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校可以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实施1. 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以语法、词汇和阅读为主,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更需要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包括商务英语、科技英语、跨文化交流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2. 教学方法的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引入项目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资源的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高校英语教学可以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实践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体系的完善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其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引入综合评价和实践评价等方法,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1. 教师队伍的培训高校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基于OBE理念的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教学形式趋于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的外语教学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
外语教学必须要适应时代要求,探寻方法表象下的理论和科学依据,总结适宜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符合外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提升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充分发掘了OBE教学理念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对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在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运用OBE导向理念,并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并配合弹性的个性化训练要求,力争形成“重专业、强个性、凸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满足新时代对高端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引导外语教学高效、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外国语学院;训练;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正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外语人才培养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
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要立足本国又要放眼世界,因此,我们要在国际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花时间、下功夫,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的层次和规模,实现师生和生生的国际交流,不断探索“外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国际化通用人才,强化国际化视野的“一专多向+ 一专多证”的人才培养理念,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人才就业市场。
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行业的无缝对接。
在OBE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做到做好“目的性教学”。
一、“OBE”教学理念的内涵分析OBE,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获得学习成果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教学理念。
它重点突出的是学生最终获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并能将其转化为一种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理念有助于推动学生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的提高、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素质教育进程,同时推进教学相长。
多元人才观对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
2019年12期总第452期ENGLISH ON CAMPUS多元人才观对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文/赵清丽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形势下英语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处于发展的转型和突破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元化,英语专业教育由单一的英语专业转向英语类专业,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仲伟合,2013)。
但英语教学与改革仍面临困境和挑战: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学质量下滑;师资队伍教育观念亟需转变等。
外语专业的教学需要改革、创新和重新定位。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已进入基于多元社会需求和以多元目标为导向的新阶段。
目前对多元人才观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探讨。
在多元人才观的实践层面尚未展开深入探讨(文秋芳,2014)。
本文将从多元人才观的认识与解读,以及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角度进行梳理与探讨,以期对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
二、对多元人才观的理论探讨1.对多元人才观的认识和解读。
对于多元人才观的认识和解读,外语届尚未形成统一看法。
文秋芳(2014)指出,当前外语人才类型分类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
她对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各层次人才群体进行了界定。
第一层次为英语类专业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是英语类高级专门人才;第二层次依据学生就业的性质,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第三层次是依据所选专业的方向,将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划分为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商务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等若干小类。
胡文仲(2013)指出,从2010年起,外语教学进入以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为主的阶段,英语类专业教学需要从多元化视角重新定位,按照培养方式、层次、目标全方位多元化模式培养学生,强调要注重人文教育在英语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英语专业应回归学科本位,着力于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性”人才。
张绍杰(2010)认为英语类专业的发展定位应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
他提出,学科定位、教育目的以及培养目标这三个问题影响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成为既能从事中小学及各类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又能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机关、公司、媒体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交流、公共交际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文学赏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教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
4.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5.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
掌握以上考试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创新英语翻译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基于钦州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
、
北 部 湾 经 济 区发展 形 势
呼 唤创 新 翻 译 复 合 人 才
20 0 8年 2月 2 1日 , 广 西 北 部 湾 经 济 区 发 展 《
福 多 堂 生 态 旅 游 村 等 一 批 种 类 齐 全 、 位 较 高 的 品
旅 游 景 点 , 引 着 中外 游 客 。 旅 游 开 放 开 发 、 商 吸 招
不 上形 成 完善 的模 式 加 以推 广 。那 么 , 何 为社 如
20 0 8年 5月 2 日 , 务 院 正 式 批 准 设 立 广 9 国 西 钦 州 保 税 港 区 。保 税 港 区 具 有 口 岸 、 流 和 加 物
2 的功能 , 展 国 际 贸易 、 际采 购 与 分销 配 送 、 1 2 开 国
解 。 因 此 , 加 实 践 教 学 课 时 量 , 高 实 践 教 学 的 增 提
质 量 , 立 翻 译 实 践 实 习 基 地 , 学 生 确 实 参 与 到 建 让
创 新 实 践 锻 炼 , 个 课 堂 相 互 依 存 , 为 补 充 。 第 两 互
一
翻译 实践操 作 中来 , 能 培 养 学生 为 市 场 经 济发 才
[ 作者简介 ]张媛飞( 90一 , , 18 ) 女 重庆江津人 , 钦州学院外 国语学 院讲 师。
钦 州学 院学报
养创 新 翻译复 合人才 迫在 眉睫 。
第2 6卷
二 、传 统 的 英 语 专 业 翻 译 人 才 培 养
( ) 创 新 翻 译 复 合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一
作 平 台作 用 , 开 放 合 作 促 开 发 建 设 , 力 建 成 中 以 努
在 全 球信 息 化 和 经 济全 球 化 的今 天 , 外各 中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机关、公司、媒体、中小学或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交流、公共交际与管理、语言教学或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文学赏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教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
4.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5.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
掌握以上考试的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7分。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作者:王星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3期摘要: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外语专业应充分理解新时期外语教育的内涵,把握新需求、新导向、新方法,培养符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外语专业以“需求引领,产学协同,跨界融合”为理念,积极推行育人模式改革,逐渐形成“外语+α”的特色发展方向。
该方向以需求和产出为导向,构建文理交叉的课程与实践双融合体系,充分发挥校企联合育人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专业建设;外语专业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080-05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pos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in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enter on the new situation, new guidance, and new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so a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required for the further nation buil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 in QUT(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hich takes "demand-driven inno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s its conception, actively carries ou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thus progressively building up its characteristic di r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α". Motivated by demand and output, a du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is construc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compound application talents who have devotiontohome and country, international vision, solid basic skills of foreign language as well as strong data management ability.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joint edu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英语应用型 人才培 养改革探 究
杨初楠
( 赤峰 学 院 远 程教 育 学院 , 内蒙古 赤峰 0 2 4 0 0 0 )
摘 要 :为适应 地 方经济 社会 发展 对 英语 人 才 的需 求 , 英语 专业 应从 课 程设 置 、 教 学模 式 、 培 养 策略 、
教 学管理 等 方 面进 行教 学改革 , 培 养时代 需要 的 应 用型英语 人 才 。
会 需要 和就 业为 导 向 , 着力 培 养地 方经 济 社会 发 展
按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要求 ,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 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 、 教育 、 经 贸、 文化 、 科技、 军事等部 门从 事翻译 、 教 学、 管理 、 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具体讲 , 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应具备以下特点 :
一
仅仅指能熟练地进行 听、 说、 读、 写、 译 等在汉语与 英语之间 自由切换的语言能力 ,还包括能够准确 、
得 体使 用英 语 的语言 能力 。 这 些能 力不仅 来 自于英
、
复 合应 用型 英 语人 才的概 念
语人才语言技能的训练 , 更取决于对英语文化的了 解 以及较高 的英语文化素养和广博 的知识面。 对英 语人才而言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安身立命之本 , 是其他所有技能的依托 ,没有过硬的语言功底 , 就 无所谓合格 的英语人才 , 其他 的一切技能也就失去
( 二) 采取 有 效的语 言输 出策略
力, 解决问题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以健康的心 理和向上的思想为特点的创新人格。 英语应用型人 才不仅仅要培养语言技能 ,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复合 能力 、 研究能力和创新 能力 , 提高学生的创新
就业市场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就业市场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摘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特点,本文提出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并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特色、以专业为基础,建构出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一、引言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的新时代。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名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因此,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英语教育由原来的复合型培养目标调整为“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培养目标。
自主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高层,将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任务,如何使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构地方高校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旨在对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创新型英语人才理念的沿革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英语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外,还需要大量的英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相结合的创新型英语人才。
培养这种英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因此,21世纪的英语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文秋芳(2002)将创新型英语人才定义为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论述了创新素质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创新精神、创新力和创新人格,而创新精神则体现在两个方面,求新和求异。
同时还提出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由三大板块组成即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英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手段。
[1]郑玉琪(2006)在培养模式上则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认为课程设置应该更具有弹性化、灵活性、包容性、多元化和合理性,并将四年制的英语专业分为两个阶段实施教学,且提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文化与跨文化类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课程五个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设计。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学科代码:0502学科门类: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代码:050201校内专业代码:B0210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适应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语言学、文学、教育学、翻译等理论知识为基础,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知识能力,具有英语教学、英汉互译、交流协作、创新实践和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适应教育、翻译、文职等行业需要,能在学校或培训机构从事教师工作,能在外事、文化、新闻、旅游业等单位从事翻译工作。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一)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知识要求: 具有良好的英语语音语调;掌握英语词汇、语法、篇章结构、文体特征等方面的语言体系基础知识;具有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汉英语言文化知识、英语语言学、文学、英汉翻译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英语学科教学论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较准确、流畅、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及相关教学活动;熟悉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及其他应用工具,具有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并具有在语言学、文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和思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的水平要求,同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翻译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等相关的职业资格或专业能力证书;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并能使用之进行日常交流。
素质要求: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掌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培养规格结构要求四、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一)学制:学制4年。
(二)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三)学分要求:必须修满Ⅰ类学分167学分和Ⅱ类学分10学分共计177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模块46学分(通识必修课36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专业教育模块57学分(学科基础课22学分,专业核心课35学分),个性发展模块44学分(专业方向课18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4学分,专业选修课22学分),专业综合实践20学分。
高等教育外语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型
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的设计方面 , 高校总体上应该在面向社 会实 际、 强调学科交叉 、 重视能力培养 、 加强实践环节、 培养团 队精 神、 训练系统思考 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另外要注意教学制度的 设计及其改进 。可 以从以下几方 面加 以改进 :1采用综合学分制 . () “ 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的 自由的学习权利 ;2建立暑期培 , () 训学 制, 为一些求知欲很强 、 有发展特殊要求 的学生提供科学研究 训 练、 素质拓展教育 、 专业深化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等 ;3 加强学 () 习实践环节。培养外语创新型人才要重视理论联系实 际, 了第二 除 课堂 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以外, 还应有适 当的社会实践 。 再者, 要完 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 系。 外语 人才的培养应实行 “ 全程质量管理, 即
传统型的外语人才培养 , 是培养具有听、 、 、 、 说 读 写 译语言技能
的工具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 , 把外语 教学变成纯语言技能 的工 具性培训 , 仅掌握英语知识 和技 能。因而, 语专业毕业 生逻辑思 外 维能力 比较差 , 专业知识能力比较弱。这就导致高校培养的外语人 才在知识结构上不够全面 , 在发展潜力上存在不 足。随着对外语人 才的需求提高 , 高校需要培养具 备较高 的外语 水平 , 较全面的知识 结构 和具有 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外 语人才。我们要培养的外语 人才 , 是国家迫切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首先要具备较高 的外语水平。 在此基础上 , 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 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 能够参与全球 性的竞争与合 作。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的时代 , 高校 外语教育就要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 的培养 目 而展开 。 标
创新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摘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要求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创新。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从目标定位、原则、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地方性高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英语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21-021 目标定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1)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以英语为工具各种职业的人才,如英语与其它学科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人才培养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即培养具有较高语言技能和懂得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将应用型英语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办出英语专业的特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语言实践能力。
2 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本科人才。
树立素质教育观。
要以人才“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际综合能力为主,在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文化导入,促使学生文化习得,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改变教育质量观。
改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与内容,不再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好坏,要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强弱和综合素质的高低,以及社会适应期的快慢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所地 方 普 通 本 科 院 校 ,占 普 通 本 科 院 校 的 8 1 . 0 6 %。 ” 【 ] 按 照潘懋 元先 生将 我 国高等教 育分 为 职业 型、 应用 型和 研究 型三 大类 的分类标 准 , 地 方本科 院 校, 尤 其是 新建 本 科 院校 , 明显 应 归 人 应用 型 系 列 。
校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到2 0 1 0年 4月 , 我 国共 有 有 普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0
基金项 目 : 2 0 1 2年 度 河 北省 社 会 科 学基 金 项 目“ 大 学 英语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与 创 新 研 究” , 编号 : N o . H B 1 2 Y 1 0 2 。
( 一) 高等 教 育发展 形 势的 需要
的机 会 , 更 大 的繁荣 。在 当前经 济形 势下 , 跨文化 交 际 日益增 多 , 许 多企 业更 是把 发展 战略定 位在 “ 跳出 国门 、 走 向世界 ” 的大思 路上 。于是 招聘具 备某 一专
随 着我 国高 等 教育 从 精 英 化 向大 众 化转 变 , 高
型人 才培 养模 式。
关键词 : 大 学英 语 ; 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改 革 创 新
中 图分 类 号 : H 3 1 9.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9 1 0 ( 2 0 1 3 ) 0 3 0 1 1 1 . 0 3
一
经 化 的教 学模
2 O世纪 9 O年 代 以来 , 国际 经 济 形 势 发 生 了 重
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年33期总第525期ENGLISH ON CAMPUS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文/孙玲琪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地不断推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语人才在我国对外沟通与交流中愈来愈呈现出其价值。
国家推行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需要既具有语言优势,又具备一定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语人才,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结合国家对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能够“会复语、懂专业、知相关领域”的毕业生,为国家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外语人才。
一、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出访中亚、南亚期间,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同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时也提出“早在 2000多年前,中国就与东南亚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如今,我们正在续写历史的辉煌……”之后,“一带一路”倡议写入 31 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其路线图之中包含了亚洲 43 国、中东欧 16 国、独联体 4 国、非洲 1 国,共计 64 个国家,涉及官方语言达 40 余种。
至今, “一带一路”始终受到世界的关注与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各国通过开展国际紧密合作,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合作,在相互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区域国际地位的提升。
同时,该倡议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如金融、贸易、建筑、旅游、外语等专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金融贸易、商业项目、建筑项目、旅游项目等储备人才,而外语类专业由于有着外语语言优势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然而,在机遇面前,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英语专业学生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各高校国际化培养尚有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培养并没有完全落地,以至于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脱离不了课本对语言和思维的束缚,不能够融会贯通。
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研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Ap r . 2 0 1 3 V0 1 . 3 2 N o . 4
英语创新 人才培养模 式 , 按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 教学
大纲》 培养 目标 的规定 , 高校培养 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素
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 , 所以我们首先优化英语专业教学计划
和人才培养方案 , 英语 专业 教学计划是组 织教学和管理教学
学 习为载体 , 切实进行 能力 、 素质 培养 的立体 多维 复合人 才 培养模式 的探索 。二是确立 了“ 以人 为本 ” 的创新 型人才 培 养理念 。所谓“ 以人 为本” , 即 以学生 的全 面发展 为 出发 点 ,
试。
专业 毕业 生的需求 量逐渐 减少 , 如何 与市 场经 济相适 应 , 建 设符合新时代要求 的英语专业 , 特别是如何加强 专业学科 建 设, 使 工科 院校英语 专业保 持 可持续 发展 , 是 我们应 不断 探
索和研究 的问题 。
在高校英语专业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许多教
力, 突 出复合特色 。在三 、 四年级 , 增设一系列商务英语方 向 的课程 , 这些专业课程使 学生在 接受专 业知识 的同时 , 培养
和提 高了英语应用 能力 , 提高 了开拓创 新 的能 力, 培养 了人 文素质 。 黑龙江工程学 院外语 系在 教学改 革 中努力 探索科学 的
师和学者提出了英语创 新教育 的理 念 。创 新教 育是 一种 以 “ 创新 ” 为核心 或 目标 的教 育理念 , 内涵 是创 新 意识 、 思维 、 能力 和人格 。创新教育改革是 教育的系统性 和综合性改革 , 它不仅仅 是教 育内容 的更 新 , 而且 是 以 “ 创新” 为核 心 的教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机关、公司、媒体、中小学或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交流、公共交际与管理、语言教学或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具备文学赏析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运用英语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英语专业人文性特色。
2.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育教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良好的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
4.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5. 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参加教师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
掌握以上考试的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能力要求1.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7分。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22021年28期总第572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提出的概念,旨在通过学科融合、重组、跨界与交叉,利用新技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跨领域学习。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如何转型发展、凸显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厘清了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内涵,奠定理论框架,明确新文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要求,然后分析了英语专业面临的学科危机、时代挑战、供需失衡、专业壁垒等发展困境,最后从跨学科融合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了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作者简介】杨洋(1983.01-),女,湖北武汉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1.202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Q2021134);2.2021年校级科研课题思政专项“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隐性育人的路径探究”(课题编号:KYSZ-2021-13);3.2020年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YYSZ045)。
引言在国家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下,作为文科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专业该如何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新建本科高校693所,占我国1265所本科高校的56.88%,这些高校的英语专业在新文科背景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立足校本特色,探索转型发展路径?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内涵英语专业以培养专门英语人才为目的,包括学习研究该语种的学生和教师、以英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专业)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专业)一、培养目标遵循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服务安徽省及周边地区发展,确立跨文化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熟悉英语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熟练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并掌握基础的商务、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备基本操作能力,能够在经济、商务、外事、文化、教育等领域从事一般翻译、商务、管理的跨文化应用型英语人才。
毕业后5年左右能较好地适应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能够从事英语语言服务、涉外工作以及英语教育,在胜任目前岗位的基础上具备担任项目管理和成为业务骨干的能力,能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获得相应的专业职称(教育、翻译、外企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人员等)。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具备较高的英汉双语能力、文学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应用翻译能力,熟悉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和英语口笔译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2、了解中国及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状况,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应用翻译能力;3、具有一定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终身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4、具有第二外语(德语/法语/日语/朝鲜语)实际应用能力;5、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要求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创新。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从目标定位、原则、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地方性高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英语人才
1 目标定位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1)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以英语为工具各种职业的人才,如英语与其它学科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英语人才培养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即培养具有较高语言技能和懂得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将应用型英语人才作为培养重点,办出英语专业的特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语言实践能力。
2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本科人才。
树立素质教育观。
要以人才“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际综合能力为主,在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文化导入,促使学生文化习得,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改变教育质量观。
改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与内容,不再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好坏,要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强弱和综合素质的高低,以及社会适应期的快慢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3 基本原则
3.1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要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生态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2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注意课程的前后相继性,先修课程要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课程开出的渐进性与合理性。
3.3整体优化的原则
要整合课程设置,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要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
要防止“因人设课”的情况出现。
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3.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统一要求,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并结合学校和地方实际,努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
3.5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原则
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6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原则
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
4 完善课程体系与学习评价
课程体系是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设的学科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课程体系就是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单科向多科的转变。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模块式的课程群体系,即把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实训模块。
在通识模块和基础模块里给学习者多设置一些课程,让学习者有选择余地。
可以有一定比例的课程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建立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强化英语语言、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的渗
透融合。
通过市场调查,在掌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制订一套“语言+专业”的培养模式。
比如英语专业内设置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工程英语等方向。
在培养方式上坚持专业与基础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技术与素质并重的原则,使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对口岗位的工作要求。
完善学习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评价存在概念过于狭小,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内容重知识轻能力,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结果缺少反馈等问题。
鉴于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评价应从一元向多元化转变,确定多维度评价内容,调整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权重,另外,也不忽略英语课外学习的评价。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复合型人才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外语人才的关键。
语言与认知、交际、社会、文化、心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外语教育大改革应对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在世界发达国家,语言教师必须具备特定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资格,后者包括语言教学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等专门知识和实践能力。
面对这样的形势,英语教师必须建立职业规范意识,具有国家发展战略使命感。
改变观念,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保证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把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6 结语
英语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英语人才必须具有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目前,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急需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高校是汇聚人才的高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地方院校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办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科学、合理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应倡导学术文化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加强自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和集聚具有较大科研潜力的创新型人才,让他们的成长和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