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上册教学设计-现代短诗二首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板块所选诗歌难度不大,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感受作者的激情,体会作品的思想,从而得到丰富感性认识,深化审美理解,增强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礁石》、《悬崖边的树》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教学板块。这一板块选取了用规范、优美的现代汉语写成或翻译的现代诗文精品,语言表达规范,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丰富,篇幅短小,能帮助学生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2)品读关键词句。
例:《黄山印象》
(3)品读特殊标点。
(4)品味修辞。
例:《黄山印象》
(5)品味诗句中看似矛盾获不合常理的词句。
例:《雪花与樱花》
3.创造性探究,在对诗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读者进行二度创作。
常见问题:
(1)最喜欢的句子及原因。
(2)是否喜欢(肯定)诗中的形象(观点),为什么?
4.积累语言,背诵或摘抄,丰富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
《礁石》《悬崖边的树》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礁石》《悬崖边的树》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欣赏诗歌,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缺少知识,包括诗歌的体裁特征、常用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格律、相关文化背景等;二是欠缺经验,指长期欣赏诗歌所形成的语感;三是缺乏能力,即理解、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讲解
(20分钟)
诗歌鉴赏的过程:
1.整体感悟,学会知人论世,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
常见问题: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2)表现了什么精神?
例:《雪花与樱花》
2.品读语言,把握表达效果,更好地体会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常见问题:
(1)词语置换。
动词、形容词、意思相近的短语等。
例:《我愿意是急流》。
3. 领悟两位勇士坚强自信、执着追求的精神;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树立问题意识,能提出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软件、MediaPlayer媒体播放器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及时归纳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并给与分析,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六、布置作业
(1分钟)
完成课后的积累练习2(80页)。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简洁导入
(1分钟)
利用四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现当代诗歌。这节课,我们循着前面学习的思路,同学们自己对第13课的两首诗进行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准备
(5分钟)
四个学习小组,每两组完成一首诗。
熟练背诵《礁石》/《悬崖边的树》。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充分熟悉文本,为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小组讨论,设计问题。
随着本板块教学的推进,循序渐近地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由教师的“满堂问”过渡到师生“补充提问”,到学生“自主提问”,训练五、交流
(3分钟)
对问题进行整理补充,还原成完整教学环节。
学生将所有问题整理展示出来,探讨符合诗歌内涵并具有鉴赏价值的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自主学习
(15分钟)
两组学生按照感悟——品读——探究——积累的诗歌鉴赏顺序,设计四组提问(可模仿讲解中的“常见问题”),其中:
“感悟”阶段1—2个问题;
“品读”阶段3—5个问题;
“探究”阶段1个问题;
“积累”阶段1个任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诗中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设计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问题。
2.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产生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教材分析
《礁石》、《悬崖边的树》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教学板块。这一板块选取了用规范、优美的现代汉语写成或翻译的现代诗文精品,语言表达规范,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丰富,篇幅短小,能帮助学生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2)品读关键词句。
例:《黄山印象》
(3)品读特殊标点。
(4)品味修辞。
例:《黄山印象》
(5)品味诗句中看似矛盾获不合常理的词句。
例:《雪花与樱花》
3.创造性探究,在对诗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读者进行二度创作。
常见问题:
(1)最喜欢的句子及原因。
(2)是否喜欢(肯定)诗中的形象(观点),为什么?
4.积累语言,背诵或摘抄,丰富语言积累和文化积累。
《礁石》《悬崖边的树》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礁石》《悬崖边的树》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欣赏诗歌,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缺少知识,包括诗歌的体裁特征、常用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格律、相关文化背景等;二是欠缺经验,指长期欣赏诗歌所形成的语感;三是缺乏能力,即理解、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讲解
(20分钟)
诗歌鉴赏的过程:
1.整体感悟,学会知人论世,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
常见问题: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2)表现了什么精神?
例:《雪花与樱花》
2.品读语言,把握表达效果,更好地体会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常见问题:
(1)词语置换。
动词、形容词、意思相近的短语等。
例:《我愿意是急流》。
3. 领悟两位勇士坚强自信、执着追求的精神;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意象内涵。
教学难点
树立问题意识,能提出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软件、MediaPlayer媒体播放器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及时归纳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类,并给与分析,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六、布置作业
(1分钟)
完成课后的积累练习2(80页)。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简洁导入
(1分钟)
利用四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现当代诗歌。这节课,我们循着前面学习的思路,同学们自己对第13课的两首诗进行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准备
(5分钟)
四个学习小组,每两组完成一首诗。
熟练背诵《礁石》/《悬崖边的树》。
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充分熟悉文本,为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小组讨论,设计问题。
随着本板块教学的推进,循序渐近地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由教师的“满堂问”过渡到师生“补充提问”,到学生“自主提问”,训练五、交流
(3分钟)
对问题进行整理补充,还原成完整教学环节。
学生将所有问题整理展示出来,探讨符合诗歌内涵并具有鉴赏价值的问题。
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自主学习
(15分钟)
两组学生按照感悟——品读——探究——积累的诗歌鉴赏顺序,设计四组提问(可模仿讲解中的“常见问题”),其中:
“感悟”阶段1—2个问题;
“品读”阶段3—5个问题;
“探究”阶段1个问题;
“积累”阶段1个任务。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诗中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设计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问题。
2.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产生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