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结构—民族间的战争与融合 知识结构 民族间的战争与融合
1.宋辽之间的战争—澶渊之盟— 1.宋辽之间的战争—澶渊之盟—和平相处 宋辽之间的战争 和交往 2.宋夏之间的战争—宋夏和议— 2.宋夏之间的战争—宋夏和议—和平相处 宋夏之间的战争 和交往 3.南宋与金的战争—宋金和议— 3.南宋与金的战争—宋金和议—和平相处 南宋与金的战争 和交往 战 和 各民族共同发展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知识结构
宋
政权的并立 的
元朝的大 一统
元 时 期 科 技 文 化 的 发 展
社 会 生 活 丰 富
的
知识结构—政权的并立 知识结构 政权的并立
政权 名称 辽 北宋 金 西夏 南宋 元朝 时间
916-1125年 916-1125年 960-1127年 960-1127年
表 现
知识结构—宋元时期的科技 知识结构 宋元时期的科技
名称
时间 发明者 传播 意义 促进世界文化 的传播 经济、省时, 经济、省时, 促进文化传播
东传朝、 劳动人 东传朝、日西经阿 造纸术 西汉 民 拉伯传入欧洲
活字印 北宋 刷术 指南针 (原名 战国 司南) 司南) 火药
毕升
东传朝、 东传朝、日,西传 非、欧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念奴娇·赤壁 怀古》 怀古》 《如梦令》 如梦令》 《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 西造口壁》 《窦娥冤》 窦娥冤》
豪放派
司马光 苏轼
北宋 北宋
编年体通史
豪放派
宋词
两宋之 李清照 间 辛弃疾 南宋 元朝
婉约派
元曲
关汉卿
知识结构—宋朝的社会生活 知识结构 宋朝的社会生活
宋朝的社会生活与近代非常贴近 1.衣食住行: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北方 1.衣食住行:麻布是大众化的衣料, 衣食住行 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住宅和交 通与近代贴近 2.四时节庆——三大节日 元旦;清明节; 四时节庆——三大节日: 2.四时节庆——三大节日:元旦;清明节; 端午节 3.城市娱乐——市民阶层的崛起(娱乐: 3.城市娱乐——市民阶层的崛起(娱乐: 城市娱乐——市民阶层的崛起 瓦舍;体育:蹴鞠、相扑、水上运动等) 瓦舍;体育:蹴鞠、相扑、水上运动等) 4.崇学风气 读书风气很浓, 崇学风气: 4.崇学风气:读书风气很浓,人们都希望 用勤苦来获得学问, 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打通权力之 门。
南宋时, 南宋时,阿拉伯人 学会使用
为远洋航行提 供了重要条件
唐朝 炼丹家
元朝经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
改变了作战方 式
绘画、书法
•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 元代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神 品” • 宋四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知识结构—宋元时期的文化 知识结构 宋元时期的文化
代表人物 史书 时期 代表作
单元大练兵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 爆竹声中一岁除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宋代的 ( B ) A.元宵节 B.元旦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A.元宵节 B.元旦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北宋末年 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扬州采购货物, 北宋末年, 2 .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扬州采购货物,他 会携带的货币是 ( B ) A.会子 B.交子 C.存折 D.支票 A.会子 B.交子 C.存折 D.支票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造船技术的进步 B.宋朝经济的繁荣 A.造船技术的进步 B.宋朝经济的繁荣 C.政府的鼓励政策 D.南方经济的繁荣 C.政府的鼓励政策 D.南方经济的繁荣
B
)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这是谁的名句? 这是谁的名句? ( C ) A.李白 B.岳飞 A.李白 B.岳飞 C.文天祥 D.元世祖 C.文天祥 D.元世祖 5.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一个行政区是以什么 5.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一个行政区是以什么 为标志?( 为标志?( C ) A.中书省的设立 A.中书省的设立 B.理蕃院的设立 B.理蕃院的设立 C.宣政院的设立 C.宣政院的设立 D.吏部的设立 D.吏部的设立
6.材料解析题 6.材料解析题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尊诚信,虔奉欢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 共尊诚信, 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 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搬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上述材料史称什么? ⑴上述材料史称什么? 澶渊之盟 ⑵当时的“大宋皇帝”是谁? 宋真宗 当时的“大宋皇帝”是谁? 上述“誓书”的签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上述“誓书”的签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1)总的趋势是由一统走向分立,再由并立走向统一。 总的趋势是由一统走向分立,再由并立走向统一。 从地域上说,由中原向四周;从东北到西北, (2)从地域上说,由中原向四周;从东北到西北,从 北方到南方;表现在宋辽夏金元在军事上的战与和, 北方到南方;表现在宋辽夏金元在军事上的战与和,在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相互交融。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相互交融。 地域上也由中国向世界扩散, 地域上也由中国向世界扩散,东西方的文化得到进 一步交流,中国在此时仍处在先进地位。 一步交流,中国在此时仍处在先进地位。中国的政治改 革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 革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 地域上也包括从陆路到海洋,中华文明通过陆路、 地域上也包括从陆路到海洋,中华文明通过陆路、 海路向外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化典籍也向外国输出。 海路向外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化典籍也向外国输出。 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马可·波罗到中国。 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马可·波罗到中国。阿拉伯文化 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 民族关系的发展
肥城实验中学 孙辉
阶段特征
政治: 政治:由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 对外关系:对外交流频繁, 对外关系:对外交流频繁,海外贸易兴盛 文化:科技发达, 文化:科技发达,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与近代贴近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 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 家交流一下吗?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争和冲突,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争和冲突, 但是民族间的融合发展是主流。 但是民族间的融合发展是主流。 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 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 族共同创造的。 族共同创造的。
1农业: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占城 农业: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稻推广到江淮和北方; 苏湖熟天下足” 稻推广到江淮和北方;“苏湖熟天下足”;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2.手工业: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2.手工业: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宋朝造船 手工业 业十分发达;纺织业有了显著发展。 业十分发达;纺织业有了显著发展。 3.商业:宋朝商业活跃, 3.商业:宋朝商业活跃,出现大量集市和城 商业 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 镇,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4.宋ຫໍສະໝຸດ Baidu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在广州、泉州、 4.宋朝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在广州、泉州、 宋朝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明州等港口设立市泊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明州等港口设立市泊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完颜阿骨打 元昊 赵构 忽必烈
都城
上京 汴京 中都 兴庆 南京- 南京-临安 大都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女真族 党项族 汉族 蒙古族
1115-1234年 1115-1234年 1034-1227年 1034-1227年 1127-1279年 1127-1279年 1271-1368年 1271-1368年
宋辽之间开始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相处的局面,北宋 宋辽之间开始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相处的局面, 和辽都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互相交易的市场, 和辽都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互相交易的市场,贸易和文 化往来十分频繁, 化往来十分频繁,丰富了汉族和契丹族人民的经济生 活和文化生活。 活和文化生活。
⑷历史上把材料中宋朝给辽国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 历史上把材料中宋朝给辽国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 万两”称做什么? 万两”称做什么?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 之间? 之间? 岁币 宋与西夏
知识结构—元朝的大一统 知识结构 元朝的大一统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2.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全国 2.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全国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 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执掌地方政务; 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执掌地方政务;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设宣 政院,统辖吐蕃地区, 政院,统辖吐蕃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元朝民族融合的高峰——出现一个新的民族— 4.元朝民族融合的高峰——出现一个新的民族— 元朝民族融合的高峰——出现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知识结构—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结构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 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北方战乱 先进的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原 因 2.南方有相对安静的政治环境 2.南方有相对安静的政治环境 3.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3.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4.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高品质农 4.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高品质农 作物品种的推广
7.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再次出现了全国 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的统一。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辽阔。 的统一。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辽阔。为了对全国实 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对中央和地方包括西藏、 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对中央和地方包括西藏、 澎湖和琉球实行管辖。这样全国各地区统一在中央的管辖之下。 澎湖和琉球实行管辖。这样全国各地区统一在中央的管辖之下。 请回答:( ) 请回答:(1)元朝以前有哪几个政权也曾结束了长期分裂的 :( 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重点难点解析
经济重心的南移 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三国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三国时期,南方 经济有了快速发展; 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唐朝中后期到五代十 国时期,北方战乱连绵, 国时期,北方战乱连绵,南方经济得到稳 定的发展;到了宋代, 定的发展;到了宋代,南方成了我国经济 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超过北方, 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超过北方,这种趋 势一直延续到现在。 势一直延续到现在。 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表现: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 表现:南方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已 经完全超越北方。 经完全超越北方。
民族关系的发展
1.政权并立加速民族融合的进程 1.政权并立加速民族融合的进程 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 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相互妥协 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 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促进了民族 交往和互相的沟通与了解, 交往和互相的沟通与了解,随后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逐步 向边境地区扩展,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向边境地区扩展,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交换, 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交换,中原的制瓷技术和印刷技 术也传播到了周边地区; 术也传播到了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大量南下移民更是加快 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2.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促进民族融合 2.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促进民族融合 元朝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国内各民族之 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相通 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 婚,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