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措施。
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
那如何优化语文课堂练习设计,提高练习有效性呢?
一、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点
所谓教学点,是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它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就把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随手拈来,直接就当作了这一课的教学点。
其实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虽然教学点是在教学目标基础上提炼的,但它并不等同于教学目标。
那如何确定教学点呢?其实它是师出有名,有依有据的。
我们的依据从何而来呢?主要是依“四书”——《课程标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教参、教材。
教学点一旦确定,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点开展教学活动。
因此我们要紧扣教学点从而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形式除了听、说、读、写的有机融合,还可以增设其它的形式,如演、评、画、游戏、参观。
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
1、画一画。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多彩的画面感兴趣。
在练习中如果设计一些让他们随手随手画上几笔的练习,同学们一定非常乐意。
在学了课文《忆江南》后,让同学们反复地感情朗读古诗,
在朗读中尽情地领略江南美丽的风光,随后设计了一组练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江南美丽的风景并拿起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江南美丽的风景。
”顿时学生们兴趣大发,欣然提笔,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流动的江水”好一幅江南美景图通过学生的想象跃然纸上。
2、演一演。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表演就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因此,运用表演,就会使课堂变得愉快、活跃,学生的兴趣将会更浓。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分角色表演,特别是学生带上精美的头饰表演,再加上学生的稚气,把“水、云、雨、雹、雪”演得形象生动。
学生们们们兴趣盎然,这样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使学生愉快地受到了观察,思维和和语言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练习,肯定会造成优生“吃不饱”,中下生“吃不了”的现象。
为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1.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有(),还有()。
2.公园里有各种好玩的玩具,有(),有(),还有()。
3.(),有(),有(),还有()。
这样的作业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不同层次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学生们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满足自己探索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练习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可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就
是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性目标则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因此,在练习中我们要注重注重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如在教《乌鸦喝水》、《小白免搬西瓜》、《称象》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比聪明,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又如,《忆铁人》中有“哦?……咳!”一句,省略号省去了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硬性要求多,自主选择少笔者的调查显示,很少有教师,在课堂练习作业的设计上体现分层性。
如,抄写生字新词一项,教师几乎都让学生抄写完所有要求识记的生字,而很少会有教师允许学生有选择地抄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抄。
课堂练习的作业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以抄写、说话写话、完成填空、做配套作业为主。
因此,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小,兴趣也不浓厚。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作业上学生应有自己的选择权。
只有自己选择的,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
分层作业需要教师十分用心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并运用发展的眼光,不断依据学生的情况改变自己的作法。
因此,分层作业使教师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而知识要转化成能力,必须要有语言训练环节的介入和支持。
正确认识语言训练,遵循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设计好最优化最合理的语言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课文语言的发散点,立足文本,让学生进行超越文本的语言训练,能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学习生长点。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设计语言表达拓展题作为课堂练习:“多么痛苦的三十六小时啊!。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声声泪,句句情:“父亲没吃没喝,体力不支,憔悴不
堪。
”“灰尘满天,石块太重,父亲伤痕累累。
”“余震不断,在废墟里的父亲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发散的思维,自由的表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父亲不顾一切的拳拳爱子之心。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目标性和明确性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
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
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
可见,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之作用有多么重要。
课堂练习题的设计目标要明确,要突出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课堂上的练习时间不可能长,因此课内应设计一些简短的题目,达到让学生能复习所教的内容,并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位方老师在执教《画风》这一课时巧妙地利用文中的一句话“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通过让学生现场表演吹风车,到课文中“找风”,要求学生用“是风,风把(
)吹得()”的句式说话,达到了课堂说话训练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
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恰当地引导学生想象、构思,以写话的方式把文本中的“空白”补充出来。
这样做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
笔者还有一位同事在执教《杨氏之子》这一课时在与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孔君平看了杨氏之子的表现,他会说些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一写。
交流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夸奖杨氏之子聪明。
这样既达到了训练学生想象写话能力的目的,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层次性,就是指语言训练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语言表达从正确、规范到形象、生动;开放性是指允许学生的语言表达多样化,不能强求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
一个班级学生不只一两个,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对他们的要求就不可能统一,设计课堂练习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
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1.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有(),还有()。
2.公园里有各种好玩的玩具,有(),有(),还有()。
3.(),有(),有(),还有()。
这样的作业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不同层次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学生们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满足自己探索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发散性和创造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
它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并极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
因此,多维性的练习设计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寻求多种正确的答案。
如针对同一种词义,写出不同的词语;针对同一种意思,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针对同一篇课文,作不同层面的理解等。
为了训练学生的拟题能力,曾经有位老师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课文另拟几个题目。
结果,学生们列出了《作家与少年》、《二十九年前的回忆》、《(一张画像)引发的故事》、《叶老帮我改作文》、《可敬的叶老》等题目。
尽管有些题目不够恰当,但毕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训练了他们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使其创造性地练习。
因为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无现成的东西可照搬,无固定模式可遵循,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如,在学习《乌鸦喝水》、《小白免搬西瓜》、《称象》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比聪明,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又如,《忆铁人》中有“哦?……咳!”一句,省略号省去了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火烧云》一课,当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多”时,抓住课文中“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让学生帮作者说出来。
总之,基于有效语言训练的课堂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升语言品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这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实施。
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课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应努力加强改革。
以上所述,仅仅是我对于课堂练习的粗浅认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堂作业。
让课堂练习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
1. 谢利民郑百伟主编《现代教学基础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王豫川《浅谈语文作业的认识和应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练习的指向对象为学生,学生是练习的受用者,练习
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可从学生的使用情况窥见一斑。
课堂练习应当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的练习形成应该形成一个训练的梯度,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纵向的训练序列。
如写作相关练习是低年级说话写话,中高年级习作。
有效的课堂练习要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内容与数量应凸显精致。
任何练习的设计,需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即练习的设计应该反映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目标,服从教学重点。
另外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师在设计和布置练习时可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做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双基”的落实和个性发展,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首先要围绕课标要求和教师用书,制定出适当而明确、具体、易操作、易检测的课时目标;而后再深思熟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逐步靠拢目标,最终达到目标。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时,将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累一些描写色彩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想象、看图等感受蝴蝶谷的美丽迷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课堂练习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
它不同于
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具有激情、启迪、发现、尝试、巩固、熟练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强化、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练习,学生不仅要参与,而且要主动参与。
因此,必须重视练习的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练习的形式要因文而异。
有的课文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散文诗、散文等可来一回“诗文配画”练习,有的课文可让学生为课文画插图。
还有的课文可让学生三五成群,自由组合说说、演演、评评。
这样的练习,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
因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练”为“乐练”,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梯度练习,实现训练的全效
一个教学班几十人,要求统一但程度又不齐。
若以大多数中等生为准设计练习,置优差两头而不顾,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完不成,优等生受束缚,这是因为同一练习不大可能适应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
这样。
就不能使全体学生受益。
因此,练习须精心考虑因材施练。
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实现真正的全效。
我们曾运用了“梯次练习”的方法,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
文题《我喜欢的电视剧中的一个人物》,指导重点是选材。
在师生共同总结出三选的步骤基础上(先选电视剧;再选剧中人;最后选人中典型事),以某一电视剧为例引路,然后按学生不同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组,同时分别拟自己的三选提纲。
甲组(优):按三选列提纲。
不得再选此剧,要独立另选电视剧。
乙组(中):按三选列提纲。
可以选此剧。
但要独立另选剧中人物。
丙组(差):按三选列提纲。
可以选此剧,也可以选此剧人物,但要另选典型事。
在这个过程中,优等生创作,中等生独作,差生仿作,各自从自己的起点向着同一目标迈进。
这样,既发挥了教学班大面积的教学优势,又避免了它不易照顾每个学生的弱点,可称
“同一年级的复式练习”,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通过分层次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四、创新练习,达到训练的创造性
设计练习要有远见,这个远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等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
但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为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呢?我们的练习设计重复、单调,训练机械,缺少创造性,抹杀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成绩优异者品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的者体会得最深的却是挫败感。
于是,作业成为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学生也就只能像应付差事一样,搪塞老师,敷衍了事。
可见,练习设计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效、低效。
这样的结果直接威胁着我们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数学课堂习题,严密组织课堂练习结构,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一、习题设计要到位,讲究实效
1、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
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
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使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既不超越教材,也不降低要求。
3、系统性
1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新授知识的系统性,也应注意练习的系统性,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以旧导新,促进调整与同化,使之连成一体,发挥知识整体结构在学生认识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4、丰富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二、讲究练习策略,优化练习效果。
为了减轻学生因为过多的作业量而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练习效率,教师应讲究科学的练习策略。
1、新知识及时练。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人在学习之后,遗忘便立即开始,且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可见,学生学习的新知识要及时练,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
教师在教完新的知识点之后,应及时针对这个知识点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如教学“角的知识”后,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及时的练习,学生明确角的基本特征:从一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的边,就是角。
2、易混知识对比练。
2 对于易混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
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的除法估算新课练习中,学生对于估值何时要估大或估小易混淆,设计如下两道对比的题目,得出估值要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估大或估小的结论。
1、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几瓶?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帐篷?
3、相关知识结合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
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习迁移往正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求两数的相差数和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可以综合练习:
男生15人,女生7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男生15人,女生7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少8人,女生有几人?女生7人,男生比女生多8人,男生有几个?
4、重要知识加强练。
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知识,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下功夫,不要随心所欲,信手拾来让学生练习。
一般来说,在讲了一个新的重要概念之后,应选配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习题用以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
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习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适时适量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