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_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南太平洋中低纬度以南纬30度为中心海区观察A、B两幅海平面等温线图回答1.A、B所示海洋分别位于哪个半球?如何判断?2.等温线弯曲处的海水温度和同纬度海水温度相比是高还是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探究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读图2-3-7 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1、绘制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洋环流简图,总结世界洋流分布三大规律。

海区模式环流方向洋流性质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印度洋除外)。

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赤道附近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逆时针流动环流东部为暖流环流西部为寒流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不填冬季逆时针南半球中纬度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大陆,寒流(40°--60°)海区(三)洋流的地理意义阅读教材P51-52及“知识窗”完成下列内容。

1、对气候影响:从全球看,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从沿海看,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的作用。

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一般在大陆架浅海:海域和海域易形成大的渔场。

4、对海水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扩大了污染范围,另一方面加速海洋污染物净化速度。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学情分析初中地理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但是学生在日常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中,知道了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将其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喜欢与人竞争,在表现的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当得到大家的赞同的时候,会增强信心及表现欲。

据此,在设计的时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自觉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获取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科思路。

地理洋流教案模板及反思

地理洋流教案模板及反思

#### 一、教案标题高中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洋流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 掌握洋流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能够运用洋流知识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分析洋流分布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树立学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洋流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洋流形成的原因及洋流运动的规律。

####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展示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洋流的好奇心。

2. 新课讲授- 讲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球自转、气压带风带、温度和盐度差异等。

- 通过多媒体展示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 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生物分布、渔业等。

3.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洋流分布图。

- 分组讨论洋流对某个地区的具体影响,如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学生分享绘制洋流图的经验和讨论成果。

####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绘制洋流图等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洋流的基本知识和分布规律。

- 学生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学改进措施- 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如寒暖流对某个地区气候的影响。

- 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工具,如电脑软件,提高绘图技能。

3. 学生反馈- 学生普遍反映对洋流的概念和分布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部分学生表示对洋流的形成原因和运动规律仍有疑惑,需要进一步讲解和练习。

4. 教师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较高。

高中地理_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学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通过自主探究,画出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3.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分布、航海、海洋污染的影响。

目标评价:1.通过问题探究和针对训练达成目标1、2。

2.通过合作探究、针对训练达成目标3。

命题热点:1.以航海事件、海洋科考、海上运输和海洋污染等为载体考查各大洋的洋流名称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力要求:高考试题对本单元侧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原理、规律阐释事物能力。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洋流的概况1.概念:海洋表层的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2.分类:(1)按性质分:暖流:水温高水温低(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水温低水温高(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易错点析】: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么?【针对训练】:下图为洋流流经海域的海水表面的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此图表示半球2.在图中标出该洋流的方向3.此洋流性质是流(°C)2624(2)按成因分:自主探究:(1)在图1中画出全球近地面风带的风向(2)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的流动方向如何?在图2中画出(3)当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海水会怎样运动?在图2中绘制出来【读图】对比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南半球中高纬度也形成与北半球一样的大洋环流吗?若是没有形成,原因是什么?3.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1)中低纬环流以____ 为中心;环流方向:北半球呈时针,南半球呈时针;洋流性质: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寒流或暖流),东岸(2)中高纬环流以为中心;环流方向:北半球呈时针,南半球呈时针;洋流性质:大洋西岸,东岸_____(3)南半球40°—60°的海域:形成漂流,方向自向(4)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冬季:盛行风,北印度洋北部海水自向流,呈时针方向流动。

高中地理_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标中的行为动词可知,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要会运用地图,所以还有一定读图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画简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图,并能联系所学知识对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

洋流分布规律形成,课本只出示了风带图,没有文字描述与解释,非常抽象难懂,涉及风带以及地转偏向力等前知,利用试验更加直观的呈现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更容易绘制洋流模式图和分布图。

“人地关系”是始终贯穿地理学的一条主线,只有充分、科学的了解自然地理,才能合理规划和利用地理环境,所以在了解地理环境的同时渗透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人生观。

学情研究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空间定位能力、想象能力较差,因此课题上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地理试验、图片来增强直观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从而形成结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节课结合地图采用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

蒙台梭利教育名言: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结合地理学习内容,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元素。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重难点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学生使用试验方式呈现,直观易懂。

在这节课中,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与广大学生分享自己的试验设计初衷、成果与感悟,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对于学习洋流的内容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情境。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方面比较多,通过案例“雷耶斯的奇幻之旅”,对其漂流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幻之境的地理原因的探究。

最后,将实例涉及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在得到基本理论之后,分析了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回的原因。

高中地理_第四章 第二节 洋 流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第四章  第二节 洋 流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2 洋流(第一课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1.举例分析,说明影响洋流运动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2.结合图示,理解、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及主要洋流。

(区域认知)【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洋流分布规律,能够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漂流瓶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新课:先复习回顾必修一学过的洋流的相关内容:洋流的概念、性质分类(——通过及时训练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学生自主阅读课本68页内容,找出影响洋流的因素(----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过渡: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

【活动探究】:结合导学案,以及课本70页的活动,复习前面学习的风带的知识,结合分析学生情况总结理想模式下形成的世界洋流模式图。

找学生去黑板画世界风带分布,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世界洋流模式图,并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

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

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

)教师总结:总结大洋分布规律及大洋东西岸的洋流性质,特别是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模式及性质,并分析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不同季节的大洋环流。

【活动探究】展示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南印度洋海区洋流分布,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

学生分组活动:分六组:第①组:以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第②组:以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第③组:以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第④组:以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第⑤组: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第⑥组:北印度洋冬季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我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

高中地理_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在进行洋流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情特点:1. 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大部份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较为基础,对洋流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洋流的形成和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的含糊或者错误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科目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一门相对抽象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需要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份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强,而另一部份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匡助和指导。

教材分析:针对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洋流的内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教材中对洋流的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洋流的概念和作用:教材对洋流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了简单明了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洋流的形成原因:教材中对洋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包括风力、地转偏向力、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理解洋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3.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教材中对洋流的分类和各类洋流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洋流有所了解,并能够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4. 洋流的影响:教材中对洋流对气候、生态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洋流的重要影响。

课后反思:在进行洋流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反思和改进。

1. 教学内容设计不够生动有趣:由于地理科目的特点,教材中的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性较强,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以便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份学生对洋流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点。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分析,匡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_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洋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的内容,既是大气运动知识的运用,又为第三章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做好知识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自然地理部分非常重要的规律与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高一学生空间想象、读图能力相对薄弱,选择用实验创设情景,突破重难点;高一学生已具备了气压带、风带、地转偏向力等影响洋流成因的相关知识,再加上高一新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体验和判断,采取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更愿意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我补充许多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归纳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习惯。

四、体现的学科素养1.帮助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洋流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

2.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形成过程,并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实验器材完成北半球洋流形成过程的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

五、教学环境与准备:1.准备试验器材(水槽、水、鱼食、吸管)。

2.准备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案例分析材料,装进红包。

3.准备带洋流名称的双面贴箭头。

高中地理_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一《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应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掌握:运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模式图以及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不同纬度和不同海区的洋流系统,从而归纳出洋流的四大分布规律。

教材分析:《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地学习;又对学习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埋下伏笔。

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于课程标准中“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的理解。

该内容属于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

本节课只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材的第一部分先给学生解释洋流的概念,并按照性质进行的洋流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并让学生自主学习洋流的成因及按成因所进行的分类;之后,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水循环、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气压带和风带、海陆分布影响到气压带的理想分布状况,出现季节性气压系统,而季节性气压系统的存在又会影响季节性风向的转换,形成季风环流,所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地理分析方法。

高中地理_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水的运动(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课标要求]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一了解洋流形成的因素。

2、通过活动二依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归纳洋流的分布模式。

3、通过活动三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任务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学案、教材、实物展台【教学过程】【导入】用《小鸭舰队漂流记》的视频导入本节课,创设问题意境,用生活中的趣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此点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引出洋流。

活动一:洋流形成的因素----实验分析活动一:学生观察实验——探讨洋流的形成因素,完成实验分析。

学生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就总结概括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除此之外,还有陆地形状及补偿作用。

[过渡】两万九千只小鸭子落水后,飘向不同的地方。

其中有一队来到了印尼附近海域。

以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为例,讲解洋流的两种分类方法,及在风带的影响下形成的洋流,及洋流的画法。

<过渡>勇敢小鸭子们的旅程可不仅仅这一段。

下边我们继续追寻它们的足迹。

请大家借助风带分布图、各大洋的轮廓图,用刚才学到的本领绘制洋流分布。

注意仔细看图上面的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快速完成。

活动二:洋流的分布规律---演绎归纳<组织学生探究洋流分布规律>小组合作:结合全球风带分布图及大洋轮廓图,绘制所给大洋的洋流分布;活动要求:用红色笔标注暖流,用黑色笔标注寒流。

(师生共同)从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总结洋流分布的规律学生自主画图: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转绘到活动二第二个活动的右图中。

小结:为了形象的记忆,可把洋流的分布联想为8比0。

<过渡>小鸭子们游历了大半个地球,一路上见闻很多,困惑也很多。

高中地理洋流教学反思博客

高中地理洋流教学反思博客

高中地理洋流教学反思博客摘要:一、引言二、洋流教学内容回顾1.洋流的定义和分类2.洋流的成因和影响因素3.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和策略反思1.讲授法的利弊2.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与效果3.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的运用四、学生学习情况反思1.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分析3.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2.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4.增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对洋流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篇反思博客中,我将分享我的思考和感悟,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洋流作为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地球表层环境的认识,还关系到他们对气候变化、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理解。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洋流知识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洋流教学内容回顾在本次教学中,我按照教材的顺序,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洋流的定义、分类和成因,使他们对洋流有了基本的认识。

接着,我分析了影响洋流的因素,如地球自转、海底地形、大气环流等,并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调节、海洋生物分布、航运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系统、全面地传递知识,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学生容易对讲授内容产生依赖,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精神。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互动式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此外,我还运用了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的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感受和理解洋流知识。

四、学生学习情况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

《第二节 洋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洋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洋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洋流的观点和类型,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表和案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洋流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海洋的多样性和重要价值,增强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洋流的类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洋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制作洋流示意图,便于学生理解。

3. 准备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以便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安排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海洋运动的视频,提出问题:海洋运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2.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再出示洋流观点图,补充说明洋流的观点和分类。

(二)洋流形成的原因1. 播放洋流形成flash动画,请学生观察并诠释洋流形成的原因。

2.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洋流成因的资料,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3. 教师总结:地球自转和盛行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原因。

(三)洋流分布规律1. 结合世界地图,介绍洋流三大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 组织学生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效果,教师进行总结。

(四)教室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有关洋流的资料,了解洋流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洋流观点图2. 洋流形成的原因(地球自转和盛行风)3.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按大洋划分为三大系统)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1. 太平洋洋流系统:以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为主,形成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2. 大西洋洋流系统:以北大西洋暖流和南极洲寒流为主,形成南北大西洋的冷暖交替的格局。

高中地理_【课堂实录】洋流及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课堂实录】洋流及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洋流及地理意义【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3、阅读有关资料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师引导,总结出洋流的成因2、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找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绘制出世界洋流模式图3、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片和材料,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学习【学习过程】【情境导入】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引出泰坦尼克号失事的海域,设置问题,揭秘当年事故成因(板书)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一、洋流的概念海水沿着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提问】主要动力是什么?大气运动二、洋流的分类判断: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

()(一般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一般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学生活动】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②洋流成因(承转)无风不起浪,有风必有浪。

那么地球表面的风带如何影响洋流形成?(展示动画)风海流的形成---学生总结风海流的成因----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学生活动)画一画画出世界风带,和在它的作用下形成的洋流(承转)二战期间,英国及其盟军派战舰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却遭到德军接二连三的袭击,这是为什么?(展示动画)密度流,回答问题①地中海和大西洋密度是否相同?②密度不同,洋面高低是否相同?③洋面高低不同,表层和底层的洋流怎样流?④德军怎样进入地中海又怎样回到大西洋?(承转)当风吹动海水出发后,出发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会过来补偿,形成补偿流(展示动画)补偿流(学生活动)秘鲁寒流的形成三、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活动】(1)画一画:探究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并绘制出世界洋流模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学校授课人编写人审核人时间考纲展示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习目标1、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绘制构建洋流模式图,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海洋意识。

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洋流成因分类
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法
指导
读图分析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课堂探究区
内容


【探究一】等温线图中寒、暖流的判断【自主探究】读海水等温线图,回答:
(1)此海域位于哪个半球?
(2)A,B两处分别有什么(性质)洋流经过、流向?(3)如何在等温线图中判断寒暖流? 自我探究总结规律
【变式训练1】
1、读“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主要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乙处
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探究二】实验探究---洋流的成因分类
实验名称:洋流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了解影响洋流运动方向的主要因素
实验器材:水槽、红颜色水、带胶管吹风机(2个)、白色泡沫碎屑
实验步骤:在水槽中盛满红颜色水,水面撒上泡沫碎屑,吹风机模拟风带吹拂
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自主探究】
1、水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碎屑运动到水盆另一侧为什么向两侧扩散?【合作探究】
3、观察碎屑运动轨迹,在学案上画出洋流的运动方向。

【自主探究】
4、与秘鲁寒流成因相类似的还有哪些洋流?
5、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密度流什么季节最强盛及原因?实验建模
规律总结
合作探究
风带示意图洋流示意图
【探究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
1、把自己绘制的理想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进行对比看看哪些海区是吻合的?哪些海区存在差异?出现差异的原因?
2、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分布流动方向洋流性质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北半球
________纬
北半球时针;
南半球时针。

大陆东部为____流;
大陆西部为____流。

副极地海区大洋环流
____半球
______纬
时针
大陆东部为____流;
大洋陆部为____流。

环流
南半球中高纬自向流西风漂流为____流。

季风环流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向时针;冬季向时针。

【变式训练2】
(2014·安徽卷)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

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对一些(二战、海湾战争,鸭子漂流)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在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对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对寒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影响、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没有感性认识。

效果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洋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有关季风洋流的形成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
教学的创设情境导入环节对整堂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本课以真实事件导入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并了解形成该洋流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教材分析
本节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

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形成的过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

本节课在中学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提供材料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再探究其主要驱动力。

【当堂检测】
1、(2010上海文综卷,16)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

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右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

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题。

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 .印度西海岸
B .澳大利亚西海岸
C .非洲东海岸
D .越南东海岸
3、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

(1)图中显示的是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
① ②
(2)A 、B 、C 、D 、E 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补偿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分)
(3)A 、B 、C 三支洋流中,最强大的洋流是________(填字母),该洋流名称为________ 【课后巩固】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完成1~3题。

1.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 .3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2.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A .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 .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 .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 .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3.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 .东北信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南信风
② ④ 北回归线


4.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流。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动。

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
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海区。

(3)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
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课后反思
本节课能顺利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由于所选素材学生较感兴趣,自始至终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小组内讨论较充分热烈。

每组选定了发言人,课堂较紧凑,教学效率较高。

由于洋流知识点较多,对于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名称学生课后要延伸学习和巩固。

如果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探究材料少选两则,留点时间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绘制洋流分布简图可能效果更好。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解读
这部分关注的是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比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各种形式的运动。

课标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只关注环境意义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重要内容之一。

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对洋流知识做了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