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
2、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3、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促进了民族交融。
2、激化了北宋的社会矛盾。
知识延展
《忠忠烈烈杨杨家家将将》是北宋年间保
家卫国的感人故事。当时,杨家名 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 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 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 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 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 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 血影。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和 五郎战死,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
谈史明理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
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 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 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兴起及与 北宋的和战
党项建国 建立时间: 11世纪前期
(1038年)
民族: 党项族 建立者: 元昊
都城: 兴庆(今宁夏银川)
2.党项族——治国措施
元昊仿效唐朝制度,订立官制、军事和法律,并鼓励开荒耕种, 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西夏贡米 西夏“兽面瓦当”
契丹和党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改革的相似之处有哪Baidu Nhomakorabea?效果如何?
目标导学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背景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 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队进攻北宋
2.结果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 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议和: (1)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 。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契丹人的衣食住 行
知识延展
衣
食
住
行
契 丹 人 引 马 图
北宋一位出使契丹的使者,写诗描述契丹人的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1.契丹族——兴起与建立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内蒙古、辽宁一带的少数民族,过着逐水草 而居的游牧生活。在与中原汉族人民的密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 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开始定居生活,日益发展强大起来。
积极 也使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有利于民族交融,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和
消极 议和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是统治者牺牲人民利益换
取的和平局面,“岁币”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积极 但议和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都是属于国内战争,不是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战争。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辽,西夏,北宋三个政权并立是否稳定?请说明理由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夏
都城:兴庆
契 建立时间: 916年 丹 (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辽 )
都城:上京
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
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
北宋(汉族)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建立者:赵匡 宋胤
都城:汴京
目标导学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 辽太宗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 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 宋太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 使节
3 宋太宗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 失 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 宋真宗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起因: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的冲突加剧。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 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 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C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治国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1.契丹族——治国措施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铜镜
契丹鸡冠壶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2.党项族——兴起与建立
北宋初期,在今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党项族(羌族 的一支)。1038年,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今宁夏银 川),因夏位于宋的西北,历史上称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横府
澶渊之盟后,维持和平局面
西夏建立及与 北宋的关系
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 宋夏议和后,边界贸易兴旺
1、北宋和辽达成和议后,产生的影
响包括( D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 促进了宋与辽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边 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 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主动发动战争,如果你是北宋皇帝?你会如何?
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 和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时期:多次战辽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战
宋真宗时期:辽军攻宋(寇准) 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宋军打退辽军。之后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1044年宋夏双方订立 和议,和议规定:西夏元 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 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 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 宋付出岁币成为“君”, 保一方“国泰民安”。
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北宋与少数民族的战与和?
频繁的民族战争使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
消极 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战
辽、西夏方面是进攻、掠夺,宋是守土自卫。但战争
(chán)
战和
澶渊之战
1.时间: 宋真宗(1004年) 攻方 辽
2.交战双方 守:方:北宋
3.交战地点: 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 4.关键人物
宋真宗 5.战争结果: 打退辽军,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 4、在边境开设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 C)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②都建立了本 民族的政权 ③都向汉族学习 ④都创制了 本民族的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北宋的契丹人,其
杜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
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
思考: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 的百姓也很不利。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 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 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
澶渊之盟的消极影响
1、使宋辽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军事地位:对于北宋来说,是重要的天然屏障,对于契丹来说, 占领它则占据了对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相 关 史 事 耶律德光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 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 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 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 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 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方面 政治 经济 文化
耶律阿保机改革 任用汉人为官
发展农业
元昊改革 仿唐宋制度,订本国制度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文字
创制文字
改革过程中,两个民族均全方面的学习先进的 汉族文化,促进了政权的发展,国力的增强。
党 项 文 字
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
西夏买牛契约
知识延展
西夏王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
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目标导学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A. 民族交融
B. 政府引导
C. 社会繁荣开放 D. 经济重心南移
4、“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5、“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 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 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 的存在( )
916 年 , 首 领 耶 律 阿 保 机 称 帝 , 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 巴林左旗南)。
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契丹建国
国名: 契丹(辽)
建立时间: 10世纪初(916年)
民族: 契丹族
耶律阿保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机
契丹人引马 图
都城: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