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课件 完整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⒉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116
⑴ 经济上的基本特征
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方式;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只在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之间和人民生活中 实行商品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轻工业和 农业相对滞后; 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⑵ 政治上的基本特征 高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干部职务终身制,不够健全的监督机制; 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在国际共运中的大党、大国主义。 ⑶ 文化上的基本特征 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有组织的开展学术讨论; 注重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如扫除了 文盲,培养了大批专家,坚持星期六义务 劳动日); 后期出现了斯大林个人崇拜现象,领 袖言论成为判断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
⑵ 苏联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110
苏联工业化从1926年起步,中间经过 1928—1932 、1933—1937两个五年计划, 取得巨大成就。
工业化改变了苏联工业技术落后、门 类狭窄的状况,建立起了比较强大的重工 业、国防工业和农业机械制造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 1932年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 增加到70%,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⒊ 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 经济理论的贡献
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集中汇集在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它的主要内容是: 112 其一,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其二,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商品生产的理论。 其三,强调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重要性。 其四,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其五,阐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仍然存在 矛盾的理论。
⒊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功绩和缺陷 ⑴ 苏联模式的主要功绩 118
其一,它适应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苏联求生存、 求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大促进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增 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体 现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其二,它建成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崭新的 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益, 为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树立了光辉榜样;并大 力支援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 挥了积极作用。
斯大林社会主义实践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实践正确评价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俄共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论战1924年1月列宁逝世以后俄共布内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同反对派进行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论战
二、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建成
视频:斯大林社会主义实践
⒉ 苏联的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道路 1927年12月2日召开的联共(布) 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开展农业 集体化的方针。 110 ⑴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内容 111 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行政命令,将农民使用的土 地集中起来,组成劳动组合式集体农庄; 消灭富农阶级;国家通过组织机器拖拉机站,提高 农业机械化水平; 派工人下乡,向农村增派管理干部,提高农民文化 与技术水平,加强对农庄的领导; 在不长的时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
㈠ 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 ㈡ 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实践 ㈢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㈠ 斯大林一国建成
社会主义的理论
⒈ 俄共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论战
1924年1月列宁逝世以后,俄共(布)内以斯大林为 首的党中央同反对派进行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着三大问题进行: 105
⑵ 苏联完成农业集体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一,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发展,初步缓解了粮食征购危机。 其二,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生活处 境,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 其三,农业集体化促进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 成,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其四,苏联农业集体化是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第一次尝试,为后来其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 验教训。 111
其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正确处理 无产阶级同农民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工业同 农业之间的关系。 其四,苏联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定的依赖性, 不妨碍苏联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和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其五,必须把“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同“免除 外国武装干涉”两个问题区别开来。
⒊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作用 107
其一,是苏联一个国家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建成社 会主义还是等待世界革命完成后再建设社会主义。
其二,是从根本上坚持列宁领导制定的新经济政策, 还是实行限制和消灭私有经济的政策。 其三,是实行列宁关于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 路线,还是实行超高速工业化而损害农业利益的路线。
⒉ 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107 其一,“被资本家包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不但能 够用自身的力量解决内部矛盾即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的 矛盾,而且还能够、还必须建成社会主义,在本国组织 社会主义经济和建设一支武装力量,以便帮助周围各国 的无产者去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 其二,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准是:苏联无产阶 级依靠本身的力量战胜本国的资产阶级,即建立社会主 义经济基础,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936年12月,苏联制定和颁布了新宪法,用宪法 的形式规定了新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到此,苏联 社会主义模式即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已经形成。 ⑵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因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的影响 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原则的影响 斯大林个人因素的影响 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及历史传统的影 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及战争的影响
其三,它使苏联人民有力量成为第二次世界 大战反法西斯的主力军,不仅打败了入侵的德 国法西斯,并且还向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宣战, 促进了二战以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 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巨大贡献。
⑵ 苏联模式的主要缺陷
119
其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市场经济 的发展,并且用行政管理的方式组织经济建设造成经济 运行机制的僵化。 其二,政治权力过分集中且不受限制,阻碍了社会 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在国际共运中的大党、大国主义 不利于团结奋斗。 其三,个人崇拜的文化现象,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
㈢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114
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二三十年 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管理 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⒈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原因 115
⑴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
从1928年至1936年,苏联基本完成了第一、第二个 五年计划。 由于消灭了城乡资本主义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 有制,社会制度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由于消灭了所有的剥削阶级,剩下的只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 由于工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对比关系发生 了根本变化,苏联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农业国,苏联 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力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此时,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由 1917年的不到3%到1937年的10%。跃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为苏联在二战期间打败德 国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比1929-1933年欧美正在普遍发生历史上最严重 的经济危机,这些成就的取得更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
其一,它鼓舞了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的信心,激发了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 其二,它作为一面坚持线、方针和政 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㈡ 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实践
⒈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09
到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已基本上恢复,联共 (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⑴ 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由于苏联当时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在大力推 进国家工业化战略时,摈弃了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从 轻工业开始工业化的道路。以建立重工业为基础,努力 推动技术进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能满足 农业机械化要求的现代农机制造业,建立能抵御帝国主 义侵略的强大的国防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