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花都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托尔斯泰吗?
B .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C . 你不管从事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D . 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教育工作者处理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节能空调标准由850元调整到250元,下降了3倍多。

B . 电脑系统的开机速度、运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硬件的配置。

C . 温州动车事故以来,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小伊伊的身体状况。

D .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在2011年10月31日,地球总人口数大约70亿左右。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7九上·滦南期中)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9七下·广州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________。

(2)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________。

(3)传来的话说,前面又一段路在qiào bì________上,马爬不上去。

(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zhèn sǒng________起来。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5. (2分) (2016八下·射阳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盐城,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广mào________的平原地形,四季分明的气候,深厚肥沃的土地,特有的滩涂资源,是黄海之滨镶嵌着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盐阜大地人杰地灵,名人不胜枚举,有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陆秀
夫,有后人传颂的修建“范公堤”的范仲淹,,有飞声海外的外交家乔冠华……徜徉于大纵湖、九龙口风景区,这里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物产丰饶________ ,民风淳朴,真不愧是“东方湿地,鹤鹿故乡”。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ào________
广________丰饶
(2)上述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3)仿照文中句式在横线上再写一句。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9八上·庐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十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变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患。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画线词。

①惩山北之塞:________
②且焉置土石:________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
④始龀,跳往助之:________
⑤无陇断焉: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只标一处)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天神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如何理解文章的神话结尾?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范文正与之同年① ,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③以规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摘自《过庭录》)
【注】①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

②贻:遗留。

③隙:时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罕受人言________
②其意盖在谏故人耳________
(2)范仲淹与滕子京为同年进士,在滕子京“愤郁”之时,范仲淹有何反应。

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3)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以及文中那些光照千秋的经典名句已成为后代贤者志士的崇高追求和人生准则。

从短文中你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 (9分) (2017九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的沉沦
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

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

“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

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

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

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

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

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

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

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彻肤彻骨,透到了骨髓。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
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

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

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

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

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

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

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

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

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

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有删改)
(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2)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3)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4)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

9. (20分) (2017七上·宜兴月考) 阅读《秋天的黄昏》(丁立梅),回答问题。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一年四季中,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

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

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

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

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你把手伸过去,
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

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

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

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

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

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

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

①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

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

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

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

不多见了啊。

②人和牛,都老了。

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

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

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

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

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

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

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

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

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

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说一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妙处。

(2)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品读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①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②人和牛,都老了。

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

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

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

(4)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三段,作者认为“一年四季中,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请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择一个进行写作。

(一)溪水,因游鱼而灵动;田野,因庄稼而丰饶;山峦,因雾霭而神秘;天空,因云彩而绚丽……
请将题目《我的世界因而美丽》补充完整后作文。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你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九、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 (15分) (2018八上·成都开学考) 名著导读。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曾易名为________。

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真是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以______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_______,使西方人全面地料及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以上是斯诺在书中对________的描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3-2、
3-3、
3-4、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4-2、
4-3、
4-4、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5-1、
5-2、
5-3、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1、
6-2、
6-3、
6-4、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1、
7-2、
7-3、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九、名著阅读 (共1题;共15分)
11-1、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