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对比阅读训练题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训练题四篇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一
【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参考译文】
我担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的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头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A.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B.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C.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
..夏(第二年)
..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修既治滁之明年
B.日出而林霏开.(消散)问诸.滁人(兼词,相当于“之于”)
C.颓然
..乎其间者(颓废的样子)辟地以为.亭(作为)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遂书以名.其亭焉(命名)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B.【乙】“丰乐亭”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C.【甲】【乙】两文均是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乙】在描写山川美之余,还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中句子的意思。
(8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①略②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的安恬闲适。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二
【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
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
”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
(节选自《诗人玉屑》)【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
【参考译文】
欧阳修刚被贬到滁洲的时候,自己取号叫“醉翁”,(他)已经年纪大了,而且身体衰弱又得了病,于是退居颖州,就改号为“六一居士”。
有人问他:“六一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收藏了一万多卷藏书,又收集了尧舜禹三代以来一千多份碑文刻拓,还有一张琴,一局棋,经常在房间放一壶酒。
”别人说:“这是五个一啊,怎么是(六一)?”欧阳修说:“因为我这一个老头,总在这五种器物之间,这难道不能称为六一吗?”别人笑着说:“你想避世逃名吗?你经常改外号,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怕影子出现就在太阳正中时走路的人,我将会看到你快跑、大声喘气,被渴死。
但是你是不能逃掉的。
”欧阳修说:“我本来知道名声是不能逃掉的,但也知道根本就不必逃。
我用这做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
1、为【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A.“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B.“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C.“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D.“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 B.太守谓.谁(是)
C.修谪.滁州(降职或远调)D.既老而.衰且病(表顺承关系)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暗示了作者以“醉翁”为号的原因。
B.【乙】文中因为家有六个“一”,所以作者又号“六一居士”。
C.【甲】文重在表现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乙】文重在表现欧阳修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D.【甲】【乙】两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甲】文主要记述他在滁州时的一些情况,【乙】文主要记述他在颍州时的一些情况。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中句子的意思。
(8分)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①略②我用这做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三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参考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
”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
1、为【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B.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C.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D.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
B、泉香而酒洌.清
C、或.阻之有时
D、案无留牍.官府的公文
3、下列对以上两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项是(3分)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欢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四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⑤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⑥《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⑥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岸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汽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
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
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天下的学者都能成为良材;四方的少数民族以及鸟兽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
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
1、为【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B.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C.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D.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伛偻
..提携(指儿童) B.泉香而酒洌.(清)
C.则其心洒然
..而醒(洒脱的样子) D.一山之隅.(角落)
3、下列对以上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B.乙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C.甲文写了三种乐,即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及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D.乙文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
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