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专业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思
想道德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
重要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汉语言文学
专业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既要培养学生的文学
素养,又要关注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
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

关键词:课程思政;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手段创新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
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作为一门涉及人文思想与文
化传承的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有必要进行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研究。


过探索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这不仅对
于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未来发展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1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意义
1.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
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
具备丰富的文化修养和社会意识,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的创新可以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传递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选取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反思人生价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增强学科的活力与吸引力
通过课程思政的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可以更好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
兴趣相结合。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讨论课、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的吸引力和活力。

2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面临的问题
2.1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缺乏足够的重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受传统教
学观念的影响,难以有效地将思政内容与课程融合,导致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受限。

2.2教学资源的匮乏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与思政教育相关的
文学作品、案例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然而,目前存在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思政教育的资源不足,限制了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3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3.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通过具体的
文学作品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红高
粱家族"(莫言):通过这部小说作为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国农
村社会变革和家族关系的变化。

学生可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了解中国农村社会历史背景,并探讨小说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和反映。

"活着"(余华):以这部小说为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革对个人命运
的影响。

学生可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遭遇和命运转折,理解中国社会变革背景下
的生存状态,并讨论小说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

"围城"(钱钟书):以这部小说为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冲突
的问题。

学生可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选择。

3.2探索性学习
文学作品解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
观点和解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如文学形式、主题内容、文化
背景等,探索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表达自己
的理解和观点。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以表达自己对中国现当代社
会和人性的思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写作短篇小说、散文或诗歌,通过创作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等。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文学评论和批评:鼓励学生进行文学评论
和批评,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深入探讨其艺术价值和社会
意义。

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作品,撰写评论文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赏析和评价,并提出对作品及其作者的批评和建议。

实地考察和文学展览:组织学生进行
实地考察,参观文学相关的地点和展览,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和背景。

学生可以到作家故居、文学纪念馆、文学活动场所等进行考察,了解作家的创作
环境和思想境界。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接触作品的实物和相关文
献资料。

3.3社会实践与校外资源整合
利用社会实践和校外资源,将学生带入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社会相关机构和
人士互动交流,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将思政教育与文学、哲学、社
会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
能力,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结语
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
和思想品质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创新
评价方式、社会实践与校外资源整合、跨学科合作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可以使课
程思政更好地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因此,需要高
校和教育机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建立适合的评价
体系,并与社会实践和其他学科进行密切合作,推动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
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实践和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课
程思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将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培养更多具有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石柏胜,楚琳,李艳. 本科生技能大赛培训与课程思政因素的互渗交融——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创新路径[J]. 安徽理工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99-103. DOI:10.3969/j.issn.1672-1101.2022.03.015.
[2] 石柏胜,楚琳,王文静.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与创新——以课程思政理论为视角[J]. 铜陵学院学报,2022,21(1):113-115. DOI:10.3969/j.issn.1672-0547.2022.01.024.
[3] 汪青梅,张挺玺. 西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优化策略——兼论增值性评价与课程思政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融合[J]. 黑龙江教育,2023(10):18-24.
作者简介:王硕(1987-),女,汉族,籍贯:辽宁省锦州市,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课程思政背景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
项目编号:LNLGXJ202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