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江苏省江都区张纲中学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是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是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形成一定数学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智能的发展同步的目的。
关键词:有效情境自主探索数学学习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是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自主探索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索数学知识。
“二期课改”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探索性课程的教学。
2001 年7 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文通过浅析如何通过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主探索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一、创设有效情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主探索氛围
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引导学生探索的前提和保证。
首先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验等主要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得到发展。
其次,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大胆地把原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处理,并给学生提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生动活泼,而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充满情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第三,要改进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实现评价手段的多元化,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中,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切实加以保护和引导,要让他们勇于探索,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支持和引导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在评价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赫乐巴特指出:“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东西,就能很快地学会和巩固地掌握。
”当学生有了尝试成功的甜头后,教师就必须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来营造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
教师创设的情景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设计。
如设计问题情境、操作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形式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的知识。
如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就可以用“CAI”
的课件,通过软件把学习内容设计程生动、形象的有声有色的动态画面。
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乐意地进行探索,主动去尝试解答新的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愉悦的氛围。
二、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人类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初中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索的求知欲,他们总想亲手摸一摸、做一做,总想亲自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满足于别人的现成解释。
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务必改变现行的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营造和谐、融洽的数学氛围。
这首先必须来自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乐于与教师交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兴奋,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特定方向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真正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
这种主动,伴随着愉悦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更能自信地展示自己,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旨,也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如:课堂教学中要多用激励的语言。
在展示新课内容时,老师说“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相信你一定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说得真好”等等。
宽松的学习情境,必将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类型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创设生活式的问题情境。
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例,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建构数学知识,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
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之前,把原教材中关于生产的例题,大胆删去,让学生在学习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收集信息,把“步行街”、“美食街”2000年7月到12月的人流量变化、税收增减数等各种数据和两街管委会所做的各种统计图作为学习的载体素材,使学生认识到折线统计图有关知识很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探索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伊始,许多很实在很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已在学生的脑海中油然而生,如“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呈现了什么信息?”“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学习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用?”“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态度积极主动,探究欲望强烈。
2、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
教师从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式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进行探索。
可以促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师先出示两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要求同学们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出在用数方格、重叠割补、目测等方法中,只有数方格的方法才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紧接着师又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土地面积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矛盾冲突出现了,怎么办呢?学生们带着这样一个欲解不能的问题兴致勃勃地进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环节。
3、创设探究式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设疑问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
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奶奶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明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问题一提出,即打破了学生的心理平衡,创设了“愤”与“悱”的思维情境,师继而引导学生探讨“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现在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生日跟什么有关”,“奶奶有些年没有过生日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诱发“心求通而不达”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心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4、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有趣的现实的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师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设计了一道让学生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开放性的实践题:“妈妈给小芳的卧室挂上漂亮的窗帘(电脑显示长3米,宽2米),你们认为最多要缝多少米的花边呢?为什么?”学生情趣高涨,敞开思路,各抒已见,由于各个人的审美观和需求不同,学生们说出了多种方案,如缝一条边、缝两条边、缝三边,这样,在学生们的探索中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是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形成一定数学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智能的发展同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方略》郭元祥主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3.《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朱治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