一 步完善 。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 民工荒并存 问题提 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以供参 考。 【 关键词 】 大学生就 业难 ;民工荒 ;原 因
一
、
研 究背 景
我 国作为 劳动力 资源丰 富的人 口大 国,在 2 0 0 3年首 次 出现 “ 民工荒”现象 ,与此 同时 ,我国大学毕业生 的就业 难 的状况 也相 当严 峻 。根 据 中国教育部 的统计 ,截至 2 0 0 9年 7 月 ,我 国应 届大学 生就业率 仅为 6 8 %。《 2 0 1 2年 中国大 学 生就业 报告 》显示 ,2 0 1 l 届 大学 毕业 生 中有 8 2 . 1 % 的人 毕 业半年 后受雇全 职或半 职工作 ,仍有 近 5 7万人处 于失业 状 态 ,1 0多万 人属于 “ 啃老族 ” 。可见 ,我 国的劳动力市 场处 于 “ 民工荒”与 “ 大学生就业难 ”并存 的两难状 态。 究 竟是 哪 些大 学生 就 业难 ? “ 民工 荒 “ 又荒 在 哪?孙 静静和彭平平 ( 2 0 1 3) 指出 : 大学生就业难仅指 一般地方综 合高校 的知识型 大学 生并不包括成人教育及 职业 大学 的专科 生 ,也 不包括著 名一 流高校 的大 学生 ; 在 一些 劳动条件差 、 工资待遇低 的劳 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服务业 以及有一些有专 业技术含量 的职业存在着 民工荒 的问题 。 二、大学生就业难与 民工荒并存 的原 因分析 ( 一 )经济层 面 。( 1 )地 区经济 发展不均衡 导致 的就业 取 向差异化 。一方 面 ,近年来 ,我 国西部大 开发战略政策 的 实施 ,中西部地 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不断提高 ,所能容纳 的劳动数量 越来 越多 。在工资水平相 当的状 况下 ,人们更愿 意就近择业 ,农 民工返乡现象趋 向于普遍 化 ,东部沿海地 区 尤其是珠 三角地区大量农 民工流失 。另一方面 ,许多大学 生 为寻求更好 的发展机会 ,更愿意待 在大城市特别是东部经 济 发达地 区。大量大学生涌人大城市 加大竞争压力 的同时必 然 存在大 学生失业 、待业 问题 。( 2)经济结构失调 。“ 民工荒 ” 荒 的是不太 注重学 历的普工 ,“ 就业难 ”难 的是 受过高 等教 育 的人 。知识密集型企业还没有 多到能接收现有 知识 密集 型 人才 的程度 ,新生代农 民工有 技术 不愿 当普工 ,老一代农 民 工没精 力没能力 当普工 ,因而不可避免 的出现 了大学 生就业 难 与民工荒并存的问题 。 ( 二 ) 社 会层 面。( 1 )教育结 构不合 理造成 我 国劳动力 市 场供 给 结构 失衡 。第一 ,高等 教 育迅 速扩 招 ,高 等教 育 趋 于大众化 。从 1 9 9 9年至 2 0 0 9 年 ,高等教育招 生人 数年均 增 长率 为 1 4 . 7 %,2 0 0 8年秋 季入学时 的毛入学率 ( 2 3 % )比 1 9 9 3年高 出 l 8 个 百分 点。而随 着社会 的发展 ,我 国的产业 结 构处于转 型阶段 ,所能容纳 的高等教 育劳动力数量非常有 限 。第二 ,教育经 费投入 结构不合理 、专业 设置与市场需求 不符 。我 国教育 经费不断增加 的同时 ,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 断 向普 通高 等教育 倾斜 。高 等教育 经 费投 入每 年增 长达 到 2 5 . 1 %,而 中等专 业学校 和技工学 校的教育 经费投 人增长速 度每年 分别为 4 . 3 %和 7 . 7 %。这种教育资源 分配的倾斜使得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大学生就业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
加之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原因1. 现在整个就业的状况,因为我们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这个大的背景下。
再加上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显得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难度就显得非常突出。
2. 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这种白领岗位的需求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
3. 大学生的供给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大学专业的设置和相应招聘、招收这些专业的大学生的人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以及大学生的观念能力,观念也不太适应。
4. 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5. 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
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
6.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其二,诚信问题。
不少毕业生觉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诸如环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等等。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1. 政府及时的政策疏导。
加强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共6页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2010新春伊始,我国许多省市就纷纷闹起了“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工难求到中西部地区的劳务输出频频告急,“民工荒”自2004年以来再度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
与此同时,每年我国都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就业市场,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边“民工荒”企业招不到人,一边却是劳动力富余就业形势严峻,这种“悖论现象”看起来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看起来矛盾,其实是统一的。
因此,科学地分析“民工荒”与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见对该问题的研究不容怠慢。
一、劳动力市场结构差异1.两层次市场的划分。
劳动力市场分层理论是在制度层面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划分,它不能很好的反映中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特点,不能更好的体现中国现阶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
因此,笔者认为在这里运用根据劳动力的特征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为农民工市场和大学生市场两类不同的市场的这一分法加以探讨,更有价值意义。
由于农民工市场和大学生市场两类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主体不同,决定了两类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特征以及均衡结果的不同。
2.农民工市场的供求与均衡。
农民工市场的供给决定其主体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工作意愿、工作环境要求和工资要求有其特殊性,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大都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人力资本积累最低,掌握的科学理论和专业技术少,大都靠出卖自己的体力和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来换取工作报酬。
农民工市场的需求方主要是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他们一般是待遇较差,工作强度大,劳动密集甚至是体力劳动的企业。
据实证分析表明,就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而言,城市劳动力人力资本高于农村进城劳动力人力资本。
因此,对企业主来说,雇佣更多的农民工意味着拥有更多更廉价的劳动力,近年来,中国加工制造企业以惊人的低价迅速抢占国际市场得益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作者:明明黎珊珊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07期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很多中小企业纷纷辞退农民工,引发了大量的农民工失业返乡,时至 2010年春节,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内陆一些城市频频拉响“民工荒”警报,民工短缺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热门话题。
同时,还存在着另外一个现象,即大学生“就业难”。
“民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存在,原因何在?我们又该如何来解决?“民工荒”背后的原因一、国家政府层面。
“民工荒”其根本症结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户籍管理制度。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下,“城镇户口”可以享受到“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多重福利,具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工虽然已经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受到户口的限制,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福利,这种福利与权力的缺失,使得农民工看不到在城市发展的希望对城市生活的向往逐渐减少。
近几年,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减免农业税,实施各种农业补贴,并同时通过新农合、新农保等多项措施,使得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农村福利待遇。
同时,随着中西部的发展,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地区的农民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离土不离乡”的工作机会,减少了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农民工供给。
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低,大都靠出卖自己的体力和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来换取工作报酬。
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够,我国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农民工缺乏企业所需要的他们具备的技术,造成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员。
二、企业层面。
在我国,中国加工制造企业以惊人的低价迅速抢占国际市场,其得益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我国制造业,在结构上的低端化导致我国的产业附加值不高。
企业主要依靠压低工资、减少改善劳动条件的必要投入保障低成本,赚取利润。
农民工不仅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恶劣、条件差,工资还经常被拖欠,而且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和尊严、平等择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居住等权益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合法权益屡遭侵害。
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问题
为什么会同时存在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同时,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内陆一些城市频频拉晌“民工荒”警报,民工短缺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热门话题。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中国,竟然大范围地出现劳工短缺。
我国劳动力市场同时存在需求不足和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背后的原因如何,又如何来解决?一、现状分析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会发现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即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开始短缺,而以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中端劳动力却出现过剩。
一方面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状况。
自从2004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就开始出现民工荒,继而引发全国的民工荒。
有关专家认为,这次“民工荒”具有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一是“荒”在全国,不但波及几乎所有沿海地区,而且蔓延到内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性现象;二是“荒”在普工,从深圳、东莞、广州、沪苏浙闽等地来看,大量缺乏的仍是普工,例如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缺工近30%,人数在百万之上,已接近金融危机前的状态;三是“荒”在“80后”和“90后”,即称作“农二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用工单位难招的是25岁以下的这一代人;四是“荒”在不返回,农民工离岗后很少有返回原单位工作。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劳动力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且供求差距明显扩大,未被城镇单位录用的大学生几乎占当年毕业生的一半。
2003年以来,只有一半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实现正规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比2008年约减少30万。
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6万余人文评史评论文,比2009年1 020万的考生数减少74万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74%.和2008年基本持平,但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基数较大,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有可能达到700万之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 着 1 9 年 高 校扩 招 ,大 学 生就 业 9 9
“ 民工荒"背后 的原 因
一
低 工 资 、减 少 改 善 劳动 条 件 的必 要 投 入
保 障低 成 本 ,赚取 利润 。 农 民 工不 仅 工
形 势 日益 严 峻 。大 学毕 业 生 供过 于 求 , 且供 求差 距 明显 扩大 ,2 0 年 全 国毕 业 01 生人 数 15 。2 1 年6 0 ,1 年 时间 万 1 00 3万 0 数字 增加 了5 之 多 ,但 主要 表现 为对 高 倍 素质 人 才 需 求 的增 加 。且 增 长 的幅 度 远 远小 于大 学毕业 生所 占比率 。 大学 生 市 场 上 会 出现 就 业 难 ,是 因 为在 大 学 生市 场 上 由于 大 学毕 业 生在 其
工 已 经成 为人 力资 源 市 场 的 求职 主 力 。 他 们 的 受 教 育 程 度 较 高 ,权 利 意 识 较
强 ,对 工 作 不 再是 有 求 必应 ,而 是 和用
人单 位 之 间的 双 向选 择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外 出打 工 目的 与第 一代 农 民工 不 同 ,挣
、
国 家 政 府层 面 。 “ 工荒 ”其 民
根 本 症 结在 于城 乡二元 体 制 的 户籍 管 理
资 水 平低 、工 作 环境 恶 劣 、条件 差 。工
资 还经 常被 拖 欠 。而且 农 民 工 的人 身 安
制 度 。 在城 乡二 元结 构 的 分 割 下 , “ 城
镇 户 口”可 以享 受到 “ 老 、 医疗 、失 养
全 和 尊 严 、 平 等 择 业 、 劳 动 保 护 、 社
业 、 救 济 、补 助 ” 等 多 重 福 利 , 具 有
“ 村 户 口” 的 农 民 工 虽 然 已 经 在 城 农
会 保障 、居 住 等权 益 长 期 得 不到 有效 保
障 。合 法 权 益 屡遭 侵 害 。这 些 因素 直 接 影 响着 农 民 工 的流 动 意 愿 ,企 业 对 劳动
少。 近 几 年 , 我 国 逐 渐 加 大 了 对 农 村
要 求 高于 农 民工 ,因 此他 们 对 工 作环 境 条 件 待遇 的需 求 就 较 高 ,工 资 期望 值 也
的政 策 扶 持 力度 ,减 免农 业 税 ,实施 各
种 农 业 补贴 。并 同时通 过 新 农 合 、新 农
的发 展 。一些 比较 落后 的地 区 经 济正 呈
三 、 农 民 工 个 人 层 面 。 农 民 工 的 文 化 水平 低 、技 能 差 ,现 在 一些 技 术 水 平 较 高 的行 业 ,需 要工 人 具 有较 高的 素
质 和 技术 ,而 市场 所 能 提 供 的只 是 农 村
人 力 资本 投 资 ,因此 。按 照 劳动 力 市 场
不到合 适 的工作 人 员。 二 、企 业 层 面 。在 我 国 ,中 国 加 工
钱 并 不 是 他们 的惟 一 目的 ,他 们 经济 压 力较小 ,更 注重追 求 生活质 量。
另 外一 个 现 象 ,即大 学 生 “ 业 难 ” 。 就
“ 工荒 ” 和 “ 业 难 ” 同 时存 在 ,原 民 就
市 工作 和生 活 ,但 是 由于 受到 户 口的 限
制 。无法 享 受 到应 有 的 福 利 ,这 种 福 利
力年 龄 和 性 别 的限 制也 制约 了劳 动 力 的
供 给 ,对 于沿 海 地 区 的企 业 ,尤 其是 劳 动 密集 型企 业 ,企 业往 往 对 劳 动 力 的年 龄 和 性 别 进行 人 为 的 限 制 ,企 业 的用 工 需 求 倾 向 于 1 至 2 岁 之 间 的 年 轻 劳 动 8 5
选择就业地区和就业岗位 上存在偏好 ,
还 有 就 是 对 自 己 不 能 够 理 性 的评 估 自 己。 大 学 生其 人 力 资 本投 资 成 本 高 ,知
识 收 入 预期 高 。决 定 了其 劳动 力供 给 的
与权 力的 缺 失 ,使 得 农 民 工看 不 到 在城
市 发展 的 希 望对 城 市 生活 的 向往 逐 渐 减
卖 自己 的体 力 和 花费 更 多 的 劳动 时间 来 换 取 工 作报 酬 。 国 家在 政 策 上 。对 农 村 基 础 教 育投 入 不 够 ,我 国 的职 业 教 育 、
职 业培 训 体 系 不健 全 ,农 民 工缺 乏 企 业 所 需要 的他 们具 备 的 技 术 ,造 成 企 业 找
力 ,这 样 用工 理 念也 加 剧 了用 工短 缺 的
矛盾。
较 高 等 。虽 然 国 家 实施 了西部 大开 发 战
略 ,但 由于 欠 发 达地 区 的工 资 收入 、发 展机 会 、流 动 性 等不 足 以补偿 大学 生 的
保等多项措施 。使得农民能够享受到更
好 的农 村福 利待 遇 。 同 时 ,随 着 中西 部
№ D RN E
RS 盯 ENTERP IEL 1 人 力资 源 源 L~一 J C TURE UL
“ 民工荒 ’ ’ 与大学生 就业 难
文, 明明 黎珊珊
受金 融 危机 的冲 击 ,我 国 东部 沿 海 城 市 的很 多 中小 企 业 纷纷 辞 退 农 民工 , 引 发 了大 量 的 农 民 工 失 业 返 乡 , 时 至 2 1 年春 节 ,伴 随 着 国 内经济 的复 苏 , 00 珠 三 角 、长 三 角 甚至 内陆 一 些城 市 频 频 拉响 “ 民工 荒 ” 警报 ,民 工短 缺 成 为 社 会 上 的一 大 热 门话 题 。 同 时 ,还 存 在 着
因何在 ?我 占国 际市
场 ,其 得益 于 国 内低廉 的劳 动 力 资源 。 我 国制 造业 。在 结 构上 的低 端 化 导致 我
国 的产 业 附 加值 不 高 。企 业 主 要依 靠 压
大 学生 “ 业难 "背 后‘ 就 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