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专题考点篇模块一自然地理系统专题五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2023版二轮总复习地理-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岩性
(2)图 b 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审答流程] 第一步,获取解读信息 ①图 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中甲、乙、丙、丁四处的 植被类型、海拔及地表的各类景观的分布状况。 ②图 b 示意该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 后绘制的四个采样点 0~60 cm 土壤剖面。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3)德干高原的热带黑土:是在火山熔岩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 量丰富,故肥力较高。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2.典型土壤肥力 (1)东北黑土:是在森林、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冷湿的气 候条件使得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积累多,故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 沃。 (2)四川盆地紫色土:是在紫色页岩成土母质上形成的,矿物养 分含量丰富。
的“水没地”景观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命题趋向
1.常选择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的变化研究,从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入手, 综合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特征。
2.结合某区域植被、土壤的发育与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考查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01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如下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知识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1.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但陆地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受地形、洋流及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在个别地区呈现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例证及原因分析见下表:知识点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方法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常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下图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2.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A.褶皱上升B.板块挤压C.断块上升D.火山活动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答案 1.B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向西流。
B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紫金山岩层发生断裂,并且出现明显位移,位于断层构造处,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C项正确。
第3题,汾河位于山西省,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径流量不会因河道改向而明显增大,A 错误;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B错误;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C错误;汾河改道后,河流弯曲程度改变,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D正确。
关键原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
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结合材料可推测,中国矮曲林()A.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B.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C.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D.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A.全年寒冷、干燥B.持续大风,土层瘠薄C.多云雾,冬季气温低D.太阳辐射强,土层肥厚3.矮曲林一般分布在()A.山顶或山脊B.山谷或山顶C.山脊或山麓D.山麓或山谷答案1。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2021·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2021·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核心考点练2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核心考点练2 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2022·山东泰安二模)某高校在天山东部调查分析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采样发现,在林地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的树木径向(直径)生长呈现较大差异,表现为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与气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而在高海拔则呈显著正相关。
据此完成1~2题。
1.林地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与气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坡度D.热量2.在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之下,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分布的变化可能是( )A.上限和下限均下降B.上限不变,下限上升C.上限和下限均上升D.上限上升,下限下降(2022·河南洛阳一模)某考察人员对我国一区域的两座山峰——长白山(41°55'N,128°04'E)和老白山(44°06'N,128°03'E)植被垂直带谱进行比较研究,绘制了两座山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P自然带为( )A.常绿阔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荒漠带D.温带草原带4.推测老白山偃松林带的植物特性是( )A.植株低矮B.抗寒性差C.树干粗壮D.叶片宽大(2022·北京房山期末)某地理科研团队在我国某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考察,沿途发现该山东坡发育了5个垂直自然带,如下表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自然带海拔/m亚高山草甸、草原带3100~3556云杉林带2600~3100针阔叶混交林带2000~2600落叶阔叶林带1800~2000温带荒漠草原带<18005.该山最可能是( )A.秦岭B.贺兰山C.天山D.武夷山6.该科研团队对该山地五个垂直自然带考察后得知( )A.形成山麓基带的基础是热量B.山麓基带所在地是温带沙漠气候C.纬度因素决定山地垂直带谱数量D.影响森林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水(2022·湖南长沙检测)张教授在我国辽东半岛野外考察,下图是其绘制的某地东西剖面上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向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深陷塘天坑坑壁退化程度最弱的是( A )
A.西北坡
B.西南坡
C.东南坡
D.东北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该天坑海拔相同的四个典型样方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 C) A.①
B.②
C.③
内 容 索 引
考点诠释 【例1】 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 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 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诠释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D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从甲地植被覆盖率的角度提出措施,并选择图 2 中任一与之关联 的要素,说明该措施对缓解旱情的作用。
【答案】(3)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不乱砍滥伐)。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 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补给河 湖水量增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 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水分增加。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 提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 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或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与甲地相比,分析 2019 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因。
【答案】(2)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干热河谷), 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时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 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 量增幅较小。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命题视角: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
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
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
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
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宠爱的牧场。
据此,完成1~2题。
1.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2.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坡度较小,雨水着陆到地表后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速较慢,地表水下渗较多,土壤水分含量较多,径流较少,牧草生长更好,D 项正确。
杭盖草原的缓丘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距离较近,气候特点相像,气温柔年降水量差异不大,蒸发差异也不大,A、B、C项错误。
第2题,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打洞为其供应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打的洞经常被地下水沉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远离河谷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C项正确。
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项错误。
河谷位于缓坡之间,冷空气集聚作用不明显,B项错误。
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 1.D 2.C1.从整体性原理理解四大圈层与人类圈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思路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答题思路举例涉及事物与问题答题要素与思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明确主导要素的改变由这一个要素的改变分析其他要素的改变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明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自然缘由,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分析推想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2024·汕头二模)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为内流湖。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A.乔木群落的林分密度大于灌木群落 B.灌木群落的冠幅直径大于乔木群落 C.乔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灌木群落 D.灌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冠幅直径
(2)该自然区内,乔木、灌木的树高和冠幅直径引起林分密度出现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A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提示:由于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暖湿气流从地势较低的山谷上升到高处的山脉遇 冷形成云雾。
(2)(综合思维)说明热带云雾林是世界上多种生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的原因。
提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热带云雾林多分布于山区,区域相 对封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小;云雾林植被茂密,生物量大,生物的食物充足且受人类活动 的影响较小。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
化过程及特点
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联系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
(2021·河北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
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 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 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 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人地协调观)与定居放牧相比,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 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5.北美五大湖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但并未形成黑土的 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质作用 B.人类活动 C.大气环流 D.植被类型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答案 3.C 4.A 5.A 解析 第3题,黑土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透气,①③正确;东北纬度较高,冬 季寒冷,害虫无法越冬,土壤中害虫少,⑤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 他地区需要通过网购获得,且东北地区禁止盗采黑土,所以黑土获取不容易, ④错误;管理成本主要与种植对象有关,②错误。故选C项。第4题,蛭石和 河沙在土壤中起固定作用,同时也起通气和透水的作用,A项正确;蛭石和河 沙在营养土中短时间内不会风化,不能提供无机盐和矿物质,B、C两项错 误;在阳台种植花草,因室内温差较小,蛭石和河沙与鸡粪、牛粪、草炭混 合后,对土壤温差的改变较小,D项错误。故选A项。第5题,北美五大湖地 区多冰川活动,冰川侵蚀形成洼地,洼地积水形成了五大湖,没有黑土的成 土条件,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流水堆积作用强,土层深厚,土壤肥 沃,A项正确。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第(2)题: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答案 (1)B (2)A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经典对练•得高分]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 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图1),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图2)。读 图,完成1~2题。
(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 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 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 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 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 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 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频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 4 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 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 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 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 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 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 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学霸支招】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 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 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 “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 “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 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 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解析: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 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 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
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 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 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 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 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时期是在三至四月份,而非一至二月份。一至二月份,降 雪较多,气温较低,但是雪对土壤起了保温作用,使得冻 土层的深度不如初春时期大,初春降雪相对较少,但是土 壤无积雪覆盖,气温较低,因此三到四月冻土层最厚。A 错误。冻土大致在十月形成,在七月份融化,因此时间为 300 天,B 错误。冻结深度的增长为先慢再快再慢。尤其 是在四月份以后冻土的深度基本不发生变化。C 错误。气 温高,冻土融化速度较快,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会对 土地进行开垦,也会影响冻土的融化速度。选 D。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
1.总体来看近五年对本专题内容考查较少。
试题难度中等,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有时也以综合题形式呈现。
2.从命题趋势来看,侧重于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或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垂直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差异规律。
考向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真题诊断]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 .洪水期持续放水 B .枯水期持续放水 C .洪水期集中放水 D .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 1.A 2.D 3.C 【解析】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 正确。
命题趋专题 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第5题,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促进三角洲的 发育,①错。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②对。沿海 修建大堤会导致河道泥沙不再进入周边湿地,而是向更远的海洋输送,不利 于三角洲的发育,③对。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三角洲,④错。C符 合题意。
点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合理的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如三角洲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 三角洲;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河流上游开垦荒 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泥沙沉积加重,洪涝灾害多发。这体现了综合 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归纳提升•学技法]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 该类型试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 分析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的三大思路
分析思路
突破方法
判断自然地理环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 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下图为密西西比河古三角洲叶 瓣分布(①~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及目前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是( )
A.河口地势低洼
B.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频繁改道
境的主要特征 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
“一果多因”的推 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
理
推断“因”。例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沙漠
的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专题考点篇模块一自然地理系统专题五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专题专项检测(五) 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一、选择题
(2015·渭南质检)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要素。
读下图,完成1~2题。
1.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区域性
C.差异性 D.不稳定性
(2015·衡阳联考)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下图为中国研究建设跨境高
铁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其他两条线路相比,欧亚线建设的最大障碍是( )
A.地表崎岖、崇山峻岭 B.高寒缺氧、空气稀薄
C.气候干旱、风沙漫天 D.纬度较高、冻土连片
4.关于欧亚线沿线的自然带类型,正确的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温带草原带、苔原带
(2015·福州质检)下面的图1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2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甲地时,当地受( )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6.图2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
7.形成图2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2015·潍坊统考)河谷地带按说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
据此回答8~9题。
8.按照地带性分布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应分布的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与草甸
C.亚热带草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9.“干热河谷”的成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热岛效应 D.焚风效应
(2015·河北冀州中学月考)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着。
图1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高度在4 800 m左右,图2为图1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
读图,完
成10~11题。
10.密支那的自然带类型与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海拔高度低②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④地处山地迎风坡
A.热带季雨林带,①③④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③④
C.热带季雨林带,①②③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④
1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图1中高黎贡山,考察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常绿阔叶林②针阔叶混交林③干暖灌丛
④针叶林⑤高山草甸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⑤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分布多度是指某地区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数,气候等自然环境对种子植物的分布多度影响很大,下图是中国种子植物在各省区的分布多度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1)概括我国种子植物分布多度的总体分布特点。
(2)说明图中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省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3)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从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块”,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异,指出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
13.(2015·沈阳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兰新高铁新疆段,途经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风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石油工业是该市最主要的产业部门。
以采矿为主的
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材料三坎儿井是新疆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1)根据材料一,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此处多大风天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克拉玛依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该地区采用坎儿井方式输水的原因,并简述坎儿井在防治土壤盐碱化中的作用。
答案
1.C 第1题,水库周围降水增多,说明水库周围水汽含量增多,而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水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故Ⅲ为库区蒸发量增大,Ⅳ为蒸腾作用加强。
蒸腾作用加强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大,故Ⅱ应是植被覆盖率增大。
修建水库会使周围土壤水增加,Ⅰ为土壤水增多。
C项正确。
第2题,图中显示了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D 第3题,由图可知,欧亚线经过的地区大部分位于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冻土广布成为高铁建设的最大障碍。
第4题,欧亚线东部的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西部的伦敦等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些地区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欧大陆北部地区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分布,亚欧大陆中部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带。
5.D 第5题,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草类茂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草类枯黄。
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甲地时,甲地草类茂盛,为多雨的季节。
第6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类型与所在地区水
平自然带一致,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这里的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所以图2中的①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虽然位于赤道附近,但高山上有永久积雪和冰川,所以②对应的自然带为积雪冰川带。
A选项正确。
第7题,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降水等,该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坡与北坡热量条件差别不大,但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8.A 第8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按照地带性分布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9题,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主要原因是受到地形阻挡作用,在背风坡产生了焚风效应,降水少。
所以D正确。
10.A 第10题,从密支那的气候图上可知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
从图中可知密支那位于伊洛瓦底江谷地,地势较低,加上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该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形成热带季雨林带。
第11题,高黎贡山海拔只有 3 374 m,不可能有高山冰雪,故可排除B选项。
保山与Q地海拔相差不大,根据保山的气候资料可知Q最可能为干暖灌丛,因为Q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由此向上根据降水和热量的垂直变化应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故选C。
12.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从图中可以分析出我国种子植物分布多度的分布特点。
第(2)题,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的省区为云南省,从纬度、地形地势,气候等方面分析。
第(3)题,青藏高原由于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自然带也由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递变。
答案:(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西南地区较多。
(2)云南省是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省区。
其自然地理条件有:地形西部为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其余大部分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差异大;河流众多,水量丰富;砖红壤、红壤,横断山区土壤垂直差异大。
(3)高原东南部边缘受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向西北降水量减少。
13.解析:第(1)题,该地多大风天气的原因可以从所处位置、地形、植被等方面回答。
第(2)题,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克拉玛依市面临的困境,然后从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污染、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回答。
第(3)题,首先需要结合图示信息了解坎儿井的工作原理,然后从降水、地势起伏等方面回答原因,最后分析坎儿井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
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接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大风频繁;
位于山口位置,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较大;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戈壁广阔,地表摩擦力小,风速较快。
(2)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和轻工业的比重;发展节水农业和工业;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3)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蒸发量大;多高山,地势起伏大,冰雪融水补给较多;利用地形坡度,采用暗渠自流引水。
作用:降低冲积扇下部地下水水位,土壤盐分不易上升到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