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 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①。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 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②。自 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③。
——摘编自《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3.监察制度
认知升华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最大不足在于它是皇权的附属品。监察官员的职
权、任命、免职等都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监察制度的推行并不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和人民的安定,而是为了维护皇权。监察职能受制于皇权,职能的发挥也取决于皇帝的 重视程度和个人品质的好坏。
概念辨析
世官制与察举制 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现象,官吏被限定 在贵族的范围内。世官制主要在战国之前实行。 察举制是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的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看 德行和才能。这一制度自汉代实行,隋唐时期被科举制所取代。
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选官制度
2.考核制度
明朝 清朝
考满 考察 考课
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 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 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__朝__觐__考__察__和京官六年一次的__京__察__,重 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和__大__计__,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禁锢思想 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 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观点辨析
1. 世官制,又称世卿世禄制,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 ) 2. 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 √ ) 3. 元朝科举入仕人数比例不高。( √ ) 4.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殿试级别最高。( √ )
史论史识
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
观点辨析
1. 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 ) 2.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位高权重,代表皇帝巡行郡国, 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 ) 3. 明清官员考核制度严密,其中,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 √ ) 4. 清朝都察院的主要职能是帮助皇帝监察百官。( √ )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教你读史 ① 西周通过“大计法”对官员考核是官员考绩制度的起源 ② 唐朝通过“四善二十七最法”进行官员考核 ③ 宋代既有考课律法,又推行磨勘制 ④ 明清推行考满、考察、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和弊端。 提示 特点:道德标准与能力标准相结合;注重职务分类;考核与奖惩结合;考课趋向 制度化等。 弊端:强化下级官吏对上司依附性,形成官僚作风;重年资,轻贤能,压抑人才。
答题术语
1.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 帝时地方设刺史制度,加强对郡国官员的监督。 2.唐代考核官员重品德和才能,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宋代出现台谏合一。 唐宋在地方分设道、路监察区。 3.明清官员考核制度更加严密。明朝有考满和考察,清朝有京察和大计。明清两朝的 监察机构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
为九等。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评价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中__央__集__权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
品无势族”的局面
2.考核制度 (1)秦汉时期:上计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
3.监察制度 中央 秦汉建立了以__御__史__大__夫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地方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规
《集簿》
尹湾汉墓中《集簿》的发现为研究两汉时期的上计制度提供了迄今为止第一份实物范 本,而且是发现在内郡政府文书档案上,其文献价值更非同寻常。木牍具体地反映了 西汉晚期社会形态的各个层面,再现了西汉时期人民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易错辨析
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的区别 从对象上看:前者是君对臣、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后者是臣对君的监督。 从地位上看:前者的机构、制度越来越完善,地位越来越重要;后者的作用越来越小,直至 被取消。 出现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不断强化,其他机构和制度为加强皇权服务。
推动世界文 唐朝时期,科举制被“东亚文化圈”国家采用,成为这些国家政治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也产生了较
大影响
消极 影响
重才轻品 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学问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查,造 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存 在
答题术语
1.“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的主 要制度。 2.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 了巨大作用。 3.元朝恢复科举制,明清时期科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 问题探究
视角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教你读史 ① 秦汉时期,中央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② 汉武帝时期,设十三州刺史监督地方 ③ 曹魏时期,中央御史台的设立标志着监察走向组织机构化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提示 特点: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权独立(与行政分离);对地方巡视监察制度化; 组织机构化。
图解历史
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2.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演变历程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 问题探究
视角1 汉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 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①……皆有孝悌廉公之行②。
视角2 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评价
材料 起源于西周的考绩制度,已有“大计法”作为对职官进行行政考核的依据①。 唐朝考绩奖惩制度臻于完善,一至九品流内官的考核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法”②,“四 善”即德、慎、公、勤,是考核官员的道德标准,以确定其对朝廷是否忠诚、效力; “二十七最”是依官员职务性质不同而界定不同的要求,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 官之最……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等。官吏晋阶升级都要经过考课,合格 者升迁,不合格者降级使用。宋代考课制度中除相应考课律法外,还有循资考核的磨 勘制③,“不问其功而问其久”“官以资则庸人并进”。不少朝代明文规定考课官吏“取自 上裁”,强化了下级官吏归上司的依附性。明清时期考绩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有《考满 法》《考察法》,清有《京察法》《大计法》等④。
内容
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②察举分常科和__特__科__。常科为岁举,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无固定时间,
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评价 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__豪__强__大__族__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内容 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将州、郡士人分
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认知升华 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对当今的公务员制度有重要的启示:①加深对
考核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考核主体的素质;②考核指导思想上,要倡导开放式考 核;③坚持德才兼备的考核原则;④注重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⑤考核指标要具有可 量化性和可操作性。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汉朝之前
西周至春秋 春秋战国 秦朝
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军__功__大小授予官职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2)汉朝时期:察举制
时间 汉武帝时期
①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
拓宽教材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阅读”:史料反映了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怎样的弊端? 提示 以家世门第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形成门阀政治。
情境再现
据《周礼》记载:“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提示 品德和能力。
图解历史
(2)宋朝
中央 地方 变化
承唐制设御史台
划分路作为监察区 __台__谏__合__一__,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认知升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先秦至隋唐前,以血缘关
系、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以才学为选官的主要 依据,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但无论是哪一阶段,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 都是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时空坐标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3 培养·史学思维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 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 考核和监察制度
学习要点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史论史识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2.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社会整合功 打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


积极 作用
推动儒学发 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展
巩固国家统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各民族

的交融,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03 培养·史学思维
家国情怀——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现实意义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时,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 识到,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监察、御史、弹劾、谏 官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不少在历代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推进反 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毛强等《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情境再现
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 须向上奏事一次,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发展。 提示 增加对御史的任职资格限制;强化御史的监察职责;台谏合一。
拓宽教材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历史纵横”:明朝科举中出现南北卷制度,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本 质问题? 提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材料现象反映了南方作为经济重心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你读史 ① 科举制的基本理念是公平 ② 科举制促进了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 提示 科举制坚持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现象,促进 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寒门庶族参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科举制是封 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摘编自《后汉书》 教你读史
① 汉代选官重品德、才学、明法、意志谋略 ② 汉代选官注重孝悌于家、廉公于民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的选官制度较之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视角2 科举制度的影响
材料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 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①……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 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 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②。
1.选官制度:科举制
2.考核制度 (1)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唐朝以__品__德__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依 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2)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3.监察制度 (1)隋唐 中央 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__御__史__大__夫__ 地方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