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药资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_王德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中药资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_王德群

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10月/26日/第007版

中药产业

安徽中药资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办公室王德群叶兰兰

共采集植物标本18053号,已完成了707个样地的调查工作,已发现金寨还亮草、江淮铁线莲等6个疑似新分类群,田野毛茛、人字果等6个安徽新分布,花葶乌头(霍山)等9属22种、涉及50多个县域的地域新分布。

安徽省有中药资源3482种,居华东之首、全国第六,盛产凤丹皮、亳芍、宣木瓜、黄山贡菊、滁菊、安苓及霍山石斛等道地药材,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第一批启动的6个试点省之一,安徽将普查工作视为一项崇高的使命和伟大的工程,全力以赴地推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上下畅通加强管理“创机制”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詹夏来担任组长的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卫生厅作为牵头实施部门,办公室设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各项目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明确了安徽中医学院为普查技术依托单位和责任人;科学编制普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

2月22日,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指出,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中药资源状况,对于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中药资源,保障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为普查工作做动员部署,并向普查队授旗。

根据安徽省地理地貌、中药资源特色、中药资源丰度及珍稀濒危中药材分布状况,项目组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皖南山区、大别山区、

江淮丘陵、沿江丘陵、淮北平原等地区的20个县作为普查试点县。各县调查队在查阅文献、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再选择植被类型多、中药资源种类多、分布密集的区域为野外调查的代表区域,并确定调查的中药材名录和线路、样带、样地。3月起,中药资源野外调查、栽培药材、中药材市场及传统知识调查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一丝不苟专家指导“解难题”

项目组聘请了北京大学蔡少青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郭兰萍教授、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教授担任指导专家,并从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安徽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省林业厅、药品检验所以及相关企业抽调了16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教授、副院长李泽庚教授分别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副院长彭代银教授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技术专家组组长,对方案设计、队员选拔等普查工作的每个环节认真把关,一丝不苟。安徽中医学院还挑选了10名专家,组成了技术专家组,对调查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技术专家组组长黄璐琦研究员多次深入安徽普查第一线现场指导。在霍山县苍术基地中,黄璐琦发现了蓼属植物可减少苍术病虫害的发生,提出了苍术与了属中药间作的生产模式,开阔了普查队的研究思路。

作为技术组总负责人,安徽中医学院王德群教授已经深入了16个试点县市,开展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会场上,他是中药普查工作培训的“主讲人”,介绍腊叶标本鉴定等专业知识;乡镇里,他是当地药农的“专家医生”,为地方中药材种植“把脉开方”;山野外,他是药用植物分类学的授课老师,现场为普查队员“传道授业解惑”。

在指导舒城县普查队时,细心的王德群发现,当地称之为“金天麻”的植物,并不是天麻类,而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山珊瑚,这也是在舒城的首次发现;在明光市,端午节第二天,他带领明光市中医院50名医护人员从早上6点上山到下午5点下山,开辟了野外大讲堂现场讲解中医药知识;在宁国县中药材合作社,他就前胡栽培及中药材

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培训当地药农适宜的药材栽培品种和方法。

创新技术集思广益“少弯路”

为了让普查工作“少走弯路”,项目组将全面培训与重点专项培训结合、规范要求与操作实际相结合,从安徽省重点品种和调查要点、县级方案制定到样方设置等专项技术培训,从标本采集、摄影摄像的外业培训到标本制作、数据录入的内业培训,不仅让队员明确了普查工作的目标和责任,也在培训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攻克了很多难题。

项目组精心编写了《安徽中药资源普查百问》,介绍了普查背景、中药资源野外调查与采集、标本制作的基本知识、照相机等仪器使用、野外安全知识等。结合安徽特色,该书还增加了安徽主要药用植物分类知识,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常用药用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提高了各县级普查队员对植物的辨识速度和准确度。目前,在黄璐琦组长的带领组织下,项目组又结合5个月的普查工作经验,对该书进行了修订,内容扩展到180多个问答,将成为全国普查工作的“辅导教材”。

对重点药材进行样方调查是统计蕴藏量的重要手段。在样方排列上,普查队在实践中总结出,在样地开阔、操作方便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梅花方排列,在森林中和沟渠、河流旁,可以按照一字方排列。在样方设置中,以绳、桩定边界比较实用,针对山区陡峭的特点,普查队创制了可套叠钢管定边界的方法,正在申请专利。为了保证普查的科学性、准确性,项目组要求每个普查队至少要完成36个样地,而每个样地包含5个样方组,每个样方组又由6个样方组成,这就意味着每个普查队要完成至少1080个样方。

野生药用植物分布极不均匀,对生态要求严格,普查队设计了“中药植物生态记录表”,有助于掌握植物的海拔、地形、土壤、气候等重要分布特点,方便了对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计算。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气候多变,采集的标本很难烘干,有的标本叶子和花都烘焦了,根茎还没干,普查队不断摸索,用瓦楞纸、热风机和木(纸)箱,制定了一套标本快速干燥的程序;野外采集时,

为了防止植物脱水,尤其是花瓣容易枯萎,普查队用塑料袋包裹植物,用保鲜膜包裹花瓣,使得压制的标本鲜艳、完整、美观。

以苦为荣培养年轻“李时珍”

一支精干有力的中药资源普查队伍是普查工作成功的保障。安徽省一直重视中医药资源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中药资源的动态监控,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在校生也为普查工作储备了人才。其中,安徽中医学院有16位专家担任县级普查队队长,毕业生代表、44名专业成绩优秀、身体素质良好的在校研究生、本科生担任正式普查队员。

普查队“不拘一格选人才”,不仅招揽了高校的专家和学生、县级中医院和企业的中医药专家,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地方行政主管人员以及曾经参与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人员,作为核心成员;同时,返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相关专业学生、乡间民医、热爱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爱好者甚至慕名而来的外省学者和车队司机,也被吸收作为临时队员,参与普查向导、采挖药材等工作中。

普查队的每一名“伙计”都将这份艰辛的普查工作视为自己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有着强烈的历史豪迈感和工作责任感,坚定必胜的信念,确保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

野外调查工作是艰苦的,也是危险的,可能面临暴雨、泥石流、毒虫、毒蛇和猎物陷阱等伤害。和县队队长刘守金教授被荆棘的刺扎在了头上,又肿又疼;宁国队遭遇野蜂的突袭,2人被蛰伤;铜陵队在晾晒狼毒根部时出现了脸部红肿、水泡的过敏现象;霍山队冒着42℃高温工作,3人中暑。在普查队眼中,这一切都只是“小伤”,同时,“团结一心,安全第一”的原则,像一

颗种子,在每个普查“伙计”的心里生根发芽,也让5个月的野外普查工作有惊无险地顺利进行。

普查工作也注重与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升了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育了他们的中医药情结,为以后的普查工作培养了一支业务精良、精诚团结、吃苦耐劳的“李时珍”。其中,凤阳县普查队有15名学生参与了标本采集、样方样地设置等环节,霍山县普查队为18位本科生确立了与普查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