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邪 居
默默不欲饮食
肝胆疏泄不利,胃失和降
少 阳
喜呕
半
心烦、口苦
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
表 半 里
咽干、目眩
—邪尚未入里化热
舌苔薄白—肝郁之征
脉弦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
妇人伤寒,适月经已来,血海空虚,
寒热发作有时 邪热乘虚而入,热与血结
3、疟疾、黄疸等见少阳证者。
当归去苗,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白芍药 白术 柴胡去苗各一两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许,共煎汤温服,日三 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亦有丸剂,每服 6-9g,日服2次。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病机:肝郁血虚脾弱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者。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调和肝脾剂,适用于肝脾不和证。 证候:胸胁脘腹胀痛,神疲少食,月经不调,手足不温等。 配伍特点:疏肝理气 + 健脾养血 代表方:逍遥散、四逆散、痛泻要方。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微炙赤,半两
治法: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病机:
心下痞满不痛
寒热互结于心下
寒 热
呕吐
胃气上逆
互
中气既伤
结 之 肠鸣下利 脾阳不升
升降失常
痞
证
舌苔薄黄而腻 —少阳邪热陷里,寒热互结之体征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方解:
君:半夏—辛温,散结除痞,降逆止呕
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
效;与白芍配伍,理气和血,以调畅气血。 使: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缓急止痛;与枳实降泄而不伤气。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加减化裁: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 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临床应用: 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后世医家将本方作为调和肝脾之通用方剂,
广泛应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胁脘腹胀闷疼痛诸证。临床常用于治 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 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第三节 调和肠胃剂 调和肠胃剂,适用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调等所
第二章 和解剂 概念:
凡以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寒邪在 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适用病证:
1、伤寒邪入少阳。《伤寒明理论》:“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 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 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又可防柴胡耗劫肝阴。 2、肝脾同治,气血津液兼顾 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体用并
调,肝脾同治。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加减化裁: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 血虚者,加熟地以养血; 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大黄、枳实
+ 芍药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大承气汤
泻下剂之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痞满燥实皆可消 去硝名曰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方解:
君:柴胡—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从外而出,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 (重用)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加减化裁: 湿热蕴结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
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
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虽性质平和,终以祛邪之为主,故纯虚者不宜用,以防伤正; 兼顾正气,纯实者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配伍特点:透表与清里同用,祛邪与扶正共施。 代表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臣: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பைடு நூலகம்
大黄、枳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佐: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使:大枣—与生姜为伍,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能调和脾胃。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配伍要点: 1、归纳为:“清、疏、通、利” 四字。 2、芍药 + 大黄:治腹中实痛 芍药 + 枳实: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基本组合) 临床应用: 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
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病机:
1、阳郁厥逆:手足不温—外邪传里,郁遏阳气
或腹痛—气郁兼寒邪内乘
或泄利下重—脾滞不运
脉弦—肝气不疏之体征
2、肝脾不和:胁肋胀闷—肝气郁滞
脘腹疼痛—脾滞不运
脉弦—肝气不疏之体征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方解: 君: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臣: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敛阴和阳,条达肝气。 佐: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 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
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 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三两
用法:水煎服。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少阳证+阳明腑实轻证)
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开痞
佐: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以补脾虚;
防夏、姜辛热伤阴;防芩、连苦寒伤阳。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配伍特点: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1、君 + 臣:辛开苦降 2、干姜 + 黄芩、黄连:寒热平调 3、诸药合用:补泻兼施
疟疾—主见寒热往来 黄疸—病位在肝胆,见胸胁胀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方解:
君: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从外而出,并能 疏泄气机之郁滞。(重用)
臣: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佐: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 (培补脾土)以防邪内传。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两胁作痛—肝气郁结,经气不利 头痛目眩—肝血不足,清窍失养 口燥咽干—肝血不足,濡润不足 神疲食少—肝病乘脾,脾胃虚弱 往来寒热—肝病及胆,犯及少阳 月经不调—肝郁血虚脾弱 乳房胀痛—经气不利 脉弦而虚—肝郁血虚之体征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方解:
君: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使: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配伍特点: 1、柴胡 + 黄芩: * 一透一清,外透半表之邪,内清半里之热,清透并举,
是和解少阳剂配伍的基本结构。
2、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加减化裁: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子清热理气宽胸; 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 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 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临床应用: 本方为和解基础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病机:
少阳阳 明合病
少阳证
往来寒热—邪犯少阳,邪正相争 胸胁胀满—经气不利 呕不止—胃气上逆 郁郁微烦—疏泄不利
阳明腑实证
心下满痛—气机阻滞更甚 便秘或夹热下利—阳明腑实
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药物组成分析
小柴胡汤 去人参、甘草 小承气汤 去厚朴
柴胡、黄芩、半夏、 生姜、大枣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水煎服。
治法:和解少阳。
主治&病机: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1、伤寒少阳证
邪犯少阳,邪正相争
往来寒热
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发热
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恶寒
胸胁苦满 —邪在少阳,经气不利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2、肝脾不和证。多由肝气郁结,横逆犯脾,或因脾虚,营血不足, 肝失疏泄,而致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泄泻, 手足不温。
3、肠胃不和证。本证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而致心下痞满,恶 心呕吐,肠鸣下利等症。
分类: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配伍特点:清透并举、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肝脾同调。 使用注意:
臣: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当归—甘苦辛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
佐: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乘,且使营 血生化有源
薄荷—疏散郁遇之气,透达肝经郁热
煨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使: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配伍要点: 1、补肝体、助肝用--体用并调 归、芍 + 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
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等属干 郁血虚脾弱者。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各十分 用法:水煎服。原方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水
煎服。
治法: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致的肠胃不和证。 证候: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 配伍特点:辛苦并举,寒热并用,补泻兼施。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
方剂学下篇—和解剂课件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三两,炙
用法:水煎取汁,分二次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 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