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周作人不仅是闲适小品创作的积极倡导者,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实
践者。

其作品文笔舒徐洒脱,情调闲适素雅,境界宁静幽远,形成了冲淡
平和的艺术风格。

2.瞿秋白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创作的《俄乡纪程》、
《赤都心史》,被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滥觞。

3.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
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是“新月社”。

4.《天山牧歌》因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青年人的美好爱情和愉快的劳
动生活,而广为人们称道,闻捷的诗也因此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5.闻一多是早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著
有诗集《红烛》、《死水》。

6.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倡导初期,创作方面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

7.魏连殳这个形象和《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中的疯子、《药》中的夏瑜、尤其是《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具有相通的精神特质,可谓构成了一个孤独者形象系列。

8.张爱玲小说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传奇,内省、孤傲
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
感受。

9.在体验人生苦难,表现生存痛苦,思索生命意义的诗歌创作中,穆
旦的诗歌真正接通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潮流,抵达了20世纪中国现代
新诗的最前沿。

10.《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浸透着生命体验的绝望的反抗的哲学。

11.“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一句话出自小说《狂人日记》主人公之口。

12.《一只马蜂》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唯一专门写喜剧的剧作家丁西林的代表作。

13.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早期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

14.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话剧剧本。

剧本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反对封建迷信与传统礼教习俗的斗争。

15.“被规范”了的文学,强调作家深入工农兵的生活,强调作家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强调对外在世界的再现、反映、模仿,反对作家主体性的体现。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成功塑造翻身农民形象的作家是[B]A.孙犁B.赵树理C.周立波D.柳青
2.标志着夏衍的剧作题材已从历史转向现实,并自觉地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作品是[B]A.《赛金花》B.《上海屋檐下》C.《心防》D.《法西斯细菌》
4.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B]A.《沉重的翅膀》B.《芙蓉镇》C.《活动变人形》D.《长恨歌》
6.丰子恺早期散文具有超脱静观、爱憎分明的两重性,深受哪派学说的影响?[A]A.佛学B.道家C.法家D.儒家
7.“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喊出这句振聋发聩的妇女解放呼声的人物形象是[A]A.子君B.莎菲C.爱姑D.曾树生
8.闻一多的两部诗集是[B]A.《春水》、《繁星》B.《死水》、《红烛》C.《弃妇》、《风景》D.《云游》、《落叶》
9.“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燃烧!/我如大海一样
狂叫!/我如电气一样飞跑!”诗句出自[C]A.《匪徒颂》B.《炉中煤》C.《天狗》D.《凤凰涅槃》
第1页共6页
10.“枣尔汗愿意满足你的愿望,/感谢你火样的歌唱,/可是,要我
嫁给你吗?/你衣襟上少一枚奖章。

”诗句出自闻捷的[D]A.《金色的麦田》
B.《苹果树下》
C.《夜莺飞去了》
D.《种瓜姑娘》
11.为老舍赢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品是[C]A.《茶馆》B.《方珍珠》C.《龙须沟》D.《全家福》
12.在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中,也遭遭了旧文学势力的坚决反
对与抵抗。

最早出来正面斥责文学革命的是[A]A.林纾B.章士钊C.梅光迪
D.吴宓
13.下列诗人组合属于“中国新诗派”的是[B]A.穆旦、袁可嘉、戴望
舒B.穆旦、袁可嘉、辛迪C.辛迪、陈敬容、徐志摩D.穆旦、陈敬容、冯

14.1907年,春柳社编演了一部话剧,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
它是[A]A.《黑奴吁天录》B.《国民公敌》C.《娜拉》D.《终身大事》
15.“我一直唱着颂歌,现在,也该唱唱我了”[A]A.雷抒雁B.公刘C.舒婷D.北岛
16.“三突出”原则强调的是极力塑造[C]A.中心人物B.中间人物C.
主要英雄D.英雄人物
18.下列戏剧在延安解放区很有影响的是[B]A.《最后一计》B.《兄妹
开荒》C.《放下你的鞭子》D.《三江好》
19.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现代文学中少有的现代主义的“荒原”意识,是—曲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而这哀歌的主旨是[C]A.不断委顿的中国
封建文化进行深刻的社会批判B.对衰败中日渐苍白的旧文明进行彻底的
改造C.在迷茫的不可理喻的现实背景下展示精神的不安D.在触及思想背
景里的荒凉中重塑脆弱的人性
20.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他”是一个[C]A.留美学生B.留英学
生C.留日学生D.留苏学生
21.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是[D]A.《野草》B.《女神》C.《扬鞭集》D.《尝试集》
三、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
年9月第2卷起更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主要发起人陈独秀和胡适。

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
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
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

反对
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2.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
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
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
俗的社会文学。


3.秦牧模式:
①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容是秦牧散文的第一个特点。

②丰富的联想与有
效的控制是秦牧散文的第二个特点。

③林中散步与灯下谈心式的语言风格是秦牧散文的第三个特点。

第2页共6页
4.论语派:中国现代小品文萌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30年代盛极
一时。

出现了多种以刊登小品文为主的刊物,以至人们称1934年为“小
品文年”或“小品文杂志年”。

1932年,林语堂等人在其先后创办的
《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上,发表了大量的小品文,提倡“以
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以幽默为特色,抒发性灵,不拘格套的幽
默闲适散文,他们以《论语》刊物为主要阵地,以林语堂为核心,从事小
品文创作。

其他作家有陶亢德、章克标、邵洵美、老向等人,被称为“论
语派”。

5.“冰心体”:冰心同时从事小说、散文(包括儿童文学)、小诗几
种体裁的创作。

歌颂母爱、童真、自然,宣扬“爱的哲学”,是其共同的
主题。

这种泛爱思想同冰心对冷酷、黑暗的现实的失望和反感形成对立面,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但因只限于提出问题无法找到答案而有明显的局限。

冰心的创作,主观倾向、理想色彩、抒情气氛很浓,呈现出浪漫主义色彩,富于哲理,清新、含蓄,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冰心体”。

6.伤痕文学:1977年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批表现十年浩劫的苦难、忍辱、抗争和各种普通人物、家庭悲剧命运的作品大量涌现。

它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先声,以卢新华的《伤痕》为命名。

伤痕文学的共同主题就是,以悲怆的呐喊和痛苦的回忆,揭露“四人帮”的罪恶,描写十年动乱中家庭的破裂、人们精神上的创伤,抨击当时道德沦丧、兽行猖獗的社会现象。

由于这些作品的题材内容是建立在十年动乱基础上的,也由于它的主题与当时社会上人们对“四人帮”的政治清算相呼应,所以能在读者的心灵和情感上产生共鸣。

7.刘白羽模式:①在直接的革命斗争与战争中,积累直接经验及个体体验,将革命激情熔铸到散文创作之中。

②刘白羽散文语言凝重、华美,营造了一种恢弘壮美的散文风格;同时,他又在散文中自然地嵌入一些著名诗句、民间谚语;此外,大量贴切、生动的语言及恰当的比喻也使他的散文增色不少。

③在散文创作灌入一个战士的政治抒情,以一种豪迈乐观的文笔来抒写时代精神。

9.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的进步诗歌团体,成立于1932年9月。

其主张“捉住现实”和诗歌要“大众化”。

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等人。

除他们以外,成为中国诗歌会重要成员的还有殷夫、田间、温流、焕平、柳倩、王亚平等诗人。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承续了蒋光慈等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成为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们反对同一时期的后期新月派、现代派大多数诗人回避现实、狭隘表现自我的创作态度。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及时、迅速地反映了时代的重大事件,表现了工农大众受压迫的生活和反抗斗争,为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0.“雅舍小品”:①关注世俗,但又远离政治中心,多取材生活琐事,将苦辣人生诗意化、丑陋现象喜剧化,寓庄于谐、谐趣迭出。

②注重
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挖掘人性,广征博引又能融会贯通,清雅通脱又不失亲
切温厚。

③语言简约典雅,用字文白相济,行文收放自如,谋篇散中见整,声韵和谐而不见斧凿痕迹,格调高雅而又自然从容。

11.寻根文学:1985年,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及国内文化热潮
的刺激,一批青年作家打出文化寻根的旗帜,并相继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
文化寻根小说,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

韩少功在第4
期《作家》杂志上率先发表《文学的“根”》一文,声称“文学有根,文
学之根心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随后郑万隆、李杭育、阿城等
相继发表文章,他们认为中国文学只有建立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开掘”
之中才能与“世界文学”进行对话。

人们把在这一理论之下进行的一种创
作思潮称为“寻根文学”。

12.“鲁迅风”:“鲁迅风”成形于左联时期,并在抗战背景下被左
翼散文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一支风格独特的杂文流派。

这一流派推动
了杂文在文体、内容、区域上的多元发展,适应并满足了动荡社会的审美
需要和抗争要求。

按地域及刊物阵地划分,一是围绕上海《鲁迅风》和
《文汇报·世纪风》而形成的“孤岛”作家群,主要作家有唐弢、巴人等;二是围绕桂林《野草》及《野草丛书》形成的大后方“野草”作家群,代
表作家有聂绀弩、夏衍等。

第3页共6页
四、简析题:
1.《女神》的思想艺术价值:①描写具有崇高壮美的事物,许多意象
是亘古至今从未出现过的。

②对自我的颂扬和对个性解放的讴歌。

③表现
一种反抗、破坏和创造精神。

④题材往往是浪漫化的古代题材和神话传说。

⑤诗歌语言想象奇特丰富,形象夸张。

诗歌形式的松散,正是他思想要突
破束缚,追求自由的体现。

2.祥子形象分析:
祥子是一位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个体劳动者形象,也是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形象。

他是一个贫苦农民,流落到城市,希望通过自己的苦干谋取生活,把
买一辆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的目标,幻想着有了车就如同在乡间有了地一样,能凭着自己的勤劳换取安稳的生活。

作为一个劳动者,在祥子的性格中有
着美好的一面,如勤劳、自尊、有责任感、善良等。

文章最后,老舍先生
给祥子做了一个总结:“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
伟大的、健壮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
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
主义的末路鬼!”这句话里蕴藏着老舍对祥子的同情、怜悯,对社会的愤
恨和对未来的忧虑。

在那种黑暗的社会中,劳动者靠个人奋斗,是没有什
么出路的;要想得到个人的幸福,就必须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

3.《干校六记》文学史价值:
①冷眼观人生,以一种温和、节制、自我超脱的方式在“非正常”的
历史语境下营造了一个“正常”的境界——人性的境界。

这在众多的“文
化大革命”文本中是少见的,也是别具一格的。

②《干校六记》对于苦难的所有表达都建立在个人的睿智含蓄与达观
冲淡之上。

这种高远的人生境界使她对于“文化大革命”那些事儿能用一
种平和的口吻一一道来,于宁静中透出心灵的隐痛。

③从总体上看,杨绛的创作心态平和,创作视角独特新颖,文字轻盈灵动,用语轻松诙谐,以睿哲的胸怀对历史的荒谬进行调侃,让人初读要笑,细读想哭。

4.翠翠形象分析:
②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

她的爱,单纯、自然、真挚,一切都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天性。

她对天保的托媒求亲,出于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忽然受到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使她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她痛苦悲伤但没有倒下,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5.《你别无选择》的现代意味:
①在思想意蕴上,是它创造了一个充满躁动感的天地,一个用语言、思想、情绪、行为构成的狂热而怪诞的世界,表现在艺术上,则是夸张、变形和象征的大量运用。

②刘索拉小说与他小说中的人物的文学意义,是对传统的小说创作规范和美学原则的一次绝然的反叛。

在她的小说中,那种通常所见的具有统一、完整性格的人物形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在夸张的描绘中,显得变形、荒诞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③不仅人物如此,在其他方面的描写中:这种夸张、变形、抽象的手法,也达到了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程度,比如那令人哭笑不得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和使人欲哭无泪、欲笑无声的僵硬教学方式都是通过那干脆就想把学生累死的考试过程的描写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

毫无疑问,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方现代派的强烈意味,让人联想
到了黑色幽默和荒诞派。

这种艺术上的借鉴,对于中国小说艺术观念的变化,无疑是有着巨大的冲击力的。

6.《茶馆》的艺术成就:
①《茶馆》为代表的老舍戏剧体现了老舍高妙精炼的语言才能。

②老
舍是以小说手法写戏剧,《茶馆》没有紧张激烈的整一的戏剧冲突,甚至
根本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它主要以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幅世态风俗画卷、
老舍主张“以人为主”、“以人物带动故事”。

③老舍话剧的感人处之一就是他寓泪于笑、以笑映苦的诙谐幽默风格。

7.繁漪形象分析
第4页共6页
《雷雨》中的繁漪是一个受过“五四”思潮洗礼的资产阶级女性。


有一颗强悍的心,燃烧着不息的生命烈火,强烈地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
解放。

但是自从她嫁到周家,周朴园对她实行封建统治。

她说:“我在这
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个阎王18年了。

”18年来,她象陷
到一口残酷的井里,呼吸不到一口新鲜的空气。

漫长的“修道女式”的生活,把她折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特殊的环境,形成了繁漪的特殊性格。

她对专横、自私、冷酷无情的
丈夫不满,但她毕竟是一个旧式家庭妇女,没有更高的人生目标。

她反封
建专制的家庭,又不能象娜拉那样冲出家庭,只能在狭小的天地里寻找摆
脱痛苦处境的救命草。

繁漪的反抗是强烈的,报复手段是毒辣的,行动是
反常的,心理是变态的,性格是复杂的、流动的。

作品通过繁漪的悲剧性
格,揭露了封建专制的残酷性及其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也说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虽带有一定程度的反封建意义,也不可避免的有历史局限性。

五、论述题:
1.柳青《创业史》的史诗规模:
③在结构安排上,按照史诗规模的要求,《创业史》采取了多卷式的布局,第一部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题叙”与“结局”。

“题叙”为行将开始的故事提供了背景,“结局”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前者溯其源,后者显去向,既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历史长河中一个还要发展的生活阶段,历史的广度与深度在结构的安排上得到了落实。

2.巴金《随想录》思想艺术价值:
①以《随想录》为代表的巴金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的重要收获,这部散文集耗时七年之久,字数达四十多万,是他文学道路的最后建树,在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抒发真情实感是《随想录》的一个重要特征。

《随想录》以情见长,以情取胜,用平实、朴素、流畅的语言将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纸上,将自己的心窝子掏给读者,达到一种平中见奇、情透纸背的独特效果。

②《随想录》有一种扑面的真实,崇尚一种卢梭式的自我忏悔与自我解剖的精神。

他说他写《随想录》是在“挖别人的疮,也挖白己的疮”,“我写作,也就是在挖掘,挖掘自己的灵魂。

必须挖得更深,才能理解得更多,看得更清楚。

”他用痛苦的文字书写一个泣血的灵魂,让灵魂接受拷问,表现了一种大气、勇气与正气,引起了一代人在精神上的共鸣。

③《随想录》的艺术上的特点是“无技巧”。

《随想录》多是由回忆性的文章组成,语言质朴、叙事平实,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在写作上他以白描为主,文字平淡自然,结构平实巧妙,追求一种明白、朴素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巴金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从不刻意去找寻华章丽句,伟辞奇语,而是其实,这却是一种最高的技巧。

巴金自己所说:“我写作的最高境界、我的理想绝不是完美的技巧,而是高尔基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

用朴素的文字写出普通人的情感,正是《随想录》的一大艺术特色。

3.《关汉卿》的思想艺术成就:
剧作大多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而合乎情理的虚构,如他一反人们的思维定势对关汉卿这个历史人物进行大胆重构,通过关汉卿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及为妇女命运鸣不平而大胆创作,一改流行中人们对关汉卿的“郎君领袖”“浪子班头”“风流荡子”等世俗看法;同时,田汉将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民性融入了这个在历史中颇受非议的剧作家身上,让人感到意外的同时,又使人觉得合情合理,可谓人物形象的
第5页共6页
成功翻转。

剧作围绕着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一剧来展开剧情。

《窦娥冤》的写作在关汉卿的整个写剧生涯中无疑是一个重大事件。

田汉独具慧眼地以这个剧本的诞生,及诞生的前因后果、诞生后剧本的命运及此剧的诞生对关汉卿本人命运的推动作用为重要线索,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窦娥冤》写作的前前后后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蒸不烂、煮不
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剧作家形象和一个勇于担当、誓死卫戏、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伶朱帘秀的形象。

这个形象是剧作家田汉对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集体认同,也是田汉的
自我认同:那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担当”精神。

4.《子夜》的文学史意义:
③《子夜》开创了一种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式,也
不同于“五四”时期以鲁迅等人为代表的小说传统的新的文学范式。

茅盾
在小说中大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刚刚逝去不久的、甚至是正在发生中的
社会现实,表现各种矛盾斗争中的阶级和人。

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
型的努力,都是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
活进行分析之上的。

由于这种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
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
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
深远。

④在茅盾的引领下,在40年代,相当一批作家开始认同和尝试这种
创作模式,从而形成了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而茅盾开创的这一种形
态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也逐渐上升为现代小说的主流。

5.《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成就①《呐喊》内容上大致有如下
主要特征:作品所进行的思想启蒙,揭露和控诉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对封建统治下民众(主要是农民)的落后与麻木进行了深刻揭示;对辛亥革命有倾向性地描速,对反抗精神的歌颂,表达了作家对有别
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的革命到来的热切呼唤。

《彷徨》从内容上看着重
描写和解剖知识分子的灵魂,也有反映在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
缚下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

②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打破传统格局而又保留民族特色,每一篇又有每
一篇的特点,显示着新文学的勃勃生力。

人物塑造,形象内涵十分深刻,
描写简洁生动而传神,很少用一个模特儿,而是采用“杂取种种人,合生
一个”的方法,使人物性格具有高度概括性。

③这两部小说集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主要题
材的先河,不仅有“表现的深切”(题材开掘之深),而且一篇有一篇的
形式,有着“格式的特别”(形式之新颖),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始
和成熟。

在今天看来,这两部小说集对国民性的批判、对看客的剖析、对
孤独者的刻画仍然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6.举例论述“归来的歌”的主题思想:“归来”的四个子题及代表作:
子题之一:怨叹与失落,艾青的《鱼化石》、流沙河的《归来》;
子题之二:执拗与奋进,梁南的《我不怨恨》、邵燕祥的《含笑向七
十年代告别》;子题之三:不屈与抗争,曾卓的《悬崖边的树》、牛汉的《半棵树》;
子题之四:呐喊与沉思,公刘的《十二月二十六日》、艾青的《在浪
尖上》。

第6页共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