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二) 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答案放大

(完整word版)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答案放大

第一章 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 答:(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

自然地理学(二) 练习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二)  练习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二)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潜水: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3.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

对Q赋予的意义不同,如洪峰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

4.硅铝铁率:土体或粘粒部分的SiO2/R2O3分子比值,5.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上吸附离子可以与液相介质中带有同种电荷的离子进行交换的作用,称为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有( C 风成湖)。

2、蓄满产流主要决定于(D降雨量)大小。

3、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是按照( A 洋流流经的地理位置)特征分类的。

4、毛管水属于地下水中的( D 包气带水)。

5、在水库正常运用情况下,当发生设计洪水时,水库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与防洪库容),称为( B 正常高水位)。

6、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C盐度高密度大 )。

7、砂质土温度易变的原因之一是( C热容量小)。

8、pH(KCl)表示的酸度是( C代换性酸度)。

9、卡庆斯基把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分界定为( B、0.01 )毫米。

10、在农业土壤中,最好的耕层土壤结构是( C团粒状结构)。

11、被土壤固体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持的水分称为( C吸湿水)。

12、由土壤胶体借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离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

13、依据气候特征,荒漠土壤中的次生粘土矿物应该以( C水化云母)为主。

14、土壤溶液中含有( C Na2CO3)时,最容易使土壤碱化。

15、土壤中发生硝化作用的条件是( B通气良好)。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水循环的实质是什么?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自然地理学(二)

自然地理学(二)

离线作业考核《自然地理学(二)》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潮汐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2、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3、渗出型水分4、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上吸附离子可以与液相介质中带有同种电荷的离子进行交换的作用,称为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5、群丛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种。

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势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

6、植被型植物群落分类的高级单位。

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近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群系或群系组联合为植被型。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水循环包括哪几种类型?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水循环环节主要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等。

2、潜水有何特征?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一般存在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孔隙中,形成孔隙潜水,也可以充填于基岩的裂隙和溶洞中,形成裂隙潜水和岩溶潜水。

3、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什么?有何地理分布规律?土壤交换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中胶体物质的效重和种突以及土壤反应。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主要影响因素: a, 土壤胶体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胶体其阳离子交换量差异较大,例如,有机胶体>蒙脱石>水化云母>高岭石>含水氧化铁、铝。

b,土壤质地越细,其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c,对于实际的土壤而言,土壤黏土矿物的SiO2/R2O3 比率越高,其交换量就越大。

d,土壤溶液pH值,因为土壤胶体微粒表面的羟基(OH)的解离受介质pH值的影响,当介质pH值降低时,土壤胶体微粒表面所负电荷也减少,其阳离子交换量也降低;反之就增大。

东师《自然地理学二》17春在线作业1

东师《自然地理学二》17春在线作业1

2017秋17春自然地理学(二)17春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腐殖质在土壤剖面表聚是( )土壤的共性。

A. 森林土壤B. 草原土壤C. 盐渍土壤D. 荒漠土壤正确答案:2. 影响动物毛色季节性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温度B. 光照C. 水分D. 地形正确答案:3. 水在地面凹穴、洼陷处蓄积的过程叫()。

A. 填洼B. 截留C. 下渗D. 蓄渗正确答案:4. 不同种的高矮棵耐荫性和阳性植物生活在一起有利于各自的生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原始合作B. 偏利共生C. 互利共生D. 群栖正确答案:5. 蓄满产流主要决定于()大小。

A. 降雨强度B. 降雨历时C. 下渗强度D. 降雨量正确答案:6. 热带的大花草是()植物。

A. 寄生B. 附生C. 共生D. 绞杀正确答案:7. ()在地表水循环中发挥着储存和补给的功能。

A. 海水B. 河水C. 湖泊D. 冰川正确答案:8. 植物具有良好的贮水组织,能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是()植物。

A. 硬叶旱生植物B. 肉质旱生植物C. 中生植物D. 湿生植物正确答案:9. 在我国东北,杜鹃把自己的卵产在其它鸟的巢里,让别的鸟为它孵卵育雏,是()关系。

A. 外寄生B. 内寄生C. 性寄生D. 巢寄生正确答案:10. 腐殖质在土壤剖面呈舌状向下延伸,是( )。

A. 黑土B. 黑钙土C. 栗钙土D. 棕钙土正确答案:自然地理学(二)17春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土体中下部可以发现石膏的土壤是( )A. 黑土B. 黑钙土C. 栗钙土D. 棕钙土正确答案:2. 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作用。

A. 重力B. 地转偏向力C. 惯性离心力D. 机械摩擦力正确答案:3. 在农业土壤中,不良的的耕层土壤结构是( )A. 片状结构B. 块状结构C. 团粒状结构D. 核状结构正确答案:4. 非洲热带区与东洋区共有类群是()。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36722--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期末备考题库3672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鲸与藤壶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偏利共生C.原始合作D.附生正确答案:D(2)光照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可依靠()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A.CO<span style="font-size: 13.3333px;"><sub>2</sub></span>B.O<sub>2</sub>C.N<sub>2</sub>D.CO正确答案:A(3)被土壤固体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持的水分称为( )。

A.毛管水B.结晶水C.吸湿水D.重力水正确答案:C(4)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A.温度高则密度大B.温度低则密度小C.盐度高则密度大D.盐度低则密度大正确答案:C(5)以水分为主导,将陆生植物划分的生态类型是()。

A.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B.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C.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D.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正确答案:B(6)沼泽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好气细菌B.厌氧细菌C.放线菌D.藻类正确答案:B(7)海绵以软体动物为掩蔽所,二者的关系属于()。

A.寄生B.原始合作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正确答案:C(8)白蚁与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是()。

A.原始合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种间竞争正确答案:C(9)灰化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藻类正确答案:B(10)由土壤颗粒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分子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

A.机械吸收作用B.物理吸收作用C.化学吸收作用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正确答案:B(11)毛管水属于地下水中的是()。

A.饱和带水。

综合自然地理学 试卷二

综合自然地理学 试卷二

综合自然地理学试卷二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自然地理系统最先出现的圈层是(????)和(???),而后出现(???),再后出现了(???),与此同时,地球表层的最后一个自然圈层(????)也产生了。

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太阳能B.生物能C.水能D.地球内能3.()是自然地理系统的活跃的组成部分A.岩石地形复合体B.大气C.有机界D.土壤4.自然地理系统的水平结构根据其形状进行分类,对于平地上开垦的耕地与林带的组合是下列哪种结构?A.棋盘式结构B.平行式结构C.交错式结构D.镶嵌式结构5.对于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是最主要的动因。

3.空气迁移元素4.垂直分化5.斑块五、简述题1.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2.我国东部湿润区自北而南可分为几个自然地带?3.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的特点。

六、论述题(25分)如何理解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二、选择题1.C2.A3.B4.A5.C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2.√3.×4.×5.√四、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系统: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2.地方:是一些在地理上和发生上有联系的“限区”有规律的组合。

3.空气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大气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2)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地带(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4)亚热带常绿林红黄壤地带(5)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地带。

3.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的特点。

(1)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因素的对立统一过程中,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2)主要根据平亢地上的气候、植被、土壤、及自然综合体划分。

(3)由于非地带性因素的破坏,它的分布往往与与纬线偏离,有时难于辨认。

替为白浆土,与河谷扩张和山地形成同步,白浆土逐渐分化成山地暗棕壤和河谷草甸土。

山地演化成丘陵的过程,正是山地暗棕壤向暗棕壤演化的过程,丘陵向平原演化过程也就是暗棕壤向草甸土演化的过程。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20秋在线作业1附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20秋在线作业1附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二)》20秋
在线作业1附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地表水循环中发挥着储存和补给的功能。

A.海水
B.河水
C.湖泊
D.冰川
答案:D
2.我国川、鄂交界处的水杉分布区属于()分布区。

A.扩展分布区
B.残遗分布区
C.替代分布区
D.潜在分布区
答案:B
更多加微boge30619
3.不同种的高矮棵耐荫性和阳性植物生活在一起有利于各自的生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原始合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群栖
答案:D
4.深海鱼角鮟鱇,其雄鱼寄生在雌鱼的头部或体侧,称为()寄生。

A.外寄生
B.内寄生
C.巢寄生
D.性寄生
答案:D
5.高大乔木发育着板状根是()的一个显著特征。

A.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苔原
答案:C
6.pH(KCl)表示的酸度是( )。

A.活性酸度。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2)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二、简述(10×4=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1.停蓄阶段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

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

降水进行到大于上述消耗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称为填洼。

停蓄于洼地的水也不能立即变为径流,所以这个阶段叫做停蓄阶段。

2.漫流阶段当植物截留和填洼都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斜坡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

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里。

漫流阶段的产流强度,决定于降水强度和土壤稳渗率之差。

在同样降水强度下,砂质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小,而壤土地区产流强度较大。

3. 河槽集流阶段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大气的分层据气温和气流运动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① 对流层,特征:(1)厚度时空分布:夏季>冬季;低纬度到高纬度厚度减小。

(2)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m下降0.65℃。

(3)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 平流层,对流层顶以上到55km的大气层气流稳定。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高度上升而温度不变或微升。

平流层水汽、尘埃含量极少,很少出现云或降水。

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透明度良好。

③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高度的气层为中间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空气垂直运动相当强烈,水汽很少;80km高度有一个出现于白天的电离层。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8、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9、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地域分异规律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12、径流模数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1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生态幅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垂直带性分异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16、离堆山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17、气候系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动、植物群落和人类)。

18、太阳常数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地壳均衡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20、河流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21、生物小循环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

22、黄土堆积23、季风气候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试卷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希望有帮助到大家。

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2.5×8=20)1、季风在海洋和大陆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季风是海陆件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件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

一般来说,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意为“圣婴”,秘鲁渔民用以称呼圣诞节前后南美沿岸海温上升现象,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则用以专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

在有的年份,由于大气环流变异,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减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寒流,海温升高,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和寄食鸟类死亡、腐烂,并释放大量H2S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持续时间达6个月以上,称为厄尔尼诺。

3、准平原准平原是在温润的气候条件下,地表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假设一个原始面经过侵蚀和堆积,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地貌,就是准平原,也就完成了一个侵蚀循环,此后如果再度出现地壳抬升或基准面下降,便进入了另一个侵蚀循环。

4、雪线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

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冰川分布高度受雪线的严格控制,任何地区如果地表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自然地理》全册试题(完整) 含答案

《自然地理》全册试题(完整) 含答案

戊乙甲丁丙比例尺 1:50000等高距 50m一.选择题第 1 课时地球和地图(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 1 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 1 题。

图1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010 浙江高考)图4 是某地地形图,MN、PQ 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 1--2 题。

2.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3.Z 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2010 江苏高考)图 6 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9~I0 题。

4.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 线B.KMOP 线C.KMNQ 线D.KRQ 线5.拟在 K 点与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FF 线B.KMNQPT 线C.KLOPT 线D.KST 线6.(2010 年天津卷)读图1,回答1~2 题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 年4 月30 日20 时10 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纽约——4 月29 日清晨B.新加坡——4 月30 日上午C.伦敦——4 月30 日中午D.巴西利亚——4 月29 日下午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 10—11 题。

7.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B 线表示山谷B.CD 线表示山脊C.E 处为陡崖D.F 处为山峰读图,回答7~8 题。

8.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9..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内容简介本资料是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篇为名校考研真题。

本篇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二篇为章节题库。

本篇严格按照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依据学科知识共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有助于学员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第三篇为模拟试题。

本篇参照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的解答。

学员既可以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来检测该考试科目的学习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自己的应试能力。

•试看部分内容名校考研真题第1部分地球·地球环境·地球系统一、名词解释1.地轴[中科院2015年研]答:地轴是为研究地球运动而假想的轴。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始终不停地围绕该轴线运转。

地轴通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南北极点,和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斜交。

地轴空间指向:某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自然环境[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自然环境按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目前所保存的结构形态、能量平衡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3.地球自转与公转[聊城大学2012年研]答:(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周期是一日。

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南极点相反。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或区时及地转偏向力。

初二地理自然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自然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自然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右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答案】B【解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从赤道向南北极逐渐降低,故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在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甲处气温高,是陆地,乙处气温低,是海洋,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气温的分布。

2.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答案】A【解析】一年中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夏干型,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年高温多雨,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热带季风气候的判断.3.读世界地理轮廓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7分)(1)第17届亚洲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2014年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该国位于上图(填字母代号)大洲,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季;(2)C大洲为洲,D大洲为洲;(3)A、B两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B、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运河;(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B、D、E、F四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大西洋;B、B大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季风区,易发生旱涝灾害;C、科迪勒拉山系纵贯E大洲和F大洲的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D、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C大洲,所以又有“热带大陆”之称。

【答案】(1)B、秋季(2)非洲、大洋洲(3)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4)A【解析】(1)韩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根据大洲的分布,B是亚洲,9月份是北半球的秋季,韩国位于北半球,所以是秋季。

(2)图中C是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D是大洋洲,是世界最小的大洲。

自然地理学试题2

自然地理学试题2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克拉克值: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亦称元素丰度。

2.岩浆岩: 又可以被认为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人地壳、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3.构造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 习称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对于古今自然地理及其环境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4、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和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 从而形成新的矿物的过程。

5.变质作用——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并使之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 这种变化和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8、物理风化: 又称机械风化, 指岩石整体发生破裂, 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7、地质大循环: 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的物质, 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 当地壳上升, 沉积岩又露出诲面成为陆地, 再次受到风化淋溶。

这是一个范围极广、时间很长的过程。

8、生物小循环: 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的可溶性养分, 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活有机体, 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 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之下, 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矿质养料。

9、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 在地球发展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 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 再经过复杂的成兴作用而形成岩石。

10、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沿纬线方向分布, 从而导致许多自然现象(气候、植被、土壤、动植物等)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11、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换言之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自然地理学测试二答案

自然地理学测试二答案

测试题二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气压高度差:表示在铅直气柱中气压每改变一个单位所对应的高度变化值。

(3分)2、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

(3分)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

(3分)4、沉积岩:由成层(1分)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1分)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1分)。

5、断层: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1分)而发生破裂,使岩石连续性遭到破坏(1分)又发生明显位移的(1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题,共15分):1、温度2、辐射差额(能量差额、净辐射)3、运动状况(移动方向、替代情况)4、大气逆辐射5、台风雨6、地壳地幔地核7、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8、贝壳状9、压力10、背斜11、走向12、中生代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1.B 2.B 3.C 4.B 5.B 6.A 7.A 8.A 9.A 10.D11.B 12.D 13.D 14.D 15.A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5题,共25分):1、简述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的特点: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2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1分);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此层(1分);对流层在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不均,是大气圈的最底层(1分)。

2、简述大气中水汽分布特点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纬度增加而降低;(2分)距离海洋越远,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少,内陆沙漠中水汽含量几乎为零。

(1分)3、简述九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①近圆性: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②共面性: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的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的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③同向性: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④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⑤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较接近;⑥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气象与气候部分习题及答案

气象与气候部分习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第二章气象与气候部分习题及答案简答题:1.绘图说明山谷风的形成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坡地上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

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成为山风,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顶上空分流,称为反山风开民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2.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有何异同?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小大气温年较差小大年气温相时最热月:8月;最冷月:2月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春秋温度差气温变化和缓,春来的迟,夏去得亦迟;春温低于秋温气温变化急剧;春来快,夏去得亦快;春温高于秋温降水变率降水均匀,变率小降水集中夏季,变率大大陆度K小于100%K大于100%3.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1)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温迅速;(2)当近地面的薄层空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并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体上;(3)如果露点温度在00C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4)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称为雾。

4.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答案要点:(1)因为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也不同;(2)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3)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4)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的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中的比例增加。

故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5.绘图说明海陆风是如形成的?参考: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如图:6.青藏高原对气候有何影响?答案要点: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对周围气候有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冬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而是一个冷源,使大陆上蒙古高压势力得于加强,夏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是热源,使得印度低压势力得于加强,即对西南季风有加强作用。

(NEW)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地-月系统
① 地-月系统中最为突出的是引力作用。
a.在太阳系内,月球与其绕转的地球的质量比,高于其他卫星与 其绕转的行星的质量比。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比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大。
b.地-月引力导致在地球表面产生比较规则的潮波,包括海潮、湖 海潮与固体潮等,并对大气环流也有一定的影响。海潮被认为是地质历 史时期地球自转速度稳定放慢的原因。
(3)太阳粒子流
① 太阳风
太阳粒子流是自太阳的高温日冕流出的带电粒子流,也称太阳风。 在地球轨道附近,太阳风的电子和质子密度大约为8个/cm3,速度为 450km/s,有时高达1000km/s。
② 耀斑
耀斑是在太阳的色球-日冕过渡层中发生的一种局部辐射突然增加 的太阳活动。短时间内可喷发出数十亿吨的带电粒子,辐射出大量的能 量。太阳喷出的带电粒子流在地球轨道附近被约束在地球磁力线上,构 成包裹地球的在背太阳风方向延伸较远的辐射带。
4.在地-月系中的地球及其地理环境效应 (1)月球
①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月亮最初形成于47亿年前,月海中 最激烈的玄武岩溢流发生在38亿~31亿年前,之后月球基本终止演化。 地月质量比约为81:3,地月平均密度比约为1652。
② 月球表土层是几十亿年来由微陨石、宇宙线与太阳粒子轰击产生 的岩石碎块屑简单堆积而成。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上缺水, 无大气。
大气又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与日冕等几个部分。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 1000×104℃以上,光球层温度约为6000℃,色球层与日冕的温度高达几 千万摄氏度。
③ 太阳的组成 a.太阳在约46×108aBP由气体和尘粒物质。物质积聚,使其内部的 压强和温度急剧升高,温度升高到足以发生核聚变,太阳最终成为一颗 恒星。
250km/s,轨道偏心率为0.07~0.10。 ② 太阳在做追赶旋臂的相对运动,并以19.7km/s的速度向邻近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学(二)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潜水: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3.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

对Q赋予的意义不同,如洪峰流量、多年平均流量等。

4.硅铝铁率:土体或粘粒部分的SiO2/R2O3分子比值,5.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上吸附离子可以与液相介质中带有同种电荷的离子进行交换的作用,称为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湖盆有( C 风成湖)。

2、蓄满产流主要决定于(D降雨量)大小。

3、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是按照( A 洋流流经的地理位置)特征分类的。

4、毛管水属于地下水中的( D 包气带水)。

5、在水库正常运用情况下,当发生设计洪水时,水库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与防洪库容),称为( B 正常高水位)。

6、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是( C盐度高密度大 )。

7、砂质土温度易变的原因之一是( C热容量小)。

8、pH(KCl)表示的酸度是( C代换性酸度)。

9、卡庆斯基把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分界定为( B、0.01 )毫米。

10、在农业土壤中,最好的耕层土壤结构是( C团粒状结构)。

11、被土壤固体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所吸持的水分称为( C吸湿水)。

12、由土壤胶体借表面能从溶液中吸附和保持离子态物质的作用称为( D物理化学吸收作用)。

13、依据气候特征,荒漠土壤中的次生粘土矿物应该以( C水化云母)为主。

14、土壤溶液中含有( C Na2CO3)时,最容易使土壤碱化。

15、土壤中发生硝化作用的条件是( B通气良好)。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水循环的实质是什么?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整个循环过程保持着连续性,即无开始,也没有结尾。

从实质上说,水循环乃是物质与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而且存在于每一个环节。

2.试述大洋表层环流模式。

大洋表层环流与盛行风系相适应,所形成的格局具有以下特点:(1)以南北回归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大洋环流;(2) 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3)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没有气旋型大洋环流,而被西风漂流所代替;(4) 在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5)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区。

3.简述土壤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壤与地理环境间的辩证关系。

它研究土壤客体的物质组成和转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土壤的发生、演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土壤类型的分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土壤的空间分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活动与土壤演化的关系等,以此揭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原理。

4.土壤矿物质的转化有何规律性?矿物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水、热、酸度条件,其水解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根据矿物水解的顺序,可将水解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水解过程对水、热条件的要求不同。

首先是水溶液中的H+置换矿物所含的盐基离子形成可溶性盐类,使之遭受淋溶或形成次生固体盐类淀积于土层内,称为脱盐基阶段。

正长石则转变为次生铝硅酸盐(相当于水化云母、蒙脱石);继而次生铝硅酸(盐)亦进行水解,硅以游离的硅酸溶胶析出,次生铝硅酸盐随之转化为高岭石类,称为脱硅阶段。

最后高岭石亦水解,脱硅作用继续进行,而铁(铝)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富集,称为富铝(铁)阶段。

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这种时间上的顺序性、阶段性反映在空间上便表现为一定的地带性。

如在极端寒冷、潮湿的极地带或干旱的荒漠地带,则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极为微弱、次生矿物主要为水化云母;温和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带次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蛭石;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次生矿物则主要是高岭石和铁铝氧化物。

5.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什么?有何地理分布规律?土壤交换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中胶体物质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土壤反应。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主要影响因素:a,土壤胶体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胶体其阳离子交换量差异较大,例如,有机胶体>蒙脱石>水化云母>高岭石>含水氧化铁、铝。

b,土壤质地越细,其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c,对于实际的土壤而言,土壤黏土矿物的SiO2/R2O3比率越高,其交换量就越大。

d,土壤溶液pH值,因为土壤胶体微粒表面的羟基(OH)的解离受介质pH值的影响,当介质pH值降低时,土壤胶体微粒表面所负电荷也减少,其阳离子交换量也降低;反之就增大。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土壤缓冲能力高低,也是评价土壤保肥能力、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6.胡敏酸与富里酸在性质上有何异同?这两种腐殖质在化学组成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等方面即有共同特征,又有明显差异。

胡敏酸是溶于碱,不溶于酸一类腐殖质,具有胶体特性;胡敏酸微溶于水,呈弱酸性;它的一价盐类可溶于水,而二、三价盐类则不溶于水,因此它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具有意义;胡敏酸的阳离子吸收量较高。

富里酸是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一类腐殖质;富里酸呈强酸性,移动性也较大,对土壤矿物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它的一价,二价和三价盐类都能溶于水,对土壤中元素的迁移具有推动作用;富里酸的阳离子吸收量较低。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河水在地表水循环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河流虽然槽蓄量最小,但河水是地表唯一的畅流液态水,它的水循环动力机制既受热力因素影响,更受重力作用所控制。

其交替更新的周期最短,也即水循环的活力最强。

因此它在地表水循环过程中起着上接大气水,下通地下水,最后联结海水的主干作用,它是地表水循环中的主干子系统。

在全球水循环大系统中,河流则为大气、海洋、地表、地下4大亚系统的传递支系统。

2. 土壤矿物质的转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矿物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水、热、酸度条件,其水解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根据矿物水解的顺序,可将水解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水解过程对水、热条件的要求不同。

首先是水溶液中的H+置换矿物所含的盐基离子形成可溶性盐类,使之遭受淋溶或形成次生固体盐类淀积于土层内,称为脱盐基阶段。

正长石则转变为次生铝硅酸盐(相当于水化云母、蒙脱石);继而次生铝硅酸(盐)亦进行水解,硅以游离的硅酸溶胶析出,次生铝硅酸盐随之转化为高岭石类,称为脱硅阶段。

最后高岭石亦水解,脱硅作用继续进行,而铁(铝)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富集,称为富铝(铁)阶段。

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在时间上的阶段性,这种时间上的顺序性、阶段性反映在空间上便表现为一定的地带性。

如在极端寒冷、潮湿的极地带或干旱的荒漠地带,则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极为微弱、次生矿物主要为水化云母;温和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带次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蛭石;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次生矿物则主要是高岭石和铁铝氧化物。

练习题二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盐化过程: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状况为渗出型。

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并可上升至地表,地下水矿化度也高,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在蒸发作用下水分汽化,而易溶盐析出,富积于土壤表层2.土壤系统发育: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土壤随环境演化由一种类型演变为另一种类型的发育过程。

3.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它特征称为趋同适应。

4.群落演替: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5. 植被型:植物群落分类的高级单位。

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近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群系或群系组联合为植被型。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 h–AB–B k-C k是( A黑土 )的土体构型2.土体中普遍含有石膏的土壤是( D棕钙土)。

3.灰化土中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B真菌)。

4.暗棕壤地带内,在母质粘重的平坦台地上可以形成( A草甸土)。

5.腐殖质在土壤剖面呈舌状向下延伸,是( B黑钙土)。

6.厚层黑钙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中是( C土种)一级的土壤名称。

7.根据光照强度可划分为( B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

8.动物区系最古老、最原始的陆地区系区是( D澳大利亚区)。

9. 生物种类最丰富的陆地区系区是( A 新热带区)。

10. 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为主的生物群是( B草原)。

11. 季相变化明显的生物群是( A 落叶阔叶林)。

12. 鲸与藤壶之间的关系是( D附生)。

13. 植物有厚的木栓层是对( A 高温)的适应。

14. 海绵以软体动物为掩蔽所,二者的关系属于( C偏利共生)。

15.影响动物毛色季节性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B光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黑土易遭侵蚀的原因。

降水集中,土壤粘重,地形微起伏,植被破坏。

2.自然植被下棕壤表层盐基饱和之原因。

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微生物活动旺盛含有丰富的盐基物质,在分解时所产生的大量盐基。

3.植物对低温有哪些适应特征?北极和高山植物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有芽鳞包被;植物器官表面有蜡层和密毛;植物矮小并常形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

4. 为什么岛屿生物灭绝速度比大陆快?(1)岛屿生活的风险比大陆风险大,(2)灾变对岛屿有持久的影响;(3)岛屿上一个种撤离某个区域后,返回的机会非常小,易发生灭绝;(4)岛屿生物不容易重新侵入;(5)岛屿生物消亡后,难以弥补。

5. 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有哪三种形式?群落的变化基本形式有三种: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和演替。

6. 热带稀树草原的代表性动物有哪些?长颈鹿、斑马、角马、犀牛、非洲象等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生物因素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的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把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的营养元素聚积在土壤上层;才能产生腐殖质,形成了良好的土壤结构,改造了原始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创造了仅为土壤所固有的各种特殊的生化环境。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生物的作用,就没有土壤的形成。

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上。

植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可把分散于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活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进一步转化形成腐殖质,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