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问答题模板心理诊断技能答题举要,供大家参考。

初诊接待
1.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或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
答(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表现出咨询人员应有的仪态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

(五)向求助这说明保密原则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确保求助者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2.
1
1
2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在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在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5.在使用摄入性谈话法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

6.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题册267页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
6
7
7.
1.



2.
3.


1.
(态度兴趣满意程度、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价值观和对未来的看法。

(2)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

2.个人成长资料
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可列表填写),附以下提纲, 供参考:
1、婴幼儿期是否顺产
2、童年生活(身体发育、家庭、事件、亲子关系……)
3、少年期生活(青春期发育、亲子关系、学校、交友、性心理……)
4、青年期(偶像、就业、恋爱婚姻、社交……)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

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

案例中可能呈现括号中的内容,有多少写多少。

3.请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分类整理。

1).心理功能状态——精神状态
•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人格特征方面依次填写。

2).生理功能状态——身体状态
•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

(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能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学关系不和。

(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
举例
1
2
3
a
b
c
d
e
f
2).生理缺陷
•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

社会功能状态
1.工作学习效率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工作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无法上班上学经常缺勤。

答题技巧:求助者活动效率一般都有下降,所以一定要写上几句。

2.社会交往状态
(1)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失调、外界接触不良。

(2)固执、退缩、回避、攻击等社会功能受损。

4.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情况。

8、对未来的希望
初步诊断
1.什么是“引发求助者心理和行为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是什么?
2.(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3.(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4. 2.确定关键点的原则或注意事项
1).认真对待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2).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

1
2
3
4
2.对照症状学标准
3.严重程度标准无回避泛化,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
4.病程标准
5.除外标准不严重,时间短
6.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3.与主要症状的神经症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

1.强烈刺激——原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

(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2.时间持久——时间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最长不可超过一年)。

3.反应强烈——程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
(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反应泛化

1.
2.
3.
4.
1
2
3
4
1

2

3

能)
4.内容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四、神经症(注意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叙述上的区别)
神经症从五个方面诊断:心理冲突、持续时间、功能受损、症状泛化、病变基础。

1.变形冲突——原因
•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患者无法协调并感到精神痛苦。

(变形)
2.时间持久——时间
•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病程最少3个月。

焦虑性神经症也不少于3个月,惊恐发作则是首次焦虑发作后持续1个月。

3.功能受损——程度
•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如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

4.充分泛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充分泛化。

5.病变基础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

答题技巧:1.严格按规范从大到小给出本案例明确诊断,三级心理异常内容仅限于神经症,疑病症考得较多。

2.难断强迫症或焦虑症,别直接下结论,要逐层来,先诊断为非精神障碍疾病,再确诊为神经症。

3.在上述诊断过程中,诊断依据尽量略写,可一笔带过。

小类诊断如没把握也要给出,不能略去。

4.如题目未问及如何与精神病和其他心理问题相鉴别,做题时也要进行鉴别,并视时间情况详略。

5.如问诊断依据,也从大类到小类,视情况详略填写,重复不要太多。

鉴别诊断答题也按此进行。

诊断流程:即使是一般心理问题,也要先从三原则入手,以满足改卷人的偏好,往往也会酌情给分。

2.
3.
4.
5.
a.
b.
c.
d.排除标准:害怕对象不是特定场所,排除场所恐怖;害怕对象为非特定事物,排除特定恐怖。

没有焦虑、强迫主导症状,排除焦虑症和强迫症。

——根据ab项诊断为神经症,根据c项诊断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根据d项排除焦虑症和强迫症。

类型举例
一、精神分裂症
(1~8题,共8小题,满分为100分)
一、整理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
1、童年期(1分):
体征(1分):弱小
性格(1分):自卑(1分);怪僻(1分);懦弱(1分)
2、青少年期(1分):
生活事件(1分):父母离异;青春期挫折(1分);攻击行为(1分)
二、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MMPI(4分),用于判断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病(1分)
SDS(4分),用于测定其抑郁状态的程度(1分)
BPRS(4分),评定精神病性问题的严重程度(1分)
三、求助者出生情况(2分)
求助者精神疾病家族史(3分)求助者的疾病史(2分)求助者母亲反映的情况(3分)
四、初步诊断:(4)精神分裂症(4分)或者心理异常(2分)或者严重精神障碍(2)或者精神病性精神障碍(4)
根据(1)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三原则(1分)(主客观不统一,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致、个性不稳定性)(答全3分)(2)根据该求助者的特异心理与行为:破裂性思维、思维逻辑混乱、行为愚蠢、意向退缩懒散。

(2分)
2)、脑器
(2






(1分),
二、怎样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四、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五、怎样对该求助者进行病因分析?
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哪些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七、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怎样进行转介?
九、在本案例中,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幻听、被害妄想、恐惧、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

二、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如下:
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分析该求助者的自知力,是否有求治的愿望,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

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诊断为精神病、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已经不统一,主观和客观不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自知力,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逻辑思维已经混乱,有幻听、被害妄想等典型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考虑诊断为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幻听、被害妄想等症状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不能上学,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说明问题非常严重,可以诊断为精神病。

(事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八、在本案例中,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如下:
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

2.咨询内容合适。

3.人格基本健全。

4.动机合理。

5.有交流能力。

6.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

一、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二、从认知方面对该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类整理。

三、从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对该求助者的症状进行分类整理。

四、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五、对本案例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六、对本案例应该选择何种量表进行检查?
七、咨询师还应该了解该求助者的哪些资料?八、本案例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以排除偏执性精神病。

六、对本案例应该选择MMPI、SCL一90、SDS量表进行检查。

七、咨询师还应该了解该求助者的如下资料: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2.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3.该求助者的疾病史。

4.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

5.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

6.该求助者的朋友、同事反映的情况。

7.该求助者是否存在未暴露的症状,如被害妄想等。

本案例的处理方式如下:
本案例具有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属于精神病性障碍,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本案例的处理原则是:转入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二、社交恐怖症
专业案例分析答案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20分)
情绪:自卑,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害怕与人接触,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

(8分)
行为:避免与他人接触,出现回避行为。

(6分)
社会交往:害怕与人交往,害怕与人对视,不敢单独出去做事,影响正常学习。

(6分)
2、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30分)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社交恐怖症。

(10分)
1
2
3
4
a
b
c
3
1
25分)3
4
1
2
3
5
1
2
3
4
6、在本案例中使用心理测验对求助者进行评估,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20分)
1)对求助者人格进行分析,选择MMPI测验,并根据两点图验证初步诊断。

(10分)
2)了解求助者心理生理行为诸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严重程度,选择Scl-90测验。

(10分)
7、请结合本案例,为求助者拟订的有效的咨询目标。

(15分)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5分)
拟定的咨询目标是:
1)近期目标:缓解紧张、恐惧情绪,逐渐减少回避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

使用Scl90测验,测查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分数等是否降低至正常范围。

(5分)
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提高自信心,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5分)
8、通常从哪些方面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10分)
通常情况,从以下方面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分)
(2)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2分)
(3)求助者社会生活状况改善情况(2分)
(4)求助者周围人对其改善状态的评价(2分)
(5)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2分)
一、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三、咨询师还需要了解该求助者的哪些资料?
四、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五、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5.社会功能已经受损。

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五、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在青春期生理上处于发育阶段,由于认识水平低,所以形成的心理问题容易泛化而转变成心理障碍。

2.社会原因:(1)童年受母亲训斥,中学上生理卫生课时回忆童年经历感到下流、羞耻;(2)害怕与人交往,故人际交往少;(3)家庭教养严厉;(4)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上述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认知,以至于不敢与异性交往,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5)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1)错误观念:认为童年期的经历是下流、无耻的,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六、在本案例中,拟订的咨询目标是:
1.改变该求助者认为童年经历是下流、无耻的,以及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的错误观念。

2.改变该求助者认为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的错误评价。

3.改变该求助者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

4.改变该求助者成长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5.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

6.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可进行如下评价:
2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映强度较为强烈,为自己的发展前途担忧,长期情绪不好;不良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极大痛苦。

病程标准看,病程三年多。

三、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无明显的生理原因
2)社会原因:家庭教育(父母的百般溺爱、娇生惯养,全部期望寄托于独子李某身上);负性生活事件(高考落榜);缺乏社会支持(同学的讥讽)。

3)认知原因:强烈的“出人头地”意识
四、拟订的咨询目标是: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来访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降低来访者的焦虑程度,改善其当前的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改变其对成才的错误认知。

四、严重心理问题
专业案例分析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4分)
(1)情绪:情绪低落、烦闷、焦虑、暴躁、绝望(1.5分)
(2)行为:回避热闹场合,夫妻性行为减少,训斥孩子(1.5分)
(3)社会:不愿意与外界交往,常常回避热闹的场合,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工作效率下降,领导和同事开始对她有意见(1分)
2、本案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6分)
本案最可能的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2分)
本案例的诊断依据是: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


3



4
(测验,(





三、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四、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五、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六、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七、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八、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如下: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就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表现出的症状,内心痛苦的程度,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情况,有无泛化和回避以及病程,判断是否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3.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

4.最终做出诊断。

二、对该求助者诊断的依据如下: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为4个月,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已经影响了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心理测验的结果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六、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在: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七、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注意: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八、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

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

2.激励该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2
1
2
3
1
2
3
4
5
6
五、(6分)本案例的病因如下:
1.社会原因:(1)童年因未洗手就吃东西受母亲训斥(1);(2)家庭教养严厉(1);(3)大学时因同学患肝炎而担心被传染(1);(4)自幼卫生习惯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1)。

2.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1)错误观念: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经历导致其形成了不干净就会染上疾病的观念(1);(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害怕被传染上肝炎,性格内向,凡事追求完美(1)。

六、(6.5分)对本案例应该选择MMPI、SCL-90,SDS量表进行检查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1),用来测定其病理人格和程度(0.5)。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1),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0.5)。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1),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0.5)。

理由: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

(0.5)
2.选择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量表。

(0.5)
3.选择进行病因性探索的量表。

(0.5)
4.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量表。

(0.5)
七、(4分)咨询师还需要了解该求助者的如下资料:
1.该求助者的家族史(0.5)。

2.该求助者的疾病史(0.5)。

3.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询史(0.5)。

4.该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测验情况(0.5)。

5. 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0.5)。

6.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0.5)。

7
1
2
1
去,但却总是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

逐渐出现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想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一件事就发脾气。

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要求能够解决问题。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对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三、对该案例如何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对该案例应该选择何种量表进行检查?
五、作为咨询师,如何向该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六、对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量化评定?
七、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
八、在本案例中,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的资料整理: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

3.社会功能状况:(1)学习效率降低;(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精神易兴奋、易疲劳、烦恼、易激惹、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回避行为、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消化功能减退。

三、对该案例的诊断是: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神经衰弱。

1.
2.
3.
1



2





3



4、咨询师的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