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改革VS俄罗斯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转引自开文明:《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的评 价》,《世界经济情况》2007年第2期。
• 2)就人的认知和理性而言,个人知识的储蓄以及 对各种社会革新计划的理解,是由特定社会体制 与组织塑造的,需要较长时间,“乌托邦式的激 烈变革因为忽视人的现有知识是在旧秩序下获得 的,并构成对寻找新秩序的限制这一点而造成大 灾难”;[2]
休克疗法的第一步
• 政府原想通过国营商店平抑物价,不想黑 市商贩与国营商店职工沆瀣一气,将商品 转手倒卖,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盘落 了空,市场秩序乱成一锅粥。由于燃料、 原料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 到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如此 高价令买家望而生畏,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 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死循环。
• 比如在生产领域,我们对增产超产部分实行市场 价格,对计划内生产实行计划价格;对计划内生 产购进物资实行计划价格,对计划外生产购进物 资实行市场调剂价格。又如在产权制度改革上, 先稳定原有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优先鼓励发 展个体户和民营经济;到了上世纪90年代,对于 国有企业,开始实行“一厂两制”,对新建部分 实行股份制,对原有存量部分保持国有制性质。 众所周知,增量改革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参加 增量改革的群体分享到的利益也大于原有体制。 因此,存量部分为了获得改革的好处,也纷纷要 求改革,由此增量改革也带动了存量改革。
• 同时,我国的改革也是先从容易取得成效 的领域开始的,因为这些领域涉及的利益 关联部门少,但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大, 比如通过承包制增加工农产品生产;通过 市场化改革,扩大城乡商品流通;通过分 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等。而涉及利 益关联部门多、改革阻力大的社会以及上 层建筑领域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 后才大范围展开的。
• [3]樊纲:《两种改革方式和两种改革成本》, 《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
• 事实上,激进式改革并非一无是处,渐进式改革 也并非没有弊端。激进式改革在理论和现实上也 不乏其合理性。首先,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 在很大程度上是宪政规则的大规模改变,经济转 轨只是转轨的一个部分,仅从各种政治利益冲突 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来评价激进式改 革的失败和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缺乏合理性。[1]
休克疗法的第Biblioteka 步• 对此,俄政府似乎早有准备,休克疗法的第二步 棋,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与物价改革几乎同 步出台。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 税收优惠统统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 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与增收措施配 套,政府削减了公共投资、军费和办公费用,将 预算外基金纳入联邦预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银行 贷款弥补赤字。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央行 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实行贷款限额管 理,以此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
• [2]庄起善:《俄罗斯转轨经济研究》,上海: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8页。

• 3)就摩擦成本而言,渐进式改革并不是一下子 ‘剥夺’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而是通过逐步的改 革而减少对改革的阻力,尽可能使得各社会利益 集团在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达到其福利的帕累托 改进,从而为渐进式改革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有效降低摩擦成本,减轻社会动荡和经济滑坡的 程度。因而从摩擦成本的角度来看,渐进式制度 变迁较之激进式制度变迁具有优越性。[3]
休克疗法的第一步
• 休克疗法的重头戏,也是第一步棋是放开 物价。物价放开的头三个月,似乎立竿见 影,收效明显。购物长队不见了,货架上 的商品琳琅满目,习惯了凭票供应排长队 的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可没过多久,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扶摇直 上,到了4月份,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 上涨65倍。
休克疗法的第二步
• 可是,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于税负过 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 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 政赤字不降反升。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 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 日益严重。政府被迫放松银根,1992年增 发货币18万亿卢布,是1991年发行量的20 倍。在印钞机的轰鸣中,财政货币紧缩政 策流产了。
• 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年轻的经济学 家杰弗里·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20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在南美一些国家施行并获得 巨大成功。
•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这一地区的国家立即 开始实施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 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 制转型。 于是,在西方国际金融组织的举
荐下,以俄罗斯、波兰为代表的大多数东 欧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激进方式。(还有少 部分国家,以匈牙利为代表,施行的是渐 进的转型方式。)然而,却多付出了巨大 的代价,宣告失败。
支持渐进式改革的理由
• 1)就制度建设而言,科勒德科(Kolodko)认为, 从中央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制度建设最为重要,而制度建设从本质上讲,必 然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拆除或者摧毁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可能不需要花多少时间,但是, 要同样迅速地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则是根本不可能 的。[1]
休克疗法
•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原是医学上 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后来被引用为 经济术语,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 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 式。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 严格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 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 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 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 克状态”,故有了医学上的“休克疗法” 的比喻。
• 改革的阻力问题 • 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 • 俄罗斯叶利钦的改革是激进式的。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 同前苏联的“休克疗法”改革相比,中国 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改革开放路线,这种 改革开放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 1、在改革开放路径上,采取了从下到上、 先易后难的路径式改革: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 在许多领域的改革,一般都是由农民、工 人和农村、城镇的基层力量在实践中自发 进行改革探索,然后将改革的成功信息向 上传递,逐渐为上层接受并转化为推进改 革的意志。
• [2]樊纲:《两种改革方式和两种改革成 本》,《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
• 最后,在现实上,激进式改革也有着成功的案例, 比如波兰就是激进式经济转轨和利率市场化改革 取得成功的典范,而即使是曾被斥为激进式改革 失败典范的俄罗斯,在1999年以后就开始呈现出 经济复苏,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从2000年 到2007年,俄罗斯GDP增长分别为10.5%、5.1%、 4.7%、7.3%、7.2%、6.4%、7.4%和8.1%。[3]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 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 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丰厚的遗产 令叶利钦喜上眉梢,可穷家难当,一大堆 半死不活的企业,外加1万亿卢布内债和 1200亿美元外债,也让新总统夙兴夜寐, 坐卧不安。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 作为前苏共的反对派,叶利钦认为,20世 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 补,白白断送了苏联的前程。痛定思痛, 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重振大国雄风, 不能再做小脚老太太,应该大刀阔斧,进 行深刻变革。此时,年仅35岁的盖达尔投 其所好,在萨克斯的点拨下,炮制了一套 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叶利钦“慧眼识 珠”,破格将其提拔为政府总理,1992年 初,一场以休克疗法为模式的改革,在俄 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
• 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启动,已是1992年10 月,时过境迁,此时的1万卢布,只够买一 双高档皮鞋。因此这个措施使大批国有企 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最关 心的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 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 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经营无人 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1992年12月, 盖达尔政府解散。
• [1]Jeffrey Sachs、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 和宪政转轨》,《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 卷第4期。
• 其次,从实施成本来看,激进式改革可能 在制度变迁的初始阶段出现较大的社会震 荡从而引发较大的改革阻力,但是若能在 较短时间内完成制度变迁和经济转轨,则 损失会迅速缩小,而渐进式改革则因经济 长期处在信号扭曲的状态之中,这种信号 扭曲会造成经济主体对未来形成不稳定的 预期,总体的经济损失会超过激进式制度 变迁。[2]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
• 休克疗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盖达 尔认为,改革之所以险象环生,危机重重,主要 在于国有企业不是市场主体,竞争机制不起作用, 价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 轰然倒塌。为了加快私有化进程,政府最初采取 的办法是无偿赠送。经有关专家评估,俄罗斯的 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以 前财产是大家的,现在分到个人,也要童叟无欺, 人人有份。于是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 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
• 2、在改革开放顺序上,改革采取了先生产 后流通、先经济后社会政治其他领域,开 放采取了先东部沿海后沿江沿边和中西部 地区的策略。
• 比如,农村改革先在农业生产领域实行家庭承包 经营制,尔后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促使国家改 革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产品生产、流 通体制改革成功又推动了原有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的改革,还带动了农村税费、教育、医疗、保障 等领域的改革。城市改革先在国营工厂开始,企 业经营承包制改革的成功要求对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投资、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收入分配等制 度进行改革,而这些改革的初步成功又促进城市 甚至国家经济管理体制乃至政治领域的改革。
• 3、在改革开放进程上,采取了先点后面推 广的方式。
从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看,无论经济领域还 是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开放,我们都采 取了先点后面的循序渐进方式。
• 以对外开放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先在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80年代中期进 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同 时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辽 东半岛等定位为经济开放区。90年代初,做出开 放浦东的重大决策,此后对外开放区域进一步扩 大到内陆和边境口岸城市。这种先点后面、循序 渐进的改革方式虽然不易在短期内取得大范围的 成功效果,但避免了大的社会震荡,带来的试错 成本低、风险小。
• 4、在改革开放的利益分享结构上,采取了先改 革增量,然后以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激励办 法。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建国以后,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所构建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 已经从上到下形成了极强的刚性结构,很难依靠 一时一项改革迅速打破这种僵化的体制结构。于 是,我国在生产、流通、信贷、汇率等领域采取 了“双轨制”的改革模式
中国渐进式改革VS俄罗斯激进 式改革
帕累托最优
•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 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 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 工程学和社会 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 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
帕累托最优
•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 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 处境变好。
•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 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 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 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 率的“理想王国”。
• 现实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很多东西还是有 改进的余地的(改革)
将大家都能从中获利的改革,称为帕累托最优 改革;
将一部分人能获利,一部分人会受损,但整个社 会获利程度大于受损程度的改革称为帕累 托次优改革。
• 那么,早期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城市中的放权让利 措施就是帕累托最优改革,它普遍增加了大家的收 益,引起的收入差距变动也较小;
• 现在的教育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就是帕 累托次优改革,虽然对整个社会而言改革是必要的, 但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即使长期会受益,但眼前 必然受损),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分摊了改革的成本。 在幅累托次优改革中,受益的人收入增加了,而受损 的人收入受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