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读写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2019年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读写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为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推动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育部制定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给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
如何有效地贯
彻新的教改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阐释了学习是如何发生、如何建构、意义和概念是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是什么等,给我们英语教师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示,对我国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是行为主义发
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由瑞士学者皮亚杰 (J.Piaget) 提出,随后
又在杜威、维果斯基、布鲁纳、奥
苏贝尔等著名学者的影响下逐步发展成较为成熟的学习理论。
它十分注重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有许多见解,但其核心内容可以概
括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
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它认为人类的
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更不是最佳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教科书中的知识也只是我们关于世界的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
同时,知识不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符号等形式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它有相同的理解,
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
他们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因此,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通过现有知识与学习者原来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
而实现的。
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意义建构是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
《 MIT 认知科学百科全书》将意义界定为“决定着说话者运用这一种表述时要言说的东西的特征”,是“说话者运用一种表述时的交流意图”,是“与其形式相对的东西”。
斯皮维认为
意义是社会交流行为中的一种认知活动产品,是一种心理表征或意义表征,即个体在组织和理解内容时内心生成的内容框架。
意
义建构就是形成知识表征或产生内容框架,其实质是对所学内容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和意义的主动建造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二、建构主义的读写观
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样,都是其英语应用能
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传统的读写观认为,阅读和写作都是简单的、
被动的信息接收和信息传递的过程,是单纯机械、自上而下、逐
字逐句的思维活动过程。
新的读写研究理论认为,阅读和写作是
两个相似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都包含有预先存在的记
忆结构,都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并且都包含有理解和创作的行
为。
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
力。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相当密切,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
享人类某些思维活动的认知过程。
只有通过适度的逐步领会,才能转化为写作的准确表达。
写作实际上是模拟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
建构主义的书面话语观则把阅读和写作看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阅读和写作都是对书面话语的意义建构。
人们所说所写的东西并不是通过个人内在世界的路径,也不是所谓的信念、观点的有效描述,它们是话语的表现。
其起源并非在
于个人内在的经验世界,而在于人们所生活的话语世界。
利科认为,话语是事物和意义的结合。
一方面,语句说出的是一个事件,是一种短暂的、瞬息而逝的现象;另一方面,语句则可以在以后
重复出现的情况下,保持其意义不变。
他说:“正是在话语的语言学中,事件和
意义被连到了一起。
”
建构主义者斯皮维对建构主义读写观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写作和理解都可看作是意义的建构、修整和形成,且读
和写是个连续的统一体。
书面文本 ( 话语 ) 只是一个蓝本,它既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心理建构意义的线索,又是作者向读者提示意义框架时所选用的线索,同时也是读者用来在心理上建构自身意义的线索。
斯皮维认为对文本的意义建构是个动态的过程,是在社会互动中实现的,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
1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几乎在所有的读写活动中,作者对文本的创作都是为读者而
不是单单为他们自己服务的。
而读者是多元的,可以是已知的,
也可以是未知的;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有同
情心的,也可以是充满敌意的:可能很有见识,也可能对写作一
无所知,从而构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三种关系:作者对读者施加
影响,使用各种手段说服读者相信其观点;读者用自身的力量反
抗来自文本的影响,进而产生自己的观点;或者作者与读者被认为是一种荣辱与
共的关系。
作者在创作文本时,应尽力提供一定的内容及组织线索,并给读者留下进行推论的机会。
而读者应根据文本提示选择相关的内容,并使之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去建构自己的意义。
因为文本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人赋予了它意义。
据此,在写作
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一些写作规则,如组织模式、段落内容等,而要充
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生选择建构意义的线索,选择如何组织任务,如何
使学生受到启发。
2作者和其他作者之间的互动
斯皮维认为,在单一的读写活动中,一个人既是建构文本意义的作者,同时又是从文本中获得意义的读者。
作者往往根据自己文本的线索去使意义精确化、清晰化,甚至重构意义。
同时,
作者又是其他文本作者的读者。
阅读与写作应是统一的。
例如在学校,基于其他文本的写作非常普遍,为了写出自己的文本,
在读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有了某些观点 ( 指向新文本 ) ,然后我们选择有关的材料,在心理上进行组织,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即我们在阅读一个文本获得意义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内容体系。
我们这样做的时候,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就趋于统一。
因为着
眼于建构过程的话,我们就很难说清楚哪些是读的阶段 ( 通过文本建构意义 ) ,哪
些是写的阶段 ( 为文本建构意义 ) 。
在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往往是某些文本规则,而不是根据对
其他文本的阅读进行新文本的意义建构。
将读写割裂开来,不利
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培养。
3作者和合作建构者之间的互动
意义建构可能是合作性的,在写作文本时,往往由合作者参
与,合作者以反应的形式共同建构文本的意义。
这种反应的方式
是多样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身体语言
或面部表情:反应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对话性,还可以在定
稿之前的任何阶段发生。
无论采用何种反应形式,也无论反应是
肯定的或是否定的,当反应者提供了新的意义,并把信息传给作
者时就有了合作建构的成分。
反应是写作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学生在写作文本时,
从其他学生或教师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即是反应。
反应增加了文
本的修改次数,增强了文本的意义,体现了较强的互动性。
因此,
在读写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师生互动又要重视生生互动。
一些建构主义者的研究证明,在对话语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帮助者和组织者作用。
Raphael 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影响学习者讨论文字材料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例如,选择的文本品位要高、阅读水平要适当、具有符合课程目标的效果及适宜性,所选的文本还必须具有引发争议的潜力及引起情感
反应的力量。
此外,提供灵活多变的写作活动,比精心规定的反应更有利,而
且会引发更有趣的讨论。
而在这些方面,教师是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三、建构主义读写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
习。
“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
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扮演着多重角色,发
挥着多重作用。
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得
到发展。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
面:
1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识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建构而成的。
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主体指向事物的活动,依赖于主体对自身活动的
反思。
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建构主义反对机械反映论,这就要求
教师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大量讲解写作理论知识,分析范文,评讲作文,学生
则被动接受,很少参与课堂活动的局面。
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者,而应该是导演、指挥、组织者,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及语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2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
读、写、译五大技能。
而在实际教学中,语言教师不难发现学习
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现象非常明显,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
格、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
例如,有的学生习惯于看,有的学生
习惯于听,有的学生则习惯于读,还有的习惯于写。
每一种学习
风格和学习策略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
而提高其语言使用能力,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3加强读写训练,做到读写并重
Krashen(1989 :440-464) 认为英语习得最好的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大
量有趣的、可理解的、与学生有关的输入。
没有一定目的的输入,输出就很难产
生。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这些基本功又主要是在长期
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建立、巩固和积累起来的。
而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
更重要的在于运用。
在英语教学实际中,只强调打基础,强调阅读、语言输入和
积累,不注重交际,不注重输出的现象十分严重。
据调
查,许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厌学情绪较严重,逃课现象较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烈需
要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有强烈的交际和使用语言的愿望。
因此,改变大学英语教
学模式,
重视听读的同时,突出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目前的教学实
际中,阅读与写作被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既妨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也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
展。
建构主义的读写统一观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供了一个新
的视角,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材料的同时,
就学会建构意义,提炼思想,学会表达。
4重视学习中的互动作用
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学习中的互动作用。
互动包括人与人之间
的互动,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也包括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如人与文本的相
互作用。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即实行交互式教学。
通过师生间充分的交流、讨论、协商、争辩,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
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即合作学习。
在读写教学中,生生互
动同样重要,由于学习者能把共同的观点和生活经验带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
同伴间的互动可能要比师生间的互动更具促进含义。
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开展鼓励学生参与各项语言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要及时
对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全方位
的提高。
四、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高校英语的读写教学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使学
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训练、互动协作等学习活动得到提高,从而完成最终的意义建构。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对教育改
革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建构主义读写观对高校英语读写教学有着很大
的指导作用。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更加促进
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与“学”的大变革。
这将更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