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某些标准或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

②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

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是陶醉于那美妙的音乐中,给人以的感觉。

③对于学生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A.遵循呼之欲出甚至 B.遵守呼之欲出乃至
C.遵循栩栩如生乃至 D.遵守栩栩如生甚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突发时,不但厂房没有起到阻火作用,反而成为火灾中的燃料库,因为建造车间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

B.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C.“冰桶挑战”最近风靡全球,活动的主旨在于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即渐冻人症)的关注并为对抗这一疾病捐款。

D.“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3.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含恨终生,又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找不到人生的幸福。

②更有甚者,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葬送了最弥足珍贵的生命。

③而那些坏习惯,就像一堵玻璃墙,把我们与成功隔离开来,让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却总是无法达到。

④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在我们众多的习惯当中,能够成就一生的自然是那些好
习惯。

⑤正如俄国教育局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⑥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


A.①②④⑥⑤③ B.⑥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⑥②①③ D.①④⑤③⑥②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B.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

C.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
D.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
6.下面一首王冕的《过京口》诗,语序被打乱,排序最恰当的一项()(3分)
①过客放船忌险阻②铁瓮城头一登眺③金山焦山江水中④黄叶萧萧落晚风
⑤何人击楫问英雄⑥瓜洲正对西津渡⑦天南天北思无穷⑧白云渺渺生秋树
A.③⑥⑤①④⑧⑦② B.⑥③①⑤⑧④②⑦
C.⑥③①④⑧⑤②⑦ D.⑥③⑤①⑧④⑦②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柳宗元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

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

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

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

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

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

出则信,入则厚。

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

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

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

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

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

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

呜呼!吾宗不振久矣。

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

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

”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

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

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则谋之为人也,其可度哉!
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

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

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
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以智免,归家.江陵家:居住
B.问其业益习.习:熟习
C.触罪摈.越、楚间六年摈:抛弃
D.蓄.其志以周于事蓄:怀有
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惧禄养之.缓王之.蔽甚矣
B.出则.信,入则厚金就砺则.利
C.后以.智免不赂者以.赂者丧
D.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何.可胜道也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

B.对于柳谋去广州,作者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后来发现他的做法合乎士人的行为标准,又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

C.作者认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他也可以有管仲的“人”的名声,而柳谋的为人,是不能轻易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的。

D.作者觉得自己年轻时热衷名誉,以致被贬永州六年,生活艰辛,无所作为,虽然感到惭愧、不安、悔恨,但事已至此,羡慕柳谋的做法也无济于事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4分)
(2)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2分)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病起春尽陈子龙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6)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7)适莽苍者,,腹犹果然。

(庄子《逍遥游》)
(8)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

”我不吭声,爸又说:“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的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

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

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

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

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里。

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

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

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

大斌子就笑,笑得肆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

我一下就慌了,脖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

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

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

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

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
“眼神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

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

大斌子还没停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

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

”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嚅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

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

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

大斌子说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

队长气得跳脚,骂他家贼难防。

叫来他爸。

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

昨晚倒霉,今晚你给我放哨,偷回来。

”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

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在小巷子穿来穿去。

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

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

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

他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

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

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

”大斌子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

”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选自《中国闪小说年度佳作2014》)12.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4分)
13.请简要分析作者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4分)
14.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有什么作用?(4分)
15.这篇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5分)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①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

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

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

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

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②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

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

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

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

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来民众一定否定。

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

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

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③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

④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

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⑤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

因为他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

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

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

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

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⑥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

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

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

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


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⑦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

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

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

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

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

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用两个定义来消解它。

第一个定义是:那个一心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这是第一个定义。

第二个定义是:什么叫伟大的时代?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

后面这个定义,是美国一位传媒大王说的。

(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
16.下列对于“无争议陷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争议陷阱”是与创新意识相抵触的一种心理习惯,这种习惯长期为中国民众接受。

B.“无争议陷阱”要求创新项目在民众中最好无争议,这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重要障碍。

C.“无争议陷阱”缺乏宽容和理性的精神,不但争议创新项目,还会争议创新者的人品。

D.“无争议陷阱”以“争议”为名目扼杀创造者,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和防范。

17.作者为什么说“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请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6分)
18.作者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来抵制“无争议陷阱”?请简要概述。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

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

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

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遵循”意为遵照,如“遵循原则”。

“遵守”是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如“遵守规则”“遵守纪律”。

联系①句语境,与“标准”搭配,应选用“遵循”。

“呼之欲出”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甚至”和“乃至”都表示强调和突出,有时可以互换。

从语意轻重来看,“乃至”语意较轻,有意料之中的意思。

“甚至”语意较重,有意料之外的意思。

从语体色彩来看,“乃至”多用于书面语,“甚至”则书面语和口语都常用。

2.C(A项,语序不当,应将关联词语“不但”移至主语“厂房”之后;B项,结构混乱,应去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D项,成分残缺,在“全版权运营模式”后面加上“全面升级”。


3.D
4.B第⑥句是总起句,第④⑤句承接前句谈好习惯,③①②句说坏习惯的后果。

5.D(A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别人接受礼物;B项,“务必”显得语气过于生硬;C 项,“拜读”用于读别人的文章)
6.B(先找韵脚,“中”“风”“雄”“穷”,故这应为二四六八句,再看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7.C(被抛弃)
8.A(取独;B两相对举/承接;C介词,凭借/介词,因;D代词,什么/副词,怎么)9.A(柳谋“一再不胜”,弃考进士)
(2)①拟人。

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

②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歌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春景,倍增伤感。

③对比。

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6分;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或③给3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诗句具体解说1分,表达效果1分)
四、(1)凌万顷之茫然(2)金就砺则利(3)纫秋兰以为佩(4)舞榭歌台(5)白露未晞
(6)直挂云帆济沧海(7)三餐而反(8)逸豫可以亡身
12..(4分)粗鲁顽劣,正直倔强,朴实仗义,善良宽容。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3.(4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

前面写大斌子抽烟、捉弄老师、偷麦子,让人感觉他很坏,结尾写他为了帮助老师,甘愿挨打和背负罪名;使人物形象突出,读者印象深刻。

(手法1分,阐释1分;作用2分)
14.(6分)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态度转变,彼此理解,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②符合阅读心理——结尾美好,情节上与上文形成对比;③深化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每点2分)
15.(6分)特点:顺叙插叙交替使用。

分析:①全文采用顺叙方式,故事展开更条理,更加完整。

②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和自己的感慨等,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故事的波澜。

③丰富了人物性格;④帮助读者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①正确认识自我;(从“石头”与“钻石”的角度看)②正确对待别人;(从“石头”的角
度看)③要学会欣赏别人;(从“石头”角度看)④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

(从“钻石”的角度看)
立意分为切题、基本切题、不切题三类。

考生的立意只要是“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别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君子善假于物也”之类的,均视为切题,如果表述为“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或“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
视为最佳立意。

如果考生提炼出“尊重别人”、“抓住机遇”、“懂得感恩”之类立意的,判定为审题不准确;但如果考生所写“机遇”有助于自身价值体现的,视为审题正确。

阅卷时如能看出行文与材料有关联的,可以结合语言表达,评为四类卷以上。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即所写与材料完全没有关联的,评分最高不超过41分。

【参考译文】
我和柳谋,(长辈)从曾祖的父亲(那代起)而不同。

柳谋比我小两岁,往日在长安,住得相距不远。

我和柳谋都很年轻,唯独看见柳谋在众人中很少说话,喜好经书,心中觉得他与众不同。

这以后我担任京兆从事,柳谋来参加进士考试,又与他相见,更加知道柳谋广泛地写文章,(经常)向(京城)外通家书。

一再不能考中,担心俸禄供养的迟缓,放弃(考进士)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

又在邕州做辅佐官员,接连获得举荐做到御史,后来凭借智慧免职,回去居住在江陵。

大凡读书人,居住在家里孝顺长辈、敬爱兄长、恭敬节俭,担任官吏恭谨而严肃。

出外就守信用,回家就宽厚。

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使自己得到提拔,不凭借苟且的手段得到。

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

和睦安详增延寿命,兄弟相互友好。

不谋求粮食而使粮食充足,不设法寻求道义而使道义彰显。

那么柳谋不考进士到远方担任从事,开始我对此感到疑惑,现在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分别九年在此相会,看他的相貌更伟岸,问他的学业更熟悉,询问他的志向更坚定。

唉!我的家族不振兴已经很久了。

有见识的人说:如今的世上稍稍有(所谓的)“人”了。

像柳谋的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有人问到管仲,孔子说:“(他是)‘人’。

”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是)他为道没有谬误,也可以有这种名声。

抑或又听说圣人之道,学习它一定要学成,柳谋的学业(本来已经)很好了,而(现在)又增长了学问;志向已经很专一了,而又像不足的样子。

孔子之门,不称道管仲、晏子,那么柳谋的为人,难道可以衡量吗?
我不聪明,犯罪被抛弃在越地、楚地间六年,用杂草盖房子,在湘水西面种菜,挖掘池塘可以养鱼,种植黍子可以酿酒,甘于一直做永州的百姓,又遗憾白白地花费俸禄却没有什么报答的,对下愧对农夫,对上愧对朝廷官员。

盘算思索往日的过错,日日夜夜再三考虑,没有一样吃的东西是安于口平于心的。

像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年轻时喜好名誉,(就像)嗜好厚重的味道(反而)受到毒害,而至于这样吗!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现在虽然想要羡慕他,难道再能够做得像他这样?柳谋在南方有美好的名声,他的作为一天天地为人所知,我担心柳谋不幸又做出我后悔的事情,想要中止它而不能够办到,怎么办?然而柳谋凭借着诚实敦厚说话不多,怀着他的志向来周密地做事,虽然踏着我的足迹,将不会犯下我的罪过,那么柳谋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如果能够这样,即使至于大富大贵,又害怕什么呢?振兴我们宗族的人,大概只能指望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