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 (2017九下·临淄期中) 补全下列诗句。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3)苏轼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乐观旷达,时存报国之志,正如他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______,________”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 (3分)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劳歌:送别歌。
(1)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3. (8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①
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1)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两虎方且食牛②卞庄子以为然③馆竖子止之④有顷,两虎果斗
(2)
解释句中的“之”。
①馆竖子止之②从伤而刺之
(3)
翻译句子。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4)
你想到的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和动物两个角度来回答)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6分)
4. (6分) (2017九上·保定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
③公孙仪相鲁而嗜鱼________
④其弟子谏曰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4)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
(5)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5. (9分) (2016九上·江苏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赵强
①当下,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
②标签化现象早已有之,如今尤甚。
究其原因,至少有二。
其一,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作标签化处理,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也契合了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眼球经济”需要。
其二,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浮躁情绪抬头,加剧了人们的标签化思维。
③标签化思维日积月累地形成,又潜移默化地释放。
当你路遇老人摔倒,纠结于“扶还是不扶”时;当你仅仅看到小贩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就觉得城管一定又在暴力执法时,无形中就成了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④标签化思维的要害,是盲从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陷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
官员都是腐败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在各种标签的暗示和诱导下,人们越来越下意识地把某个人群与某些特征画上等号。
表面上看,标签化只是造成了对某个群体的误伤,客观上,却扭曲了社会认知,扩散了负面情绪,累积着社会戾气。
⑤标签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意识产生的实质性戕害,更应引起注意。
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古训成为被人嘲弄的迂腐劝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又成了不少人的处世哲学。
长此以往,那些服膺多年的道德认知将被一点点蚕食,优良传统将被一点点侵蚀,人们的思想共识将被一点点撕裂。
不少人在一番标签式声讨之后,顺带着就要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些自我矮化、自我否定的论调和情绪也在蔓延。
可见,对“标签化思维”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
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追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善态度,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
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标签化思维构建的语境中,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为是否施以援手而纠结;当面对丑恶现象时,我们会为要不要出面制止而犹豫。
但是,不管最终是否诉诸行动,这种纠结已经表明,心底深处总有一种力量把我们向善的一面拉扯。
⑦这是传统文化常年滋养的结果,也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本真。
在标签化现象大行其道的今天,保持自己的本真,听从心灵的指引,我们才能走出内心的煎熬,获得安宁与力量。
(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分析第④段论证思路。
6. (12分) (2017八上·常州期末) 阅读《幽径悲剧》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千,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贫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③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绝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绝不能成为伟人。
我还有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④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
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千,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
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
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我才睁开眼走向前去。
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⑤但是,这也不行。
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規,却依稀可辨。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
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
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
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③段说“真正的伟人们是绝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绝不能成为伟人”,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选文写“我”“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文章第④、⑤两段写了两件事,道出了“我”的“闲愁”,请作简要概括。
(4)在作者心目中,幽径的这棵古藤是真、善、美的代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5)作为一种植物,古藤萝本是不会哭泣的,然而第⑤段中却说“听到古藤的哭泣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7. (8分)你所在的“乡土发现”小组将制作一本名为“最美黔东南,盛名扬四方”的相册。
下面是你们小
组拍摄到的两幅图片,请任选一幅,结合标题展开想象并描述图片内容。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8七下·江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原以为自己懂得春天,但其实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我以为自己懂得青春,但其实,我只把青春当成了炫耀;我原以为自己懂得了母亲,但其实我只把母亲当成了仆人……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原来还有很多我们不懂的人和事,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1-2、
1-3、
1-4、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1、
2-2、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3-1、
3-2、
3-3、
3-4、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6分)
4-1、
4-2、
4-3、
4-4、
4-5、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
5-1、
5-2、
5-3、
6-1、
6-2、
6-3、
6-4、
6-5、
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8分)
7-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